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论评

司法改革论评杂志 省级期刊

Judicial Reform Review

杂志简介:《司法改革论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550
总被引量:197
H指数:5
引用半衰期:4.940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8.9701
  • 恶意诉讼的现状及其司法防范的调研报告

    作者:胡建萍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随着民事经济纠纷及其诉讼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企图通过诉讼获取非法利益即恶意诉讼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由于恶意诉讼是一方当事人企图通过正当的诉讼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故而极大地影响到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和浪费本来就不很充裕的司法资源,以至于被喻为司法"毒瘤",其危害性不可小觑。从实务来看,对这种表面合法实际却滥用诉权的...

  • 主编简介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张卫平山东人,1979年考入原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3年本科毕业,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同年任《现代法学》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

  • 彭宇案与“常理”(代卷首语)——谈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的运用

    作者:张卫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一件再普通不过的民事侵权案件,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此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的特性。本案中的许多程序法的问题也同样值得业界人士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显然不是本案的个案问题,而是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证人制度、视听资料采信、经验法则的运用、证明责任的适用、...

  • 构建良性互动的媒体与司法关系——媒体与司法公开关系调研报告

    作者: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强制的沉默,不管是多么的有限,哪怕仅仅是以保护司法尊严的名义,也可能招致憎恨、怀疑和蔑视,而不是尊重得到加强。"——摘自Hugo在Bridges一案中的法庭意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认识当今中国...

  • 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情况实证分析

    作者:谌辉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其运行状况如何,是否达到了立法初衷,出现了什么变异,是否有需要值得重新审视与检讨的地方等问题,均有待细致的调查、精确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基于此...

  • 在公权与私意之间徘徊——执行和解的实践调查与规则完善

    作者:龚柳青; 刘志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程序启动后,当事人间自愿协商,就执行根据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实现达成新的协议,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讲,学者多认为执行和解制度具有衡平债权人、债务人在强制执行中的利益,节约执行资源,缓解执行难,减少执行对抗,缓解社会矛盾等优势。但执行和解制度在实践中运用的程度如何,理论上的推演是否为实践...

  • 关于广州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为了摸清广州法院调解工作的真实情况,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对法院调解的客观需求,推动民事调解工作科学有序发展,广州中院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列为2005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了由吴树坚院长任组长、由精干调研力量组成的调解课题组,在全市法院组织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着力点在于归纳总结广州法院的调解情况、推动...

  • 对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理性化认识

    作者:查兴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一、我国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我国的调解制度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调处息讼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并在民间广泛应用。受千百年来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的心理素质,以及中庸调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念,这些因素决定了追求调解的目的是以温和、保守、折衷、妥协的态度来处世待...

  • 论法官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担当——关于司法如何回应当下的两种叙事策略

    作者:陈洪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历史/社会事件的意义不会自动呈现,它总是由人来解读和诠释。——无名氏一、关于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理想建构我国的民事诉讼体制应由职权干预型诉讼模式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转化——这一判断是张卫平教授的代表作《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一书的核心命题。张卫平教授认为,社会结构的变迁、民事实体法的变迁以及程序...

  • 莆田调解衔接机制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张延灿; 余文唐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莆田市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全市两级法院干部、职工编制近500人,年均受理各类案件约27000件。近年来,莆田市两级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和省法院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

  • 论对行为的执行措施

    作者:郭小冬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与对金钱和物的"执行难"主要来自制度外的原因不同,我国的行为义务之所以难以执行,更多的是源自于法律自身的规定。可以说,我国立法对行为的执行并没有什么实际有效的措施。各教科书在对行为的执行部分也是一带而过,甚至那些专门以强制执行或者民事执行为研究内容的学术著作,对此部分内容也着墨甚少,因此有研究的必要。

  •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思考

    作者:齐飞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引言陪审制是司法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人组成审判组织,参与案件裁判活动的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在古代审判制度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诉讼制度。当时在雅典设置了称作"赫里埃"的公民陪审法庭,在古罗马也设置了类似的陪审法庭,专门负责审理刑事案件。英美法系陪审制经历了一个由协助司法到决策司法,由证人到裁判者的角...

  •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从自发到自觉的中国司法改革

    作者:储殷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对于社会现象评述的最大危险在于这种评述可能在不经意间对所指构成了某种重构。对于司法改革这一始终充满了期望、失望与争议的社会过程,评述是危险的,却是必要的。因为现实存在的意义始终来源于历史的连续性。比较流行的评述是全景式的、俯瞰式的,这种评述力图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来展现社会过程发生的规范性、计划性与必然...

  • 论律师刑事辩护参与面的逐步扩大

    作者:陆而启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刑事诉讼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说是辩护权的发展史。近代以来,被告人获得律师辩护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是国家负有向贫穷者以及其他符合司法利益案件的被追诉人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另一方面,被追诉人可以获得律师辩护的诉讼阶段逐步提前,从最初的审判阶段逐步扩展到整个审前程序。并且,在现代,与扩大辩护律师参与面的向前延伸相对应...

  • 循着法律发现的路径——以司法方法的视角

    作者:孙茜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对二审发回重审、改判案件在一审法院举行听证,明确责任,不仅在基层法院广为流传,一些中级法院也开始采用,该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也许是为了给办案法官一个申辩的机会,同时也使我们的错案追究制落到实处,增强法官的责任心,提高案件的质量。但也有法官并未把听证作为法官自身权利的救济制度,而是在此时怀念起法律文书签发的行政审批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