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入门知识

中医入门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7 16:14:03

中医入门知识

中医入门知识第1篇

作者:游志能 陈小华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一我国现行传统知识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作为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自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生效以来,在公约履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的一个方面就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但遗憾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生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保护问题并没有进行专门立法,甚至没有针对性的条款来促进此类资源的有效保护,致使这两个问题在我国至今仍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2004年,我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由此正式开始实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批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专项任务第6项(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提出:“完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制度,防止遗传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协调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利益关系,构建合理的遗传资源获取与利益分享机制。保障遗传资源提供者知情同意权。”“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促进传统知识发展。完善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机制,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民间文艺保护,促进民间文艺发展。深入发掘民间文艺作品,建立民间文艺保存人与后续创作人之间合理分享利益的机制,维护相关个人、群体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经过数年的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终于在2011年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者认为:“传统医药,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以及加工、应用这些药物防病治病的系统理论知识或经验知识,包括中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中医药学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的主流医学。民族医药学是指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包括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壮医学、瑶医学、彝医学、侗医学、土家族医学、朝鲜族医学、回医学等各民族医药。”[2]9可以看出,该条文的用意是明确和加强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该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的保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有学者认为:“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采取措施扶持传统医药事业发展,又要加强对传统医药的规范化管理。2003年4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131通过查阅《中医药条例》就会发现,该条例从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中医药教育与科研、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对保障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了规定。条例中涉及传统医药知识转让的条款仅有第24条,该条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重大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对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医药技术,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批准,防止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确需转让、对外交流的,应当符合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重大工程项目”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医学科学技术工程;“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则需相关部门根据《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加以认定。对此二者加以详细说明,是为了表明《中医药条例》对传统医药知识保护上的严重不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几个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该方面的工作能够在此基础上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该法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制约该法更好地发挥效益。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制度存在漏洞,可能导致法律冲突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存在法律漏洞,可能与其后的相关立法产生法律冲突。问题在于该条已经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但实际上指向的《中医药条例》涉及传统医药知识保护的内容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情况对它的要求。那么,在对生物遗产资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时,要不要对传统医药知识保护进行相应规定?如果在对生物遗产资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时不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进行立法,则《中医药条例》亟需修改,原因已经在前一段说明。如果在对生物遗产资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时一并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进行立法,则可能会导致二法在管辖权上的冲突。当然,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法的立法经验,既然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是需要分别授权的,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保护范围,将传统知识都纳入该法的管辖范围。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专门立法的时候,如有需要,可以就与生物遗传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进行专门立法。以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避开法律冲突的问题。进一步而言,虽然从立法技术上可以对二者进行分别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导致发生相互掣肘的情况。(二)立法理念滞后,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笔者这里所说的立法理念滞后,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仅有的境外机构违法责任条款过于简单、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是指我国在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专门立法严重滞后。该法第41条规定:“境外组织违反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及调查中取得的实物、资料;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本条所说的第15条对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传调查应该经相关部门批准,调查结束后应该向相关部门提交调查报告和调查所得资料的复印件,应该与国内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这里要关注的是它仅针对违法调查做了规定,管理的范围过于狭窄。此外,它的责任也太轻。综合比较相关的国际立法,采用较多的是根据获利情况处以相应的倍数罚款。该条文采用的定额罚款,立法技术上存在一定缺陷。另一方面,我国在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专门立法严重滞后。我国自1993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在履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建立种质基因库、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加强国际合作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遗憾的是,在最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这两个重要问题上却始终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文件,让这些重要问题的处理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种局面与中国当前生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流失严重的现状格格不入,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加强该方面的国际合作的深度。(三)惠益分享机制缺乏,难以调动各方积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二)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四)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该条是整部法律中唯一直接涉及利益相关者的经费支持的条文。但是,该条文给人的感觉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立法语言,生命力竟然是如此强大。其实,这或许也是立法者所面临的困境,那就是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处理好惠益分享这一大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特别是民间文艺、技艺传承方面设置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为他们的知识、文艺、技艺传承和交流提供一定的条件支持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但是,毋庸讳言,该制度仍然有一个严重的硬伤,那就是可操作性有欠缺。政府部门按照什么方式、什么比例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呢?这是我国此类立法文本一直不愿意正面面对的问题。如果投入不足,则可能会产生如该法第31条所说的代表性传承人转行的问题。传统知识的保护不能满足他们对生活的基本需要,则他们很可能会选择转行。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设法增强项目的向心力,吸引他们重新回归到该行业中来;而不是首先考虑对他们的资格进行重新认定,甚至取消他们的资格呢?进一步而言,在相关项目产生效益之后,这些效益应该如何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惠益分享呢?这也是我国相关立法中必须勇于直面的问题,对此已经有学者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3]。笔者认为,只有让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获得一些切实的收益,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形成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实现惠益分享,最终做大做强传统知识保护产业。传统知识保护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也需要学者加强研究,更需要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加强相关问题的专门立法,将有力地促进该方面的保护力度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积极的改进,我们的传统知识保护法律制度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中医入门知识第2篇

