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12 06:05:20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1篇

写作目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的灵魂,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更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有力的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目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普遍存在文秘站网-的主要问题和状况的论述,浅谈了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强大动力及怎样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目的在于引起企业领导层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论文提纲

一、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

1、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2、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

3、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热衷于追求产值和利润,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

2、企业中少量员工素质低,技能水平低,企业员工良莠不齐。

3、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1、企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3、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强员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

4、加强敬业精神教育、提倡职业道德,

5、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有机的统一起来

浅议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的灵魂,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更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有力的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通过学习本人撰写了《浅议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强大动力》的论文,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

1、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因市场贫乏,需求大于供给,经济发展走规模扩张之路,再加上国家大力投资,国际资本的倾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计划经济中解放出来的企业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爆发出勃勃生机;企业的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稳定,才有发展,这是硬道理。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来源,发展经济,就是要提高各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要在市场激烈撞碰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一个具有强烈集体主义精神的职工队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观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行为,这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而这正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杠杆。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失去了发展的支撑点和前进方向。

2、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支技术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的职工队伍,才能够生产合格的企业产品,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买方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而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随着各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有句古话:“安居乐业”,人们要“乐业”,首先必须“安居”,需要人们的“乐业”的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建立一个使大家真正“安居”的社会环境,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企业效益的突破口之一。

3、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使之能发挥最佳效果,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者。市场经济与企业之间的各种因素的竞争,人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管理内容,不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强调“人本管理”,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生产秩序和具体的生产行为的管理,而是促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完成一个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对政府和对人民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热衷于追求产值和利润,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在国有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投资少,制度不落实,严重地干扰了企业建设和正常经济秩序,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企业中少量员工素质低,技能水平低,企业员工良莠不齐。一些领域道德败坏,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地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使部分企业渐渐失去了发展的社会环境。

3、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机遇。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 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1、企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管理内容,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刚”、“柔”并济,既抓疏导教育,又不放弃经济、行政处罚,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企业中要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重点是要抓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团队意识“三项”教育。在工作中一是切忌模仿化。要根据企业特点,找准切入点,激发起员工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使员工在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中为企业建功立业。二是切忌口号化。不能光喊口号,空讲奉献,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三是切忌表象化。不能认为环境优美、员工队伍外观形象整齐就是精神文明成果。它只是企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重点是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整体形象;四是切忌形式化。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做好每项工作,惟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这是解决国有企业客观困难的有效办法之一。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难而上,不气馁,不失望,能吃苦,能打硬仗,使企业走出困境;在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不挥霍,减少开支,增加企业发展的储备。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于20__年4月份由兰炼和兰化合并成立,尽管合并前的兰炼和兰化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我们应该看到,在两兰合并之后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对企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足,因此,企业怎样才能稳定,企业经济怎样才能发展,这是我们每个员工都要深思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的艰苦创业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党委领导企业的全体员工参加全民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仅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企业的特点,企业里的党员是员工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在企业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充分利用党员的榜样力量,倡导社会正气,在党员中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并以此作为党员的工作评价标准之一。加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教育干部勤俭办事,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的恶习,杜绝挥霍公款、的现象出现。加强党员干部法制教育,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加强党员干部的业务学习,提高办事能力和效率,使领导干部的形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力量。同时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紧紧围绕“政府放心、员工满意”的服务宗旨,加强员工的“爱国敬业”、“三满意”、“三爱”教育和工作技能教育,在企业推行责任制、承办时限制、服务承诺制、开展评优树模、公司经理接待日等活动,弘扬了正气。在员工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在开展员工文化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引导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教育员工以厂为家。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密切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样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而且使公司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近一年来,公司连续超额完成各项季度目标任务,受到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表彰。

3、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加强员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员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首先是指工作本身水平方向的扩大化和垂直方向的丰富化;其次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工具、设备、器材等的先进水平和完备程度;再次则指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厂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

4、加强敬业精神教育、提倡职业道德。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队伍,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买方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以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创建为重点的文明创建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实践证明,以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为目标、以“三德”教育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文化活动、办实事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较好实效。

5、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有机的统一起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保证了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工作实践中,力求使两者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构建职业道德体系中,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的主题,贯穿于“诚信、务实、创新”的工作方针,塑造企业职业理想、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职业道德责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在做法上,既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融合企业文化等西方管理文化的内容。如通过正面灌输、宣传教育等途径,引导员工弘扬企业精神、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等。如:坚持 “安全、快捷、准确、方便;第一次就将服务做好,第一回就让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在教育内容上,力求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如在创建文明班组活动中,制定了“四好三无”的标准:职业道德好、经济效益好、全面质量管理好、外树形象好;在活动形式上,实现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以丰富员工生活,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如:举办书画摄影展览、歌咏比赛、演讲赛,使员工形成爱国、爱社会、爱企业,并为之积极奉献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令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总之,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经济效益是它的生命,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之一,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之一,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强大动力。我们相信只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就会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参考资料

1、《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郭鹏著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2篇

