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世界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学术争鸣、学术讲座、学术热点、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学伦理学研究、生态...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831
总被引量:183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9.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55
  • 两种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及其性质,兼及“中国心”“文学情”与“世界爱”——王忠祥先生访谈录

    作者:屈伶萤 刊期:2018年第02期

    王忠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史专家与比较文学研究专家,主要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狄更斯小说和易卜生戏剧,以及外国文学史与文学教育。他曾任华中师范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外国文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为中国培...

  • 从《李尔王》看莎士比亚的“王者建构”

    作者:冉梦丽 刊期:2018年第02期

    被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实则是一部王权争夺戏。在这场王位的角逐中,莎士比亚塑造了王位传承者和王位继承者的几位王者形象,剧本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铺叙,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对'何以为王'做了深入浅出的思考,从而使我们对王者能力和美德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 自爱的幻象——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关系新解

    作者:张霄 刊期:2018年第02期

    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爱情',而是一种自爱的幻象。看上去似乎是苔丝狄蒙娜需要奥瑟罗,实则是奥瑟罗依赖苔丝狄蒙娜。两人都将彼此的感情上升至精神层面,但两人的精神世界并不相同。奥瑟罗身上有两种矛盾的形象,他无法容忍苔丝狄蒙娜的'背叛',实则是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形象的破碎。

  • 叙事跳跃和心智画像——评伍尔夫的《镜中女士:映像》

    作者:姜宁; 牛亚军 刊期:2018年第02期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镜中女士:映像》采用意识流的手法,展示了大脑的瞬间侦探判断能力。伍尔夫通过三个层面的叙事跳跃手段揭示了心智在与现实世界相接触的瞬间合成的全息意象:首先,宏观叙事视角的变换和融合贯彻了故事始终,使得故事呈现出多种解读的可能和声音的融合;其次,她巧妙地建立了物理时空和认知时空的关联,其叙事不断地通过激...

  • 倾听孤独和死亡——《海浪》中的“罗达”意识

    作者:黎赕 刊期:2018年第02期

    孤独和死亡是伍尔夫在《海浪》中思考的重要主题。在书写的过程中,她在努力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学,她依靠'感觉'的力量认知世界,寻找真实。《海浪》中的罗达是'精神的伍尔夫',她听到了伍尔夫内心最深处的呐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罗达的'感觉'来捕捉伍尔夫潜意识中对死亡和孤独的隐秘情绪。

  • 向死而生的救赎——评麦克福尔《摆渡人》的双重叙事

    作者:池铭琛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代英国女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交替运用现实叙事与非现实叙事,在小说《摆渡人》中的现实世界之外构造了一个非现实冥界,讲述了主人公迪伦向死而生的救赎之旅。小说家灵活运用双重叙事结构,精心设置了生与死两个时空,现实生活的困顿和迷茫与死亡世界的爱和温暖互相反衬,生的无助和死的希望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借迪伦的死亡之旅以死悟生,拨开现实...

  • 记忆还是遗忘:语义矩阵理论视域下的《被掩埋的巨人》

    作者:杨静 刊期:2018年第02期

    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中,对个人与集体记忆中曾经的创伤经历是应当记忆还是被遗忘进行了探讨。本文以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与语义矩阵为理论基础,对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文本叙事与主题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对主题'记忆还是遗忘'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

  • 简·奥斯汀和她笔下的世界

    作者:李梓佳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作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大作家,简·奥斯汀一生只完成了八部小说,却部部闻名于世。她用细腻而俏皮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的婚配问题,并表达了自己对两性情感中平等、尊重的价值观的向往,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悄然而发。而简对爱情的理解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并在小说中愈发成熟而自然地流露出来,她用文字构筑了一个王国,...

  • 重读托·艾略特《荒原》

    作者:南野 刊期:2018年第02期

    托·艾略特《荒原》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对荒谬现实的经典指认与宣判,本文某种程度上将之纳入后结构的话语范畴进行读解与观照。认为诗歌在表述现代世界精神荒芜的层面下,亦可看作对存在之他在性的指认。《荒原》中的陈述语句与书写物象的普遍性亦为本文所关注,它们构成了诗歌所乐于去描绘的复杂能指。包括其丰繁联想,诸多神话与经典言语的引用及其...

  • 多重面具下的吕贝克形象及其价值

    作者:甘小盼 刊期:2018年第02期

    吕贝克是《罗斯莫庄》中的重要形象,她以狩猎者的姿态进入罗斯莫庄,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以达到目的。面对不同的人她具有不同的身份,正是在伦理身份不断地变换下,她获得了便利,同时也束缚了自身。在外界力量的扼杀下,根基不稳的吕贝克最终失败。各重面具被剥开,吕贝克在罗斯莫的影响下选择了理性的道德标准,确立了最终的身份。

  • 薄伽丘人文主义世界观中的“市井风情”

    作者:贾晶 刊期:2018年第02期

    薄伽丘用匠心来打造《十日谈》这个人声鼎沸的世界,在纷纭反复的市井风情中去感悟世态的炎凉与冷暖,把市井百姓的呼声民意体现得淋漓尽致,开一代之先河,来批驳打倒中世纪的神本主义思想,倡导人本主义,从而展现出这个嘈杂的市井大染缸里的人文主义。论文在奠定了薄伽丘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历史定位和思想雏形之后,从四个方面去施展了论题的论证:其一...

  • 《十日谈》中薄伽丘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作者:马晓路 刊期:2018年第02期

    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女性形象,因其独特性和丰富性一直是中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语史学的视角观察,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普罗旺斯抒情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中世纪宗教文学和现实主义市民诗派等不同欧洲文学传统对《十日谈》的创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构筑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最终导致薄伽丘在《十日...

  • 《割礼忏悔录》:德里达的自传话语

    作者:王新茹; 黄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割礼忏悔录》是德里达一篇自传色彩浓厚的文本,这篇文章被收录于杰弗里·贝宁顿与德里达本人合作的传记《雅克·德里达》中,全文五十九个小节,暗指德里达五十九年的人生。在排版上,书面的前三分之二是贝宁顿对德里达本人生平及思想的梳理,名为《德里达资料库》,书面剩下的三分之一处则是德里达本人所写的《割礼忏悔》。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脚注。...

  • 性别身份的重构——评C·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作者:吴静之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世纪上半叶,苏联卫国战争将100多万女性席卷进强大的战争逻辑中,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既是对战争的真实记录,又是对女性的重新解读。作者倾听来自底层的声音,重塑'英雄'形象,通过'非虚构'的叙述模式,剥除女性的柔化外衣,消解性别差异的惯常作用。本文拟从重构性别身份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评述并展现...

  • 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交界意象

    作者:贺潇雨 刊期:2018年第02期

    交界意象是博尔赫斯小说中常常被忽略但极具探讨性的意象,亦是其蕴含玄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博氏小说中三大主要交界意象的梳理分析,从人的存在焦虑、形而上学冲动等哲学层面以及写作方式角度探讨博氏小说中交界意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