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杂志简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746/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要载、聚焦: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论、个案研究:河南广播电视台政论片《雄关》、讨论与思考、电视剧研究、节目创新创优、交流之窗、观...

主管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8552
国内刊号:11-1746/G2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56
总发文量:6439
总被引量:11967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4.1842
立即指数:0.0314
期刊他引率:0.9677
平均引文率:0.8745
  • 广电如何应对三网融合

    作者:黄勇 刊期:2010年第07期

    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实施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这标志着三网融合已进入实际操作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广电系统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广电系统应如何积极应对呢?

  • 三网融合话题带来的一些思考

    作者:周新权 刊期:2010年第07期

    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一时间,"三网融合"成为广电和电信行业的主要话题。三网融合对于广播电视网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线电视网络在三五年之内必须实现跨越式质的转变。否则,将难以应对三网融合的挑战。

  • 三网融合下舆论传播的嬗变及对策研究

    作者:项仲平 刊期:2010年第07期

    随着三网融合的到来,舆论传播除了依靠最基本的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大众媒体外,将更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三网融合后舆论传播速度的提高,广度的扩大,以及力度的增强,将成为不争的事实。笔者欲依据其对传统媒体传播所产生的冲击,探究并提出三网融合下舆论传播的应对策略.期望发挥舆论传播的正向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广电产业如何应对三网融合的市场变局

    作者:高菲 刊期:2010年第07期

    一、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模转数"之难 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首先在于网络的数字化。中国有线电视网虽然比电信网络建设得晚,且大部分是宽带网络,但是,总体上数字化程度仍然较低。根据格兰研究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2月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程度在50%以上的只有14个,有8个省份有线电视数字...

  • 抓住三网融合机遇 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者:刘行芳 刊期:2010年第07期

    3月22日,美国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发表了他们对未来十年的"十大预测"①。对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其中有两条颇值得玩味:一是"带宽将成为新黑金",二是“电视将拯救世界”。原本认为是竞争对手甚至是冤家对头的电视与网络,却被《时代》同时赋予了闪亮的预期。

  • 三网融合给电视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作者:杨凤娇 刊期:2010年第07期

    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最初是分别对应于广播电视业务和通信业务建立的,各自承载相应的业务。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都参与了互联网接入服务。2010年新年伊始,国务院提出.我国将在5年内实现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 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刍议

    作者:陈梁 刊期:2010年第07期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但在"世界第一"的制作、播出量之下,却怪相迭出:一是每年生产的电视剧约有50%无缘与观众见面,二是电视台频呼"无剧可买"、"无剧可播",三是每年盘点"好剧"多不过十部.大多数国产‘电视剧沦为可播可不播或者边看边骂的境地。

  • 泛传播安全:一种非传统安全的视角

    作者:黄劼 余潇枫 刊期:2010年第07期

    一、传播和安全:新媒介带来的交集 进入21世纪,国际恐怖主义、能源紧张、环境问题、粮食危机、极端气象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军事、政治、外交问题、成为了威胁人类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主要方面。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络和移动电话等新兴媒介的飞速发展.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起源、发展、演化、终结与基于这些新兴媒介的传...

  • “政民对话”类谈话节目的困境与突破

    作者:葛向阳 刊期:2010年第07期

    一个地方需要一个定位明晰的"政民对话"类(公共服务类)的谈话节目。地方政府官员参与谈话类节目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此类节目能充当减压阀的作用,并且成为社会平衡机制中的一个部分。

  • 电视晚会品牌管理误区及创新策略

    作者:王磊卿 刊期:2010年第07期

    如今的电视晚会市场正以燎原之势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其中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电视晚会品牌管理的主要误区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电视晚会的特性及现实国情,从管理模式、资本运营、节目评估、新媒体、版权管理等角度提出若干构建我国电视晚会品牌创新的策略。

  • 有利于促进广电业发展的软法——写在《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颁行一年之际

    作者:高芳 刊期:2010年第07期

    时光荏苒,《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以下简称《审议规则》)自2009年4月28日正式向全社会推出以来,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审议规则》从不为人所知到逐步被编辑记者们所熟悉,再到逐渐推广应用并日益发挥作用,经历了一个并不十分顺利的过程。这既有推出时间较短的原因,但在更深层面上,同目前广电行业乃至整个宣传领域立法薄弱,以及广电从...

  • 新闻规律与媒体特性

    作者:薄鲁军 蔡鹰 刊期:2010年第07期

    从谷歌搜索引擎收集资料,键入"媒体的独立性",出现的条目虽不少,却多数是颂扬西方新闻自由、媒体独立的有关摘录,而对我国新闻媒体独立性的阐述少而又少。这现象让人纳闷:同是新闻媒体,同是有所归属的媒体主流,为何西方主流媒体在归属企业财团、社会团体,或由政府、国会资助甚至直接管辖的同时,却能一边充当其利益共同体的喉舌、代言人.一...

  • 中国视协DV委员会成立

    作者:菂薇 刊期:2010年第07期

    2010年6月1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DV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视协DV委员会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领导下的专业学术组织,其宗旨为: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本着专业责任精神.通过向中国DV爱好者们提供DV专业学习、交流和实践等多种机会.提高和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引导中国民间DV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该委员会吸收团体会员和个人委员。

  • 浅谈情感节目主持人的“怒”

    作者:高世斌 刊期:2010年第07期

    《晓声长谈》是吉林新闻综合广播2008年7月10日创办的一档情感服务类节目,每晚播出两个半小时(20∶00~22∶30)。其主要内容是"婚姻、家庭、情感"。节目的口号是"和谐情感、和谐家庭、和谐生活",通过与听众的热线交流,为倾诉者减轻心理压力,让听众对家庭有更新的认识。

  •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社区化定位与价值

    作者:张毓强 李珍晖 刊期:2010年第07期

    全球受众对于广播和电视的选择曾经经历过一个彷徨时期。电视的声画并举形态使得世界传媒实践与研究者几乎产生一个一致的错觉——广播会消亡。然而,在电视正式诞生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广播仍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媒介市场上狂飙不止。在格式化电台规律探求的背后,更重要的一个是它的社区化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