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03 16:57:31

现代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国际化

1 国际化趋势

1.1 绿色物流

如今,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传统物流相比,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打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方向。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循环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2 第四方物流

就传统意义而言,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聘请仓库、车队来做仓储、货运,属功能;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它承担了对物流规划决策内容以外的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

在当今商品流通高频率、大范围,物流市场交易费用需要降低,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的形势下,第四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1.3 物流服务个性化

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趋势,是现代物流营销观念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订单变得越来越小,客户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产物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个性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及其技术,善于创新,积极与客户沟通。

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专业化程度高度发展和现代经济分工细化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很好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增加了税收。

2.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从事生产互动的企业与物流业日益融合、互相依赖、互动发展,物流连接着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储运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一体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招商引资,优化第二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产业,优化配置地区资料。

2.4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带来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将为餐饮、会展、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带来配套的服务,进而整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5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物流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连接了起来,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加强了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3.1.1 政府重视做好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物流业指的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方式,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仓储、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流通加工、区域分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体系。政府从事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是指企业参与的纲领,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由政府出面,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科学可行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编制的规划需具备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举,合力推进

相较于传统社会分工,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现代物流业涉及仓储、商贸、运输、配送、保险、金融和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多方位的协调才能使得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3 加快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而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客观实际,与当地发展情况相符,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航线、路网和管网规划实现有效的衔接。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既不能放任其发展,也不能过多干预,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自主投资,促进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3.1.4 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要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前提和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应由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和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5 实行税收优惠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物流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申报是可行的。对于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物流企业,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3.2.1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现状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合格的实践能力,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培养能适应其发展的专业人才。

3.2.2 改变企业规模,有效重组、规划

物流发展的最终体现是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培育出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造,对其原有的物流设施和流程进行重组规划,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将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外延,实现物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但是必须立足于本地物流业发展的实际。

现代物流发展第2篇

【关键词】上海物流业环境分析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通和管理协调。现代物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细化演进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体系。相关研究表明,现代物流业不仅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吴敬琏,2005),它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有很高的相关性。大力推进上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回顾

1、规模继续扩大

2006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7.26亿吨,同比增长5.6%;港口货物吞吐量5.37亿吨,同比增长21.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1%;航空货邮量252.73万吨,同比增长14.0%。

2、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经建成近40万平方米标准化物流仓储设施,承担了全国60%的医药物流和全市75%以上的连锁超市配送物流业务;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区港联动”,在海关完善监管工作的同时,做好配套服务,显著提高货物流转和通关效率;洋山保税港区实施集装箱装卸、运输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提高集装箱中转能力奠定基础。目前已有13个航运、物流、加工项目和55家商贸型企业入驻;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货物集散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启动。

3、物流基地与产业基地开始形成联动发展机制

上海化工区学习借鉴世界级大型化工园区的成功经验,从化工企业集群的物流需求特点出发,实施“物流传输一体化”,积极引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码头、管网、储罐、铁路、仓库等物流设施进行集中投资建设和统一经营管理,构建起对外交换和内部循环相协调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化工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经营业绩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4、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

在为外商投资制造业或商贸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安吉天地物流整合汽车生产零部件入厂、售后和进出口等供应链管理环节,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供应商,整车物流服务占国内市场约35%;北芳物流已经承接了30多家全球企业的物流项目业务,在提供较高效率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不断提高自身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也增强了客户竞争力。如为菲利浦亚明照明公司节约物流成本30%。佳吉快运依托品牌输出管理,已建立覆盖全国9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服务网络,每月承接100万票业务,2006年营业收入将接近12亿元,2007年第三次被评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二、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

1、有利因素

(1)经济实力雄厚,现代物流需求巨大。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96.97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按常住人口和当年汇率折算的上海人均生产总值,1990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5年跃上2000美元台阶,1999年再上3000美元新台阶,至2006年实现历史性跨越,达到7189美元,相当于世界中等国家的水平。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江三角洲”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同时,上海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06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增长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05.35亿元,比2000年增长86.9%,平均每年增长11%。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0.9∶48.5∶50.6,第三产业比重已连续8年保持在50%以上。上海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将创造出巨大的对现代物流的需求,直接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2)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物阜民丰的江浙两省,北临长江入海口,正好位于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枢纽。上海基础设施完善,已经形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使得全世界50%左右的人口可以在5小时之内到达。

(3)拥有大量的素质较高、成本较低的综合人力资源。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上海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18.1%,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6.7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4.8%,提高1个百分点。2006年,上海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高考录取率81.7%。另外,中高端物流管理人才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4)上海市政府和多个管理部门联合推进,为上海现代物流业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海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沪府发[2007]17号,2007年4月27日),下发至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对“十一五”期间的上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方向。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支持市经委委托复旦大学上海物流发展研究院首次组织高层物流管理人员赴日本、新加坡开展专题学习考察,了解国际现代物流先进管理理念,推进了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市发展改革委已组织完成制定《上海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市建设交通委、市经委、市交通局和市公安局结合实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整治“客车载货”行为,进一步分析城市配送物流需求,研究完善管理措施。市财税局研究制定完善《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积极推荐第二批税收试点物流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上海海关大力推动上海“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大物流”建设,营造高效率口岸通关环境。同时,继续支持区港联动试点,推动保税区功能转型和保税物流业发展。

2、不利因素

(1)规模偏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大多数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的方向,而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则要求物流商拥有全球化的运作网络为其提供物流支持。目前上海的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而且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往往就越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

(2)物流成本较高。企业物流成本由运营成本、库存资金成本、资本成本和分摊的管理费用四部分组成。据调查,上海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中库存资金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占比分别达到25%以上,总体上说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较大,占压资金较多。另外,物流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

(3)推动信息化、标准化的步伐缓慢。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第一要素。上海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差距,最大的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二是服务理念太差。这几年,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受到重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推进速度较快,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也在规划建设,已涌现了一批优秀案例,但由于主观认识差异与实际困难(如缺乏资金等),这项工作差距很大,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解决。标准化对物流业的发展生命攸关,没有标准化,物流全过程与供应链全过程将无法进行,将加大物流运作成本,而使现代物流失去意义。

三、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建议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以港口、机场设施为核心,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依托,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一是推进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及后续工程、浦东机场扩建工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铁路二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长江隧桥工程、内河航道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铁、河、海、空相衔接的多式联运发展。二是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港口、航空运输网络,开辟新的航线,完善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之间的衔接,不断提高国际中转物流能力和水平。三是根据长三角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同步设计和建设多式联运系统,重点推进水水中转、水铁中转。四是完善相关物流节点的配套功能,有效发挥上海机场、港口、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网等交通设施的辐射作用。

2、积极培育物流主体

推动上海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零售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资源,促进相关行业物流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还应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争取早日成为上市公司。一是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上海。二是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规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海外营销渠道。三是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努力使上海成为中外物流企业的总部集聚地和系统集成营运中心。

3、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上海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控制存货,提高效率,物流成本将有明显的下降空间。上海部分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经过升级改造,已经拥有先进的仓储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支撑业务发展、具有先进水平的物流配送网络。上海医药物流中心自2月份试运营以来,已承担上医股份70亿元药品销售的物流业务,预计全年药品库存占用资金可下降33%。可的供应链管理中心通过精益物流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物流配送成本比同行低30%,订单满足率达到98%,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联华超市配送中心发挥现代物流设施的功效,库存商品资金下降45%,商品损耗率从万分之三降到万分之零点一六。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成本,加快周转,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4、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基础应用,推进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深化上海电子口岸建设,规范物流各环节公共信息交换标准,建立以公共信息交换系统为核心,具有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与国内外物流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物流发展提供服务。二是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和装备设施的广泛应用,鼓励企业运用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自动立体化仓库(ASW)、自动导向车(AGV)、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装备技术,进一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三是积极组织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中介组织进行产学研合作,参与物流前沿技术研制和开发,使上海成为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高地。

5、加大物流标准化工作力度

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参照国际通行标准,集中精力研究制定一批对上海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一是积极参与相关物流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宣传推广,争取先试先行。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已积极参与制定《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服务合同准则》、《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规范》等4个国家标准。安吉天地制定的汽车仓储、运输和装卸等作业标准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二是在本市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启动一批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重点推动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上海物流标准化的水平。三是建设物流标准信息库,推进物流标准咨询、实施及认证等配套服务工作,适应物流企业的标准化服务需求。

6、加快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长三角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建立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联动机制,促进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一是加强物流规划的协调和配合,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物流资源,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苏通大桥竣工为契机,在包括整个苏北地区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合理布局物流设施,努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二是不断推进长三角港口间及相关领域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并争取若干条件成熟的行业标准在长三角地区先行先试。三是以上海电子商务口岸为依托,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对接,逐步向物流商务服务延伸,推进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通关模式改革,实现长三角口岸通关便利化。

【参考文献】

[1]韦恒、熊健:物流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4]陈信康:上海世博经济研究专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吴彬、孙会良:物流学基础[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龙江、朱海燕.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建设[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7]刘绍坚:生产业发展趋势及北京的发展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7(4).

