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学实验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 省级期刊

Rural Scientific Experiment

杂志简介:《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146/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资源·环境、农学·经济、林学·园艺、畜牧·水产·蚕桑、实验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吉林省当代文化科技报刊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6-0743
国内刊号:22-1146/S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64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12673
总被引量:1629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作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刊期:2018年第12Z期

    青山连绵,碧水如镜。古朴的吊脚楼坐落在山窝深处,像被写进了一首隽永的诗。这里是十三寨,是小南海,是重庆黔江风景最美、生态最优的地方之一。2018年,小南海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镇目标,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市场主导、文化核心、全民参旅”的发展理念,着力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全镇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 办好“农民夜校”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中国农业新闻网 刊期:2018年第12Z期

    近年来,在四川三台县“农民夜校”遍地开花,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脱贫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传播文明新风。笔者以高棚村为例,对“农民夜校”进行简要剖析,以供读者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 农家书屋变“脱贫课堂”

    作者:中国农业新闻 刊期:2018年第12Z期

    “今年多亏了村里的农家书屋,种的蔬菜一有病,我就来这里找‘秘笈’,真管用,蔬菜大丰收,我今年就可以彻底脱贫了!”近日,在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的农家书屋里,村民王大伟在仔细翻看一本蔬菜技术方面的书籍,并不时与其他来借阅书籍的村民们讨论。进入冬季,该村的农家书屋开始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捧起书本学习农技知识,充电备脱贫。

  • 建设美丽乡村,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作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刊期:2018年第12Z期

    整洁的道路,成排的树木……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山西省第一批绿色村庄,加强环境保护,让村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是祁县西六支乡河湾村一直以来倾心描绘的美好图景。“我们河湾村两委,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探索出一套符合村情民意的‘五化’做法,即:硬化、亮化、绿化、田园标准化、美化”党支部书记罗剑魁介绍。

  • 以生态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人民日报 刊期:2018年第12Z期

    四川珙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区资源县、传统农业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贫瘠荒山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战略。珙县将2018年确定为“乡村振兴起步年”,聘请浙江大学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一镇(金河新区温泉生态康养特色小镇)一园(国家乡村公园)一景(龙茶花海国家4A级景区)一带(巡场镇龙塘村、...

  • 打造富美乡村绘就振兴画卷——聚焦长葛市乡村振兴

    作者: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刊期:2018年第12Z期

    农村电商风生水起,农民开启网上致富新路;村庄净起来、美起来,“生态底色”越擦越亮;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寒冬时节,奔走在葛天大地,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舒展开来。

  • 艺术村落里的诗与远方

    作者:人民日报 刊期:2018年第12Z期

    清清河水傍村流过,古院庭前垂柳依依,荷锄挎篮的农家妇女、咿呀学语的村娃和艺术家、设计师自在相处,古朴和诗意浑然一体。无须远走,这里就有诗和远方。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北戴河村,清凌凌的戴河缓缓流淌,村委会旁的千年古槐见证着岁月沧桑。走进古村,时间仿佛慢下来。

  • 美丽乡村“靓”起来

    作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刊期:2018年第12Z期

    “现在农村建设得焕然一新,房屋修得结实牢固,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这么好的条件要是不把环境卫生搞好,实在说不过去哟!”这是现在,村民形成的共识。今年以来,丰都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狠抓“清脏、治乱、增绿”,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 让村庄流溢书香——记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

    作者:《光明日报》 刊期:2018年第12Z期

    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山东青岛平度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100多位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发展时期推动全民阅读的城乡协调发展,并以平度市“行走的书箱”为样板,分享乡村阅读的创新经验,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棉+药”拓展乡村振兴路

    作者:新华社 刊期:2018年第12Z期

    天刚蒙蒙亮,武安市农牧局局长刘玉平就带领技术人员来到北田村红聚家庭农场的地头。这两天正是农场收获棉花、板蓝根的大忙时候,这里的560亩棉花和板蓝根牵动着他的心。刘玉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刚被机械翻起来的松软土地里,用手捧起刚被翻出来的板蓝根,一边仔细查看药材生长情况,一边向农场负责人张红聚询问棉花、板蓝根生产情况。

  • “三链融合”引领园区创新

    作者:中国农业新闻网 刊期:2018年第12Z期

    初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道路两侧成片成片栽种的番茄和漫山遍野的芒果树让右江河谷呈现出别样的生机。集“老、少、边、山、穷、库”六位于一体,又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中心区域的百色市,同时也是我国最好的三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之一,亚热带农业特色明显,素有“天然温室”、“大粮仓”、“大果园”等美称。

  • 兰州古法种植韭黄:“金凰后”助农过上“韭肉生活”

    作者:中国新闻网 刊期:2018年第12Z期

    “给韭黄抖土感觉就像数钱一样,麦草下的‘黄金’今年又丰收了。”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村民董玲19日向记者介绍自家的“金凰后”,她说,“自打十几年前嫁到这里,就和韭黄‘缠绕’到了一起,并过上了幸福的‘韭肉生活’”。

  • 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作者:新华社 刊期:2018年第12Z期

    “我负责提供技术和管理,你们出人工,只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来种植,我一定按照合同价收购你们的龙眼。”12月初,冷空气给广西带来了连绵降雨,气温普遍降至10摄氏度以下,而在平南县安怀镇新益村的石硖龙眼种植基地内,平南县颖绿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骆小敏与村民们聊得火热。

  • 把污染土壤“洗”干净

    作者:央广网 刊期:2018年第12Z期

    12月5日是第五个“世界土壤日”,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拟定800人的会议吸引了近2000人到会,“修复大会”受热捧的背后,是持续升温的土壤修复产业及未来可期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取得突破,在国内的多个大型展览上,“污染土壤快速淋洗装备”作为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与天宫一号、蛟龙号等一同亮相,引发了...

  • 换种记——“辣椒之乡”见闻

    作者:新华社 刊期:2018年第12Z期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是个“辣椒之乡”,20世纪80年代,绥阳朝天椒年产3000余吨,是出口名椒之一。可前些年,因为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辣椒之乡”也流行起种苞谷这样的“懒庄稼”。初冬的黔北大地,绿意犹在。通往绥阳县洪骆村的山路旁,已经收获的辣椒地里套种的白菜长势喜人,山野间还有一片片不知名的白色“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