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杂志简介:《中医药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7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坛撷英、人文新探、海外中医、医疗文化史研究、文献研究、文化广角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673-6281
国内刊号:31-1971/R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68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251
总被引量:2413
H指数:15
期刊他引率:1
  • 一年风雨又逢春

    作者:张如青 刊期:2007年第01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中医药文化》杂志在去年春天既是更名也是创刊,经过一年的风晴雨雪,现在又迎来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新年。一年来,在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关爱、支持下,在杂志社全体同仁的辛勤耕耘下,在热爱、

  • 传统文化沃土滋养我一生——我的治学心得和成长之路

    作者:张灿玾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现代中医事业发展过程中,有一批为人们所熟悉的中医名家,他们或在中医科研和教学,或在中医临床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并享有盛誉。这不仅仅包含学术方面的成就,其中还有他们思想和人格因素的光辉。他们成才的经历对年轻一代中医人来说具有十分珍贵的启示作用。本刊为此开辟“名家心路”栏目,展示老一辈中医名家的风采。

  • 医生本色是诗人——俞长荣先生七律两首赏析

    作者:俞宜年 刊期:2007年第01期

    俞长荣先生医名昭著,但其工于诗文的诗人气质却鲜为人知。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福建中医学院名老中医陈鳌石主任医师称赞他“医生本色是诗人”、“仁术吟才两足珍”,并非溢美。试举两首,以供欣赏。

  • 美容

    作者:段逸山 刊期:2007年第01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古已有之。 《诗·卫风·伯兮》表露一妇人对从军丈夫的思念之情:“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说自从丈夫远征后,自己发如蓬草散乱,并非没有润发之油,但是修饰后取悦谁呢。牲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反映油发与修饰手指甲、脚趾甲,乃至穿耳带环,早在秦汉以前已然流...

  • 论中医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作者:周瀚光 刊期:2007年第01期

    研究中医逻辑学,能促进中医学的教育和科研,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认为《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逻辑思维模式和特点,《伤寒论》的思维确定性原则都是对中医逻辑思维的贡献。

  • 寄兴临池 怡悦心身

    作者:王庆其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不再为衣食而发愁时,就自然而然地把健康和长寿作为关注的热点。而健康的方法众多,或做操、练拳、散步,或栽竹、养花、溜鸟,或歌之、舞之、蹈之,不一而足。我以为寄兴临池,每天随兴练习书法,不失为怡悦心身的健身大法。试想,一个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夜来人静,伏案灯下,展纸濡毫,握管走笔,写上几张字,确然是一...

  • 对成语典故与医学关系问题的一些看法

    作者:温长路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对成语、典故渊源的探讨,详尽阐述了成语、典故的结构.与医学曲关系及其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认为成语、典故与中医学关系密切、并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影响。摘要:通过对成语、典故渊源的探讨,详尽阐述了成语、典故的结构.与医学曲关系及其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认为成语、典故与中医学关系密切、并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 黛玉之死新解

    作者:魏晓光; 吴兴全 刊期:2007年第01期

    《红楼梦》这一部文学巨著呈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当时的传统文化面貌,其中文内一些悬而未决的疑念吸引着世人不断品读并予以猜测,关于黛玉之死说法颇多.但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可以推算出当年的气候情况与黛玉之死有着一定的联系。

  • 中药文史拾零

    作者:贡树铭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中药在中国医药宝库中是璀璨的瑰珍,为医疗养生作出独特的贡献。摭拾并了解一些中药文史资料,是一件极有趣而且很有意义的事。

  • 隔垣洞见一方人——中医四诊鼻祖扁鹊

    作者:孟庆云 刊期:2007年第01期

    扁鹊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立传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生活在公元前5—4世纪,勃海郡郑人(即今河北任丘郭州镇),家在卢国,又名卢医。受学于长桑君,业成之后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齐、赵、卫、郑、虢、秦等地方。他品德高尚,医术精湛,针药并施,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等。他以病邪沿经络传入脏腑为针刺治疗的理论依据,创立了四...

  • 近代名士张宗祥、马一浮的医方

    作者:林乾良 刊期:2007年第01期

    我国自古以来盛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封建社会中,自唐兴科学以来,仕途就成为儒士的主要出路。从仕无望,退则为医也不失一条出路。自清末废科举以后,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名医也是形势所致。此时,还有一些儒士虽不以医为业,但却熟读《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也能为人诊病开方,疗效居然甚佳。当然,对他们来说,医药只是...

  • 清末医家罗芝园《鼠疫汇编》版本源流考

    作者:李禾; 李建梅 刊期:2007年第01期

    自1998年始,我们开始了对《鼠疫汇编》的研究,在本校发现第一个《鼠疫汇编》版本,而此本《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未见收载。此时宁波郑建军等人在网上惊呼发现世界第一部鼠疫专著,此即是第二个版本的出现,此后随着对此书了解的加深,大量疑点也随着出现,某些报刊杂志介绍时张冠李戴,如认为罗芝园是《鼠疫约编》或《鼠疫抉微》的作者;误...

  • 《针灸学释难·原序》解说

    作者:李鼎 刊期:2007年第01期

    拙著《针灸学释难》自1986年至今,已出版了三次,每次各写上一篇序。初版的序是用文言体裁写成,当时想让各位老先生看了能引起重视。再版时,此序退居第二位;三版时,又退到第三位,与读者的关系显得疏远了。年青的读者还以为写得老腔老调,不适合他们阅读,愈见这是篇像有了年代的古文。

  • 古人称性器官为“阴”、“肾”

    作者:毛良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肾”的内容很多,其中许多正确的内容和性器官有关。医学理论来自实践。古人对性器官的认识,来源于男女性别和性器官的不同,以及性器官形态与功能上的男女相求,阴阳配合、交接等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性器官交接称为“接阴”、“媾精”、“合阴阳”,它为性欲所驱使,

  • 发挥医古文课的文化导向作用——再谈医古文学科的内涵建设

    作者:赖文 刊期:2007年第01期

    医古文教材文选中,蕴涵着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亮点。在文选教学中,择生动。精辟,能体现中国古代优秀学人胸襟志向、气节情操、学术精神和治学方法,对学生做人、做学问有启迪和教益者,揭其精华,略加拓展,点拨一二,使医古文课在发挥古汉语、中医古文献学术“窗口”作用和中医古文献导读作用的同时,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