现代物流发展第3篇

一、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机遇

(一)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意义。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发展现代物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是我市“农业立市、工业强市”两大战略的辅战略,是“三产富市”战略极为重要的子战略,要以需求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服务并服从于我市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科学制定和扎实贯彻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广泛应用,在区域或行业内实行共同配送成为主导,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物流业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降低,国际范围内物流业竞争日趋激烈。*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美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日本为10.5%、法国为11.7%、中国为14.5%,但根据*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次的资料,*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则高达21.3%。*年安阳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0%。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全国得到较快发展,国际著名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的步伐加快,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各大中心城市物流领域呈现出竞相发展态势,对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良好机遇又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我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现代物流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安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最新调查资料显示,安阳市交通物流企业有300多家,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有近百家。参照深圳等其它发达城市的统计方法,按照物流业大口径计算,整个“九五”期间,安阳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比同期GDP增幅高5.2个百分点。*年安阳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8.4亿元,比*年的33.8亿元增长13.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3%,物流业已成为我市“三产富市”战略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全市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不完善,物流资源缺乏整合,运输和仓储设施严重闲置,物流方式落后,流转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传统物流比重大,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功能单一,高素质人才缺乏;物流产业集中度不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四)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条件。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京广铁路、京珠、大广、安林高速公路及106、107国道纵横交错,贯通全境,交通便利,毗邻环渤海经济圈,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从经济总量、经济辐射上看,安阳是河南省唯一具有经济地理意义上的北、西、东三个方向接壤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世界制造业重心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和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次推进,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安阳连贯南北、承东启西的区域性战略价值日益凸现,是我国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和西部资源向东部输出的重要通道。安阳在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地区(中原经济协作区)由十四个城市组成的周边城市群中,位置居中,交通发达,综合实力比较雄厚,建设辐射型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地缘条件得天独厚。

安阳是河南省农业大市、工业强市,经济较为发达。*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6亿元,增幅居全省第4位;进出口总值72644万美元,居全省第三位,其中:进口42323万美元,居全省第一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1亿元,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公路货运量达5550万吨,货物周转量323160万吨公里。雄厚的综合实力和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将为安阳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巨大的物流市场。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安阳在全省经济格局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相对称,大力实施“物流活(通)市”战略,全面促进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和实现安阳在郑州与石家庄之间崛起的战略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全面推进物流业的改革开放,着力构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体系“三大平台”,完善优化物流网络体系,以全力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为切入点、启动器和推进器,以强力推进物流业资源整合为主要手段,加快物流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手段的步伐,确保收到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两个实效,最终实现我市物流业跨越式的大发展。按照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定位,要把安阳建成与郑州中心城市相呼应,带动鹤壁、濮阳等豫北地区,辐射河北、山西,连接山东、京津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成为我省“以郑州中心物流枢纽为重点,以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五个区域物流枢纽为支撑,以九大综合物流园区和一批专业物流市场为载体,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的网络体系”的北部桥头堡。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既要促进现代物流业大发展,又要避免盲目投资、管理无序,造成新的浪费。

2.坚持发展现代物流与改造传统物流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现代物流理念培训与宣传,广泛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强力推进资源整合,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和创造前提条件,逐步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以后,新建物流企业,原则上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3.坚持发展综合物流与发展专业物流相适应的原则。物流枢纽(基地)和重要的大型物流园区,宜适当发展综合物流;其他物流节点慎重发展综合物流,避免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造成资源闲置。鼓励发展专业物流,特别是具有突出特色的专业物流,形成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格局。

4.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物流企业培育为重点,在重要领域和重点地区率先突破,推动现代物流业整体协调发展,以突破促发展,以突破求发展。

(三)战略布局。

1.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以市区西部工业区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市域中心物流枢纽,增强市域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2.构建以市域为中心的由水冶镇、宝莲寺镇、柏庄镇和白璧镇四个卫星城组成的现代物流核心圈,以物流一体化促进大市区经济快速发展。

3.按照县城、重点镇(乡际经济中心镇)、普通镇三个梯次构建县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网络主体框架,然后向四周拓展,形成覆盖县域、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

4.构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尽快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现代物流联系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中原经济协作区,环渤海、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经济圈及国内外其他著名物流集团的物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战略任务。通过本规划纲要的实施,完成物流信息平台和一批重要物流基地和重大物流设施建设,合理摆布物流产业布局;以物流运输、仓储为重点,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协调发展;整合全社会物流资源,组建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以供应链管理设计为主要手段,优化企业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物流产业社会化范围,促进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为我市创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综合贡献率。

(五)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确立安阳在全省豫北地区物流枢纽地位。以市域为中心的物流结点网络体系趋于完善,县域物流结点建设初具规模;现有物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力争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培育5家左右AAA级和1家AAAA级以上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基本形成。全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3%,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12.3%,物流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14%以上。

2.远期发展目标。2020年将安阳建成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地区现代物流枢纽城市。以市域西部物流基地为核心,县域物流枢纽为重点,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市场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完善。全市培育出1家国际知名的AAAAA级物流企业、2~3家全国知名的AAAA级物流企业和一批AAA物流企业,全面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物流活动的现代化。全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居全国先进水平,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

1.港口物流模式。我国有较长的单边海岸线,港口由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渤海湾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组成,是海(河)水运和铁路、公路陆运等多式联运的结点。

2.交通枢纽物流模式。主要分铁路、公路、航空三种交通枢纽。随着交通事业的长足发展,我国铁、公两种交通枢纽并存的城市逐渐增多,是铁路、公路两式联运的结点。

3.商贸流通物流模式。商业发达,深购远销能力强,本土市场零售额很大,且对外批发辐射业务量大,是国内商家云集的地方,会展业发达,也是国际著名企业集团抢滩我国设立采购、分销、快递的基地。

4.生产制造物流模式。一、二产业发达,产品竞争力强、美誉度高。农业方面,优质农产品、反季节农产品产量大,如山东寿光蔬菜、海南岛反季节蔬菜是全国性生产基地。工业方面,主要是我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集中地如山东青岛、浙江温州等城市,交通运输业发达,主要发展产业辐射型物流业。

我国著名大都市、特大型城市如上海、广州、天津、青岛、武汉等城市,一般都具备上述四种物流模式,并具有全国性、国际性影响作用。

5.区域性物流模式。是指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模式。交通运输、区位、工业、农业,在本区域内优势较强,运输、仓储、装卸相对发达,宜以集散力、辐射力为半径,发展区域性集散型和辐射型综合物流模式。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我市是内陆区域性中心强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应参考上述五种物流模式,率先树立和采用当今国际物流最新理念和科技前沿技术,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挥工农业生产优势。我市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基地市之一,是河南省冶金、电子、装备制造等重要工业基地,按产品辐射的主要物流通道,重点发展钢铁、电子、食品等工业物流和优质小麦、畜产品等农业物流。

——发挥流通优势。我市进出口贸易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应建立港口“飞地”,打通直接出海通道,建成我省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商贸、物资供销等流通业,重点发展和完善本埠流通配送业,对外辐射,对内搞好服务。

——优化物流产业链。重点发展运输业,调整运力结构,搞好车型控制,与特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共同组建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突出为工农业辐射服务功能;仓储业,重点发展为安钢、安玻等大型企业集团服务的仓储基地建设。以运输业为龙头,带动或促进仓储、装卸、加工等其它物流环节的发展。

——促进物流产业升级。顺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探索发展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物流管理咨询、物流策划与方案设计、物流管理软件和信息、网络建设等一体化物流服务,满足未来物流市场中客户需求不断升级的客户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要求,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升级。

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用第四方物流理念,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我市建设成为以工业物流、农业物流、进出口物流为依托,交通运输物流为龙头的豫北区域性辐射主导型物流中心城市。

四、市域中心物流枢纽建设

市域中心物流枢纽,由西部物流密集区,南部物流园区,老城中心区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北部、东部专业物流市场组成,构建“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市场—大宗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四级物流结点网络体系,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安林和安濮公路,林长、安林和安南高速公路向南北、东西方向放射,建设两纵两横四条物流走廊,形成以物流基地为依托,四条物流走廊相交叉的井字型基本构架。功能定位:以西部物流基地为依托,以交通物流和工业物流为主体和先导,积极发展其他物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实现对周边地区的强辐射。

(一)建设西部物流密集区。西部物流密集区范围包括殷都区、龙安区北部,逐渐与安阳县西部和林州市东部连成一片,形成工业物流产业密集区,为周边安钢、安电、安化、永兴等全省著名大型企业集团服务,成为我市著名西部林水工业带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抓好三大物流工程项目建设:

1.安阳市物流基地(安阳市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安阳市物流基地位于殷都区,可用地块分布在安林大道及安李铁路南北两侧,现107国道西侧、拟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主渠及改道后的107国道东侧,可利用土地面积7300多亩。该基地处于我市钢铁产业集群核心位置,铁路安阳西站*年货物吞吐量为445万吨,是铁路安阳站年均货物吞吐量约200万吨的二倍多,公铁联运十分便捷。该基地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建设为一期工程,北区南侧紧邻安林铁路线和安阳西站,方便接引铁路专用线,东侧靠近现107国道,西侧与改道后的107国道相邻,交通运输条件很好,且没有拆、搬迁问题,可作为整个基地的起步区重点建设。主要设置仓储配送区、货运交易区、生产加工区、钢材物流中心、汽配交易区、建材交易区、化工产品区、集装箱作业区、笨重货物作业区、综合办公服务区(工商、税务、银行等)和辅助服务区(产品展示、电子交易大楼、宾馆等)。南区因尚有若干企业单位和村庄需要搬迁、改造,主要作为二期建设预留发展区。建成后年钢材交易量为200万吨,成交额在60亿元以上,利润2000万元。争取列入国家科技部“全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基地”和中国现代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现代物流业试验基地”和“全国现代物流业示范基地”。借助资源整合的巨大潜力,依托我市建设钢铁基地、安钢建设千万吨优质钢特大型企业集团之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我市物流基地建设成为物流设施先进、物流功能齐全,一条龙式服务的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积极吸引首钢、邯钢、唐钢、太钢、酒钢、济钢、莱钢等周边全国特大型钢铁集团入驻,顺应我国各地的钢材市场所延伸形成的钢铁物流基地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要求,集钢铁研发、钢铁贸易、钢铁物流、钢铁会展和钢铁文化于一体,极大富集钢铁物流产业集中度,布局好辐射市区、县城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集群,把我市物流基地建成继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华南钢铁物流电子商务中心”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华北钢铁物流电子商务中心”。

配套工程:

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和电子商务工程。

该工程内环由我市工商企业、物流企业、行业和政府四个层次信息构成;外环由我市联系圈物流结点、周边地市和全国物流枢纽城市三个层次信息构成。依托该工程,借鉴国际成熟的货车联发经验,建立我市城市汽车联发体系,建立空车配载中心。

招投标中心工程。

在物流基地,建立大宗原材料采购招投标中心和大宗货物公路运输招投标中心。以市场促基地,基地带市场。

钢铁物流企业整合工程。

第一项工程,将安钢大道和安林公路两侧、市区及近邻零星分布的钢材库,通过适当赔偿或按适当比例置换的方式,整合到物流基地。这些钢材库,绝大多数是道路两侧的违章临时建筑,物资企业基本上是租赁使用的,工作难度不会太大。第二项工程,规划依托安钢巨大的物流市场份额,以安钢三维物流公司(运输资质为国家标准企业一级)为骨干,整合我市公路运输企业,组建国家标准AAAA级物流企业集团,创出自己的品牌,打入全国物流业务外包招标市场,到外线作战。

