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论坛

乡镇论坛杂志 部级期刊

Tribune of Villages AND Townships

杂志简介:《乡镇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87/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乡村组织、乡村工作、村治咨询、法律顾问、乡村经济、乡村法制、乡村人物、实话实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单位:《乡镇论坛》编辑部
国际刊号:1002-7033
国内刊号:11-2887/D
全年订价:¥ 508.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0510
总被引量:501
H指数:8
立即指数:0.002
期刊他引率:1
  • 母亲的三个躬

    作者:海风 刊期:2009年第24期

    法庭里座无虚席,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罪犯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民工.他绑架了一个六岁的男孩。让人欣慰的是,孩子安然无恙。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他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为当好村官狂背土语

    作者:童江华 刊期:2009年第24期

    北方人难听懂南方话,更难学重庆的地方土话!在万州区龙沙镇龙安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辽宁籍大学毕业生李飞就是其中一个,她是去年考上重庆市的“村官”。

  • 让村民心服口服的学子村官

    作者:李旭 刊期:2009年第24期

    杨海龙4年前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两年前作为广汉市首批大学生“村官”来到高坪镇,担任龙潭村副书记。离开学校的两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兽药、禽苗销售及农技服务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杨海龙一度以为农村工作并不困难和复杂。

  • 大学生村官待遇落差大 编制难进出路无门

    作者:陶卫华; 阳洁 刊期:2009年第24期

    大学生当村官,实际已在各地实行多年,却仍未摆脱其实验性质。今年上半年,中组部的“十万大学生村官”计划,把这一各地分散的实验推上了中央战略的台面。

  • 一场村级选举酿成的家仇族恨

    作者:从玉华 刊期:2009年第24期

    王保洋的工作是:每天,背着药箱,在犯人中间巡诊。他会端着白水,把药片放在病人舌尖,看着药片被吞下去。他医术不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急性哮喘病人,单凭手感就能把针扎准,给人打上点滴,就连狱警也会找他看病。犯人们见到他,总是很恭敬地称他“王医生”。

  • 不要把我留在空荡荡的家里

    作者:孙道荣 刊期:2009年第24期

    报社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征文,这是我们收到的其中一篇—— 长途汽车启动了.这一次.它不但带走了爸爸,还带走了妈妈。六一儿童节时.爸爸回来了.可他不是回来为我过节的.虽然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个儿童节了.他是回来帮妈妈收割小麦的。割好了麦子,爸爸跟妈妈说.工地上缺个做饭的。老板说了,每月600元,还包吃包住呢。

  • 揭秘基层接待潜规则

    作者:衡洁 刊期:2009年第24期

    曾几何时,考查与接待这对辩证词在基层的工作中唱了主角。大大小小繁复不堪的检查考查,让基层的接待工作衍生出一套“接待政治学”。一些基层干部在接待实战中百炼成钢,无奈成为了接待高手。

  • 三名大学生和一份孝道缺失调查

    作者:李彦春 刊期:2009年第24期

    一个孝文化的发祥地,一次关于老有所养的调查,三名大学生历时两个月得出如下一个结果——

  • 人的三根“软肋”

    作者:依依 刊期:2009年第24期

    第一根软肋是人在名利的追求上没有止境。乾隆曾问金山寺的老和尚.每天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条船,答曰:两条,一条是名,一条是利。也就是说.求名求利的心永远不会断绝。所谓“雁飞不到处.心被名利牵”。“骑着驴骡思骏马,官至宰相望王侯”。有的人本来已经坐上官位.可又觉得专家吃香.又弄顶专家的帽子戴;有了专家的帽子,还想像大款一样...

  • 母亲的半径

    作者:黄斌 刊期:2009年第24期

    母亲的生活范围是狭小的,视野是逼仄的,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情世故的真挚。

  • 光头村

    作者:庄之谐 刊期:2009年第24期

    鸡岭村的村民们这几天都忙着剃头,他们把剃头师傅请到了村里.挨家挨户给所有的男人都剃.不管是刚生下来的婴儿还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无一例外.并且全部剃了光头。光头剃起来很快,直接用推子把头发推掉就行.再加上剃头师傅的手艺非常好,不出三天,鸡岭村就变成了光头村,到处都是光头。

  • 山东人的酒风

    作者:王涛 刊期:2009年第24期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本人虽不是地道的山东人,但列山东工作已近10年,在潜移默化中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掺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略说一二。

  • 请媳妇儿

    作者:樊秀峰 刊期:2009年第24期

    “请媳妇儿”是河北石家庄一带乡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风俗。在正月里.娶亲人家的本家、街坊邻居们.要把头一年娶进门的新媳妇们请到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饭,也趁这个机会让她们认一认门儿、认一认人儿.以便她们尽快地熟悉乡里乡亲,分清上下长幼,融入村子的生活。

  • “难道我们种的庄稼是非法的?”

    作者:王帝 刊期:2009年第24期

    “我认为,涉案农民所种的玉米属于非法所得物,损失不应得到赔偿;相反,涉案农民在国有土地上的耕种行为涉嫌侵权,理应受到法律惩罚。”7月3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功航空公司人刘国山的发言语惊四座。

  • 我们的钱将不值钱

    作者:吴晓波 刊期:2009年第24期

    你和我,我们,在未来的一年半里.很可能将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通货膨胀。换句话说,我们的钱将变得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