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18 10:18:40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1篇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重要经济现象,浙江“块状”经济便是显著模式之一。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分享分工经济产生的递增收益,表现在节约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这也进一步促进分工深化,这种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本质上,专业化产业区兼具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功能,其显著特征是,供应链上企业存在密切贸易联系和共同地缘关系。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赊购赊销,从而产生依附于产品关系的信贷合约关系,即商业信用关系。然而,产业集聚也可能成为风险集聚、扩散渠道。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间紧密联系,这有助于企业通过互相提供担保形成担保链,抱团贷款,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样,加强了企业间金融联系。但也蕴含巨大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扩散风险,可能诱发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信贷紧缩等。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其中资金链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纺织企业也不例外。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龙控股”)正是遭遇严重资金链断裂危机典型代表。江龙控股是纺织印染行业龙头企业,经历了崛起、上市再到重组,最后濒临破产,成为继樱花纺织、飞跃集团、山东银河后,发生财务危机又一纺织制造大户。由于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关联度高,一旦陷入困境,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放大不利冲击。因此,行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区中系统性重要企业,能否有效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与预警,这对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趋势浙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经济地理现象,这种集聚产业组织及空间形态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浙江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且具有鲜明特征,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以“专业市场+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以特色工业园区为地理组织形式。在专业化类型上,主要有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嵊州领带产业群、永康五金产业群、永嘉纽扣产业群、乐清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制笔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指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该省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绍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等市,产业规模占全省纺织工业98%,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如绍兴、萧山化纤及化纤面料,宁波、温州服装,杭州女装,余杭、海宁家用纺织品,桐乡毛衫,诸暨、义乌袜业,嵊州领带,天台工业用布等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绍兴、萧山、海宁、桐乡“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浙江省纺织企业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江龙控股是绍兴市大型印染企业,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拥有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纺织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4年8月江龙投产,当年出口2000万美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净利润达7000万元。2005年起,江龙控股开始规模扩张。2006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5亿元。江龙控股上市后资产迅速膨胀,从1家企业扩张为8家企业,涉及印染、纺织、贸易及房产等行业。2007年初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特宽幅生产线,建成国内最大特宽印花生产线。短短几年内,江龙控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高企,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加,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江龙控股在快速扩张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绍兴市外经贸局资料显示,江龙控股总负债2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2亿元,民间借贷8亿元,货款2亿元。在企业间资金联系上,相互提供担保很普遍,从而企业之间形成复杂担保链。仅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就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4.5亿,同时江龙控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大量担保。江龙控股陷入困境后,这些有担保关系企业也面临巨大担保风险。2008年11月25日,绍兴当地法院、政府召集供应商和民间借贷债权人,商讨江龙控股债务问题。这样,江龙控股成为发生资金链断裂又一纺织企业。

三、财务危机形成、演化及影响不利行业经济环境是纺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难。化纤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工业与信息化部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2008年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026亿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6.9%转为下降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97.7%,亏损面达到20.4%。全年累计出口1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事实上,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对信用风险,还对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产生重大影响。正如Shleifer和Vishny(1992)所强调,企业负债能力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一般地,在繁荣时期,企业能够借到更多资金。当企业能够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时,调整速度和规模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尤其是,企业在繁荣时期应该比衰退时期更经常且更小幅度调整其资本结构。江龙控股发生资金链断裂,既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机制问题。为了满足日常运营、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需要,江龙控股多渠道融入资金,然而未能对自身偿付能力和行业前景进行风险评估,表现在短期融资用作长期投资,较高财务杠杆,以及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等,最终酿成资金链断裂。由于发生运营或者支付困难,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江龙控股财务风险主要有:运营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担保风险等。具体地,运营资金不足表现为:超过其负债能力,进行规模扩张;营运资金被长期挤占,即长期运营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企业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企业借入短期资金,大量增加流动负债,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大量借入银行短期贷款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清偿能力下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江龙控股担保链条长,担保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1.过度规模扩张。崛起后,江龙控股未能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资金能力,迅速进行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2007年,江龙控股以承债方式收购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背负4.7亿元巨额债务,同年还收购了方圆制造、百福服饰等企业。此外,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生产线。在公司长期资本来源不足情形下,为了满足长期投资需求,江龙控股借入大量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江龙控股持有银行贷款约12亿元。然而,企业规模扩张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变现能力弱等特点,这些长期投资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因此,对资金周转有更高要求,若超出自身能力过度负债,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显然,这种短融长投融资策略大大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并加大偿债风险。

2.激进融资策略。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融资决策,其中债务内部结构如债务期限很重要。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励。激进筹资策略具体表现在较高财务杠杆和高利息民间借贷。江龙控股资金问题早已显现,2007年开始,江龙集团就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2亿元。相比供应商,银行和民间借贷是更大债权人。目前,包括未到期贷款、信用证,江龙控股在银行授信余额为11.3亿元,涉及浙江、上海等地14家银行,其中工行绍兴分行为最大债权人,涉及授信余额为3亿元,建行绍兴分行为第二债权人,授信余额1.2亿元。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竞争性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信贷紧缩,外部产品需求急剧萎缩,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支付和存货增加,出现暂时资金短缺。然而,国际资本市场短期借贷冻结,国内金融机构收紧信贷。非正规金融成为短期融资重要渠道。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活跃。像其他许多浙江制造企业一样,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下,江龙控股向民间借贷融资,维持企业正常运营。江龙控股民间借贷链条长,利息高,导致资金成本高企,仅2008年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就高达2.8亿元。高利息民间借贷暂时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但民间借贷市场不完善且缺乏相应法律保护,民间借贷自身利息高、期限短,民间借贷蕴含巨大违约风险。当无力偿还贷款时,浙江企业往往从民间借贷公司融入短期高利贷,获得银行贷款后再偿还高利贷。但由于银根紧缩政策,当从民间获得融资偿还贷款后,银行不再提供贷款,这直接导致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当地担保公司也是江龙控股高利贷融资重要渠道,担保公司从民间低息融入资金,高息向江龙控股提供资金。因此,借贷成本大幅攀升。事实上,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很重要。债权人在对企业前景产生担忧下,容易引发债权人信任危机。到期债务不予展期,债权人加紧未到期债务收贷。商业银行可能收回到期债务后不再提供融资,这在其他债权人中产生恐慌。江龙控股面临这样财务困境,不同债权人争相收回贷款,使江龙控股陷入严重流动性风险。为什么债权人停止其债务展期?如果到期债权人当前为债务展期,将来可能遭遇未来到期债权人撤回资金引起企业清算。从而,未来到期债权人对当前到期债权人施加外部性。债务即将到期的债权人可能希望收回贷款不再续贷而不是面临清算风险。企业在危机期间经历再融资冻结,使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风险长期非流动性资产融资。由于担心未来市场恶化,短期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再融资,这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短期债务对企业产生负债方风险,或者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加重危机的加速器。再融资冻结显著特点是债权人拒绝债务展期,因为担心未来债权人也拒绝再融资。企业为长期非流动资产融资,使用固定短期债务并必须持续债务展期。债务固定性质产生负债方风险,以债务挤兑形式存在(He&Xiong,2009a)。一般地,固定短期债务产生跨期协调问题或者债权人信心不足,当企业基本面足够低,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展期。因此,到期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取决于其对未来债权人是否再融资的预期。另外,Calomiris和Kahn(1991)强调短期负债作为道德风险约束机制的作用,如阻止管理层风险转移(Jensen&Meckling,1976)。短期债务降低资产负债表资产方风险并增加价值,类似于存款人对银行部门是价值增加的,金融机构自身脆弱性给存款人提供激励,监督管理层从而缓和问题(Diamond&Rajan,2001;Diamond&Ra-jan,2000)