物流金融平台工程。

据专家测算,我市物流基地年储存钢材约在500万吨以上。我市钢材物流企业普遍偏小,固定资产几乎没有,资金紧张是突出问题。银行贷款需要资产抵押,而企业所能提供的资产就是钢材库存,但由于没有专业化的金融界认可的资信良好、质押监管有力的第三方,银行很难冒险放贷。物流基地,则可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开展质押监管业务,开拓物流增值服务。我市物流基地可成立质押监管部,首先从钢材做起,然后扩大到化工、建材、汽车等领域,业务从直属库扩大到业务加盟库,把静态库存变成流动资金。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商业、工业企业实现“零库存”,社会化仓储逐渐增多潜力巨大。可考虑将我市城市信用社、安阳县信用社等二、三个中小金融企业作为物流银行试点。

2.铁路安阳西站扩建工程。长期以来,安阳西站受运能所限,满足不了安钢、安电等附近中央、省属企业的铁路运输要求,严重制约着企业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辐射的半径。随着我市*规划的实施,矛盾将更加突出。尤其是按照安钢三步走战略,2007年钢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需铁路运输的物资约为2450万吨,远远超过*年安钢实际铁运量510多万吨的水平。应向北、向西扩建铁路安阳西站,增加铁轨数量、扩大作业场地,提高安钢、电厂和物流基地等企业铁运能力,实现安阳铁路专线不再迂回运输和专列直接进厂。

3.新修西部物流密集区铁路专用线工程。考虑到西站扩建后仍远远满足不了安钢等企业发展的要求,在综合比较企业向北、向东新修专线方案后,从到2020年长远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向南从铁路宝莲寺站、安阳火车站南货场经玻壳厂专用铁路线修建西南外环铁路专用线。

(二)建设南部物流园区。主要由东南、西南两部分组成,其范围包括文峰区、龙安区一部分,逐渐与汤阴县连成一片,依托铁路、公路交通优势,重点形成高科技产业、商贸流通产业物流密集区。

重点抓好三大物流工程项目:

1.东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在我市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内,依托安彩工业园、安钢工业园、纺织工业园、鑫盛、莱必泰、凯瑞、飞音公司等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从铁路安阳站南货场接引鑫园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东南综合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电子、玻壳、医药、化工、纺织、灯具物流。

2.西南(文昌办事处)仓储物流园区建设。龙安区要在包装材料工业园附近,依托安彩、安烟等大型中央、省属企业集团,立足为豫北金铅、利华制药、岷山集团等市属大中型企业服务,积极推进安彩与烧盆窑、四股坟、于家庄、宗村和娘娘庙结成战略联盟,建设文昌仓储物流园区(基地)。

3.铁路安阳站扩建工程。安阳站南货场占地约150亩,年货运量在200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市区企业发展的要求。应扩大作业场地,向南拓展,新增作业场地70亩左右,新上一条集装箱线,年新增货物吞吐量50万吨左右。

(三)中心区商贸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中心区主要包括文峰区北部和北关区南部,有丹尼斯购物广场、时代购物广场、卫东购物广场、拱辰广场、海鑫购物广场、夏绿地购物广场、银基商贸城等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有友谊路农贸市场等全市大型农贸市场,是我市商贸业、农贸市场高度密集分布区。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闲场地,规划新建和改建德隆街市场、顺河街、北万金渠、小东门、马市街、平原路、聂村、友谊路等八个农贸市场和拱辰、文峰影院、东方红影院三个文化市场,新建小区住宅要配建净菜副食品中心。依托上述商贸企业、农贸市场,建立社区便民网点,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网络。

(四)积极发展北部、东部物流专业市场。该区域主要由北关区大部分和文峰区东部构成,从物流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应以发展农机、农产品、纺织等专业物流市场为宜。

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在市区北部,北外环路沿线,规划占地500亩,引导汽车营销企业特别是综合型汽车物流企业入驻,加快专业汽车及零配件物流市场和4S专营店建设步伐,逐步形成集整车展销、配件交易、维修养护等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汽车销售物流市场。

北关区规划以我市蔬菜批发市场为依托,在西临京珠高速、南临安楚路与内黄县接壤地带占500亩,建设食用油、瓜果、蔬菜物流中心;在中华大道以东、安漳路以北、热电厂以西,占地200亩,建设农贸物流中心;在西临107国道,南靠北外环,北起安阳县地界,东到纺织工业园东外墙,以方北营轻纺及服装生产基地和柏庄纺织品批发市场为依托占地1000亩,建设纺织服装物流市场;在107国道东侧、北外环以南,占地800亩,建设以推土机、挖掘机、轧路机、铺路机、起重机械、牵引车、冷藏机械、重型运输车辆为主的重型机械和交通机械物流市场。要抓住周边相邻地市目前尚无此项目之机,强力推进该项目建设。

文峰区在东外环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郑家村、盖津店以南,六府市庄以北,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金桥物流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豫北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商贸批发物流基地;积极推进大营蔬菜批发市场等物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文兰市庄蔬菜果品市场、行政东区大型服务超市物流市场。

(五)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1.调整优化物流结点布局。加大对分散的物流资源重组整合力度,组织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管制制约的金桥小商品市场、老汽车站皮具市场、文峰立交桥东北角布匹市场、王村装潢材料市场、聂村平原家具大世界和铁西商贸城等商贸物流企业及相关仓储设施,采用腾笼换地等办法,盘活资产,向物流园区迁移。引导市区内现有部分大型批发市场和新建物流企业优先向西部物流基地、南部物流园区集聚发展,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

2.强力推进物流企业间的重组整合。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强力推进社会物流资源整合,盘活物流资源存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隶属不同部门的国有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在规划期内全部完成改组改制。以安钢三维物流、安玻运输公司两个龙头物流企业为切入点,探索组建我市AAA级以上级的大型、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新路子,使我市物流资源整合工作能有实质性进展。

(六)提升城市物流服务功能

1.完善城市商品市场体系。规划发展一批具有现代零售商业特征的大型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销售终端市场,形成功能完善的城市零售商业的网点体系。加快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档次,形成大型和小型批发市场、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功能相补、布局合理和对内服务便捷、对外辐射力很强的批发市场体系。引导大型商贸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积极拓展物流业务,推进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

2.大力发展新型流通方式。以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积极推进流通方式的变革。支持卫东、丹尼斯、华联、拱辰等大型连锁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向规范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优化物流业流程,积极发展统一配送,加快技术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仓储立体化、搬运机械化、分拣自动化、配送网络化。

3.积极发展物流加工。以原材料精细加工、半成品组装和产成品包装、分装等流通加工为重点,依托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培育一批不同类型的流通加工企业,不断扩大流通加工规模,增强物流系统服务功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4.优化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根据物流结点布局和商品运输特性,完善与城市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城市综合道路网,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实现市区货物1小时内快速送达。结合城市工商业和物流结点布局,重点构建由商贸批发、连锁零售两个层次和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产品三类产品组成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市域共同配送,逐步增加大型物流企业配送量占全社会物流配送量的比重和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

五、围绕市域中心的结点布局

按照市域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战略布局,结合我市物流通道网络、产业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定位,根据其内在的经济关联,适当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以组团式结构大市区概念,构建以市域中心物流枢纽为核心,以林州经济开发区、汤阴县城、水冶镇三个区域物流枢纽为载体,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的结点网络体系。依托重要的物流结点,加强市域中心、核心圈、紧密圈、联系圈之间的全面沟通与合作,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

(一)核心圈物流结点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意见,将规划整合水冶、柏庄、白璧和宝莲寺等卫星城经济资源,逐步实现交通、通讯、金融同城化,承担城市的部分功能,积极推进连接卫星城市的高等级外环线建设,开工建设市北外环柏庄经水冶、铜冶、陵阳工业区至姚村公路,实施市区东、南出口改造工程。以市域为中心,由水冶、宝莲寺、柏庄和白璧形成环状核心圈,构建三级物流结点网络,形成网络体系完善、物流通道顺畅的一体化物流区域。

重点抓好三大物流工程项目建设:

1.铁路宝莲寺站扩建工程。宝莲寺站为铁路四类站,是客运站,没有铁路货运站。“*”期间,我国铁路主干线客货分流后,铁路通过能力极大提高,客观上需要新建一批铁路货运场站,才能形成现实的铁路运输能力。我市应积极向郑州铁路局申请,新建宝莲寺铁路货运场站,年运输能力达到500万吨,按照国家铁道部实施大客户战略和铁路运输今后向重型化、集装化、零担逐步淡出的发展要求,接引安钢等大型企业集团专用线,建立我市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

2.宝莲寺安阳铁路和公路口岸物流港建设项目。随着安南高速、安长高速公路和长泰铁路的建成,我市将形成铁路、公路双“十字”架构,应继续积极向省政府申报,尽快批准建立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和安阳海关、进出口检验局合作,实现进出口货物联检大通关。规划在宝莲寺镇小营村,京珠高速以西,107国道以东,南外环路以南,安林高速公路安阳上下口附近,占地1000亩,建设我市口岸物流港。

3.水冶物流园区建设。水冶镇位于我市市区西20公里处,是安阳县经济重镇,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排名中名列第一,也是我市著名林水工业带的起点,是国家、省、市命名的重点镇,有“中州名镇”之誉。安李铁路、安林公路横贯东西,发展公路、铁路联运条件优越,水冶镇是我市西部物流密集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西部钢铁等工业物流,成为我市大市区向西连接林水经济带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规划在北部产业密集地带,占地130亩,建设一个矿产、钢铁、水泥综合物流园区。

柏庄物流专业市场:柏庄镇,位于安阳县北部,地处豫冀两省交界。北邻漳河码头,南接安阳市区,西邻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京珠高速穿境而过,柏庄火车站位于柏庄内衣市场西侧。作为我市纵向物流走廊最北端重要的物流结点,市粮食局以安林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依托,建立集信息传播、电子商务、粮食散运、质量检测、期货交割于一体的粮食物流市场,应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安阳县规划依托柏庄内衣市场,占地180亩,建设以内衣、服装、鞋帽、五金交电为主的商贸物流中心市场。

