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Literary Review

杂志简介:《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3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短论、论坛、资料、书评、新作评介、新人评介、通信、读者、作者、编者、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0511-4683
国内刊号:11-1037/I
全年订价:¥ 412.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
复合影响因子:1.04
总发文量:1944
总被引量:23039
H指数:58
引用半衰期:10.2295
立即指数:0.0662
期刊他引率:0.982
平均引文率:29.6623
  • 马克思的"不平衡"理论要对艺术生产说什么

    作者:高楠 刊期:2019年第01期

    通常以为马克思"不平衡"理论说的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具有总体平衡或主导性平衡关系,"不平衡"只是阶段性或局部性表现。这是一种误读。实际上,艺术生产具有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双重属性,与其他生产的关系是双重属性关系;艺术生产是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综合性上融涵其他生产,艺术生产与其他生产互为生产但并不是彼此成比例关系的生产;无论是历...

  • 布莱希特的"戏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学实践及其未竟使命

    作者:包大为 刊期:2019年第01期

    布莱希特的"戏剧革命"体现了他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性把握。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布莱希特不仅吸纳了柯尔施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命题的阐释,更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中发展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戏剧和新文学。虽然"戏剧革命"通常被理解为戏剧技术上的变革,但其实质是重构一种能够引导观众反思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剧场。布...

  • 马克思的戏仿论探蠡

    作者:妥建清 刊期:2019年第01期

    戏仿作为文艺-文化领域的惯性话语业已成为学术界的论述中心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有关历史的戏仿论未予重视。马克思不仅以戏仿论来嘲讽1848-1851年的新法国革命为历史贬值的革命,扬弃了黑格尔建基于理性拱心石之上的"历史的反复"的说法,而且还从新、旧法国革命历史记忆的意图指涉、资产阶级社会的代议制以及现代传播媒介等诸多方...

  • 再现危机与当代现实主义观念

    作者:周宪 刊期:2019年第01期

    现实主义是艺术家再现现实的方式,它始终处于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论,也是随着现实主义的嬗变而发展的。西方现实主义传统以福楼拜和库尔贝为分野,区分为古典现实主义与当代现实主义两个长时段,现实主义的观念和方法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尤其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的再现危机,一方面颠覆了古典现实主义的许多原则,另一...

  • 图像转向之后的视觉惶恐与批评愉悦——兼谈萨义德的艺术批评观

    作者:凌晨光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读图时代”,萨义德公开表达对视觉艺术的“视觉惶恐”,内含其深刻的批评态度和批评观念。在西方文化完成“图像转向”的今天,在文艺批评活动中有意逃离图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抵御视觉至上观念而求得内心视野的开放与洞达。专注于声音意象而舍弃图像描绘,在萨义德看来是关乎解禁与放飞人的心智和创造力的根本问题,而如何...

  • "理论"之后的新型写作及其汉语因缘

    作者:刘阳 刊期:2019年第01期

    国际前沿上多种修补"理论"的方案,未及根除"理论"的盲点,即尽管致力于拆解自明性,自身却仍不得不依托于语言而也始终内含深层结构,使所说同样成为某种假象而待拆解,动摇了该方案得以成立的基础。"理论"之后,很自然地便需要在自控性祛魅的同时主动显示受控的一面,发展出积极兼容二者的临界写作;它来自符号打破二元对立深层结构、置回区分关系网络...

  • 不一样的乡土情怀——兼论高晓声小说的"国民性"问题

    作者:杨联芬 刊期:2019年第01期

    新时期以来的高晓声研究,主要在鲁迅或赵树理的传统中进行,其独有的精神面向未获充分研究,以致其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长期缺乏必要的阐释。本文以《青天在上》为细读文本,检讨高晓声一直以来被忽略的价值取向,即其文化认同中对"古风"的肯定。乡土文化所保留的家族伦理和生活习俗,民间道德所蕴含的某种价值理念,在一些时候,不但不是值得批判的"...

  • 论高晓声散文创作的艺术性

    作者:王彬彬 刊期:2019年第01期

    高晓声以小说创作为世人所知,但同时写下了为数不少的散文。高晓声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在散文创作中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传统:注重对语言的精细感觉,重视音调、节奏的传统,特别在意语言的声音美;重于说理,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引申出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某种理解和感悟;在描写自然现象时往往刨根问底,不但写其然,还写其所以然,注重写出事...

