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16:15:06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交通信息化 财务工作 重要性

一、前言

从目前我国交通信息化发展来看,要想提高交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质量,资金支持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交通信息化建设普遍采取了投资建设的管理模式,资金管理成为重点管控内容。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交通信息化建设实际,采取必要的财务管理手段,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对交通信息化发展中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做到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更好地为交通信息化发展服务。

二、我国交通信息化投资建设模式分析

IT外包已成为当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一种战略性的商业创新模式,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投资建设模式,成为交通运输信息化腾飞的宝贵经验。

从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来看,如何优化投资建设模式成为保证信息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想提高交通信息化投资建设模式的运行效果,提高交通信息化发展质量,就要积极依靠财务管理这一有效手段,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果,提升整体投资收益,满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应明确财务工作在交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要想保证交通信息化投资建设模式的有效推行,就要积极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主要手段。

三、财务管理对交通信息化的作用分析

(一)财务管理实现了对交通信息化资金的有效管理

由于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资金规模较大,财务管理工作的介入,使得交通信息化建设中的每一笔资金都有了明确的流向,同时也对资金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记录,通过建立资金预算等基本财务制度,保障交通信息化资金得到有效管理。所以,从实际作用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保证了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

(二)财务管理提升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管理水平

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管理工作有完善的制度和手段,能够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控,能够做到优化资金管理程序,提高资金管理效果,完善会计报表信息等作用。基于这一现实作用,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交通信息化建设质量,能够使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满通信息化建设需要,促进交通信息化发展。

(三)财务管理促进了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较多,影响因素也较多,要想使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就要积极采取财务管理手段,利用财务管理的优势,提高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促进交通信息化发展。所以,从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作用来看,财务管理促进了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满足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四、交通信息化发展中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交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资金管理手段

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对交通信息化发展中资金的有效管理,使资金管理取得了实际效果,保证了资金管理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交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资金管理手段,对交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应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成为了衡量交通信息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

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在于提高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资金管理效果,能够对交通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衡量交通信息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努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效果,促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质量和建设实效性

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保证,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管理取得了实效,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对于交通信息化建设而言,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了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质量和建设实效性,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交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努力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交通信息化发中,财务工作是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对交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交通信息化发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认识到交通信息化中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4期.

[2]程克群.论ERP在财务管理中的理性运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03期.

[3]李佳子.信息化环境下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浅析[J].中国外资,2011年15期.

[4]母照红.企业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的具体措施分析[J].中国商贸,2012年31期.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交通经济;发展策略

前言

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交通经济的稳定进步,对交通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有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和发展。在交通经济中,不但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合理地规划和管理,从而体现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保证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交通经济的内涵

在交通经济的定义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解释都需要考虑交通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更加合理地规划城市交通。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对交通建设的成本、利益等进行预测和评价,分析实际情况并且制定实施科学的交通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对交通的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两者之间能够得到平衡稳定的发展。人和物资的经济问题是交通经济的核心问题,如何将两者之间进行有效地协调成为了交通经济能否发展的关键内容。为了能够让交通系统满足居民的需要,需要重点关注交通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做好交通布局。从更深层次上来讲,研究交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费用和成本进行明确和清晰地认识,在确定产出投人中可以使用费用成本效率分析的方法将交通经济的发展比进行确定,让交通经济能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细化各个指标,定量化交通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交通经济的管理能够提高稻莸淖既沸浴D壳敖饩龊吞岣呓煌经济问题以及方案建设是中国交通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工作,中国希望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方案将交通经济问题及时解决,确定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案,让交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国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

二、交通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当前中国交通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交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差,区域交通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没有取得良好的交通经济融资效果。

(一)交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基础建设投资总量呈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所以交通经济能否得到持续性发展开始成为一大难题,同时中国还存在交通经济投资与回报不平衡的现象,这些都是导致交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未来交通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困难。

(二)交通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国土庞大,有着复杂的地形地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交通建设的技术、资金等影响因素都会对区域交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交通运输网建设中,城乡之间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差别,对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交通经济融资效果不理想

在交通经济建设中需要有庞大的资金、人员和时间作为基础,交通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同时中国交通建设还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为了减少交通领域的投资,引入了多种投资方式,目前融资方式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在交通经济持续发展中民营资本的介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降低政府投融资比例之后,交通经济的发展却呈现出减速的趋势,并且存在严重的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中国当前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有着较高的水平,基本形成了健全的交通网络,但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很多地区存在严重的交通经济融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三、加强交通经济发展的策略

交通经济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国民出行的安全和便捷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做好交通经济建设对于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加强交通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工作。

(一)从效益入手分析交通经济延续性

正效益和负效益指标是衡量交通经济发展状况的两项重要指标,其中正效益即为盈利,负效益则为非盈利。在对交通经济延续性进行综合评价中,可以以政府效益之间的对比作为基础。此外,除了正负效益方面,通过部分负效益经济性差还能够对公共交通的经济延续性进行衡量,同时如果负效益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那么该部分具有良好的公益性,可见,交通经济的衡量不但要衡量其经济利润,同时还要对其社会性进行评定,应当将传统的单一经济指标衡量交通经济的做法转变,从而引导中国交通经济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将国家交通经济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促进协调发展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3篇