白璧镇物流专业市场:白璧镇,位于安阳县东部,在市区正东方向约10公里处,与河北省接壤,属乡际经济中心镇之一,能够辐射附近乡镇并能跨县、跨地区向河北魏县等豫冀交汇县区辐射。白璧镇,农业和商业相对发达,规划占地50亩,建设农贸、粮食等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专业市场。

(二)紧密圈现代物流结点布局。围绕市域现代物流中心枢纽和现代物流核心圈,按照三级物流结点布局,形成市域、县域相呼应,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结点网络,促进市域物流与县域物流间货物的双向快速流动。

1.紧密圈物流枢纽。

林州县域物流枢纽。林州位于安阳西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西大门,钢铁、汽车配件等工业发达,综合经济实力雄厚。安林高速纵贯全境,林长高速近期开工。市内翟阳线、葛嘴线、浚南线、大林线形成纵横交叉的交通网络。林州是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基本构架中,西部物流密集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县城为中心,以姚村、陵阳、合涧和临淇等乡际经济中心镇为支撑,向普通乡镇扩散,构建物流网络体系,借助我市开工建设市北外环经柏庄—姚村公路之契机,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强化林水经济带物流协作。功能定位:建成与市域物流相呼应的县际区域物流枢纽,成为我市物流业带动鹤壁等豫北地区和辐射河北、山西的重要传导装置。

汤阴县域物流枢纽。汤阴县位于安阳南部,东依油城濮阳,西接煤城鹤壁,境内铁路纵横交汇,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壶台公路在境内通过,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发达,是国务院命名的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汤阴是我市现代物流业整体布局基本构架中,连接南部物流园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县城为中心,以宜沟、任固和五陵等乡际经济中心镇为支撑,向四周扩散,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功能定位: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物流,建成县际区域物流枢纽,向南对接中原城市群,向东、向西辐射濮阳、鹤壁。

2.紧密圈物流园区。

林州物流园区。规划在林州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占地300亩的陵阳物流园区,为开发区内钢铁、水泥、焦炭等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汤阴县物流园区。在县城东部、京珠高速公路两侧建设食品工业物流园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依托汤阴食品工业面粉、肉鸡、饼干、木糖醇、小杂粮、食用菌六大加工群体,为华龙、健丰、永达、豫鑫4家“全国优秀食品龙头企业”和瑞和、融鑫、六合等全国知名大型企业服务。尽快完成健丰饼业投资1200万元,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仓储项目建设。

滑县物流园区。滑县位于我市东南部,与濮阳、新乡和鹤壁三市接壤,省道101和222在县城交汇,农业发达,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的产粮大县。以县城为中心,以道口、白道口、王庄、上官、高平、万古和牛屯等乡际经济中心镇为支撑,向普通镇扩散,构建物流网络体系。规划以县粮食局粮油经销网络和鸭固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依托,在滑县火车南站附近建设豫北最大的粮食物流园区。

3.紧密圈物流专业市场。

林州物流专业市场。规划在全省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的姚村镇,占地200亩新建汽配交易物流市场;合涧是晋煤外运的重要出口,运往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煤炭中相当比例通过合涧转运,该镇现有大小煤场60多个,煤炭年吞吐量200余万吨。随着林长高速公路、长泰铁路的开通和林州焦化厂、火电厂的兴建,市场潜力巨大。规划占地400亩,建设年吞吐量达500万吨的煤炭物流市场。

汤阴县物流专业市场。规划在汤阴国家粮食储备库180亩空地上,建设高货位站台中转仓,增加散装等设备,年粮食中转交易量4亿公斤,继续加强对濮阳、鹤壁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中转、销售,建立粮食物流中心;在107国道、汤阴县城区段南路东,京广铁路、汤濮铁路、107国道交汇处,建设公路货运物流配货中心。

滑县物流专业市场。规划在上官镇、慈周寨建设农机和花生制品物流专业市场。重点建设为白道口、王庄、八里营畜禽交易市场,万古、牛屯粮食交易市场,留固大葱市场,上官镇农技市场,慈周寨花生、蔬菜市场服务的物流专业市场。

内黄县物流专业市场。内黄位于我市东部,是农业大县,尖椒、红枣和花生生产全国闻名。以县城为中心,以井店、楚旺和后河等乡际经济中心镇为支撑,向普通镇扩散,构建物流网络体系。在县城北外环西段路南,总投资1.8亿元,占地360亩,建设海元商贸物流园;在后河镇总投资1.3亿元,占地500亩,建设金桥农副产品、机动车辆物流港。

(三)联系圈现代物流结点布局。联系圈物流结点布局,是我市物流网络的最外环,是现代物流结点布局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经济对外辐射的半径长度、流量大小和能耗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我市物流联系圈的大小和物流结点的多少及其布局是否合理。我市应根据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既有的经济联系圈,合理摆布我市物流结点布局。

发挥安阳在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东输中的区位枢纽作用,引进来,走出去,建立沟通市内外的物流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安、濮、鹤经济大三角物流一体化建设,加强与中原经济协作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的产业协作,重点发展安阳与沿海发达城市和西部其他物流枢纽城市的物流业务,实现无缝连接,提高商品在安阳的中转、分拨能力,增强安阳作为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和出口加工区、进口保税区“大通关”平台建设,建立海关监管、商品检疫等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24小时”便捷通关,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要加强与日照、青岛、连云港等离我市距离较近、进出口业务密切的重点海港城市的陆海联运业务,欢迎天津、青岛等我国著名港口城市在我市成立办事机构,设立内陆“无水港”,逐渐将我市运输纳入其水、陆联运班列。积极引进联邦快递等国内外著名大型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寻找供应商和客户群,拓展供应和销售渠道,开拓国际物流市场,不断扩大国际物流业务规模,将安阳逐步纳入建成重要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结点。

我市粮食、食品、冶金、电子、汽车配件、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物流大通道。应将大型企业集团点多、线长、面广的物流通道与中小企业点少、线短、面窄的物流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物流通道区域。在区域内有现成仓库、销售公司的城市,组建中型物流企业。条件尚不完善的城市,可成立小型货运企业(点),成为我市拟组建的AAAA级大型企业集团的外埠网络分支机构。

“*”期间,我市将上一批大型高科技深加工项目,形成4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品辐射将向新区域、高端化发展。比如安钢年产150万吨冷轧项目和已投产的120吨转炉—炉卷轧机项目,科技含量高,产品主要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行业、桥梁工程和汽车、造船、压力容器等装备制造业服务,样板钢已运用到我国航天事业并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要结合我市物流结点布局的整体需要,统筹外设营销网点,如钢材剪切配送中心等,占领高端物流市场,成为我市本埠大型物流集团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市对外经贸业较为发达,进出口总值在全省多年稳定前四名,特别是进口贸易额*年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工作、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发展也很快。我市进出口港主要集中在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多属渤海湾港口群。我市进出口业务量在一些港口占有较大份额。资料显示,“*”期间,我国港口建设将掀起新一轮投资高潮,竞争加剧,纷纷向内陆腹地争夺货源市场。按照“*”规划,我市进出口总值将从*年的7.2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亿美元,我市将拥有很大的市场资源优势。借鉴外地先进城市的经验,在与我市进出口贸易关系密切的著名港口如山东日照、青岛、连云港等,成立港务发展公司项目法人,通过政府投资、整合物流资源集资和银行贷款建设我市专用码头。降低我市进出口贸易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率先建成我省第一个港口物流基地,为我省鹤壁、濮阳、焦作、新乡等其他兄弟地市进出口贸易服务。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逐步扩大,特别是长泰铁路通车运营,长治、鹤壁、濮阳东西走向进出口物流走廊的形成,我市建设“飞地”将愈加迫切和必要。

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市对外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既有的经济联系圈。我市共有限上工商企业698家,大中型企业152家,都有相对稳定的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但横向看,都互相封闭,形成孤岛。他们既是企业资源,又是宝贵的城市公共资源。应建立企业经营资源调查统计制度,整合梳理,互联互通,变专业渠道为通用渠道,点加点更多,线接线更长,面联面更宽,建成全市物流结点,形成进价更低、销价更高、流通更快的全市完整的物流结点网络,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借鉴国外联合发送经验和方法,组建我市货车联合发送体系,合理商品采购、分拨,减少迂回、倒流和交叉运输,最大程度上消灭重复运输,尽量延长上行线,降低车辆“空发”率和“空返”率,实现运载量最大化和运输距离最长化,促进物流业自身大发展。

六、行业物流的发展

重点行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依托重点行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重点行业也应尽快按照社会化分工的要求,顺应先进流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率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物流成本,开辟重要的第三利润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基本框架,结合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以下行业物流。

(一)农业物流。

1.粮食物流。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253.6万吨以上,商品率为50%左右,全市粮食仓储能力达11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达160万吨。整合粮食购销企业的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集团。充分利用郑州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交易对粮食的价格发现作用,引导粮食企业开展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不断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以期货交易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依托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优化粮食物流结点网络布局。抓住国家在“*”期间全面实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机遇,积极推进粮食流通方式的变革,更新原粮运输工具,完善散粮接收发放系统,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存、散运,降低粮食物流成本。依托我市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实现与京、津、沪、粤、浙等主销区的产销对接和向华中、西南、西北地区的辐射,确立我市在黄淮海地区小麦输出通道上的重要地位和安阳在全省粮食物流运输通道中的枢纽地位。

2.畜产品物流。我市是全省畜牧业大市。全市生猪、蛋鸡、肉鸡养殖规模大、数量多,有百个养殖密集区、百个大型规模养殖场,数十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年生猪年存栏186万头,年出栏200万头,68%外调;蛋鸡年存栏2800万只,年产蛋26万吨;肉鸡年出栏2186万只,是全省乃至全国肉禽蛋主产区。畜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饲料、兽药、活畜禽、肉蛋奶物流量大。随着我市“抓百区、带万户,创建全国畜牧业大市”战略的实施,我市畜产品产量达到一个崭新的台阶,对畜产品物流服务需求度也将极大提高。整合畜产品物流资源,建立以肉蛋奶、活畜禽、兽药、饲料为主的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培育大型畜产品物流集团。按照我市主要畜产品目前的自然流向和经济流向,对外向京、津、沪、粤等全国辐射,对内向县乡养殖加工企业配送,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3.棉纺物流。我市是全省主要产棉区之一,常年棉花产量在3.5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16.5万吨以上,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棉花加工业整合重组和设备更新改造,推动棉花包装方式和质检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全市棉花加工业的集约化和棉花物流的规范化。引导棉花流通、加工和纺织生产、经营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机制,通过联合与合作,有效整合系统内各类物流资源,培育大型棉花和纺织品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棉花和纺织品物流体系。

