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Studies in Culture Art

杂志简介:《文化艺术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35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经济、长三角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视野、艺术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造型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3180
国内刊号:33-1355/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1112
总被引量:1861
H指数:15
引用半衰期:9
期刊他引率:0.9545
平均引文率:15.3974
  • 大众文化研究转向:费斯克理论之考察

    作者:陈立旭 刊期:2009年第05期

    在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费斯克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群众文化批判理论在阿多诺那里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一样,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在费斯克那里也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费斯克试图通过"双重聚焦"的视野或方法,克服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褊狭,从而希望更全面地认识大众文化。费斯克的大众...

  • 当代中国话剧若干问题反思

    作者:洪忠煌 刊期:2009年第05期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话剧进行了深思和探讨:一、话剧演出的市场机制问题,二、话剧艺术的经典意识问题,三、话剧创作的现实主义问题,四、学生演剧的开放性质问题。

  • 中国戏曲导演意识的现代转向

    作者:种洁 周靖波 刊期:2009年第05期

    在中国历史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向中所呈现出的全新时代精神对作为封建社会主要宣传载体的传统戏曲的发展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在客观上以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姿态导入新的创作理念,除带来戏曲题材及表现手法上的转变外,还在一定程度使对戏曲创作主体的认识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类导演职能的戏曲创作实践,通过有机融合古今中西有益的表现...

  • 打破讲台幻觉的大学教室剧场模式初探——教育戏剧《校园戏剧理论与实践》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实验报告

    作者:桂迎 刊期:2009年第05期

    把普通大学教室变成教育戏剧的剧场,它的功能是用戏剧的方式完成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开拓与塑造。在教室剧场教学上最重要的原则不是个体成员为演戏而表现,而是为实现集体创造表现戏剧而参与体验,目的是让大学里有更多的戏剧参与者,在教室剧场创造中实现自我提升的实际体验。

  • 语言·动作·生活真实——探询话剧表演兼及当下话剧状况

    作者:张艳梅 刊期:2009年第05期

    作为两种异质的演剧体系,传统戏曲与话剧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方式的差异。早期中国剧人在摸索话剧表演时,把握到两个要点:说白与模仿人生。但在实践中,说白曾一度陷入说白加唱、演说、口号式表演的误区;由模仿人生,虽摸索出情感式演技和模拟式演技,却也不乏弊端。中国剧人不断探索、克服弊端,并最终悟出西化与民族化相结合这一正途,引导话剧表演...

  • “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释义

    作者:黄大同 刊期:2009年第05期

    "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的直接解读是:"用三之数产生十二律,用六之数平分十二律,由十二之数构成十二律"。其所含之义是:"用三分损益法来产生六律六吕十二律,用生成单双数二分的两组六律的损益严格交替生律方式来平分六律六吕十二律,六律六间(吕)十二律就由这以单双数二分的两组六律形态的十二个律吕来构成"。此句是乐官州鸠在向周景王详细...

  • 民国时期的学校舞蹈教育

    作者:刘青弋 刊期:2009年第05期

    近代中国,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掠夺、奴役、宰割之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并奋起反抗。为了寻求救世良方,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出国门,接受科学、民主思想,从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及其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及其美育的思想基石,亦引领了中国现代舞蹈教育的方向...

  • 小剧场话剧的“场效应”及产业营销策略

    作者:徐海龙 王茜 刊期:2009年第05期

    中国小剧场话剧开始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繁荣局面。话剧与影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话剧表演时观众与演员处于同一个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也是整个表演的一部分,这也是话剧最具魅力的"场效应"。本文从小剧场话剧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出发,以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小剧场话剧的"场效应"以及其相应的营销策略。

  • 对戏剧性的再认识

    作者:濮波 刊期:2009年第05期

    正如哈贝马斯主张的"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一样,戏剧性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混沌概念,任何想要廓清戏剧性疆域的武断做法都是局限的,因为相对地,戏剧性就是无限,任何静止地把握它的性质都会显得僵化,因为戏剧性就是动态……它不断遭遇时代的诘问和自身的悖论。戏剧性没有固定的审美节点,它有狭义和广义、内在和外在、现实和虚拟之别。作为一种...

  • 新媒体时代舞台艺术的奇葩——多媒体戏剧

    作者:樊飞燕 韩顺法 刊期:2009年第05期

    随着大众媒介的日益发达,人们时刻被影像所包围,已无暇顾及传统的舞台戏剧,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人认为戏剧即将"终结"。本文认为戏剧不会终结,只是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而以一种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形态展现给世人——多媒体戏剧。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戏剧创作所经历的剧本构思、戏剧编排、舞台表演三个阶段中给戏剧创作带来了巨大的...

  • 天堂城市中一曲柔美动人的抒情乐章——论1925年马尔智的杭州西湖蜜月日记与照片

    作者:沈弘 刊期:2009年第05期

    2009年11月13日—30日,题为"1925年马尔智的杭州蜜月"的老照片和日记展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唐云艺术馆正式展出,引起了杭州市民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参观展览的人次突破了6万。本文介绍这次老照片和日记展的背景、内容和由来,并且对中美合作、共同发掘中国近现代史珍贵资料和加强文化交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现代派的波希米亚情趣——解读马蒂斯的《舞蹈》、《音乐》

    作者:罗杰鹦 刊期:2009年第05期

    马蒂斯极为喜欢舞蹈,认为舞蹈是一种惊人的事物:生命与节奏。本文从三方面,即追求以浪漫型艺术为体裁与主题,以强烈的色彩、光等作为舞蹈、音乐主题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浪漫情趣和诗的意境,说明马蒂斯《舞蹈》、《音乐》具有现代派的波希米亚情趣。

  • 新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高校海归族的生存策略研究

    作者:冯冰 冯婧坤 刊期:2009年第05期

    作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和载体,海归新一族在我国社会中选择什么样的生存策略,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策略,这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心理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帮助他们再社会化、甚至帮助他们改变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本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海归学者做了深入访谈,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挖掘、刻画他们的适应、生存策略。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 21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

    作者:宋宝珍 刊期:2009年第05期

    本文将21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演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面貌和艺术特点进行评析,指出当代舞台显现出三大态势:一是经典剧目、保留剧目的复排、重演占据相当比例,二是原创剧目的创演逐渐显示实力,三是小剧场戏剧演出仍将继续,并呈现流行化、多元化态势。在现代语境下,探索人性、反映现实的戏剧仍是发展主流,而职业、非职业的民营剧团的出现,...

  • 反思“戏剧性”:一段问题史

    作者:施旭升 刊期:2009年第05期

    "戏剧性"问题的提出与关于"戏剧观"讨论的展开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成为新时期戏剧艺术本体自觉的一个重要坐标。历史上"戏剧性"诸成说各有所偏,重要的是需要把握"戏剧性"的人性价值和审美内涵;就新时期中国戏剧学界对于戏剧性阐释的不同路径与方式而言,显示了各自不同的学理取向及价值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