3.关联担保风险。互保在企业联系中很普遍,加强了金融联系。复杂担保关系使江龙控股背负巨额潜在债务,承担沉重担保风险,财务风险日益加剧。绍兴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规模扩张,市场流动性充足为其提供了发展机会。然而信贷紧缩下,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高负债企业随即陷入严重困境。为了维持投资项目,企业从民间融资,主要采用连环担保。企业内部资金链条环环相扣,行业、地区之间横向和纵向众多企业也构成“网状”资金链条结构。当地8家企业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其中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4.5亿担保,加上浙江稽山印染有限公司、浙江五洋印染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给江龙控股提供担保占其借款总额80%以上;华联控股、展望集团、加佰利控股集团、浙江天马、永隆实业、南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赐富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也都是担保链上关联企业,这些企业之间都存在互助担保。江龙控股旗下南方控股集团也为华联三鑫提供担保,这两家企业本身涉及互保企业很多,形成长担保链条。

四、财务风险管理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形成和扩散机制,具有民营企业一般特征。

1.加强运营资本管理。企业一开始运营,尤其是一旦企业开始增长,需作出如下决策,如何投资资金,维持多少现金和存货,给客户提供多少融资,如何获得必要资金以及发行多少债务和以什么条件,这些对企业现金流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影响困境企业发生债务支付违约概率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所持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这反过来影响企业保留现金储备的决策,现金储备可用于投资或者向股东支付。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时,负债企业需考虑现金和投资决策共同决定。存在金融摩擦和困境成本,风险企业愿意维持更高现金储备以减少未来发生现金短缺的概率。由于市场摩擦,未来现金流无法都用作抵押,违约成本高。在这一设定下,更多投资表示未来更高现金流。同时,更高现金储备表示债务到期时发生现金短缺概率更低。

2.实施稳健融资策略。企业应选择稳健融资策略,确定合理资产负债比率,加快回收应收账款,使资产与负债期限相匹配。制定扩张战略时,企业应审视自身财务状况,包括自由资金流,使规模扩张与财务状况相适应。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融资困境,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信贷紧缩宏观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一般地,银行贷款是企业外部融资重要渠道,然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抵押资产不足,收益不确定性大,常面临严重信贷配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民间融资、私募股权等,结合自身不同发展阶段,优化融资结构。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2篇

1引言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风险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利益的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欧美债务危机相继出现,使我国部分中小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欧美债务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2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2011年年初以来,国内中小企业遭遇“人荒”、“钱荒”、“电荒”和“高成本、高税费”的“三荒两高”困境,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近期欧美债务危机相继出现,使我国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剧,陷入生产经营困境。

2.1订单锐减直接危及中小企业生存欧美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萎缩,使来自欧美的部分客户退单,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受阻、出口大幅下降,我国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小企业业务和效益下滑,亏损上升,遭受致命打击。有报告显示,受到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较2010年下滑约30%。再加上越南、印度等区域企业以低价加入订单的抢夺,国内小企业低价抢单已没有空间;另外,房地产调控也导致国内建材及配套产品相关订单在逐步减少。

2.2.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不利影响其一,人民币大幅升值削弱了我国中小企业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随着欧元、美元走弱,人民币兑欧元、美元出现升值,这将降低中小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可能使欧美国家的订单转移到其他价格更低的地区。其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成本增加,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据业内人士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出口1美元,就要损失近0.1元人民币的利润。

2.3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蔓延和加深,欧、美等国家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变慢,违约率提高,出现了出口企业在发货后客户拒收的情况;一些客户拖欠货款,部分客户破产倒闭,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正常收款,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周转时间加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3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3.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对企业内外部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时,往往来不及采取应变措施。所以,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多的是—种被动式管理、危机管理,即在企业发生财务、市场、法律等危机时才紧急采取措施补救,这无疑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3.2风险管理相对落后中小企业由于组织结构单一,一般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同时由于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一般不高,企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如企业历史资料缺乏,财务管理不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未建立,等等,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非常落后。

3.3风险后果严重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更容易面临各种风险;另一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管理水平总体相对较低,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没有—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发现、防范、应对风险,一旦面临较大的风险,很难及时化解,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境。因此,中小企业的风险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4加强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4.1采用合适方法进行风险识别流程图分析法和财务状况分析法不仅便于操作,而且能有效地从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两方面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因此,中小企业可以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比较全面地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加以科学的识别。在欧美债务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密切关注生产和经营过程面临的新风险,提高对风险可预见性的认识,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结合欧美债务危机的发展,中小企业尤其要关注下列风险:坏账风险。我国企业对欧美出口多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随着欧美债务危机加深,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增大。汇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给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造成压力,还使企业应收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欧美债务危机使得未来欧元、美元等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一步加大。筹资风险。中小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较少来源于直接融资渠道,更多信赖于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不具有规模优势,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信息披露制度大多不健全,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欧美债务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今年,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关闭破产的问题已经显现。

4.2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及其影响进行评估。从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因为这样的风险评估方法直观、针对性强,便于中小企业准确迅速的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定量分析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及其值域和临界点。例如,反映市场风险的关键指标有: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产品差异度、替代品的性价比等。反映顾客风险的关键指标主要有:赊销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合同履约率、顾客投诉率等;反映财务风险的关键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投资收益率、投资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在评估多项风险时,应根据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确定对各项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4.3根据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具有不同损失程度的风险,制定应对风险策略。

4.3.1风险预防一方面,加强制度、文化、决策和组织控制,从培育核心能力上提高企业防御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应该从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决策机制、组织构架以及经营活动的控制策略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应对风险和防御风险的能力。比如,针对坏账风险,中小企业要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建立客户信息沟通机制,改变现有客户信息管理,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各业务员收集的信息,要集中统一管理,及时沟通,互相分享,形成对客户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提前预估欧美债务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采取预防措施。比如,中小企业可提高折扣标准以缩短收款期。现阶段中小企业在接受欧美客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确提出付款时间、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等,允许客户赊款时一定要适当地缩短信用期限。在遇到欧美新客户时,事先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向一些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服务的中介机构寻求支持,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针对可能增多的境外客商倒闭、违约、拖欠货款等情况,加强与客商联系,加快收汇进度,有效预防经营风险。针对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欧美需求和市场缩小的情况,企业可以转向国内市场的开拓,扩大产出规模,应对国外债务危机。

4.3.2风险转移首先是向专业性保险公司投保。中小企业应增强保险意识,加大在财产、医疗等方面的保险力度,把能存在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尽管欧美深陷债务危机,但广大出口企业并不能因此而停止拓展欧美市场的步伐;中小企业可以向信誉高的出口保险机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保订单、避风险提供有效保障。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是收汇能得到保障,降低收汇风险,由于交纳了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在巨额风险损失发生时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二是可得到出口信用机构的风险评估指导,从而降低交易风险。其次是风险共担,如实行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第三是风险主体转移。即把全部的风险全部转给另一主体。如通过技术转让、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转让经营风险;通过委托开发、购买专利来转移技术风险。中小企业还可以在对自身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把那些较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转移给对方承担。

4.3.3风险规避风险规避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战略风险规避、项目性风险规避和方案风险规避。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升值的情况,中小企业可通过各种方法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一是利用合同条款有效防范汇率风险。贸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合理选择计价货币,可以采用多种计汇方式,比如选择强势货币或本币计价,从而减少或避免风险,方便结算。还可使用短期合同或约定汇率,由双方共同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包括产品提价等。可提前预期一定时期美元、欧元等的变动幅度,在报价里核算汇率变动成本,从而锁定汇率。二是对于一些长期项目,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规避汇率风险,比如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等。针对坏账风险加大的情况,应加强应收账款监控。按照一定程序,在内部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信息跟踪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防范坏账风险。货物发出后,将应收账款列入信用管理档案,进行监控;按时与客户联系,督促客户及时付款;在出现逾期应收账款时积极追讨,包括如提讼、仲裁、委托专业机构追讨等有效的债权保障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商账追收效果。由于中小企业内部分工不可能过分细密,在应收账款政策上,要将收款责任主要落实到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身上。销售部门要组织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欠方式加强收款力度,减少坏账损失。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欠款。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3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

