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6 09:52:50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1篇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可能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目前,一些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大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等网站,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和邓小平理论“三进”;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纠正重大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等工作。

(一)加强学生内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高校应当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访问人次多的校园主网站。学校通过学生内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优化网络资源,改进网络质量,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建设专题网站,构筑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阵地,要建设专题网站[2]。专题网站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

(三)掌握学校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上舆论,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校园bbs要弘扬时代主旋律,设立正面信息的版块。经常在网上开展正面引导,加强互动式交流,设立问题、建议与答复版块;教学、科研、 后勤、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要设立专门信箱,及时了解和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建议,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学生,用正确、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 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 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强化校园网络监管

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3],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但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加强校园网络监管,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坚持网络监管的基本原则。校园网络监管的基本原则为: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认真弘扬“红色”校园网络文化[4],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校园网络文化,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校园网络文化,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校园网络文化,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

(二)综合运用网络监管的多种手段。学校应当运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学校应当理直气壮地加强校园管理,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上论坛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

消极或反动的信息,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其次,学校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技术上对校园网络游戏进行必要而适当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段(例如周一至周四晚上十二点至早上六点)关闭校园网。学校要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最后,学校应当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校园网络监管实行领导责任制,如果监管失职,学校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学生,而且要认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三)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不仅要求教育者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熟悉网络专业技术。要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选派骨干,从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强化培训,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思想教育专业队伍;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大学生骨干。

三、重视网络教学教育

重视网络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一)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当以深化教学改革为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与促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机结合;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

(二)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社会要求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学校要教育学生不但要做到“内省”,对自己进行内心的省视和灵魂的拷问,而且要努力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教育学生不做无节制的“网虫”,不做不道德的“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差异,认清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必须生存在现实世界之中,只有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增长才干,取得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文件.

[2] 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9(1).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2篇

【关键词】红网工程;“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不断提升学校共青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2012年2月13日,團中央下发了《2012年共青團学校工作要点》,要求共青團学校工作要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学校共青團“红网工程”为重点,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和创新思想引领工作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开展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网络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引领的能力和水平。“红网工程”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对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虚拟性,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产生的网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匿名性特征,“9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中重要的行为主体,外在表现为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网络行为,内在则表现为当代“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新特点,直接体现“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喜欢批判且具有社会责任感

“90后”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自信敏感、个性张扬,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90后”大学生表现得批判精神十足,但是在网络生活中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规范,部分“90后”大学生容易对某一关注事件批判过度,形成“网络暴力”或者塑就部分“90后”大学生悲观失望的社会态度。

2、依赖网络但容易接受新思想

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5.13亿中国网民中,20-29岁的网民占29.8%,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统计数据表明:当代“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90后”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对网络产生过分依赖。但是由于“90后”思想较为开放、好奇心强等认知因素的作用,“90后”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依赖的过程中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3、网络不当行为不断涌现

部分“90后”大学生的网络不当行为是由于网络生活的特征和大学生追求刺激的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行为主体可以随意的宣泄和表达自己情感而摆脱了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网络不当行为的产生。网络不当行为不断涌现有碍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高校“红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2012年共青團学校工作要点》要求学校共青團系统要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积极抢占工作新阵地和制高点,大力实施共青團“红网工程”,把共青團“红网工程”作为深化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抓手与方式创新,以此作为对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的有效贯彻与具体落实。当前,高校“红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90后”大学生变得更理性、更务实,他们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个性色彩,但另一方面,网络又深刻影响着其思想和行为。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90后”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产生多样性的影响,如何运用崭新的教育载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2、“红网工程”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网工程”作为高校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不具备的突出优点。其一,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其二,能够较大幅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红网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当今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是各类价值观念交互碰撞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指出:“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而高校的“红网工程”建设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恩格斯说“就个别人而言,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红网工程”的开放包容性、互动灵活性、直观形象性和生动趣味性等特征能够有效的激发“90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9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红网工程”开放互动的强大功能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以“红网工程”为抓手,加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5月,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同时,《2012年共青團学校工作要点》要求“红网工程”建设要根据校园生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联合学生关注度、参与度较高的媒体,打造贴近学生的时尚品牌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渗透和强化正面思想引导。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优势,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核心目标,以主题鲜明的网络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共青團“红网工程”,使互联网成为思想引领的新媒体、组织动员的新途径、服务学生的新工具、开展工作的新平台,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工作格局。

