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杂志 部级期刊

Jingju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京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6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梨园英才、梨园春秋、菊园杂谈、学术交流、品戏赏鉴、菊坛聚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国际刊号:1004-3837
国内刊号:11-2869/J
全年订价:¥ 364.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4491
总被引量:505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办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为充分展示和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定于2018年10月至12月在江苏省昆山市共同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 情系魏征 三十七载梦圆——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参演感悟

    作者:尚长荣 刊期:2018年第10期

    说起对魏征的“情感”,恐怕要追溯到37年前了……那是1981年,我还在陕西省京剧院的时候,看了李民生先生写的话剧《唐太宗与魏征》,戏中的魏玄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初唐杰出的辅弼重臣,他直言、敢谏、刚劲、执拗,对于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开启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无论是历史定位还是舞台形象,这个人物都特别立体、丰满,...

  • 以创新促传播——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创作谈

    作者:任仲伦 刊期:2018年第10期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倡导和关怀下,“京剧电影工程”于2011年启动,由京、津、沪等地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在首批十部剧目中,“上影”承担了《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勘玉钏))三部剧目的拍摄任务,影片制作完成后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及观众的一致认可。

  • 回望唐朝 别样重生——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创作谈

    作者:滕俊杰 刊期:2018年第10期

    在中央领导的亲自主持、关怀下,“京剧电影工程”从2011年开始启动,我就参与其中,特别是上海方面还试验拍摄了3D京剧电影。时间的传送带让我无法停歇地往前走,略微一算,在完成2D电影拍摄的基础上,已经连续拍摄了四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每一次投入创作,都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叠加:要么叠加对剧目的真诚挚爱,要么叠加对电影化的探索新知,这...

  • 从舞台精品走向电影屏幕——京剧电影《贞观盛事》纪事

    作者:单跃进 刊期:2018年第10期

    新编历史京剧《贞观盛事》正处在拍摄和制作成为电影的过程中。谈及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就绕不开京剧《贞观盛事》创作背后的人和事。其实,所谓人与事都是浮云,想必当事者也不会太在意,只是充溢其间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机制值得说道,这毕竟是电影《贞观盛事》的前史。

  • 从舞台到电影不变的是对艺术的坚守——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参演感悟

    作者:关栋天 刊期:2018年第10期

    在新编历史京剧《贞观盛事》中,我饰演李世民。1999年排演这出戏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京剧舞台有一段时间了。但得知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回来了。一个演员能够遇到这样一出戏,可以在舞台上塑造这样的艺术形象,而且得到观众的认可,如今还拍摄了3D电影,我感觉到非常幸运。

  • 缘定二十年——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参演感悟

    作者:夏慧华 刊期:2018年第10期

    《贞观盛事》于我如同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还记得1995年和尚长荣老师一起去南京参加《曹操与杨修》的演出,期间尚老师首次与我谈起想创作《贞观盛事》,并希望我能够扮演长孙皇后。回到上海后,我试图从历史资料中寻找这位“千古贤后”的踪影。渐渐地,一位恪守德行、调和直谅、抑制外戚、奖进忠良的女性形象展现在我的眼前。

  • 多层次“活演”人物——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参演感悟

    作者:陈少云 刊期:2018年第10期

    将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与先进的现代声光技术相融合,可以把众多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晶搬上电影大银幕永久留存。京剧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不仅能更广泛地在国内宣传,还能将艺术影响力延伸至国际,使更多外国友人看到代表中国国粹文化的电影巨作。

  • 才高不如德高——为萧长华先生诞辰140周年而作

    作者:郑岩 刊期:2018年第10期

    2018年是萧长华先生诞辰140周年,思考良久,写作此文以表示对萧先生的敬仰崇敬之情。超群的念白功力 说到文丑行当,普遍的认识是,传统剧目中,除折子戏外,文丑并无担当一号主演、文武兼有的大型剧目,因为文丑属绿叶作用。但说“无丑不成戏”却是十分准确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戏都离不开丑角人物,这是人所共知的。

  • 我所认识的李维廉

    作者:万伯翱 刊期:2018年第10期

    李维康是当今杰出的京剧旦角。在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中,她属于本身条件好的,面貌靓丽,身材适中,嗓音高亮脆甜。加上八年科班严格、正规的训练,她不但聪明伶俐悟性强,而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最终成为学校莘莘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1958年考入中国戏校,1966年毕业。八年中,有二十几位老师为她悉心传艺解惑,其中有华慧...

  • 程门痛失东明音 唯留严师慈母情——追思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吕东明先生

    作者:李建华 刊期:2018年第10期

    7月2日晚上,我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节目,当晚我演出的是吕东明老师手把手教给我的程派名剧《春闺梦》。当我卸完妆,拖着行李箱走出电视台时,突然接到电话,电话里传出哽咽的声音:“妈妈过世了。”当时我呆呆地站在马路边,像傻了一样,满脑子浮现的全是端午节去看老师时她在病床上的样子,虽然明显消瘦了,但依然笑得那么慈祥、那么美...

  • “非遗”保护的先行者程砚秋

    作者:甄光俊 刊期:2018年第10期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抢救、保护措施,使这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得以很好地传承下来,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就是“非遗”保护的先行者之一。

  • 拜师小议

    作者:马名骏 刊期:2018年第10期

    就京剧艺术而言,拜师学艺无疑是承上启下,培养人才继承传统的极好途径和形式。在此方面,成功的范例举不胜举:张学津拜了马连良先生,深得恩师真谛,在舞台上潇洒飘逸,光彩夺目,这一点有目共赌;袁国林是侯喜瑞先生的弟子,亦得到真传,《连环套》《战宛城》充分展现出侯派的风范和功力,师弟们无不俯首;拜师成果在花脸裘派、小生叶派、青...

  • 从宋派艺术看“武戏文唱”

    作者:朱天 刊期:2018年第10期

    王金璐先生曾警告我们说,京剧的衰亡是从武戏开始的。尤其是武旦女演员,舞台生命一般到35岁就结束了。各种原因导致了现在京剧武戏演员少,舞台上京剧武戏也少。有没有办法破解这个瓶颈呢?京剧宋派的美学内涵,恰恰是破解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

  • 宋丹菊收徒仪式在京举行

    作者:菊子 刊期:2018年第10期

    2018年8月26日上午,纪念京剧大师宋德珠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新闻会暨宋丹菊教授收徒仪式在北京峨嵋酒家举行。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彤、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庞彦强、北京市委组织部处长王鑫、中国戏曲学院艺术实践管理处处长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