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

中国农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农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61/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会议综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博物馆
国际刊号:1000-4459
国内刊号:32-1061/S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1
复合影响因子:0.5
总发文量:968
总被引量:7483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10.0318
立即指数:0.0152
期刊他引率:0.8848
平均引文率:37.0303
  • 从新疆史前考古初探其古代居民饮食文化

    作者:贺菊莲 刊期:2007年第03期

    新疆史前考古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是研究公元前2世纪之前西域人类活动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新疆史前饮食文化是新疆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依据新疆史前考古发现初步探讨史前新疆古代居民的饮食文化。

  • 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

    作者:李令福 刊期:2007年第03期

    艾山渠是在刁雍主持下于今宁夏平原修建的引黄灌溉工程,无论是从渠口的选址还是渠首坝的建筑来看,艾山渠的引水技术都是相当合理与先进的。从干渠的形制与布局看,艾山渠规模很大,基本达到了黄河西岸能够自流灌溉的最大面积,充分显示出其输水技术的先进性。艾山渠修成后,灌溉面积约4285顷左右,促使银川平原农业获得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成为...

  • 日伪时期“华北绵羊改进会”及其活动述论

    作者:丁晓杰 刊期:2007年第03期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了进行日、满、朝鲜的绵羊增殖改良事业,于1934年4月设立了日满绵羊协会。卢沟桥事变后,日满绵羊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涉及到了华北及蒙疆地区。1938年7月,日满绵羊协会改称东亚绵羊协会,负责实施日本、伪满洲国、朝鲜及新占领地华北、蒙疆地区的的绵羊改良事务。1940年10月,日本在北京设立了华北绵羊改进...

  • 生态视野下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

    作者:张小明; 樊志民 刊期:2007年第03期

    文章从生态环境变迁角度分析影响长安失去都城地位的原因,认为关中地区在唐朝及其以前长期人口过载引起长安及其周边关中地区森林资源过度消耗,河渠水量减少,叠加唐中期气候转冷的自然因素致使长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承载力下降是长安失去都城地位的内在原因之一。

  • 鸦片在清代山西的种植、分布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作者:吴朋飞; 侯甬坚 刊期:2007年第03期

    清代山西是私种鸦片的著名产区,对山西的危害深重。本文依据各种文献资料,认为鸦片在山西种植最早时间应为道光十一年,大面积种植在咸丰之后。同时,对晋省鸦片栽种情况进行了初步复原,将栽种州县绘制于图。大面积栽种鸦片对山西农业环境影响巨大,使其既丧失了大量农田劳动力,又出现与其他作物争地、水和劳力现象,又极耗地力,是导致“丁...

  • 人口,土地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二十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人口压力的测量

    作者:张丽 刊期:2007年第03期

    论文把“生存压力”和“劳动力剩余”作为测量“人口压力”的两个具体指标,在对20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人口,土地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详细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20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进行了测量。论文从“人均土地粮食收获水平”和“剩余劳动力规模”两方面讨论了当时无锡农村经济所面临的资源困境,以及其有可能的发展出路。论文认为在当...

  • 北宋西北沿边屯田的空间分布与发展差异

    作者:程龙 刊期:2007年第03期

    屯田是宋军在对西夏作战中粮食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讨论宋夏战争背景下西北屯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发展差异。文章指出,屯田在宋夏灵州之战中开始出现,并逐渐由临时补给措施转化为常规补给方式。庆历时期,西北屯田在鄜延路、泾原路形成两大中心区域,并分别向宋夏边界东北部和西南部扩展。由于地理环境以及战争因素的影响,北宋中后...

  • 南宋西北战区军粮的消耗以及屯田与水利建设

    作者:何玉红 刊期:2007年第03期

    南宋西北战区由于驻军数量大、军队中以虚籍充数冒领军粮、战争破坏严重等,导致军粮消耗数量巨大。为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南宋在西北战区开展大规模屯田和水利建设,筹集到大量军粮,为西北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武将私占、管理不善、战争破坏等原因,屯田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并影响到军粮供给。

  • 论张謇对农业资本的现代化运作

    作者:从卫兵 刊期:2007年第03期

    近代张謇第一个在中国兴办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大农业。为了实现其发展经济、利民兴邦的的宏伟蓝图,在兴垦过程中他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开拓性地创造了佃农“顶首”和劳力投资等方式,并采用股份制来解决通海垦牧公司的资金问题,同时建立金融组织来推动公司资本筹集。张謇最早提出自办“公私兼营”的农业银行的主张,他创办了多个为农垦事业服...

  • 生产要素演进规律及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

    作者:岳佐华; 李录堂 刊期:2007年第03期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依靠什么作为根本动力?这是研究“三农”问题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本文以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发展的纵向视角,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主导生产要素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主导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生着演进,其演进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结构的演进。现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的历史困境及其突破

    作者:施威; 王思明 刊期:2007年第03期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农作制度改革的“单项突进”以及供需主体的双重缺失,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困境,并日益成为困扰和阻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考察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试图探寻新时期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调的制度安排,无疑...

  • 宋代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水事纠纷

    作者:庄华峰; 丁雨晴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圩田开发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迅速发展。人们在圩田开发利用过程中,因为争水、排涝、抢占河湖滩地,以及对陂湖的恣意破坏等因素,产生了诸多水事纠纷。这些纠纷主要有地主与农民之间、官府与民间以及圩际之间等类型。面对各种水事纠纷,两宋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 强势与话语:清代棚民历史地位之反思

    作者:赵赟 刊期:2007年第03期

    如果把处于社会弱势群体、被剥夺话语权的棚民,视同“地方之患”,以“棚匪”斥之,显失合理公正。棚民并不是邪恶的化身,“与霸垦强占不同”。只是被剥夺了话语权,使得我们很难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其正面形象的一面。不过,我们还是从一桩惊动朝廷、嘉庆皇帝亲自过问的“驱逐棚民案”中,看到了地方官的一句正面评价——“棚民俱系种地良民”。...

  • 《中国农史》征稿征订启事

    刊期:2007年第03期

  • 民国时期救灾资源动员的多样化——以1931年水灾救治为例

    作者:孙语圣 刊期:2007年第03期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