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

书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Studies

杂志简介:《书法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翰墨縱論 簡帛書法研究專欄 史料鈎沉 海外書學 技法探賾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0-6044
国内刊号:31-2115/J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7
总被引量:164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魏晋南北朝书法创作理论述略

    作者:邓宝剑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通过魏晋玄学与书学的参证,集中探讨了魏晋南北朝书学中的创作理论。论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书学文献的爬梳,提出魏晋书法创作思想的关键在于重视性灵的砺炼与投入,其根本的精神在于一种自然的精神。论文由此详细探讨了“天然”与“工夫”、“从容研玩”等书法创作思想。

  • 王羲之《伏想清和帖》所见“殷生”及相关问题

    作者:刘涛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检讨王羲之《伏想清和帖》中所见“殷生”之称,考察王羲之好友、东晋清谈名士殷浩的生卒年及别称,认为《伏想清和帖》写于永和十二年(356)冬季,为王羲之54岁的书迹。

  • 李世民与赵光义对唐宋书法的影响比较

    作者:叶俊 刊期:2006年第04期

    历史上最为重视书法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早成定论,他独尊王羲之书法并躬耘翰墨,以最好的示范形象推动了唐代书法的繁荣进程。但是,同为尊王、同样喜爱书法的宋太宗赵光义在书史的地位不免相形见绌,而细察史实,笔者认为宋太宗对书法历史的推动作用并不逊于唐太宗。本文试图简要比较两位太宗重视书法的举措和对“尚法”、“尚意”书风的...

  • 寻绎“神、妙、能”张怀瓘《书断》品评体系溯源

    作者:胡春涛; 廖方容 刊期:2006年第04期

    谈到张怀瓘的“神、妙、能”品评方法,人们谈的更多的是它对后来画论中品评体例的影响,而其自身体系的特征及其他本身的体系渊源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过,本文即着重于这方面的努力。本人认为古代传统文化中分品立说的传统是张怀瑾的品评体系形成的大文化背景;“神”、“妙”、“能”在张怀瑾以此立品品评之前运用于文艺评论中就已经有了高低的...

  • 唐《孟府君墓志》书体研究

    作者:张树天 刊期:2006年第04期

    唐《孟府君墓志》是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新出土的唐代早期墓志,其志文书体明显异于同期唐代墓志,更不似地处边陲的北魏时代的北疆书风,其书写者虽未署名,但其中有王羲之书体遗韵,更有褚遂良的影子,对后世之书亦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文化意义也是巨大的。

  • 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九例

    作者:戴立强 刊期:2006年第04期

    祝允明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明代书法家。或许由于其书法风格多样,书迹变化多姿,因而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也为后来的真伪鉴别工作带来诸多难点。 虽然一些典籍著录的祝允明书法作品多已失传,因为影响到书法史研究,故仍有必要辨别其真伪。而一些传世的“祝允明书法作品”也蒙骗了不少鉴藏之家,以至今日被称之为“祝氏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 论书法丑学思想的两个审美维度

    作者:周斌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一种丑学思想根基于道家哲学,这种丑指向超逸散淡的审美维度,另外一种丑学思想根基于儒家并受乾嘉学风的影响,这种丑因此具有指向敦厚浑穆的美学意味。两种丑学思想均对当下书坛纠正恶札之风有着启示性意义。

  • 近百年来印学研究之辩证发展

    作者:陈道义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近百年印学研究经历了复苏、缓慢发展、新的辉煌等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由黄宾虹率先敲响印学复苏的钟声,王献唐、吴隐、沙孟海等加强了印学复苏的信号;第二阶段,古玺印研究成果相对突出,罗福颐、马衡等对印学研究有较大的贡献;第三阶段,印学研究热潮空前高涨,在印学史、印论、技法理论、篆刻美学、篆刻教育研究等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

  • 汉代书法美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

    作者:刘宗超 刊期:2006年第04期

    汉代书法美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表现为三方面:“如”与“象”的造型思维,“势”与“力”的刚健之美;纯粹形式美对文字实用观念的超越。这些核心观念对汉代书法的发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原理性的意义。

  • 中国书法与绘画差异的哲学研究

    作者:李欣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为哲学研究,本文的考察必须以心灵机能为入路。首先论述书画艺术所需的心灵机能,即知性、想像力、审美判断力和品鉴判断力。由于书画造型、色彩元素各异,对这几种内心能力的需求程度随之不同。这样,从哲学角度透视出的中国书画差异,就是书画对某种心灵机能需求强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