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6 09:25:13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1篇

摘 要: 英汉互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英汉互译的目的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文章着重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使命。

关键词: 英汉互译 中西文化 价值观念

文化是一个社团成员所共有的由社会习得的一个统一整体。因此,文化具有象征性,而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也是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基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完成的。因此,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所以,要搞好翻译,必须注重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对文化差异进行合理转换。

一、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1.称谓用语。

首先是对父母以外的亲属的称呼。英语中用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unt,cousin和nephew等几个词分别表示亲属中的长辈、平辈和晚辈;而汉语中则多达几十种,要把是否血缘关系、是否姻亲关系及姑、表、堂等各种关系用称谓全部表达清楚。

2.对待谦虚。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待谦虚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英美人对别人的夸奖往往欣然接受,说声“Thank you!”,而中国人却习惯用“过奖了”、“哪里,哪里”一类用语表示自己的谦虚态度,这样价值标准的不同,很容易造成误解,以致闹出笑话。西方人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要表示谦虚。在翻译时就要了解这样的差别,调整语言,这样才能避免造成误解、甚至尴尬的场面。

二、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

1.英汉思维指向的差异,语言表达各异。

英国人习惯于自然辩证法,以物为主体,久而久之,英国人的思维习惯就是从客观事物出发看问题。中国人的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文化,万事以人为本。这种人本文化沉积下来形成的思维就是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角度看问题。因此,中文句子更习惯以人或物为主语,比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而且一般用主动语态。如:我突然想出个主意。而英文则相反,在陈述客观事实或者叙述一件事情时,习惯以物为主语,比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因此,汉译英时,我们常用“物称”代替“人称”,如:

(1)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英译汉时,常要把英语的非人称主语转化为汉语的人称主语或其他主语,如:

(2)Her doubts and terrors reached their paroxysm.(Vanity Fair)

她突然又怀疑又惧怕,一时不能自持。

2.英汉思维侧重的差异,语言风格各异。

英国人注重形式逻辑,而中国人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因此,汉语的句子结构松散,短句和简单句多,而英语句子结构严谨,长句和复杂句多。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形合与意合的区分。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把握好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才能使译文更加符合双方语言的表达习惯。

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I look for her in vain. When all at once I turn my head,I find her there where lantern light is dimly shed.

三、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上的差异

汉民族在长期的农业劳动中常常用牛耕地,由于“牛”在生产劳动中成了人们的好帮手。中国人对“牛”也就有了特殊感情。因此,中国人说“他像老黄牛一样干活”,“他有一股牛劲”,而英国人则说work like a horse(像马一样工作),因为他们早期用马耕地。

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大部分都带有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clever dog(聪明的男孩)。狗在汉语中却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因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总之,译者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二者对比,按照对等的文化传译翻译技巧和原则,对原文内容灵活处理,相互补充和完善,在紧密联系习语的文化背景、回归原文内容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使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得以流畅和谐完成。

参考文献:

[1]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2篇

1、个人价值观的差异。西方人以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们会彰显出来。相反,中国文化却提倡谦虚谨慎。比如,有人告诉你:Youaresobeautiful!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然后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而在英文中“哪里”就是用“where”来表达,所以当中国人用“where,where”去回答的时候,外国朋友就会以为你是在问哪个地方漂亮,这样的语言歧义就是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在西方国家中,别人对自己进行赞扬的时候,要礼貌的接受,他们一般直接用“Thankyou!”来进行回答就可以了。同时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2、社会关系的差别。在西方国家,一个家庭里面,小孩子可以直接称呼父母的名字,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的朋友,朋友之间就可以直呼其名的。而在中国家庭里面,长幼有序,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华五千年所传承下来的礼节,所以对长辈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表现,会受到家长的责罚。再有,中国历来遵从长幼有序,比如,对母亲的兄弟我们应该称呼为“舅舅”,而对父母亲的朋友,一般都用“叔叔”“阿姨”来称呼,并且会在称呼前加上姓。而在西方国家,社交场合一般不使用表示不同的关系的称呼,都用“Uncle”“Auntie”来称呼,而且后面只带名,不带姓。又如,中国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学习了“teacher(老师)”这个单词,就会在称呼老师的时候很自然的在“teacher”后面加上老师的姓,作为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其实,英语中“teacher”它所指代的只是一种职业,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简单地理解为比如张老师就等于“TeacherZhang”。其实在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就可以了。

