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哲学专业论文

哲学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01 16:45:50

哲学专业论文

哲学专业论文第1篇

    作为哲学专业的二级学科,美学本身的哲学情愫不可置疑,且不说其命名者鲍姆嘉通在命名时就是赋予这一学科以哲学应有的学科内涵,其研究目的和学科宗旨都是与哲学紧密相连,就是后来在美学上颇有造诣的美学家如康德、黑格尔、克罗齐、海德格尔等等也都是哲学界的大儒,美学从属于哲学这无论从学科体系的关联度抑或学科自身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内涵都无可厚非。美学以感性为研究对象恰好弥补了哲学领域对感性研究缺失的遗憾,因而美学遂成为整个哲学领域最富感性特征的学科。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美学衍生于西方,因美学置身于哲学领域,西方学者尽管在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上都毫无例外地以感性为唯一答案,但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上这些学者又回归到自己所熟知的西方哲学中,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应对美学研究,把感性的认识排除在哲学的研究范畴之外,认为只有理性认识而非感性认识才能更接近真理。美的本质问题便成为延展这一矛盾症结的最突出表现。简单梳理一下西方美学史,不难看出美的本质问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美学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从克罗齐到海德格尔,美是什么成为这些美学家探寻美学圣殿不得不首先敲开的第一道门。带着这一根源性的症结,中国的美学研究者接受了西方美学中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与思辨,吕荧、高尔泰所倡导的“主观派”,蔡仪所代表的“客观派”,朱光潜所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及李泽厚所倡导的“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派”都是对美的本质质问的本土化翻版。康德所描绘的“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1]在诸多的哲学化的理性思辨中杳无踪影,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以及民众的审美接受心理与这一学科西方化的专业属性恰又难以契合,进而造成了美学学科属性的模糊,美学成为穿梭于诸多晦涩、抽象概念和术语之间的文化游戏。美学自身的哲学属性与其应用的专业体系之间并非十分协调。如前所述,美学进入国内后首先是作为建筑学系的课程而设置的,即使在今天看来,哲学系开始美学专业或者美学课相对于中文系或艺术系而言也少得多,固不说哲学系本科专业设置中本无美学一说,就是作为二级学科的研究生专业,全国设置的学位点也数量有限,而比起哲学系本源化的根正苗红的美学课程而言,中文系、艺术系乃至其他学系所开设的美学课程要普泛而且哲学味弱化得多。如果采用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的划分标准,哲学系开设的美学课程应属于“自上而下的美学”,中文系、艺术系等设置的美学课程自然可以划入“自下而上的美学”之列。“自上而下”意味着从美学的本源入手,探讨美的本质、意义乃至形而上等问题自为这一类美学本身的应用之义,“自下而上”的美学则不然,它更侧重于从日常的审美经验、审美心理出发来进行美学问题的探讨,这与当下所倡导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不谋而合,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进而窥视整个美学体系的本质意义。然而因为美学学科的多重属性交糅并济,再加上历史上对这一学科课程体系缺乏清晰的界定,因而当下的美学教学通常采取“一锅烩”的教学策略,陷入二律背反的教学窘境中不可自拔。

    2课程整合:美学课程教学的属性归类与学科界定

    由于美学与哲学的亲缘关系,国内的学院美学一直注重其本身的哲学思辨性,美学教学通常也以美学知识的传授为主体。诚然,国内高校开设美学课程的基本目标还是相当明确的,美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2]但实际情况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与提高很难达到有效链接,抽象甚至晦涩的美学理论其接受的前提就是接受者要具备起码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理论驾驭水平,而这对缺乏哲学理论背景的多数学生而言几乎难以成为现实。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年复一年的理论阐释早已将美学枯燥的理论体系衍化为一种毫无实用价值的教学“布道”,由此引发的美学“不美”遂成为众多美学课程教学者异口同声的共同呼声。于此,美学课程教学“因材施教”,摒弃传统上“一锅烩”的教学模式,分而治之,弱化美学学科的哲学属性成为变革这一教学瓶颈的关键所在。从当前开设美学课程的常态设置来看,哲学、汉语言文学和艺术学成为美学课程的主打阵地。哲学是美学课程的孕育摇篮,因而在哲学系设置美学课无疑是最具本源性的学科取向。哲学系设置的美学课程所面对的是具有较强哲学理论功底、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生,因而无论是对美本质的探讨抑或那些颇富思辨性、哲理性的美学问题都可能成为这些学生日常关注的教学命题。当然,尽管在哲学系,美学也是分而论之的,对哲学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哲学的二级学科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研究生专业而言,美学课也就是专业内的普选课程,其教学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只不过是这些专业的学生由于具备了较强的哲学功底和哲学思维能力,对美学课程中抽象的概念术语要比其他专业容易接受一些。哲学系还设立美学专业,这是哲学专业的二级学科,只有研究生才开设这一专业,这是系统学习美学知识,培养具有深厚美学理论功底和较高审美能力的专业,在这一专业设置中,美学被进一步细化,中国美学、西方美学、比较美学都成为这一专业所涉猎的对象。任何美学学科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和颇具时代前瞻性的问题都是这一专业学生日常探讨的知识目标。美本质等困扰诸多中外美学大师的理论问题便成为这些哲学专业美学学习者的首要研究对象。而这一类美学姑且可以称之为哲学美学,以哲学美学为教学研究对象自然构成美学教学的第一种模式。美学教学的第二种模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美学课程教学形态。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汉语言文学开设美学课程在当下教学语境中几成常态,同时也是开设该门课程最为广泛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开设的美学课程与哲学专业的美学课程既有共同性更有差异性,共同性在于,两种美学课程体系的本源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一致的,都是提高接受者的审美能力和研判水平。但两者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作为研究和教学对象,中国文学注重的多是形象思维,较少西方文化的抽象观念,因而探讨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审美内涵多是从形象化、感悟式的语言描述入手,极少抽象的概括性的理论阐释,即使像《文心雕龙》这样的鸿篇巨制,其语言呈现的形象性也大为可观。于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美学课同样要遵循这一专业的课程共性,以具象的文学作品为考察对象,探讨这些文学形态衍生、发展的审美维度。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美学课程其先修课程是文学概论,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发展规律的本质化概括,已具相当的理论色彩,而美学则是承继文学概论,进一步对文学现象以及文学衍化规律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规律和文学活动的自身意义、审美经验的构成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审美体验与文学价值诉求等方面构建对话与桥梁,而这些审美观照都是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现象为研究蓝本,不需更不必深化为艰深乃至晦涩的抽象理论去加以阐释。因而采用哲学专业的美学课程教学手法来建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美学教学,其教学的路径和方向都是错误的,而这恰是当前美学课程普泛性的教学现状,也是诸多学生厌倦美学课的最终缘由所在。大学美学课程教学的第三种模式是艺术学开设的美学教学形态。如果说清政府首度引入美学课程并将其设置于建筑学系是当时教学体例的混乱使然,那么,今天诸多艺术学将美学课程列为基础课程却是该课程本身对艺术专业具备的重要指导意义。宗白华曾经指出:“美学研究不能脱离艺术,不能脱离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不能脱离‘看’和‘听’。”[3]尽管哲学美学也是将艺术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丹纳的《艺术哲学》事实上就是一部美学着作,康德、黑格尔等一代美学大师对艺术多有真知灼见,但这些美学着作中的艺术更呈现出一种形而上的理论形态,与当下的艺术专业注重那种操作性、实用性的艺术形态不可比拟。因此,在艺术专业开设美学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对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提供一套审美参照体系和评判准则,它是艺术实践学科的提炼与深化,同时也是美学理论在艺术实践中的自我检测与自我修正。当下艺术类美学教学依据专业的变化也发生了重要变迁,单纯的美学让位于《绘画美学》、《音乐美学》、《设计美学》、《建筑美学》、《舞蹈美学》以及《服装美学》等等更为细化的学科,这些细化的美学课程无论是教材编写抑或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都很难回归于本源性的哲学美学学科体系中,美学在这诸多的艺术形态的课程教学中完成了从抽象到形象,从理论到实践,从形上之道到形下之器的华丽转身,几百年前鲍姆嘉通所冠名的美学由此完成了最富现实意义的身份蜕变。