一、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区域性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当前从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也不断提升,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动,城际间、城镇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区域化发展模式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现和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依赖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良好的交通环境的支持。交通是实现区域内经济联系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区域经济发展又是推动交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客观因素。 1.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交通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国内外具体发展实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要道地区。便捷的交通为经济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是经济各要素进行流通的重要载体。交通顺则经济畅通,滞则发展受阻直接在经济运行状况中显现出来。对于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发展,更离不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实现。交通的贯通、健康良好发展,形成连线成网、互联互通的区域快速交通系统,不仅为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商务、生活购物等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了辐射范围内的人员流动程度,大大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效地使发展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盘活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促进该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从而带动本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进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循环中[l]。便捷的交通条件与良好的交通环境,必然能够快速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的内部条件,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系统能够创造巨大价值和效益的物质生产部门。离开了交通运输的联系与纽带作用,区域内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之间就缺乏了有机系统,难以有效进行,区域经济发展也缺少了保障。交通及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对于区域优势的产生和发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形成与不断强化本区域的区域优势,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本。综上所述,交通的建立和发展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保障和重要动力,通过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各个发展基点的联结与整合,保障区域经济得以稳定及进一步发展。换句话来讲,只有在逐步实现区域间交通的跨地区连通,才有可能实现多个地区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劳动力等资源的多向交流、调配与重新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高度上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实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从国内外具体实践不难得出,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交通环境相对落后使得地区间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都难以有效地开展。随着交通的逐步改善,跨地区的交通连通和整合的实现,其幅射能力与范围不断地得到提升,将各地的资源和经济活动统一纳入区域发展的整体范围内,为区域经济的培育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当区域经济缺乏后劲、发展迟缓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当区域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也为交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可以继续加快交通的建设,更好地打通区域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2]。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对于交通出行的速度、安全、舒适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和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将对交通提出更为迫切的新要求。加上经济发展所积累的强大财力物质基础,也使得有关部门具备了相应的投资能力,对于交通建设与投资积极性有所提高。另外,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特殊性,从各国交通发展的经验来看,都需经历一个大量投入的阶段。离开了区域经济发展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的发展显然是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不断地推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区域交通的建设与进一步发展才有根本上的保障。 二、完善交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如何使交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和要求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限制,交通发展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需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要求,打破原有的行政界限、地域界限等的限制,协调好交通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关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区域交通建设和发展,实现区域交通的一体化,发挥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3]。 1.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良好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的支持。当前我国国内整体经济呈现平稳较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规划也已逐步实施。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剧增,使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区域在按照国家相关宏观政策和总体部署下,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条件,同时要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区域定位,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为构建高效完善的交通体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区域交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定位,更新观念,树立起区域交通一体化、一盘棋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从关注局部地域的发展向注重整个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成立相应的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强化区域内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协调。尤其针对当前区域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及各自为政的倾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要加大跨地区与跨区域的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力度,理顺区域间交通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管理的协调机制[4]。如可通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实现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实现区域交通的有序协调发展。另外,要积极推动区域交通的法制化建设,制定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实施细则,即从制度层面为区域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也将大大有利于实现不同地域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方的利益。#p#分页标题#e# 3.科学规划 首先,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交通建设与发展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交通的发展要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头,提高区域交通的动能和动力储备,要尽t避免交通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所造成疲于应付、适应的不良局面。因此,在完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地位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在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下,立足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坚持前瞻性及科学性、发展性的原则,做好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配合关系。其次,明确交通规划目标,强调交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协调和促进,以最终形成综合性强、效率化、满足多元化交通需求的区域一体化交通。再次,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优势,严格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尤其是对于区域内交通设施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加快快速交通系统的完善,真正满足区域发展和交通弹性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4.创新投融资体制 交通区域建设投资周期长、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从这一层面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财务投入是远远难以满足区域交通发展需求的。因此,除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外,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引进先进模式。积极推进区域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工作,拓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吸引外资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为区域交通的发展提供充实的资金保障,也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运营及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一是,逐步推进当前文通行业的产权结构改革,通过合作、合资、股份制等方式,将现有国有存量资产进行部分转让,提升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对于公共交通行业的运营可采取政府特许经营制度的方式,形成交通设施的良‘}生循环发展!5〕。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如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的刺激、扶植及鼓励政策,调动其投资积极性。 5.加强区域交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各区域间及区域内部交通的更高要求,要进一步提升对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不同领域的专业交通人才的质t和水平,为区域交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一是,区域决策者要提高对于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实施人才强交、人才兴区的战略,将区域交通人才的培养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建设规划中,积极构建一个区域内现代交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平台,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根据区域交通发展的需要,可通过短期聘用、兼职、顾问等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技术结构等出发,优化交通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培养层次结构,真正培养起一支精通现代交通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交通建设管理人才。三是,做好交通人才的管理工作队,完善现代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人才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4篇

经交通部党组批准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交科教发[20*]29号),从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出发,讲了到2020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旨在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出发,结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中长期交通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讲促进交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为交通行业的科技活动和科技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纲要的编制对于实施“科教兴交”战略,指导交通行业科技发展,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机遇与挑战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讲更新、更高的要求。

交通服务于社会。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部讲了“到2010年,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总体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需要”的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3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5万公里;港口总通过能力将达65亿吨左右,其中码头集装箱通过能力约2.4亿标准箱(TEU);五级以上航道里程将达到35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以上航道15000公里。建成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

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为交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公路水路交通在发展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科技需求,需要科技来支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将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运输组织管理、交通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大量的技术难题。因此,交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人力的投入,更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来支撑。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为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交”战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交通行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支撑了公路水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交通建设技术的进步有力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及运输技术的开发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交通软科学研究有效增强了全行业的科学决策能力。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个市场适应能力较强,研究方向比较明确,功能定位基本合理,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虽然交通科技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总体来看,还不适应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科技供给能力不足,成果推广应用缓慢,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稳定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科技是交通发展的羽翼和助推器。新时期交通科技的历史使命是: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支撑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效能,提高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发展一体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出行安全,改善运输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洁净运输,打造绿色交通,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制约,建立节约型交通行业,提高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指导方针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采取“以人为本、需求引导、综合集成、强化创新、重点突破”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推进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总体科技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交通科技发展是为了人、服务人和依靠人,强化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交通的人性化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交通科技活动,加速科技人才的成长,强化科技人才在交通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交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需求引导,就是要按照政府导向、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政府在交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满通发展需求,面向交通发展主战场;技术进步和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与交通生产建设实际紧密结合,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综合集成,就是要结合交通行业的特点,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应用,提升交通行业的科技水平。