结合郑州大学“红网建设”工程的经验,笔者认为,以“红网工程”为抓手,加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切实加强“青”字号网络阵地建设,以快速高效的通讯网络覆盖青年

切实加强“青”字号网络阵地建设,实现对團员青年的全面覆盖是做好网络时代共青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青”字号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校團委要发挥其主导主用,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工、全校联网、扁平高效”的原则,建立了以门户网站、电子邮件、校信通、博客、QQ、手机媒介为载体、以校團委为枢纽、以各基层團委为分支、以各班级團支部为骨干节点的信息联络体系,实现对“90后”團员青年的全面覆盖。

其一,以“青”字号网站为基础,夯实共青團网络阵地。

其二,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共青團的网络“组织存在”。

其三,以共青團QQ群、飞信群为载体,全面激活基层工作。

其四,以“电子團员证”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團建信息化建设,实现共青團组织管理创新和共青團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

2、深入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以主题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吸引青年

活动载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主体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吸引青年。近年来,郑州大学校團委以“郑州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为统揽,开展了主体鲜明的网络教育活动。如:网络文明与青少年教育座谈会、校园flash设计大赛、“缤纷网络展风采,梦想启航E时代”网络风采展示活动、网络歌手大赛、网络征文大赛、“聚焦希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设计大赛、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法在我心中”网上知识竞赛、“知荣明耻”公益作品设计大赛、电脑装机大赛、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等,参与人数近20万余人。

3、全面把握青年多样化的网络文化需求,以丰富高雅的网络文化活动服务青年

网络活动已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信息获取、人际交流,还是学习娱乐、意愿表达,广大“90后”青年学生越来越习惯网络的形式。青年多样化的网络文化需求,校團委要积极利用网络阵地,以丰富高雅的网络文化活动服务青年。

4、大力实施绿色网络行动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以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年

“90后”大学生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欠缺,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呈现出萎靡不振,丧失自我的状态,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校團委作为“红网建设”工程的主体,要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大力实施了“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开展“网络美德排行榜”、“最受青年喜爱的绿色网站”评选、“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大型签名等活动,建设互联网内容导航平台,积极探索创建青年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的新途径。

5、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以及时全面的网络服务维护青年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3篇

关键词: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我国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2.1%。而一些新兴媒体,比如手机和微博及电子商务应用等也发展较快。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的各种因素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观念。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的积极作用。

网络是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他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校园内、书本上和课堂中都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丰富了思政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库,给大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帮助自己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网络游戏暴力、色情信息等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导致学业荒废甚至退学,其思想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来自网络上的千万种片面信息或者不良信息未经过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就已经转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易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网上缺乏责任感,是非不分,甚至有的大学生误入歧途,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等。

二、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必须提高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对事物和人生的认识。因此高校要积极营造网络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原则方向,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明辨是非、鉴别真善美丑的能力,使高校的校园网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二)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建立大学生自己的网站。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和情感及在线交流等专栏。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关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成长等方面的需要,高校也可在校园网内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的信息和教育的信息的共享。高校教育者可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信息,学会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和整合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符合当代网络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保证,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高校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把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参与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机制。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思想政治和人生经验的指导,且网络虚拟空间里大量信息迅速传播,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内容的侵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其道德修养,接受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五)加强网络监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教育者应多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空洞的教学变成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形成教学的互动。现代大学生经常通过新兴媒体,比如QQ、论坛、贴吧和微博等表达自己的心声或者观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师生在网络上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依靠网络技术,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监管,对不符合事实或违反法律的观点进行及时查处,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提出正面的观点。另外,还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完善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网络预案,加强网络监管。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高校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利用网络因势利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使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会为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春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3.