讨论

目前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到处置中心(垃圾场)的一系列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交接手续,没有登记相应的数量、种类等信息,导致个体医疗废物的处理存在很大的隐患;对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相关管法规培训不到位,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不了解,不重视,在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时必要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暴露情况严重。对现有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执行不严 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其宗旨是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1]。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步人法制化的轨道。但是,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法律法规的实施涉及到政府、医疗机构、环保护等多个部门,其相互间职责不清、界线不明、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必要的监管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从而直接造成现行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执行困难[2]。对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从目前来看,主管部门对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仍存在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只是强调抓国家大型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忽视个体医疗机医疗废物管理,而这些小单位因管理疏漏、环保意识差,其产生的废物危害性甚至大于大型医院。经实地调查,这些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几乎都是混于生活垃圾之中,而有些利益熏心的个体医疗机构甚至将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卖给不法商贩,来牟取蝇头小利。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处理不当长期以来无统一法规,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视不够,处理不当,造成环境、空气的污染及社会危害[3]。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严重 在接受问卷调查过程中,个体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339人(医生53人,护理人员286人),仅在近1年内发生过职业暴露情况的护理人员有146人,占受访护理人员的51.1%,以整理用后器具或处理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发生的为主要原因,这与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实际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应对措施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程序

建议政府设立个体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对个体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制订个体医疗机构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处置流程及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卫生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个体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适度变换检查形式或奖惩机制,建立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监督档案;个体医疗机构对产生医疗废物要严格执行废物安全处置流程,严格分类收集包装、密闭清运、不得遗散、警示标志醒目,避免外流,做到有数量、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进行登记,记录资料保存3年。健全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体制 健全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全过程监管体制,明确主管部门、协同部门、医疗废物产生者、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环保部门、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和药监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部门间的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从产生、分类、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到最终安全处置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医疗废物全过程的监督检查[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医疗废物知识培训和普及 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关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目前临时负责医疗废物运送等工作的环卫工人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危害和防护知识进行培训[5],还包括社区居民这一群体,针对不同的人群,培训的方式应相对灵活。建议向个体医疗机构派发相关医疗废物知识的制度汇编,定期组织以医疗废物为主题的培训会议;在对环卫工人的培训中强调医疗废物的危害、相关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并进一步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建议小区居委会可以适当通过宣传栏、展板等常见形式,对医疗废物的常识加以普及。加强职业暴露防护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立即处理使用过的针头避免针刺伤;回套时尽可能单手操作;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将头皮针立即放入锐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用过手术刀、剪时,不能裸手处理,用弯盘传递;选择正确掰安瓿的方法[6 ]。

中医入门知识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管理及利用,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医院现有的知识和资产,不但能使每位医疗工作者在利用知识的时候取长补短充实自己,而且能够温故而知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及失误,从科学知识中找到根源补充差距。所以如何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的新理论,使医院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对医院知识管理的认识

医院医学知识管理是对医学知识的产生、收集、组织传播、交流和应用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包括对主观医学知识和客观医学知识的管理,其核心是要创造一种主观医学知识与客观医学知识相互转化的机制平台,实现医学知识有序化,实现医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高医务人员和医院整体的主观医学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实现医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医院的医学知识应用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生产率和反应能力,最终使医院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医学知识管理和利用不是独立运行于医院业务之外,而是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临床科室和医疗业务过程中。医院的医疗等工作不是简单的医学知识输出,而是不断的医院知识输入和医学知识输出的过程,实际上要求医务人员不断学习,要求医院成为学习型、知识型、科学型的医院。

医院实际医学知识的管理及利用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必然成为生产里的重要因素。医院是医学知识密集的单位,其知识密度在各行业中屈指可数,其医疗工作和业务收入靠的是医学知识。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实际是医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是医疗服务的医学知识含量,实质也是医学知识管理水平。医学知识管理已成为医院提高竞争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力措施。

加强医院医学知识管理和利用

中医入门知识第4篇

【关键词】门诊;院内感染;护理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13%~ 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技术及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力地证明护理质量的高低对预防院内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感染是目前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而门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门诊工作管理不善造成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门诊注射室感染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我院在做好门诊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院的具体工作和体会报道如下:

1合理布局门诊环境

门诊要求宽敞明亮,墙面、地面、天花板便于清洁、消毒。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每13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min,空气消毒按l0m 面积安装30W 紫外线灯管一支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60min,治疗室用臭氧消毒机每日照射1次,每次2h,操作台面、地面每日用2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2规范医护人员的治疗行为