—强化创新,就是要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相结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大力增强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重点突破,就是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优化配置交通科技资源。以对交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技术为切入点,突破牵动性技术,攻克关键性技术,储备前瞻性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按照以上指导方针,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重。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交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导,要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更多地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倡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能力建设与研发活动并重。充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配置交通科技资源;重视交通科技研发与交通建设的紧密结合,抓好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切实提高交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研发实力。

—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并重。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研发过程中,要把握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并注重交通发展需求和阶段性特点,集中力量解决交通科技重大问题。

—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既要重视技术研发,更要重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交通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更新,使交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加快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

第三章发展目标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和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构筑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交通科研基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交通科技队伍,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全面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科技含量,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目标是:

1、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为主力,面向交通生产建设主战场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10年达到35个左右,2020年达到45个左右,力争有2-4个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到2020年形成15-20个全国或区域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科技人才队伍,形成比较完整的科研梯队,到2010年,培养50名左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到2020年,使其总数达到100名左右,全面提升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到2010年,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方面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到2020年,建设技术和养护技术全面提高,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跨江(海)通道建设、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深水航道整治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到2010年,数字交通技术实用化程度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集装箱多式联运和一体化运输技术明显突破,交通决策技术明显提高。到2020年,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能够适应交通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实现决策的数字化与科学化。

5、到2010年,事故预防、应急反应、救助打捞等安保技术有所突破,交通资源利用和环保技术取得明显进步,为在交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奠定技术基础。到2020年,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整体提高,绿色交通技术全面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可靠保障。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交通科技将更加充分发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作用,为实现一个通达便捷、智能高效、经济环保、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系统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章重点任务

为了实现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目标,要从全面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牵动性、关键性、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入手,做好交通创新体系建设,抓好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的研发工作。

一、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各级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共同组成的、互动的交通科技创新有机整体。核心要素是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要按照交通行业的特点和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创建完善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明确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政府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交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强化定位明确的创新主体

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把握科技发展方向;通过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通过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实现技术进步的重点突破;通过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引导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参与交通科技创新活动。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是公益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力,要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全社会的交通科技资源,逐步形成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交通科技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交通科技创新的主要研究基地。交通科技中介机构是推动知识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完善协调合作的创新机制

发挥市场在交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政府与社会,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地整合交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全社会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优势明显的交通行业试验基地共享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各方互动、协调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

(三)营造开放竞争的创新环境

从交通行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完善促进交通科技进步的政策,制定科技管理、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加强科技成果的和管理,加大对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和诚信水平的考评,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营造一个崇尚创新、严谨求实、百家争鸣和允许失败的科技创新宽松氛围,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科技创新环境。

(四)培养素质优秀的创新人才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在交通科技创新活动中,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注重人才的持续培养和继续教育,鼓励岗位成才,在科研项目、科研设施、科研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条件,不断壮大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为交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研发

在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确定的六大重点研发领域中,经过研究,明确了规划期内50个交通科技主要研发方向和200多个研发重点,具体见附表所列。

重点领域一: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

重点支持智能公路系统关键技术、智能航运系统关键技术、智能港口系统、公路收费新系统、空间信息应用技术、数字化公路运营管理技术、国际航运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数字交通标准技术等方向的技术开发,突破联网收费技术、车辆监控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制定交通数字化管理标准,使信息技术在公路水路运营管理上广泛集成应用,实现数字化的行业管理,提供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重点领域二: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

重点研究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公路建设技术、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技术、山区长大公路隧道修筑技术、路面结构技术、高等级公路快速养护成套技术、大型交通工程构造物检测诊断技术、内河通航新技术、航道治理和疏浚技术、新型港口水工建筑物的研制开发以及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突破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工程建养技术瓶颈,实现扩充能力的目标,并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品质和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缓解交通资金的压力。

重点领域三:一体化运输技术

重点支持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交通一体化管理技术、多式联运技术、现代道路客货运输新技术、快速水路运输新系统、万箱级集装箱运输成套技术和一体化运输技术标准等方向的研究,为实现一体化运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保证从技术上能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设施和装备的有效衔接、信息交换和处理的高效协同,逐步达到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

重点领域四: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

重点开展交通电子政务、决策评价方法和技术、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现代交通规划技术、现代交通统计技术、运输经济和决策机制研究,形成完整的公路水路交通宏观决策研究方法、体系和机制,为实现决策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协调化提供技术手段,为交通政策法规的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决策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重点领域五: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重点支持交通防灾减灾技术、道路安全保障技术、车辆安全技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技术、恶劣气候和海况条件下人命快速搜救技术、深潜水救助打捞成套技术、水上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设施保安技术、交通应急处理技术、交通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技术、超限运输治理技术和公路水路安全技术标准等方向的技术开发,全面提高我国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从技术上能够支撑建立一个更安全可靠的公路水路交通系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减少与交通有关的经济损失。

