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研究

历史文献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历史文献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主办单位: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650
总被引量:157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3.3378
  • 古文獻學對古籍整理的研究支持與規範指導——新時期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科發展的一個認識和總結

    作者:李曉菊 刊期:2017年第01期

    在概括總結新時期古籍整理工作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古文獻學科發展的重要影響基礎上,著重討論了古文獻學對古籍整理實踐的研究支持與規範指導,認爲面對新時期以來古籍整理迅速發展的新局面、新情況和新問題,古文獻學不僅擔負著理論總結與學科建設的任務,而且應該更加重視開展“問題研究”。“問題研究”是古文獻學參與古籍整理、提供研究支持的重要...

  • 以全球史觀拓展深化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兼評陳曉華《十八世紀中西互動:學術交流與傳承》

    作者:劉重來 刊期:2017年第01期

    當今世界正處在全球化時代,在國際學術文化交流互動空前活躍中,“以宏觀視野審視世界史,將世界作爲一個整體而不是各部之和加以考察”的全球史觀,正作爲學術文化研究的重要理念而滲透到各個學術領域之中。以全球史觀,特别是其核心理念之一的“互動説”來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不僅對拓展深化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中國歷史文獻學...

  • 《公羊傳》“大一統”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實現方式

    作者:周國林; 梁悦 刊期:2017年第01期

    “大一統”思想的完整表述首見於《公羊傳》,它不只是一個單一的理念,而是一套系統的社會治理模式。這種治理模式以政權的正當性爲必要前提,以文王之法爲最高準則,以王者無外爲最終目標,沿著從一國到中國,再到天下的路徑由内而外、由近及遠地漸次展開。在這一過程中,要並用教化與征伐,確保王位繼承的有序性,同時處理好周天子與諸侯、中國與夷狄...

  • 鄭伯熊《敷文書説》研究

    作者:陳良中 刊期:2017年第01期

    鄭伯熊是宋代著名經學家,永嘉學派的開創者。其《敷文書説》開啓了試策式解經方式,解釋經義往往廣引經史,縱横論辯。思想上認同孔子訂《書》序《書》,解經往往以“《春秋》筆法”發掘《書》中微言大義;以堯、舜之世爲社會理想,認爲堯舜用輕刑,倡德主刑輔治政之策,解《書》努力發掘出堯、舜聖賢傳授心法。對《敷文書説》的探討可以瞭解鄭伯熊的基...

  • 從“方知”到“真能”——朱子對曾子窮理處事之學的詮釋

    作者:陳榮開 刊期:2017年第01期

    智識的探求與實踐,對於德性主體(在儒家而言,就是上天所賦與的仁、義、禮、智的天性)的自我實現,究竟有何意義?對於這個問題,朱子本人又持何種看法?是否如一般所言,他視智識爲自外而至的道德規範、實踐爲將此規範來約制自己?倘若如是,智識與德性主體,在朱子工夫論的體系當中,便成截然二分,兩者之間並無有機的聯繫,而前者對於後者,非但無所助益其...

  • 非《傳習録》之嚆矢:明代馮柯及其《求是編》考略

    作者:劉向培 刊期:2017年第01期

    《求是編》爲今日所見的第一本非王陽明《傳習録》之作,該書反映了明代馮柯尊朱反王的學術立場,此與其父親馮光浙的影響密不可分。馮柯之號“貞白”爲襄王朱載堯所賜,《四庫總目》、陳榮捷先生等誤認爲是其字。其影響最大的著作《求是編》始作於隆慶四年(1570)冬,至隆慶五年春完成,成書後經過數次重刻,形成了包括流傳度較高的《四明叢書》本等多...

  • 《郭氏易解》與郭子章的易學思想——兼論郭子章與天主教之關係

    作者:謝輝 刊期:2017年第01期

    《郭氏易解》爲明代學者郭子章流傳至今的唯一易學著作,現僅存明刻孤本,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從明代經學史上來看,《郭氏易解》具有推崇古説、重視文字音義的復古特色,與擇善而從、時出己意的求真特色。同時郭子章作爲江右王門傳人的心學傾向,與講求實際的經世傾向,也從本書中表現出來。通過將《郭氏易解》與《太平萬年書》進行比較,可知郭子章...