规范医疗行为就是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和无菌操作技术。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均可埋下医院的隐患,亦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魁首。为规范医疗行为,科室加强了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进行“三基”训练,统一标准,集中考核,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中各项技术操作正规化、标准化。近年来,无一例因不规范医疗行为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全员意识

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知识小讲座,有计划、有侧重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采取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进入门诊注射室。在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从忽视变为自觉遵守,既加强了自身的防护,也保护了患者的利益。

4加强门诊卫生员的培训

门诊卫生员负责门诊环境卫生和一些消毒灭菌工作,但他们大都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操作上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极易引起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因而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索。因此,我们加强了门诊卫生员的培训,讲授有关医学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工作中严格管理,检查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力求避免因卫生员而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操作前均应认真洗手、戴好口罩,环境整洁,科室操作台面清洁干燥,控制人员走动,减少空气悬浮颗粒。检查床、操作台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室内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标记清楚,不过期、不失效,定人、定时检查,并按消毒日期先后进行使用。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h不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4h不使用。酒精、碘酒密闭保存,每天更换1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h。

6加强对一次性无菌注射用品的管理和处置

一次性无菌用品由医院统一从正规厂家招标购买,由院感染科抽样合格后,由消毒供应室根据需要发放登记。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破裂和字迹模糊者均不可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要求毁形,放在污物间固定的回收袋内,针头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医用垃圾、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分开袋装,放在污物间同定的地方,由院感染科指定专人送往指定地点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7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近年来,我院加强了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工作。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的特点,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登宣传材料,宣传预防保健、消毒隔离等科普知识。导诊护士利用候诊和诊疗过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通过宣传教育,使来院就诊的患者能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的简易消毒隔离方法,也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总之,门诊注射室是临时患者了解医院、认知医院的重要场所 作为窗口科室,我院通过对环境、医疗行为、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医用物品、废物处理和院感知识培训等多方面管理,使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可见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如果我们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医院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总之,医院感染是目前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而门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门诊工作管理不善造成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门诊候诊区和诊断室感染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的投入,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引导病人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发挥病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参与作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将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强化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国宏.强化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包头医学2010,34(4):243.

中医入门知识第5篇

1.1医学课程的设置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通常是以基础课程为起点,掌握基础医学之后再进行专业课程、临床课程的学习,最后进行实践课程。统观我国高校专科医学课程设置,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由于大一阶段学生侧重学习通识课程,接触的临床知识具有局限性与零散性,临床知识的缺乏决定了医学微生物教学很难真正应用临床知识,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难度,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最终起到了南辕北辙的后果。

1.2医学教师专业素质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想将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中的具体病案相结合,需要教师掌握专门、专业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专科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毕业于非医学专业或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很难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要想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专业素养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1.3学制与学时的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制与学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专科医学专业由于具备系统性、知识繁杂、难度大等特点,采用的是三年制学制。现在改革之后增加了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这直接造成学时的减少。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缩短后的学时使得临床知识的应用举步维艰,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2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运用临床知识的有效对策

2.1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适时应用临床知识

在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临床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医学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病案加深对医学微生物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总而言之,将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然而,教师也应当注意,临床知识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病案的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适时引入临床知识。医学微生物学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带有临床实践特征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对于其中理论性强、临床实践性弱的知识点,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临床知识的应用。而对于一些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医学微生物学知识。

2.2教师要精选病案,注重临床知识运用的典型性与有效性

临床知识在医学微生物学中运用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有效性,临床知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促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引入临床知识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接受情况与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典型的病案,通过分析研究、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环节,使临床实践知识真正服务于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课堂之中。临床知识要难易程度适中,尽量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与总结反馈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3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二者教学相长,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医学学科而言,医学教学具有严谨性与科学性,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休戚相关,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必然。面对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教师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现状,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医学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掌握最新的先进理论成果,充实丰富医学理论素养。除此之外,医学院校要创造多样的机会,搭建良好的平台,使一些教授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如医学微生物学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机会走入临床实践中来,在临床实践中学以致用,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医学微生物学教师只有同时具备顶尖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临床知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中医入门知识第6篇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教学;学习兴趣; 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学科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对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有上过高中的,也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医用化学课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甚至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由于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可以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上好第一节医用化学课就尤为重要。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以及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化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之后讲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作为切入点,再逐渐引入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更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这使学生不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学习难度,注重化学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并能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产生兴趣。如讲到碘的性质时,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在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C、维生素B的水溶性和维生素A、维生素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解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会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饮食上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教师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认真、踏实、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医入门知识第7篇

门诊导医的实施主要以导医护士为主,其作用主要有导向、咨询、观察和管理的作用。

1导向作用:门诊工作繁杂,人流量大,初诊病人对医院环境陌生,部分病人不知该挂什么科或找不到相应科室,需要进行多项检查的不能选择最优检诊程序,来回往返。导医护士可引导病人,缩短病人诊疗时间,缓解各科忙闲不均的状况。