重点领域六:绿色交通技术

重点开展交通建设和养护材料再生技术、水上“三品”(油品、化学品、危险品)污染监测防治和处理技术、车辆和船舶节能技术、公路水路环保新技术、内河运输新技术、新一代运输装备、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以及国家港口资源与安全环境评价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从技术上保障建立一个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友善和谐、污染程度少、土地使用合理、能源消耗适度的绿色公路水路交通体系,缓解我国环境污染和能源以及土地资源短缺的压力,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五章规划的实施

为了确保重点任务的完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将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分为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优秀科技人才等三项建设工程加以实施;将交通科技重点领域研发任务,按基础研究行动计划、重大技术突破计划和应用技术推进计划等三类研发计划加以推进。

一、实施“三项”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一)重点科研实验基地平台建设工程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主力,建成一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交通科技研发中心。

以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研究,按照专业研发方向的分布,兼顾基础条件和区域分布,认定一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到2010年建成约35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到2020年使其总数达到45个左右,努力争取创建2-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机制完善,与交通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推动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通过区域协作、联合共建、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在交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逐步形成15-20个专业优势明显、学术水平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或区域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使他们具备承担重大综合通科研攻关、交通应用基础研究、特定区域技术研究的强大能力,成为交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和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程

整合资源、互通共享、提供服务,建成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建设交通科技信息资源中心,形成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加快交通科技基础设施、装备、管理和交通科技成果等重要数据库的建设,增强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的数据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能力,逐步形成辐射全国的服务网络。

2、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交通科技文献资源和交通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建设为切入点,加快现有交通科技文献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推进交通科技成果的网上展示和交易,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有效开发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现有的交通运输科学数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三)优秀科技人才建设工程

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建立一支优秀的交通科技人才队伍。到2010年,实现造就50名左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的目标,到2020年,使其总数达到100名左右。

在人才的培养上,制定优秀交通科技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将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依托交通行业科技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实践中培养一批交通科技人才。

在人才的吸引上,借助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一流的科研项目和设备,吸引世界一流的交通科技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结构优化。

在人才的使用上,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评价激励政策,使交通优秀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中发挥聪明才智,人尽其才。

二、推进“三类”交通科技研究开发计划

(一)基础研究行动计划

基础研究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交通科技的战略性、前瞻性、探索性、公益性研究,技术标准研究和标准体系的完善,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实验、监测的基础性研究项目等。

政府是基础研究行动计划的投资主体,科研资金主要投向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绿色交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

(二)重大技术突破计划

重大技术突破计划侧重在关键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依托于重大工程项目的重点技术研究,需要政府介入、支持和协调,调动全行业科研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项目等。

突破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目标一致、职责清晰的研究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互动的研发模式。科研资金主要投入在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特殊自然环境下工程建养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和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

(三)应用技术推进计划

应用技术推进计划重点是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在行业内具有推广价值的研发项目,能够有效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并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开发项目。

应用技术推进计划的实施主要靠市场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类交通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的具体项目将依据研发重点加以确定。

本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重点任务及其实施,将在交通科技五年规划中加以具体体现和落实。对五年规划的实施情况,要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时的交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规划内容,并在下个五年规划中予以体现。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改革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科技发展理念,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改革,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出台相应政策,加速建立适应交通科技创新的新型科技体制。在交通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与新型交通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有序竞争,促进协调合作,广泛吸纳社会科研资源,加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促进科技与交通生产的紧密结合。

二、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交通科技资金投入是重要的公共性战略投资,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交通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在国家预算内,建立稳定的交通科技资金;各地交通主管部门继续执行“关于印发《交通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交通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在交通规费中每年提取1-1.5%经费用于交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政策;针对重大科技需求和重点研发项目要积极争取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企事业单位可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增加交通科技资金投入。

三、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管理

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项政策,加大交通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制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保持交通科技队伍的良好素质和创新活力。加快交通行业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加强交通行业职业技术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交通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全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于交通事业。

四、提高交通科研管理水平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修订完善公路水路交通技术政策。对交通科研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科技成果质量和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交通科技的良性发展。建立交通行业科技统计体系,开展统计分析,逐步建立交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完善交通科技评价体系,做到导向明确、客观权威、动态及时、公平合理。按照知识产权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交通科技成果制度,对社会科研成果,加大对优秀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实现科技成果共享。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力开展交通科普工作,开展科技送下乡和到基层活动。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5篇

交通运输对于国家的社会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会使其对更多方面的作用都有所加强。本文就对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分别从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加强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总结加强管理的措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帮助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交通运输;管理;重要性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行业的中心枢纽。现阶段,我国已经具有了较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实现基本的社会需求,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管理是实现现代化高效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

1.交通运输的特点

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本身也具有独有的特点。交通运输是我国服务业的一种,它的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以便利人们群众为根本目的,所以它具有公共性。而且交通运输是生产产业交流的枢纽,处于产业生产的中心地位。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交通运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也就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情况。另外,它在国际化的交流中也起着传输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全球化发展也是建立在交通运输业的基础上,正是各国之间的频繁的交流沟通,才使得世界各国的发展相互影响。

2.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2.1缩小地域差距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域辽阔,然而各个地区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经济,技术水平,人口素质等各个方面。这种差距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尽量的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国家的综合全面发展。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正是缩小这种地域差距的有效途径。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可以增加地域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实现生产产品的流通,从而促进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加强管理也可以使交通运输行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种对交通运输的依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其本身的发展,为了实现更大的价值,只有加强管理,繁荣发展。