哲学专业论文第2篇

本科哲学专业精品课建设是新时代综合大学哲学教育的一个新尝试,本文试图结合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本科实验班开设的哲学精品课的实践,对本科哲学精品课的目标及内涵进行初步探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争,是近年来世界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科哲学精品课的目标及内涵,对这个问题提出我们的一点思考。

一、通识教育和专业精英教育的互补关系和现实处境

通识教育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古典教育和自由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以文史类课程为核心,以阅读古典著作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饱满的人”(well-rounded person)为主要目标[1]。在20世纪,通识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发展,以美国为例,很多一流大学建立的“核心课程”体系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模式,内容不仅涵盖人文科学,也涵盖自然科学。核心课程被分为几个大类,学生必须在其中选择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分有六类:一是外国文化,二是历史学,三是文学与艺术,四是道德推理学(伦理学),五是自然科学,六是社会分析。核心课程的分类大体呈现出以人文类为主,自然类为辅的特点。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识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对人性本身和人类社会的了解自然占据核心位置。

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上来看,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各个理论学科领域和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实践领域的专家和精英为目标,低层次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各种相对容易掌握的谋生技能为目的的专业教育。本文探讨的专业教育,主要指高层次的专业精英教育。

通识教育和专业精英教育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二者各有各的功能目标。一方面,每个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都必须擅长和精通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能是面面俱到的“全才”。因为在高度现代化的21世纪,知识的数量已经超出了个体能够掌握的极限,前现代时期达?芬奇式的精通多学科的天才学者已经不可能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专业分工体系,通过各专业人才分工协作来推进人类知识的进步和实践能力的增加,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急剧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由于高度发达的分工体系使得每个人乃至每个专业领域都无法涵盖人类知识的全部图景和内容,使得“隔行如隔山”的现象愈演愈烈,人们越来越为自己的专业性思维所限制,已经难以超越自身的局限,全面地思考关乎人类社会整体命运和人类文明走向之类的大问题。而且,专业思维的另一个误区,是不同专业之间相互隔绝,会阻碍交叉性学科的产生,而后者恰恰是与创新型思维互为因果的。创新型思维必须突破学科壁垒,有了创新型思维,就会促进交叉性学科的产生,而交叉性学科的产生也会促进创新型思维。所以,通识教育在这个时代不应该被遗忘、被边缘化,而应该加强。

中国近年来的大学改革中,也把通识教育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这种改革的理由和国外略有差别。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学教育沿袭苏联的办学模式,以专业教育为主,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专业教育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首先,从原来的计划性比较强的专业设置,转为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比较快,而大学的专业计划调整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再加上一些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较慢。所以,一些紧跟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其次,市场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功利化色彩,导致一些传统的“冷门专业”不受用人单位重视,而且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学位高消费”。第三,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规模增长,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都处于一种数量上的“大跃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这种种因素导致专业教育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

有鉴于此,中国一些高校开始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大学课程体系内设置通识教育模块,或设置以通识教育为目标的机构。第一种通识教育改革的思路是以复旦大学的书院制为代表,其通识教育改革走在全中国大学前列,它把一年级本科生新生编入不同的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然后再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它把核心课程分为六大模块,即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课程由长江学者、部级教学名师以及知名教授等担任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形成了经典导读、助教制度、小班讨论、多元考核、网络互动等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第二种通识教育模式就是独立学院模式,以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等一系列学校为代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首先,通识教育部门和其他专业学院并列,学生可以从其他学院的高年级学生选拔。其次,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精英人才为主。如果说第一种模式的重点是“拓宽知识基础,塑造全整人格”,那么第二种模式的重点在“打通专业壁垒,塑造学术大师”。

