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7 18:08:57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1篇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财税政策

一、山西省中小微企业的总体情况

中小微企业一直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山西省中小企业官网相关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全省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约11.2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7%,山西省中小微企业的经济总量为5243亿元,占GDP比重为43.2%,中小微企业上缴税金94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5.7%,到2013年上半年,小微企业同比增长16.72%,高于全省GDP增速7.7个百分点。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有力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增长,中小微企业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全国情况来看,全国中小微企业约1300万户,山西省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中小微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足1%,山西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还很缓慢,这也意味着其发展的潜力很大,因而,政府针对中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帮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山西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现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

1.财政政策。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从2015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亿元,加大了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技术改进、创新能力、创业以及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在财政补贴方面,为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对小型微型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在政府购买方面,将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支持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小型微型企业集聚较多的乡镇(街道)要依托现有机构改造建设小微企业服务站,工作力量薄弱的可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的形式,从高校毕业生中解决。

2.税收政策。为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山西省小微企业税负,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山西省从2011年11月1日开始按照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确定增值税起征点。增值税起征点为:销售货物由月销售额5000元调整为20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由月销售额3000元调整为20000元;按次纳税由200元次(调整为500元次(日)。

(二)山西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政资金规模小,资金使用效率低。虽然山西省近年来不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但针对本省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总体来讲,其拨付资金的力度还是不够的。一方面,山西省的中小微企业占到了全省企业总数的99.7%,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本省的财政资金支出范围很广泛,另一方面,这些资金如何具体的拨付都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缺乏系统、长期的规划,资金在发放过程还设置了许多条件,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能真正享受财政资金的企业是微乎其微的。

2.缺乏对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方面的财政政策。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微企业遇到的非常普遍的问题。山西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零碎的支持政策,比如2016年4月份创立了首家小微企业便捷专属融资平台――开金所,还针对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积极开展“银税互动”活动,通过银税政企闭环运行的工作模式,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风险问题。但山西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税收优惠政策单一、零碎,操作性弱。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集中于直接税收优惠,很少有延期纳税、加速折旧等间接的税收优惠方式。无法针对小微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优惠。而且税收优惠大部分都存在于单项的法规以及条例中,非常零散。税收优惠政策在实施的时候,征管手续又非常复杂,这对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小微企业来说,会增加其纳税成本,很多小微企业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反而放弃了享受税收优惠,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几点建议

(一)制定长远、系统的财政资金支出计划,扶持小企业发展

可以采取与社会相关组织合作,共同为小微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丰富财政资金的来源渠道,逐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财政资金的管理机构,与专业人员、学术研究者合作,实地调查和研究中小微企业在财政资金方面的需求,并形成学术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资金支出计划的制定。还要注意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估、跟踪,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在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问题上,第一,要使得财政支持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第二,明确制定关于贷款对象的资格协定,并且要做到信息公开,第三,担保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要多样化,或者银行在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时,不仅仅局限于不动产,可以加快发展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融资方式的试点。第四,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其次,要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可以以适当方式依法持有企业股权,有助于小微企业、创业企业等轻资产企业从银行拓展融资渠道。最后,必须坚决清理整顿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不合理收费,包括各类“隐性收费”,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

(三)逐步制定相对系统的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逐步增加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方式,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转移给小微企业。其次,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微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第三,调整和完善流转税和所得税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公平竞争,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后劲,针对金融业营改增带来的影响,做好政策解读和纳税服务,引导企业做好增值税抵扣机制,确保金融业税负只增不减,稳定市场预期,以便于金融也更加有力支持小微企业,严防税负增加转嫁到小微企业。在征税过程中,要尽量简化征税手续,加大税收优惠的宣传力度,让小微企业真正切切享受到应该得到的优惠待遇。同时也要降低小微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在费用方面,给予不同于大型企业相应的费用抵免。

参考文献

[1]宣国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以绍兴市为例[J].财会研究,2011(12):15-18.

