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传统艺术的种类

传统艺术的种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15:08:37

传统艺术的种类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1篇

一、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的范畴

民间传统手工艺分类大致从艺术性、民俗性、生活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张道一等有关民艺专家的分类观点,民间传统手工艺分为八类,装饰美化类是其中类别之一,是指民众对环境和自身的美化和装饰,主要包括节令活动、人生礼仪等民俗生活中的年画、窗花、布画、杂画和室内装饰品;民众对自身的装饰,包括服饰剪纸花样、鞋样等。装饰美化类民艺品起源大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其原初的功能有所减弱,审美功能不断加强。装饰类民艺一般只限指在二维的平面范围之内,有平面造型艺术的特征,无论是创作观念、表现方法还是存在形式,与一般所指的美术范畴更为接近,从而集中体现了民间艺人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

二、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1、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土壤民间传统手工艺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生活,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原始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元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但是随着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步伐的加快,受社会政治经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人文观念和审美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一夕之间,许多具有民俗特色的村落、具有历史韵味的街道被无情拆除,代之以冰冷无温度的现代立方体,隔离了传统邻里间情感交流与人情往来,移风易俗间,耕植传统民间装饰艺术生存的土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许多传统手工艺因无存在的理由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2、价值观的改变导致民间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后继乏人目前,我国很多年轻人择业价值取向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责任的承担。选择社会热门职业,忽视那些可以为人民服务的冷门职业、基层职业。择业标准趋于实用化、功利化,将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发展作为择业价值标准,轻视精神、责任和义务。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以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作为谋生手段的作坊,社会生存越来越艰难。要练就达到大师级别境界的技艺,要耗费人生很长的经历,且经济报酬微薄,属于冷门寂寞的“无前途”行业。在当下全社会追求高报酬,青年择业价值观本位化现状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后继乏人。3、传统的手工艺传承形式束缚了民间装饰艺术的创新查阅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资料,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母女间的口传心授以及物传,将工艺技术的艺诀、经验、装饰艺术样谱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后人在前人一脉相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工艺、图式逐渐完善,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固定内容和形式,束缚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使得装饰样谱跳不出原来的样式,有的几乎几代一成不变(如图不同时期的杨柳青年画)。如表现连年有余必用莲花和鱼元素,表达长寿要用寿星翁或松鹤等元素,这种程式化使得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图案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受到束缚。

三、装饰类传统手工艺活化途径探索

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产业化规模很小,随着民众观念和审美的改变,已经不作为普遍的日常装饰使用,大部分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被用作收藏或者发挥工艺礼品的功能。虽然新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消亡,但是其物化过程反应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将会对新生手工艺的产生起到启智和推动作用,这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动态传承。虽然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日益维艰,但是依靠政府部门的保护政策,以创新为钥匙,通过全社会多方努力与配合,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要,在流淌着传统血脉的土地上,传承之路必将充满希望。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颁布一些有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政策、制度,为传统手工艺的“活化”保驾护航。一方面,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民生的前提下,尊重农村民俗习惯,保护传统村落文明,避免村落“空心化”,重新构建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土壤。另一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力度,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力度,鼓励地方院校开办非遗专业,加强非遗人才培养,保障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再次,引导和推动传统民俗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很多传统手工艺因为民俗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涉及到服饰、室内装饰、活动物品等。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多渠道入手,尊重传统民俗,构建传统文化环境,让年画、剪纸、刺绣等传统装饰手工艺回到百姓生活中,把民间传统最富有创造性的源文化留住。同时,用现代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传统手工艺,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深入了解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2.发挥传统手工艺文化技艺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最大程度上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可以说是典籍之外的-支活态文脉。但是市场需求决定发展规模,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审美的转变,导致传统装饰类手工艺产品需求量剧减,使得原先轰轰烈烈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日益萧条,如苏州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等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鞋子、衣服、帽子等服饰用品琳琅满目,再也不用为了满足使用功能而自己动手。因此,因服饰制作而存在的民间服饰的花样剪纸也很少见了;有些传统技艺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被现代化新生产工艺所取代,如传统手工雕刻到现代的数码雕刻,原先的雕版、丝网印刷到现代的数码印刷,传统刺绣到电脑刺绣等,不仅节约人力,效率也飞速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因快速工业化带来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需要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性、情感性特征,这给传统装饰类手工艺活态化留出了继续存在的空间。传统手工艺独特的人文魅力是对机器标准化产品的情感补充,为消费的多元化提供了富有人文气息的选择。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功能已经大大弱化,传承的核心是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要以创新为动力,发挥工匠精神,运用传统技艺,制作限量版的艺术品或纪念品,把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人文气息发挥到极致,满足小众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需求,不失为保护和传承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方式。3.发挥DIY的亲和力,让传统装饰类手工技艺走近市民生活。根据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流程,开发成DIY体验项目,既能让民众丰富生活,排解日常工作压力,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手工技艺操作流程,体验中国装饰类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智慧。如剪、刻纸类工序较少的可以开发成单独的项目;如果工序多的,如年画类,可以按照工序分解成画稿、刻板、印刷等几个项目,组成系列项目,体验者在精心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悠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制作的过程,也是放下繁杂,自我精神享受的过程。4.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查阅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没有哪一门传统手工艺是亘古不变的,都会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审美心理的变化而产生流变,有流变就有创新。传承与创新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沿着螺旋线向前发展的关系。没有创新的传承是难以为继的,同样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没有依托和支撑的。装饰类传统手工艺融入创意产业行业的途径有多种,用现代解构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创意产业具体产品设计的需要,局部融入,可以是艺术形式、工艺的运用、传统图样的提取应用。在艺术形式应用上可以运用现代软件编程技术,既能体现传统装饰类图样的艺术风韵,又提高了效率,通过变量的改变,还能改变图样的视觉效果。比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就能把剪纸的镂空特点用于建筑设计、产品展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形象代言人的服饰设计中,形成一种通透、斑驳的艺术效果。在装饰纹样的运用上,要用现代创意思维方法对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图样进行提取,并运用现代造型方法进行新的构想与再创,“借其形,承其意,传其神”,打造具有东方文化品质,符合现代审美的视觉形象。传统装饰美化类民间手工艺的“活化”,要营造适合传统装饰类手工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不仅要原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装饰图样,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更要以创新为灵魂,用现代设计给过去一个未来,使民众在享受现代设计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记忆,产生中华民族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唐家路民艺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3.1p32

