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Chinese

杂志简介:《现代语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333/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理论研究、语言应用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语言新观察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8-8024
国内刊号:37-1333/G4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3
复合影响因子:0.31
总被引量:6418
H指数:13
  • 一位信息时代新语言学者的人生历程——记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冯志伟先生

    作者:张在云 刊期:2009年第07期

    2006年12月初,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著名语言学家冯志伟先生从北京回云南家乡扫墓、探亲、访友。在此之际,笔者有幸拜访了这位蜚声国内外的学者。此前,笔者去过几次北京,但由于冯先生退休后长期在德、韩等国讲学,所以,都未谋面。八年阔别后,老朋友、老同行相见,分外亲热,笔者和他进行了多次长谈,又浏览了他惠赠的新著,更加深入...

  •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

    作者:王骏 刊期:2009年第07期

    从起源上看,汉字属于自源文字,因而和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汉字有着天然的理据性,它是认知汉语乃至客观世界的工具。汉字的理据性表现是有层次的,仅仅用传统的“六书”难以完善地体现这种层次性。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为汉语教学等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

  • 配价理论对“体用同形”现象的解释

    作者:常海星 刊期:2009年第07期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却很少谈到动词活用为名词,这是词类活用理论的一个缺陷。有些学者将词类活用称为“体用同形”,不再强哪个为主用,哪个为活用,显示了汉语中名词、动词的地位的平等,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配价理论的思考。配价不应该只是以动词为中心,名词的意义特征本身也要求以其为中心联系一定的动词论元。这在一定...

  • 文白异读概述

    作者:李娟 刊期:2009年第07期

    某种特定语言现象的形成往往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历史、地理、人口迁移、经济文化等。文白异读是学者们较为重视的一种关于方言字音分歧的语言现象。其中徐通锵的“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为研究其他汉语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的变化是必然的,语言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要开拓研究视野,坚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 汉语反问句语调标记多样化的动因与机制

    作者:刘海燕 刊期:2009年第07期

    汉语中有一些句类特征不明显、语调标记多样化的句子,比如反问句中既有反问句的语气特征,又具有其他句类的形式标记(句法标记和语调标记)。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反问句使用这些模糊标记有其深层次的构造机制和形成动因。

  •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语法结构的句式语义——以新闻语篇中的被动式为例

    作者:张海莲 刊期:2009年第07期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主要是通过大众语篇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本文以新闻语篇中的被动式为例,在考察此形式的句式语义的基础上,进而揭示被动式这一语法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和语篇中所蕴含的权力的不平等。

  • 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研究概述及命题要点

    作者:文艳 刊期:2009年第07期

    本文对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的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全面系统地概述了韩国人在学习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偏误类型、特点。总体来看,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是声母偏误,其次是声调偏误,而对韵母偏误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对以韩国人为目标被试的汉语语音测试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 王安忆《小鲍庄》:“捞渣”的修辞命名

    作者:许飞燕 刊期:2009年第07期

    《小鲍庄》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王安忆在“文化寻根”热潮中的独特书写。本文运用广义的修辞学理论,从小说的焦点人物“捞渣”的修辞命名切入,对文本的主题指向“仁义”展开了思考,讨论了小说解构传统“仁义”的修辞策略。

  • 试析北宋词中的语气词“了”

    作者:徐晓琳 刊期:2009年第07期

    本文从《全宋词》中的北宋词入手,通过分类列举的方法分析了“了”在北宋词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考察了北宋时期“了”的语法虚化过程。

  • 汉语里的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关系

    作者:高玉敏 卢冀峰 刊期:2009年第07期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里的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关系。对于汉语里的完成体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完成”“结束”“实现”三种观点。这和动态助词“了”意义的深入研究关系密切。本文试图揭示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真正关系:汉语的完成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动态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表完成体,了2表实现体。

  • 语气副词“还”的产生

    作者:赖琴莲 马贝加 刊期:2009年第07期

    语气副词“还”具有多种功能,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直接来源,其语法化机制亦有所不同。语气副词“还”源于运行动词“还”,进入连动式的V1位置和前后小句意义相对的复句是其语法化的句法基础,它的语义基础是“方向上相反——与心理预设相反”的转化,从语用角度来看,语气副词“还”的产生是为了加强言说者的语气,表达言说者的主观倾向。

  • 副词“才”的语用实现机制分析

    作者:刘波 刊期:2009年第07期

    本文尝试从语用——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义指向、语境理论、对话含义推导的方法对副词“才”的语用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副词“才”在句中的使用,对说话人来说,可以突显句子的逻辑重心、加强语气;对听话人来说,则可以提示对话空间。

  • “然后”语用探析

    作者:卢平 刊期:2009年第07期

    古汉语中的两个词“然”和“后”逐渐融合为一个词“然后”,沿用至今,其用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对“然后”在现代汉语里的新用法加以分析,将有利于语言规范化,增强语言功用。

  • 时间副词“一直”与“总(是)”语用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靖 刊期:2009年第07期

    时间副词“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都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语用功能的不同引起两者在时间性以及量的表述方面的差异。

  • 浅谈“刚”与“了”的共现问题

    作者:叶兰 刊期:2009年第07期

    时间副词“刚”和表示完成意味的动态助词“了”何时可以共现,以满足句子的自足条件;何时二者取其一,才不会造成语义多余和重复表达,这是外国学习者比较困惑的地方。本文旨在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刚”能否与“了”共现的问题,以及共现的条件、规律及其相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