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0/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研究、艺术经典的哲学探讨、近现代中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外国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216
国内刊号:11-1140/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6
复合影响因子:1.32
总发文量:2433
总被引量:25643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7.3125
立即指数:0.0773
期刊他引率:0.9801
平均引文率:11.4091
  • 解蔽与创新——从阿尔都塞的所谓“认识论断裂”谈起

    作者:李惠斌 刊期:2013年第11期

    德里达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理论问题时,用莎士比亚风格的“幽灵出场,幽灵退场,幽灵再出场”的语式(德里达,第5页),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出场,同时用了很大的篇幅对福山的“终结论”进行了批判。德里达把这种批判称之为“驱魔”。在对福山的批判中,德里达用语的辛辣几近刻薄。他回顾了以自己为主要代表的法国思想家们上世...

  •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出场语境和理论形态

    作者:杨学功 刊期:2013年第11期

    一切历史地产生的东西,都只能在历史中存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当然也不能例外,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它有其自身的出场语境。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作者:曹典顺 刊期:2013年第11期

    哲学具有特别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不言而喻的共识。那么,问题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众所周知,辩证法是用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换言之,问题本身的发现、认识和解决都离不开辩证法的思维。也可以说,解决相应的问题,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辩证法理论。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受到空前的危机。与此同时,...

  • 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自我批判

    作者:李潇潇 刊期:2013年第11期

    当代中国学术正处在“十字路口”,文本与时代纠缠着学术的走向。尽管各种理论抽象都试图提供可以解开这个时代之谜的药方或公式,但这些药方或公式必然要受到这个时代本身的历史活动的制约。思想的解放不是从“词句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替换成另一种提法、设想或想象就可以完成的;解放的思想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哲...

  • 哈贝马斯对实践哲学的批判和重建

    作者:朱彦明 刊期:2013年第11期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形态的实践哲学至少从霍布斯的政治学开始,原则上已经不是亚里士多德开辟的传统了。因为不管是霍布斯的政治学还是康德的道德哲学,都失去了古希腊伦理生活的总体视域。虽然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思考的伦理的总体性有着重建实践哲学的倾向,但是黑格尔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工作。后黑格尔时代的实践哲学呈现为多元的特征,这不仅...

  • 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的境界论意蕴

    作者:陶悦 刊期:2013年第11期

    在牟宗三哲学中,“智的直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可以说,不理解牟宗三的“智的直觉”概念,就无法真正理解其整个道德形上学理论。然而,这一概念的提出、证成及运用又常令人费解,因而也颇具争议。笔者认为,若从西方传统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牟宗三哲学中“智的直觉”概念,的确会造成一定的疑惑与困难,但若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境界论角度去...

  • 《周易》之“贞”辩说

    作者:李笑野 刊期:2013年第11期

    “贞”是《周易》全书的“关键词”之一,对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不仅关涉到概念本身的意义确指,更关涉到对《周易》这部著作的性质、内涵的理解。而学者对“贞”的解说至今分歧甚大,举其要者,大约有两种:其一,传统说法训“贞”为“正”,作为主流最为通行。此说实际上指明了,“贞”为道德人伦的哲理概念,认为《周易》之作涵盖着天道、人...

  • 论庄子之“乐”

    作者:许春华 刊期:2013年第11期

    乐是人的一种自然情感,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乐的含义、内容以及意义也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包含了特定的价值取向。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就有“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的记载,说明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情与社会秩序和伦理纲常之间的密切关系,各家也都有关于情与理、情与道之间关系的论说。那么,作为道家的庄子是如何看待“乐”这种情...

  • 清代今文经学发展阶段略论

    作者:黄开国 刊期:2013年第11期

    清代以公羊学为主的今文经学从庄存与开始,到晚清近代的光大与衰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对于这期间究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何,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主要有三阶段说与两阶段说;而同为三阶段说或两阶段说,其具体论说也有所不同。应当说,无论是两阶段说还是三阶段说,都有一定的理据,但也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笔者认为,用...

  • 闽学的理论特征与文化意义

    作者:黎昕 刊期:2013年第11期

    1.何谓闽学?所谓“闽学”,是指以朱熹为核心包括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以及其后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闽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思想流派,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中其他地域学派而言的,如江西庐山濂溪周敦颐的濂学,河南洛阳程颢、程颐的洛学,陕西关中张载的关学等。朱熹是闽学的核心,朱熹的学术思想是这个学派的基本学术主张,所以...

  • 现象性与物性

    作者:杨大春 刊期:2013年第11期

    现象学最响亮的口号“面向事物本身!”,引出了事物(thing)及其物性(thingness)问题。实际情形当然要复杂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都表明,具有悠远历史传统的形式与质料(formandmatter)二分的学说不断受到挑战并最终被抛弃了。

  • 奥斯维辛背后不可见的存在论剩余——阿甘本《奥斯维辛的剩余》解读

    作者:张一兵 刊期:2013年第11期

    在当今欧洲左翼学术界最热闹的后马克思思潮之中,意大利的阿甘本④以其独特的激进政治哲学观念当红于西方左翼学术圈。阿甘本的激进政治批判背后,始终有他对哲学基础性的独立思考。为了进入阿甘本这种十分难解的生命政治哲学构境,我们可以先从一个看起来接近感性的深奥故事开始,即阿甘本哲学天目中的奥斯维辛。②十多年以前,我在写作《无调...

  • 论专名作为谓词

    作者:王振 刊期:2013年第11期

    专名问题涉及三个方面:解释专名在怎样一种条件下指示个体对象,如何解释“非指示的专名”(即空名),以及如何解释一种语言理论中专名的逻辑形式。(Burge,PP.425~439)前两个方面与专名的“语义属性”有关,第三个方面则与专名的逻辑形式有关。专名作为一种典型的指称表达式,它的基本语义属性是指示外在对象,但专名如何实现这种语言功...

  • 探析康德尊严思想的历史地位

    作者:王福玲 刊期:2013年第11期

    人人平等享有尊严的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在尊严观念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康德的尊严思想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康德接过启蒙运动的旗帜,在继承传统尊严思想的基础上,将尊严的根据更加牢固地确立在自由和理性之上,确保每个人平等地享有尊严。同时,他将人的尊严视为人的内在价值,主张人是目的的思想,为我们理解现代尊严观念提供了一个...

  • 求真主义:知识、真与实践

    作者:方环非 刊期:2013年第11期

    如果说科学寻求确定的东西,那么哲学则在追问“什么是真或真理(truth)及真的本质是什么”。“真”通常被视为某种关系表述,是理解与事物的一致,对对象所形成的判断与该对象之间的关系。它承载于判断之中。认识论语境中讨论真多与话语、陈述、命题及信念有关,通常与“假”或“伪”相对,表明其状态、属性。不过,有些实用主义者并不赞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