从上面所提到的两点就可以看出,文化差异是在我们觉得很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就处处体现出来了,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语言使用的环境。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呢?作为老师,是应该要求学生去研究语言本身的内涵,掌握它的应用,还是只是作为课堂授课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听、读、写的技能?很明显,只掌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门语言去进行社会交际。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时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西方的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背景的讲解融入到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具备交际的能力。那么作为老师,就更应该提高自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不仅是对外语国家的政治、历史、文艺、宗教等等方面,还要从社会生活、道德伦理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特别是在教学中遇到的习惯用法,谚语和成语典故的时候,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比如,外国人会说“Youarealuckydog!”这句话是表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按汉语来翻译,就成了“你真是条幸运的狗。”这在中国人的理解中绝对不是一种善意的表达,会引起误会。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向学生说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因为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狗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家庭的一员,这句话里的“dog”就不是中国人理解中贬低人的一种称呼。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3篇

一、语言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一直以来人们对英语的了解还停留在对英语单词的学习,语法的掌握程度上,认为英语就是简单的听、说、读、写,只要将英语单词背会了,将词汇合起来就能是一句英语了,就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对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家有四条狗。中国的学生有时候就会说成是:my family has four dogs(先整体后局部),而不说成是there are four dogs in my family(先局部后整体),这就是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国人在说英语的时候喜欢先整体后局部的结构模式,而西方国家人在讲英语的时候就习惯先局部后整体的模式。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西方文化的讲解,要学好这个国家的语言就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否则学到的英语就不是纯正的英语了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显著体现

随着国际化的加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英语学习,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总是会给更多的英语学习者带来一些不便,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1.隐私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见面后一般会问“你多大了”“去哪里了”之类的问题,但是西方人不喜欢这样的提问,“Where are you going?” “How old are you?”等都是不可以问的,他们会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是对他的不敬。所以,学生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触及他人隐私。

2.赞美

赞美一直都很受大家欢迎,不管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的人都喜欢被他人赞美,但是,赞美的方式却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国人喜欢被别人赞美自己的外貌等,而西方国家的人则不一样,他们更喜欢别人称赞他们的服饰、发型等,在西方国家赞美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见到一个人可以先从赞美开始然后再进入正题。比如:Your clothes looks nice.等都是西方人进行对话经常用到的开场对白。

3.致谢

Thank you也是西方国家人的口头语。在中国致谢词一般很少用在家庭成员之间,除非是非常值得感激的事情才会说,而西方国家的人则不同,他们会把Thank you总是挂在嘴边,不管是对朋友还是对家人都是这样。中国人认为这样很见外,听起来很别扭,可是西方国家的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是礼貌的象征,特别是英国人更是注重礼节上的问题。

三、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学生要学习该国的语言就要加深对该国各方面的了解,特别是文化习俗方面更要明白。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国家人的心里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中国人见面之后会习惯性地问“去哪儿了”“吃饭了吗”,这些在中国人心里都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可是当问到“Have you eaten yet?”的时候外国人会认为你是想要请他吃饭。而当你问到“Where are you going?”的时候,西方人一般会认为你触及了他人的隐私,是对人家的不尊敬,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法,更要学习当地文化;其次,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正确运用语言、词汇。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英语,就应该在讲解该英语词汇的时候,加强对背景知识的传授,以免因语境不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种语言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此外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中西方文化发展背景的偏差,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吃透所传授知识,要去粗取精,选择英语中正确的内容来学习,对有违科学的东西要严格禁止。

2.加强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能力不只是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要学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注意场合与措辞。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当谈及两国文化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说出影响两国关系的话语,要时刻保持中立态度。

3.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4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影响下,西方文学名著向中国的输送也日益频繁。通过西方文学名著,中国读者可以了解名著本身的文学魅力,同时还能借此了解西方的文化价值、风俗人情。在中外文化交流深入拓展的背景下,对于西方文学名著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研究中就从中西方文化的实际差异入手,探讨分析了在西方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这种文化差异、准确使用各种翻译策略。

二、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的文化差异研究

在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中西方文化本身存在的差异,这样才能把握翻译的关键,更为全面地展示原意,突出作品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提高作品的鉴赏价值。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对其中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解与分析。