上述两种通识教育改革的模式主要是在国内一些一流大学中实施的,而在其他的综合性大学中,通识教育改革基本是模块式的改革办法,即把“公共必修课+全校性的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并行不悖。这种通识教育改革模式只能说是一种不完整的通识教育改革模式。改革力度如何,完全看各个学校是否重视,课程体系是否完备[2]。如果通识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则这些学校有可能按照上述两种模式来改造自己的课程结构。现有的这种模块式通识教育模式是否可以成为第三种可行的模式,则有待于观察研究与实践。

二、哲学精品课的两面性

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开创于1958年,至今已经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专业素养突出的教学科研队伍,在国内大学的哲学院系之中属于中坚力量,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哲学理论人才。从2004年开始创设哲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至今也有十年的历史。在历史悠久的哲学课程基础之上,建设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专业基础课程在内的哲学精品课体系。哲学精品课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主,但又同时面向全校开放,这一点又带有通识教育的功能。

根据哲学精品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哲学精品课教育切勿掉进两种误区。第一种误区,是按照培养学术大师的标准教授课程,特别强调课程的学术性,讲课和辅助教学手段务求专深。这种误区起源于错误地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容易导致拔苗助长,而且也混淆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区别。第二种误区则是尽量地按照非哲学专业的标准,通俗易懂地进行讲授,而忽视了哲学课程的专业性,这种误区不经常发生,但是也值得警惕,因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历来都是强调专业性,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通识教育理念都是全新的,原有的全校性选修课被很多人理解为无关紧要,按照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这个误区源于对通识教育的误解。通识教育本来就不等于通俗易懂,而是强调不要限于狭窄的专业思维,并不等于完全不进行任何专业探讨,只是探讨的方式和目标有所不同而已。

在笔者看来,本科专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还不能等于研究生的学习模式。研究生的学习目标是以学术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以严格的学术论文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本科阶段的学习虽然也有学术论文,但是这种学术论文并不一定要求有特别强的学术性,实际上,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还很难达到真正的学术创新,因为哲学专业的特点,博士阶段才能谈到真正的学术创新,本科生的学术训练还远远达不到可以进行学术创新的水平。本科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应该是鼓励和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研讨,教师多布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大课堂和课后的讨论和互动分量,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摆脱传统的“上课抄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总之,本科专业的哲学教育还是以课程为中心,精品课的任务并不直接以科研为任务,而是促使学生习惯哲学思维,而并非直接把培养学术研究人员作为第一目标。所以哲学精品课的内容切忌太深,而是重视初步的哲学思维训练,核心是围绕着“哲学家提出了什么思想,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思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即了解哲学知识背后的“所以然”。与之相比,研究生的哲学教育的核心则是掌握“纯技术”层面的论证方式,并对哲学思想提出自己的论证,两个阶段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哲学专业论文第3篇

代码

专业名称

类别

时 间

主考院校

10月28日

10月29日

8:30-11:00

14:00-16:30

8:30-11:00

14:00-16:30

020103  财税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大学语文(专)  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经济学院

0064纳税检查

0055企业会计学

0066货币银行学

020105  金融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大学语文(专)  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经济学院

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55企业会计学

0066货币银行学

020109  国际贸易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76国际金融  0010大学语文(专)  0092中国对外贸易  烟台大学

0088基础英语

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20118  餐饮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977餐饮业法规  0010大学语文(专)  0978烹饪工艺学(二)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0982餐饮服务

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大学语文(专)  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55企业会计学

中国海洋大学  020203  会计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大学语文(专)  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经济学院

0067财务管理学

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156成本会计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122房地产评估  0010大学语文(专)  0169房地产法  聊城大学

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  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173房地产金融  0176物业管理

020207  市场营销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大学语文(专)  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大学

0182公共关系学

0853广告学(二)

020211  饭店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0大学语文(专)  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山东大学

0199中外民俗

0182公共关系学

0201饭店餐饮管理

020228  物流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5361物流数学  5362物流英语  5372国际物流导论  青岛大学  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3320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3321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案例分析  山东轻工业学院

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20258  企业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0大学语文(专)  7522运营管理  山东经济学院

0055企业会计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273社会工作实务  0010大学语文(专)  0071社会保障概论  聊城大学

0275社会问题  0274社会政策与法规  0182公共关系学

3350社会研究方法

030301  行政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0大学语文(专)  0312政治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012英语(一)  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3350社会研究方法

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163管理心理学

040101  学前教育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10大学语文(专)  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山东师范大学

0012英语(一)

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395科学.技术.社会

0386幼儿文学

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40103  小学教育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0010大学语文(专)  0395科学.技术.社会  山东师范大学

0409美育基础  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  0408小学科学教育  0412小学班主任

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40106  教育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429教育学(一)  0010大学语文(专)  0031心理学  山东教育学院

0012英语(一)  0444教育政策学  0448学校管理学  0446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50102  秘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0大学语文(专)  0509机关管理  山东师范大学

0163管理心理学

0182公共关系学  0514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曲阜师范大学

0345秘书学概论

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50303  公共关系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644公关礼仪  0010大学语文(专)  0043经济法概论(财)  鲁东大学

0643公关心理学  0646公共关系写作  0182公共关系学  0647公关语言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853广告学(二)

050402  服装艺术设计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672中外服装史  0010大学语文(专)

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05  室内设计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010大学语文(专)

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0大学语文(专)  0720广告摄影初步  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07  音乐教育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429教育学(一)  0010大学语文(专)  0031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159工程力学(一)  0010大学语文(专)  2232电工技术基础  山东大学

0012英语(一)  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2230机械制造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10大学语文(专)  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山东大学

0012英语(一)

232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319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2142数据结构导论

2198线性代数

080704  电子技术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48电子测量  0010大学语文(专)  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曲阜师范大学

0012英语(一)

2346电视技术

2198线性代数

2269电工原理

2342非线性电子电路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010大学语文(专)  2398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山东建筑大学

2400建筑施工(一)  2387工程测量  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10大学语文(专)  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山东大学

0012英语(一)

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67财务管理学

100701  护理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903药理学(一)  0010大学语文(专)  3001外科护理学(一)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2901病理学  2996护理伦理学  2113医学心理学  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  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2998内科护理学(一)

100703  中医护理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15中医内科护理学  0010大学语文(专)  3017中医妇科护理学  山东大学