4.农资物流。我市是农资生产、消费大市,市场空间广阔。鼓励我市大型化肥、农药、种子、地膜、农机等骨干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积极构筑一体化供应链。深化供销社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发挥点多面广、网络完善的优势,建设农资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终端销售网点,发展连锁经营,形成完善的农资物流网络体系,覆盖到县乡,配送到农户,服务到田间。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农资物流,活跃农资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业物流

1.钢铁工业物流。我市是河南省的钢铁基地,龙头企业安钢集团,是全省第一个产值突破2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另有永兴、亚新、日新、新普、凤宝、中升、中联、辉煌等大中型钢铁企业,组成了全省著名的钢铁产业集群。要借助我市建设钢铁基地、安钢建设千万吨优质钢特大型企业集团之契机,引导钢铁企业实施联合,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相关物流资源,培育大型钢铁物流集团,不断优化物流流程,更新包装运输方式,为国内外建材生产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物流服务。

2.煤化工业物流。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常年煤炭产量360万吨,年输入输出量约381.3万吨。鼓励大型煤炭集团与省内外重点煤炭用户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体化运营。通过市场竞争优化配置物流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合我市煤炭生产购销企业和煤炭专业交易市场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煤炭中转配送中心和精确配煤中心,提高煤炭配送效率,承接山西、陕西等地的煤炭中转配送、流通加工等综合业务。要坚持煤炭和煤化工产业综合发展,积极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拉长产业链条。抓住我市建设煤化工基地契机,依托鑫龙煤业、超越集团、安化集团等大型煤化工企业,发展煤化工精深加工产品物流。

3.电子工业物流。我市电子工业发达,其中安彩集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企业。规划建设国家(安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充分发挥安彩集团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大屏幕、纯平产品,积极推进超薄、环保型玻壳,抓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发和玻璃基板项目的开工建设。推进飞音、凯瑞、德信电子产品发展,推进豫华照明公司机动车照明灯、高压钠灯、景观照明灯等项目建设,将安阳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围绕电子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物流。

4.食品工业物流。食品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围绕扩大食品工业的辐射范围,增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健丰规模扩张,组建大型饼业集团,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抓好豫鑫、永达、华龙、瑞和、金星和红旗渠啤酒、星河等食品企业扩建新建项目。支持安烟技术改造,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烟草加工企业。依托我市建设食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面制品物流、肉制品物流、啤酒制品物流、食油制品物流和烟草制品大物流。扩大产品辐射范围,增强企业实力,并引导企业逐步剥离物流业务,通过市场机制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大型食品物流集团,巩固我市食品加工业的优势地位。

5.先进制造业物流。我市制造工业发达。鑫盛机床、锻压机械、机床电器、桦炜齿轮、安科电器、科能电站锅炉配件、宏源工程机械、定角和史家河汽车零部件、合鑫铸业等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利用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并对上述企业扩建、重组之机,组建物流集团,形成河南省和覆盖周边城市的数控机床、锻压设备、汽车零部件、电磁铁、振动机械、锅炉配件、石油机械、齿轮制造等产品物流基地和豫北锻件加工物流中心。注重发展物流技术设备制造业。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适用型物流软件、高新物流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大型制造企业瞄准物流市场需求,积极研发生产集装箱牵引车、冷藏车、叉车、吊车等专用车辆和托盘、集装箱、起重机等物流设备,使物流设备生产行业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交通行业物流。主要是指公路运输物流。我市交通运输业发达,拥有货运场(站)29个,货运车辆18682辆,162381个吨位,经营企业300多家。全市总运量的80%,由公路运输承担。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安南、林长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加快和改善干线公路为基础,以农村公路为重点,以提高公路等级、通达深度和拓宽场站空间为目标,形成干支交错、纵横贯通的公路运输网络。应整合现有公路物流资源,组建大型公路物流集团,提高公路运输企业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加快货运场(站)、大型货运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具有仓储、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2个,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式联运以及公路集装箱运输、箱式运输、零担运输、鲜活冷藏保温运输,扩大网络结点,提高辐射能力。积极发展高效的数字化物流经济,逐步把“八挂来网”物流信息中心建成立足安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信息集团,打造安阳物流信息强市。

(四)邮政行业物流。支持全市邮政系统加快邮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网络齐全、覆盖面广、信息技术先进优势,大力发展同城配送和快递物流。引导邮政系统创新机制,改善服务,拓宽渠道,与社会物流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积极开展服务于工商企业的仓储、配送和代收货款等业务,服务于“三农”的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配送业务和农资产品、农村日用品分销配送业务。

七、物流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决定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应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即企业、主管部门、政府三个层面统筹考虑,着力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壮大物流市场主体。三者和谐统一、形成合力,是我市现代物流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加快改造提升企业物流。

1.优化企业自营物流系统。鼓励大型工商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完善自营物流设施与功能,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等业务流程,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自营物流系统,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要构建一体化供应链,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工商企业建立与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间的战略联盟,实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有机结合,统筹配置各个环节资源,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供应链成员单位综合效益。

2.鼓励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强化主业竞争力,将采购、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安彩集团、安钢集团等大型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借鉴双汇发展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企业集团物流业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积极参与全市范围内的物流资源整合和特大型物流集团组建,强强联合,尽快发展成为我市现代物流旗航式、航母式企业,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布局中,起到向联系圈辐射的核心作用。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加快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步伐,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评估标准,积极兴办新的物流企业。

1.发展运输型物流企业。鼓励传统运输企业加快车型结构调整,配置专用车辆,积极发展单元化运输,大力培育专业化运输物流企业,不断完善营运网络,应用车辆调度系统和运输线路优化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运输服务能力。

2.发展仓储型物流企业。鼓励传统仓储企业加快对原有仓储设施的更新改造,根据储运货物特点,有选择地建设立体仓库、自动化仓库、冷藏仓库、恒温恒湿仓库等不同类型的新型仓库,配置高层货架、自动分拣等先进设备,应用智能库存管理技术,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

3.发展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鼓励优势物流企业完善运输、仓储设施,健全集散分拨网络、信息网络及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货运等多种物流服务,加强契约化管理,拓展增值服务业务,全面提高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三)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对外开放,开放批发零售领域,吸引境内外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开放交通运输、仓储服务等物流相关领域,吸引境内外大型专业和综合物流企业。积极利用外资兴办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实行联合。以货代、快递、物流咨询等为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加快引进步伐。

(四)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是高质量满足物流市场需求特别是广大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需要,是进入全国物流业务外包市场所必需具有的资质等级和实力条件,是与国外、国内等外来物流企业抗争的需要,是争创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的要求。

1.微观层面。物流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积极引进专业物流人才,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广泛应用先进物流技术与设备,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市场开发,拓展服务领域,增加运营网点和配送客户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物流企业与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和工商企业的全面合作,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把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2.中观层面。要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摸清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第一手资料,负责各自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及物流资源的整合,协调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监督企业正确行使自,杜绝商业贿赂等违法现象,为中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大型企业集团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组建物流企业集团扫清人为障碍。

3.宏观层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运力、仓储等物流资源闲置严重。实现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只能走强强联合的道路。要跨县(市、区)跨行业、跨部门,强力推进物流企业之间、尤其是物流企业和大型工商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评估标准达标进级,组建6家左右A级以上物流企业,其中2家AAA级,1家AAAA级。

八、物流信息网络和综合运输网络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和综合运输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平台,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1.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在加快安阳通信枢纽建设的同时,借助省际和省内已有的骨干传输环网,建成安阳通达全省和外省区域中心城市的高速传输网。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网络资源,推进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各电信运营公司通信网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加快宽带接入网优化改造工程,形成能够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讯需要的宽带化、数字化、无线化和综合化的接入网系统,为客户提供不同QOS等级的、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积极发展具有开放的分布式架构,能够承载话音、数据、视频以及控制类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

2.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先进管理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信运营企业现有的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查询自动化、资金结算电子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3.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体系和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整合各系统的物流信息资源,建成并尽快投入使用由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行业、企业物流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安阳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行业和企业信息系统及其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使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安阳现代物流中心的神经中枢。

(二)建立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

1.完善交通网络。加快安阳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提高货运能力,推进国家铁路扩能改造。筹建东西地方铁路干线,打通长治至泰安铁路大通道,建设北京至郑州铁路客运专线安阳段,连接京广、京九、津浦铁路,建成安阳至南乐、安阳至长治高速公路,形成铁路、公路双十字构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我市交通运输南北畅通、东西受制的局面。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拓宽安阳至马头(邯郸机场)公路,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加强铁路、公路场站建设,提高货物运输和配载效率。

2.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门到门运输,充分发挥铁路在粮食和煤炭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路在中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航空在鲜活易腐及高附加值货物长距离运输方面的优势,加快货物流转速度,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3.加快科技应用步伐。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到我市地面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建设当中,尽快建立起能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我市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达到对我市车辆调度系统和运输能力系统的最优化,降低放空率,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能力。

九、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支持政策

1.投资政策。设立安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期间,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预算内资金作为引导资金,与省专项资金配套使用。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物流工程建设、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引导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县(市)区政府也要积极筹措资金与省、市引导资金配套使用,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

投资组建我市跨行业、跨部门、跨县(市)区大型AA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集团,取得相对控股或占有较大股份,用政府信用和财政投资杠杆,推动我市物流资源整合,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剥离企业物流资产参与全市资产重组,鼓励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打破条块分割,清除严重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

重奖剥离自营物流资产参与全市资产重组、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法人或企业领导班子,用巨大的奖金杠杆,在打击商业贿赂的同时,富有实效地调整既有的经济利益格局,扫除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人为障碍,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向纵深。资金来源,是受益企业新增利润、国有资本物流产业收益和财政收入中物流产业收益部分。

