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4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石油与能源 、经济与管理、和谐社会构建、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 、文化与传播、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国际刊号:1673-5595
国内刊号:37-1447/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68
复合影响因子:0.98
总发文量:2004
总被引量:31214
H指数:42
引用半衰期:5.6141
立即指数:0.0585
期刊他引率:0.8847
平均引文率:9.3561
  • 生长褶皱发育模式

    作者:郭卫星 漆家福 李明刚 李艳友 刊期:2010年第01期

    根据褶皱形成的运动学特征,对膝折带迁移、翼部旋转和混合生长3种模式的沉积与抬升关系进行探讨,并针对3种褶皱发育模式提出利用生长地层厚度推测褶皱抬升速率与褶皱过程的方法。研究表明:以膝折带迁移为变形机制的褶皱,发育过程中翼部倾角不变,褶皱顶部与翼部的抬升速率相同,形成翼部平行状生长地层;以翼部旋转为变形机制的褶皱,发育过...

  •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作者: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 钟建华 李阳 陈鑫 刊期:2010年第01期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从缝合线特征描述入手,分析塔河油田缝合线的成因及其油气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缝合线可分为3种,即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研究区缝合线有压实、压裂和压溶3种成因类型,其中顺层缝合线以压实成因为主,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以压裂成因为主;压实缝合线或压裂缝合线...

  • 基于油藏开发动态的储层四维模型的建立

    作者:严科 杨少春 任怀强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注水开发40多年的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1层为例,综合不同时期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通过划分动态井网单元,连续追踪油藏井网布局变迁及开发动态变化,定量表征储层所经受的水驱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储层参数随水驱程度的数学演化模型,并计算出开发不同阶段的储层参数,建立基于油藏开发动态的储层四维模型。研究表明:储层参...

  • 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发育特征

    作者:侯旭波 吴智平 李伟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构造解析、平衡剖面恢复、断层活动速率和反转强度系数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以断层反转为主要表现形式,走向以NW向为主,剖面上表现为断面延伸至新生界或隐伏于新生界之下2种类型,卷入地层可划分为挤压剥蚀层序(古生界)...

  • 构造裂缝多参数定量计算模型

    作者:季宗镇 戴俊生 汪必峰 刘洪柯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裂缝在古应力场中产生、在现今应力场被改造为研究路线,以应变能、表面能理论为基础,选用库伦-莫尔准则及格里菲斯准则分别作为岩石剪性及张性破裂判据,建立造缝期古应力场及现今应力场三向挤压应力状态及有张应力存在情况下裂缝参数计算模型,并用此模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现今应力场中难以产生裂缝,裂缝体积密度、线密度与古...

  •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作者:李国发 王尚旭 马彦彦 刊期:2010年第01期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编辑和地震子波提取;第二,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井旁共反射点道集;第三,对模拟的共反...

  • 基于时频分析的地震道集校平技术应用

    作者:慎国强 王玉梅 孟宪军 陆文凯 李霞 刊期:2010年第01期

    依据现代信号分析理论,对叠前地震道集剩余动校正量的消除技术进行研究,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试验基础上,探讨基于时频分析技术的叠前道集校平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分解,并在信号重构时完成高精度的剩余动校正量的消除,处理前后信号振幅不变,道集同相性增强,叠加后信号有效频带变宽;利用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

  • 转换横波合成记录制作方法

    作者:罗焕章 季玉新 王秀玲 王修敏 刊期:2010年第01期

    对转换波地震剖面的解释过程中转换横波的合成记录标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转换横波合成记录制作方法,即将纵横波声波测井曲线相加,得到伪转换波声波测井,从而得到伪转换波反射系数,再用常规的制作合成记录的手段制作转换波合成记录,可以得到时间准确、振幅特征近似准确的结果。该合成记录制作方法简单、快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证明了制作...

  • 子空间法单输入多输出系统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

    作者:杨培杰 潘勇 穆星 任向东 刊期:2010年第01期

    针对高阶统计量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方法要求地层反射系数是非高斯白噪声,并且子波提取速度较慢的缺陷,提出子空间法单输人多输出系统(SIMO)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方法,即基于信号和噪声子空间正交的原理,建立二次型的目标函数,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就可以提取出混合相位的地震子波,它不需要对地层反射系数做任何假设,因此完全不同于...

  • 利用4D地震数据校正储层静态模型的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

    作者:郑占 黄旭日 兰瑞芳 刊期:2010年第01期

    储层静态模型是利用已知数据,结合先验性认识对未知储层空间进行插值预测,由此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生产观测数据以及4D地震观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通过观测数据反推系统模型的状态向量,对储层静态模型加以校正使得校正后的储层静态模型和观测数据之间差异最小化。选择4D地震属性差异作为观测数据,通过合理地抽取观...

  • 测井资料在地层不整合纵向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钢花 张蕾 宋国奇 隋风贵 王学军 赵乐强 刊期:2010年第01期

    基于不整合纵向结构在各种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即风化淋滤带的响应异于未遭受风化地层响应,应用最优分割、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不整合面深度,提取识别不整合纵向结构的综合评价参数,通过交会图技术划分不整合纵向结构。对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50口井的资料进行实际处理,得到与岩心分析资料相吻合的结果,表明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不整...

  • 声波在钻柱中的传播特性

    作者:赵国山 管志川 刘永旺 刊期:2010年第01期

    首先分析声波在管柱中的传播机制和特性,接箍等效为声透层,依据突变截面管和波导管声波传播相关理论,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声波在钻柱中的透射和反射。对理想钻杆中沿管轴方向的纵波传播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纵波频率方程。利用色散曲线对钻杆中纵波传输的频域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有限长管试件进行声传输试验。结果表明:钻杆和接箍的长度和截...

  • 深水立管涡激振动单模态响应时频联合预报模型

    作者:王腾 张修占 朱为全 刊期:2010年第01期

    利用基于圆柱体的受迫振荡试验数据提出的流体力模型,依据VIVANA的频域方法识别主导响应频率并建立升力和阻力模型,推导立管涡激振动单模态响应时频联合预报模型,在时域内通过迭代求解出立管的单模态涡激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时频联合预报模型可用来预测立管的主导响应频率,对于低流速下激励出的单模态响应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

  • 垂直上升气液柱塞流中含气率分布

    作者:马永乾 孙宝江 王志远 宋容容 朱海龙 刊期:2010年第01期

    针对柱塞流含气率分布不明确的问题,在分析现有试验数据基础上,以含气率为标准提出柱塞流新的划分方式,建立柱塞流物理模型。综合考虑含气率径向和轴向的分布,对柱塞流含气率和过渡段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过渡段长度和含气率的分布主要受表观含气率的影响;过渡段长度在径向上的衰减主要由气液两相流速关系决...

  • 基于模糊概率理论的地层流体精确识别方法

    作者:翟应虎 李祖光 张旭 李亚 马冬梅 王文广 刊期:2010年第01期

    充分考虑火山岩地层流体的交互性及模糊性特征,从模糊概率理论出发,应用测井解释基本原理,对选取的火山岩样本层位测井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借助离差平方和的概念,构建地层流体的模糊概率识别功能函数;应用模糊数学及统计理论方法,确定模糊概率的概率密度函数和隶属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模糊概率理论的松辽盆地火山岩地层流体识别数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