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杂志简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4-106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研究_民族社会、民族学研究_民族文化、人类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一带一路”研究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4-6627
国内刊号:64-1065/G4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宁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5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1747
总被引量:5249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6.0357
立即指数:0.0065
期刊他引率:0.9114
平均引文率:6.9026
  • 清末民初新疆汉族移民宗教信仰研究

    作者:龙开义 刊期:2011年第06期

    清末民初新疆地方政府采取对汉族移民民间宗教祠庙、神灵加封、赐额政策来强化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的教化功能;移民会馆的乡神崇拜则加强了新疆汉族移民的祖籍认同与移民社会的控制。

  • 新疆额敏县哈萨克族女性宗教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姚学丽; 孙秀玲 刊期:2011年第06期

    使用问卷和访谈法从宗教认知、宗教情感和宗教行为三个方面了解哈萨克族女性的宗教心理现状。用知识作为衡量标准,表层知识掌握较好,深层知识匮乏,总体上宗教认知处于一般水平;尊敬、安全和归属等积极情感体验强烈,以恐惧感为代表的消极体验微弱;日常行为受伊斯兰教影响明显,宗教仪式执行较差。

  • 食物、信仰及游牧知识体系——新疆哈萨克族餐桌上的羊

    作者:聂爱文 刊期:2011年第06期

    新疆哈萨克族具有独特的食羊风尚,在宰羊、食羊和对羊肉各部位的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既包括多元宗教的仪式和禁忌要求,也包括世俗性的对于羊的结构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羊代表着哈萨克族对族群认同的强化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反映出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深层的游牧文化象征体系。

  • 喀什地区宗教文化生态现状及嬗变原因

    作者:李奋 刊期:2011年第06期

    受经济现代化和宗教世俗化的双重影响,喀什地区的宗教文化生态发生了改变。喀什地区宗教文化生态现状是由宗教在喀什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刚性的政策和管理,以及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所共同型塑的。

  • 论伊斯兰教对新疆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龙群 刊期:2011年第06期

    伊斯兰教在新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新疆民族经济发展有多重影响。伊斯兰教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有利于穆斯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其经济思想益于穆斯林形成良好的经济行为,其社会公益思想益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对外交往与服务性功能益于新疆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传统的生育观,宿命观,轻视积累的思想等,则不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 现代国家政权在甘南藏区合法性建构的开端——民国时期甘南拉卜楞藏区保甲推行及其绩效考察

    作者:戴巍 刊期:2011年第06期

    1927年,甘肃省政府借调解拉卜楞寺与宁海军冲突之际,于拉卜楞藏区设立设治局,并于其后开始了保甲编查。就保甲推行绩效而言,由于藏区旧有地方政教体系的影响与阻力,保甲制度在拉卜楞藏区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但保甲编查的最终完成,仍然成为藏区基层政治体制裂变与政治合法性基础重构的开端。

  • 宁夏书院文化历史流变

    作者:李小凤 刊期:2011年第06期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集教学、科研、文化积累、评论时政于一体的文化机构。宁夏书院兴起较晚,从明至清,不断壮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宁夏书院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西北书院的历史脉络,也可以窥见其不同于内陆书院的边地特色。

  •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休假

    作者:李红雨 刊期:2011年第06期

    休假制度是从古至今不可或缺的官方制度之一。中国古代的休假行为,可以追溯到秦汉。先秦时期,领主阶层是一个特权阶层,类似于休假的权利和行为,大多与王公诸侯的游乐活动牵连在一起。汉代有了固定的休假制度,官吏的休假行为被纳入制度之中,休假活动的内容也多种多样。

  • 关于哈剌灰人的信仰问题

    作者:周传慧 刊期:2011年第06期

    哈剌(哈拉)灰人是明代西北哈密地区的一个族群,因有时被人写作"哈喇回",致使一些学者认为哈喇灰人也是回回(穆斯林),至少是西北回族的一个重要来源。也因其与明代维吾尔人关系较为密切,则有人索性认为她是维吾尔化的穆斯林群体。通过对明清两代史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哈喇灰人并不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将她定为回回还缺乏足够的材料证明。

  • 关于乌兰牧骑制度的一种规范性分析——基于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的视角

    作者:周正兵 刊期:2011年第06期

    乌兰牧骑作为"草原上的文艺轻骑队",是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一个创举。本文试图从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对乌兰牧骑的合理性进行规范性分析,并基于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重新设计乌兰牧骑的功能,以期为乌兰牧骑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 多续语的语境生态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杨光荣 刊期:2011年第06期

    多续语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藏族居民所讲的一种地脚话,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安宁河谷,属于"极度濒危"语言。操多续语的藏族居民有传承本土语言文化的强烈愿望。目前应采取多续语语言材料收集、多续语文字设计、编写多续语教材及开办多续语培训班等措施,使多续语能得到典藏与传承。

  • 论女性主义立场理论的历史演变

    作者:吴琳 刊期:2011年第06期

    女性主义立场理论是20世纪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家创立的一种女性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一种新的认识论。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观代表了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构建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 论民族院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作者:戴小明; 黄力 刊期:2011年第06期

    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院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从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五个方面讨论了民族院校在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与贡献。

  • “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特点析论——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作者:张琳 刊期:2011年第06期

    "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仰认知上,呈现个体信仰明确而主流信仰缺失;信仰类型上,呈现宗教与世俗信仰、主流性与多样性并存;信仰生成上,处于不断选择探索与逐步建构过程;信仰取向上,呈现理性自主与务实功利并取。只有了解大学生信仰特点,才能充分发挥信仰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 “寻根”女性的梦魇——蒙古族女作家黄薇小说论

    作者:白薇; 王冰冰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蒙古族女作家黄薇的小说中,与鲜明的族别或"寻根"意识相比,女性意识似乎更类似于潜隐在作品表层之下的一脉暗流。正是二者之间呈现的落差与张力、交缠与分殊使其作品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意识与民族话语之间的竞技场。可以说性别/民族话语间的博弈与消长令其作品构成一组极具症候性的文本,而对其进行解读不仅可以凸现主流/特权话语内部的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