[2]李乐.中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2.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2篇

一、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税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税务风险表现

企业的税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潜伏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税务风险一般只是企业在当前税收政策前提下,由于企业涉税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的损失。一般表现为企业多缴或少缴税款。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采取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力、节约企业人工成本和实施企业的规模化管理。但是在企业集中核算模式下,企业的涉税问题被归纳到企业财政管理的范围中去,造成了企业对涉税问题重视程度的弱化,低估了税务风险的危害,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税务风险分析

首先,企业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不断发展并进行业务的拓展等经营活动,是由于财务管理采用的集中核算的模式,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数据收集的速度与准度以及核算中心的业务水平都存在潜在的税务风险。例如,酒店企业中的各部门经营收入,一方面要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的一部分,同时也要作为企业广告费、宣传费等费用的计提基数。因此,财务集中核算的能力与准确性极大的影响到了企业的纳税行为。而企业大都缺乏对问题的观测与预见能力,对经营中的涉税问题事儿不见,最终导致了税务风险的产生。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税务风险增强的主要原因。在缺少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前提下,企业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会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可以依凭的相关制度及规定,在给企业税务核算、申报和处理涉税事项上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从而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增强。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由上级制定,对于涉税项目进行统一的规定,继而由下级税务管理部门按规定执行。然而由于企业业务动态发展和企业内务人员流动等问题造成的集中核算、上报、执行过程中信息的滞后性也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增大。

再次,在企业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相应得到精简。然而随着集中核算的深化,涉税业务范围也逐步增大。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充足的专业财务人员的前提下,核算中心财务人员面对复杂的税务核算工作时容易产生诸多的纰漏和问题,进而造成了税务核算的粗放式发展。这种粗放的涉税核算方式,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务风险。

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税务风险的应对方法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对于企业来说,税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可以说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核心。企业在采取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在上级决策层面往往忽视了对企业的税务管理程度,将税务问题归结为财务管理部门的问题。然而,对于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需要从源头进行,有上层领导决策层面来组织和进行企业税收预测活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项目经营情况和应缴税款进行总体的规划,为后续的财务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建立合理的控制税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可以说对于引导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有着有力的督导作用。

(二)加强企业制度管理和完善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完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在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涉税问题笼统的归入日常财务核算中去,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规范财会制度加强审计与监察工作的同时,还要成立单独的部门,如税务小组或税务部门全职负责全部的企业涉税工作,从而达到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目的。

同时,企业的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同所成立的税务小组应做到岗位上的相互分离、相互监督。也就是说,企业税务小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专职专人、不兼职,明确各个涉税岗位的权限和职责,最大程度上防止涉税问题的出现,从而达到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目的。

(三)完善税务人员的引入和培训制度

对于合理处理企业内涉税问题,最关键的要拥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人才。在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之下,一些传统的财会人员还依循着老旧的财务管理办法。要规避企业财务集中模式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税务风险,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懂得计算税额和税法的财务管理人员已经难以跟上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要继续创新和发展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就要不断提升,财务和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严格管控企业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准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持续、深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才能在保障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推行的进程中,合理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3篇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115214)

摘 要: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显现出来,大型企业通过对手中雄厚资本的应用,对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多的障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步放缓。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国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适应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构成我国经济社会百花齐放的局面,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财税政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34-02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还面临着不断转型的困难,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仔细调研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

一、财税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1、适当的财税政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比较小、资金比较有限的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小型企业要想打破大型企业的垄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财税政策制定的过程之中,适当的向中小型企业倾斜,让中小型企业有机会通过融资的手段,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体现:首先,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的制定,可以弥补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之中号召力不强,信誉度不足的市场性缺陷问题;其次,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尽可能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和大型企业进行竞争,提升中小型企业融资成功的几率;最后,通过合适的财税政策的建立,有利于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属于自身的融资渠道,提升中小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适当的财税政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合适的财税政策在提供给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机会的前提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链问题而导致的自主创新的风险问题,让中小型企业不用担心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合理的财税政策还可以利用融资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提升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率,为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1、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

自从零八年以来,为了有效的帮助我国的各个企业度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困难,我国开始实施较为宽松的的财税政策,大量的现金投入到市场之中去,有效的帮助大量的企业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为我国迅速走出全球性经济危机创造了有利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救市所投入的金额的规模很大,就很容易导致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流动资金过剩的问题,这一问题很有可能会引发市场的通货膨胀。例如,近几年来,各种基础原料的价格纷纷上涨,致使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要花费比以往多的多的成本,给中小型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中小型企业存在资金紧张的风险