3014中医护理基础  3019中医骨伤科护理学  2113医学心理学  3018中医儿科护理学  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3016中医外科护理学

100801  药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23药物化学  0010大学语文(专)  3026药理学(二)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2535有机化学(三)  3024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3033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  3031药物分析  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100901  卫生事业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867卫生统计学  0010大学语文(专)  2881预防医学(一)(含流行病学)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3055卫生事业管理(一)  2910医学伦理学  0182公共关系学  0308临床医学概论  限从事卫生管理在职人员  990006  外贸英语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1大学语文(本)  0794综合英语(一)  聊城大学

0596英语阅读(二)

0597英语写作基础

030111  律师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  0917民法原理与实务  烟台大学

092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0112  法律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223中国法制史  0011大学语文(本)  0244经济法概论  山东大学

0242民法学  0261行政法学  0243民事诉讼法学

030403  公安管理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354公安学基础理论  0356公安管理学  0358刑事侦查学  山东警察学院

0359保卫学  0361公安法规

限公安、武警在职人员  0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429教育学(一)  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31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

0529文学概论(一)  0536古代汉语  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0207  英语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11大学语文(本)  0794综合英语(一)  山东大学

0596英语阅读(二)

0597英语写作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  050208  日语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9037日语写作基础  0011大学语文(本)  0608日本国概况  山东师范大学

0606基础日语(二)

0844日语阅读(二)

鲁东大学  050211  朝鲜语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627朝鲜语基础(一)  0011大学语文(本)  0631朝鲜语语法  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大学

0849朝鲜语阅读

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报考  050308  新闻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654新闻采访写作  0011大学语文(本)  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山东大学

0012英语(一)  0657新闻心理学  0853广告学(二)

0655报纸编辑

100803  中药学  专科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37药用植物学  3038中药化学  2932方剂学(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35有机化学(三)

3044中药药剂学  3046中药药理学  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020116  金融管理  专科

0010大学语文(专)

山东经济学院 中英合作专业

限济南报考  020214  商务管理  专科

0010大学语文(专)

山东大学 中英合作专业

限济南报考  020104  财税  本科  0067财务管理学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068外国财政  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71社会保障概论  山东财政学院  020106  金融  本科  0067财务管理学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076国际金融  0077金融市场学

山东大学  020110  国际贸易  本科  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55企业会计学  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青岛大学

0102世界市场行情

020119  餐饮管理  本科  0989国外饮食文化  0986中国饮食文化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报考

0987餐饮美学

烟台大学  020121  调查与分析  本科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142计量经济学

020155  文化产业  本科  4138旅游文化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4137民俗文化  山东师范大学

0853广告学(二)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科  0067财务管理学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大学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企业管理咨询

中国海洋大学  020204  会计  本科  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烟台大学  020208  市场营销  本科  0186国际商务谈判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55企业会计学  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020210  旅游管理  本科  0067财务管理学  9054旅游学原理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师范大学

0199中外民俗

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200客源国概况  青岛大学  020216  电子商务  本科  0798商务交流  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青岛大学

9086物流管理  9087网络金融学  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山东理工大学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青岛大学

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182公共关系学  6091薪酬管理  山东轻工学院  020222  物业管理  本科  9077物业管理会计  0122房地产评估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9079物业管理法  9074土地资源管理  0176物业管理  青岛大学

9080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020229  物流管理  本科  5374物流企事业财务管理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43经济法概论(财)  青岛大学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科  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3325劳动关系学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轻工业学院

3323劳动经济学

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3326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20259  企业管理  本科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0107  经济法学  本科  0254海商法  5678金融法  0865证券法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青岛大学

0863企业法

山东经济学院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本科  0278社会统计学  0279团体社会工作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281社区社会工作  山东师范大学

0286福利经济学  0300社会福利服务  0285中国福利思想  0287发展社会学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科  0067财务管理学  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316西方政治制度  山东大学

0320领导科学

0182公共关系学  0322中国行政史  山东师范学院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40102  学前教育  本科  0401学前比较教育  9010教育科学方法论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00幼儿园课程论  山东师范大学

0399学前游戏论  0403家庭教育学  临沂师范学院  040107  教育管理  本科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451教育经济学  0449教育管理原理

山东教育学院

鲁东大学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科  0643公关心理学  6056心理学史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2047社会心理学(二)  山东师范大学

6058学校心理学

6057生理心理学  2108实验心理学  聊城大学  050104  秘书学  本科  0320领导科学  0261行政法学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526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曲阜师范大学  050302  广告学  本科  0639广播电视广告  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244经济法概论  山东理工大学

0662新闻事业管理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641中外广告史  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08  音乐教育  本科  0734中外音乐欣赏  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9056歌曲作法  山东师范大学

限济南考生报考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科  2194工程经济  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山东大学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山东科技大学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科  2194工程经济  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中国海洋大学

2331数据结构  2336数据库原理  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333软件工程

080705  电子工程  本科  2194工程经济  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中国海洋大学

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2356数字信号处理

080708  计算机通信工程  本科  2331数据结构  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北京邮电大学

2336数据库原理  2338光纤通信原理  2369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

2373计算机通信网

080709  计算机网络  本科  2194工程经济  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山东大学

3141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山东财政学院  080806  建筑工程  本科  2198线性代数  2444水力学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青岛理工大学

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6087工程项目管理  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山东科技大学

2448建筑结构试验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科  2331数据结构  0021高等数学(二)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420物理(工)  山东大学

2336数据库原理  3173软件开发工具  2376信息系统开发  山东经济学院  100702  护理学  本科  3203外科护理学(二)  3008护理学研究  3005护理教育导论  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潍坊医学院 青岛大学

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3006护理管理学  3011儿科护理学(二)  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990019  设计艺术  本科  9060现代设计史  9070人体工学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26  商务管理  本科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青岛大学  030106  法律  本科  0227公司法  0257票据法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169房地产法  山东大学

0230合同法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263外国法制史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青岛大学