(一)地理条件差异

中西方文化产生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异:以英国为例,英国是大西洋上的岛国、四面环海,在地理位置、自然气候上都较为特殊。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多会通过与水、雾有关的语句来表现国家的天气。例如在小说《雾都孤儿》中就对英国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描述。

(二)风俗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风俗文化的差异上,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由于地区的差异,也会对风俗文化产生差异影响。以“red”为例:在中国的风俗习惯中,“red”不仅代表了颜色红,同时还预示着吉祥与喜庆,表现了美好的祝福。在中国不同的节庆日中,都会用到“红”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而在英语中,“red”或是用来表现“红”这一色彩,或是代表邪骸⒖志宓雀好嫘运枷耄这充分说明中西方在风俗文化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这一文化差异的重视程度。

(三)价值观念差异

价值观念的差异是指中西方在对待客观事物与人物的过程中,形成的观点与看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地理客观因素、历史文化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社会等多个背景上的不同: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注重集体利益;而西方国家多是突出个人的利益。因此,在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在尊重中国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处理,既保证对原意的尊重,同时也应该拉进作品与目的读者的距离。

(四)思维方式差异

在翻译西方文学名著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中西方对事物的看法与思维判断等方面。在西方国家中,人们会更为注重事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品也倾向于对这种关系的深入阐述,在结构层次上会较为分明;而中国人在逻辑思维上更为注重整体通顺、辩证性,在文学作品观赏中会注重动词的使用,即对词语精炼的要求程度较高。

因此,在翻译西方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上述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在突出作品民族特色的同时,灵活巧妙地对文字进行翻译,让所翻译的内容能够更加生动。

三、文化差异下西方文学名著的翻译策略分析

(一)同化翻译

诸多译者在翻译西方文学名著的过程中都会将蕴意作为翻译的关键,提出在把握作品蕴意的基础上更为准确真实地表达出文学作品的意思。这种蕴意的把握要求译者在掌握文学名著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地突破其本身的束缚与框架,在不限于语言表意的基础上,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文学名著进行创新性的同化翻译。

因此,译者首先需要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着深入的认知与了解,这样才能把握蕴意翻译的收放与同化翻译策略运用的程度。例如,郭沫若先生曾经将西方著名诗句“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pleasant king”翻译为“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这里的“king”并没有被译为“国王”,而是被译为了“尧舜”这一中国古代盛世的指代。郭沫若在翻译这一诗句时就充分使用了同化翻译的策略,更为注重中国文化的融入。

(二)异化翻译

在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凸显西方的民族特征与语言文化特色,译者还可以采用异化策略。这种策略多是通过直译、音译、注释等手段进行直接性的翻译,相对于同化翻译更能突出中西方文化的与众不同。

以现代西方文学作品《纸牌屋》的翻译为例,在书中有:“Blue Toyota Camry, it’s all I saw”。对该句的翻译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在考虑中国读者认知方式与现有汽车品牌了解程度的基础上,将其翻译为:“我只看见是辆蓝色丰田凯美瑞。”这种简单且明了的翻译手法更能突出文章的内容。

(三)语境翻译

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沟通,对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传播具有突出作用。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要结合具体真实的语境以及各种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进一步挖掘出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隐喻性,实现翻译在意思上的真实性、贴切性。

以“Milky Way”的翻译为例,但从字面意思来看,该词组可以被翻译为“牛奶道路”,但是结合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神话故事,就可以对该词汇的深意与指代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到“Milky Way”指的是银河。而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也应该根据词组出现的位置、作用、语境等不同条件进行翻译,突出词汇的感彩与真正含义。

结论

在西方文学名著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对作品的翻译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译者必须要在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具体的语境,灵活使用多种语言翻译的策略。但是策略的使用没有绝对,在运用的过程中,译者更应该采用同化、异化、语境互补的多元翻译方法,更为巧妙准确地翻译好西方文学名著作品。

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5篇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受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影响,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影响人们思维语言的表达。

1.人生观差异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使得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哲学,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西方国家价值观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因此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先整体后局部而西方国家则习惯先局部后整体。举个例子,我们班级有56名学生。英语表达:There are 56 students in our classroom.但是中国学生就习惯 Our class has 56 students.这样非正规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观念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价值观差异

正是因为中西方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差异极大的人生观,也就有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推崇团体之上的价值观,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主,不计较个人价值。而在西方文化上,则呈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它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注重个人隐私。这也是当中国人以关心的口吻提及外国人的婚姻年龄状况,总是引起极大的反感。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之一。比如“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李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老而无用”的含义。在西方文化中,老人叫做senior citizen.老人更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