浅谈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怎样从具体事情抓起

×××长葫灌区管理局何锡军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得到改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像物质文明建设那样直观、形象、实在,考核指标也不像物质文明建设考核指标那样容易量化,也不像物质文明建设那样能取得立竿见影的工作成效。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弄不好就容易空泛,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物质文明建设当成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抓,“虚”的东西来抓,笼统地抓,一般化地抓,从原则到原则,从口号到口号,这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dxp同志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这是dxp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贯彻和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从水利工作的具体事情抓起,加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一、从具体的事情抓起,首先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精神文明建设班子要硬,要建立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真正做到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人办。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工负责制、检查考核制、监督奖惩制,完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和考核,从制度和责任上把精神文明落到实处。

二、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

必要的财力投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因此,要从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单位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资金上要同步安排、落实。

三、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具体化。

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它确实有“虚”的一面,但这种虚并非看不见,摸不着,因为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精神状态总是要通过具体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具体化,当前,水利思想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具体抓: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武装职工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坚定全体职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要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水利职工大多地处山区,工作条件艰苦,尤其需要献身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通过大力宣传艰苦奋斗、献身的先进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四)、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增加服务意识。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服务于国民经济,服务于人民群众,因此,要在水利职工中广泛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思想道德建设强调的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重在教育,但思想道德建设却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和主观范围内,而必须付诸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把实践活动中改造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发展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道德建设具体化、实践化,切实落到实处。

四、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实施“科学兴水”战略,提高水利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和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要坚持“以人为本“方针,保障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投入,造就一支能适应水利发展现代化的水利职工队伍。

五、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围绕中心抓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命力。

经济建设是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报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精神文明建设从具体的事情抓起,就是要抓好那些与水利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具体事情,根据水利经济建设的需要设计项目、开展活动,把各项活动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以是否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标准,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在推动水利经济建设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比如在春灌用水中开展的“春灌用水劳动竞赛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提倡文明言行活动;“水法宣传周”活动等等,通过活动,提高职工素质,保护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抓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具体事情抓起,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受群众欢迎的事情上,每年为群众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得到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才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七、从具体的事情抓起,要正确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工作中,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起抓。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3篇

突出重点抓创建,精神文明谱新篇--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最佳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XX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 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XX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 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XX年的95.9%,十星级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XX年的1757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 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XX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培训骨干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XX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XX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该工程XX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XX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XX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XX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XX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XX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4篇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有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各乡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活动,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农民自发组建了锁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要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县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乡镇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三是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四个“变”。即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

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 和谐社会 地位 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精神理念。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有力的道德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社会规范逐步呈现复杂化的取向,在这样的一个新旧观念冲突、新旧体制交错、新旧利益调整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思想道德领域的失范现象严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现象突出,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不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娱乐氛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群众文化工作新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保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达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文化参与的需要,我们应当在抓好专业文化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搞好群众文化。因为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具有很大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社会影响广泛、群众参与程度高的特点,是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教育、激励、鼓舞群众,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

