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07 15:43:26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1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   科学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十分重要,是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是审计人员和被审计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是矛盾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必然过程。大家都希望有一套可循的标准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我们对历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审计评价的要求进行分类,并按问题出现的频率实施量化分析。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与数学相联系,其科学化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能进行量化,无疑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大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含量。

    一、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十分关注的关键环节。评价原则、依据、方法、内容的确立能进一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也能有力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单纯的定性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定量评价又难以量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化为经济责任审计注入了科学含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化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充分考虑审计的实际情况,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引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形成的结果为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决策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也充分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纪检、人事部门的意见,反映民意,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强的特点,成果明显。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关键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辩证法,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于其他一般性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确定审计重点,运用“重要性概念”进行审计判断。

    2、客观性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客观性原则,是指以审计查证的事实为依据,在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

    3、谨慎性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应采取谨慎态度,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审计事项不予评价,对审计难以定性的事项应予如实描述。

    4、科学性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科学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的标准、方法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5、历史性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历史性原则,是指审计评价要考虑当时的政策环境、当地的经济运行环境,要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

    6、统一性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运用统一性原则,是指“三个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内容和范围统一、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

    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相关规定,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审计事项评价,是指审计机关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分析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的行为。

    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尤其是在任期内对本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重点工程管理、重要资金运作应负的责任,以科学发展观和专业知识水平,发表客观的审计评价意见,并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2、科学设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分值分配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百分考核表”,实施固定分值与变动分值相结合、主观判断和客观事实相结合、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发展方向。通过设置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使分值的分配趋于合理。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科学性。

     3、全面实行集体打分,内外二次修正

    由审计小组将审计发现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集体打分,列出基本得分表;然后由审计机关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组织审计小组以及审计小组以外的审计人员对一些指标和得分进行评定(第一次修正);最后聘请组织、纪检、财政、人事、国资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评定(第二次修正)。

    4、合理划分评分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2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1]。经济责任审计以《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为依据,旨在分清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在本单位应承担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部门考核等提供依据,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干部和更好的发挥其干部作用,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为此,应进一步建立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体系,深入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提升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

一、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青海省的经济责任审计起步于1986年的《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在过去的20余年中,青海省一方面通过成立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机构升格或领导人员高配,普遍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以及多部门协作配合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着力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不断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条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证我省经济责任审计进入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中,1999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我省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两个《实施办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在青海省的发展,扩大了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使得青海省的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人事、财务等众多方面,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审计的程序日益复杂,给各级审计人员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加之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受托性的特点,受托审计项目不同于列入审计计划的审计项目,又有别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必须是在得到上级部门或单位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才予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审计行为[2]。审计人员为减少审计任务、节约审计成本、简化审计流程,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而不利于程序化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为保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也为不影响领导干部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对于领导干部的审计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一方面不利于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功能,导致审计结果实效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整体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安排与执行,最终影响到审计结果。

三、推动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为推动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逐步加强对官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提升青海省的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官员的监督检查作用,应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首先,争取领导重视,坚持“先审后离”。审计机关应多汇报,多沟通,多方面取得重视和支持。把“先审后离”、“审、用”结合的制度落到实处[3]。其次,上级审计机关应组织成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小组,研究审定具有一定约束力和执行力的经济责任审计政策制度及计划,制定一定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与方法,对各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实施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后,制定统一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格式,实行审结结果公示制度,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二)引进审计人才,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学认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切管理,几乎都可以或应该归结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4]。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匮乏的矛盾不断加剧,由于体制的原因,导致审计机关内部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审计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为此,首先应完善审计机关人员配置制度,争取做到人尽其用,其次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提高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从而推动青海省经济责任审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春燕.浅议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制度的完善[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

[2]尹颖.河南省地方审计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J].管理工程师,2011(04).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3篇

宝鸡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去谋划部署。2005年该市就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纪检、组织、人事、审计、财政、国资委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审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夯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2014年,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新内容及新要求,及时将编办补充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将市经济责任审计处改为经济责任审计局,由副县级构架升格为正县。全市12个县区也都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其中8个县区先后设立了科级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规范审计行为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2011年,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契机,按照中、省新要求,宝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宝鸡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宝鸡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和《宝鸡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中、省新要求相配套的制度规范,为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大、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为突出审计重点,2014年宝鸡市经责办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对县区党委政府、市级部门、市属企业三类领导干部,依据其履职过程中的经济责任特点,分别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5年,宝鸡市审计局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点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约谈报告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审签流程、报送范围、主要内容及审计约谈范围、对象、内容等事项进行规范,从制度上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切实发挥审计成效。

