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

中国农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农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61/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会议综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博物馆
国际刊号:1000-4459
国内刊号:32-1061/S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5
总发文量:968
总被引量:7483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10.0318
立即指数:0.0152
期刊他引率:0.8848
平均引文率:37.0303
  • 河南博爱西金城遗址石器及陶器上残存淀粉粒反映的古人类植食性食谱——四千年前的麦作农业

    作者:王强 王青 李明启 刊期:2015年第05期

    西金城遗址淀粉粒分析表明,来源于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大麦属(Hordeum spp.)的淀粉最多,约占淀粉粒总数的70%,其次为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此外还有少量疑似高粱属(Sorghum spp.)、豆科(Leguminosae)及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据此结果可推断,西金城遗址的先民采用了多种作物混耕,并辅以少量采集经济...

  • 文明肇始:黄河流域农业的率先发展与文明先行

    作者:刘壮壮 樊志民 刊期:2015年第05期

    通过对中国史前农业的起源、地域分布、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最初的几千年里各地农业的发展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却均无重要突破。只有进入龙山文化时代以后,黄河流域才首先突破了这一低水平的发展模式,为高层次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中国农...

  •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菱的种植

    作者:惠富平 曹颖 刊期:2015年第05期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栽培兴盛,苏州府、常州府、湖州府、嘉兴府等都形成了菱的著名产地和优良品种,菱的传统栽培技术和加工利用方法也趋于完善。这一时期太湖地区菱角等水生作物生产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直接原因是菱的种植可以增加菱农收入,还可代粮充饥,对维持水乡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菱种植的扩展与当地的水环境变化和市镇经...

  • 中国现代农学的开创者——记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首任监督罗振玉先生

    作者:刘建平 华静 王玉斌 刊期:2015年第05期

    罗振玉先生是我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本文从“生平复杂,贡献卓越”、“开拓现代农学,投身农业教育”、“春风化雨,良工心苦”等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罗振玉在宣传提倡农业新技术、改革传统农业思想、传统农学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新思想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以期为当前农业教育提供启发和借鉴。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所见西汉“奴婢廪食出入簿”问题探讨

    作者:贵 庄小霞 刊期:2015年第05期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首次披露了一批较为完整的西汉昭帝时期的“奴婢廪食出入簿”文书。研究表明,该份文书是一份官文书,而非私人文书,因为该文书符合汉代官文书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奴婢廪食出入簿”的形式与官文书一致;二是该份文书符合官文书构成的四个要件,亦即廪食对象、廪食数量、廪食时间和完成情况等;三是该份文书与汉代官府...

  • 从《天盛律令》看西夏水利法与中原法的制度渊源关系——兼论西夏计田出役的制度渊源

    作者:骆详 刊期:2015年第05期

    《天盛律令》是11-13世纪西夏政权的一部成文法,其中对于水利制度的记载相当完备,前人对其制度的内容已进行过相关探讨,但未从制度渊源上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认为,西夏水利法之所以能有如此详细完备的规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继承了中原法体系之内容,尤其与唐律、令、《水部式》等所规定的原则与制度高度相仿,部分条文也深受自中古以来河西制...

  • 清代前中期灾害恢复周期研究——以1834年山西泽州旱灾为例

    作者:石涛 王斐 胡鹏 刊期:2015年第05期

    灾害恢复周期是指从灾害发生到灾区恢复生产能力的时间,这一时间的长短能够反映出灾害的程度及人类救灾活动的绩效问题。因此,研究灾害恢复周期能够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探讨政府、市场以及粮食替代品在整个灾害救助过程中各自所起到的作用。目前学术界运用粮食价格研究自然灾害问题的成果多集中在较大区域、较长时段的宏观层面,针对某次灾害的微...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中地区役畜繁殖考察

    作者:毛光远 刊期:2015年第05期

    20世纪30年代初,陕西关中地区迭经旱荒侵袭,农家役用牲畜数量锐减,鉴于恢复农村经济的需要,陕西省制订了马种改良繁殖计划和民家役畜配种相关规定。抗战时期,为了增加生产动力及充实军备起见,陕西农业改进所和国民政府农林部通过购运种马、设场配种、举办种畜比赛会等措施推进关中役畜繁殖工作,对抗战时期农业生产、后勤运输、军用马骡补充及乡...

  • 首届普渡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PNJCCS)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何红中 夏如兵 周杰灵 刊期:2015年第05期

    2015年10月11日至13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联合主办,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普渡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Purdue Universit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int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简称PNJCCS)学术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1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

  • 村落文化对民间宗教的建构现象研究——以闽南J村“文武姑妈”信仰为例

    作者:屈勇 陈森蔚 刊期:2015年第05期

    通过考察在闽南J村“临水夫人信仰”被建构为“文武姑妈信仰”的现象,分析其独特的信仰与仪式背后所存在的建构逻辑,发现在宗族型村落场域中宗族文化与村落性格在建构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建构的具体表现包括村落化后的宗族对原有信仰体系的改造,乃至宗族事项与民间宗教事务的并行不悖。在宏观政治力量的参与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文化参与之下,J村信...

  • 历史视角下刀耕火种农作技术与遗产评价及保护

    作者:何红中 卢勇 沈志忠 王思明 刊期:2015年第05期

    “刀耕火种”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体系是包括农作技术与采集、狩猎及各种农业礼仪、民俗和宗教文化的综合体,表现出明显的原始性、朴素性、民族性和独特性。作为一种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刀耕火种”在兼具复合型、活态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还拥有残存性、历史性、区域民族性、生态性和社会组织性等特点。目前,有必要从农学、历史学、民族...

  • 中日韩艾草利用比较研究

    作者:孙建 丁晓蕾 李群 刊期:2015年第05期

    艾草有宿根,生命力强,适用性广,被誉为“百草之王”。文章从俗、食、药、灸四方面对中日韩三国艾草利用进行比较。结论,端午节艾草利用主要有挂、戴、浴三方面:中国三者皆有、日本多挂少戴少浴、韩国少挂少戴少浴。艾草食用表现为美食、点心及食品配料、艾草茶三方面:中国三者都有,日本一二较多,韩国偏重一三。艾草药用表现亦有三:燃艾驱蚊治...

  • “农业文化遗产学”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的一部力作——评《农业文化遗产学》

    作者:苑利 刊期:2015年第05期

    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以及我国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和保护成果也逐渐增多起来。南京农业大学等一些大学开始招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生,并开设了相关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