1 后金融危机时代山东省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研究背景

1.1 小型微利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小型微利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表明,我国规模以上(营业收入500万以上)小型微利企业已经突破43万家,工业总产值占67.94%,还为社会提供了将近76.86%的工作岗位。从我省情况看,小型微利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1.2 优化债务融资结构是小型微利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的条件,企业的资金是否充足,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企业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外部融资扩大规模。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股权融资,一是债务融资。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很难获得股权资本,因此,债务融资成为我国小型微利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目前,全球经济已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期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我国对小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大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称现阶段融资难仍然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如何优化债务融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型微利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认真研究的问题。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山东省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

2.1 后金融危机时代山东省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2.1.1 小型微利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山东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利企业发展迅猛,但是从调查资料来看,小型微利企业资产规模小,负债能力差,经营风险难以估计,同时此类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小、频次高,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债务融资的复杂性,融资困难成为常态。相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我国小型微利企业大多为私人企业或者是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单一、信息不透明的现象严重,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难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其相关的信息,因此,目前小型微利企业在向外借贷时,由于财务不透明、信息的不对称,很难说服金融机构向其放贷。因此,目前我国小型微利企业很难获得债务融资。

2.1.2 小型微利企业可动用的抵押品不充分

金融危机过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保护自身资金安全对小型微利企业提供的抵押或担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房产和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作为抵押品容易贷款。对于资产质量较差的小型微利企业来讲,企业可以动用且金融机构能接受的抵押品和担保并不充分,加剧了其获得债务资本的难度。

2.2 后金融危机时代山东省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2.2.1 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针对小型微利企业贷款的有效机制

金融危机过后,银行在进行日常信贷业务时加强了控制,在“低风险、高效益”的经营目标指导下,风险管理上要求“在政策规定的利差范围内,开展适度风险的信贷业务,并且要求担保”,在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贷款审批中没有考虑其特点,造成银行的费用较高、贷款佐证材料获取难,两者之间形成了显著的矛盾,制约了银行对小型微利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

2.2.2 民间融资法律法规保障不足,存在着很强的系统风险

金融危机过后,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有限,大量小型微利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转而依赖民间金融,导致民间融资在小型微利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比例显著增高。但是我国针对民间融资的金融法规尚不健全,体制保障不足,存在很强的系统风险,对不良债务缺乏合法有效的处理手段,风险极易传导至资金的供给方及使用方,极易给原本脆弱的小型微利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3 后金融危机时代解决山东省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的对策建议

3.1 规范治理,优化资本结构

小型微利企业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首先,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信用管理等现代化的制度,监控资金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外部资金需求。其次,优化资本结构,探索新的经营模式,通过增加权益融资扩大自身实力,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务融资规模。与此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注意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行业政策走向,合理估计政策变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依据本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提高融资效率,争取做到使企业的资本成本最小,让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3.2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形成新型立体化金融体系

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制度,转变观念,完善与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办法。健全针对小型微利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起一套与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在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同时,为小型微利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民间融资是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的有效补充,因此,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民间融资机构经营,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提高金融效率,打破大型金融机构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力度的不足,满足小型微利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形成大型金融机构为主、民间金融为辅的立体化金融体系,共同支撑小型微利企业的信贷市场,为小型微利企业提供更多的债务资金支持。

3.3 健全第三方担保机制,为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提供支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困难更加突出。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业已初步形成,在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债务融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担保中介机构的规模、担保资金的数量、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小型微利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健全第三方担保机制,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债务融资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Adams Dale W.,and Pablo Romero. Group Lending to the Rural Poor in the Dominean RePublie: Astunted Innov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eonomies July 1981.

[2] Modigliani Franco,and 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e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Comment,The Ameriean Eeonomie Review,58(June1958).

[3] 李增泉,辛显刚,于旭辉.金融发展、债务融资约束与金字塔结构——来自民营企业集团的证据.管理世界,2008,1.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4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中小企业是异军突起,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加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统计,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销售收入占57%,实现利税占40%,出口总额占6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看到了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蔓延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中小企业中有的已停产,工人放假;有的中小企业已破产,工人失业。这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其原因是多种的。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呈现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见解。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融资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的分别为68%和14%,资金不足成为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中小企业在借款时很难获得优惠利率,而且还要支付比国有企业的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为什么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付出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融资成本偏高呢?造成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难的因素多种,归集起来有:1、一些地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吸收投资难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出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2、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经营的变数比较多,存续期短,决定其信用风险程度也较高;3、有些中小企业逃债严重,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加大;4、担保体系不健全;5、企业自身素质偏低,信用缺失。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的主要途径仍是从银行获得贷款。但银行也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经营目标必须是盈利,他们不可能以自身的损失来换取贷款单位的利益。

(二)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长期目标。中小企业中的有些管理者往往注重短期目标,而忽视长期目标;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他们很少进行市场调研,看见别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获利,自己就跟着生产该种产品;听说什么商品好销,就赶快采购回来卖。有的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考虑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制定自我改造设备的计划;没有改善员工生活、保障员工劳动安全的意识;没有培养员工工作兴趣的激励机制等。

(三)产品单一,缺乏品牌。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力素质比较低。生产的产品单一,无品牌产品,这就不利于促进保持良好的产品品质。也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不便于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评价和监督。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筹资困难,加上自身没有研发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及能力,又不注重新产品开发人才的合理引进,要想进行产品更新换代,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技术力量薄弱。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而设备老化是多数企业存在的现实。厂房陈旧,机器难以更新,使他们无法摆脱不良循环的困境及低水平发展的厄运。技术力量单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中的小企业产生巨大差距。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受到严峻挑战。

(五)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营销经验、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对策

(一)金融机构出台新的政策。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

1、金融机构应进行金融创新。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金融机构要进行金融创新,制定一套扶持中小企业的地方法规,应有一个完善的融资渠道,深入到中小企业中,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对不同的行业做一些摸底、排查,了解中小企业的实情,不单从融资上支持他们,还要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提供项目可行性评估、投资分析、财务管理等),使中小企业能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例如:个人委托贷款。就是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政策。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根据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对诚实守信的中小企业,应放松利率浮动范围,或者由政府出资给予不同比例的贴息,或者银行给予不同幅度的降息优惠。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额度,让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畅通。

3、民间融资仍占有重要份额。政府应出台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使民间融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金融服务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银行资金供给的压力,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的保证。

(二)债务重组、并购。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产品销售不畅,商品积压导致他们发生财务困难,此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起到协调的作用,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斡旋,促使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的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1、债务重组的方式

(1)以资产清偿债务。中小型企业之间债务可以以资产清偿。以资产清偿债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债务人转让其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债务人用于偿债的资产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债务转为资本。债务转为资本,是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以债务转为资本用于清偿债务。法律上对股份制企业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按照我国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公司只有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下,才能通过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方式的债务重组。

(4)混合重组方式。混合重组方式是指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可以缓解压力,促使一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状况,避免进入破产程序,并使债务得到最大限度的清偿。

2、并购

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已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并购能够把分散的小规模资本合并成统一的大规模的资本,从而导致个别资本的增大。因此,中小企业并购是加速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同时,并购还会推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配置,中小企业内部结构的重新调整,规模经济趋向合理。并购作为现代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使并购与被并购企业所组成的新企业整体产生经营协同效应。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可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可以消除竞争劣势,提高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可以实现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并购,是积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小型企业并购的形式主要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处一个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采用相近生产工艺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它有利于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中具有向前或向后关联单位之间的并购。其实质是通过处于生产同一产品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实现纵向一体化。纵向并购除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管理费用外,还能够促进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5篇

没错,当大家谈到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恶化时,浙商都是“群体性哀鸣”的典型样本。跑路、移民、逃离实业、多元化投机,近几年这些流行的负面词汇,似乎总与浙商联系更为紧密。

不能否认环境的因素,但同时我们也尝试从内因中寻找答案。从专注于实业到多元化投机,在浙商企业经营思路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商人思维:更喜欢追逐机遇,更关注赚快钱,搞资本运作,而忽视企业风险控制与长期战略。于是乎,他们的经营愈发依赖于宏观环境。