[2]郭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青海日报,2011.10.13.

[3]叶明,张珊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4篇

[论文摘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建.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校要改变对网络的认识,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必须在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创新,从认识和建设管理网络的举措上进行创新,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设,又加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意见》。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说明了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切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高校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创新

1.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主导地位的新渠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实践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促使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高校表现更为集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一个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主导地位的崭新渠道。高校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是建设高校先进文化的新平台。高校建设先进的文化,既是创新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高校都要确保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确保高校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策源地和辐射源,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实践者。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确保师生在多元变幻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神经,理性选择先进的义化,自觉投身先进文化建设。

3.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创设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磁场”,能使师生产生对学校价值体系深层次的认同感,对学校发展历史的荣誉感,对各级组织的归属感和相互间的亲密感。网络信息时代,开放性和自主性是其特色,网络使师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多元和自主,但也为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提供了新的空间,使师生陷入文化价值体系选择的矛盾与迷思中。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主流的价值取向、积极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伦理道德等在网络上的汇聚、辐射和弘扬,有利于为广大师生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温暖和谐、共建共享的新空间。

4.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是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网络已经深入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并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冲击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及道德信念等,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严峻考验。从理论维度看,网络独具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等,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从实践维度看,谁主动占领了网络阵地,谁就能获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谁建设好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1生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谁就能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谁开展了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谁就能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领先一步。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与管理的举措创新

1.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1)内容建设要紧贴需要。网络信息既要准确及时权威,又要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吸引受众。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民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在网络中增设具有可读性、欣赏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内容,娱乐性、健康性和激励性的文艺内容,思辨性、实证性、启发性的哲理内容;要通过在内容上富有创新的建设,形成巨大的网络主流思想文化。(2)形式建设要紧扣实际。一是可以构建主题网站,依据高校自身的思想文化底蕴为网站命名,并以此为核心细化网站栏目,如人民大学的“先锋论坛”;可以根据所处地域的特色命名,并围绕优势资源设置栏目,如重庆邮电大学的“红岩网校”。二是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可以在高校的门户网站直接建立二级网页,也可以在高校的教学资源网、二级单位网建立三级网页。三是有效利用MSN等网上聊天空间、高校BBS等开放空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论坛,加强引导和渗透熏陶;开发利用博客、播客、QQ空间等资源,合理进行建设和维护,吸引受众参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3)功能优化要找准突破。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网络载体本身的特点来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确保点击率与功能呈正比。一是要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结构,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二是要全面丰富网上第二课堂活动和网上校园文化,发挥网络对活动载体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强化作用。三是要强化干部、教师与学生的网上沟通,做好网上实时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网络,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与疏导。五是要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加强以优势资源、系统规范、责权明确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以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基础。目前,高校学生上网条件较好,部分高校还建成了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以及以高速以太网为主干的宽带校园局域网。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硬件配置与软件环境差异还较大,如电脑、服务器、安全防护软件、数码设备、刻录设备及影印设备等,而国外的商业网站已经羽翼丰满,并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张。在没有地域限制的网络世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整合优化网络资源,自主开发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时进行网络维护,以智力发展与创新建设带动网络世界的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操作上,要适应互联网Web2.0时代受众的个l生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确保网址分配、互动空间、个性页面等有足够的空间,确保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序传播和活动的有效开展。

首先,实行实名登录、信息监控和规范管理等制度。要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高校要防范反华势力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利用网络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对网络思想文化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要建立网络行为监控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规范网络运行。要建立网络应激处置机制,对特殊时期和敏感时期的信息,对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外交和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有悖先进文化方向的内容要及时清理,发现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人要予以警告,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要实行实名登记制,以加强对网络开放空间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的审查,若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增强师生上网的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牢牢构筑抵制不良言行的“防火墙”。

其次,实行明确责任分工和归口管理制度。一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二是在责权设计上,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相关程度,赋予相应大小的责任,要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明确分工,要以主管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为核心,实行归口管理,确保形成分工有别、责权明确、处置高效、管理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制度。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