〔2〕王楠论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P170

〔3〕潘鲁生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复兴[J]上海工艺美术2016.3.15P8

〔4〕陈建成姜宏瑶浅谈我国发展森林文化创意产业路线[J]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2007-06-11P7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2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价值;发展方向

一、工艺美术传承新形势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以不可捍卫的地位存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工艺美术专业逐步被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更为紧密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取代。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认知与重视,我国工艺美术传承面临新的形式。任何一部成功的工艺作品的背后都存在着其特定的加工技艺,这些精湛的技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并传承下去,以供后人分享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并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而感到骄傲,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颇多。传统工艺美术的主导地位以手工业为主,随着时代与人们大量的需求,工业生产逐渐发展成为工艺美术产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手工业满足不了大量的需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至此,完全依靠传统手工艺谋生的只能是小部分人。根据工艺美术传承模式分析,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依靠传统纯手工艺为营生的一类人,通过师徒方式的学徒,通过言传身教方式传承,也是中国较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传承下去;二是仅依靠人们个人兴趣爱好,在正常工作生活的闲暇时间进行制作,没有系统学习,按照个人对工艺美术的喜好与感悟进行制作,并不存在拜师学艺等说法进行传承。因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等因素,上述两种手工艺的传承也随之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难接受长期学习传统手工艺,因传统工艺技术精湛,需要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进行学习与研究,因此传统的学徒生活方式逐渐远淡出统手工艺行业,很多年轻人认为与其花费过多时间学习手工艺制作,不如进入城市打工生活,上述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手工艺需花费过多时间学习且收益效率偏低等因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倡导引入工艺美术教育,以此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完整传承下去,现如今根据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工艺美术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意识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工艺美术在内的文化艺术消费有了新的需求,国家也加大对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视与在工艺美术教育上大量投资,为的是将我国传统的优秀工艺美术技术传承下去,并集合现代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使中国工艺美术在传承之余有着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

二、构建完整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与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型和普及型两种形式。专业型指以工艺美术为主,专业学习工艺美术或与工艺美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学习,如大中专艺术类教育等专业性极强;普及型即指对非专业工艺美术类人群进行普及所开设的课程教育。因此专业型教育成为传承与发展工艺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可贵,某些传统工艺手艺的失传,让一些精美的工艺美术成为历史,因此国人更应提高工艺美术的重视程度,尽可能让传统工艺美术继续传承下去,并结合现代工艺美术的优点顺利发展。因此许多院校针对工艺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构建适合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加大对工艺美术知识进行普及,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认知度,加大了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度,并在飞专业院校同样开设工艺美术教育课程,让非专业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这一构建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无论是对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学生对于自身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3篇