在经济高涨的大潮中,这些企业不断追逐热门投资:房地产、资源、金融。他们更善于撬动和利用银行资本,带动更大规模的项目;如果有高利润,危险的民间借贷也不排斥。多元化、资本化的繁荣伴随着机器设备老化,技术投入不足,产业链固守低端和主业竞争力衰退。其中,也有企业家抱着以“投机利润”反哺主业的美好愿望,然而一旦走上资本投机之路,他们就发现很难自持。

持续繁荣的经济给了他们以腾挪空间。然而当大潮退去,他们裸泳的身体开始显露出来。2008年以来,在持续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出口下滑,汇率上升,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这些民营企业主营业务受到巨大冲击,利润大幅度下滑,乃至亏损。祸不单行,2010年起,由于国家严厉的调控政策,房地产和土地等资本品市场开始回调,天文数字般的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落,它们的投资回笼资金锐减;恰在此时,为防止通货膨胀,政府推行货币紧缩政策,一直为企业扩张输血的银行开始主动抽贷。负债率不断扩大的浙商,资金流开始捉襟见肘,而平素周转自如的民间借贷则张开了血盆大口,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2011年,浙商资金链断裂的风潮再次集中爆发并迅速蔓延,出现一些老板跑路甚至自杀的现象。

我们注意到,每当浙江民间金融危机爆发,舆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对宏观调控一刀切、民营企业贷款难等外部政策问题的抨击上,而较少关注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

本刊研究部历经20天时间,深入浙江进行调研,访谈了包括企业家、律师、法院、银行、债权人等在内的数十位当事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在探究了近十家企业的债务重整案例后发现,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有着诸多自身原因,其中尤以治理为最。而当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经历破产重整的过程后,整个债务链条、业务结构和管理体系都得到了系统梳理和净化,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全新的重建和升级,从而有了更强应对外部风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危机企业的救助之道

在企业互保和民间借贷已成为常态的浙江地区,危机企业的生死关系到地方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地方政府对于一些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往往不得不进行干预。它们试图通过直接的资金输血和政策支持,以及对企业债务人的协调,来推动企业重组,挽救企业,但很多时候,效果不太理想。

像立人集团危机,政府单独介入,不但没有控制住债权人的偿债诉求,反而引发了债权人对于偿债公正性的质疑。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强化的个体利益面前,政府能罩住所有事情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此时政府对危机企业的单兵介入只能让自己陷入各种利益纠纷和债权人的怀疑中。怎么办?

通过司法介入、引入破产重整程序挽救企业是一个可以“平衡各方利益”、“实现最大公约数”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高院通过破产重整挽救了几十家企业。而对于立人集团前期危机化解工作的失败,法学家李曙光谈到:“当立人集团公开宣布无法偿债时,政府就应启动监管和干预职能,让法院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进入债务清偿或破产重整的程序。”

当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债务暂缓偿还,冻结的财产解除冻结,这就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而且在破产重整中,由于司法介入,可以确保债权得到公平的偿还。正如一位经历了这个过程的企业家所言,进入司法程序以后,“大家能够安心下来了,之前他们担心,是不是关系好的人先把钱拿走了,但进入这个程序后,他们认为可以获得公平对待,无话可说。”

词条: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

在《破产法》中,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都是破产企业可走的程序。如果说破产清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债权人的公平偿债,破产重整的意义则在于通过挽救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很多时候,破产清算往往加大了债权人的损失。因为企业的生产线等资产往往在持续经营下才有价值,而在清算和拍卖时,其价值将成倍减少,结果使得债权人只拿到一些零头。所以对于某些具有一定内在价值的企业,更适合破产重整程序。

案例1

南望集团:

债转股解围

2008年3月中上旬,浙江安防产品龙头企业南望集团的各大股东突然接到召开紧急股东会的通知。在这次会议上,南望集团的主要股东三花集团、东方通信等被告知,南望已被银行查封资产,资金只能流入,不能流出。

此时南望集团的债务总额高达13.45亿元,而资产仅有10亿元。在负债中,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本利已高达6.9亿元左右。后者彻底击垮了南望的资金链。

这个曾经风云一时的安防龙头为何沦落至此?南望集团创建之初,由于安防产业竞争对手少,企业最初发展状态很好。南望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作为企业创始人和最大股东的张健本人此时却对主业充满了担忧,“我总担心自己的产品过两三年人家也可以做出来,所以希望多元化投资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别人和我竞争我也不怕,因为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彼时,国内土地和房地产市场风生水起,于是他开始大举进入,试水多元化。这些土地和房产升值所带来的回报让他逐渐丧失了扩张底限。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下,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以及国家银根的紧缩,南望资金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详见本刊2008年第15期《消失的浙商》)

南望资金链危机发生不久,杭州西湖区政府就迅速介入其中,4月28日,西湖区政府有关官员与省银监局沟通,寻求银行对企业重组的配合。

为了维护债权,三花集团依法向法院申请南望集团的破产重整。法院受理了此案。同时指定了国浩律师事务所为首,包括政府工作组在内的三个机构作为南望集团的管理人(依照破产法,由法院指定管理人监督和执行企业破产重整)。

在管理人的主导下,一场挽救企业的大幕开始拉开。

管理人首先评估了南望的重整潜力。“南望集团的主营业务系安防产业,根据行业发展的趋势分析,未来向好的发展空间很大,而且南望的技术投入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主营业务上,南望具备可持续盈利的能力。”

但是,如何说服债权人?在重整清算小组组长沈田丰律师看来,债权人是最现实的,所以只需给他们算经济账。管理人聘请中介机构对南望集团调查后,计算出南望集团在清算条件下和持续经营条件下债务人的偿债率:在破产清算条件下为16.02%,持续经营条件下为22.51%。看到这一对比,债权人普遍支持重组。

接下来,该选择何种重整方案来保留它的经营能力?一开始管理人想到了吸引投资者,让投资者通过“还债入股”,但当时正处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大都自顾不暇,所以很少有企业有兴趣入股南望。

怎么办?管理人和南望的一些大股东沟通后,发现它们对于南望业务的前景都很看好。而且,对于一些大的债权人,如选择直接偿债,经济损失比较大。比如南望集团债权数额最大的普通债权人三花控股,其债权总额为1.8亿元,若选择直接偿债,其损失将达到1.4亿元。

此时一个新想法浮出沈田丰的脑海:何不采用债转股来解决这个问题?由债权人选择是否愿意成为股东,或者继续充当债权人。如果愿意成为股东,则持有股份;如果不愿意成为股东则依据重整条件下22.51%的偿债率,由企业偿还。如果选择愿意成为股东的债权人达到一定数量和金额时,这个方案就可行了。债转股后,企业将获得双重救济,既减少了债务,又有了接盘者。

在跟债权人讨论和表决方案时,一些希望保留债权的债权人担心,如果南望重整后仍然亏损,就给他们带来更大损失。还有一些小债权人担心,在债转股过程中,南望成为了大股东和大债权人博弈的舞台,他们的利益将被边缘化。

对此,沈田丰设计了由债转股后,新股东按照其股份对公司债务进行担保的机制,从而打消了前者的顾虑。而对于后者,方案中设计了如下制度:可以由那些希望在债转股中获得更多股份的大债权人收购小债权人的债权,从而预先保证他们的利益。当时,南望大概有200多个的债权人,后来将近有半数的债权人都转让了债权。

而对于一些民间高利贷的巨额利息,重整方案遵循《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对于民间借贷中利率高出银行利率四倍的情况,其高出的利息部分不予计算在债权内。

谈到重整方案的设计和与债权人的沟通时,沈田丰深刻地体会到,企业重整过程,实际上是管理人主导下,债权人之间,以及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博弈。而这种博弈之所以能够妥协并达成一致,是因为一方面管理人将所有利益都公开化,将企业所有实情,以及不同选择和风险都告诉债权人,让债权人、债务人自己选择,实现阳光下的博弈和制约。“大家看着出牌。”

另一方面,管理人在设计利益博弈机制时,要兼顾各个层面的利益(按照破产法规定,对重整表决的债权人分为若干组,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劳动债权组等,每一组都对破产重整草案有否决权)。这样才能实现债务人所感受的公平,从而给企业重整以空间。