三、不断学习。理清工作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审计实践过程中,组织审计人员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修正、不断完善,逐步理清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目前宝鸡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整体思路是:一个经本、两条主线、三个重点、四种方法、六项内容,简称12346。一个经本即中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中央七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两条主线即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一条主线和财政资金另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即重大决策、决策执行、执行效果;四种方法即审查账目、查阅资料、谈话问卷调查、现场勘查;六项内容:一是全县整体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全县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是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程序到位情况、四是农业教育卫生社保等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五是自然资源资产和编制情况、六是领导干部主体责任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

四、加强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性强,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该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邀请专家、领导授课。在每年初开展的全系统集中学习培训中,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必修课,通过邀请外省及省厅领导进行专题授课,学习经济责任审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二是主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近年来该市组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先后赴长春、延安、铜川、汉中等地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案卷等形式现场取经,并将学习体会在全局进行汇报。三是积极派员参加培训。该局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对南京审计学院、省审计厅组织的各类审计培训班,总是积极争取名额,鼓励市县人员报名参加,为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创造条件。

五、强化措施。抓好组织实施

(一)在计划安排上。强化“一盘棋”理念。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结合起来,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审计实施上。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抓好审前调查环节。根据单位的业务特点,重点调查了解账面以外及下属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业务往来,全面掌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经济事项,制定周密、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二是抓好审计查证环节。重点关注会计资料、业务资料、会议记录(纪要)、工作总结、目标责任、工程资料以及账外与经济往来有关的收支活动,寻找审计突破口。

(三)在审计内容上,坚持三个重点。一是政策落实情况。以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重点,通过对惠农、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财政资金支出的审查,把监督检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促进党政领导尽职尽责。二是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情况为重点,审计“三公”经费、会议费及培训费等费用支出情况,促进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厉行节约。三是以重大决策为重点,对投资决策、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谨慎用权。

(四)在审计评价上,实行四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不带主观感情,不用修饰性语言,以写实手法做出评价。二是谨慎性原则,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放人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坚持审什么、评什么,不评价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三是全面性原则,对审计结果和事实进行全面分析,既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和不足,不用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四是实用性原则,以领导干部应履行的职责和履职结果作为审计评价的主要依据,使评价更具实用性。

六、督促整改。提升审计成效

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高低、审计作用发挥的大小,取决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更取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宝鸡市审计局始终将落实审计整改作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一环,逐步建立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约谈、跟踪整改、结果公告、问责追责、综合分析等机制,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对审计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查找管理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4篇

[经济管理;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干部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也是党中心、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办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也进入了市场。在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成为相关人员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部属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有的以学校文件的形式颁布,有的以内部规定的形式颁布,并能健全有关经济责任的配套制度,规范运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发展进度较快,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据调查了解,大都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授权部门以组织部门居多。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各校的熟悉是比较统一的,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和要求。各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经调查,绝大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审计情况、存在的新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几方面。审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其他方面。虽然各高校审计报告及评价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来看,仍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性的制度。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新问题[1

(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学习宣传不够,高校部分干部、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熟悉尚不到位,非凡是领导干部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熟悉不够端正,不能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解成一种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或认为只有有新问题的干部才会被审计,或认为只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一定要查出新问题。这些直接导致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很难寻找突破口。有的人认为,被审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调任或晋升组织已经有意向或即将作出任用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形式、走过场。有的人非凡是被审计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还有的人认为被审计对象都是领导干部,审计工作过于认真会得罪人等等。

(二)贯彻“先审后离”原则不够

根据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干部管理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熟悉不足,有关部门从自身工作出发,在审计之前就做了干部任用或调离的决定。另一方面,由于和审计部门事前衔接不够,造成“先离任、后审计”多有发生,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这样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起不到监督功能,也起不到考核干部的功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任务书中所确定的经济责任不是很明确,不能进行量化考核,难以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准确评价。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没有具体量化标准,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审计评价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新问题。