3.思维方式差异

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在思维表达方式上习惯把主体做什么先表达清楚,而后再添加其他东西,而中国人则习惯把要表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以下例句“I met one of my old friends in the bookstore this afternoon.”中文翻译应该是“我遇到一位老朋友在书店今天下午”。然在汉语中我们则会说“今天下午我在书店遇到了一位老朋友。”英语中不被分开的“我遇见老友”这一主体在中文中就被隔开,被整合了。英语的文章通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题,通常在篇章的开始。而后文章的发展就以此为主,在各个段落几乎都能找到以此相关的内容,而且段落主题句通常在开头句。中国的文章以语义为中心,语义自然衔接,前后贯通,上下呼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体现整体思维就可以。在英语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连接词语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联系,而中文就无法这么直观。

二、文化差异与教学结合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就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英语教师也应当不断钻研中西文化差异,并且和教学有效融合。

1.与词汇教学结合

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讲解词汇在两种语言的语义差别,真正明白词汇的概念。如“practice”一词,学生学习就只掌握“练习,实践”之意,但是它作为“习惯,习俗”学生常常忽略,这就造成理解偏差。再如有关这一颜色“白”,在西方文化里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如“a white day”(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色代表不祥。

2.与听力教学结合

中西文化差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尤为明显,而中学阶段就常常以听力形式加以检测。所以在听力教学中要强调中西文化差异,指导学生得体使用语言。正确使用社交用语,包括如何表扬、如何道歉等等。学会使用委婉表达,避免使用禁忌话语。

3.与阅读教学结合

在学校学习中我们更多是通过阅读各类文章来加深巩固英语学习。阅读能够接触各类话题,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无穷尽地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因为对这些差异了解度不够,造成语义偏差,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始终注意强调这些差异,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

4.与写作教学结合

在课文学习和写作教学中都要注意讲解中英文体的差异。文章要分析结构特征及表达方式,体验文章的韵味,欣赏文章的措辞,学会文采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以范文为例练习写作。比如议论文、事实说话、事实证明。不要把个人观点强加于人,过急体现个人情感。

总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会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干扰,又能利用母语进行迁移?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一定要重视这种文化差异,要指出英汉区别,充分把教学和文化差异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实效。英语老师要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授之与渔。”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6篇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影响;应对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企业涌入我国投资办厂。这让中外合资企业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而企业内部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现如今,怎样巧妙地去应对中西文化差异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中外合资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够正确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制定适宜的、合乎企业文化的应对策略,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探索适合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把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的更好,更适应现代化潮流。

一、中外合资企业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它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形成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渊源有所不同。这些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耕国家,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因此从文化上就容易形成自给自足、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惰性,并且缺乏探索与冒险精神。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环境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区域的人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质。而西方人不同,他们更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力。西方的大多数国家是处于一种开放的海洋形地理环境,他们的工商业与航海业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发达,但是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上的需求,因此人们若要生存,就必须向自然界去索取自然生活的一些资源,去发掘自然界一切可用的物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与征服欲。同时,海洋形的地理环境周边的山峰海啸与动荡不安,也让西方人养成了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一种张扬的个性。

(二)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的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中国人表达方式的口气一般含蓄委婉,但又给西方人一种排外的感觉;而西方人直来直去,让人觉得简单大方。在书面表达方面,中国人比较重视用词的严谨和含蓄,给人一种多样性与模糊不清的感觉,而对句式的要求比较宽松,强调以神统形;而西方人很重视句式的排列,从个体上把握事物,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认识与理解事物的目的,他们强调以形传意。

(三)价值观念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大家都是轻个人,重集体的思想观念。而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轻集体,重个人。中西方就人生本位的认识,便出现了集体本位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极大差别。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强调自我和独立见识。首先,他们认为,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每个人的生存质量都取决于他们的能力,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次,西方人不喜欢帮助他人,在他们眼里,帮助他人不仅会干涉别人的私事,而且很有可能会被别人当作是一种施舍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自找麻烦。而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一种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在中国,乐于帮助他人,关心别人被大家认为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是大事小事还是家事私事都喜欢主动关心对方,而这种行为在西方则会被认为“多管闲事”。

