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世界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学术争鸣、学术讲座、学术热点、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学伦理学研究、生态...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831
总被引量:183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9.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55
  •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核心问题——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作者:涂慧琴 刊期:2017年第01期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出版之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后面所附的两个目录及其提出的53个术语与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运用,促进了中国当代的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研究。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有的是学者们对理论的理解问题,有的是术语与概念使用不当的问题。本文是一次请教相关理论问题而产生的学术对...

  • 规训与反抗——福柯权力理论视域下的《呼啸山庄》

    作者:程靖 刊期:2017年第01期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充满着规训与反抗相角逐的权力关系。贵族阶层作为规训主体,主要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物质形态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肖实施规训,力图使其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肖作为反抗主体,两者的抗争结果却迥然不同。贵族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阶段,正是个性主...

  • 从《阿伦的神杖》看劳伦斯的田园书写

    作者:张林 刊期:2017年第01期

    《阿伦的神杖》是劳伦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小说,表达了他对现代人生存境遇及其出路的思考。一方面,劳伦斯继承田园文学的反田园书写传统,在小说中展现了种种因素导致的艰难时世,剖析了人性的荒原。另一方面,劳伦斯在小说中注重传统田园书写,着力弘扬田园精神,表明不管时局如何动荡,田园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同时,劳...

  • 从“距离”看现代叙事的超越性——以《尤利西斯》为例

    作者:高畅 刊期:2017年第01期

    现代叙事以其光怪陆离的独特风貌呈现出对传统叙事的反叛与超越,本文尝试以M·H·艾布拉姆斯的艺术批评坐标为基点、以小说《尤利西斯》为示例、由'距离'这一概念切入分析现代叙事。论文发现,在现代叙事中,于观照角度层面,作品与世界之间距离的拉近带来更为本质的真实表现;于创作心理层面,作家与作品之间距离的消解将文本引向对人性深处的有力发掘...

  • 莫里森《家》中的“鬼魂”形象

    作者:王佳 刊期:2017年第01期

    莫里森的作品拥有众多的丰富的超自然因素,鬼魂就是其中之一。在《家》中出现了一个矮个男人的鬼魂,而这个鬼魂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非裔美国人的非洲灵魂。在小说中,鬼魂指引了弗兰克的归家之路,也探寻了美国黑人的灵魂和精神归家的可能性。

  • 沉默的反抗——《所罗门之歌》中红丝绒玫瑰的女性叙事

    作者:马粉英 刊期:2017年第01期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很重要的一部代表作,本文拟从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红丝绒玫瑰意象与露丝母女命运和性格的隐喻关系以及所体现的女性叙事的角度来研读文本,挖掘红丝绒玫瑰意象的隐喻功能和它所体现的女性叙事功能。

  • 推敲自我: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作者:程海萍 刊期:2017年第01期

    纵观犹太裔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半个多世纪的小说创作,罗斯对自我的认知模式经历了从求同到存异的转变。求同是以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和认同为目的的对他者的认同,与社会求同是本能的生存策略,主体以他者为视角认知自我,导致自我厌恶、身份困惑,甚至代际冲突和族裔隔阂。存异是主体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接纳自我独特的精神需求,与社会认同达成和...

  • 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评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英文)

    作者:何朝辉 刊期:2017年第01期

    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以真实地再现和讽刺性地揭露当代美国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而广受关注;涉及的社会现实包括'政治正确性'运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美国黑人种族历史和越南战争带来的创伤等。小说中同样重要且引人关注的是运用了诸如互文性和元小说等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特征的叙事策略。对社会现实主题的...

  • Rediscovering the 'Rotten' Eden:The American Dream and Its Betrayal in The Grapes of Wrath

    作者:冯立红 刊期:2017年第01期

    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约德一家人举家西迁的故事。正如数百万的移民一样,约德一家努力寻找着新的伊甸园的存在,可最后却发现这个伊甸园也已腐败不堪。本文旨在发掘斯坦贝克对美国梦的批判,并进一步揭露出当时人们所遭受的失望与背叛。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主题

    作者:丁萌 刊期:2017年第01期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描写了一场发生在卡拉马佐夫家庭中的弑父悲剧。本篇论文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场弑父的主题:大儿子德米特里是意愿上的弑父者,二子伊凡是精神上的弑父者,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行动上的弑父者,而小儿子阿辽沙却对父亲十分尊敬,并极力想阻止这场悲剧。通过四兄弟间有无信仰在弑...

  • 于怪诞不经中寻求和谐之美——论瓦列里·波波夫的《跳舞至死》

    作者:杨爱华 刊期:2017年第01期

    瓦列里·格奥尔吉耶维奇·波波夫是活跃在当代俄罗斯文坛的重要作家。其重要作品《跳舞至死》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了作家父亲含辛茹苦、倾尽心力培养先天不足的女儿,最后却不得不面对女儿堕落、酗酒和死亡的悲剧。作品故事情节中既包含温情琐碎的家庭生活描写,又充斥着大量反常怪诞的情节与场景,笼罩着神秘无奈的悲剧氛围。作品刻画了一组性...

  • 早期爱尔兰女性文学主题变迁——以《克拉伦特堡》为例

    作者:张丽; 邹带招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以典型文本《克拉伦特堡》为支撑,运用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研究早期爱尔兰女性文学。以《克拉伦特堡》四个女性形象代表的三代克拉伦特堡夫人的在任状态为主线揭示早期爱尔兰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

  • 《开普勒》中科学思维和文学思维

    作者:胡可清 刊期:2017年第01期

    《开普勒》是爱尔兰当代作家约翰·班维尔科学小说四部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通过对17世纪天文学家开普勒生活事件和科学研究的描述思考了科学与艺术、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秩序与混乱、科学与梦幻的关联,揭示了艺术想像、直觉思维和灵感对发现科学真理,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作用。

  • 《浮士德博士》中的艺术家形象

    作者:廖迅 刊期:2017年第01期

    本文从托马斯·曼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中艺术家莱维屈恩与魔鬼独特的立约方式入手,通过文本分析揭示莱维屈恩的音乐成就与情欲﹑魔鬼﹑疾病密不可分的隐瞒联系,并由此考察托马斯·曼对于艺术家问题的理解。在其艺术观中,情欲﹑魔鬼﹑疾病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唤醒了沉睡的激情,是艺术家成功的源泉。

  • 心灵潜行:自由的孩子们——《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中的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王婧苏 刊期:2017年第01期

    马克·李维带有自传性色彩的作品《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还未在学术界得到充分的讨论。这部描述'二战'时期法国犹太少年在抵抗组织活动的文本,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和战争中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读解,更是一位少年在面对无边黑暗和压力时如何展开心理防御,获得心灵成长的故事。本文拟从依靠幻想来缓解心灵压力的幻想型防御机制的第一阶段,发展到根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