除了公平利益博弈机制的设计外,为消除重整企业的后顾之忧,让它们不至于由于先前的资产抵押影响自己的未来运营,管理人和法院在重整方案中设计了先拍卖部分资产偿还抵押借款。

经与债权人、债务人协商,在接下来的债权人大会上,该重整方案以绝对多数票获得债权人们表决通过,企业重整获得债权人支持。

在新的股东大会上,包括三花集团和杭州爱大制药有限公司等32名债权人成为公司股东。接着公司选举了董事会,爱大股东金肖勇成为公司董事长,并任命了新的总经理,原有股东彻底出局。

此时,南望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在下一年,效益实现了回升。其产品线得到了升级:重整后,全力推出了新的、基于“南望全球眼”概念的视频监控系列产品和基于“南望地球村”概念的智能掌控服务终端系列产品。2011年2月23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南望欠款已经还清,重整成功。

在南望的重整中,管理人起到了主导作用,而政府的介入,起到了有力的协调和信誉支持作用。在南望集团事发后,西湖区政府有关官员就与省银监局沟通,寻求银行对企业破产重整的支持。其后,政府直接出面,帮助法院与金融监管、工商、税务、国土、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协调、沟通,并做民间借贷出借人等重点债权人的说服工作,从而为南望的重组扫清了障碍。

案例2

纵横集团:

战略投资者纾困

2008年10月23日,浙江绍兴纺织巨头纵横集团资金链断裂,政府工作组介入。接着,11月13日,老板袁柏仁签署放弃企业声明,由政府接管。

颇具戏剧性的是,此前袁老板还以70亿元的身家,位列《福布斯》富豪榜。在这个企业中,袁柏仁夫妇占有大部分股份,袁也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企业在迅速发展中,家族企业中常见的账务管理紊乱、内部管理疏松、缺乏投资自律等问题逐步放大。

与南望相似,房地产、水电产业不断升温的过程中,袁柏仁通过较高的财务杠杆,进入了这些领域。长期多元化投资带来的高负债以及高财务成本吞噬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主业管理混乱又大大降低了它获得现金流的能力,无奈,他只能开始尝试民间高息借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2008年10月底,纵横的现金流绷不住了,终于断裂。11月13日,袁柏仁向袍江新区管委会紧急求救,主动提出放弃公司所有股权,请求政府帮助实施解困。

至此,纵横集团的债务高达98.47亿元,而资产仅有32.69亿元,企业严重资不抵债。纵横集团的破产直接关系到绍兴的金融安全:集团投资规模巨大,贷款涉及绍兴几乎所有银行。而且其背后是巨大的担保风险,共7家企业为纵横集团提供担保,而围绕着这些企业还有自己的担保链。袁柏仁求救当日,政府就接管企业,并派工作组入驻纵横集团。随后政府出面与各个债权银行协调纵横集团重组事宜,但由于一些债权银行坚持对纵横集团的资产提讼,部分外地法院寻机抢先执行纵横财产等原因,无奈下转而寻求司法重整。

2009年6月12日,绍兴中院分别裁定受理“纵横系”(1+5)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以分管副院长为审判长的重整合议庭随即进驻纵横现场办公。

各地债权人的暂缓了,查封的资产解冻了,但危机中的纵横遇到一个更紧迫的问题,由于无钱购置原材料,生产线随时面临停工的可能。而对于纵横的化纤生产线,一旦某一部分停工,整个生产线可能就会由于原材料的塞积而报废。

怎么才能让它不停工?政府出面引入绍兴本地企业浙江古纤道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来料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方式,保证了机器不停车,同时为企业提供了一部分收入。

光解决这些临时性的问题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在破产重整中,实现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制定一套他们都可以接受的“公平”重整方案。但在对纵横债务审查中,法院发现,实现公平的利益博弈和分配,存在很大阻力,根源在于纵横各子公司之间复杂而模糊的资产关系。

经过债权申报,法院发现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总额与政府工作组事先初步清查掌握的债权总额有较大差异。经过分析,发现其原因在于“1+5”公司之间普遍存在交叉连带担保行为。绍兴中院民二庭庭长史和新称,“纵横‘1+5’公司作为关联公司,在借款的时候,其中一家公司借款,其它公司往往会就此提供担保。如果按照通常的分别破产模式处理,一个债权人既可以申报主债权,又可以申报担保债权。这样,就相当于一个债权人可以申报六次债权。”

再深入分析,法院发现,纵横集团子公司之间及与母公司之间的关系非常混乱。它的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就像是公司的一个部门:有的公司只有银行存款,有的只有贷款,钱拿过来,其它公司用;而且同一生产线可能同时属于两家公司;公司直接业务往来只是挂账。实际上,精明的袁柏仁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为他的高杠杆财务运作提供空间,但这种不规范的方式却为重整带来麻烦。如果分开偿还,不同债权人的清偿比例会有较大差距。而对于绝大多数债权人来说,当初无论是向哪家公司借钱,都是借给袁柏仁的。

法院认为,如果按照惯例操作,不仅客观上难以区分六家公司财产,进而继续推进重整,而且许多债权人将无法得到公平的偿还。

此时法院作出一个大胆而创新的决策,将这六家公司作为一家公司,之间直接的账务往来和担保都直接抵消,将它们共同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清算债务,这就解决了上述问题。债权人会议上,这个方案得以通过。

在法院受理的同时,指派了震天律师事务所等管理人监督纵横重整与经营。经过管理人聘请中介机构计算,纵横集团在分别破产清算条件下,偿债率为9.92%,合并重整条件下,偿债率为28%。如此悬殊的差距为债权人接受重整吃了定心丸。

偿债方案已定,接下来,谁来偿债,谁来救纵横?在政府主导下,组成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人员及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招标委员会。这一次,政府冲到了前面。

招标过程中,一个战略投资者出现了,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以钢结构为主,包括房地产等副业的多元化集团―精工集团,它对纵横重整表示出兴趣。

但破产后的纵横集团主营业务是化纤,与钢结构风马牛不相及。它看中纵横什么呢?

除了化纤业务外,此时纵横集团还有两个主要的业务线: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和土地投资。正是后两者吸引了精工集团的目光。正如当时接管负责人、新纵横的总经理助理所说:“对于纵横而言,我们认为相对比较好的资产,就是银行股权和土地,当时纵横持有重庆、天津、成都乃至绍兴的一些城市的商业银行股权。这些银行所处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盈利能力比较大,且具有一定垄断性,可为精工集团以后的资本运作提供平台。”而纵横当时的土地资源也吸引着以建筑为主业、房地产为副业的精工,前者在绍兴袍江开发区内有着大片土地。但硬币总有两面,毕竟纵横集团的化纤主营业务设备老化,且和精工集团主营业务相关度较差,这也曾经让精工集团犹豫不决。但后来精工集团考虑到,自己的控股股东精功集团也有化纤业务,也有资源可以借助。最终,精工集团决定投标。

招标过程在三个投标者的较量中进行,而精工集团先前的多次成功并购和整合的经验,更为关注纵横未来发展的地方政府所看重,最后精工集团中标,以35亿元的标价,接管纵横集团的资产和债务。

精工接管纵横后,袁柏仁和妻子的股份“清零”,精工成为唯一股东,作为两个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精工集团将其良好的治理结构(精工集团的公司管理层持股49%,母公司持股51%,而公司实际经营人、总经理方朝阳的持股比例不到20%,公司实现了两权分离)基因注入了纵横。接手纵横集团后,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并任命了总经理。

在新的董事会和领导班子的带动下,精工集团开始了挽救和整合纵横之旅。

在当时军心不稳的情况下,要让企业恢复生机,首先要稳定职工和管理层。新纵横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有老纵横拖欠的员工工资补发,且加薪15%。这个举措可谓立竿见影。为了稳定管理层,新纵横任用了许多老纵横的高管。

军心稳定后,还需要制定战略,新纵横请了咨询公司,对业务线进行了梳理:将原有银行股权整合到集团投资发展部;将房地产业务整合到集团房地产能源部,并在老纵横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做了一个重钢出口加工基地,从而综合运用这些土地。而对于新纵横集团中的化纤业务,面对先前设备老化和产品过时的情况,接管方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恢复了一些设备的产能,迅速降低了成本。