【关键词:造型;借助;存在;创造

所谓的民间艺术是针对一些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其中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民间艺术也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等,

在我国民间艺术其实是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当地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从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术也有学者按照造型来分类,但是这几种分类都比较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出民间工艺美术极为丰富的内容种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 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 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传统玩具是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玩具,俗称“耍货”。它们与民俗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传承历史。传统玩具的生产采取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方法,成为代代相传的地方和家族手艺,传统玩具的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表现的是民众的信仰、习俗和戏曲、传说、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

传统工艺丰富了中国民间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时,人们既得到了娱乐,亦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共同参与的游戏或竞赛,更使人们增进了情感交流并深刻体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中国传统玩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类和地方风格,并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成长。时至今日,虽然许多玩具已改头换面,但个中的涵义及先人的智慧却仍长存其中。

例如 山西岁时节令及传统庙会中的民间玩具,常常使人陶醉于幼儿时期度年过节趣事的回忆之中。除夕夜、正月初一点“滴滴金”;元宵节扎灯笼,玩花灯;二月二,龙抬头的古庙会上,布龙、面龙、竹蛇、纸蛇玩具,能动的构造给他们以诱感力,逗引得儿童们喜笑逐闹、争相购买;三月三上巳节的泥哨哨,声声悦耳;清明前后放风筝;端午节戴香袋,玩艾叶虎。还有那小风车,七音哨、皮老虎、草编的蚂蚱笼,足使儿童们兴高采烈了。

而现在我们又将“艺术”重新定义是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美术、音乐、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都是属于艺术类的。艺术类形态有很多很多,主要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两大形式。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又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种。美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等等。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视听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在比较新的分法,则根据时空性质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电脑艺术,电脑艺术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的,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

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不论是艺术或是民间艺术都是由 “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笑微著.《中国民间艺术(上下册)》,辽海出版社,2007年.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4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室内设计;传统工艺;装饰

随着人们对于中国元素的重视和热爱,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大量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资源丰富,可谓室内装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和内涵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用于美化生活环境的传统造型艺术。传统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点是物质生产与审美创造相结合,以审美为特性,以实用为第一要素。因此,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工艺产品,又具有审美特性。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无论是陶瓷、玉器、织锦、刺绣等工艺产品,还是《考工记》《蜀锦谱》《天工开物》《丝绣笔记》等众多著作,都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其蕴含的审美价值、丰富的审美造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现代设计特别是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现代各设计领域和人们的生活所体现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审美、造型、技艺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图案和造型元素,为现代设计和造型工艺传承了各类造型技艺和技法,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使传统工艺品具有更高的鉴赏、收藏和装饰价值。

二、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对室内装饰设计的影响

传统工艺美术对于室内装饰设计,无论是内在的设计理念还是外在的设计形式,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所创造的大量图案、纹饰、造型技法等形式多样,是室内装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的大量象征性造型符号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简约主义不谋而合。如,青铜器上的云雷纹、饕餮纹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隔断、背景墙等重要位置。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品被人们接受、欣赏和喜爱,大量的传统工艺品被应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成为室内装饰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字画、雕塑等美术形式相比而言,传统工艺美术在审美特质上更适合室内装饰设计。现在室内博古架上放几把精致的苏州檀香扇,墙壁上挂几幅惟妙惟肖的苏州刺绣作品,会使得家里充满文化气息。传统工艺美术不仅有精致的工艺产品,其图案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千百年传承的制作技艺、巧妙的构思、合理的结构、高明的技巧、丰富的题材、多样的形式以及蕴含的哲理和设计理念,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影响尤其深远。如,传统的木雕工艺在室内设计领域被大量应用于玄关、背景墙的设计与制作,使室内更显浓厚的人文气息。

三、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工艺美术为室内装饰设计提供了材料资源、设计灵感等充足的设计养分。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实际工作中,传统工艺美术的应用不仅形式十分广泛,而且内容十分深邃。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内涵、材料资源和技艺三个方面。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要达到最高境界,就要求设计师彻底掌握其本质内容。如,法云安缦酒店的设计融入了原始村落的简洁和明式家具的精、巧、简、雅的设计思想,佛家思想与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是整个酒店设计思想的主要依据。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所创造、传承的各类图案、纹饰、造型等资料丰富,在各类室内装饰中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如仁安悦榕庄,其浓郁的藏族风情和韵味,通过复杂纷繁的木雕、色泽鲜艳的藏毯演绎得淋漓尽致。传统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的工艺品制作技艺无疑是我国工艺美术文化的瑰宝,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如,运用柳编工艺制作的各类室内器物、运用苏州刺绣工艺制作的各类装饰品,都是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结语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室内装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是,目前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的受重视和被应用的程度仍显不足,希望文章的探讨能够有效拓展传统美术工艺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张蕾.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大众文艺,2009(6).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5篇