2.2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管理的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路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交通运输业为经济的交流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交通运输的管理也包括对物资运输和客运,物流站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对客运、物质运输等路线做出更合理的规划,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交通运输水平。另外,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可以使我们出行的效率更高,缩短了路途时间,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交通输运的管理本身也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提高了社会整体的工作水平,从而提升了社会价值,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3促进发展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便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很多,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大量的机动车对石油资源的消耗,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还有那些由于交通事故伤亡的人员,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说,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管理可以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例如,通过采用各种限行制度可以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加大对酒驾的严治等措施,控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管理可以促进发展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路、铁路等运输效率较低,车站、货站的基础性设施落后,满足不了我们高效率的需求。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已有的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统筹兼顾,建设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1]。加快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工作,对于陈旧的设施,要及时进行翻新重建。另外,要根据各车站,码头客流量和旅客的需求,及时进行客容量、车辆数量的扩大,满足旅客的需求,防止出现负载的现象,保证交通运输的高效性。

3.2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中,相关管理者对于整个交通网络的规划缺乏整体性,考虑的不够周全。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结合内外部更方面因素,实现对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健全管理机制,使整个交通运输网络协调配合,实现整体的发展。而且,管理也要使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相协调,如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另一方面,也要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健全交通安全运输网络的监管包括建立专职的监督管理队伍和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其中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主要指加强相关立法监督约束,这一点将会在下文中具体分析介绍。而建立专职的监督管理队伍就需要相关负责人加大重视,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思想水平,对运输车辆要贯彻安全检查制度,对不合格车辆采取一定措施,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禁止旅客携带,要进行专门运输。对于以非法手段违规经营和制造不良事件等运营商要坚决打击。签订安全与服务质量承诺书,对新增加的线路和车辆更要做出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承诺,层层把关。

3.3加强相关立法目前,交通运输业内部形成了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为了追求利益,人们常常越过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同时在相关主体产生矛盾时,若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交通运输的管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无论是收费还是制度的管理,但是,在制度的管理上法律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所以,要想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必须要加强立法。立法既要包括相关的管理制度,也要包括监督制度。监督机制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监督机制主要是制定一定的管理条例,对交通运输者做出一定的行为规定与约束[2]。可以健全奖惩制度,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交通运输者,都应该有一定遵守的规定来约束行为,通过奖惩制度可以激励其认真的意识。管理的条例需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宣传相关的管理规定,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加强思想认识。

3.4加强科技创新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管理需要融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现代化的科技产物。如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检验技术等。如监控摄像头与交通事故的检验与鉴定技术等。都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能力,对维持交通秩序,实现交通网络建设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说,交通运输的管理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与科技的创新与时俱进。

4.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管理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促进绿色交通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交通对交通运输的管理,分析总结一系列加强管理措施,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率发展。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从交通网络的内外部同时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物,打造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研,2012.28(16):198-199.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行业发展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但是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却不容忽视。管理体制的滞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行业的调整与规范,建立起完善的综合管理体制是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创新的重点内容。

一、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矛盾突出。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管理实践与管理体制上,矛盾的存在既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运输需求的增加与运输能力提升缓慢之间的矛盾。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依赖于交通运输行业,而交通运输的效率、能力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交通运输的发展依赖于交通设施,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的建设,都会造成土地的大量占用,而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管理,通过运输效率的提高降低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体制的重要性。管理体制是行业发展的标杆,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指导规范达到管理的效果。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模式上,基于相关交通部门与运输路径之间的对应实现管理,而这样的管理体制很容易成为问题滋生的温床。交通运输长期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之下运行,很容易由于管理部门之间的独立而缺乏管理效率。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基于实践调研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实效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二、我国当前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概况

(一)缺乏统一建设的管理思想和体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必要前提就是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思想和体制,而当前的分散化管理模式对于管理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存在多个具体的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思想和体制,很容易造成规划不统一之下的资源浪费,甚至还可能造成重复建设,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之一就是交通运输,因此其思想和体制的建设及其平衡性发展、合理性布局亟待改善。

(二)管理体制重复性高。 当前通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通常是公关部门管理安全问题,行政部门管理技术经济问题,这样的体制割裂了经济技术与安全之间的联系,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同一经济活动与同一领域中对同一对象的管理。重复建设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弊端,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收费、检测以及发证等方面的真空地带,在增加运输者负担的同时,却难以保障其安全管理与建设。除此之外,当前的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较难实现,甚至可能会造成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三)综合管理体制的优势发挥受阻。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之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独立性造成了各自为政、无所作为,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就需要建立起海、陆、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时做到各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联合运作,从而避免多家管的现象。实践表明,当前的管理体制与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已经不相适应,与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相背离,推进体制改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三、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对策探讨

(一)成立综合性的独立运输部门。实现体制和组织机构上的独立性的重要保障在于建立起综合性的独立运输部门,是保障交通运输系统良性运转和完善的运输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性独立运输部门成立的先决条件在于运输的政企分离,因此,结束运输中的政企不分的现状,通过设立现代化企业的手段实现运输部的成立。独立运输部门的只能有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的秩序、制定运输安全制定并进行实时监督、做好综合性的运输发展管理规划以及实现运输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因此,在条件成熟时需要及时成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交通运输部门。

(二)完善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借鉴国际上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的法律法规必不可少,当前很多发达国家还有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都已经建立起了运输体制定期编制体系。而综合性的运输体制改革、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制定等都需要进行专项立法,统一程序的制定能够有效减少管理管理中的随意性和个人主观性。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专业学者成立委员会,专职从事运输咨询工作,同时还可以为相关立法机构的政策制定把关,保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效性。

(三)调整体制中不适应成分。再完善健全的体制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与国情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成分,因此不断调整体制中的不适应成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明确交通发展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管理体制的实时调整与改革,实现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只有在合理科学的规划之下,协调好国情、资源以及运输结构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效用。

结语

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行业,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而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建立起健全的良好的综合管理体制。在推进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同时,要注重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拓宽改革创新的视野,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城市 道路 交通 可持续发展 研究

