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世界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学术争鸣、学术讲座、学术热点、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学伦理学研究、生态...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831
总被引量:183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9.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55
  • 跨国文学与跨文化交流——澳大利亚小说家尼古拉斯·周思访谈录

    作者:张丽丽; 尼古拉斯·周思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这篇访谈中,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尼古拉斯·周思就跨国文学、中西文明与文学对话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此外,他还特别介绍了他个人的几部中国元素小说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对于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独特的"跨文化写作"特征的分析,对于我们深入澳大利亚文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更为中澳文学和文化的互动与对话提供了新的基点。

  • 宏观、博大、科学的文学史——读《世界文学史》第二卷下册

    作者:薛晓 刊期:2015年第02期

    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世界文学史》,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每个国家与地区的文学,可谓是全球文学总集。本文主要从方法上对《世界文学史》第二卷下册进行评论。从发展、联系的眼光连接区域文学;善于从比较中显现特色;以历史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学;评判标准多样化。最后,笔者指出此书的缺点以及笔者通过对内容的阅读所进行的思考:中国为何缺乏史...

  • 世界文学史的建构——评《世界文学史》第四卷下册

    作者:韩玉 刊期:2015年第02期

    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耗时三十余年,集五百余位学者之力编纂的《世界文学史》基本涵盖了全世界各个文化圈、各主要国家的文学,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一部重头力作。本文以其中第四卷下册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覆盖范围、划分标准、叙述特点、研究方法与视角等方面对其世界文学史建构进行评析,并结合当前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需要简要论述该部著...

  • 《红与黑》男主角于连形象研究

    作者:胡晓昕 刊期:2015年第02期

    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转型之作,《红与黑》自问世以来,以其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玲珑剔透的性格刻画、别出心裁的人物塑造、起伏跌宕的情节架构、广阔绮丽的社会图景深入人心。以下从本书主人公性格分析和存在主义哲学入手,浅析《红与黑》背后的深层精神内涵。

  • 当代英国女性戏剧的政治化

    作者:陈静 刊期:2015年第02期

    戏剧与政治的紧密关系在20世纪政治动荡的西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英国女性戏剧家自登上戏剧舞台伊始,就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为目的,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而当代英国女性戏剧从最开始的抽象宏大的女权主义政治叙事转向关注细微和宏大、个体与公共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政治戏剧的主题、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政治化成了戏...

  • 雪莱的“希腊”:美的载体与自由的象征

    作者:何宏伟 刊期:2015年第02期

    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作品中,希腊作为美的载体和自由的象征得到了丰富体现。这和古希腊文学艺术中传达的人性和谐完整是一致的。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天才的创造能力,使得"希腊"重生在当代世界,体现了他拯救人性异化的美好幻想,丰富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

  • 追溯自我:对D·H·劳伦斯《羽蛇》的原型解读(英文)

    作者:王玮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借助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来解读D·H·劳伦斯的《羽蛇》。劳伦斯笔下的羽蛇神和荣格的自我原型在其诞生环境以及本质上的双重性等方面均存在对应关系,而小说主人公凯特、拉蒙和西比阿诺等人用传统神袛羽蛇神来取代耶稣基督的奋斗历程,即他们发现自我、获得精神上的和谐的蜕变过程。这一点充分印证了劳伦斯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写作目标——人...

  • 解读《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的生态思想

    作者:张运恺 刊期:2015年第02期

    玛丽·雪莱在创作《弗兰肯斯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态思想,探讨了她所处时代科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出科技发展不应盲目,而是要注重人性,否则人会逐渐异化,人性扭曲,继而成为科技的牺牲品。要摆脱异化,就要积极地融入自然,因为自然具有治愈心灵创伤的神奇疗效。与此同时,人们还应加强人文学科的发展,培养个人对自然的感悟,认识...

  • 论《微暗的火》中的对位叙事

    作者:尹家兵 刊期:2015年第02期

    纳博科夫的实验性小说《微暗的火》是"枯竭的文学"代表作品。对位叙事技巧将小说的形式美学和道德关注推向新的高度。对位法的运用贯串于小说独特的结构设计、人物塑造策略、巧合和同步发展的主题等诸多层面。对位叙事使小说始终充满了反讽张力,也为解读纳博科夫小说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 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杰克的自我建构

    作者:曹叔荣 刊期:2015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并利用海明威作品的较强自传性特征,以西班牙和罗梅罗为代表的异域形象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主人公杰克在面对战后家园失落、身心创伤所带来的困惑、焦虑、痛苦时所采取的内投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其重塑自我的艰难之旅,从而为海明威的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诠释视角。

  • 论马斯特斯《匙河集》中的反城市化倾向

    作者:袁源 刊期:2015年第02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中西部小镇带来巨大冲击。埃德加·李·马斯特斯的《匙河集》既是对这一现象的忠实记录,又是对它的深刻反思,其中流露出小镇人对城市化既向往又恐惧的矛盾心态。以往的研究多将该诗集归入"耙粪"文学,但本文认为:该诗集名为"揭丑",实为"扬善";名为反对城市化,实为提倡回归杰弗逊时代的农耕文明,体现出诗...

  • 兼收并蓄——《超能陆战队》的美国文化因素

    作者:李向欣; 孙学棋 刊期:2015年第02期

    电影《超能陆战队》和众多好莱坞电影一样,整合了各种文化因素,体现了美国式的文化包容。该电影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态度和对英雄主义的推崇,再现了美国固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对精神信仰的渴望。

  • 安娜·卡斯蒂洛的小说《守护者》中的“混血”信仰意识

    作者:陈峣 刊期:2015年第02期

    安娜·卡斯蒂洛的小说《守护者》中的"混血"信仰意识诠释了卡斯蒂洛在小说中想要传达的美国边境人们的信仰问题。小说中的几个主角:瑞吉娜、加布、弥格尔等对生活中的信仰的看待方式以及做法各不相同,反映了墨西哥—美国边境人们各种不同的信仰意识,它们相互交融、相生相克,最后都共同融入到那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种信仰意识是凌驾于其他信仰之...

  • 民族抗争的颂歌与史诗——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兰斯顿·休斯政治诗歌再探

    作者:郭耀忠 刊期:2015年第02期

    兰斯顿·休斯的政治诗歌,史诗般地记录了黑人种族与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他们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悲惨命运与生存状况,真实再现了下层阶级的苦难与抗争。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分析了休斯诗歌中关于黑人种族斗争的转变,西班牙内战惨景和国际纵队的斗争精神,以及中国民族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等,从而更深刻、更具体、更全面地认识社...

  •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围城》

    作者:戴波; 耿晓华 刊期:2015年第02期

    《围城》客观诠释了以伦理性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长者们多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尤其中过举人的方遯翁的身上彰显了笃信祖宗崇拜、多子多福、低贱养人等传统思想。方遯翁的家长权威地位和方鸿渐对方父的"孝"亦是传统文化的例证。充盈作品始终的宴请描写和借饮食做喻的修辞体现了儒家传统的"饮食男女"等观念。世纪之交的中国传统文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