在老纵横时代,企业内部管理非常混乱,生产线上废品很多,没有控制;财务管理不规范,乃至于后来管理人和债务人对账,往往缺少一些书面凭据。为此,新纵横重新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并将2011年定为制度建设年。

经过重整,纵横集团焕发新的活力,企业实现扭亏。2010年,承接其主营业务的佳宝控股实现利润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到目前为止,纵横的债务已基本得到偿还。

在纵横重整案例中,政府不仅仅是帮助企业协调关系,还直接参与并给予了企业强有力的支持。新纵横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政府在此中有很重要的作为,第一是过渡阶段的管控。他们提出了过渡措施,‘人员不散、市场不丢、生产不停’,他们开了很多会议来协调和稳定局面。第二,以政府为主导,找到了真正有能力的重整投资人。第三,在重整投资人进入企业之后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帮助或者协助企业共同做好一些相关工作。”

案例3

天听纸业:

外部监督下的自救

2008年11月,针对天听纸业和其子公司亚伦纸业的债务诉讼集中爆发,天听纸业的资金链宣告断裂。这个曾获多个国家奖项,作为当地经济支柱的大厂,走到了生死边缘。天听纸业本是浙江浦江一个连年亏损的国营企业,时任厂长赵剑雄主动向上级请缨,先是采用租赁方式承包,然后用承包利润购买了企业。

在改制后的企业中,赵剑雄本人的股权占63%,其他股东则由企业一些高管层构成,占37%。改制后,企业活力增强,也确立了赵剑雄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企业发展,赵剑雄觉得主营业务利润空间有限,为了发展,他开始到外面找项目。衢州龙游的亚伦纸业吸引了他。这是一个规模远远超出天听的大企业,生产包括字典纸、壁纸的原纸、香烟上用的水中纸等特种纸,但却处于资不抵债的绝境,欠债将近1.6亿元。在赵看来,这个企业产品虽然市场小,但利润空间比较大。经过一番考察,赵决定收购亚伦。

天听纸业的这起收购,在业界看来,就是蚂蚁吃大象。当时天听主营业务收入不过千万,而收购亚伦纸业,加上后期的技术改造资金达到了2.8亿元。收购亚伦后,令赵剑雄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地开始将特种纸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推广,此时亚伦纸业原有的技术和生产骨干开始陆续被挖走;当地发展了很多家同类造纸厂,狭小的市场空间一下子被分割了无数块;更要命的是,亚伦纸业本身的生产线在收购之前,很多设备是由各国设备拼凑起来的,收购后,很多设备的配合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

赵剑雄说:“正是此后,天听的贷款一点点增长起来。”到了2006年,面对亚伦的连年亏损,企业的流动资金开始紧张。用自身身家为企业抵押的赵剑雄丧失理智,求助于利息高昂的民间高利贷。

到2008年11月,一家异地银行开始收贷,天听纸业无力偿还,恐慌的民间放贷人集中对天听纸业展开诉讼,天听纸业资金链断裂。

在天听资金链断裂前,银行的一些做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赵剑雄回忆,当时贷款时,银行认为企业专用设备抵押价值很小,要求他个人为企业提供担保。除了天听,在纵横等案例中,我们发现银行的这种担保政策有很坏的作用。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沈田丰说:“银行在很多时候逼良为娼,胡乱运用担保政策,鼓励企业主给企业抵押。一旦这个老板经营不下去,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走人,因为对于所有的经营失败,老板都脱不了干系。”

事发后,在赵剑雄本人强烈要求下,为了维护稳定,政府开始介入,派出了工作组。而债务人赵剑雄则主动提出破产重整。法院受理后,指派了浙江至诚会计师事务所为管理人。同大多数重整案不同,天听的重整,债务人赵剑雄仍为核心,管理人则大胆、适时地放权,既发挥了债务人的主动性和活力,又履行了其监督工作。

申请破产重整后,债务人坚持组织生产,事实上,这也是他申请破产重整的目的,正如赵剑雄所说,“进入程序以后,所有的冻结诉讼全部要终止了,冻结要解封了,生产也可以恢复了,否则企业就被拖死了。”为了安抚生产员工,债务人提出,企业员工待遇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从而增强了员工的信心。

看到债务人的自救努力,同时鉴于债务人的经营能力,以及在企业中的威望,管理人开始注意发挥债务人的积极性。据管理人回忆,在接管企业一个半月后,对企业经营班子的成员及职责做了重新梳理后,就将一些财务权力交给赵剑雄处理。只是在大的投资等方面,履行管理人的监督职责。

生产经营恢复了,让债权人看到了重整的希望。而天听对于两种条件下,偿债的计算则让债权人从自身利益角度选择支持重整。根据核算:在清算条件下普通债权人的清偿比例为2.14%,在重整后持续经营条件下的普通债权人的清偿比例为15%。

接下来,制定怎样的重整方案?一开始,天听曾经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但由于企业先前和另一个企业在五六十亩地上建筑物交换使用,造成了企业产权不完整,很少有战略投资者有意向接管企业。

此时只有选择债转股,债权人是否愿意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赵剑雄又开始发挥其个人影响力,因为很多大债权人都曾是他的好友,比如担保债权人超界集团老总方自建等。在管理人的协助下,债务人凭借自己多年的信誉和在造纸业的地位,说服了一些主要大债权人同意债转股。后来,共50个股东同意债转股。新的股东接管企业,负责债务的偿还,为债务提供连带担保。企业有了接盘者,一些小债权人也有了信心,它们大部分选择债转股或继续持有负债的方案。而赵剑雄在此时主动退出,将其股份全部转让。

事后,债务人在谈到为什么会接受这个方案时说,“这些债权人大部分是本地人,很惋惜这个企业。再一个,他们知道我的确是投资失败,而不是蒙骗他们。”

虽然债务人在自救和提出重整方案方面积极努力,但是管理人对于债务人的投资决策仍然进行了有力监督,如债务人所言:“管理人给我定了当前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只能在这个范围里行事。自由真是有限度的啊!”

经债权人大会表决,重整计划草案通过。债转股后,天听的债务负担迅速减少,企业终于轻装上阵了。

重整期间,债务人股份无偿转给债权人,以超界集团为首的一些大债权人成为公司股东,成立了董事会,赵剑雄仍然任总经理,但已不再是公司股东。

此后,天听纸业开始迅速扭亏。2010年,天听纸业完成销售额2.43亿元,利润为647.61万元。

危机企业再造的4点启示

1 政府对于陷入危机企业的干预是必要的

一些信奉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于经济的干预,对于那些陷入资金链危机的企业,政府应该让它们自生自灭,实现市场的优化配置。但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对于当前陷入资金链危机的一些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在某些时候进行干预,也只有它有能力干预。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在长期畸形发展的金融体系下,危机企业往往有着大批的银行欠款、民间借贷以及复杂的担保链。一旦因为资金链危机破产,就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金融不稳定与社会危机。

不仅如此,也只有政府最有能力干预企业危机。毕竟当前中国尚处在向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主要的行政资源仍然在政府手里,主要的社会信誉也承载在政府身上。正如天听纸业的负责人所说:“当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只要政府有个态度,所有人都会稳定下来。对于很多债权人,政府的表态就是指路明灯。”

但政府应该介入、挽救什么样的企业呢?通过对三个案例调研,我们发现政府介入挽救的这些企业,都是影响当地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型企业,都有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主业。前者意味着企业值得救,后者则意味着企业有重生希望。

另一方面,政府如何干预?在上述挽救企业成功的三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政府最终都主要依靠了司法的破产重整程序,这样做往往比政府只身介入的效果更好。如上面我们所看到的,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后,可以通过司法的强制力解除企业财产冻结和诉讼,给企业以生存空间,并运用其公信力给予各类债权人信心,从而赢得多数债权人的支持,这一切都是政府自身所不能够做到的。

在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后,政府也不是就此袖手旁观。在我们调研的几个成功挽救企业的案例中,政府更多发挥了协调、维护稳定和信用支持作用。

2 对于危机企业,

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尽早介入

人们往往认为,企业股东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最高,对企业承担的责任最大,它们才应该主导企业经营。但这只是对经营处于常态的企业而言。在我们对上述曾经陷入资金链危机的企业调研后发现,对于高风险企业,需要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和债权人的及时介入,才能真正救企业于危亡,而且越早越好。

危机企业的领导人往往不愿意让自己的资金问题曝光,希望所有问题自己解决,回避外界的干预,拆东墙补西墙,直到最终纸包不住火,资金链断裂,才向政府和债权人求救。我们会问,如果这些企业早些将实情告知债主和政府,并寻求它们的谅解和支持,会怎样?如果政府提前介入危机,而不是在企业资金链断裂时,才介入企业重整,又会怎样?