2咨询作用:当病人及家属拿到各种辅助检查报告时,导医分诊护士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作恰当的解释,介绍防治常识,引导就诊。导医服务的护士必须具备各科专业常识,对病人的各种咨询做到科学,客观地回答,并要善于发现就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及时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3保证安全作用:门诊大厅导医台增设轮椅和担架,行走不便、急诊、危重和年老的病人,可由导医护士用轮椅送至相应科室诊疗,保证途中安全。

4观察护理作用:分诊护士要对候诊室病人的数量,危急、重症,高龄(70岁以上)病人进行巡视及病情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若有病情变化,随时给予相应处理。

5维护秩序作用:门诊病人多、就医心切,常出现不必要的拥挤、争吵,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秩序混乱;传染病人的出入,潜伏交叉感染的危险,及时隔离传染病人;医院为无烟区,候诊病人禁止吸烟,导医分诊护士通过疏导、管理,使病人按序就诊,维护候诊秩序,保持所管区域的清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有序、整洁的就诊环境。

门诊导医的工作常规

1门诊导医台为导医护士值班岗位。上班时间统一着导医服装,佩带标志牌和“导医为您服务”绶带;实行站立式、流动,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文明温和,耐心周到细致,主动询问,认真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

2引导病人到相关科室就诊。对危重、老幼、残疾病人重点照顾,主动搀扶护送。为老弱病残者取药划价,遇有病情突变的病人,及时联系医生,尽早救治,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3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主动搞好医护、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好导医在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病人感受入院有人迎,看病有人引,困难有人帮,体会到人性化服务的温馨。

门诊导医的管理要求

1加强教育培训。门诊导医要挑选素质高、形象好的护士担任,导医护士在门诊部主任、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导医护士要求是正规护理院校的毕业生,上岗前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仪容、仪貌和服务规范用语;(2)制度职责和门诊工作流程;(3)分诊台操作系统的使用;(4)医学科普知识、各科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宣教知识。要树立“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要熟悉医院及科室的布局、科室特色、专家特长、礼仪要求、健康教育、护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提高内在素质。导医人员除了外部形象要求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内在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较为全面的各科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导医技巧,沉稳得体的言行举止,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和善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落实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人性化服务要求导医人员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工作之中,营造高层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让病人从刚入院那一刻起直到就医全过程,始终感受到到温情、方便、舒适、满意。

4加大督查管理。制定具体检查指标、质量标准,如主动性、安全护送人次、咨询人次、病人的满意度、卫生宣教的质量和效果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上岗工作情况随机进行抽查,并根据工作情况与奖金挂钩。

结束语:

中医入门知识第8篇

吸收名老医师精华,充实专科知识,曾业师于市名老中医**及省名老中医**,随他们在临床第一线,学习临床经验与技术,替老师开处方,学习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创造良好的条件。

到专业学校学习理论,在县卫校和**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将在临床第一线学习到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中医的专业水平,各科成绩优秀。

从基层到农村,从门诊部到城市大医院逐步树立较高的群众威信。在门诊、病房岗位上值班,治好了数以万计的病人,也积累了治疗经验,提高了群众威信。从中医士、中医师、中医主治医师到现在的副主任医师,由于对技术精益求精,良好的医疗效益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医院成立至今,年年获医院特等奖,门诊量月月超千人次以上,本院门诊量及月收入、年收入均排行前列,在全市卫生战线也屈指可数。

医德高尚,为病患者带来福音,长期为不少病患者家庭病床上门服务,门诊上有十年如一日的家庭病床病人,精心治理,例子不胜枚举,不向患者索取钱物,深受病者好评。

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由于刻苦钻研业务、医技,学术与临床经验丰富,多年来治好了数以万计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一些疑难病症也有其独到见解。如广西钟山县烟厂女工于某患不育症,经多处大医院屡治不效,后经我治疗产下一子。又香港刘x患癫间病,经治疗十多年未见复发,送来横匾“妙手回春”表示感谢。1999年为台商母亲钟x治愈胆结石病,病人排出结石,使我的知名度传到台湾、香港等地。

大力推广中医科普知识,使中医的科普知识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几年来在端州报、西江报发表中医科普文章39篇,深受群众欢迎,由于知名度传遍全市,不少病人写来书信打来电话询问病情,萦取方药,我也不厌其烦一一作答,受到群从的赞扬。

认真总结医疗经验,多年来在成绩面前不停步;不断认真总结治疗经验,写出不少质素高的论文,先后发表在部级刊物《新中医》上,有些则发表在**科技、端州医药、西江杏林上,受到行家好评,有些论文则在有关的学术会议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