二、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因为,无论对党的整体而言,还是对于每一个干部党员来讲,都要有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意识,永远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群文工作者来说,我们更关注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落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上。因此,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明确群众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而先进的文化具备了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舒缓压力、娱乐身心、沟通感情、增进融会等多种功能,对人际社会的和谐共存发挥这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整合,这种整合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而文化的功能正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三、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方向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6篇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20个字要求都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直接涉及的内容有8个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群众性创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质上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它又通过其他方方面面来展示并衡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城市的快速崛起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无力是两幅不和谐却相互叠交的画面,加上渐渐拉大的地区差距,让人们看到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一组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5∶1—6∶1,而改革之初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5∶1。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连老外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中国,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只有4—5亿的城市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属于现金支付购买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资料分析: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1%,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人数是城市的4倍,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仅占38%。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多少呢?只有7%。义务教育成了谁的义务呢?本应是政府的义务成了农民的义务。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的需求也不相适应,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几乎没有改变。2004年,农村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城市文化事业费47个百分点。全国720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7%。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没有建立文化站,有的即使建了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共享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软任务,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而是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的事。乡风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短暂的实践措施,而是一个多元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我省有行政村24847个。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前,既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又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抓硬件建设见效快,只要领导重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面貌很快就会变化,而软件建设却不是靠资金和人力物力就能轻易实现的,难度更大的正是人的文明与进步,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而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一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集体观念淡薄,集中教育活动难以开展。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改善,即使富起来的一些农村也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二是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不良意识有所滋生,落后文化有所抬头;三是现在农村的人群大体分三个方面:一部分在本地的企业上班,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特别是前两部分人群,他们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更现实,任务更艰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2005-2-19.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7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深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全力打造崭新的企业文化,进而以此为着力点,构建和谐企业。一、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企业与时俱进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进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所在,已被以往我们工作的实践所反复证明。公司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七连冠,连续2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公司”称号就是我们多年来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二)精神文明建设是和谐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的发展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和创造力,企业利益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展,在构建和谐企业的道路上就能迈出更坚定的步伐。(三)精神文明建设为打造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职工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企业稳定和利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增进企业职工的共识。二、和谐企业的构建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和谐企业的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精神文明建设催化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和谐企业构建又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容,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撑。(一)树立诚信友爱的道德观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诚信友爱,是和谐企业的精神核心。这不仅是企业职工为人的标准,也是和谐企业构建的基本准则,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每一位职工共同的信仰与追求,员工对于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认同,能够激发个体与企业团队共命运、共发展的积极性,自觉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培育员工和谐意识和企业文化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谐才会有坚实的根基。(三)增加协调能力,提高处理关系水平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谐社会理念中的公平正义原则,能促进和保障所有企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整个企业才会和谐稳定。因此,增强企业的协调能力,提高在发展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也就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构建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强化这种责任意识,必须匡正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理顺企业发展思路,确保企业大局稳定,为和谐企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三、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和谐企业发展当前,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思想不到位的情况,职工偏重个人的物质利益,而淡化企业精神利益的获取。要解决上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发展和谐企业,就必须提高全员认识,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一)把加强思想建设,树立诚信友爱的道德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构建和谐企业的精神环境。首先要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使职工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公司各年度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上来。其次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司史、司情教育,以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教育,树立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再次要坚持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职工树立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良好个人道德修养,从而形成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思想教育还应包括坚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保持企业职工生活秩序稳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区环境,引导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二)把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职工的思想非常活跃,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交锋,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心理荒漠症、目标迷失症和动力缺乏症,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学习要从三方面理解和分析。首先要提高职工的学习力。许多职工在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之下,缺乏学习的动力,引发学习力的下降,因此,企业引导和帮助职工提升学习力是关键。要引导和提高职工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尊心,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全体职工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大力提倡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工作作风,主动、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之中。其次企业要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和支持职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型员工。并且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满足职工知识和技术需求,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最后企业还要不断发展和丰富企业的学习文化内涵,通过对职工文化、科技学习的投入和引导,来达到培养人才和提升公司科技与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要求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三)把加强机制保障,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点,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1、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做到用制度理顺关系、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2、严格按照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统揽公司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各项具体指标,明细具体职责和任务,完善考评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业务管理有机结合。3、继续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奖励管理办法、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奖励,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员工积极为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四)把加强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着重点,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1、千方百计抓好发展 这个第一要务,立足长远发展,积极推进,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2、注重资源节约,规范职工节能的日常行为,全力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3、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总之,和谐企业的构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基础,以精细管理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保证,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支撑,努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积累成功的经验。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第8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在各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企业中员工具有怎样的精神,在工作中具有怎样的氛围,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党建工作中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党建工作的入手还是要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上。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党建工作 长效性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十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为主要指导思想,长期的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的着重点。企业的党组织作为企业的实际管理者和决策机构,就要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首要的任务,用邓小平理论去实际指导职工和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职工和党政部门共为企业共同理想奋斗的情况。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在思想上,党政部门需要及时的去学习上级的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根据上级政策来指导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职工的管理上,严格管理机制,培养企业从上到下都具有良好的执行力,打造良好的职工和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品牌工程的落实,也就是说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抓好本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需要从自身基本素质做起。除此之外,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组织的统战工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措施

(一)在思想上达成新的共识

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需要对职工进行思想上的素质教育,企业需要多去为职工和相关领导开展更多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活动,利用好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种种形式,比如业余党校、OA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等等。依据具体形式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从上述的手段中获取知识,加之进行系统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础,加上职工和领导具备的较好的素质,在未来的党建工作中才可以表现得游刃有余。

(二)严格企业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一个企业,同样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企业日常的运作,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对于员工的管理必须落实到位,既不是对于制度的生搬硬套,也不是徇私枉法,这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拓宽精神文明建设的了解和培养渠道

如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完善还是需要从更多的渠道去学习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手段,企业可以根据运作情况去办一些就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讲座,让人们首先从思想上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在思想上达到共鸣。也可以多搞一些与党建工作有关的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明白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激励大家共同为企业的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通过实践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作为一个企业,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工作必然是取得可观的利益,但是在新时期每个企业都比较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精神文明工作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是却发挥着中心的作用,精神文明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工作的进步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必须紧贴中心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所以说,精神文明建设要根据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新的思路,切实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职工群众改善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基础

企业内部的环境改善也是实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之一,不管是办公设备还是生活娱乐设施,都需要根据企业效益进行投资,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作为保障,对于表现较好的应该给予奖励,以此来实现企业的长久化发展,达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双重效果。

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企业党建工作的作用

(一)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强化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提供原动力

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推进党建工作的进程,在对于党建工作的各类资源整合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在企业品牌工程的打造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到位,就可以培养出一批能干事并且素质高的人才,切实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但是一旦精神文明建设缺失,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二)有助于推进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建设

企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党员干部作为领头羊,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离不开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对于干部队伍的培养方面,主要通过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从工作中严格干部管理、加强干部梯队建设等方面。党组织把好对干部进行培养教育之关,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后备军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在党建中的长效性还表现在有助于企业良好的氛围形成。具体做法是:健全企业责任体系、深化教育实践、侧重引导宣传。党建工作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对于企业在外界形成的舆论氛围的影响也是较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狠抓生产经营的同时,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创建渗透到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来。

四、精神文明建设与党政工作以及企业竞争力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