危机爆发是企业内部风险因素不断累积的结果。我们认为,对于高风险企业,需要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提前介入。因为当企业领导人试图依靠自己处理资金链危机时,外部利益相关者往往会成为企业继续经营的阻力,比如债权人对自身权利的过高主张等等。而当企业危机处理中纳入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后,阻力就成了动力。

3 司法介入的准则应该是“刑民分离”或“民事优先”

当下诸多的民间借贷纠纷本质上都是民事问题。

我们调研发现,不少企业陷入民间借贷危机,法院在处理过程中,通常面临两难:一方面要保证金融秩序,打击非法集资;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社会效果,挽救企业和保护债权人利益。打击非法集资,固然无可非议。但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企业挽救,加大社会成本。

从以上重整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发现:1、执法机构在执法时,都优先考虑到了保全企业和债权人利益。在南望和纵横破产重整中,政府与法院组成工作组,去游说各个部门,赢得它们对于企业重整的支持。2、法院在处理过程中,都是将领导人的非法集资和企业挽救相分离。如纵横的袁柏仁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抓,但是企业仍然按破产重整程序处理。3、都采用了“先民后刑”的原则。反观吴英案,法院采用“先刑后民”的顺序,将吴英本色集团的资产,视为其“集资诈骗”的赃款,予以拍卖,使企业倒闭,带来更大的社会损失。4、在处理过程中,都将企业作为单独的法人主体处理,将债务人处理与企业相分离,这样才会有脱离债务人控制,获得重生的企业。

4 重建治理结构是危机民企重生的必经之路

对于上文这些陷入资金链危机的民营企业,从内因来讲,大多数人将其归咎于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能力问题,盲目多元化、过度投机、缺少战略等等。这种解释不过是浮于表面。

继续深究,我们发现,缺失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酿成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或者说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而在重整前的这些企业中,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分离,以及制衡。企业在危机爆发前,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1、企业老总一手缔造了企业,成为灵魂人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2、老板既是大股东又是企业经营者。3、企业老板的个人资金和公司资金不分,那些陷入危机的企业中,基本上都存在企业老板和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的情况。比如年收入不到几千万的天听纸业,企业老总竟然为公司以个人名义借款担保上亿元。

此时,公司董事会往往形同虚设,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决策,都是老板说了算。于是乎,我们看到,在引导他们走向资金链断裂的盲目扩张和多元化中,企业老板都是跟着自己的直觉判断走。除了盲目投资外,不规范的治理结构还使得老板个人与公司资金混合、账目混合,此时,企业高风险的资金运作,也就成了老板自己的事情。于是老板施展腾挪之术,为了个人的投资与扩张欲望,拆东墙补西墙。当天听纸业的老板谈到其失败的教训时提到:“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做企业公私该分明,个人的资产跟公司的资产应该分开,这样做有很多事情也可以客观一点,而不至于将自己拖在里面,事情已经糜烂了,还要捂,捂到不能捂时,所有东西都烂掉了。”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6篇

山东聊城于某案仍在发酵。一方面,上诉和二审正在进行中;另一方面,此案激起的各种拷问,从司法公信力、民间高利贷到社会伦理等,依然热烈。实际上,这些年来,因为借贷,尤其是高利贷纠纷,导致的各种暴力追债事件在我国民间并不少见。上述案情只不过因为网络媒体的报道,把民间暴力追债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集中展现出来,聚焦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下。

不过,案件背后点出了我国当前民间借贷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即法律如何维护民间借贷秩序,保护诚信的债务人?

如果不从这个层面思考回应于某案,则民间借贷与暴力催债的恶疾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从国际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立法与实践经验来看,这个问题必须由个人破产法来应对。

个人破产法

是保护诚信债务人的基本制度

个人破产法是维护民间借贷秩序,保护诚信债务人的基本法律。

一方面,在民间投融资、消费信贷等个人参与市场交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个人成为各种交易中的债务人已经成为常态。只要有交易,就有潜在的风险,所以,个人很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债务危机。这时候,社会需要有一部法律及时化解个人债务危机,在不损害债权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保护诚信的债务人,从而维护民间借贷秩序,并维护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债务危机可能转化为个人债务的危机。我国法学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一个教条是,公司型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所有人的经营风险。但是,在融资实践中,银行等贷款人在面对还款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时,往往要求企业的所有人,比如股东提供担保。这时候,有限责任对中小企业而言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中小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作为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也不能幸免。这是个人破产法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

所以,不论是作为消费者或者借贷者的个人,还是很多中小企业,当陷入债务危机时,都需要个人破产法提供最后的救济,避免个人因为债务危机而在经济和生活上陷入绝望,更不能让陷入债务危机的诚信的个人,因为法律的缺失而陷入民间暴力催债这种更危险的境地。这样,个人破产法不仅保护了诚信的债务人,也让债权债务关系得以在法律的框架下维持基本的秩序,从而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实际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很多有识之士早已看到了这一点。在他们的推动下,个人破产法受到重视,并得以不断地发展完善。比如,在美国,前哈佛大学法学教授,现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女士曾经在20多年里一直致力于推动个人破产法的发展与完善,以便保护美国社会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层,使他们免于因为个人债务危机而陷入极端困境甚至无法恢复有尊严的生活机会。

从1981年开始,作为大学教授的沃伦女士就和她的合作者对个人破产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他们走遍美国各州,大量采访律师、法官和曾经申请过破产的个人,用实证材料分析个人破产法的作用。他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美国社会里,中产阶层的地位实际上非常脆弱。他们很容易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陷入债务困境。如果没有有效的个人破产法的保护,作为美国社会根基的中产阶层将变得极不稳定,从而给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走出哈佛校园后,沃伦一直没有停止为改善美国消费者和中产阶层的境遇鼓与呼,而这些努力基本上都是围绕个人破产制度的变革进行的。

正是由于有包括沃伦在内的W者、律师、法官、议员等有识之士的支持和推动,美国不仅有全世界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企业破产法,更有全世界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个人破产法。

法眼

美国破产法如何规范个人债务危机?

根据美国破产法,陷入债务危机的个人可以有多种选择寻求司法保护。债务人可以选择适用第7章直接破产清算;也可以选择适用第13章,制定还款计划,按照还款计划有序还款;还可以选择适用第11章,制定一个业务重整计划,通过实施重整计划偿还债务;甚至对于农民这类特殊的群体,破产法也有第12章专门规范其债务危机。

现在,我们假定一位普通的个人陷入债务危机,看一看这位普通的债务人如何适用美国破产法寻求保护,以及债权人如何利用个人破产法对抗不诚实的债务人,保护自己的利益。

假定某人陷入债务危机,为了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重新开启新的生活,他可以选择申请第7章破产清算。这种选择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破产法不会把他的财产全部清算用来偿还债务,而是给其保留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财产;另一方面,清算完毕,他得到破产法规定的债务豁免,从此摆脱旧债,一身轻松地开启新生。

当然,如果他是一位有稳定收入的个人,可以选择适用第13章。根据第13章,债务人可以和债权人谈判,制定一个还款计划。还款计划经过债权人同意和法院批准后取得法律效力,债务人就会在保留其财产(包括营业)的条件下,根据还款计划有序地偿还债务。债务人履行完还款计划后,享受破产法给予的豁免权,即豁免破产法规定的债务,以崭新的面目开启新的人生。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7篇