5678金融法  5680婚姻家庭法

030108  律师  本科  0227公司法  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

0230合同法  5678金融法  0229证据法学  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  山东财政学院

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30401  公安管理  本科  0372公安信息学  0235犯罪学(一)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373涉外警务概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011大学语文(本)

限公安系统在职人员

0860公安行政诉讼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  0540外国文学史  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541语言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321中国文化概论

济南大学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201  英语  本科  0600高级英语  0830现代语言学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603英语写作  山东大学 烟台大学  050202  日语  本科  0012英语(一)  0611日语句法篇章法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青岛大学

0610高级日语(二)

0601日语翻译

鲁东大学  050305  新闻学  本科  0529文学概论(一)  0659新闻摄影  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  0244经济法概论  山东大学

0662新闻事业管理

0182公共关系学  0312政治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哲学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高职教育 功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24-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呈现迅速发展态势,高职院校的数量和高职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加,高职教育模式初步形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哲学社会科学和高职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有其重要作用,同时高职教育肩负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和义务,因此,本文试结合我国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现状,简述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一、高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这一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于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出现“重专业技能,轻基础理论”的倾向,这不仅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利于培养高职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二、高职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我国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但是,高职教育毕竟不是培养一个个“机器人”,一个人要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而在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

哲学社会科学,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问题的,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其中,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是个人在一生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而最后一次职业技能则是可以通过相对短时间的学习和培训获得的。如果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出现偏差,那么他的技能越高,对社会来说危险就越大。

(二)促使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2009年4月召开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张尧学院士指出,高职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应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面发展,德居于首位。哲学社会科学帮助高职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三)支撑和指导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

哲学社会科学在高职教育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是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必备文化。高职教育虽然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之上的。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对高职学生形成职业技能起支撑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对高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

三、高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高职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途径:

(一)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堂主渠道作用

2003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建设。2004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哲学社会科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从普遍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原理,与各门专业知识之间有着本质与表象、一般与特殊的对应关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一般原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表现,而学生在专业学习或活动中接触的知识信息也都可以印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这种知识之间的相通性为学生联系专业知识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提供了前提和可行性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由于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的特点,加之高职学生的“重专业技能,轻基础理论”的倾向,这就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知识过硬,能够与时俱进,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致了解教学对象高职学生专业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的兴趣,进而接受和理解哲学社会科学观点和知识,并自觉地用哲学社会科学观点和知识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四)制度保障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从课程设置到课时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定,高职院校也已经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些课程纳入高职生的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应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落到实处。

总之,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技能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并重,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应坚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出发,以学生受益和成长为宗旨,积极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和研究作风,以促使哲学社会科学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刘占文,温景.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

[3]王全才.论高等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Z].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彭惠才.中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与思考[EB/OL].

[5]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李东风,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EB/OL].

哲学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社科研究;咨政服务;内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180-02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包括思想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决策咨询功能[1]。其中决策咨询功能的重点是为决策者提供咨政服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指出,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物质生产力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另一方面是作为综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帮助我们从客观上观测和分析多变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准确的鉴别和判断,并更广泛的做出科学决策,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后者不仅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的重要使命[2]。因此,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性,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研究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思想库”的作用,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条件。

一、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咨政服务功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古往今来,无论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还是李密的《陈情表》,以及苏辙的《六国论》等著名策论,都是古代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决策咨询的代表,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历史上留下盛名。而当代胡福明教授1978年5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深刻地影响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辉煌历史上书写了浓厚的一笔,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引领社会思潮、提供决策咨询的杰出典范。这些深刻的例子说明,政府公共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前提是对相应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消化、进行后续论证,最终形成的工作部署、政策法规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因此,进一步提升高校社科研究的咨政服务能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促进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价体系,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需首先从咨政服务的内涵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咨政服务的意蕴

咨政服务是资政服务的沿用和引申,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知识经验的储备和对各种信息资料综合加工而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开发,为政策决策提供顾问、咨询和磋商的一项具有参谋、服务性的社会活动,是社会、经济、政治中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咨政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引导和理论创新

这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和世情决定的,从国情来讲,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高度集中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分散,客观上也造成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3]。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不少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客观上开阔了学者的眼界和思维,但是由于有些学者对于这些理论的研究、特别是本土化的研究程度还不够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摒弃具体国情,盲目崇拜西方理论的现象。要改变这些现状,需要根据我国特定国情解决社会公民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社会问题不断涌现中所产生的思想困惑,在社会上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共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引导作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通过思想库的建设为部门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的战略性思想。所谓“思想库”,又称“智库”,是由学者或者思想家组成的专门机构,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之中,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代表了决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4]。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咨政服务正是需要有这样一批多学科的专家,长期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出谋划策;为决策者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最佳方案。

(三)为国计民生的政策制定提供咨政服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利益,致力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5]。在诸如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上,能够充分表达群众的诉求,为决策者的政策出台提供准确的决策参考,形成一套能及时反映民意的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

三、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咨政服务水平的途径

根据咨政服务的表现形式,结合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实情,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应用能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咨政服务功能,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在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从三个层次推进咨政服务建设:一是理论引导和理论创新;二是建设专业的思想智库;三是建立现实问题决策咨询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一)建立起专业的咨政服务平台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平台体系主要是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平台构成。这些研究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因此以现有的平台基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平台建设,建立咨政平台,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咨政治服务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具有政治导向和理论引领功能的基础理论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建设进行应用和对策研究的应用平台建设;三是建立面向服务国计民生的,鼓励高校与各级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等合作共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平台;四是依托高校、建立一批面向中外对比交流的研究平台,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与我国当前类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政策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研究,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咨政服务的整体实力。

(二)加强决策咨询专业智库的建设

充分依托高校人才、智力的集聚优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思想智库,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咨政服务水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为政府、企业等组织及其决策者处理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等不同类别的公共事务和应对突发事件出谋划策,提供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战略策略、理论思想等智力产品的专业的人才库。二是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思想引领作用、决策咨询功能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库。三是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形成有效载体的,集合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数据的,具有提供学习、研究、借鉴等重要意义的决策咨询案例数据库。

(三)建立面向现实问题的快速决策咨询反应机制

通过建立面向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计民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快速反应机制,围绕当前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重大现实问题专项设立机制,围绕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高校学术造诣高、应用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研究力量开展集中攻关,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的政策咨询服务。二是加快建设服务民生的产学研推进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进应用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直接性、公共性、可操作性的科学依据,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完善现有评价体系,突出咨政功能

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充分认识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重要意义,将开展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与树立良好学术风气,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结合起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应用性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提升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决策咨询功能。二是突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性研究成果在项目结项、成果验收等方面的咨政功能;旨在制度上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咨政功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报,2012(8).

