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世界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学术争鸣、学术讲座、学术热点、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学伦理学研究、生态...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831
总被引量:183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9.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55
  • 一个汉族作家的藏地颂辞——牛放先生访谈

    作者:涂慧琴 刊期:2017年第03期

    牛放,本名贾志刚,国家一级作家,现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及《四川文学》主编。其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和书法。他曾获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巴金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和四川文学奖等。在访谈中,牛放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论其诗歌创作的缘起、故乡对其写作的影响、童年和少年记忆及藏地生活与写作的关系、酒诗书与人生的关系,及其对百年新诗...

  •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层深结构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最近十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从伦理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会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并且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在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运用起来比较方便,中国本土学者提出来的一整套新的术语与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只注重研究作品而不注重研究作家,只注重研究外国...

  • 《洛阳牡丹记》中的地理基因

    作者:杨子 刊期:2017年第03期

    《洛阳牡丹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关牡丹的专著。自问世以来,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研究。从文学地理学中地理基因这一角度对《洛阳牡丹记》研究的论文则为数不多。本文将从洛阳的地理环境、作家身上的地理基因以及当时的风俗文化这三个方面对《洛阳牡丹记》中的地理基因进行研究。通过对...

  • 精神荒原与回归意识:《弃儿弗朗索瓦》中的地理因素

    作者:刘洁 刊期:2017年第03期

    《弃儿弗朗索瓦》中的三个重要地点科尔穆磨坊、希隆镇和济贫院贯穿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它们作为独特的地理意象的同时也包含深刻的文学意蕴:揭示主要人物被压抑的自我意识逐步复苏的过程,使失落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得以回归;探究在作家理想化行文方式的掩盖下,处于时代转折点的人们精神的荒原,即新旧交替时期的惶惑和对于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三个...

  • 光盘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建构及其意义

    作者:卢建飞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光盘小说建构三重地理空间,探讨在不同地理空间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人性形态。一方面,光盘在具有诗学意义的地理空间和历史进程及民族文化中探索、剖析人性,使其人性书写显得深刻而独特。另一方面,小说所建构的三重地理空间,本质上来说是作家的审美空间,是其寻求对人性异化困境突破的努力,也是其对人性善的审美理想追求。

  • 《血战钢锯岭》的“三个回归”——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一个典型个案

    作者:屈伶萤 刊期:2017年第03期

    沉寂十年之后,奥斯卡获奖导演梅尔吉布森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他的最新电影《血战钢锯岭》。本片改编自'二战'医疗兵道斯·戴斯蒙德的真实经历,以道斯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一个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在面对战争和军队的规则时的挣扎和坚守。电影一经放映,便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绝佳的票房成绩,并在多个电影节中得到主竞赛单元的提名和奖项。《血战钢锯岭》...

  • 《罗斯莫庄》中布伦德尔的潜在价值探寻

    作者:丁萌 刊期:2017年第03期

    布伦德尔是易卜生象征剧《罗斯莫庄》中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人物,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置该人物于剧本人物关系网,会发现这一角色设定的特殊性。他的潜在价值,在于滑稽人物言行的背后,所体现出的启蒙性与反思性。启蒙,表现为对罗斯莫两次转变的影响;反思,在于易卜生对以布伦德尔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局限性的微观思考。

  • 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东方之镜》的伦理道德价值

    作者:江长源; 江晨熙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旨在揭示《东方之镜》这组诗的道德伦理价值。《东方之镜》揭露出了中国人的种种陋习和劣根性,表现出诗人对这些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糟粕的唾弃,此文通过对部分诗篇的赏析,探寻出诗人渴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良好愿景。

  • 都是匆匆惹的祸——艾丽丝·门罗《匆匆》的无器官身体解读

    作者:孙芳; 康有金 刊期:2017年第03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其短篇小说集《逃离》。本文将采用精神分裂分析学中一个较新的视角'无器官身体'来解读其中《匆匆》的女主人公朱丽叶。由于来去匆匆,在与其周边人物的匆匆接触中,暴露了朱丽叶精神器官的去功能化。这使她难以真正与他人进行心理沟通。究其...

  • 生成的孽缘——解读艾丽斯·门罗小说《机缘》

    作者:康有金; 潘怡泓 刊期:2017年第03期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门罗的代表作品《逃离》的短篇小说《机缘》,讲述了朱丽叶如何投入到列车上邂逅的埃里克怀抱中的故事。用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关于生成的思想解读小说,发现正在研读古典文学的朱丽叶被其中的浪漫故事所吸引而生成了其中的角色。她学业不精,只思表面浪漫,未想背后灾难,无法逃脱命运的掌控,为因自己一时的冷漠...

  •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男性气概书写

    作者:陈文娟; 叶翠 刊期:2017年第03期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男性形象一直是众多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小说中的三位男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男性身份危机,但是在男性气概的建构策略上有所不同。该作中,斗牛士罗梅罗与犹太人科恩一味地选择认同和遵循西方现代男性气质的认知和实践方式,最终陷入了男性身份的危机。而杰克则打破了外在导向的男性气概建构模式,主张以内在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提...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物品文化现象

    作者:徐娟; 崔颖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自我身份主要是指个人在阶级、性别和民族上的文化归属问题,在物品极大丰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物品的符号价值来进行自我区分。物品成为构建人物身份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以物作为衡量问题的标准也会造成巨大的时代悲剧。本文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出现的物品种类及其特点,阐释了物品作为自我延伸方式的...

  • 摆脱物化命运的一曲壮丽悲歌——《惊奇山谷》中维埃拉的命运述评

    作者:姚刚 刊期:2017年第03期

    谭恩美小说《惊奇山谷》中的主人公维埃拉(Violet Minturn),出生在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上海。作为父权体制压迫女性的明证,人类最古老的行当相当流行。维埃拉被迫从妓,几番婚嫁,与亲人离散又重聚的故事诉说了独留中国的混血儿无可奈何又令人唏嘘的人生际遇。众多现实因素造成了维埃拉的坎坷命运,父权体制,种族差异,文化冲突,性格与人性等...

  • 从客居到永居——《大汉公报》诗歌中“家”的观念的变化(1914—1960)

    作者:徐学清; 吴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以加拿大华文报纸《大汉公报》在1914—1960年发表的诗歌为例,重点考察和分析在这段时间内加拿大华人对于家的观念从伤感的乡愁逐渐转化到拥抱新的家园的变化发展过程,探讨和寻求决定这些变化的社会和政治的原因,尤其是在极端种族歧视和剥削廉价劳动力的社会环境下,华人如何在加拿大发展和培育他们'家'的观念,如何在离散和多元文化观点之间...

  • 在文化的对立中徘徊——《茫茫藻海》中的矛盾书写

    作者:甘小盼 刊期:2017年第03期

    《茫茫藻海》讲述了两个异族女人被逼疯的过程。废奴法令颁布,她们是受此影响的第一代殖民者,袒露在不再受保护的殖民地。殖民者的衰弱自他们的父辈已见端倪,这三代殖民者是即将崩溃的异域殖民者社会在废奴法令颁布前后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殖民文化与被殖民文化、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殖民者后裔的文化身份的寻求。在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