(四)经济责任审计未能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被审计对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的形式还是就账审账,没有认真开展审计调查。如调查被审单位有无“小金库”、有无未在财务部门账上反映的账外账,有无领导个人决策及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财产流失和浪费的情况。因为侧重点不明确,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价值和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审计结果也就得不到学校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视。

(五)有关部门配合脱节[2

部分高校到目前仍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也未成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如审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时没有主动征求组织部门意见,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被动参和或根本不参和。由于部门配合脱节,工作中轻易互相推诿,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审计人员较少和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审计滞后

由于批量任免、调动,集中开展审计,审计任务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果。突击性审计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有的责任人任职时间较长,由于审计力量有限等原因,短时间内很难将其经济新问题查清、查透。从而导致审计缺乏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有时审计部门同时组成几个审计小组,全力以赴、交叉进行,也很难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熟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前提。由于该项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学校领导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随时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监督指导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信心和责任感。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不仅要向领导汇报本部门的计划、做法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争取领导的支持,还要汇报各高校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在指导工作时更有针对性。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人对其重要性熟悉不足,对审计程序缺乏了解,所以配合不够主动。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充分熟悉到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有利于分清是非曲直、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而且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管理、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及时和组织、人事委托部门沟通,确定年度拟进行审计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审计工作计划中。这样,审计部门可以合理布置审计时间,避免突击性任务,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使经济责任审计能有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3

加强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是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立法的步伐,对现有的《审计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增加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其次,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因对届满、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一是明确追究主体应负的责任,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三是规定由谁来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责任追究可以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再次,各行各业都要尽快制定适合本行业的统一的、明确的、科学的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如何确立领导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此,必须正确区分四个界限,即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领导责任和现任领导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审计评价应坚持“客观、准确、全面、统一、谨慎”的原则。合理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对于恰当评价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至关重要。在目前尚无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审计评价应注重以下三点摘要:一是紧扣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要超越审计的职能去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二是客观明确地界定该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对于和财务收支无关及尚未查清的新问题,以及不好定性的新问题,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咨询,必要时要向学校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小组提交书面报告,而不宜直接进行评价;三是要考虑影响领导干部业绩和责任的各种因素,在评价时据实写明相关的具体情况,对于事实不清、审计证据不充分或拟移交的事项不纳入评价。

(四)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质量管理是审计组织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规范的探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审计报告规范、审计评价规范等。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规范实施审计,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审计工作相结合。在高校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中,将涉及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及个人廉洁自律的资料存入“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以备经济责任审计时利用,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同时,应加强任职期间审计。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新问题,促进其改善管理,也可降低到离任审计时由于审计范围时间跨度过长形成的审计风险。

在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为此审计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校审计工作。

首先,审计前应重视收集和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和审计项目相关的规范、以前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新问题、质量控制关键点等,在此基础上,探究审计风险点及控制办法,并编制充分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应要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写出述职报告。听取经济责任人述职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和把握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为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要和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签订《审计承诺书》,要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做出承诺。这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也有利于保护审计人员,缩小其承担责任的范围。

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把握重点,突出审查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和效果情况,国有资产的平安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健全和执行情况,经济责任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情况等。对由于会计人员的责任而造成的会计处理差错,在未达到重要性水平的情况下,不应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力争做到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要重视召开相关部门或单位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充分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经营能力、业绩、勤政、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找经济责任人所在部门或单位干部职工个别谈话等形式获取相关审计情况和线索。

第三,审计报告要针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来反映新问题,并分析落实经济责任人对新问题应负的责任。评价语言要标准规范,不用或少用修饰性词语,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证据不足的事项及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和经济责任无关的其他新问题,可采用管理建议书等其他形式来辅助反映。

第四,要强化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包括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复核,及时发现审计人员专业判定中可能存在的偏见,提高审计质量。要加强和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沟通。在对审计证据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意见,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进一步核实并做必要的修改,对被审计经济责任人提出的不合理意见不能屈从,但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此外,应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这是减少误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方法。