[2]周瑞超.提高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率的若干建议[J].高教论坛,2013(6).

[3]王刚.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发挥咨政育人作用[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12.

哲学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哲学类本科生;选拔方式;培养模式

当前,中国高校哲学类专业本科生从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考生源质量下降和入校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整个哲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十多年间,南开大学哲学院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改革招生和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在当前中国高考制度下的招生改革方案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当今中国哲学类本科生选拔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必须从选拔人才开始,而专业人才选拔的理想状态是,在众多的适龄人口中遴选出热爱本专业而又适合于本专业学习的专门性人才。要培养出优秀的哲学本科人才,无疑也要从做好这一工作开始。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校本科阶段的人才选拔与培养始终存在着双重脱节。其一是,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之间脱节,即作为人才选拔环节的招生由作为行政部门的招生办公室负责,而人才培养则由作为教学单位的院系负责,二者之间缺少实质性的衔接。其二是,学生报考志愿时往往只重视所报学校而不重视所报专业,服从调剂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所谓的“服从”也多是为了保证被录取到理想的学校做出的违心选择,因此就出现了所报专业志愿与专业兴趣之间的脱节。这两种脱节导致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二元化”,形成一种在各国教育史上都极为罕见和极为特殊的招生与培养二元化结构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中国的高考体制下,在这种招生与培养相脱节的二元化结构中,二者之间唯一的平衡机制是高考志愿,而由于高考志愿往往受到诸如“理想的学校”和“理想的专业”之间的平衡等现实考虑的制约,便很难反映考生的真实意愿,很难通过志愿实现“愿意学”和“适合学”的学生与特定专业之间的有效关联。

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高校专业分类较粗、专业设置较少,加之各专业毕业生之间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差距不大,这种招生与培养之间的二元化结构对哲学类人才培养的影响并不突出。19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迅速增加和专业类别的增长,加之市场经济大潮对人们择业观念的影响,哲学类专业招生开始面临严重问题,优秀学生不愿意报考哲学类专业,第一志愿率不断下降,哲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与其相应,在专业培养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志向的缺乏和专业兴趣的降低,哲学专业学生入校后要求转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哲学专业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到第二学位的学业上。

这种入口上的问题将会给整个哲学人才培养带来长期的、严重的问题,比如,会进一步影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哲学事业的发展。从目前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在现有的高考招生体制下,找到一种破解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之间相互脱节的调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便从中学生中选拔出真正愿意学习哲学和有能力学习哲学的学生。

当前,中国的高考制度处于一个转变的特殊时期,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当前中国高考制度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给高校更多招生自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探讨适合于自身的自主招生方式;另一方面,为了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国家又必须在招生上对高校的自进行诸多限制,高校的自主招生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即只能在全国或至少在各地区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拿出少量名额进行自主招生。在当今历史条件下,高考制度的这种状况必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延续。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中国高考制度的总体状况和它目前所面临的这种特殊情况,为哲学类专业本科生的选拔提供了机遇,也为探索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选拔的改革预设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基本框架。怎样在这一框架内选拔出愿意学习哲学而又适合于学习哲学的专门人才,是当今我国高校哲学专业教育不能不认真加以对待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为了在数以百万计的考生中把那些有兴趣学习哲学并且有能力学习哲学的中学生选,同时,为了培养中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增进中学生对南开大学和哲学学科的了解,吸引和选拔对哲学类专业具有兴趣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学生,南开大学哲学院于2009年开始连续四年举办“全国中学生哲学夏令营”。夏令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激发和引导中学生对哲学的兴趣,通过一系列非应试性考查,选拔优秀中学生参加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四年来,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的几十所中学的400余名优秀学生参加,经过筛选和考核,共有80多名营员获得南开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资格,其中50多人通过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享受高考降分录取政策,其中一些最终成为南开大学哲学专业学生。为了避免将考核变成第二次高考,考核采取辩论、师生对话、哲学小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哲学夏令营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天津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许多新闻单位的关注和报道,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也无形中为哲学专业作了社会宣传。

“中学生哲学夏令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使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哲学,激发了他们从事哲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当前中国的中学教育中并非没有哲学教育,但这种教育是非常片面的,很容易使学生对哲学产生误解并因而失去对哲学的兴趣。在当今中学课程中,哲学被简化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其他内容均被忽略。在多数中学生和家长甚至中学教师的理解中,哲学就等于政治,等于“唯物主义”加上“辩证法”。应该看到,与十多年前非常突出的“利益导向”不同,当今中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兴趣导向”日益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中学哲学教育所造成的误识已经成为优秀中学生不愿意选择哲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南开的“中学生哲学夏令营”结合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开设了一系列讲座,介绍大学哲学相关专业的主要内容,增进了中学生对哲学的了解,激发了他们报考哲学专业的热情。讲座也对家长开放,许多家长在增进对哲学的了解后也非常鼓励学生报考哲学专业。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夏令营结束后表示,从未想到哲学有如此丰富的内容。追踪调查显示,一些参加夏令营的学生通过加分进入南开哲学院学习,他们在稳定整个班级专业思想,带动所在班级学生学习氛围上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有一些夏令营员虽然高考成绩超过南开大学哲学专业录取分数档,在可以报考其他热门专业的情况下,但却自愿报考哲学专业,对其他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南开大学“中学生哲学夏令营”的理想目标是,在我国既有的高考招生体制下,招收到喜欢哲学而又有哲学天赋的学生到南开大学哲学专业学习。在最低限度上,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也认同于哲学类专业,认同于南开文化,这种认同非常有利于未来对这些学生的培养。我们认为,通过类似“中学生哲学夏令营”的选拔方式,确实可以在当前中国的高考体制下,较好地解决哲学类专业选拔本科人才所面临的问题,为后续的专业哲学人才培养选好苗子。