1、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要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保障条件。一是要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适应网络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观念,牢固坚守阵地,主动迎接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结合网络特点,广泛研究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大众传播学等理论,加强自身理论建设;要吸收培养一大批热爱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技术突出、熟悉网络信息法规制度的专职队伍,也要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的兼职队伍,要努力建设全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投入机制。网络信息化发展要求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高校要不断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加快校园网络建设,不断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5篇

关键词: 网络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为载体的有效性

(一)网络载体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正身处于全民网络的大时代背景下,网络时代要求标志着所有信息不断交融、改革和创新,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研究生们几乎是成长于网络社会的。他们有激情、有梦想、有追求,对所有新生事物的接受度与容纳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网络的平等性、快捷性、丰富性、虚拟性和互动性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日常需要,大多数学生都把网络作为自己融入社会、吸纳知识的起点和平台,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日益增多。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广大学生,因此,就时代背景及学生实际现状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应当借助网络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载体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教师课堂的潜移默化、名家讲堂的大力宣传、学生活动的身体力行等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网络化的今天,这些传统载体已显单薄之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已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上,教师延伸到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等,但对思想领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并不够完善,即使偶尔提及,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分析,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在活动中,研究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作为高层次人才,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已经大大下降,远远不及本科生。本科生以活动作为生活的调剂品,通过参加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研究生的生活就如同他们的名号一般,是建立在繁多的课业与学习之上的,因此更倾向于对系统知识的探索和建立,所以活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的效果不明显;参加讲座是研究生日常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普遍而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讲座的兴起,越来越大的弊端随之出现。研究生的学业本身较为繁忙,所以有效选择讲座才能积累底蕴,但是日益增多的讲座多而不精,讲座不仅失去本身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对参加讲座产生厌烦心理,结果得不偿失,尤其是遇到“不想去也必须去”的时候。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扩招致使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然而有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少,二者比例不协调。近年来,虽然学校不断吸纳优秀的新生教师人才,但是缺乏相对经验还是令新生教师无法成为学生各个领域内强有力的后盾。学生基数过于庞大使得教师工作压力陡增,如何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迫在眉睫。

2.研究生质量良莠不齐,研究生来源差异较大,个性特点较明显。以我院为例:年龄层次方面“80后”、“90后”均有涉及,最大年龄差接近10岁;社会阅历方面大多数研究生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考研,也有少部分是辞职后考入学校的;婚姻情况方面有已婚有未婚,甚至有的研究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培养模式方面虽然大多数都是非定向培养,但不排除少量定向培养学生,同时还有个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和硕师计划研究生。复杂的结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

3.管理机制较松散,弱化教育效果。研究生的特殊性在于其以“导师制”为优先准则,然而导师除上课之间外,并不能和学生朝夕相处,引领思想,同时这个准则导致辅导员对于研究生的约束能力不强,无法有效地、系统地、全面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再者由于研究生课程相差较大,因此时间无法统一,无形中为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一些困难。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作用

1.网络拓宽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和范围。网络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可能,使得时间与空间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强大的网络平台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通过网络,学生瞬间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这种传播的快捷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网络提高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网络的快捷性大大减少了搜寻信息的时间,换言之学生可以高效深入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领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如研究生党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关心时政,了解国家时事动态,并以此为载体向身边非党员学生积极传播党的思想和主张。而且由于网络可以将文字、声音和图片等要素集成一体,因此从感官上最大限度地调动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3.网络开辟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机制。网络的双向性、互动性和实时性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搭建了一个能够进行双向交流的平台。教育者自此不再只是单纯地灌输,而受教育者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由此可见网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微信为例,教育者可以选择单人交流或多人交流,把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内容分享给每一位受教育者,既主动传播思想又及时收获反馈,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面对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人,应该与时俱进,追上时代的步伐。首先,教育者应该从心理上理解学生,因为学生的很多言行与思想已经不是教师能够通过几次接触从而得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进行评判的。对于研究生群体,面对面对话并不是最佳选择,教师应该通过线上通讯,即微信、QQ等方式联络学生,转变角色从而开展活动。其次,教育者应该从硬件上强过学生。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是很快的,要教师快过学生不太现实,但是教师至少要尽快追赶上来。只有熟悉一个新的网络平台,教师才能稳扎稳打地运用平台。为此,学校应经常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努力与学生贴近,尽力掌握最新应用技术,最大限度地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强”过学生,而不是被其淘汰。