(五)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

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必须依靠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财务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才能取得成效。为此,各高校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协调配合机制,要求部门在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等环节上相互支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程序,形成整体合力。要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专题会议,认真探究和解决审计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这不仅有利于对责任人进行监督、考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审计手段的不足,确保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提高了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水平。

(六)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为了防止出现“就审计论审计,审计结果运用不落实”的弊端,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摘要:一是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二是在干部监督管理上,除了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外,还要求实行任职公示制度,并将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的内容,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要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参和监督的功能,不断完善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既可以让教职工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任用干部的情况、尤其是履行经济责任方面的情况,又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功能和效果。三是要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运用审计的量化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

(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4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功底要求都非常高。审计部门要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界限,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创造条件。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强,审计风险大,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特征。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态度、严明纪律,对审计核实的新问题,要认真对待、严厉处理。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及利益的诱惑,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还要依据审计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那些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行为依法抵制。

总之,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在管理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新问题应负的责任,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进而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有效办法;是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厉财经纪律加强学校的财经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实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有利于抑制各种腐败现象,促进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教育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同广。评析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摘要:高教探究版,2004,8(4)摘要:73-74.

[2王漪。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4)摘要:113-114.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5篇

1999年到2003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初步发展阶段。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大力宣传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职机构,调配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04年至2005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规范阶段。

2005年开始,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5月省委常委会要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逐步做到“逢离必审”、“先审后离”。按照这一要求,我省在全面推进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稳定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特点

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494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111.84亿元。其中属领导人员主管责任金额100.11亿元,直接责任金额11.73亿元。审计后,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撤职、降职52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99人。

1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展开。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12651人,其中,审计乡镇书记1451人,审计乡镇长3583人,审计部门乡科级干部7617人。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不够真实,改变资金用途,有挤占挪用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截留财政收入、漏税和支出不合理、不合法等现象。

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00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永安保险公司、省物资总公司、省纺织总公司、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7个省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有的存在少计收入、少缴税款、公款私存、设置账外账等问题。

3 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扩大。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1254人,其中,审计县(区)委书记13人,审计县区长76人,审计部门县处级领导干部116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延安市等3个市长。省水利厅等20个厅局长,省政府驻上海等10个驻外办事处原主任,共33个市厅级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少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的基本建设管理不规范,改变用途,超规模、超概算,不执行招投标制度,有的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

2001年12月和2005年6月,中央六部委联合检查组两次来陕,对延安、咸阳、渭南等3市6县进行了检查,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并对我省的一些做法予以推广,对我省八项制度、两个办法印发全国审计机关,我省先后有五篇经验材料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了重点发言材料。1999年以来,先后有21个省、市、区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来我省考察学习。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各级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陕西省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我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历任省长对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增加编制,解决审计经费。省长袁纯清同志经常过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大问题听取汇报并亲自批办审计反映的事项。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同志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始终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审计厅每年初和年中召开的全省工作会和设区市局长会,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会议议题,对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亲自协调、部署、落实、检查。

2 审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目前。省上、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在研究确定审计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省厅、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和107个县区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其中延安市、榆林市,59个县(区)高配一格;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安康市、汉中市、咸阳市6个设区市、22个县(区)高配半格。专职机构的相继建立,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审计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我省、市、县(区)三级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制度,全省共制定规章、办法279个。200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委托、实施、审计结果报告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试行)》,列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如何应用审计结果做出了具体规定。渭南、宝鸡、安康、榆林等市均以两办名义印发了一些制度。这些办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

4 审计的方法不断创新。省审计厅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宝鸡市探索了书记、县长一起审的方法。延安市、渭南市对公、检、法“三长”的审计,采取了统一行为、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重点、统一方式的“五统一”方法。

5 审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省审计厅举办了十期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全省百分之八十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经过培训。榆林、安康、咸阳等市举办培训班,对所辖区县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省厅编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讯》19期,介绍省内外好的经验和方法。省审计厅领导带队,先后深入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98个县(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调研。各设区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分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检查。2007年至2008年省审计厅及西安交大等学者成立课题组,完成了5万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举措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薄弱,重视审计覆盖面,忽视审计深度,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到位,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上。四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不统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未建立。针对这些问题,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引向深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目标。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根据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