2.土地政策。对列入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建设,其用于立体仓库、恒温仓库、自动化仓库和流通加工业,应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其用地可适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农用地转用指标的分配上给予支持,供地方式按工业项目以协议方式出让。对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建设符合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

3.税收政策。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交纳所得税,物流企业在省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帐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帐簿,并与总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

4.收费和价格政策。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和罚款项目。积极推动道路、桥梁收费制度改革,整顿收费站点,凡违规设置站点,擅立收费项目,向货运车辆及物流企业乱收费的,依法予以严处。

5.融资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列入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6.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改革货运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水路货运、联运的行政性审批和国际货运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对货运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改革民航货运销售审批制度,认真执行国家新的民航货运管理办法。

(二)保障措施

1.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各级各部门和物流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特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和AAAA级物流企业集团,建立物流和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加强高等院校、物流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物流研究和开发基地。支持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

2.建立物流统计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发改运行〔*〕2409号)精神,由市统计局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抓紧研究确定我市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从*年起,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单独统计和。

3.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市标准化协会、其它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

4.优化物流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制定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加强物流市场监管,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尽快出台大宗原材料采购和大宗货物道路运输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立招投标管理中心,实现公平竞争,避免暗箱操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对全市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登记评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规范管理,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实施。

1.建立决策科学、协调有力的高规格领导机构。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部门、行业跨度大,启动和纵深推进难度大,完成规划制定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要切实加强领导,升格目前的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安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各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同志参加,邀请中央、省驻安单位参加,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统一组织、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可直接下文交付各有关单位执行,确保本规划的贯彻实施。

2.建立富有实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与办公室保持工作联系。办公室负责对领导小组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并负责对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政策文件贯彻情况进行调研。根据省现代物流业规划精神,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市级发展改革部门编制现代物流专项规划,要商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参与,专项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我市实际,专项规划实施过程中,因客观原因,凡列入规划的现代物流业专项用地,确需调整为其它用地或其它用地调整为物流用地,由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商发展改革部门后妥善解决。对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和信息设施等重大物流建设项目,必须纳入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否则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有权不予办理项目前期相关手续,防止乱圈乱占耕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规划的科学权威性、长期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制止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名从事大卖场式的房地产开发,避免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3.成立安阳市现代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机构受政府领导,业务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河南省物流协会指导。应尽快成立由发展改革、交通、商务、粮食、供销等政府部门组成的,以大中型生产企业为主导,物流企业普遍参加的我市物流联合会,引导和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建立智囊引进网络。成立安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美国、日本、香港、北京等国际国内著名现代物流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欢迎到我市搞专题调研,或有偿委托其为我市物流园区、重大物流项目特别是我市大型企业集团物流供应链、城市企业群总体供应链等物流新技术进行论证设计,随时运用国内外现代物流业科技前沿成果,促进我市物流产业升级,变粗放式、外延式发展为集约式、内涵式发展。

5.建立和中原经济协作区四省十三市、渤海经济圈及我国主要物流枢纽城市的信息交换网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汇编我市物流信息交换资料,定期对外并负责外埠信息回收、分析、整理、汇集成册,送领导决策参阅,实时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动态。

现代物流发展第4篇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淮海经济区

中央已明确提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省际交界地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边缘地区是指一个中心而言,两个以上的省的边缘地区便构成了省际边界地区。我国省级行政区陆路边界线共66条,总长5.2万km,分布了849个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市总数的39%。我国有名的省际边缘地区有湘赣、闽浙赣、鄂豫皖、湘鄂川黔、晋冀鲁豫、苏鲁豫皖、晋察冀、陕甘宁、川陕甘等。大部分省际边缘地区仍处在不发达或贫困状态,其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从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出发,深入剖析省际边缘区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一、省际边缘区的基本特征

(一)区位的边缘性与经济的欠发达性

省际边缘区位于省区交界区位,在空间上远离本省会等中心城市,表现出区位的边缘性。以淮海经济区为例:除了山东省济宁离省会济南(186km)稍近一些之外,其它地区与本省的省会城市都在300km左右。如徐州距离南京360km左右;商丘市距郑州市230km,日照、临沂、菏泽距济南市分别为359km、278km、298km,淮北市距合肥市达318km,连云港市距南京市达315km。由于处于远离所属行政区域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带,难以得到中心城市有效的辐射和带动,导致边缘区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竞争力,使省际边缘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引起边缘区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外流,从而表现为经济的欠发达性。

(二)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边界地区资源禀赋十分丰富。省际边缘区不仅具有丰富的煤炭等矿物资源,而且有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产有优质的经济作物,并且数量上占全国很大比重,相当数量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在边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省际边界地区煤炭储量至少有3000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储量的40%以上。尽管大部分边界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地处边远,信息不灵,交通闭塞,运输困难,再加上地域经济组织上的分割,边界地区始终未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农副产品商品率不高。

(三)区域经济行政分割现象明显

在行政区交界地带,由于不同的开发主体利益不同,更重要的是各自为政,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发挥。有些省区之间资源互补性很好,但是由于行政界线的分割,使产业聚集与扩散受阻。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内部却形成明显的经济梯度。这种经济梯度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扩散,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上海与江浙两省多是从自身的利益来确定其发展战略。受行政区划体制的约束,苏沪浙三省市之间以及其内部之间的产业传递十分困难。

(四)没有形成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由于大部分省际边缘区远离本省的经济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实力较弱。以传统的低效益农业为主,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并且现代化程度低,商业很不发达。由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过低,经济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没有形成一个有较大规模的、有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五)产业结构趋同与工业缺乏特色

省际边缘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工业缺乏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以淮海经济区为例,主要是煤炭工业为主,如徐州为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连云港为电子、化工、医药;产业结构雷同,没有特色。上级政府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实体多不愿在这里投入资金和人才,使本来产业结构低级、经济效益低下的边缘地带,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了。

二、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区位的边缘性提供广阔的大市场

省级边缘地区的地缘优势为建立快捷、通畅、高效的区域运输网络系统提供了可能。省际毗邻地区地域相邻、资源共生、线路相连,构成了空间上统一的大市场。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徐州历史上就是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多层次、大运量的交通网络以及功能集中、转换便捷的综合通体系对徐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大流量、综合性的交通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枢纽地位是中心城市有效组织物流和商流,成为贸易中心和组织中心的保证。徐州是在区域空间联系网络中处于最佳区位的城市,在省会城市的有效辐射范围内,与南京间有宁徐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及通讯十分便利。同时徐州与区域其他城市有方便的交通通讯联系,处于区域交通网的中心位置。

(二)现行的行政体制制约物流发展的规模

边缘地区往往为两个或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所分辖,如晋冀鲁豫边区,苏鲁豫皖边区等为四个独立行政区域分辖。从省内来说,它们都是每个省的边缘区,由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阻断了相邻各地的社会联系和经济联系,人为地为边界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发展制造了许多障碍,从而使省际边缘地区一直处于各省区经济发展的边缘。我国的各省区经济大多自成体系,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特征,阻碍了资金、劳动力、技术、物资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由于受到行政区的分割,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涉,致使要素与产品不能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资源型的产业结构决定物流产品结构单一

省际边缘区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以淮海经济区为例,煤炭探明储量占华东地区的88%以上。由于资金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工业体系,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该区域的工业生产力水平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许多工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或资源形式工业,有的只是进行资源开采,有的虽有依赖资源而进行生产加工的产业,大多也产品单一,品种极少。这样就形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性。这就决定了物流产品结构的单一性。这种煤炭资源输出型的物流结构,产品体积大,运量大,但是关联度较小,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较小。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其经济结构多元化,产品丰富,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四)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各项功能活动贯穿于国民经济活动之中。省际边缘地区往往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发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但是省际边缘地区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增长极,带动广大的腹地发展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现代物流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前后向联系密切,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通过整合资源型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富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上向现代物流业转移,发挥规模经济和空间集聚作用,打破区域发展不均衡,化解需求不足、区域经济低水平循环等矛盾,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

三、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跨省经济开发区

跨省经济开发区指在若干个相邻省级行政区域的交界处,将一些自然条件、经济现状、发展方向比较一致的但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地区划分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跨省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可以弥补现有的行政区、经济区对于边缘区重视不够、影响难以到达的弱点,从而照顾到边缘区的特殊情况,对已

有的行政区、经济区起到完善与补充的作用。行政区和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区的条块区分造成了一些人为的障碍,而突破行政区界限的跨省经济开发区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其次,这些边缘地区尤其需要中心城市的外力推动,建立跨省经济区有利于形成多方位的对边缘区的影响。再次,建立跨省经济区可以加强省际边缘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形成区域内较强的新的经济中心。

(二)建立统一市场体系

市场一体化就是通过消除市场壁垒,统一市场规则,健全市场体系,促进商品流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构筑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业一体化就是通过产业结构,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企业集团,实现互补升级,构筑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合作各方应树立统一的市场概念,而不是各自为政,抢夺市场,以营造内部协调发展、对外统一竞争的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强化建设物流中心城市

发展具有省际交界地缘优势的城市,强化边界城市的商贸、物流集散功能和信息、资金、技术中转平台的功能,逐渐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新兴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全国性枢纽城市。以淮海经济区为例,选择徐州作为区域开发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拥有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较强,多年来一直发挥着物流集散的区位功能。徐州市要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确立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建成区域性大城市;连云港、日照作为淮海经济区的沿海港口城市,近年来发展较快,可作为区域开发的二级城市,进一步发挥其区位优势,成为淮海经济区技术、资金、信息、人才交流的枢纽,对外开放的平台;连云港开放较早,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建成,连云港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入海口,确立其在淮海经济区的现代物流枢纽地位,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辐射全国较大城市。

(四)确立徐州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

淮海经济区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由东起连云港,西到开封,南起蚌埠,北至泰安的四省20个地市组成。长期以来,区域内相同的气候、资源,相近的历史进程、经济活动水平、长期的经济交流和联系所形成的区域市场等条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为完整的地域空间。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区域要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也就是若干个经济板块,特别是要求有带动区域发展全局的中心,往往就是一个特大中心城市。徐州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中国两大增长极的中间位置,还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既是“五省通衢”之市,又是万商云集之地。从战略支点必须具有交通枢纽、产业牵引、要素集散、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功能来看,徐州地理位置居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具有传导和中继作用,理应成为促进淮海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尚处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在现行体制下,位于省际边缘区的徐州政府的规划只能起作用于自己行政区划内,立足于本市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可能过于理想化,某些方面与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区域化扩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来自体制矛盾的思路差异。同在淮海经济区内的济宁、临沂市会各自立足本市,提出打造物流区域中心或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的设想。由于行政壁垒的作用,出现过度竞争,阻碍区域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形成。这方面矛盾的解决,只有推动围绕建设区域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共同目标,联动突破体制障碍,各自跳出行政块块,按照各自比较优势进行功能分工,实现区域物流网络的各个枢纽、各个结点以至各个物流企业相互之间都能在协调配合下和谐运行。

【参考文献】

[1]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3).