二、加强“专业史”教育,激发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

哲学的“专业史”不同于“哲学史”,是哲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专业发展的历史。我国的哲学专业史作为哲学的一种“地方专业史”,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哲学专业史,有其自身的个性。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哲学的大红大紫,改革开放后哲学所遭受的冷遇,近些年来哲学复兴的趋势,都必然会给中国的“哲学专业史”留下特殊的印记,并对它的个性产生影响。更具体地说,每一个有着自身传统的高校哲学院系的“专业史”都是各自特殊的,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在各高校个性化的“哲学专业史”中,既包含一般所谓的“院系史”,又有着比它更为丰富的内涵,包含着它作为一个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单位和学术研究单位的历史,也包含着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术理念形成的历史,还包含着它特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等。在我国的哲学专业史特别是各高校自身的哲学专业史中,包含着准备从事哲学专业的学生非常希望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并不是规范的教学内容,学生无从系统和深入地获得。因此,除了规范的专业课程教学之外,应以适当的方式对新生进行“专业史”教育。

每一所高校都在创造它自身“地方的”“哲学专业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而这一传统又往往成为凝聚这一学术共同体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参与这一学术共同体的师生共同书写的,也只有靠它的成员的不断反思才能继续生长和壮大。这种反思既包括不断的凝练和总结,也包括对新成员的教育,使他们参与和融入到这种传统中来。在这一意义上,加强 “哲学专业史”教育特别是加强“地方的”“哲学专业史”教育,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巩固其专业思想,而且可以培育他们对所属学术共同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也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近些年来,为了激发本科新生的专业兴趣,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南开大学哲学院每年都在本科新生中进行为时一年的“知南开,知哲学”的“专业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南开的哲学学科自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之时已经建立,至今已经有93年的历史。其间虽有十年中断,但学统延续,“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鲜明。“知南开,知哲学”专业史教育立足于发扬光大南开哲学的传统和增强本科新生的专业荣誉感、学术归属感,开设系列讲座,回顾和总结南开哲学学科的历史和传统,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最近二十年间,中国哲学教育所受到的冲击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价值取向的转变密不可分。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之所以缺乏哲学专业学习的动力并不是因为没有兴趣,而是出于未来就业等实际利益方面的考虑。柏拉图曾指出,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存在三种价值取向,即求利心、求胜心、求智心,人们又因占据主导地位价值取向的支配而可以成为求利者、求胜者和求智者,他们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幸福标准,唯有求智者能享受更高更全面的快乐。如果一个人从功利的角度考虑要不要从事哲学专业的学习,将其看作求利或求胜的手段,一旦发现有更好的求利、求胜的方式,他便会放弃对哲学智慧的追求。对本科新生进行“专业史”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学生为了更好地逐利而从事哲学专业的学习,这样的教育即使有效果也是一种“伪效果”,不可能长久支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知南开,知哲学”的“专业史”教育还开设了诸如“确立坚韧不拔的学术精神”、“文化丰富了我的人生,哲学提升了我的境界”、“哲学与公心”、“我的哲学学术道路”等讲座,以学者的切身体会引导学生追求智者的生活,把爱智慧本身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追求智慧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爱智慧中获得快乐。

从效果看,“知南开,知哲学”的“专业史教育”确实在巩固本科新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其专业兴趣、增强其专业自豪感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自开展此活动以来,南开哲学院新生中要求转专业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改变。今后,这一教育活动将在增进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方面进一步改进,通过设立“知南开,知哲学”征文等活动,增进本科新生对南开哲学专业发展史的了解和对南开哲学传统的理解,激发他们的专业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和人生境界。

三、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以学术导师制引导人才成长

大学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不仅是专业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是人文素养、精神境界的培养,即使是专业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单纯知识传授的过程,不能脱离教师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潜在影响。因此,只有建立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人文学科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在人文学科中,哲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贯通性,除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更需注重对学生精神境界、悟性和见识的培养。而这些不仅得自于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在把握哲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学术导师引导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和人格成长,才能提高哲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效能和质量。

就当前中国大学的体制而言,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哲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本科生教育却更多受到实证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将人才培养等同于专业知识讲授,将培养方式绑定于课程学习。在过去哲学专业本科生招生较多和专业教师较少的情况下,改变这种本科生培养模式是有困难的。最近十多年,随着高校哲学本科生招生的减少和师生比的优化,探索新的哲学类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条件已经具备。2001年以来,南开大学哲学院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新的情况,以“全程导师制”为平台,采取一系列新措施,对传统的哲学类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措施主要是:

第一,准确把握哲学学科的特性,在本科生中实行“全程导师制”,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南开哲学院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班级学术导师制”,即在本科生入校的第一年,为每个班级的学生委派两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术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第二阶段为“个人学术导师制”,即从第二学年起,通过双向选择为每一个学生确定个人学术导师,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指导其专业学习。实践证明,导师制可以很好地解决旧的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专业教学与人格培养相脱离的问题。

第二,制定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长效机制。为了使全程导师制落到实处,制定了“关于实行全程导师制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规定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了师生双向选择的实施流程,制定了对指导学生学习成绩突出的教师的奖励办法等可操作的执行细则。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强化了对全程导师制的过程监督,而且也使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有了制度的保障。通过多年的实践,像对待研究生一样对待本科生,做好本科生的导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第三,全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采取“三强化模式”,使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格影响力。为了将全程导师制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南开大学哲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程考试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要求每门课程课堂讨论的学时数不得少于总课时数的1/4,以较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时,南开大学哲学院充分利用全程导师制的有效机制,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经典阅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强化基础教学、强化经典阅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强化模式”,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使学生在教学中理解教师的研究成果,感受教师的研究风格,学习教师的研究方法,从而将课程学习、经典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哲学专业论文第7篇

