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世界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学术争鸣、学术讲座、学术热点、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学伦理学研究、生态...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831
总被引量:183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9.6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55
  • 嫉恶如仇、从善如流的间谍小说家和时事评论家——杨恒均访谈录

    作者:江少川 刊期:2014年第04期

    <正>一、间谍与破案小说创作江少川:杨博士,你好!先问一个有趣的问题,一般来说,出国留学,攻读文学学位的比较少,而你在复旦大学获法学学士后,却去澳大利亚的新兰威尔士大学攻读文学硕士。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特别喜爱文学,准备将来做文学研究,或者去圆自己的作家梦吗?杨恒均:我在悉尼读硕士和博士的情况有些不同,我是在海外工作、定居后,...

  • 文学史的构架与叙述方式问题——“重读《世界文学史》笔谈”主持人语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14年第04期

    <正>俄罗斯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撰的八卷《世界文学史》,是有史以来人类规模最为庞大、体系最为完备、构架最为宏伟的世界文学史之一,据说当初共有九卷的编写计划,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八卷十六册,只就这八卷而言,已经足以让我们叹为观止,甚至是心驰神往。集百位学者之力、以数十年之功,撰写这部关涉人类有史以来整个世

  • 对世界文学史建构的思考——兼评《世界文学史》(第八卷·下册)

    作者:桂延松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世界文学史》是由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历时多年编撰的文学史巨著。本文将结合对《世界文学史》的评论来探讨世界文学史的建构问题,即世界文学史应该由什么来建构,世界文学史应该如何编写,世界文学史应该如何叙述的问题等。

  • 贯通、前沿与权力话语——评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世界文学史》(第四卷·上册)

    作者:流怒 刊期:2014年第04期

    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撰的《世界文学史》集500余位学者之力,耗时30余年,涵括全世界的文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谓世界文学史著作中的力作。本文仅以第四卷上册为例,探究其贯通的文学史观、学术前沿性以及所折射出的权力话语。

  • 世界文学区域划分初探——以《世界文学史》(第六卷·下册)为个案

    作者:王友澜 刊期:2014年第04期

    笔者在阅读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纂出版的《世界文学史》(第六卷·下册)的基础上,初步探究和揭示了关于世界文学区域划分的特点,即在综合参照地理、文化、政治、民族和语言五个要素的前提下呈现出以俄罗斯为中心的辐射式分布;同时,提出关于世界文学区域的相关问题和疑惑,进而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以及文学史研究三个层面展开思考。

  • 《世界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启示——评《世界文学史》(第六卷·上册)

    作者:李羚瑞 刊期:2014年第04期

    本文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世界文学史》(第六卷·上册)入手,浅谈其编写中的客观与真实原则、注重文学之间联系和新颖的文学史观这三方面特点,以期从中发现对我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启示。

  • 《世界文学史》(第五卷)中对中国文学的一些误读及成因

    作者:孙凤玲 刊期:2014年第04期

    高尔基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世界文学史》(第五卷·下册)中,在关于中国文学以《红楼梦》、《儒林外史》及仓央嘉措的解读中,有诸多创造性解读之处,如对"红色"象征意义的读解、对心理描写的重视、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推崇等。同时,由于文化、语言、政治、宗教等影响,也存在诸多误读现象,如对王玉辉劝女殉夫之妇德的歌颂、仓央嘉措情诗之说等。

  • 非彼无我——《亚当夏娃日记》二元叙事的人文关怀

    作者:李丹 郭宇 刊期:2014年第04期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亚当夏娃日记》是他晚期文学艺术生涯中一篇极富人间温情的感人作品。作者借助了基督教中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故事,生动刻画了这人间第一对夫妻的爱情发展全过程。故事的叙述秉承了马克·吐温一贯的幽默特色,但轻松欢快中却散发着浓郁的人文主义关怀。小说借日记之名,通过亚当、夏娃两人的各自叙述,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分层”与“聚合”——论《在另一个国度》的空间叙事

    作者:张秀丽 刊期:2014年第04期

    海明威的短篇《在另一个国度》在叙述结构上呈现出分层与聚合的现象。叙述的分层指向的是孤独、死亡等悲观主题,而聚合指向的是对死亡和无助的抵制。分层的力量随着叙述的推进逐步由显性转为隐性,而聚合的力量则伴随着逐步由隐性转向半隐性。通过分析《在另一个国度》的空间叙事结构,本文将发掘其不确定性背后的确定性,含混背后的清晰美学旨归。

  • 谁动了我的婚姻,有多少爱可以重(宠)来?(英文)

    作者:吴凤娟 周丹 韩征顺 刊期:2014年第04期

    哈金因《等待》誉满美国,荣获1999年"国家图书奖"和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被后者赞誉为"在疏离的后现代时期,仍然坚持写实派路线的伟大作家之一"(2000)。笔者认为,小说的无穷魅力在于情节简单而意蕴深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字优美而极富张力。论文旨在从以下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1性格和睦是家庭和美不竭的活水源头。2爱情是需要经营的。3有一...

  • 没有生,还有写作——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普拉斯及作品《钟形罩》

    作者:陈治云 刊期:2014年第04期

    存在主义哲学扩展了人的经验感知,理性再也无法测度精神的深度,由于它探讨的主题直接与人的存在相关,对20世纪文学作品的影响顺理成章。论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普拉斯及其作品《钟形罩》,分析她作品中人物存在的逻辑及作品背后作者的生存实验,从无法忍受的外在之荒诞到内在体验,到以写作作为对于存在困局的悖论式解决。

  • 《手绘鼓》中的时空体:印第安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与魅力

    作者:赵雨稼 赵莉华 刊期:2014年第04期

    本文拟从时空体的角度解析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的小说《手绘鼓》,探讨手绘鼓背后的象征意义,以此来揭示美印第安历史、文化与传统的永久价值与无穷魅力。《手绘鼓》时空体将不同时空下的土著人故事紧密联系起来,并使之融为一体。手绘鼓作为印第安传统以及治愈力量的象征实际上正代表了美印第安历史与文化,其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未...

  • 孤独灵魂的感性叙事——评罗宾逊新作《莉拉》

    作者:胡碧媛 刊期:2014年第04期

    美国当代杰出女作家玛丽琳·罗宾逊于2014年推出新作《莉拉》,与前两部作品《基列家书》和《家园》构成基列家园三部曲序列。在延续罗宾逊关于孤独与创伤的一贯创作主题的同时,小说融入感性化的元素,构建以情感依附为主线,以历史和现代的双重话语书写具有现实感的地方诗学。

  • 细评莎剧《哈姆莱特》中一段独白的四种权威汉译

    作者:蒋坚霞 刊期:2014年第04期

    本文针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中"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这段著名独白的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和方平的四种权威汉译提出批评。四位译者对原文某些词义和语法结构未能正确理解而产生了误译;同时他们对本国语言的掌握也存在欠缺,译文啰唆繁赘而不符合汉语习惯,以致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真实意蕴和优美简洁的语言艺术风格。本...

  • 梭罗与康科德小镇

    作者:何云燕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整个美国文学界,或许没有一个作家与一个地方的联系比梭罗与康科德更紧密的。康科德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梭罗的文学成长提供了厚重宽松且丰富多元的人文氛围。康科德的自然不仅是梭罗创作的对象也是其灵性得以滋养和不断更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