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论评

司法改革论评杂志 省级期刊

Judicial Reform Review

杂志简介:《司法改革论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550
总被引量:197
H指数:5
引用半衰期:4.940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8.9701
  • 法院调解主体社会化的思考

    作者:杨秀清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作为一种更为符合中华民族伦理传统需要的法院调解制度,在经历了着重调解到自愿、合法调解的不断演变之后,随着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启动,曾经一度备受青睐的法院调解制度似乎已形如弃履,受到理论界的颇多责难。然而,民

  • 卷首语

    作者:张卫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司法改革论评》是在我国司法改革"最热闹"的时候发端的,有些"凑热闹"的性质。我当时主持清华大学的一个项目——"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司法改革论评》可以说是这一项目的副产品,至该项目完成之时,《司法改革论评》也相

  • 法院调解应遵循原则之思考

    作者:邱星美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为解决诉讼当事人之间争议的重要方式。法院调解作为诉讼法上的一种制度存在,其立法与司法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体现立法的精神实质,以保障司法中的准确适用。作为法院调解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民事司法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原则,笔者有...

  • 调解程序实证分析与调解权的再定位

    作者:韩波 刊期:2007年第01期

    我预计,到了下一代,社会给我们的机会将在于利用人的合作和折中的意愿,而不是煽动角逐与对抗。如果律师们不能领导人们进行合作,并设计出有助于合作的机制的话,他们就不会居于我们时代的最富创造性的社会实验的中心位置。

  • 法院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调查报告

    作者:陈健全; 顾华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为了增进社会对司法实践的了解,同时期望在理论界与实务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本刊特面向司法实务部门征集有关司法改革热点问题的调研报告,并获得了实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本辑论评中的调研报告多来自于基层法院。尽管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完成报告所使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未必符合法社会学的规范要求,但报告本身同样是经过认真调查、分析、总结...

  • 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刑事 附带民事调解成功率——对崇文区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

    作者:姜荐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调解作为符合我国民众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有效纠纷解决方式,被认为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枝奇葩"和"东方经验"。它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对抗性弱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 对规则外能动司法的调查研究——以超越规则的执行为例

    作者:刘书星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司法能动性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具体争议时,除了考虑法律规则以外,还要考虑具体案件的事实、法律原则、案件的社会影响、道德、伦理、政策等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做出最后的决定。在这种意义上,能动司法也可以理解为超越纯粹法学意义下的规则的司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

  •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双主动”工作模式

    刊期:2007年第01期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探索实行了一套关于商事审判的"双主动"工作模式。据该法院同志介绍,经过近半年的实施,"双主动"模式已见成效,初步实现了商事案件高调解、低上诉、零上访的良好局面,是实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2006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组织专家论证会对"双主动"工作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论证。本...

  • 在法规范、理论与应用之间

    作者:张卫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传统的法学把诉讼、审判看作三段论的逻辑过程。根据这一看法可以把实体内容的实现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其一,审判主体正确认定作为小前提的本案事实的阶段;其二,正确适用作为裁判大前提的法律阶段。这两个阶段反映了审判主体的两个最基本的司法操作行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根据依法的

  • 关于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

    作者:齐树洁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民事司法改革运动蓬勃兴起,波澜壮阔。由于"正义"(justice)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包容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许多国家以"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作为其司法改革的主题、口号和旗帜。所谓"接近正义",就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

  • 通往和谐社会之途——“执法如水”理念的表达与实践

    作者:黄勇民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

  • 迈向对话的正义——协商性司法的制度逻辑及本土实践

    作者:王建源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协商性司法在民事、刑事、行政司法三大领域的兴起,是晚近世界各国推行的司法改革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为了探究协商性司法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司法现象背后的理论和制度根源,寻找其与当代中国司法实践的契合点,本文在剖析协商性司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证立的制度逻辑,并就其本土实践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 司法改革与诉权保障

    作者:陈洪杰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在法治国家,国家权力是分立制约的,这是法治国和宪政国的基础。近现代以来,国家权力分立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且司法权有着独立之地位,甚至有些国家出于"司法优越"的理念还规定了司法机关的违宪审查权力。基于立

  • 通往和谐之路的必经之门——对我国民事诉讼受理范围的反思

    作者:曾进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一、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问题的实证考察社会越是发展和进步,公民需求司法保护的愿望越强烈,呈"水涨船高"之势。在法院受理范围这个敏感的问题上,立案工作不可避免地处在了风口浪尖的位置。由于缺乏比较详细的操作细则,通过审判实践的摸索,法院内部自发形

  • 判后答疑——涉诉信访的现实解决路径及其规范

    作者:郭小冬 刊期:2007年第01期

    <正>一、涉诉信访的形成及影响"涉诉信访"是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4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法院已经审结的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或其亲属,通过来信、来访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或者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的同时,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