[2]郭荣兴.中国省级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3]朱传耿.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6,(1).

现代物流发展第5篇

[关键词]军事物流,现代技术,新理论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信息交换等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而军事物流主要解决如何为武装力量平战时的生活、训练以及作战提供所需物质保障的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说它老是因为军事物流所从事的工作由来已久,只要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就必须考虑如何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随着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物流新理论和新技术令人瞩目。现代战争空前剧烈,战场物资消耗猛增,物流扮演着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角色。所以我军需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变化,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使我军一直处于不败之地。

2 军事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物流是现代物流大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指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生活、训练、执勤及作战所需军事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或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或与支配权同时)转移的全过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说任何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军事物流的支持保障。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和突发性特点,更加凸显了现代军事物流的战略地位。高明的军事家总是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审视军事物流的发展,总是对军事物流的地位与作用予以高度评价。

2.1 有利于军事斗争的支持保障

如果把战争喻作一架轰轰作响的宏大机器,那么,军事物流则是它的油路和电路,源源不断地向机器输送着不竭的动力;倘若将战争比做一个巨人的肢体,那么,军事物流无疑便是那畅流不息的大动脉。断了油路和电路的机器,自然会戛然而止;断了通畅无阻的大动脉,巨人也同样面临灭亡。可见,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交战双方欲夺取主动权,进而赢得战争的胜利,都应当重视军事物流的建设和发展,都应当充分发挥其大动脉的支援保障作用。

2.2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吸纳转化

不可否认,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力乃是搞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础,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交战双方国家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和比拼。然而,国民经济毕竟不等同于军事战斗力,经济实力也不可能直接等价于军事实力。二者之间必须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将国家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而这座桥梁,便是军事物流。有战略远见的军事家,总是十分重视军事物流这种巨大的功能作用,并将横跨于经济与军事之间的这座金桥打造得坚固可靠。

2.3 有利于质量建军的提升

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且要拥有性能优良的武器装备,要有能保证部队实施快速机动的运输装备,要有能够随时探知各类信息的通信装备等。所有这些军事装备的供应,就是靠现代化物流系统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物流系统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质量建军,越有利于快速实现科技兴军的目标。把军事物流比做质量建军和科技兴军的推动器,是十分恰当的结论。将军事物流置于战略地位,从战略全局谋划军事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可谓明智之举。

3 现代物流促进了军事物流的革新

军事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分支,而且现代物流首先是从军事领域发展起来的。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运用运筹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直接促进了现代物流理论的形成,从这个角度讲,在现代物流理论形成初期,军事物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物流的发展。全球商业界的长足发展,形成和拓展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同样可以为军事物流吸收和利用。因此,现代物流理论的蓬勃发展为军事物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物流理论促进了军事物流理念的创新,现代物流理念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是适应新军事革命的必然趋势。

3.1 系统优化理念

系统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功能和发展动力。物流不是运输、保管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目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确定了物流功能和动力的大小。

3.2 信息优先理念

现代物流可以理解为物资的物理性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使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3 综合效益理念

无论是现代物流还是军事物流,效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战时情况下军事物流主要讲求的是军事效益,平时则主要讲求经济效益。效益理念对军事物流非常重要,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军事物流都要讲求效益,即使在军事效益为重的前提下,也要讲求经济效益。只不过,军事物流更具有“双重性”,既要讲求军事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军事效益为主。

3.4 军地物流一体化理论

军地物流一体化是指对相对独立的军队物流系统和地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军地物流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军队物流作为国家物流的一部分,对国民经济起着吸收和转化作用,对国防建设起着支援和巩固作用。随着现代高科技在战场上的作用,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军事斗争准备对军队物流保障需求较高与军队物流保障能力有限形成了矛盾,这就使物流在战争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3.5 协调发展理念

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应加强军事物流的内部管理以及物流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建立实时信息系统,在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形成大型军事物流中心。军事物流的运作方式和服务内容与市场接轨,向专业化、集中化的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在军队内部建立类似于地方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促进军事物流协调发展。

4 军事物流发展的趋势及方向

我国军地物流联合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推进军地物流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推进军用技术与地方技术的结合。军事上许多关键技术正是地方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军事物流技术作为国防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领域绝大多数都具有军民两用的特征,开发这一领域的军民两用技术大有潜力。

4.1 建设循环军事物流,提高军事效益

循环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物流形态,是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这一系统工程顺利进行,首先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在此方面,发达国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明确提出“构筑静脉物流系统,实现循环型社会流通,建立循环物流评估体系”。军事物流系统也是一个循环物流系统。加强循环物流建设是军队开源节流、提高军事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也是军队发展循环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军事物流将致力于军事物流系统污染的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合理布局与规划货运网点和配送中心,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增强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等的逆向物流活动,进一步完善有关物流回收制度。

4.2 加强军事物流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效的军事物流系统是大量新成果、新技术综合发挥作用的领域,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操纵系统正常发挥作用,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提高军事物流人才素质,首先可以考虑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复合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把他们放到相应的决策、管理岗位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对大量从事物流基础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要鼓励其学习深造,形成良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公平原则,保持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4.3 加快军事物流系统建设,尽快实现物流信息化

畅通的信息流是现代军事物流的神经系统,是指挥调控物流流向和流量的中枢,是现代军事物流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据资料统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的大型主战兵器只有1万多件,而参战的“附属保障兵器”——计算机却高达万台。因此,有人把海湾战争的胜利比做“硅片”对“钢铁”的胜利,这也深刻反映出信息在现代化战争和现代军事物流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推动军事物流的发展。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管理。二是为了不断提高物流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军队物流管理体制之中。由此可见,我军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上,主动强化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物流信息优势,表现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数量、信息的质量、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效果等几个方面。即通过所建立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地采集到相关物流信息,采集的信息全面、系统、广泛,涉及军事物流的各环节、各对象、各环境、各因素,而且能够对信息去伪存真,保持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并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从而提高军事物流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5 结束语

军事物流的建设近些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潜心探索国内外军事物流经验,积极探索和引用先进的物流理念,博采众长,逐步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军事物流理念,以先进物流理念为指导,审视度势,勇于开拓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我军物流资源利用效率和物资保障效能的新飞跃,从而缩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宗喜.漫话军事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蒋长兵.现代物流学导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现代物流发展第6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临沂市;对策

abstract: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how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nyi city in a quick and healthy wa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modern logistics has become major concern becomes a historical topic.the paper studies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linyi and proposes relevant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on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modern logistics; linyi city; 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在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基础上快速进行了工业化阶段。临沂经济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促进了临沂地区分工的演进,成功的实施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增长方式还在延续,临沂经济领域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临沂必须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契机,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及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史上看,物流的最初形态是交通运输,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能力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意义上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传递,更强调物流业的整体效率,以及物流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较快地接触到市场。通过现代物流,企业可以将采购、运输等传统部门从企业当中分离出去,潜心进行技术设计研发等工作,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赶超。

一般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远离本国的主要消费市场,要承担更多的运输成本,从而抵消了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外生比较优势。现代物流可以降低运输与采购成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物流进一步地获得自身的内生比较优势。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有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够迅速膨胀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提升产业素质,而且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临沂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 提高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维护临沂在商贸流通业的地位需要发展现代物流。自1984年临沂建立起第一个专业批发市场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临沂批发城取得了快速发展,商业积聚已使临沂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之一,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业集聚所致的市场规模是巨大的,但伴随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消费结构与消费档次的提高,特别是各地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崛起,临沂批发城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临沂传统“配货”层面上的物流要向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转变,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农业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素质,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业对临沂经济增长的系统带动作用。

第二,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需要发展现代物流。自1993年第二产业产值在gdp比重超过农业后,临沂不仅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等九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而且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15个产业集群。但从整体上看,这15个产业集聚存在着规模小,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关联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升临沂现有的15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关系到临沂能否成功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的关键。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使集群内企业与之上下游企业之间,包括与集群外企业建立稳定的价值链关系,促进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提高企业及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而且还可以通过物流自身的发展创造出一个高效、优质的区域物流体系,以致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与物流“溢出效应”的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劳动力涌入集群区,强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从临沂的要素禀赋结构看,临沂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临沂目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力发展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最主要的体现在在品牌与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上。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有助于企业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与运输成本,从而将尽可能多的财力、物力及人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品牌运营商,提高现有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更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

第三,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现代物流。从临沂的资源禀赋来看,临沂有着发展外贸经济的有利条件。如前文所指出的要素禀赋结构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适合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早在1988年临沂地区地委、行署便下达了《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试行规定》,但时至今日,不仅是临沂的工业,即使商贸流通业也并没有像义乌小商品城及柯桥轻纺城那样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例如2006年临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8%,进出口总额仅为同期青岛市的5.8%,再如最新测算的2007年数据显示,临沂外贸依存度仅为14.4%,而全省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36%。为使这些优势得以显现,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依托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不仅可以满足本地企业出口的需要以及改善出口渠道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进口商理顺本地分销渠道的需要;同时,还能够促进临沂批发城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形成一种互动机制。临沂的物流企业如果都能够具备国际化物流的条件,并将之投入到临沂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那么临沂外向型经济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第四,作为农业大市的临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沂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粮食、畜产品、蚕茧、果品、花生等总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大蒜、银杏、全蝎、金银花等土特产全国闻名。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体系,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保鲜、冷藏、仓储技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及缩短运输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与农户的有机合作,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而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营,同时可以联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物流网络体系,有利于充分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提升临沂农业产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临沂物流成本较高,客观上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明显过高,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而临沂物流业的各项发展指标来看,临沂市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估计要高于全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仅是临沂的物流企业,而且对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求对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发展现代物流。此外,围绕提高本地产品占有率这一视角分析,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不仅蕴含着自身发展要求的必然性,而且也是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支撑。在此不作深入讨论。同时依托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历史性契机,与临沂所特有的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为四大旅游主体的旅游业相结合,将会产生良性互动机制。