  • 論清初考證學對理學經典注解之革新——以清初茅星來《近思録集注》爲例

    作者:程水龍 刊期:2017年第01期

    清初學界排斥晚明學風,考證學尚處啓蒙期,未形成壁壘,茅星來《近思録集注》成爲考證學發展初期的代表作。《集注》引據側重於漢唐人的經學注疏、宋明諸儒學説,在名物訓詁、典章制度的注釋上用功尤多,有意“博求注解以資參討”,茅氏搜集多種《近思録》版本,校正異同得失。義理解説時所藉助的考據思維方式,開闢出《近思録》詮釋的新路徑。他注重考...

  • 《紀泰山銘》與唐玄宗東封

    作者:孟凡港 刊期:2017年第01期

    唐玄宗封禪泰山,御撰《紀泰山銘》,這是留存至今的最爲著名的帝王封禪文誥之一。其文本有石本與志本兩大系統,前者是指鐫刻於泰山之巔的《紀泰山銘》及對其予以著録的文獻,後者則指《舊唐書》、《通典》、《唐會要》、《册府元》、《唐文萃》等史志文獻。不僅石本與志本之間存有較大的文辭差異,就是石本、志本系統内部亦有出入。本文主要對《...

  • 唐大中七年朔方節度使考——兼論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對校

    作者:王晶波 刊期:2017年第01期

    敦煌存《靈州龍興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緣記》是有關唐後期西北社會與佛教信仰的一篇重要文獻。本文以此爲中心,重新梳理有關記載,從材料可靠性、所涉人物年齡履歷等方面詳加考察,論證了敦煌文獻有關唐大中七年朔方節度使的記載是正確可信的,唐大中七年的朔方節度使爲李公度,而非學界所公認的李彦佐。

  • 宋代《禮》學與禮制策問研究

    作者:方笑一 刊期:2017年第01期

    《禮》學與禮制策問就是專以三《禮》之學或禮樂制度爲對象的策問。宋代的《禮》學與禮制策問共有89道。其中總論禮樂的有20道,關於祭祀之禮的有21道,關於《周禮》的有12道。其餘策問的主題涵蓋《儀禮》、《禮記》、樂、宗廟、巡狩、鄉飲、射禮、冠禮、禮器等,每一道策問圍繞一個或多個“禮”的問題展開。這些策問集中反映了宋人對禮經上記載的...

  • 建炎年間金人的伐宋方略和施設經過(下)

    作者:鄭明寶 刊期:2017年第01期

  • 朱熹同汪應辰的交遊與交鋒——以《文定集》爲中心考察

    作者:劉佩芝 刊期:2017年第01期

    汪應辰是朱熹的從表叔,朱熹早期思想的形成和仕途的進步離不開汪應辰的幫助。在學術上,朱熹與汪應辰有過多次的思想交鋒,汪應辰《文定集》中存有與朱熹書信十五通,二人通過書信往返,論學辯難,從儒釋之辨到蘇學的邪正之辨以及圍繞《西銘》展開的論戰,最終成就了朱熹的《雜學辨》,完成了他早期理學思想體系的初步建構。汪應辰是朱熹仕途的領路人,...

  • 南宋名相周必大與王子俊交誼考論

    作者:鄒錦良; 楊巴金 刊期:2017年第01期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學者,王子俊爲南宋前中期廬陵傑出青年才俊,爲衆名士所推。周、王之誼始於乾道元年(1165),此後兩人師友之交長達四十載。兩人之間往來互動頻繁,既有走訪互動,亦有詩文往復,還有勸勉舉薦。周必大與王子俊交誼爲分析南宋士人社群構建提供了重要範本,同時也在地方社會留下了深遠影響。

  • 鹿善繼對孫奇逢學術思想的影響——以孫奇逢與鹿善繼的交遊考察爲切入點

    作者:李春燕 刊期:2017年第01期

    鹿善繼與孫奇逢相交四十載,對孫氏學術影響極爲深遠。在學術淵源上,孫奇逢通過鹿善繼,真正接觸到陽明之學,並轉向王學,成就其一生之學術根基。在學術路徑上,鹿善繼的“反求”與“躬行”觀引導孫奇逢學術走向重實踐、忌空談一脈。在學術旨趣上,鹿氏主張以王學爲宗而不廢程朱,對孫奇逢晚年轉向調和朱陸,返歸孔孟的内聖自得之學,起到了引導作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