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杂志简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4-106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研究_民族社会、民族学研究_民族文化、人类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一带一路”研究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4-6627
国内刊号:64-1065/G4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宁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5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1747
总被引量:5249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6.0357
立即指数:0.0065
期刊他引率:0.9114
平均引文率:6.9026
  • 中国式全球主义:一带一路

    作者:杨开煌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平崛起中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倡议,作为一项伟大的构想,有赞成者,有质疑者,事实上也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项不同于西方式"全球化"的中国式全球主义。"一带一路"倡议如若得以落实,其整体的影响必然是国际的、全球的和未来的。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倡议,"一带一路"不是狭隘地缘政治,而是宽广...

  • 就少数民族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

    作者:罗中展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一带一路"是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路"的整体发展倡议,是合并起来的一个宏观工程,强调要把此项倡议落实和区域开发与开放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站在高度上的大项思考。目前所看到的研究,多数观点是站在多数民族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的,然而"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内沿线区域多是民族地区,就少数民族角度讨论"一带一路...

  • 帝国的边疆知识争夺——18、19世纪清朝、俄国对内亚空间的认识与政策取向

    作者:袁剑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17世纪之前,清朝与俄国的力量都还没有深入内亚地区,这一区域对这两大地缘政治力量来说仍然处在一种知识空白与想象时期。进入18世纪,随着双方在这一地区的推进,清朝与俄国开始逐渐在对内亚地区的知识梳理和掌控方面进行或明或暗的争夺,并在相关的内亚政策上凸显自身的风格,对后来的内亚地区政治与社会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西方学界民国时期列强角逐新疆研究之述评

    作者:程秀金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地处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新疆,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西方中国学之中,新疆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积贫积弱的民国时代,外国势力对新疆的影响可依次分为列强竞技场(英、俄、日角逐新疆)、苏联"抵押品"、战后苏、美角逐三大阶段。西方学界关于这三个阶段的论述颇丰,为我们认识这段历史提供"他山之石"的洞见。

  • 学者的角色:美国的中国西部边疆研究者与对华政策制订

    作者:励轩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从事中国西部边疆研究的学者介入政治活动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及动机。事实上,他们介入政治的方式以及行为本身都受到当时那个历史时代特征的规范。就目前来看,远离政治应该是很多在美国从事中国西部边疆研究学者的现实需要,这也会是越来越多美国年轻藏学家、新疆研究者的选择。

  • 清末报刊与民族主义思潮——媒介作用下共同体意识的产生和流变

    作者:曹磊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国在从传统的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报刊等大众媒体起到了沟通知识分子、凝聚社会、影响公共舆论的作用,使民族的"想象"成为可能。同时,智识群体对于民族的不同理解和对于国家未来道路的不同判断,也通过媒体传递给大众。近代以来大众媒体和民族主义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就是中国、中华民族等概念形成的过程。

  • “回族”“回教”之争与近代回族的身份认同

    作者:陈红梅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代历史上,回族在试图确认自己的群体身份时,并不是完全按照理论所提供的依据进行比照和辨识的,也不是以本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进行身份认同的,而是随着时局的变化和国家的需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至上原则进行自我认知。从清末民国时期回族在"回族"与"回教"身份称谓问题上的争论可以看出,近代回族在进行身份认知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深刻体认...

  • 回族在近代新疆城市中的商业活动及其影响——以乌鲁木齐为中心

    作者:牛燕军 刊期:2017年第06期

    随着晚清新疆建省以来众多回族人口的不断迁入,在乌鲁木齐逐渐形成回族聚居区的同时,回族在城市中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并呈现特色鲜明的商业活动类型和特征,对促进乌鲁木齐各民族日常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加快城市社会结构的异质化、复杂化,推动不同民族间社会经济交流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 政治空间的神圣性建构——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为例的考察

    作者:杨林; 张继焦 刊期:2017年第06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中国著名的政治空间,也是典型的神圣空间。以该空间为例的研究表明,政府往往是通过象征物体的营造初步建构政治空间的神圣性,而象征物体的营造又受不同时代的政府影响。为加强政治空间的神圣性,政府往往还为其制定一系列的规范与禁忌。政治空间神圣性的建构,除了要有政府的努力,还必须与时代主题以及民众心理契合。政治空...

  • 乌鲁木齐市建设嵌入式社区环境的政策实践调查

    作者:李晓霞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些年来,乌鲁木齐市部分区域单一民族聚居化倾向加深,对民族交往交流产生了负面影响。2014年后,乌鲁木齐市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动建立和维护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在流动人口管理、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方面调控民族人口居住比例。目前来看,工作难度大,局部有改善,整体效果有限。应在嵌入式的"态"、强制推行的"度"以及政策目标...

  • 乌鲁木齐、武汉回族拉面师的城市适应——以甘肃张家川籍从业者为例

    作者:马晓翠 刊期:2017年第06期

    回族拉面师是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一个新兴群体,乌鲁木齐和武汉两地的张家川籍拉面师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从业特点和适应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面对张家川籍回族拉面师在城市适应过程中遭遇的行业竞争、子女教育、留守老人赡养等问题和困境,政府和民间应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相关问题。

  •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与融入研究

    作者:张淼 刊期:2017年第06期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群体,该群体能否适应与融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少数民族流动家庭的稳定性和地方社会的长治久安。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与其他省市流动儿童在城市适应与融入方面存在异同。少数民族传统家庭模式在人口流动状态下的存续,对社会稳定具有正向的意义。

  • 核心素养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文教育发展

    作者:马岳勇; 董新强 刊期:2017年第06期

    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发展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性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应该是在充分考虑满足个人和社会良好发展需要和尊重本土文化、人口差异性的基础上确定的。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是决定个体甚至群体生存、生活、工作、就业最关键最基本的...

  • 金融扶贫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基于宁夏“盐池模式”的个案调查

    作者:刘七军 刊期:2017年第06期

    融资难是制约民族地区贫困户发展的关键问题。宁夏盐池县在破解这一难题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适合贫困户发展致富的"盐池模式"。在对该模式剖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宣传、协同机制构建、信用体系建设、风险防控机制创新等方面,就金融扶贫助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探讨。

  • 西北民族地区农户户均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

    作者:杨美玲; 朱志玲 刊期:2017年第06期

    农户受偿意愿对生态补偿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盐池县农户对禁牧政策的满意程度、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羊只拥有量等对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今后要实施精准扶贫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杜绝"一刀切"的补偿标准,发展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