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相应比较宽松的财税政策,大量的现金流向资本市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资金在当时重点扶持的对象还是以能源、铁路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并不在重点扶持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出现了资金过剩问题,而中小型企业却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运作。受限于资金的不足,这些中小型只能够向那些具有巨额利息的人员进行贷款,给中小型企业的下一步转型升级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在零八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起始地点在美国,美国政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经济危机的影响,实施了十分宽松的财税政策,发行了大量的货币投入美国市场,这就导致美元的本身价值迅速下降,美元的价值也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美元都是主要流通的全球性货币,美元的价值下降必然会波及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不能否认的是,近几年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正在逐步提升,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涉及外贸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4、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社会的总体经济水平正在飞速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意味着,在过去我国相对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会逐步变成过去式(虽然这种结构模式是造成我国的财富分配结构失衡,造成了我国经济的严重贫富差距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点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人民群众的收入分配比例得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这就使得原本很容易廉价获得的劳动力已经逐步成为稀缺资源,中小型企业进行雇佣劳动力所消耗的资金成本也大大上升,给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5、存在技术升级速度过慢的风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正在逐步的显现出其“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步提升。如果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仍然固步自封,不重视企业的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完成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局面,就势必会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中小型企业早作准备,以便于有效的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还要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能放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应好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小型企业也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仅需要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审时度势,不断作出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策略,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相应的给予中小型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具体的来说,就是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积极帮助中小型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1、建立公平公正的财税政策平台

为了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享受到财税政策的帮助,首先就要让中小型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国家的相关财税政策,并帮助中小型企业解读出新颁布的财税政策对中小型企业有力的地方。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相关部门建议一个公平公正的财税政策平台,帮助中小型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财税政策的具体内容。具体的来说,平台的方式既可以包括向中小型企业宣传手册,又可以向中小型企业公布财税政策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建立一套广播平台,定时向中小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发送财税政策信息。

2、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灵活特性

为了有效的发挥出来财政资金灵活特性,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要加强基础的设施的建立,为中小型企业建立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中小企业之间联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发展;其次,要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最后,新制定的财税政策转变对中小型其他的支持方式,采用间接支持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以自身为主,制度为辅,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格局。

3、注意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密切配合

在财税政策实施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将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缓解中小型企业资金链不够牢固,资金匮乏的问题。例如,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针对这样的情况,财税政策就要指引金融政策向中小企业靠拢,保证中小型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运行。与此同时,还要利用财税政策不断的指引金融政策规避风险。最后,要鼓励地方成立地方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继续实施对中小型企业的减税政策

为了缓解中小型企业的金融压力,在财税政策制定的过程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税费,为中小型企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具体的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其次,要使用合理的结构性减税策略,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后,严禁行政事业单位借助审批等权利进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切实保证中小型企业的合法权益。

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政服务

最后,为了保证中小企业能够顺利的享受到财税政策带来的福利,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财税政策服务。真正的做到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政府充当背后无形的手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的办事效率,切实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依法获得相应的税政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型企业为我国提供了数目众多的工作岗位,也是我国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部分,这无不显示进一步扶持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仔细调研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深刻的了解到合理的财税政策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大作用,尽可能的制定出适应我国中小型企业转型发展的财税政策,有力的保证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和谐稳定,保证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徐萍.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植政策及其启示[J].福州大学学报,2013,12(2):24-29.

[2] 杭州市财政局课题组.杭州市调结构促转型的财政政策研究[M].2013年浙江哲财政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杭州:浙江人比出版社,2014(3):17-21.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2):40-43.

[4] 侯云舂.马骏.林家彬.王辉.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13(11):45-49.

[5] 唐建军.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2014(3):30-33.

[6] 刘群.国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做法及其借鉴[J].南方经济,2014(3):50-54.

[7] 杨志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14,(1)34-37.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4篇

关键词:财务;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税收风险的形成

随着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均有突出的贡献:增加税收、解决就业、市场多元化等等,不过相比较国有、私有和合资的大型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依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它本身的一些限制因素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如企业税收风险的产生和纠正。

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虽说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在占据了很多优势的,不过就近几年的市场形势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都受到自身内部和政府及竞争的外部影响,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而且因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后劲儿不足,使得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上面临利润微薄或者亏损的情况,以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存活下来也是不容易的,而且在整个中小企业的管理上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都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因而在发现企业问题的前瞻性上面基本没有任何优势,在产生财务、税收、营销策略等危险之时,也不能够及时而迅速的解决问题,让企业度过难关;在这样不利的内部和外部形势下,大部分大的企业在生产销售上面都是通过销售来决定生产,基本无法获得有效的效益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可说是举步维艰。