(二)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网络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必须以学生为根基,结合学生实际,从纯理论模式过渡到综合模式,展示学生真正想知道的、想研究的、想关注的信息。教育者应该增强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力求改正“主页万年不变”这一传统说法。首先,网页内容要及时更新,给学生提供各级各类丰富而有效的信息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的全面性、快捷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不断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块,如建立研究生法制教育网、心理咨询网、就业网、文化论坛等,引导学生对时事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等进行讨论,传递正能量。最后,将平台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平台建设,不仅在生活上贴近学生,还在思想上了解学生。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手机网络已然成为人们通讯的主要手段,微信由于其方便、实时、快捷等特点从一众手机APP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火爆的手机通讯软件,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存在。微信的出现让人与人的沟通跨入了崭新的时代,其特殊性使学生必然成为微信的主要用户。微信受众具有广泛性,由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探究,较强的空间跨越性和互动性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微信的另一强大功能在于它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分享最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四、结语

虽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并不好做,但并不是无法可循,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在思想上要保持先进性,在行动上保持时效性,永远不要产生“我年龄大了所以我比不过孩子们”的想法。综上所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人,要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不断学习,力求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优于学生、先于学生,从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左杨,孔晓妮.网络为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9):139-141.

[2]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践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3]徐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王永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5]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3(7):35-42.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97-0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大学生是我们国家中的知识储备军,是我们走在科学前端的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骨干,他们的思想政治面貌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属于青年的范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则必须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大学高等教育是一个人在人生中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也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当然要想做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先导。

2、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从综合国力上来强大,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实力,国民素质也不是不可缺的。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从1987年颁布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再到2004年国务院颁发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机遇,国家对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是十分重视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代的青少年的社会价值观主流是非常好的,大部分人都有着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青年人最善于接受新的价值观,最少保守思想,不受旧的落后的文化的制约。因此,他们敢于向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观念挑战,他们也常常给社会文化注入新的内容,促进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整体的精神建设趋向积极的方面,社会中的青年人在高等教育之下都逐渐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人们拥有着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面临外界的压力时都会凝聚起来。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的高度发展之下,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力量。

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趋向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三、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方法的挑战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局限在课堂的灌输,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平等的交互性的平台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这将对传统的以权威性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冲撞。

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和老师平等地进行交流。

纷繁的网络信息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树立。网络中交往具有隐蔽性和开放性,造成外界对网络使用者不易实施有效的监督,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从而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教育者不能全面准确掌握大学生的网络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使其对教育对象的主导作用有所削弱。

2、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迅速扩展应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信息传播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广泛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一个的德育空间,打破了原有教育的时空界限。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与老师、家长、同学探讨交流各种思想困惑或问题,及时了解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这就有利于把学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从而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原先滞后于学生思想的思政教育内容变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内容。

网络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同学们在网络中接触到了许多的新生事物,打破可他们固有的、老旧的思想模式。在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学生需要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我们在这个领域中需要我们自己独立的参与社会生活,也使我们有了施展自己个性的空间。虚拟的网络空间促进了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培养,促进了大学生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的提高。也给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思维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

四、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建议

1、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和信息的传播载体,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以把当代的思政教育理念传播开来,可以说给我们的思政教育者提供一个发表言论的平台。根据网络开放性及交互性的特点,利用网络了解和搜集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一些重大的、敏感的政治问题上,有重点地进行积极引导,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政治导向。不仅服务于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在群众中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大家树立一个核心价值观。