根据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将之划分为五个阶段:康德阶段、费希特阶段、谢林阶段、黑格尔阶段和费尔巴哈阶段[6]36-37。现代西方哲学。人们普遍认为,黑格尔不仅是近代哲学而且也是整个传统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也同时开启了一个时代。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西方哲学阶段[7]6。现代西方哲学从诞生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其间出现了繁多的思想流派。由于各派在关注的问题等方面分歧很大,人们很难对其进行划分和归纳。为了方便起见,学界作出了两种划分:(1)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标准。杨寿堪指出,对于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学说,大体上可以作这样分类:“属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有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科学理性批判主义、科学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属于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有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人格主义、哲学人类学和解释学等。”[8]5(2)以时间推进作为标准考察各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刘放桐指出,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西方哲学。主要的流派有: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和实在主义。二是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主要包括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主要包括:后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解释学、宗教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9]28。

在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批哲学家,他们著书立说,推动了哲学的学科发展。如今,这些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已经成为学科常识,为更多的非专业人员所熟知。为了便于梳理,笔者根据上文哲学史发展的四个阶段来考察主要哲学家及其哲学著作。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时期,主要哲学家及其代表作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世纪哲学时期则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在近代西方哲学阶段,哲学家和著作主要有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沉思》和《谈谈方法》,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莱布尼兹的《人类理智新论》、休谟的《人性论》和《人类理智研究》等;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和《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以及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等。在现代西方哲学阶段,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哲学家及著作主要有: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的《论实证精神》;分析哲学不仅有日常语言学派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和《逻辑哲学论》、赖尔的《心的概念》、奥斯汀的《如何以言行事》,而且有逻辑实用主义者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等;结构主义主要有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在科学主义思潮中,科学哲学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和《客观知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劳丹的《进步及其问题》等。就人本主义思潮而言,主要哲学流派、哲学家和著作有:唯意志主义代表人物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导论》、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现象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通论》;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林中路》《面向思的事情》,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哲学人类学代表人物兰德曼的《哲学人类学》,卡西尔的《人论》和《人文科学的逻辑》等;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引论》、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法兰克福学派的《启蒙的辩证法》《批判理论》《否定的辩证法》;哲学释义学有其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之外,作为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后现代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尤其令人关注。其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罗蒂的《哲学与自然之镜》、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福柯的《词与物》《规训与惩罚》《癫狂与文明》和《知识考古学》等。后现代主义不仅与人文社会科学有诸多深层联系,而且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因此,相关的知识、理论也是哲学学科馆员所应熟悉并掌握的。总之,西方哲学史、主要哲学流派、著名哲学家及其代表作,是哲学学科的核心,也因此构成了哲学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哲学发展史与哲学流派描绘了哲学学科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哲学家及哲学著作提供了推进哲学发展的人物和经典代表作。以上两个部分密不可分,是哲学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上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作为哲学学科馆员,必须熟悉并掌握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最终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唯有如此,才能利用广泛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综合分析等工作,成为图书馆与各院系、专业、部门配合与协调的桥梁和中介。同时,要变过去“坐等上门”的服务方式为“主动上门”的服务方式,深入到科研、教学活动中,不仅成为学生、教师、科研团队的引导者、学习顾问,而且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为师生提供信息领航,最终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与功能,提升哲学学科馆员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曲艳华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哲学专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专业 中国哲学史 教学

中国哲学史在高校的地位由显学变为隐学,甚至各种迹象表明似乎走投无路。有的高校哲学系每年招生50多人,其中6成是被迫“服从调剂”而来;有的高校哲学系一届本科毕业生只有3人;甚至个别高校仅挂名哲学系,连一个学生都没有。设置哲学专业的高校况且如此,大部分没有哲学专业的高校,中国哲学史只是作为公选课形式开设。如何在中国哲学史课程如此落魄,发展前景堪忧的情形下,如何在以本科管理类为主独立学院讲好该课程,现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结果考核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中国哲学史教学在学院的现状

(一)中国哲学史以单一课程出现

管理类专业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多为市场实用性为主。中国哲学史无其它配套课程,难以形成整体氛围。

课程设置也为公选课,依据学生兴趣选择。学生选课的多与少直接关系课程是否从“隐学”变为“无学”,或者是学生为了修够毕业所需的学分勉为其难而选之。

(二)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无用性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孔孟思想”、“老庄思想”、“程朱理学”空而无用,既同专业无关也与行业不对口,“学”而不能“致用”。另有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但由于教学目标错位,将课程教学作为知识的传授,从书本转移给学生的过程,尽力使学生记住姓名、观点和著作名称等,导致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低落。

(三)考核结果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结果

学生学习结束,往往采用闭卷形式或论文形式考核。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点的背诵情况,而学生论文又容易流于形式,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与课程开设目标背道而驰。

二、将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结合的思考

(一)中国哲学史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

管理是一门艺术,重点是梳理不同团体中“人”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取得更高的劳动效率。中国哲学史中具有丰富的“人学思想”,中国的哲学从一开始就对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不同角度予以回答。鲜明的从整体,天、地、人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并最终探讨人的本质。所以管理和中国哲学都有大量关于的“人”的思考,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互通有无”,“以古鉴今”。

(二)教学选用观点鲜明和有生命力的内容

由于选修课的课时限制,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在管理中常遇到的人际关系、制度构建和人的行为等,可以对应讲授孔子思想、法家思想、“人性论”等,并且选择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理解程度,避免曲高和寡。

在讲授中也不拘泥中国哲学部分,可以将西方哲学中同类部分进行对比,比较中西的观点的异同、进行观点的碰撞,形成头脑风暴,可以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分析和理解能力,从而具有较强的批判和创造能力。

(三)考核内容需更加个性化

针对不同学生的关注点不同,考核的题目可以由其任选。以论文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选题取向、问题分析能力、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预设结果,面试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更易于与管理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因而对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哲学范围内讲授,更需拓展哲学教学的观念,对哲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实用性”转型。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只有思考维度的多层次化,才能使学生在管理中认识事物的看法更加深刻,更能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宋哲民.中国哲学界现状的考查报告,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