一、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环境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是众多环境系统的融合艺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室内设计等领域。环境艺术是以设计符合民众精神和生活双重需要的生存空间为最终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事物发展方向,融合当地传统文化。

(一)艺术设计贴近自然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球人民对于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贴近自然风格,力求为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二)要有整体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宽广,现如今,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呈现出整体性特点,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要趋向民族化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发展具有个性和共性。现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渐渐偏向于民族特色,如日本的建筑物偏好室内设计全部显示出日本民族特色。总之,传统环境艺术中欠缺的元素历史性和民族性,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从民间艺术入手,发挥民间艺术的积极作用,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将传统艺术按照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如诗词等的艺术创造不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内。传统民间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是普通老百姓,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为社会底层的百姓服务的,所以传统民间艺术再发展并不仅仅是以审美价值为主要生存支柱,期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离不开以下两种类别:

1.生活服务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可以归纳到生活服务类的艺术品种类繁多。为底层百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劳动等一般生活物质资料服务的艺术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如百姓创造的不同厨具等;服务于生产劳作用的,如纺织车;服务于穿戴方面的民间艺术种类最多且发展最为繁荣,如衣服上的不同刺绣图案;服务于百姓居住需求的主要有石头、木材、土等材质使用和各种家具的样式和摆设等。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生活服务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了民间文化氛围,体现了社会底层对于生存质量的追求。

2.精神信仰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主要为底层百姓提供精神信仰服务的主要有为祭祀祈福所用的贡品,如各种纸扎供具。第二种服务于精神类的是娱乐所使用的,如民间传统中的提供休闲娱乐的各种戏曲种类和游戏,如各种面具、玩偶,灯谜等。第三种是表达情感和内心需求的,如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

总之,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实用性、传承性、工艺性。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到现代,其在现代文明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特点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性

传统民间艺术带有地域性导致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区域内的人民拥有不同的民族归属感,其所创造的民间艺术也因此带有地域个性的标志。如北方的服饰特点以皮、毛材质为主;南方的服饰特点以布、丝等材质为主。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会将年画等粘贴艺术品运用到北方建筑室内设计中,将其发展成壁纸等艺术品,而南方应多潮湿天气,较少使用到这些民间艺术品。

(二)装饰性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在历史中主要发挥其实用性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实用性渐渐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中主要汲取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装饰性功能。如剪纸艺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产业结构链。而许多建筑物的室内装饰中喜欢用到民间艺术品,如蓑衣、中国结等成为装饰品。

(三)情感性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了中国民间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传统民间艺术品种富含精神文明的元素,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民间传说故事的使用,白蛇传故事中的断桥、油纸伞等元素的使用,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中带有民间百姓对美好事物的祝福之情。

(四)民族性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国百姓生存的哲学,反应了百姓的审美特点。总之,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那些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元素具有独特性,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借鉴。

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运用的几大特点,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可以总结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审美作用和非审美作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普通民众上千年的精神艺术。首先,民间艺术具有质朴简练的审美特点,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性;其次,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上具有和谐对称性,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到这种形式美感,形成现代环境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特点,如上海“新天地”商业休闲街区中对民间建筑材质的保存和应用,使得上海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第三,传统民间艺术中内容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体现了精彩纷呈的审美感受,如北京民间文化习俗在王府井环境改造中的使用,使得王府井的休息场所、灯柱等富含了民间文化内容,糖人制作的铜像、糖葫芦铜像等的规划设计,使得王府井富含生活的真实性,使得王府井包含了浓厚的传统韵味,拉近了国内外民众同王府井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丰厚的审美感受。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共鸣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其中包含对家人的情感、对时代的情感等。人们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情感交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文化运用其情感特点,为一些建筑设计、装饰品等赋予情感文化,从而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归属感。如民间文化中运用五颜六色的布条来制作幼儿的衣物,表达对于新生命的祝福和慈爱之情。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五彩的布条设计成室内装饰用的抱枕、地毯等物品,表达对屋主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屋主对来客的欢迎之情。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文化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祥和氛围,起到缓解现代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如民间元宵赏灯猜灯谜的习俗,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些城市会在商业主街道上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从而营造了快乐祥和的气氛,增添了现代人们生活的惊喜。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化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化现代人们的作用。如民间艺术中的年画、剪纸等图案,往往带有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义。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二十四孝”的铜像,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教化民众的作用。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6篇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