2、提高当代思政教育队伍的质量,一个良好的师资教育才是思政教育建设的基础。教育者也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格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中教育主客体矛盾对立的关系,改传授、灌输的职责为指引、引导,也就是在网络教育中不再以特定教育者的身分出现。正人先正已,要帮助教育对象的前提是教育者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要领导我们的教育队伍走向年轻化和前沿化,在网络时代在联合网络的优越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更好。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7篇

[论文摘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青年大学生自互联网一出现,便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它,迷上了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表明。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33.3%,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近年来,各高校针对这一新形势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如何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仍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他们担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完成。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强、感觉敏锐、鉴别力不强、可塑性大等特点,往往使他们在大量信息面前丧失是非鉴别能力和善恶选择能力。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生观、价观的影响,在高校学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青年大学生长时间和网络接触,一是容易使他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亦被信息的奇、新、异吸引,随着信息的漂浮不定而千变万化。二是在接受信息方面,许多青年大学生还没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选择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或面对太多的信息而无从选择。而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加之缺乏有效的网络监控运行系统,西方发达国家那种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色情、暴力和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侮辱性言论等文化垃圾的倾销,网上“贩毒”的泛滥与的兴起,严重危害着青年大学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最终导致一些人逐渐走向违法犯罪之路。青年大学生受网上不良信息影响并因此产生不良行为,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

二、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

目前,由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大都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大都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并且大都熟悉并掌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只要思想上重视,观念上跟上形势发展,完全能很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大学生面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带来的困惑、迷惘,也迫切企盼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自身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为顺利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为了适应网络这个新条件、新环境、新情况,也迫切要求进行切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出击,占领阵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未形成一套工作思路和工作体制、机制,远未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仍存在着现行德育模式与网络德育发展的相互碰撞问题,必须研究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必须严格遵循。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以此来规制网络思想信息的主导性和纯洁性。

第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协调网络中的利益关系。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及时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高校校园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而且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网络发展的新特点,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探索网络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教育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高校校园成为网络宣传教育的主力军、对外宣传的主渠道,努力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1.牢固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特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极力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图谋影响甚至改变我们年轻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种严峻挑战形势和因特网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抢占网络阵地,及时利用这种形式,更加有力地唱响主旋律。

2.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开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精心设计具有时代特点的,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之成为具有德育性、知识性、交互性、仿真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的电子教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在学校局域网上开辟“德育网站”,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正面引导。建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讨论专栏,允许对一些问题开展讨论和辩论。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把握好大学一年级的关键期。再次,建立网上德育信息数据库,使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空间,使网站成为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还必须把网上管理和监控提上重要日程。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统一规划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网络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

3.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首先,要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其次,向大学生进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如开设心理咨询网页。

其三,可在网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通过开展思想调研活动收集思想信息,通过开展思想讨论话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通过开展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育效果。其四,充实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效性、时代性、生动性。总之,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

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开发校园信息资源,反映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活动。使师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网上咨询服务活动,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使广大师生在享受互联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在活动的形式上也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

(三)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水平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8篇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youth in Internet era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ternet has weakened the control of the subject in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ed th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the object. Improving the best polic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through network platform, to innovate in the content and method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ject, and to establish the long-term 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ab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youth.

关键词: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Key words: Network;yout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28-03

0 引言

截至2011年5月1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全国网民数居世界第一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民中青少年学生占到82%。网络以其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大学生投身其中,其大量的诸如色情暴力、游戏等不健康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严重腐蚀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1 网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1 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层面得到拓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可以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扩大受众。比起以往通过标语、传单、演讲等活动进行宣传,网络宣传具有更加广泛的受众,具有不受天气、时间、经费等条件制约的优点。

1.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及性深入性得到提高 利用网络私密性强的特点,组织各种主题论谈对话等,深入大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引导大学生走向健康阳光的思想道路,既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又克服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表面化的问题。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不足在于形式单一,而科学的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展示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形式,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2 网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再全部掌控信息资源,传统教育的调控力遇到了挑战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的空前增大、信息交互的空前便捷以及信息浏览时效的空前广泛。网络平台为大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教义等提供了海量信息。其中某些信息与大学生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具有较高的同性特点,这就会使大学生对这类思想模式、意识形态与精神信仰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引发大学生政治倾向的变化、人生价值观的变化。网络中有些信息可能与学校、教师多年来所倡导的政治思想要求截然相反,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调控力正在减弱。

