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Literary Review

杂志简介:《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3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短论、论坛、资料、书评、新作评介、新人评介、通信、读者、作者、编者、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0511-4683
国内刊号:11-1037/I
全年订价:¥ 412.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
复合影响因子:1.04
总发文量:1944
总被引量:23039
H指数:58
引用半衰期:10.2295
立即指数:0.0662
期刊他引率:0.982
平均引文率:29.6623
  • 从中日韩“文艺大众化”论争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

    作者:金艳 刊期:2018年第05期

    20世纪20—30年代中日韩三国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由此引发了文学界的论辩。“文艺大众化”的提出是左翼文学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白色恐怖高压下,为“突出重围”自觉选择的结果。“文艺大众化”论争赋予了理想化、概念化的“大众”以阶级性,从而强化了文学的阶级性基础。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的“...

  • 后现代文化与资本帝国的全球统治——奈格里、哈特《帝国》解读

    作者:张一兵 刊期:2018年第05期

    奈格里和哈特认为,后现代实际上是资本的帝国统治的客观状态,作为激进话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思潮恰恰映射了现实中资本帝国统治方式的深刻变化,反基础论和流动的多样性认知模式正是资本帝国全球化布展的存在特征。所以,如果后现代文化思潮所鼓吹的碎片化的主体和混杂的主权形式正是资本帝国全球布展的存在方式,那么,这种看起来革命的话语恰恰...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意识形态批评探析

    作者:王庆卫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意识形态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认识为逻辑起点,以“形式的意识形态”为核心问题,旨在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的文学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大体分属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路径,意识形态批评也相应呈现两种取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未能坚持将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未能持守严...

  • 狂人之诞生——明治时代的“狂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作者:李冬木 刊期:2018年第05期

    本论通过语汇、社会媒体、“尼采”、“无政府主义”、文学创作以及时代精神特征等几个方面的考察,确认了在《狂人日记》诞生之前有“狂人”言说史的存在,并在此背景下,探寻了“狂人”诞生的足迹。本论认为,周树人是带着一个完整的“狂人”雏形回国的,这个“狂人”是他建构自身过程当中的一个生成物,和他记忆中的“真的人”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 论鲁迅对《狂人日记》的阐释——兼谈《呐喊》的互文性

    作者:董炳月 刊期:2018年第05期

    对于《狂人日记》来说,鲁迅不仅是创作者而且是阐释者。1918年4月至1935年3月,鲁迅首先创作了《狂人日记》,然后多次阐释《狂人日记》,最终完成了“吃人/救人”话语的建构与重构。《狂人日记》的主题转化为鲁迅其他多篇小说与杂文的母题,与这些小说、杂文保持着多方面的互文关系。1933年鲁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时,指出了《狂人日记...

  • 《狂人日记》影响材源新考

    作者:汪卫东 刊期:2018年第05期

    本文新发现值得关注的《狂人日记》域外影响新材源:高尔基小说《错误》。明治四十年(1907)3月《新小说》发表二叶亭四迷译高尔基短篇小说《二狂人》(原名为《错误》),同年7月《帝国文学》发表“无极”的《狂人论》。通过对鲁迅留日时期的阅读和翻译活动的考察及文本之间的对比研究,证明《狂人日记》受过《二狂人》和《狂人论》的影响。

  • 战时国家之城的形象建构——老舍的重庆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

    作者:李永东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老舍的重庆想象中,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满足了老舍作为“北平之子”和“国家之子”的意愿。“下江人”来到重庆,展开了人与城的对话。在对话中,身份迁移、季节转换、新旧冲突等题材被整合到重庆想象中。“下江人”既有的“身份”与重...

  • 从帝国叙事到“美猴王”奇观——论《人猿泰山》的早期中译本《野人记》

    作者:陈庆 刊期:2018年第05期

    《人猿泰山》的早期中译本《野人记》1923年开始连载于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小说世界》第1卷第12期至第4卷第3期上,译者胡宪生。本文通过讨论这本小说的翻译,思考西方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帝国叙事与民国初年通俗小说奇观化之间的断裂、冲突与历史关联。可以发现,胡宪生的译本有意削减、省略、改写《人猿泰山》原作中的帝国叙事,糅杂了20世纪20年代本...