  • 文学史幽暗处的高晓声--兼谈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代表作”问题

    作者:方岩 刊期:2019年第01期

    当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在急速更迭的历史语境中意义迅速贬值。"代表作"的危机其实就是当代文学生产及其历史叙述的危机。因此,重读高晓声并将其"代表作"问题化,就是以个案为例揭示当代文学生产及其历史叙述存在的问题。当代文学史通常以"代表作"为中心来形塑作家的文学史形象,重新审视这种方法的合法性,特别是"代表作"生产、筛选机制中的话语关系...

  • 海外华人如何书写"中国故事"——以陈河《甲骨时光》为例

    作者:张娟 刊期:2019年第01期

    海外华文文学迄今为止,发展已逾百年。值得注意的是,近30年来北美新移民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版图中强势崛起,其写作经历了初期国外猎奇、中期移民困境到中西文化对比几个阶段,近年来出现了回归本土写作的新趋势。但其回归不是简单复归,而是基于世界眼光的中国叙事。海外华文作家陈河的《甲骨时光》就是突出代表,他在近年来自觉开始了“中国故事”...

  • 时代蜕变中的诗意瞩望——论王跃文的《漫水》

    作者:龙永干 刊期:2019年第01期

    温馨自然、恬淡优美的《漫水》是王跃文桃源念想与诗性瞩望在低抑后的发明与敞亮。为了建构优美的诗性世界,他始终让"漫水"在时代蜕变中保持着单纯而高远的风致,让人性的善与美给生活以诗意和温暖,更让"爱"回归灵魂的温柔。面对审美意向与生活经验不谐的罅隙与矛盾,诗性瞩望与时代语境之间的犯冲与悖反,作品通过回忆性叙述视角的采用,单纯明净的...

  • 对影成三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的互文写作——重读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作者:傅修海 刊期:2019年第01期

    郭沫若暮年创作并于1971年10月出版的专著《李白与杜甫》,对其时其境和作者本人,乃至对于李白杜甫观的接受史考察,都是一本有意味的书。以该书重读和细读为中心,梳理其间的李白杜甫论、李白杜甫观所呈现的文学思想史、学术史内涵,从文本结构和文脉文意进行理解,可见该书既有郭沫若对李杜两类诗歌、两种人生,与中国式文学评论史与接受史内诸多的...

  • "大众化"的"节奏":左翼新诗歌谣化运动中的身体动员与感官政治

    作者:康凌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新诗歌谣化运动中,歌谣小调的音响结构与节奏模式被视为“大众化”的左翼诗歌创作的形式模范。左翼诗学理论与诗歌文本显示,左翼诗歌对歌谣音响节奏的承袭,是一种主动地争夺身体记忆、塑造大众的身体感知的尝试。因此,歌谣化新诗对其读者/听众所进行的革命动员,不仅指向他们的思想意识,更致力于召唤一个集体的、感官的革命...

  • 论"化装讲演"及其"式微"

    作者:焦欣波 刊期:2019年第01期

    "化装讲演"是20世纪初生成且被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泛戏剧"概念与艺术样式。"化装讲演"在文明戏时期创立了以"言论派角色"为"骨干"的演出形态,形成一种与成熟戏剧形态有所区分的结构范式与艺术质素。后自"五四"时期"化装讲演"由试图变革国家的"批评意识"移挪至强调教化民众的"国家意识",以"一切戏剧是宣传"为其创作理念,在宣传革命、辅助社会...

  • 迈向一种非政治的政治:鲁迅晚期杂文的一个向度——以《阿金》为中心

    作者:王钦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鲁迅晚期以《且介亭杂文》为代表的杂文创作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随着在现实的历史处境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变得愈趋尖锐和强化,《阿金》这样的"非政治"文本所透露的并不是某种向"私人领域"的逃遁,反而提示了一种新的文学的政治性,一种探索与他者共同存在之方式的政治。这一补充性的角度,也许可以为讨论鲁迅晚期杂文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