2.2 网络交互式沟通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对传统的沟通模式不再满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育者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受教育者客体,而受教育者则被动地接受并吸收之, 使受教育者受到正面的积极的思想教育。然而网络使大学生认识到许多与自身兴趣点相关的最新信息,并且由于网络平台特有的信息交互便捷性,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与各类文化领域中的精英人物直接进行信息交流,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交互式沟通模式后,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遇到了挑战 在网络时代之前,由于有政策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者占据着相当大的信息空间,掌握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动权,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迅速扩容,形式五花八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及应有的素质,依然采取纯粹说理和灌输式的僵化教育方式,甚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的信息更新比大学生滞后,使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人的知识水平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整体权威以及学识水平的藐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论从教育内容,还是形式都要采取更民主、更自由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3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认识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时效性、大容量化、虚拟性等特征,一方面要在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上很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特征,采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要提高思想素质也要掌握网络技术,既要多样化也要全面整合

3.1.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培养教育者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具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具有维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意识。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特别是那些能影响大学生心理发生重大变动的事件,既能做出正确判断,又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1.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业务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是主要的网民,教育者必须利用现代化手段,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管理,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等,积极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自身思考形成自已的观点,要学会应用网络技术,对各种先进的电脑技术及其相关软硬件有充分的了解,灵活运用PPt、media、flash、bbs、论坛以及web2.0中的Blog.TAG、SNS、RSS、wiki等各种网络工具,用特色鲜明的网络教育新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1.3 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制约人、限制人,而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理念。要以人为本,对大学生充分尊重和肯定,要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只有把这种理念具体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方法,贯彻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功。

3.1.4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源应充分整合,从政府到学校必须正视自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建立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力库,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聘请大家、专家学者,党政高级干部,学校党政工团干部专业辅导员与专任思想政治课教师齐心协力配合大学生教育,聘请大学生志愿者担当网站管理员、论坛引导员,最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优质资源整合。

3.2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2.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上的西方思想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冲突。目前西方国家是网络信息的主要制造者,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是由发达国家提供的,大量资本主义腐朽的价值观,严重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十条戒令”中就有: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大学生,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上的西方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冲突,对善恶、荣辱、美丑、崇高卑鄙等思想道德问题正确辨别和处理,形成社会主义大学生的道德观。

3.2.2 针对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个性张扬,但独立自理能力不够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知、情、信、意、行教育,使之形成健康的思想政治品德。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自我选择性强,也极易被周围的环境同化,他们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过于关注自我意识,个性张扬,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形成发展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3.2.3 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意是引导,是在生活者的灵魂深处激发源于内心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出发,研究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意向,探索各种有效的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召力,这应该是一种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疏导教育,是将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生活者予以引导,在一个交往、对话、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双向互动,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实现受教者的主动学习――因兴趣而学习的过程。

3.2.4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非理性化的特点,加强对其主导价值和主体价值的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主流价值观有被模糊化边缘化的倾向,诸如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他们对社会中的道德榜样不感兴趣,更多地关注娱乐圈中的歌星和影星等,往往美化偶像,对他们的缺点及不足回避或弱化。大学生价值观的非理性化主要表现为把物质或金钱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片面强调个人回报,在生活中追求享受,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等。市场经济的精髓是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应该让大学生理解这个主导价值,同时应该引导其找到自我价值,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应该让大学生明白,短期个人价值的实现固然重要,但是要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树立契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远大理想。

3.2.5 利用网络坚持对大学生的他教与自教相结合,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帮助大学生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转变。要使大学生自觉发展,先要使其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和自我定位;其次是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教自律;再次是要引导大学生把自身发展置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自觉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适应社会。

3.3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尽可能全面系统

3.3.1 利用网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3.2 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然而这时他们的“三观”还不成熟不稳定,且可朔性极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观念受到冲击,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尤其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极易引发大学生“三观”的冲突与失范,要针对网上“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信息对大学生“三观”的挑战,积极有效地开展系列“三观”教育。