三、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建议

自1984年临沂建立第一个专业批发市场以来,依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临沂的传统物流产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伴随着传统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逐渐开始了由传统商贸物流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转型,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具备一定条件。

从区位及基础设施水平看,临沂位于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中部的交集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发展为立足鲁南苏北、面向全国的物流中心城市提供了支持。从临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看,依托商贸流通业而得以发展的物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局面得以明显改观。从临沂物流企业的市场需求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由于临沂的物流业起步较早,占绝对比重的传统物流业已具备了规模经济效应,若对其进行改造提升,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第一,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首先,政府应积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培育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进而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物流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其次,应鼓励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后的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规模得以扩大,在交通运输以及仓储等方面获得规模经济,而且可以使兼并双方实现资源与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合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目标,吸引国际性的物流公司入驻临沂,为临沂的外贸出口业务提供必要的物流支持,千方百计扩展临沂的出口业务。

第二,建立高效率的协调管理机制,为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的物流的开展不仅需要的是企业,更需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如海关、卫生防疫、铁路、邮政、银行等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而言,对各部门配合程度要求更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以强化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约束与提高办事效率并举,对于限制物流业发展的部门规章制度,一律废除,并且在适合的时宜内,成立有市主要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临沂市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以及召开座谈会的形式,经常性的了解临沂现代物流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解决,为现代物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物流核算制度,

通过对物流成本、物流需求的测算,为物流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与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临沂发展现代物流提供“软件”支持。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的物流业,其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便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拥有量和信息化建设的程度。针对临沂物流业专业知识分子紧缺的这一现实,应积极鼓励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确定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并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如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同时鼓励并支持各大中专院校教师开展物流相关课题研究,如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研究、区域物流经济管理及效益研究等,并提供经费支持,进而通过研究成果为市有关部门献言献策,并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吸引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来临沂安家立业,与本地专家携手,从事物流教育、科研、策划及物流管理工作,从而形成本地物流技术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临沂师范学院自2007年始物流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并陆续承担了部分有关区域物流的省市级社科课题,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对于信息化建设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在全市物流企业内,特别是以配货站为代表的传统物流企业间,推广以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快速反应、有效客户反应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积极为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建立信息网络平台,降低物流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

第四,物流业要增强自身的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并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来加强自律意识,提高全行业的服务质量。伴随着各级政府对物流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临沂各物流企业应以“个性化服务”为宗旨,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来满足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消费需要,进而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与社会影响力。同时以成立行业协会为依托,通过确立行业技术标准、资质认定及通过制定相关约束细则等措施来对行业实施自我管理。对不符合行业要求、不遵守行规的企业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整体上提高临沂物流业的自律意识与服务水平,也便于政府通过行会来了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及不合理的制度障碍,以便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建成,高玉臣.分工演进、工业化与落后地区经济赶超——基于临沂近、现代工业化历程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 索沪生.欧洲物流考察及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2(2).

[3] 临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分析[n].临沂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分析报告),2006-04-23.

现代物流发展第7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础和运作的好坏意味着经济发展是否活跃、商业是否发达。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过程。认真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积极探索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1)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前置时间、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2)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物流渠道之间、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3)物流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与传统物流相比,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策的支持作用。(4)物流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活动、商流活动、公司目标之间及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以求整体活动的系统化、最优化。(6)物流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物流手段的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7)物流组织网络化。现代物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保证了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以“服务一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实现最佳组合与经济效益。(9)物流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的系统化趋势。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全过程。它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即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供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2)物流的信息化趋势。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趋势,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物流条码的使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这使整个物流过程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便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要求。(3)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显然,完善和发展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和配送中心是流通社会化的必然趋势。(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一条龙”服务。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等建设,为了较少运输费用,大力改进运输方式,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装卸机械,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使仓储与运输呈现综合体系化趋势。(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按照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与销售地域的位移、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和商品价值的实现;信息流解决的是商流和物流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们是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的信息流的综合。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途径,要求物流随之应变。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而且这种“三流”一体化趋势已逐渐为物流界人士所认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加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供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业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

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养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三)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

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们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物流需求会持续增加,服务价格将有所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也会进一步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做好政策落实。要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各地实施细则的内容,尽快细化政策措施,使行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能真正得到实惠。

现代物流发展第8篇

改革开发30多年尤其是体制改革20年来,我国运输市场由过去大宗货物运输集中到如今小批多次现象转变,这就要求整个运输行业要向快捷性、机动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发展。长期以来,铁路货物运输在经济体制的保护下没有接受市场竞争的挑战,体制和制度的改变力度不大,没有快速的适应这变化。在别的运输方式高速发展的同时,铁路货运自身的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在货运市场分量在逐年下滑,严重挑战了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制中的地位。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因自身业务和经营模式的原因,既有有利的条件和基础,又有不利的体制和模式。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铁路货运运输转型过程的各种因素。

1.转型过程中的有利因素

(1)运输特点方面的优势。自然天气条件对铁路运输影响比较小,铁路运输可以实现连续工作从而保障货物的安全性和时间准确性;铁路运输量比较大从而降低了单位运输成本。这些特征特别适合我国这种幅员辽阔、地理情况复杂又需要运输大量货物的情况。

(2)网络布局方面的优势。我国已经建设铁路的线路长7万公里、营运车站6000多座,连接和分布在国境的各个地方,联汇水、陆、港口的各个交通点,还有铺设了一些深入到工厂企业的专用线路。总之,铁路运输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网点布局。这样的布局可以触及到所有层次的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这是转型发展重要的物质条件优势。

(3)铁路货运拥有技术方面的优势。铁路运输发展比较早,整个体系处于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在这个运输体现中运输组织比较完善,作业管理规范统一,储备大量的技术人才。尤其最近二十年年,国家加大铁路建设的投入,大量高新技术被引入铁路运输体系。这是铁路转型的技术优势。

(4)客户关系优势。铁路货运运输一直是货运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进行了多年有关货物储运业务的铁路货运运输拥有大量、稳定、优质的客户群,通过这么多年合作形成优质的客户关系。这是铁路货运转型的市场优势。

2.转型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1)铁路运输是建立在铁轨的基础上,尽管有一些分支可以到达一些工厂企业,但是毕竟有限,很难做到门到门、一站直达的运输方式,这就是所谓的通达性不高。铁路运输量必须大,小批量货物被中转的环节较多,这会浪费很多时间成本。这样就很难吸引一些小批多次的客源,这和当前物流发展特征不相适应。这一固有特征是阻碍铁路货运转型的不利因素。

(2)管理体制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尽管,我们铁路运输进行了多次体制改革,成立一些下属公司,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但是铁路亦然带有一些“政府部门”的性质。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没有完整的生产运输的调度权,不能完全意义上称为市场主体,市场经济中一些好的机制,如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淘汰机制、价格机制都不太容易在铁路运输系统中运行。一个没有完整市场主体的体系参与市场经济竞争总是有一些困难。这些管理体制方面的劣势不利于铁路货物运输的转型。

(3)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都处于政策制度的保护之下,处于一个绝对垄断地位。铁路运输缺乏开拓市场的意识,更没有很好的激励措施。人员处于一种事业单位管理中,铁路货运从业人员缺乏现代物流服务理念。铁路的固有布局,使得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固定单一,很难满足当前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同时,铁路货运还存在一些遗留下的问题,如:运输条件不好不适应高端物流需求,收费项目多和不统一不适应现代物流综合核算成本的要求、货物出现问题后理赔比较困难、得到赔偿数目低。

二、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的策略

1.人才策略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任何事情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理念的改变。在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是铁路货运向现在物流发展策略中首要的一环。铁路货运系统应该建立一套培养现在物流人才的机制,在对专业和准备培养人才送外培训、岗位锻炼、提拔利用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定。真正做到培养能力为主。让现代物流人才在这次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注意内部培养的同时,积极的、多渠道、打破常规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并为专业人才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期通过他们将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制度、经验、做法和思路快速引进到本系统中来,缩短转型过程摸索期,减少转型过程中的失误。对一线员工,首先要强调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要灌输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改变固有的观念,让员工思想理念跟上转型发展的步伐;再其次,要强化培养相关工作技能,现代物流会引进许多新的工作方法和工具,熟练掌握这些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是合格现代物流员工所必需的;最后,要建立一套考核和监督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原有员工适应现代物流的能力。

2.观念策略

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的一部分,其通过高效计划、执行和控制来源点到使用点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来充分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这就是现代物流的理念。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物流的三个特点: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管理相关实物,更需要管理相关信息,提供完整的服务;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考虑整个供应链的要求,部分需要服务整体。在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中需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摒弃原有“老大”的心态,树立“顾客是上帝、客户需要至上”的现代服务理念。通过构建“运、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来实现服务的多样化,让整个产业链从单纯的揽货、运输延伸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信息处理,真正做到提供完整服务的目的。树立物流运输是整个供应链一部分的理念,提高自己服务整个供应链的能力和条件,争取在保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将市场扩展到新兴、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全新的的观念必然能带给这个行业新的东西和思路。在设计、规划铁路货运时,也一定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一些规划和制度。观念的策略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更新。是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中一次思想飞跃。

3.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策略

铁路货物运输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系统,只是该系统更多是服务内部使用,起到货物配送、管理等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自动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很快,基本实现物品信息采集自动化、产品信息联网共享、信息自动处理和配置、客户信息自动分析和总结。铁路货运方面应该吸取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将原有的系统升级和优化,或者直接引进一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该系统实现对客户来说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都能登陆并实现网上交易、物品近况查询、电子支付,对内部管理来说能沟实现交易信息管理、仓储管理、客户管理、商管理和合作商管理等基本功能,并实现货运信息的最大共享和自动分析处理,建立客户信息分析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挖掘客户内在需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该系统还可以引进更先进的定位系统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提高货物服务的质量。

4.合作共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