1 引言

随着对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按其内涵可以归纳为:

(1)鼓励经济增长,增加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2)在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基础上,注重质量上的改善;

(3)以保护自然为前提,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4)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目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鼓励经济增长,而且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就是要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减小因经济的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时间里发展缓慢,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际性大都市相比,其差距很大,如表1 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本市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过于集中的投资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地太多,影响交通,造成居民心情烦躁,体现了发展上不具有的继承性和平稳性;二是过于集中的投资,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能力严重不足,抢进度,赶工期,造成工程质量差,隐性问题多,工程的使用寿命短,维修资金急剧增加。影响了新设施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

交通设施建设和管养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缺少环境意识。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对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即发展的可持续性缺乏明确认识。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下,试图从供和需两个方面对本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和管养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上海、新加坡城市道路比较 表1

面积

人口

(万人)

道路总长

(km)

道路用地占总用

地比重(%)

人均道路面

积(m2/人)

纽约

823

726(1986)

10303(1995)

24.1

28.0

伦敦

1580

673(1988)

23.0

26.9

东京

2059

1185(1990)

11287(1985)

13.8

10.5

巴黎

105

215(1990)

1360(1988)

20.0

10.5

上海

2957

948(1993)

13.7

2.98

新加坡

585

276(1991)

2840(1991)

24.1 2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2.1.1 规划与布局

由于历史的原因,本市形成的城市建设布局是单中心的,这使得客流的出行表现了较大的随意性。除上班出行外,在商业布局上表现为集而不中、分而不散的状态。在投资上,在市中心区投资力度较大,对客流的吸引力更强。实际上,中心商务区(CBD)所能提供的交通空间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增加CBD的交通引力就交通的缓解而言是雪上加霜。这体现在规划上,就是在建筑物的改造或新建时没有进行相应的交通分析,至少没有仔细考虑新增交通对整个路网的交通影响。

本市在产业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交通空间,交通的选择余地本已较小;而目前在城市建设上,由于各区的自主权增大,要进行宏观控制更加困难。事实上,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应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按照规划路网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来控制建筑物的规模。据此观点,国外许多大城市匀规划为多中心的布局,以便于客流管理和交通组织:即在各中心之间,可用地下或地面轨道交通进行大运量的、较长距离的客运输送;在各中心区内,再用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进行近距离的客流疏散,这样便形成一种有序的交通状态。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入境的以及市内的交通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换乘的方便与否。便利的乘换系统是形成快速交通系统所必需的。本市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对换乘的考虑较少,而较多地是考虑单一发展的交通方式,这对进一步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便的换乘系统使公交的引力大为降低。

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交通环境的考虑。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会带来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如交通噪声和废气排放。在本市,高架环线的修建使沿线居民饱受环境之苦,噪声所引起的烦噪不安、情绪激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我国用于道路结构设计的技术规范的基本设计思想形成于60年代,这对当时交通流量情况下的道路结构设计是合适的。但今天看来,观点陈旧,过于重视一次性投资,忽视了长期使孙立军: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性能,造成道路结构的三快一慢(设计得快,施工得快,损坏得快,跑得慢)的现象,浪费极其严重。

我国道路结构的早期损坏现象严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养护和维修。尽管如此,道路性能仍只能维持在低水平上。大量养护维修资金的投入,必然影响到新设施的建设,不仅影响了交通,也影响了发展。

不过,即便是用传统的设施修建理论所修建的道路设施,也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这是由道路设施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许多部门不重视道路设计和修建质量的原因。这样做效果不好,设施和投资未能起到应起的作用,浪费极其严重。传统上,修建方案的选择只考虑一次投资,如果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就会使问题更加明显了,视野更加开阔,注重发展的平稳性和持久性。

根据道路设施性能特点,本文将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为三个等级,即弱持续性、中持续性和强持续性。设施的修建,应按照中持续性或强持续性原则进行。其定义如下:

弱持续原则:设施标准低,损坏迅速或负面作用太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种初期的生产模式。强持续原则:设施标准高,负面作用小;负面作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远小于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而可用发展的效益去治理或补偿发展的危害),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模式。

中持续原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1.3 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交通管理,一是道路管理。现代化的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反过来也要人们的行为有所节制,遵守交通法则。目前客观上本市的交通方式复杂,各种交通方式并存。另一方面,出行者的交通行为不规范,没有“节制行为、保持畅通”的意识,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在交通管理上,对车辆行为的管理较为严格,而对行人或自行车大多听之任之。这样,交通秩序乱、道路通行能力低是必然的。

交通管理上另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缺少现代化手段,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相关道路上的交通量变化状况,所做出的交通决策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作出有目的的疏导。

从交通管理指导思想上说,交通管理尚处于原始阶段,交通管理者是把出行者当作被动的对象对待的,而不是把他们当着交通管理的参与者来对待,哪里堵塞疏导哪里,而不是防患于未然。这说明我们的交通管理缺少现代的手段,也缺少现代的思想。

在道路管理方面,对正常的维护工作未予充分重视,缺少预防性养护的意识。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缺少科学的手段和大量可靠的数据积累,无法使有限的的养护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能使设施保持最佳完好状态。 道路管理工作对已有设施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本市的市区地面车辆平均行驶速度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可使设施的可持续性发生变化。

2.2 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

目前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各种交通方式均有对道路设施的要求。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将是无止境的。虽说目前交通设施总体上是不足的,但不对交通需求加以适当的限制,则交通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的。