2.中小企业税收风险产生原因

不管是要防范还是治理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管理应该要明确的指导企业税收风险产生原因,从根源上去明确和治理问题:首先,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公司经营项目的资金核算和财务往来的核算上面都是非常仔细与熟练的,可是在财务税收上面却不够重视,这说明在财务管理层上面有着很明显的问题;其次,缺乏税收意识和法制观念。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对于税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上的了解都是非常少的,所以对于拥有正确税收意识的观念也是非常薄弱的,殊不知这样的缺乏税收意识会在无意识中产生偷税和漏税的情况,所付出的严重代价对于生存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会是雪上加霜;最后,没有系统的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的多元化。一家没有建立系统税收体制的企业,也是造成财务管理和人员对税收知识和风险情况了解不清楚的原因,加上现今企业经营项目的多远化致使税收的收纳项目也是多种多样,所以若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财务税收管理体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给自己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就此爆炸灭亡。

二、企业税收风险的界定和分类

由于财务和业务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财务后果即企业财务风险,这里所指的后果既包括了不利后果也包括了有利后果,税收风险则是国家在收纳税收收入时因税收制度和手段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税收损失和困难,可分为纳税主体税收和征税主体税收风险,集体表现为企业未能有效遵守税务法规和准则而导致的对企业不利因素或者直接让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

1.企业税收风险的界定

什么是税收风险?在其广泛的定义上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陷、政策与管理失误及不可预知和控制因素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而导致的税收收入无法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可能性。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财务税收风险上的概念,是企业在税收的相关方面的不确定而导致的或大或小的不论有利还是不利的财务后果。

2.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分类

每一种问题都可以将其详细分析进而分门别类的规划出来,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亦是不会例外:第一种,可控性税收与非可控性税收风险,是按照企业对税收风险的可否把控度来分的;第二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将企业税收风险分为筹资活动企业税收风险、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税收风险和投资活动企业税收风险。第三点,税收筹划和管理这两种风险是根据企业对税收风险的管理进行划分的。其实将税收风险进行分类的角度还有很多,例如:风险的来源、风险可测程度、风险等级评定可以分为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和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又或者按照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的形成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税源管理风险、税收征管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将其分类程不同的样式,不过其虽然名字不相同,可是大概的形式和内容还是大同小异的。

三、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俗话说的好“未雨绸缪”,在危险还未发生之时就将其预见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患其产生,当一家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不断的成长时,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其中影响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税收风险,因其风险产生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大小不一,因而未避免这种不确定性的危险产生,企业不妨在这方面多多了解,在其产生之前就预见其即将产生的原因,直接解决根源,在其产生后也能迅速的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在其危险扩大之前将其解决。

1.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所应该采取的措施,现整理了一些观点:首先,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税收能力和加强财务税收管理。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税法知识的培训是刻不容缓,一定要使财务人员能够知道和区分税法与企业财务核算制度的差别,进而提高税务人员的税收问题的办理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税收体系与加强税收工作的审查。企业管理应该对于会产生的危险有预见性与前瞻性,对于会产生的问题要提前建立起防范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在根源上杜绝问题的产生,即使有了问题也可以快速的解决,而加强企业员工的税收工作的审查是为了督促企业员工对于税收工作的自我意识的养成,让其能尽量的避免在国家税收部分出现问题。

2.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措施

中小企业税收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其财务税收风险管理问题是极其重要,也是急需寻找对策解决的,也希望在中小企业不断寻求自救的同时政府税务部门也能够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完善税收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一些相关建议如下:第一点,加强税源监控,从税源就杜绝产生其发生问题。第二点,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拥有管理服务意识并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三点,中小企业在面临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时不妨借助“外脑”,高薪聘请专业人才进行管理。第四点,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要将税收管理细化并抓住管理控制的要点。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了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税收风险的形成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后面的关于企业税收风险的界定、分类和税收风险的防范、措施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引起中小企业对税收风险和政府税收政策的关注进而深入的去了解与认识,同时希望能够增强企业对税收风险的防范,对其即将产生的危害小火苗引起重视并在烧毁企业之前将其掐灭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

[1]彭 明: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J ]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8-20,24.

[2]任世明:浅析企业税收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电子商务,2009,(7):21-22.

