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杂志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131/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前沿创新、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地理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际刊号:2095-6134
国内刊号:10-1131/N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英语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7
复合影响因子:0.7
总发文量:1367
总被引量:7271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4.2931
立即指数:0.0164
期刊他引率:0.9923
平均引文率:13.7787
  • 努力开拓计算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

    作者:石耀霖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期汇集了计算地球动力学的一些文章.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地球系统、实现对地球系统的管理和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地球的了解,要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子系统走向整个系统、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盲目被动应对地球环境问题走向积极主动地优化影响和控制地球环境.定量地掌握地球各圈层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地球系统内的各种动力学...

  • 慢地震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晁军; 石耀霖; 马丽 刊期:2005年第03期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在中国起动慢地震研究,首先应解决慢地震识别、定位和震源机制问题,确切验证中国大...

  • 影响橄榄石集合体蠕变性质物化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博; 杨振涛; 赵永红 刊期:2005年第03期

    综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矿物流变性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了影响橄榄石集合体流变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形的微观机制主要有2种:扩散蠕变和位错蠕变.橄榄石集合体在扩散蠕变机制作用下,应变率ε和差应力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在位错蠕变机制作用下,差应力指数n约等于3.在相同差应力作用下,温度、熔融组分与橄榄石...

  • 深源地震折合能量的标度性及其与深度的关系

    作者:吴忠良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1987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哈佛CMT目录和美国NEIC地震辐射能量目录,研究了全球范围内震源深度大于70km的地震的辐射能量与地震矩之比(或称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变化及其与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震源深度为70~400km的地震,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增加而降低;对于深度大于400km的地震,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征与浅源地震似乎...

  • 关于中强震前的应变加速释放现象

    作者:蒋长胜; 吴忠良 刊期:2005年第03期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研究了1990~2003年中国MS7.0以上地震.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结果表明,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多.因此,将应变加速释放模型应用于地震危险性估计,仍需做更多的研究.

  • 广义应变花方法及其在川滇地区地应变率场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朱守彪; 石耀霖 刊期:2005年第03期

    提出将工程测量中的平面应变花分析方法推广到地球球面上的广义应变花方法;并通过对已知位移和应变场的特例下的数值实验,比较常用的最小二乘配置法和广义应变花方法计算应变的精度.结果显示广义应变花法应变的计算精度比最小二乘配置法高.最后以中国川滇地区为例,利用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并对计算方法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地表温度年变化对地应力和地倾斜的影响

    作者:曹建玲; 石耀霖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存在复杂地形时,气温变化的影响深度,及造成的地应力和地倾斜变化的量值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地形造成的热汇聚和热发散会造成地下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而不均匀的热胀冷缩会导致地应力和地倾斜复杂变化,其影响深度大于平地温度年变化涉及的深度.在地应力和地形变台站的选址和观测中应该注意气温年变化影响及其干扰排除问题.

  • 鄂尔多斯地块的现今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周缘地块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小斌; 臧绍先; 刘永岗; 魏荣强 刊期:2005年第03期

    根据GPS实测资料和三维粘弹性模型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鄂尔多斯地块的现今水平运动状态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其自身的逆时针旋转,另一部分从属于中国东部大陆整体运动,二者的叠加形成鄂尔多斯地块现今水平运动状态的宏观表现形式.这种认识可以较好地解释鄂尔多斯地块南北侧断层和东西侧断层旋转方式上的矛盾.此外,还提出一种描述鄂尔多斯地...

  • Moho面和上地幔间断面大尺度地形起伏的低阶球谐分析

    作者:何小波; 周蕙兰 刊期:2005年第03期

    对全球地形高程和Moho面深度(CRUST2.0模型)及上地幔各间断面深度数据进行了球谐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前4阶模式得到了各类数据的空间大尺度分布信息,通过叠加振幅平方值最大的4项得到了各类数据的空间主能量分布.结果表明,Moho面和‘410'间断面的地形存在半球尺度的大尺度非对称性,而且南北半球非对称性比东西半球的更显著;而‘520'和‘660...

  • 接收函数近邻反演方法的改进和对海拉尔台下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

    作者:沈旭章; 周蕙兰 刊期:2005年第03期

    数值试验结果指出,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速度结构时,在正演和反演过程中使用不匹配的地壳模型参数化方式,将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发现,在处理实际资料时将接收函数归一化,可能会丢弃介质信息.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接收函数和近邻算法反演地壳速度结构的程序,并用来反演了海拉尔台下的地壳速度结构.

  • 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作者:瞿辰; 周蕙兰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ISC报告中170550条P波到时资料(地震数为12500,台站数为928个,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60°E~150°E,10°S~60°N)的深至300km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分辨率达2°×2°.初步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内东西两部分的岩石圈与上地幔低速带的结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横向上大体以108°E为界,纵向上以90km深度...

  • 南海北部陆缘有限变形分析——以西沙海槽为例

    作者:张健; 宋海斌; 李家彪 刊期:2005年第03期

    依据有限变形理论,计算了不同壳幔密度结构条件下西沙海槽构造应力场及其有限变形.结果表明:现今海槽中部处于隆升状态,最大隆升速率可达7 × 10-3cm/a,上、下地壳分界面上有限变形水平应变分量exx在海槽中部为压性,南北两侧为张性;垂向应变分量ezz在中部为张性,两侧为压性.

  • 基于自然邻点插值的数据处理方法

    作者:高洋; 张健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自然邻点方法对离散的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观测数据和相对均匀的台湾地区重力观测数据进行了插值计算,并与地学中几种常用插值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邻点插值方法更适于处理分布不规则的观测数据.

  • 基于ISC、SCSN与CRN地震记录的地方时统计特征与频谱分析

    作者:冯向东; 魏东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首先对ISC、SCSN与CRN地震目录进行地方时转换,并进行序列统计,建立了地方时地震时间频度分布,然后对地震地方时序列做了频谱分析,以提取地震序列中的特征周期成分.地方时统计结果显示:(1)地震频度在地方时9时和19时附近最低,0时和13时附近最高;(2)存在以12h和24h为主的周期;(3)较大地震和小地震有不同的活动规律.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ISC、SCSN...

  • 利用改进相干算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有效算法

    作者:杨立强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LOG算子和改进相干算法相结合来提高信噪比和地震资料分辨率,并同其他方法作了比较.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信噪分离作用,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该方法是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