另一个可能造成大量交通问题的潜在交通需求是私人小汽车问题。汽车工业已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得以确认,若不发展私人小汽车,则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难以形成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从纯交通的角度而言,极不主张发展任何方林的私人交通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但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发展和拥有私人小汽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一旦时机成熟,小汽车即会大量、迅速地进入家庭。就全国范围而言,应鼓励小汽车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镇。在本市,仅就其购买力而言,能够买得起私人汽车的家庭已为数不少,如无明确的政策,本市的汽车保有量将成倍地增加。

3 对策及优先领域

交通需求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完全满足的行为,无限的“供给”是不现实的。在考虑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节制交通需求,进行需求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配合城市布局的调整,兴建大运量的市区廊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以及相互衔接的换乘系统。同时,应有高质量的交通生态环境意识。交通设施和

交通工具的快速增加,交通与环境的矛盾也随之加剧,交通废气、交通噪声,交通振动等已形成公害。事实上,本市高架道路的修建已经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城市布局的调整,通过规划手段,是减少环境影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制定小汽车(公用、家用)政策,拿出体现公交优先原则的切实措施。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须大力发展。但小汽车进入家庭,需分阶段、分地区逐步推进,同道路建设相适应,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总原则,下列具体的问题应予优先研究解决:

3.1 调整规划与布局,构建快速交通系统

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应将交通问题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予以考虑。上海的城市布局已大体形成,要作大的调整也非一日之功。而目前的土地批租,成片拆迁倒是提供了调整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应明确各分区的功能,明确各主要道路的交通功能,尽量向市外缘而不是市中心投资,减少向市中心区的出行,在主要的人流集散点之间,优先考虑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方式。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中持续)的原则考虑和实施这些问题,均应进行专项研究。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的国际都市,应该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快速交通系统,将机场、港口、码头、车站、地铁站、公共停车场、各建筑物停车场及城市交通

网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加以考虑,统一规划并设计便利的换乘系统,为交通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框架。这是一项不需很多投资,但却能收到很大效益的工作。

3.2 研究设计标准和技术政策,提高设施建造水平

目前,道路设计主要精力置于道路几何设计,道路结构和材料设计未予充分重视,这有失偏颇。道路早期损坏现象严重,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按中持续或强持续发展原则 ,重新审视修订上海的道路结构的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只有将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到技术规范中去,使工程技术人员都掌握了它,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目的。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考虑。

3.3采用现代交通管理手段,实施有限畅通计划

目前交通管理或司机出行的盲目性都较高,造成不可避免的交通拥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了解道路上交通流量的变化。而采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可弥补这一不足。当然,要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这一计划有一定的困难,但可在有限范围内实施这一计划,保证主要道路的畅通无阻,如在内环线高架、成都路高架等道路上实施。这也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工作。

3.4制定明确、一贯的交通政策

公共交通应成为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以改善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实际上,如果能减少个体交通,则公交系统的运输效率会大大提高。在实施公交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必然会遇到各种利益集团(如私人交通工具的商业受惠者)的游说,政府应能秉承一贯的原则 。

城市的交通空间终究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增加交通需求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政府应通过规划布局,商业布点和政策法规等方式节制交通的需求。

3.5交通法规的广泛宣传和严格执行是尤为重要的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应是现代人的一个起码标志,是上海是否已是国际城市的试金石。如果每人都能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则交通效率可大大提高。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第8篇

今天省交通厅厅长同志亲临会议指导,充分体现了省交通厅对交通事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诚挚的感谢。刚才,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待会厅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年全市交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过去一年,是交通投入最大、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全市交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坚持全力以赴、能快则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过去一年,交通部门紧扣“六大百亿”工程要求,千方百计克服资源、要素约束,全力以赴抓项目,高速、铁路电气化改造、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快速推进,杭新景高速、航道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在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度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交通项目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为全市顺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坚持主动适应、重心下移,交通一体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过去一年,交通部门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积极促进交通设施向农村延伸、向产业区接轨。全面完成乡村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交通设施落后面貌。探索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为建设全市城乡交通一体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建设高新园区大道、国道樟下线,启动工业新城物流通道等设施建设,对促进产业区与周边交通网的衔接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坚持完善设施、高效服务,交通运输业得到新发展。过去一年,交通部门加大站场建设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交通运输业,全面提高保障和服务能力。旅游运输、快递运输、集装箱运输以及新兴物流业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依法行政、文明管理,交通队伍形象有了新提升。过去一年,交通部门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大力推进交通规费征管方式创新,扎实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路政、运政、稽征和港航监管水平,妥善处置事故,维护了交通安全生产大局,为“平安”建设作出了有力贡献。同时,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廉政保障制度建设和行风文明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交通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过去一年全市交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人民群众也是满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交通系统围绕中心、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交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是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大力关心、倾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省交通厅各位领导给予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抢抓机遇,快上先行,推进“十一五”交通既快又好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培育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特别是培育四省边际交通枢纽的关键时期,交通发展的形势非常好。首先,国家继续实施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积极发展水路运输,优化民用机场布局。这些规划内容中蕴含了许多重大的项目和政策,我们的一些交通项目也列入其中。从全国来看,对今后五年交通快上先行极为有利。其次,省交通规划对加快交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一五”时期,我省要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实施水运强省和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工程,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公里以上,等级公路通村率要达到,内河航道建设要超过公里,仅年交通总投资就要突破亿元。这些都为交通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第三,已经具备了交通快上先行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在省厅在大力支持下,交通事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南高速、杭新景高速、航道等重大项目已取得良好开局,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对改善交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支持交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总的来看,“十一五”时期是交通从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交通发展、实现“四化一通”工程的大好时期,交通事业快上先行是完全有条件的。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证。