十以来,同志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认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等等。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它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兴艺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被人渐渐地遗忘,没有大众关注、没有观众去欣赏而无法传承,民间艺术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1-2]因此,要真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高校育人是一个重要途径,从高等教育做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用教育串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珍珠,如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是目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1构建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艺术类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一般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弊端,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比如:人才培养体系门类比较单一、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等。[3]艺术类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表现为思维活跃、个性独特、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而在此人才培养体系下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学习欲望与需求,逐渐表现为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就业难或者就业适应期较长,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才能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1.2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忽视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类硕士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偏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没有清理和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因此,要真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这要求我们从高等教育做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中,在教学、科学研究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3民间艺术的传承逐渐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民间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熬不过艰辛,等不及作品产生收益;许多人不了解艺术作品,认为手工艺品很简单的手工,民间艺术作品能带来的价值还未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现有手工艺人受客观条件所限,再创作力不强,不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得民间艺术很难出精品,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因此,民间艺术被渐渐地淹没,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正逐渐走向衰亡,急需要青年学子担负其这一重任。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少学生往往对我们传统民间艺术不屑一顾,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使得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注重对西方文化技能知识的学习,而不愿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带有本民族设计的源头。

2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建立一批真正双师型教师,将传统民间艺术整合到艺术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民间艺术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民间艺术创业实践等培养环节中,构建新型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类硕士人才。同时,利用高等教育提升并创作民间艺术作品,使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2.1建立一批真正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人物,直接影响到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艺术类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学历水平比较低、外语能力普遍较差,这些严重制约了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教师在思想素质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而且在技能上掌握现代的艺术类教育方法,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充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类硕士人才。

2.2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基础知识方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外知识和交叉领域也需要广泛的涉猎和储备。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改革课程设置,朝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体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关键,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探索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新途径。然后,通过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精髓,增加传统民间艺术课程到学生专业基础教育中,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3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需要丰富教学方法,由于艺术类专业的个性化、独立性特点,上课方式多样,不拘于课堂,在专业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外出调研、研究创作等培养过程中较为独立,宜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即:出外民艺考察;出外民艺实践;出外民艺调研。

2.4开展民间艺术活动

文化育人真正进入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领域,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民间艺术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能充分挖掘民间艺术遗产,使中国的民间艺术遗产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民艺讲坛、民艺讲座、民艺实践、民艺创作等形式。学生受益面比较广的一种方式是在校内定期举办一系列民艺讲坛、民艺讲座,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民艺实践是指把最基层的民间艺人请进教室,让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建立学生和民间艺术直面接触的体验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设计创作,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元素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间艺术设计比赛,增强对承载着民族情愫、民族灵魂和民族根基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鼓励学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用专业所长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在民间艺术创作中受到艺术熏陶,在对传统民间艺术弘扬和传承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启迪。

2.5民间艺术融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受外部环境的熏陶而潜移默化的改变,民间艺术恰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其形式具有美感,且饱含情感,同时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将民间艺术有效地融入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5]有利于唤起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记忆、了解和认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热爱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成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2.6创建民间艺术创业实践基地

民间艺术作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长久地存活下去,最好的办法是让更多学生去了解他们,喜欢他们,并把民间艺术作为创业就业的载体长期发展下去。作为高等院校,创建民间艺术创业实践基地,[6]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岗位机会,多鼓励艺术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传承为主旨,发扬民间艺术创业实践精神,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华。总之,无论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还是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纳入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中,不仅能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更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这对培养艺术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同志所言:“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莉莉.设计艺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传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6-29.

[2]杨远.濒危民间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基于豫北剪纸的调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88.

[3]曹宏,刁艳飞.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6.3:166-170.

[4]陈梅.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与保护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5.21:33-34.

[5]孙维.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2.28:136+138.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7篇

关键词:现代陶艺;综合性;文化产业;陶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201-03

本文所指的陶艺本非指传统的陶瓷艺术,而是在现代语境下的现代陶艺,如果把中国至彩陶以来的几千年的陶瓷文化作为背景,现代陶艺只是其中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是受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它是以陶、瓷、釉料等材料为媒介,打破中国传统审美规范的限制,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无限可能性,进行陶瓷艺术的各种创新实验,强调表现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反映或关注社会问题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主要还是限于其实用性的功能,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哲学。这种传统价值观统治中国陶瓷界数千年,它的师徒传承式的技艺和规范限制了陶瓷制作技艺的广泛传播,因此陶艺制作和传承一般仅限于传统的陶瓷产区,随着现代陶艺观念的推广和传播,现代陶艺制作从陶瓷产区延伸到各大院校然后扩展到社会各阶层,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尽管多数人对现代陶艺的内涵并不明了,但毕竟扩大了现代陶艺的影响,使我们有理由对现代陶艺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一、陶艺成为当代艺术综合性发展的代表