2 改进审计项目管理。每年四季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充分考虑审计力量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下一年度审计对象的建议,由组织部门会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组织部门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列入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特殊情况,因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调整审计项目的,经领导小组确定后,审计机关调整计划。

3 开展任中审计。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需要、领导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其他审计项目计划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积极安排任中审计项目,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任中审计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方法。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纪委、组织、国资等部门提出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部门一并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6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初级阶段:1986年12月审计署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下发《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把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审计结果都做了规范。随着形势的发展,承包经营审计、破产审计、企业业务经营审计等多种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在全国逐步展开,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发展阶段:1998年中共纪委、中央组织、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区、部门学习借鉴菏泽经验,积极稳妥有步骤地推行领导干部任期。中办、国办于1999年颁布了《暂行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2000年下发《九江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2002年市委、市政府成立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市审计局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履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职能和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管理及实施的双重职能。

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经济责任审计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仅2008年至2011年底,全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932人,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09 893.41万元,应上缴财政806.57万元。被审计单位实现国有资产增值608个,保值185个,减值64个;澄清问题1人,晋升102人,撤职、降级或其他处分9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21起。

回顾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稳步推进,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基本实现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施政能力及领导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贯彻落实两办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与经验

1.组织领导情况。

2010年两办规定出台后,我市及时调整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九江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七家联合下文出台《九江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以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措施。2002年我市正式建立机构,至2003年止全市13个县区(含市直)成立了经济责任领导小组,设置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配套专职审计人员。截止2011年底,瑞昌市、星子县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从而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加强部门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别于其他审计工作,它涉及到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等相关部门,必须实行部门联动,才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扩大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几年来,我局经常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沟通协调,建立相互联系机制,形成互动,一是对上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新精神、新要求和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及时反馈沟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市纪委和组织部对反映被审对象的问题和举报及时提供给我们,使我们在审计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审计时效,另一方面,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重大问题及时主动地反馈相关部门,做到了资源共享;三是始终坚持每实施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必须是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三家同时进点,形成合力,确保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顺利实施。

3.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

开展对领导干部任职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事关对领导干部的正确评价,如何把握住审计重点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几年来,通过实践,我们始终围绕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审计,一是领导者任职期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主要经济指标或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二是领导者任职期内是否建立了和健全内部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和规定。三是通过对财政、财务的检查,披露领导者任职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遵守财经纪律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借以警示后人;四是重大经济事项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决策程序是否合规,特别是关注土地(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等)、基建项目、企业改制等一些重大经济事项,要逐项地审计;五是查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交办的掌握领导者任职期内个人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和审计期间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并根据所提供的会计资料查清领导者有无违反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

与此同时,审计中我们还要关注前任领导者遗留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任期内债务是否增减,离任时遗留下的重大经济事项等也一并审计。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7篇

一、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的必要性

2011年《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进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探索和推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在2012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又作出强调,要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根据上述精神,全国各地省、市级审计机关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江西省审计厅2013年也在新余市和吉安市首次试点开展市委书记、市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为地市级审计机关开展“同步审”工作提供了经验。2012年吉安市出台了《吉安市2012~2016年县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划》,把同一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在同一年列为审计计划后,吉安市审计局紧跟形势发展,积极探索实践,2013年也首次在新干、峡江两县开展了县委书记、县长任中经济责任同步审实践。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从党委、政府职责分工来看,两者对经济工作都有管理职能,对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负有责任,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党委对经济工作发挥核心领导作用,重大经济决策多由党委作出,政府主要负责执行和日常管理。以往我们仅仅对政府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并将所有的经济责任归于政府,这是不全面、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由此,为了准确、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使两位主官对同时在任时发生的经济问题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有个清醒的认识,有效解决领导干部在承担经济责任中的推脱扯皮、审计评价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现象,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计,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的做法

(一)审计程序或步骤

1.制发审计告知函。在2013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市局以函的形式分别制发了“关于告知2013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的函”,告知了两位主官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告知了审计的依据、审计内容和大致审计时间。

2.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制定了对两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工作方案。方案统一明确了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工作要求和大致审计实施时间。明确了采取同步审计的方式,组成同一审计组,在同一审计期间,同时对书记、县长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明确了分别送达审计通知书,分别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分别征求意见,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和提交审计结果报告。明确了审计组组长由局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经济责任审计科负责人担任,由经济责任审计科牵头,审计组组成人员结合债务审计、财政收支管理审计和有关专项资金审计由全局统筹调配等内容。