根据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要实现交通总投资亿元,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区域干线公路优化,全面提升干道等级;推进乡村公路硬化,通村率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客运通村率达以上;基本开通航道,扩大民航运输容量,再创“四省通”新优势,基本奠定四省边际交通枢纽的基础。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把握科学性。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群众对交通发展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城市交通无障碍、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目标,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依靠科技进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预防地质灾害,促进可持续发展。把握科学性,关键是要围绕“十一五”交通工作总体目标高标准编制和完善全市交通规划,以更加超前的理念、更加广阔的视野、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统筹考虑交通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等重要路网的规划,必须前瞻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镇拓展、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重要因素,找准最经济、最生态、最合理的线路,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

(二)要增强适应性。交通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产业,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工作一定要紧扣中心、服务全局,不断提高交通适应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当前而言,增强交通适应性,就是要根据中心工作的要求,确保交通发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大局,适应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为此,交通工作必须坚持把握好“抓住两头,对接产业,全面联网,完善功能”的原则。抓住两头,就是要重点抓好高速公路与乡村公路建设,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提高通村公路的通达率、硬化率以及客运车辆的覆盖率。对接产业,就是要注重打通经济出口、资源开发等物流通道,加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资源集聚区以及专业市场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重要航道连接,提高物流、客流的通畅率。全面联网,就是要全面抓好公路网络、运输网络、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打通关节,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连通密度和通达能力。完善功能,就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拓展交通的服务形式和领域,全面提升交通体系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规范有序、服务社会”的交通格局,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的各种需求。

(三)要突出多元性。牢固树立“大交通”观念,坚持多管齐下、多元发展,进一步做强公路、提升铁路、畅通水路、做活空路,完善立体式的交通网络,形成综合交通优势。“十一五”期间,在扎实推进公路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完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铁路、启动铁路建设,促进铁路提速联网;要坚持先通后畅的原则,按照四级标准开通公里航道,建设吨级港、龙游港,确保水路通畅;要尽快建成民航大道,巩固和拓展民航市场,民航搬迁前期工作要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要注重操作性。交通工作只有大投入、大项目、才有大发展。离开了项目,交通工作就会变成纸上谈兵。交通目标和规划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坚持规划项目化、项目责任化,不断提高项目操作水平。编制项目、争取项目、推进项目,是交通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全市交通系统必须全面按照“酝酿项目抓策划、前期项目抓审批、规划项目抓实施、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包装与整合,推进一批前期项目。要增强向上沟通、对接,充分运用多种途径,争取上级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创造项目上马的条件。要全力以赴,只争朝夕,狠抓在建项目的推进,通过一个一个项目的积累,实现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年交通工作新局面

对年的交通工作,刚才市交通局已作了具体的部署,总的要求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按照争取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城乡交通一体化和交通经营管理“四个新突破”的要求,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为奠定在四省边际的交通枢纽地位打下更好基础,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突出项目工作主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是交通工作的大投入年、大会战年,工作战线很长,任务十分繁重。抓好全年交通工作,必须牢牢抓住项目工作这条主线,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把握节奏,加快推进。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乡道砂石路面改造、绿色通道建设和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强城乡公路管理等面上工作的同时,尤其要集中精力,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大项目。一是加快南高速公路建设。市交通部门和沿线五个县(市、区)政府要集中精干力量,加强面上协调配合,确保完成投资亿元,形象进度达以上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快两大铁路工程建设。要全面完成铁路电气化改造段工程,建成新火车站广场及配套工程,切实改善软、硬环境,促进铁路交通的服务提升、运行提速。同时,要全面推进铁路建设。三是加快城市三大通道建设。通过实施工业新城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化片区、东港工业功能区等产业区块间的交通联系,打通城市工业组团与国道、省道和 高速公路的出口通道。结合滨江区片改造,启动民航大道建设工程。同时,推进民航经营体制创新,加强民航与旅游业的促销合作,扩大民航在四省边际的影响力。省道东接线要按照建成城市景观大道的要求实施,确保年底竣工。四是加快乡村工程建设。乡村工程建设是交通部门直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农村下山脱贫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施工程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真正把好事办好。对一些地处偏远,规划中要撤并、迁移的自然村不必“逢村通路”,要尽可能从村镇规划层面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下山脱贫。五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航道开发项目今年要全面完成项目立项、工可批复及初步设计和《港总体规划》评审等前期工作,争取正式启动建设。杭新景高速公路段项目前期工作,要争取工可批复。同时,要继续加快市南过境公路、铁路、机场搬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二)强化土地和资金保障,着力破解交通建设的瓶颈制约。资金和土地供应问题,是当前影响交通项目建设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市、县两级政府和交通部门都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要着力解决资金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市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很大,资金紧张将是交通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现在,虽然国家和省对交通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乡村工程建设为例,尽管省里对 工程共补助了亿元,但全市地方自筹资金也达亿元。年,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亿元,除省厅、省局及省交投集团投资外,需自筹资金亿元,加上现有交通负债规模较大,目前交通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市、县两级政府和交通部门都要把解决资金来源作为交通发展第一位的工作来抓,群策群力,广辟筹资渠道。除继续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资金外,要更好地运作好财政资金投入交通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涉及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财政资金必须确保落实到位。金融部门要开动脑筋,继续加大对交通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各地要研究交通招商的新办法和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金投入交通建设。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交通设施,还可以发动社会、企业捐助。二要着力解决用地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市项目用地需求量很大,尽管土地资源在全省相对较为丰富,形势也很严峻。各级政府,特别是交通和国土部门要紧密配合,全面运作好土地资源,体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体现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在交通用地上,不仅要注意资源利用问题,还要关注征用工作环节。现在土地征迁工作难度很大,要适应新形势,完善征地政策和征地办法,确保交通项目征地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