陶艺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艺术的代表,首先中国的现代陶艺与中国的现代艺术发展同步,并为艺术多元化作出了贡献。纵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陶艺的重要展览,各类风格并存,表现情感,反映时代特色成为大多数陶艺家的心声。艺术的多元化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结果,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下,善于包容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吸收,中国的陶艺家以其创作体现了中国艺术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成果。比如陶艺界代表人物周国帧,其老师是罗丹弟子的学生,他的动物题材的陶艺作品,既有西方写实造型的基础,又保留了本民族的写意、概括的特色,可谓中西合璧的典型。

再者,陶艺作为跨界艺术的代表,综合性特征明显。一般陶艺分类上按功能来分,主要有陶艺饰品、生活陶艺、陈设陶艺、建筑陶饰等,按类型来分有陶板画、陶艺雕塑、陶艺浮雕、实用器皿等,如果把陶艺放在现代艺术的范畴里,则陶艺跨越了众多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陶艺与绘画、设计、雕塑、综合材料、装置等多种艺术门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性艺术的代表。拿瓷板画来说,过去只是陶瓷的装饰手段,在20世纪,珠山八友在瓷板画中加入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使瓷板画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现代瓷板画以陶釉等材料为媒介,吸收绘画的各种表现形式,既可以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等成为独立画种,也可以切入当代艺术,比如成为装置艺术的某个组成部分。

现代陶艺的形式丰富,它可以是平面的,以绘画的形式任意自由地表现形、色、肌理效果;可以是立体的雕塑作品,发挥其材质的独特性;可以切入综合材料艺术,拓展了传统的陶瓷语言,同时表达某种观念;可以出现在影像、装置作品中,成为独特的艺术媒介,因此现代陶艺比其它艺术种类更充分、自由地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陶艺真是无所不能,这正是其成为当代艺术代表的重要条件。

二、陶艺教育所承载的当代文化内涵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像美国虽然是现代陶艺的发源地之一,却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日本文化也没有中国文化深沉博大,但这不影响它们成为现代陶艺的代表国家。

当然现代陶艺也不是横空出世,美国文化正是吸收了世界各国文化而形成了自身特色,日本同样借鉴了东西方文化,包括中国陶瓷文化的成就,形成了本民族的陶艺特点。比如日本把中国的绞胎装饰纹样应用于现代陶艺制作,许多西方现代陶艺家从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得到很多启示。中国的陶瓷文化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既是财富又是个包袱,当我们沉醉于古人制作的陶器器型的标准规范、釉色的精美绝伦时,我们猛然发现复制再也无法达到古人的高度,如果不另起炉灶,只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不打破传统的审美原则,中国陶艺的辉煌只能停留在历史博物馆和古董市场里。

“传统陶艺生产的审美惯性和官方对待陶瓷行业的态度及类别划分造成普通大众对于一些‘纯艺术’门类的‘创新’还能持一种相对宽容的心念,而对‘陶瓷’的创新是相当的不理解,使中国当代陶艺的起步和发展从一开始就比其他艺术门类显得更加沉重和复杂。”[1]

中国的陶瓷艺术长期被纳入设计工艺体系,离不开实用、经济、美观的功能型产品生产要求,对现代陶艺是个束缚。陶工有高超的制作技艺,但分工严密,缺少独创性是其主要缺陷,代代相传的制作工艺难以使陶艺人脱胎换骨般地转型为创造型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无视现代艺术的发展,只关注于自身的技艺,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学院成为发展现代陶艺的温床,首先它没有传统观念的限制,师生们乐于接受现代美学的影响,创造上可以不拘一格,敢于借鉴任何陶艺的新观念,对传统陶瓷艺术也能传承和吸收。再者师生们一般不受功利性目的限制,师生们既是拿来主义者,又是陶艺创新的主要力量,陶工因为生存要求需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师生们则可以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潜心创作,所以现代陶艺在中国发端于学院就不足为奇了。

发展现代陶艺并不能抛弃传统陶瓷文化的影响,许多艺术家恰恰是从传统陶瓷文化切入,从中国文化符号切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陶艺语言,陶艺涉及技艺和创造力,没有关于陶瓷技术方面的知识,再好的艺术家也无法实现其创造,因此现代陶艺必须从中国传统的陶瓷生产,从民间的陶瓷作坊中学会制陶技术,然后才能进行自由创作。