3.审前调查。审前调查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召开了两场座谈会。分别是与被审计对象、县委县政府领导座谈和与拟定要审计的部门负责人座谈。通过座谈会形式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取得联系,与审计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对接,确定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总协调人及各部门的联络人员;二是初步了解掌握书记、县长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从调查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中进行分析,确定审计重点;三是明确了下一步现场审计的有关事宜。通过做这三件事,达到了审前调查目的,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4.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和审前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编制了书记县长同步审审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体现了书记县长同步审的特点,即虽然是两个项目,但把书记县长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及审计重点反映在一个方案中。审计组下设了5个审计小组,分别是综合审计小组、财税审计小组、城乡建设审计小组、土地环保审计小组和民生审计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和主审,对分工内的审计任务负责。综合审计小组负责协助审计组长协调组织审计工作,组织现场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草拟审计通知书,协调审计组成员之间的业务联系,草拟审计组审计报告及征求意见,代拟审计结论性文书,参加对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领导同志进行审计访谈,负责审计组的现场调度,审计现场工作量的考核,对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的监督检查,审计项目质量部门复核等。并负责审计县委县政府两办、统计、国资、商务、发改等单位。财税审计小组负责审计财政、税务、园区、城投等单位。城乡建设审计小组负责审计城乡规划建设、房管、农工部、发改以及重点项目工程。资源环保审计小组负责审计国土、环保、工信、水务等单位。民生审计小组负责审计民政、人社、教育、科技、卫生及民生工程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各小组必须在现场完成审计取证手续,做好审计工作底稿、起草审计小组分报告和审计归档工作。

5.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的三天前我们分别制发书记、县长审计通知书并分别送达了审计对象和所在单位。通知书同时分别主送县委书记并县委和县长并县政府。

6.组织召开审计进点会。审计进点会分别在两个县召开,由审计组组长主持。邀请市委组织部分管干部监督的部领导到位指导,市审计局局长、分管局长,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委、县政府办主任以及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审计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上审计组副组长宣读审计通知书;市审计局局长、市委组织部领导分别讲话,说明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等;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县委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表态性讲话。

7.审计公示。

8.审计访谈。审计进点会召开以后,利用了两天的时间,审计组长(提问)和副组长(记录)对县委常委、两办主任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就是审计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审计内容。访谈采用背靠背式逐个进行不对外公开的方式进行。访谈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了两位主官的经济工作的有关情况,二是让有关领导有机会反映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规避审计风险。

9.审计实施。两个项目从进点到撤离现场分别用了30天和25天的时间,各审计小组紧扣审计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在充分总结书记、县长取得的业绩的同时,重点在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政府性债务等方面发现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取得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第一手资料,为撰写审计报告,正确评价和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阶段,各审计小组完成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搞及小组分报告的编制工作,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责任界定意见及责任界定依据。

10.撰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1)提交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初稿。审计组在综合梳理、分析各小组的审计结果后,起草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初稿,先行就初稿内容与两位主官进行沟通,进一步核实情况。(2)提交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听取两位主官意见和对“报告初稿”反映情况进一步核实、完善后,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再正式征求两位主官及县委县政府的意见。

11.项目审理。(1)审计组内部复核。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内部实行了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各审计小组长对分工内的审计取证进行复核签字,审计组长对各小组提供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分报告进行复核签字。(2)审理机构现场跟踪审理。现场审计后期市局审理机构到审计现场重点就审计组执行审计方案、获取审计证据、编写工作底稿、对问题引用法律法规定性、责任界定等影响审计质量的重点环节和内容进行重点跟踪审理,并对审理发现的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3)审理机构全过程审理。审计报告代拟稿出来后,审理机构对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进行审理。(4)提交审计业务会议研究决定。

12.出具结论性文书。根据审计业务会议研究结果,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报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送市委组织部等相关单位,并送达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二)审计内容和责任界定。

审计内容的确定和责任界定,主要是以“两办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的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经济工作职责为依据。