  • 跨文化的诗与思:吴宓《欧游杂诗》探析

    作者:余婉卉 刊期:2018年第05期

    作为跨文化体验的载体,吴宓《欧游杂诗》以“新材料入旧格律”为“文学创造之正法”,以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为模本,勾勒旅途中“琐屑有逸趣之事”。诗集描绘诗人眼中的异域,也构成西方文学阅读记忆与现实游历的二重唱。诗笔浅易,却在谈文论史中尽显吴宓的浪漫倾向,迥异于其师白璧德对浪漫主义的严厉批判,可例证中国学人如何以文学的感性...

  • 文学与人学的变奏——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观念及其阐释的再阐释

    作者:姚孟泽 刊期:2018年第05期

    学界一般从“人道主义”来理解钱谷融于1957年提出的“文学是人学”观念,但这是基于其在“反右”运动中受到批判,又在80年代“人道主义”思潮中被“重新确立”而来的后见之明。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本身与“反胡风”运动以及“现实主义论争”有直接的关系,他在文中不仅提倡了“人道主义”,更对“复杂社会关系中”“具体的人和他的具体的...

  • “活记忆”与“死记忆”——钱锺书记忆研究的中式范例

    作者:刘保云 刊期:2018年第05期

    1957年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一书中提出“活记忆”与“死记忆”之说,从记忆角度关照中国古典研究的诗史问题。参照西方记忆研究,他区分的“活记忆”和“死记忆”属于过去呈现的范畴,而非记忆力、记忆术的范畴。较之西方记忆理论,“活记忆”与“死记忆”以“对祖国的忆念”为区分原则,立足于中国书写传统,成型于“现在的需要”。以“活记忆”和“...

  • “境界”传统与中国新诗学的建构

    作者:赵黎明 刊期:2018年第05期

    境界诗学传统在新诗坛看似遭遇“断裂”命运实则以碎片形式曲折存续,其核心元素如情感本位、情景交融、自然英旨、境生象外等被不同程度接受就是明证。不过,境界自身也经历了整体变异的过程,具体表现在“语象化”“事象化”“理象化”“虚境化”诸方面。以横向移植为能事的新诗学,使用一套现代西方诗学话语,但这些话语与境界诗学范畴之间存在着...

  • 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希腊悲剧智慧

    作者:刘文瑾 刊期:2018年第05期

    阿伦特称悲剧为“最优秀的政治艺术”,她的政治思想深受希腊悲剧智慧、语言和想象的浸染,对现代人处境的悲剧性有深刻认识。她的政治空间在形式上是一个隐喻性的雅典剧场,人们在其中以言说和行动来展示自己是“谁”,让有限的生命被剧场中的光芒激励和照耀;政治行动的展示性与戏剧表演共有非制作性的特点。阿伦特对行动之特性的论述深刻蕴含了悲...

  • 宫体诗的“自赎”与七言体的“自振”——文学史上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伯伟 刊期:2018年第05期

    王闿运评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又说是“宫体之巨澜”,但此诗是否属于宫体诗?“《西洲》格调”究竟何指?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该如何判断?诸如此类的问题,或存在若干争议,或未见前人屐履。本文综合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和文学历史,对以上问题做出试探性解释。

  • 清代乾嘉时期的伊犁诗坛

    作者:吴华峰 刊期:2018年第05期

    随着乾嘉年间政治军事局势的稳定,西域地区逐渐孕育出一个与内地遥相呼应的伊犁诗坛。以伊犁将军为首的驻镇官员和遣戍废员共同推动了其产生发展。伊犁诗坛具有人员流动性和连续性、诗学活动密集性及交游网络复杂性的主要特征。酬赠唱和、思乡怀归与描摹风物构成诗坛创作的三大主题。伊犁诗坛是边塞文人联络情感与砥砺精神的支柱,也是沟通边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