把孩童时代玩泥巴的兴趣,逐步发展为专业的素养,是陶艺教育的重要方面,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就不会有现代文化的产生,现代工业文明带给我们快捷的生活方式,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单调和重复,传统手工业文化淳朴、自然的方式,使我们身心受到熏陶。

修身养性,培养审美情趣也是陶艺教育的重要方面,陶瓷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陶艺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从陶瓷文化的发展,可以管窥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从秦汉时期的陶俑,可以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中国的陶瓷茶具,所包含丰富的茶文化、审美观念、禅宗哲学;中国各个时代的陶瓷艺术,像秦汉的雄浑大气,宋元的清雅端庄,明清的富丽华美,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三、中国陶艺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中国高校的陶艺教育尽管在建国初期就已开始,但长期被划分在工艺美术的范畴,脱离不开实用美术品的束缚,使得现代陶艺的推广严重滞后,师生的创作观念受到束缚,长期以来,现代陶艺不受重视,在陶瓷产区和民间作坊,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以致无从推广,现代陶艺长期以来仅限于学院内小范围发展。

由于对现代陶艺的不理解,甚至分不清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的区别,对现代陶艺重视不足是个普遍现象,尽管目前有许多学校开了陶艺课,社会上也有大量陶吧等玩陶场所,由于软硬件投入不足,大多仅限于拉坯、画陶、玩陶泥等简单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学习陶艺还很困难,与现代陶艺的创造性要求相差甚远。把陶艺教育从工艺美术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使现代陶艺的纯艺术性得以发挥,艺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得以体现,是现代陶艺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没有此等观念和意识,高校陶艺教育只会落入传统陶瓷制作的俗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代陶艺的理论建设滞后,使得现代陶艺教学上出现模糊的方向,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理论刻不容缓。许多陶艺家的经验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传统陶瓷理论也很少得以总结并被分享,这使得中国现代陶艺界理论名家寥寥,著作不多。

对现代陶艺的研究涉及对当代艺术理论的理解,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索一直伴随着艺术的探索,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学院教育应该拓展现、当代艺术的教育,为现代陶艺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就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2]。艺术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真理,所以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实的模仿和再现,在陶艺作品中许多作品并非简单的模仿现实,而是表现存在的本质,揭示世界的真理。与此观点有些相似的是当代著名学者阿瑟・C・丹托在其文章《艺术和意义》中指出:“使艺术成为艺术的并不是眼睛看得见的东西,这便解释了为什么要弄清楚艺术是什么,就得如此依靠作品的意义,而后者正是艺术评论之所求。”[3]在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由于受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对其它艺术风格的忽视,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千人一面的现象,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性和独创性应受到重视,但如果在观念上受制于写实风格的影响,则很难打开现代陶艺之门,在现代陶艺中,即使同样是制作一个瓶子和罐子,由于其后隐含的艺术本质和现实存在并不一样,因而赋予作品以新的含义,有别于传统实用的瓶子或罐子。

再者中国陶艺教育投入不足,一般性院校的陶艺设备不足,相比西方陶艺教育的普及和设施完善,师生们很难享受到烧成作品后的,往往仅限于造型的训练。

中国传统陶艺观念的发展还使技术和艺术严重脱节,陶艺圈内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陶艺家寥寥,有些传统工艺师以大师自居,但在观念上全无创新,作品虽然在市场上受追捧,但却无法与现代艺术发展同步。另一方面,许多艺术家有强烈的陶艺创作热情,却忽视陶艺技术要求,无法把握陶瓷的技术而使现代陶艺陷入粗制滥造的地步,或者不懂基本的美学原理,视丑为美,混淆了大众对现代陶艺的审美判断,以为粗糙、残缺、狂放、不完美就是现代陶艺的标准,简单的认识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严重影响了现代陶艺的发展。

文化产业对陶艺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文化产业是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由创作者、推广者、接受者形成的一个产业链条。陶艺教育既培养了创造者,又培养了欣赏和接受者,但对现代陶艺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当代艺术的受众有限,就像一般大众,宁肯买一个碗、罐之类的实用器皿,也不肯为看不懂、无用的现代陶艺买单,这就要求现代陶艺不但要培养创造者还要培养懂得欣赏现代陶艺的受众。

总之,现代陶艺的发展是现代艺术的一大亮点,在高校审美教育中具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跨界性、综合性、普适性、应用性的优势,高校陶艺的发展要为满足大众多元化的需求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陶艺教学模式,提升高校陶艺教学的规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白磊,白明.中国今日陶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3-4.