1.审计内容。

(1)县委书记侧重于“决策”。即贯彻执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中央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决定重大的经济事项;制定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和管理有关经济活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领导、协调和督促政府执行县委做出的决策;上级党委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经济工作责任目标、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要求完成的经济指标执行情况。所以把书记在经济决策方面、经济监管方面、经济效益方面、个人廉洁情况等作为书记审计的重点内容。

(2)县长侧重于“执行”,即组织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和执行县委的决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所以对县长的审计,重点抓具体执行层面的情况和问题。把贯彻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央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有关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和管理有关经济活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政策、土地政策、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卫生、惠农等民生政策等);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情况;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投资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情况;城乡规划和城乡建设情况;对直接分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上级党委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经济工作责任目标、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本级党委要求完成的经济指标执行情况;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作为审计重点内容。

3.责任界定。

根据两办《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应当承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在县委书记、县长同步审计责任界定的具体操作上主要是根据其经济工作职责和审计内容进行分析后确定:

一是对书记、县长签发的文件或直接批示办理的事项出现的问题,一般界定为直接责任,如县委书记签发以党委名义出台并执行的与国家政策相背的政策,县委书记承担直接责任,县长签发的抄告单抄告事项违规,县长承担直接责任。

二是由县委书记,县长主管的事项,一般界定为主管责任,如县长主管审计工作,对政府投资审计不作为、弄虚作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问题承担主管责任。

三是对书记县长不直接分管、也未作出具体批示,但在政府管理职责范围内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一般界定为领导责任。

四是对政府(县长)在经济工作出现的问题,县委书记有监督不到位责任,均应界定为书记的领导责任。

五是对书记、县长任职时间不同步责任界定问题。同步审实践中,我们碰到了县委书记任职前一直在该县担任县长,前任书记调走后接任书记职务,但此时没有安排新任县长,故其一直兼任县长一职到新任县长来县为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其兼任县长期间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中单独进行了反映并区分情况以县长身份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同时还要以县委书记身份承担领导责任。

六是有些问题责任界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当前县级政府普遍存在财政列收列支虚增财政收入问题,按正常决策程序,财政收支预决算均要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书记和县长都负有责任,但实际上是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不切实际,为了考核需要县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何来界定责任值得研究。

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的经验

(一)创新审计思路、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在这次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工作中,坚持了统筹兼顾,整合审计资源的原则,提高了审计效率。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上,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全局思路,整合审计力量,从县级审计机关抽调业务骨干,整合其他业务科人员,通过科学安排统一组织,把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有关专项资金审计进行有机结合,尽量避免重复进点,实现一次进点分别报告,完成审计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能。同时大力转换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各专业审计成果为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的综合效用,也为县级审计机关培训了业务人员。

(二)从书记、县长职责的相关方面把握审计范围,有利于确定审计内容。这次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我们坚持以书记、县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为主线,紧扣“经济责任”,把握“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审计涉及事项与书记、县长经济权力和经济责任的相关性,据此在确定审计内容上重点关注其负有经济责任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凡是与书记、县长经济责任无关的事项,一般不予涉及,凡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事项一般不涉及,凡是与书记、县长直接分管部门以外的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的一般不涉及,充分体现中央两办《规定》的要求。

(三)从书记、县长经济工作的宏观方面把握审计内容,有利于突出审计重点。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县级党委、政府的经济职能比较独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兼有重大事项决策和经济事项运作的双重职能和权力,在落实相关政策等方面更加直接、更加具体。依据其经济工作特点从宏观方面把握审计内容,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审计重点把书记、县长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重大决策事项的程序及效果情况,重要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执行财税政策、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卫生、惠农等民生政策、政府债务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情况,节能减排情况,重点工程建设运营情况,兑现为民办实事情况以及书记、县长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确定为审计重点内容就体现了审计内容的宏观性。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第8篇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应市场经济对高校日益复杂的理财环境和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的要求,而对高校中、高级管理者实施的以明确其经济责任关系的一种审计行为,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廉洁勤政、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的一种手段。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高校开展几年来,初步呈现出了有共识、有氛围、有合力、有成果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身具有的时间跨度长、层次高、涉及业务范围广、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等特点和受部门领导决策与指令而具有的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局限性等,使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笔者拟就此作一和探讨。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一种探索性实践活动,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拓展。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各高校在具体实施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滞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有关行政负责人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提拔、调动、辞(免、撤)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职工作岗位之前,就其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作出评价。而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2.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高校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认为:被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晋升、调任组织已有意向或已作出决定,审计只不过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装个样子给人看罢了;有的教职工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身意义的正确理解,甚至觉得谁有了经济问题才会审谁。有些被审对象也认为:学校搞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进而产生消积、不配合甚至抵触行为;部分审计人员也觉得:被审对象都是领导,高校内部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审计人员产生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既认真不得,又不能马虎从事。不能不审又不敢认真审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心态。各种不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致使一部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主动、深入而顺利地开展下去。