[关键词]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对策

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为50%,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全部民营企业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初创民营企业缺乏对财务危机的认识及防范、化解的对策,导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这势必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留下隐患。因此。对我国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当期可抵债资产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而形成的支付危机,严重者将导致企业破产。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下,财务危机已是众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依据我国初创民营企业独特的内外生存环境,可将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分为内部成因和外部成因两部分。

(一)内部成因

1 企业创建资金有限。初创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本人或民间借贷,资金数量较少,而初创期的企业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资金紧张。对企业造成整体压力。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2 创业者素质不高。初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往往缺乏管理经验、风险意识不足、经营理念落后。而且创业者对市场的了解不多,整体把握性差,从而容易产生经营上的短期行为或重大决策失误,使企业的产品开发、产品营销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企业销售收入减少,直接导致现金流入的减少;再加上创业者对潜在的财务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均可引发财务危机。

3 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漏洞一般较多,系统化程度较差,企业内部员工的忠诚度较低,很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存在真空、重叠、家族统治或目标不明确、企业资金流失、浪费严重,为企业留下财务危机隐患。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给企业贷款等。也容易引发财务危机。

(二)外部成因

1 融资渠道狭窄。一方面,由于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外界对企业信任程度不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外部投资者对企业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信贷政策环境来看,初创民营企业的融资门槛过高,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易引发财务危机。

2 同行业竞争激烈。在目前同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条件下。与同行业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初创民营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一旦销售不畅,资金链条极易断裂,导致生产经营中断,最终引发财务危机。

二、防范、化解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对于初创民营企业的财务危机,防范、化解是必然的选择。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化解可分为三个阶段:财务危机的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及事后处理,而且,事前防范最为重要。

(一)财务危机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是指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依据初创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财务危机的产生。该阶段具体对策如下:

1 全面提高创业者的素质。(1)初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要明确企业的目标、使命及市场定位,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2)创业者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能够读懂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避免发生财务危机。

2 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不能一直盯着整个企业,更不能做到事必躬亲。因此,创业者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尤其是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整个企业无论创业者在与不在都能按管理体制的要求正常运转,使员工的忠诚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均得到提高,以防止企业资金流失和浪费,也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3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及方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可以使初创民营企业更容易筹措资金,从而缓解资金压力,能够更好地防范财务危机。国家应制定更优惠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初创民营企业融资;建立更多的信用贷款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初创民营企业本身也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融资租赁、供应商信贷和投入资本等筹资方式。

4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危机发生。可以迅速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及时化解财务危机。避免惊慌失措或束手无策。

(二)财务危机的事中应对

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尤其是在危机发生初期,初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必须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并化解财务危机。具体对策如下:

1 启动应急预案。如果发生的财务危机是事前估计到的类型,企业就应迅速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并依据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完善应急预案。使企业度过难关,最终化解财务危机。

2 制定危机处置对策。如果发生的财务危机是事前未估计到的或未遇到过的类型,企业应尽快查明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危机处置对策,以寻求债权人、债务人、银行、供应商和战略伙伴等多方面的理解及援助,加强内部控制,稳定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减少企业内部的非必要开支。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

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可见,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往往重生产与销售,忽视财务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民营型企业往往重生产与销售,轻理财与内部管理。特别是在经济景气时期,民营企业面对大量可选择的市场机会,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一旦经济景气状况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忽视财务管理所导致的后果就会充分暴露。因为,经济不景气时期民营企业一方面会受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膨胀的困扰,另一方面却有会面临筹措短期资金的困难。

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这一切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便是滋生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比如:筹资时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在多数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会计核算工作能力薄弱,机构不健全

受到组织成本、生产规模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非常简单,专业性很不强,内部控制较弱。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力量薄弱,会计制度通常不能健全。由于对优秀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欠佳,导致最高决策者难于进行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作用,忽略生产、管理与效益的关系。

为数不少的小企业根本不设会计机构,也没有委托记账机构记账。有的虽设会计机构却形同虚设。较为典型的是老板娘任出纳掌握财政大权,只聘一个记账员记账,或者任人唯亲。会计机构不健全,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除一些较大型或由国有企业改制转型的民营企业外,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内部财务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其名。

3.缺乏内部控制制度,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失真

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与此相关的资金周转率较低,民营型企业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与库存管理和交易结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意性较大。加之民营型企业由于规模有限,结构单一,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另外,会计核算质量不高,经营历史不长,财务资料不够充分;财务报表未经审计,会计核算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

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是因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人员技术不过关,财会工作内外监督不到位;主观上则在于民营企业领导为达到其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收的目的,不惜违法造假。

二、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1.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

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对滞后。据《产经新闻》2004年9月4日报道,1997年~2002年,我国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由33.1%上升为42.7%,贷款资金由38.9%下降为22.6%。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国做过问卷调查,30%的大型私营企业认为,金融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40%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信贷标准。二是体制上的原因,民营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银企联系不强,使民营企业获得贷款困难。三是金融企业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审查、发放信贷时也更为谨慎,一旦民营企业陷入经营困难,银行就很难收回贷款。

2.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使财务管理举步艰难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致使大量现金未参加周转,有的是资金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而使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摧收措施,应收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很多民营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不少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分析以上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企业上层领导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对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举步艰难。

3.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观念陈旧

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核不严,会计人员独舟难行,想规范管理很难。大部分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有些企业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由于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观念陈旧,使财务管理黯然失色,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1.树立“过冬”的意识

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任何市场都会有冬天,任何行业都会有冬天。冬天不是意外,而是常态。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有其它危机。企业都是在冬天中接受洗礼并逐渐长大。经济冬天已经是企业不可躲避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以及解决呢?首先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信心是关键,有信心才能聚集人气。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在摸爬滚打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民营企业,应当依然坚持自身特点:开拓、创新、坚韧、吃苦、灵活,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度过难关。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在目前企业遭遇“寒冬”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树立“过冬”的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如果企业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住资金、成本、利润,也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2.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1)成本的节约,直接体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呈现一种反比例关系。一个企业在危机中收入在保持不变或降低的情况下,由于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抵顶经济效益下滑的风险,或者说可以减少下滑的速度,使效益的下降速度低于预期的下降速度,给企业的战略策略调整赢得时间与空间。

(2)成本有效控制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成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低成本策略反映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在危机环境下更能显示出低成本策略的威力。实践证明,低成本策略增强了企业谈判中的议价空间,在同一市场中,与同行业相比价格决策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3)成本管理的精细程度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在危机环境下,对于较差的外部环境,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的调控才能更好地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而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此意义重大。

3.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民营企业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民营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4.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相对大企业而言,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筹资能力和内部资金调度余地,因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虽在内容上与大企业无太大区别,但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上则应有所区别。民营企业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材料采购量和产品销售量也相应较小,因此,原材料应尽可能就近采购,减少库存,切忌储存过多“暂时无用”的材料。产成品也应尽可能就近销售,缩短库存周期,减少积压。民营企业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加快资金的周转,实现生产经营在内涵上的扩大,是一条广为适用的基本发展途径。

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5.资源整合,转危为机

民营企业过去依靠的是用不断地扩张来掩盖经营的无效性,从而达到获利的相对增长。如果盈利一直都不高,那这种高增长只能说明企业管理的无效性和低竞争力。民营企业习惯了高速增长,但是高速增长往往可以掩盖许多错误。企业在经营中的低效率低竞争力往往被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营利润绝对值的增加所掩盖,低毛利往往被解释成低成本战略的结果。其实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和战略无关,而是由于管理的无效所导致的浪费。民营企业在思考如何度过寒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之前,先做好瘦身工作,整合资源,把没有效率和竞争力的一些业务甩掉。冬天里市场不好,企业正好有时间来看一看自己的竞争力,制订一个行动方案,让自己在春天来临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力。一个冬天过去,许多企业会倒下,这就为存活下来的企业创造许多提升的机会。然而,只有准备好的企业才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认真做好各项资源的整合,抓住机会,使民营企业能顺利度过寒冬,转危为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民营企业能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