传统艺术的种类第8篇

分析传统美术与数字美术的发展变迁及其类型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要:电脑美术的发展已涵盖了实用艺术和纯艺术范畴的各个领域。从平面的静态画面,到三维的动态画面,以及雕塑、版画、壁画到水彩、油画,无处不体现着电脑美术的巨大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美术创作领域中,数字美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也吸引了众多的美术师。本文旨在对传统美术与数字美术的发展及其类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以便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相关理论。

关键词:传统美术;数字美术;信息技术;数字化

进入2l世纪之后,传统美术的各种表达形式无论得到了什么样的丰富和改造,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它们的地位都将发生变化。与传统美术相比,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数字美术正逐步走向前台,这些新的美术形式正朝主流形式转化。它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与传统美术不同的特性,是人们对美术的创作规律及其相关理念都发生了某些改变。但是,传统美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从其本质而言并不是技艺技巧等外在因素所能彻底改变的。数字美术在创作过程中也不可违背传统美术所由产生的感受和领悟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大百科全书的说法,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尝试用油溶解颜料,使之成为油画技术。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此后,绘画经历了许多革新和改造,但直到数字绘画出现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和突变。

最早用计算机绘画的人通常被认为是K.Alsleben和W.Fetter,1960年他们在德国所进行的实际上绘画的探索颇受世人注目。但用数字计算机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却是五年以后的事情。1965年不同国家的好几位艺术家分别独立完成了自己的数字绘画作品,他们是Frieder Nake和Georg Nees(在德国),A.Michael Noll,K.C.Knowhon,B.JuLesz和其他人(在美国)。自此以后,数字绘画便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获得了“升级与更新”。

虽然数字美术是一种形态尚不确定的新型艺术,但它一直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和壮大。目前,就其表现形式、内在特征和载体与传播模式而言,数字美术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传统美术的数字化作品

传统美术的数字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与新形态的呈现。在数字技术最早介入艺术领域时,人们关注的仅仅是其对既有艺术形态下的各类作品,经数字化处理后,传统美术作品可作为多媒体文件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并在呈现环节演化为平面媒体方式或作为电子图像、数字动画、电脑视音频出现。这种数字化的美术作品仅仅是对传统美术作品的优化处理产物。数字美术应有的许多重要属性,如交互性、多元化特征,均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当前美术领域中针对数字美术研究的一个误区是将传统美术的数字化等同于整个数字美术。事实上,数字化的传统美术,不过是传统美术向数字美术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数字美术的概念绝非传统美术所能涵盖的,数字美术的精髓只有在其更高级的形态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借助数字技术创作的美术作品

主要是指借助数字技术按照传统美术创作规律创作的艺术作品。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潜质,亦即这些艺术形态下的创作过程中的局部或全体能够较好的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其创作行为可以由人机交互系统辅助实现,其作品可以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和呈现,因此,这些美术形态中很快产生了基于计算机辅助处理的分支。这些分支代表了初级形态下的数字美术——借助数字技术所提供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将美术创作和多媒体数据处理结合起来,在计算机创作平台上完成或部分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

这种类型的数字美术创作过程具备和传统美术形态的可类比性和创新突破性。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触及形态的数字美术本质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美术,因为数字技术在局部的介入并不能充分带来交互性和大众化属性上的提升,真正的数字美术的事先必须以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为基础。

三、基于数字平台创作和传播的艺术作品

基于数字平台创作和传播的美术作品是数字艺术的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基于数字技术创作、基于数字平台传播的美术作品。这种类型的数字美术,其生产、传播与消费将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美术家在独立的数字美术创作平台上完成整个创作过程,并在数字传播平台上完成传播过程。

由于传统美术作品的各类表现形式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性,就如人类发明了颜料、画笔和纸张之后,尽管绘画艺术诞生了基于这些新工具的分支——纸上绘画,且绘画艺术的早期形态——岩画开始走入低谷,但它并未

完全没落和消失。数字技术的完全介入将拓展传统美术的创作空间,而不会导致传统艺术形态的彻底消亡。

这种类型的数字美术作品将体现出其本质特征,如交互性等特征。这些美术作品是以人机交互为特色的多媒体系统的形式出现的。在这个级别形态上,美术作品一般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型系统实现其交流与互动的。特别是随着现金3G网络的普及,利用手机为传播媒介开发的各类数字美术作品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

四、基于宽带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