[3]张戈丽:浅析企业税收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系统的设计[J].企业导报,2011,(14):145-146.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5篇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深化,在与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小企业却暴露出明显的弱势。由于遭遇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人民币升值和从紧货币政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目前正面临困难。据官方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先天性问题。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由于中小企业有天生的劣势,即一方面,中小企业尽管有些资产总额较大,但负债率高,因此企业拥有处置权利的自有资产少;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资产往往不符合银行对变现能力、保值能力的偏好,抵押率不高,所以。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融资难已成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按照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以及近期提高纺织业等企业的出口退税税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感到税负较重,而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府应该施展组合拳: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成分之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着,但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能源、粮食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支出,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资金越发困难。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下滑的势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胚,就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完成的: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二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三是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向个人借贷;四是政府设立基金直接扶植。融资难已成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1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和证券市场。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和证券市场。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我国还没有专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银行。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民间融资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中小企业缺乏自有资金,为求得发展,这类企业往往只能从非正式金融活动中寻求资金。主要渠道就是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向个人借贷。但民间借贷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直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阶段,应采取积极措施,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1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由于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未建立是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自身应提高其信用度,构建融资信誉。中小企业为取得融资信誉,必须比一些大中企业多付出成本,即可称为信誉成本,为取得银行的金融支持而做好自身的努力。

2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还比较单一,几乎都是由政策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也是官方或半官方的。今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担保基金应当逐步扩大到由民间筹集;担保机构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3解决间接融资问题的关键是银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贷款门槛高,与中小企业贷款“短、小、急、频、快”的特点相矛盾。在现行金融体系中,多数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要。中小企业数量多,资产规模小,信用水平低或尚未建立起信用、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需求数量少但频率高等问题,银行部门不敢轻易放款,贷款条件也相当严格。因此,金融机构要及时整合现有资源,针对中小企业资金运作的特点,建立有别于其他法人客户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处理流程,简化业务处理流程,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合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各商业银行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中小企业、城镇集中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提供贷款服务,各家商业银行要设立小型企业信贷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要把主要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各种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单位的发展。

4建立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国家对高新科技发展十分重视,并逐步扩大此项基金。加之对高新科技企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会更快地促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

5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资金市场,适时推出创业板。在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应享受一系列政策优惠。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的小额贷款,政府应提供财政资金给予支持,并逐步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

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措施

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繁杂,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投资规模小,资金人员少,竞争力、抗风险度差,个别企业的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往往重经营、重效益,忽视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忽视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研究和运用。

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种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补贴,即财政贴息的方式,另外一种是通过政府投资公司直接投资中小企业。

近年来,财政部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六项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中央政府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施展组合拳,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措施。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央财政自2006年起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支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开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补偿机制。财政部相关统计显示,2006~200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2.38亿元,支持了266家担保机构。2006年开展的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总额约700亿元,占全国担保机构担保业务总额的2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1.88亿元支持的188家担保机构,约占全国担保机构总户数的5%。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将安排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此外,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财税政策对担保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增强了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地激励了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积极性,促进了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同时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扩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在财税政策上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非常及时的。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有一些减免税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政策、福利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政策、新办企业政策、技术企业政策、贫困地区政策、鼓励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再就业的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虽然不都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受益的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比较零散,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税收政策在实际上还存在对中小企业不公平的问题。

四、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远非自身努力所能解决,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只能使中小企业的劣势地位更加不利。鉴于中小企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就业、创新和结构转换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亟需建立和健全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重大,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足,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不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

1税收优惠的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有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也有按地区制定的,还有按产业导向制定的,但没有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考虑,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2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不高,稳定性差且内容零散。我国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在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制订的,立法层次不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政策,在各种税的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里的规定都不是很多,且很少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更多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以通知、规定等形式随时下达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

3中小企业的负担偏重。中小企业大都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相对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税负仍偏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就企业所得税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而且外资企业和内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明显存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过少,费用列支标准过严,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规定过死等问题。在税收征管方面,有些基层税务部门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其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人为扩大“核定征收”的范围。在正常的税收负担之外,中小企业的“费负”过重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财政在难以收支平衡的情况下,把收费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手段,这无疑增添了企业发展的困难。

4税收优惠形式单一。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是减免税和优惠税率,其他形式较少。实行的基本上是直接优惠,间接优惠较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也有限。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研究