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实施对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负责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加强学校的财政管理、并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加强干部管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无疑是一种制约措施,对此干部群众都寄予厚望,期望通过审计,问题就会水落石出。但由于现实中审计所具有的局限性,特别是面对当前高校经济运行不够规范、信息有失真风险的复杂经济环境,致使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审计人员无法查证,加之相当数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些问题一时无法查实,造成某些结论失实,由此使群众对审计产生误解,缺乏热情,认为审计是走过场。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4.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的加大与审计人员素质低下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资源的配置形式愈来愈广阔,高校经济活动日趋频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日益加重。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财务、基建、产业、后勤、成果转化、高校收费、贷款、各项资金管理等经济行为,需要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工作业绩、决策水平、管理能力等作出全面的定量或定性评价,审计业务内容的宽泛与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无形中产生了矛盾。现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虽具有一部分审计知识,但实际发挥能力较差,导致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因人为因素质量不高,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5.审计评价缺乏标准和依据。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一个权威性结论,委托部门和审计对象对此都十分关注。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近年重点开展的新工作,缺乏经验借鉴,而且许多责任人上任期间组织上也没有明确过具体的经济责任和目标,现在定量的评价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定性的评价也难以把握。经济责任明晰度低,导致审计评价难以确定。

二、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正确认识和定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求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排除阻力和压力协调校内纪检、人事、组织、财会等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与协作,在高校形成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教职工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审计人员支持和积极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定位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规范高校经济秩序、推进干部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上,切实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2.明确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客观评价经济责任。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从被审者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入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

3.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积极稳妥推进高校内部责任审计工作。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制定和遵循的、合理的审计程序,对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的。

审计准备阶段。校审计处根据组织人事部门委托编制审计方案、成立审计小组,按规定向被审对象所在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并要求被审计人根据审计限期提交书面述职报告及相关经济资料等书面材料。

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的实施阶段,通过听取被审者的情况介绍,对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资产、资金、经济指标等情况作初步了解;通过各项经济资料和被审计单位的核算程序、资金来源、运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通过走访群众、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内查外调等形式,收集动态资料,以补充了解在审查静态经济资料中不易察觉的一些;通过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的材料,进而认真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报告和处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审计终结阶段。客观、公正地分析审计工作底稿,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完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者的经济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小组应将审计报告初稿交送被审对象及所在单位征求意见,并认真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所提出的书面意见进行复核,复核结果经审计处审核后向委托部门提出最终的审计报告。经过层层把关的审计报告既是对被审对象负责,也是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负责。

4.建立规范的、可对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多,操作性强的、规范可比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高校应边实践边摸索,尽快探索、和制定一套科学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有可依据的标准,以进一步增强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风险大,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审计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更新知识。审计部门应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更加准确的把握政策界限,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创造条件。

6.实现客观审计方法创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我们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逐步完善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特别是审计调查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做好事后审计的同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的事前、事中审计监督,以及时发现和反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本安全完整、高效运作的目的。

7.建立落实审计意见和正确运用审计成果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把经济责任同对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反腐倡廉的规定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专门小组,交流汇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组织协调审计意见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后续审计,对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意见反馈给管理层,从而加大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真正将经济责任落到实处。

经济责任审计是手段,运用审计成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目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拓宽了干部监督渠道,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于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促进高校经济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特色的高校内审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高校适应主义市场经济极富创举的一项实践活动。探索和完善一条适合高校校情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道路是高校审计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刘昌春。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把握重点。中州审计,2002(8)

2.王永智等。搞好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中国审计,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