3.3.3 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盘考虑,全面部署安排,既要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衔接好,也要避免过多的重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党政工团领导干部专业辅导员专任政治课教师各负其责,全面系统,内容衔接,体系完整,不留死角,务必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全面正确熏陶。

3.3.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应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律常识教育,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把文明上网、网络安全知识列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从而消灭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的诸多真空地带。

3.4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因时因地制宜做到灵活多样

3.4.1 利用网络优势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作为一种无国界、开放性的传媒工具,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而大学生自我识别能力不强,极易受到负面影响,进而迷失人生方向。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网络错误价值导向,削弱和消除不良影响,提高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信息面前的认识判断能力,将其价值取向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需做的基础工作。

3.4.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体,网吧是盈利场所,在网吧里,大学生从事最多的就是网聊打游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到这一实际问题,在图书馆、青少年活动宫内多配备计算机机房,甚至政府可以考虑为大学生专设免费绿色上网基地,给大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上网空间。在网上多搞些有特色的、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参与互动,提高大学生抵御有害信息的能力,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3.4.3 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理论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把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最新成果输入网络或制作成光盘,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社区”,可以考虑开设富有思想教育内容的热播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论坛、新闻留言板、博客、播客、专家栏目、思想道德标兵事迹栏目、开设网络BBS、QQ群、热点问题讨论区,可办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可选择拍摄宣传短片、主题短剧比赛、投影比赛、征文比赛等,也可以创建“虚拟班级”邀请大学生加入,以交流探讨的形式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开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3.4.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还应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以社团为点,带动大学生的面,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现实交往的快乐。同时,开展竞赛、讲座等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脱离机器的束缚,不再被困网中央。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及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免受不良思想的侵害。

3.5 探索建立长期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网络舆情监督反馈机制

3.5.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网络舆情监管技术研发。一方面,国家要高度重视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警建设,加强对网络管理,通过网络环境治理,以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下一代IPv6技术设施的研发,避兔出现IPv4时代网络的源头控制权被美国政府掌握的情况,通过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网络规则,加大对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安全屏障,主动快速有效地对网络信息筛选过滤,防止有害信息的侵入。

3.5.2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网络舆情监督常态化。首先,应建立起常态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对话协商机制。其次,把握网络舆情要立足于解决问题的常态化。第三,建立稳定可靠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动向网络信息反馈沟通渠道。建立回复网问的网络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对网问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网上回复的力度,明确到人,落实责任,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政治思想互动的重要平台。

3.5.3 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舆情信息队伍建设。在队伍建设上,把专业网络舆情信息队伍与大学生网络舆论监督志愿者结合起来。采取聘请或选拔的方式建立大学生网络舆论监督义务志愿者队伍,相信在相关方面的指导下,他们能够成为整治网上低俗之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可以信赖和放心的力量。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开博客、微博讨论思想政治问题,也大力支持和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专家开设博客,以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价值观撰写博文,参与网上观点交锋,以正确的观点引导和影响网络舆情。

3.5.4 探索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应对网络舆论的快速反应机制。专业人员对网络舆论所涉及的不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行为,要迅速查处,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其次,要建立网上信息筛选审查程序和查处公告机制。对网上有关不实信息报道,要令人登记、筛选审查并提出处理息见,保证公正和客观;要多方协同建立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在第一时间发现情况、作出回应并进行技术干预,把握工作先机和主动权。第三,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建立网络自律性,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要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网络之间的责任意识。

3.5.5 探索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社会,其主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既是网络社会的特征,也是网络表达自由化、个性化的根源。正是这一特点,不少人利用网络的匿名制度,对他人在网上进行肆无忌惮的诽谤、辱骂和暴露隐私。能否探索实行网络实名制,以此作为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手段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尝试。支持网络实名制正在成为一种舆论,大家逐渐认识到在网络上使用真实姓名,更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从根本上有利于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网络舆情监督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小龙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