(四)风俗习惯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风俗习惯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服饰礼仪、互赠礼品的差异尤为明显。在西方国家的正式场合下,男士通常都穿保守风格的西装,搭配就是白衬衫、领带,他们很喜欢黑色,所以通常穿黑色的皮鞋,女士在正式场合都穿礼服套装,外出都会戴耳环等首饰。平时情况下,人们都喜欢穿休闲装,比如T恤搭配牛仔服。现在中国人的穿着打扮都往西方穿着的风格趋势发展,以往比较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都已经不符合潮流趋势了,现在正式场合的男女着装和西方国家的穿衣风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中西国家在互赠礼品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朋友、同事生日、对对方表示感谢等情况下会赠送礼品,我们收到礼物不会立即拆开,认为当面拆开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西方人就不会这样,他们一收到礼物就会当面拆开,认为这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积极影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给中外合资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非常显著的影响。如果我们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反而会成为有利因素,如:新的管理思维、管理视角、管理理念等等。

(一)中外合资企业更易于增强员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当中外合资企业分析

当前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的时候,开始预测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对它进行的评价的时候,中西方文化差异会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会使中外合资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剖析,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理解,进行认识,使中外合资企业能够用多种观点去看待问题,对其分析的更加全面,更加透彻,更加深刻。西方的思维观念更多的是创新,教育也以创新为主,着重体现在经营管理上,他们鼓励研发部门,给予研发部门很高的薪水,让他们研究新产品,使新产品进入市场,就是一种很好的加强技术、创新的管理活动。

(二)使中外合资企业具有更多选择

在同一个问题上,不同的文化对它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可以使中外合资企业具有更多的选择。所谓更多的选择,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使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上的弹性增加了,有更多的选择,既然是合资企业,那么在销售这一块,公司的产品既可以卖到国内,也可以卖到国外,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还有就是在原材料采购和企业培训人才这一块,因为是中外合资,企业培训人才的时候可以到国外总部培训,同时增加了中外合资企业解决问题的技巧及应对方案,与此同时,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有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让企业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朝气蓬勃,更加高效的促进了企业间沟通机制。

(三)中外合资企业更易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发展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内部的管理层人员经过长期的磨练,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深刻体会到中外合资企业的生存之道,也非常明白中外合资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中外合资的管理者能够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能够更恰当的理解,比如说,中美合资企业,能够了解美国人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研发出新产品,同时能够制定出符合具有顾客民族特点的市场规划,开发出迎合顾客兴趣和爱好的产品和服务。但恰恰因为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让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变得更加从容、自信。

三、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如何巧妙的应对中西文化差异

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中西方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中外合资企业的中西文化碰撞和摩擦正是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那么我们如何巧妙的去应对这些文化冲突,缓解企业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企业必须制定高效可取的应对策略。

(一)分析和识别中西文化差异

解决中西文化差异的首要关键便是分析和识别它们的文化差异。在中外合资企业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分为不同的程度和类型,在消除文化冲突方面也有轻重之分。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只有相互的了解,才能在产生冲突时很快的理解对方,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了解对方的行为模式和原则,减少相互的文化偏见和误解。”所以,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特点以后,中外双方可以开展研讨会、联谊会等形式来使双方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促进中外双方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双方了解对方的文化,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双方的误解与矛盾,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友谊,从而有利于发挥多元文化的优势,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建立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中外合资企业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若是想让它融合为一体,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中西方人的价值观必然是不同的,因此中外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并不应该消除文化差异,而是应该在尊重和保留双方文化底蕴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利用文化差异多样性这一特点建立一个全新的中西方的共享文化,中外合资企业可以在一定的文化程度上保留着中国西方不同的文化模式。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文化摩擦,建立共同的管理文化。

(三)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若发生文化冲突,那么中外双方的管理人员都不免有不足之处。毕竟外方的员工不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做事方式,而中国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很难在这方面做到纽带的作用。因此,中外合资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对中国特征的理性的分析能力,从而了解和熟悉影响人们行为的文化因素。当然,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被培训的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时候是否有机会充分的接触其他文化并与外方人员沟通与互动。被培训的人员也需要自身的体会来加强对其他文化的真正理解。

