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3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读史札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稿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7963
国内刊号:11-1039/K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
复合影响因子:0.58
总发文量:802
总被引量:7988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037
立即指数:0.0274
期刊他引率:0.9474
平均引文率:39.1507
  • 殷墟卜辞“大宾”之祭及“乍邑”、“宅邑”问题

    作者:刘桓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谨就殷墟甲骨卜辞的“大宾”之祭略作剖析,同时对卜问“巳宾”、“讯宾巳乍”等卜辞重新加以释读,由此证明殷代“宅邑”必须祭上帝及先王,以求得保佑:而停止宾祭,就意味着停止作大邑。此外,还根据卜辞记载,论及武丁西省欲在唐地作大邑的史实。

  •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作者:袁延胜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2.东汉时期的宾客,身份是自由的,仍是国家的编户;3.东汉的奴婢是不入户籍的,奴婢一般...

  • 本刊重要启事

    刊期:2005年第01期

  • 试述东晋桓彝之功业

    作者:王素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根据谯国龙亢桓范子弟的侨居地,桓彝个人的宦迹游踪,对桓彝在东晋创立过程中所建的功业进行了考证,认为:桓彝的先祖桓范,因预于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之狱,被司马懿族诛,成为所谓“刑家”;侥幸漏网的子弟,逃到江南的宣城郡宛陵县避难,并数代在此侨居,与南方大族通婚,建立了十分特殊的关系。东晋南渡,虽然北人南渡集团因桓...

  • 墓志中所见唐代弘文馆和崇文馆明经、清白科及医举

    作者:彭炳金 刊期:2005年第01期

    唐代墓志是一个丰富的史料宝库,唐代墓志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唐代墓志中有许多关于科举制度的史料,不仅可以补充《登科记考》中有关明经、进士科记载的不足,而且还提供了一些被文献忽略的科目,例如弘文和崇文明经、医举(医术科)、清白科、明法科等。

  • 白江之战前唐朝与新罗、日本关系的演变

    作者:韩昇 刊期:2005年第01期

    白江之战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唐朝出兵百济后。各方利益矛盾冲突的演变结果。唐朝以臣服高句丽作为重建东亚国际关系秩序的关键,这场战争引起东亚各国关系的重新分化组合。反过来又影响了唐朝对朝鲜的决策。造成唐朝出兵百济的新发展。唐军占领百济之后。新罗想统一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想在朝鲜南部获得利益的目标,同唐朝国际战略的矛盾日益显...

  • 安禄山等杂胡的内亚文化背景——兼论粟特人的“内亚化”问题

    作者:钟焓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史书中有关安禄山等杂胡记载的考察,论述了唐代活动在北方的原出粟特地区的“杂胡”在文化上所受到的突厥等内亚游牧民族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案指出当时的“杂胡”实际上并不具有统一的族属意识,其成员认同胡人还是突厥往往要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文章还揭示了粟特后裔在晚唐五代的进一步“内亚化”,从而动态地分析了入居北方...

  • 宋代乡役人数变化考述

    作者:刁培俊 刊期:2005年第01期

    大致以王安石变法为分界点,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宋朝政府在乡村中增加了大量协助地方政府工作的管理者——以吏民身份在官府服徭役的乡役人,即乡役人的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倘若以唐宋对比,这一增长更加明显。这是宋代也是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中的一大变化。它反映出在国家财政困窘和基层社会混乱的巨大压力下,两宋出现了国家权力向乡村社会...

  • 孙吴扬州废古鄣郡考

    作者:陈健梅 刊期:2005年第01期

    孙吴扬州曾一度置废古鄣郡,前人在对三国疆域沿革的研究中于此均失考。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一七考有废云阳郡,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卷七考有废临川郡、废东安郡、废彭泽郡。钱大昕及吴增仅所考孙吴扬州四个废郡均见载于《三国志·吴志》,

  • 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

    作者:陈旭 刊期:2005年第01期

    宋夏之间长期存在着走私贸易。走私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以横山为界的宋夏边界。走私者包括商人、西夏的外交官员、宋朝的沿边官吏、边防士兵、沿边属户等。走私的商品包括马匹、食盐、武器、货币、人口等。走私活动在西夏的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走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西夏经济欠发达,对宋朝的经济依赖性很强;宋朝关闭榷场...

  • 郑畋卒年考

    作者:旷天全 刊期:2005年第01期

    郑畋生卒年,史籍未明载。《全唐文》卷七六七载郑畋《擢官自陈表》云“臣年十八登进士及第”,又《加知制诰自陈表》称“臣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进士及第”,可推郑畋生年为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旧唐书》郑畋本传载,畋卒,“时年五十九”,则郑畋当卒于中和三年(公元883年)。

  • 忽必烈早年的活动和手迹

    作者:周清澍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易州《兴国寺朗公长老开堂敕》石刻的时代背景,就碑主智朗及其师海云与早年忽必烈的交往活动进行了考察,并揭示出碑阴忽必烈手迹的重要研究价值。

  • 书评征稿启事

    刊期:2005年第01期

  • 《新唐书》“符架”考

    作者:刘乐贤 刊期:2005年第01期

    《新唐书》卷二О四《方技传·叶法善传》说,叶法善“世为道士,传阴阳、占繇、符架之术,能厌劾怪鬼”。文中的“符架”一词古书罕见,不易理解。张广保先生在引述这一材料时,提出了“架”字“当为箓”的意见(《唐宋内丹道教》,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 元代大道教玉虚观系的再探讨——从两通石刻拓片说起

    作者:刘晓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两通石刻拓片的考察,认为金代兴起于中国北方的大道教,在入元后所分裂的两支,应分别称为真大道教(即天宝宫系)与正一大道教(即玉虚观系)。其中后者名称的出现,应与其教义宗旨向符策道派靠拢有关。大道教的这两个分支,在有元一代曾长期并存,而非像以前道教史论著所认为的那样又重新合并。以大道教的一个分支——真大道教来统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