五、结论

作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包含了很多复杂的问题,最主要的便是中西文化差异。“既然文化差异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在跨文化传播与交际中认知、理解、接受与尊重他人的文化和差异就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采取的态度。”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从企业自身着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寻找科学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去提高外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水平,减少中西方文化的冲突,采取高效可取的管理策略,应对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高菲.中德跨文化交际对待冲突的差异及解决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99.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关注 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往往过于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教学,尤其是语言的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障碍而屡屡出现歧义、误解、用语失误现象,影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地注重语言教学,还应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渗透,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感知力和鉴别力,消除文化交际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隐私观念方面的差异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中国人讲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个人隐私观念较为薄弱。中国人在见面寒暄时,往往会以询问对方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工作收入等方面来表示自己的关心,而西方人却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忌讳向别人过多地透露自己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因此,我们在与西方人交际时,要避免使用“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What's your income”、“What is your weight”等有关隐私习惯的用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问候语的差异

中国人问候朋友、熟人时常以“你吃饭了吗”“最近忙什么呢”“准备去哪儿”开始话题。对西方人来说,这些问候方式常会使他们感到茫然,甚至产生误解,他们会认为你在探听他们的私事。实际上,西方人在见面时常以天气、交通、健康状况以及爱好等话题进行问候,如“What's the wither like today?”、“How do you do?”等。

3.餐桌礼仪上的差异

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人餐桌中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差异中最明显的差异。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中,往往会很热情地向客人互相敬酒,吃饭时给客人夹菜,用各种方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会很客气地对客人说:“没什么好吃的,请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但是,在西方国家,主人比较尊重客人的个人习惯,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也不会勉强客人吃什么,比较随意,主人通常会说一句“Help yourself, please.”

二、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教学的主要措施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比较,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可以增强学生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如“What's your name”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是对于其具体的交际用法却甚少解释。事实上,西方人在交际谈话时会先介绍自己,在洽谈一些问题需要知道对方的名字时,会说“May I know you name?”、“Your name, please”,不会直接询问“What's your name”。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比较中西方介绍用语方面的差异,避免交际误解。又如,学习Unit 7 I'd like some noodles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当别人询问要喝点或吃点什么时,中国人往往习惯推辞一番,会说“不用了、别麻烦了”等客套话,但在西方,若你想要,就不需客气推辞,直接说“Yes, please!”若不想要,说声“No, thanks!”即可。通过比较,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技能,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渗透词汇文化知识教学,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往往可以深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词汇文化知识,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介绍,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不同的思想理念,感受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异域文化风情,从而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fat”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含有“赞美恭维”之意,人们常说某个不可多得的好东西是块“肥肉”,某个求之不得的差使是“肥缺”,对成年人说“fat”,表示“发福”,对成年女性说“fat”表示“丰满”,对小孩说“fat”,含胖嘟嘟之意,表示“可爱”。但是在西方国家,“fat”一词会让他们感到反感和沮丧,尤其是英美人最忌讳“fat”一词,他们认为“fat”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含有“废物”之意。因而,若不了解这方面的文化差异,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语用错误,在交际时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冲突。

3.注重课外文化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重课外文化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通过更多的机会了解、学习西方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21century》《时代周刊》等反映当代西方社会的书刊、报纸等读物,以增强对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拓宽西方文化视野;积极开展英语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排练英语小品、进行英语情景交际、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内容,洞悉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第8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 英语教学

在英语学习当中,语言学家们也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语言的学习不止存在于语言形式的学习,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语言,语言之中也蕴含着文化。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障碍。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由于中西文化各自的社会遗传性致使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差异在思维模式上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轨迹,其承载着文化。语言不同,文化必然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出的人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概念,习惯上从整体去看待事物,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而不会对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加以分析,更不会把事物分成个体来看待,因此中国人会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文化强调事物的个体性,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组成世界的各部分是可以分离、可以划分的,所以西方人会有“天人分离”的思想。由于对个体的强调,西方文化中体现出的是征服而东方文化则持顺从态度。西方人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可以驾驭和征服自然;东方人则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体,人应与自然合作,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 文化差异在待人接物上的表现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从整体、长远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得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地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三、 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结构,中西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对相同词汇的不同理解上。

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 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一提到“老”在中文里更多的是表达尊敬的意义,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奶奶等。对于年龄大的人我们尊称为老先生,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

四、文化差异在价值取向上的体现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凡事以个人为中心,尤其当人取得成就时,从来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炫耀,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认为谦虚使人进步,西方人则变现为骄傲是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解。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