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确保财政收支稳定、实现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应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但中小企业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对中小企业加以政策扶持以促进其发展,而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是税收政策。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对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上的减免优惠是世界各国扶持和保护其发展的通常做法。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些对中小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但扶持力度不足,范围较窄,也不够规范化和系统化。因此,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乃是当务之急,我国当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应做以下改革和完善:

第一,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保护法规、政策制度。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与大企业相比的弱者地位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植。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发展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务院决定自09年1月1日在我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是在企业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五个方面的修订: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二是为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三是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6%降为3%;四是补充了有关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资格认定等规定,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对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五是为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经测算,2009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中小企业也要抓住增值税转型这个时机。提高设备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

第二。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加强所得税征管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同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新形势下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两税合并之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从33%降到了25%。2008年是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一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两税合计96749359万元,2008年前3季度合并后的企业所得税收人为102731232万元。但由于企业所得税实施汇算预缴,税负下降的好处要到2009年二季度初才能显示出来。

从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来看,应改为由一个税务部门统一征管,避免国地税交叉管理造成职责不清、征管不统一、税负不公平、漏征漏管现象。着力解决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要切实制定简捷高效的办税程序,公开办税规程,实行所得税专业化管理,严格做好按季申报、按季征收等日常性征管工作,把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人员精干、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目的。尽快开发、推出所得税新型征管软件,使管理人员尽快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以减轻征管力量不足的压力。充分发挥纳税评估作用。

第三,要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给予特殊的税收扶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如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办法。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对极富创新精神而又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无疑能极大地激发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引导,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创造—个宽松的税收环境。对于特别小的企业的科技投入,给予更深层次的优惠措施。此外,对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经费方面的支出,引进科技人才方面的支出也可适当给予税收优惠。

对急需发展和需要扶持的产业、行业的中小企业给予特殊的鼓励和照顾。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例如,通过对科技、教育、社会福利、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税收负担,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类领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四。加强国、地税间的协作,建立税收信息传递制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交叉和不统一问题,国税和地税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所得税征管范围界定、政策执行及税基管理等问题,以沟通配合,交流有关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分歧。对按规定划分的征管范围,国税局、地税局不得争抢或推诿,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既要防止出现漏征漏管户,也要防止出现国税局、地税局两家重征重管,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国、地两家要讲团结、讲大局,本着既坚持原则,又注意沟通协商的精神,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解决,沟通协商不一致的,要向上级税务机关请示。同时,在执行所得税政策上。国税局、地税局要多通气、多协调,尽量取得一致意见。一是国税、地税在计算机未联网的情况下,要相互及时传递有关征管、稽查、会计等相关资料,作为双方征管税收的依据和参考。二是地税与工商部门要及时沟通联系,互通情况,按月交流新登记企业信息,以把好所得税征管范围的源头关。

第五,要加强税收管理,增强服务功能。要改变按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征管的做法,实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上,税法把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据有关部门测算,许多地区的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这就大大加剧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在税负上的不公平,剥夺、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只要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可准确核算增值税纳税额,均应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利用我国现有的税务机构及税务人员,帮助中小企业建账建制,加强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实施财务、会计、税法培训,同时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宣传和税收监督工作。这些必将大大推进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企业建账建制、查账征收这一举措的进程。我国税收的征收方式基本上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两种。对此,应严格按照标准,严控核定征收范围,严禁随意扩大,人为约定。实行核定征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特别要注意根据各个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公平客观,科学地核定应纳税额。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

第六,注重税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及办税场所。加强对企业的入门税法宣传,特别是《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宣教工作,重点抓好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违纪违章、信息化建设等六个工作环节上的宣传,做到纳税人经营之处,也就是税法宣传之地。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辅导,首先,注重税前辅导,对新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以授课的形式进行培训,以提高申报纳税的准期率、正确率、入库率;其次,做好事中辅导,平时要及时把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传达下去,以便企业掌握。对个别企业要采取上门辅导等方式,使其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由于政策理解偏差造成少缴或多缴税现象的发生;再次,完善事后辅导,纳税评估、稽查人员要利用评估、查账的机会,对纳税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其健全会计核算,督促其调整账户,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加大纳税等级评定力度,大力营造诚信纳税光荣的氛围。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6篇

内容摘要:为促进形成“就业-消费一增长”的良性循环,我国要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而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我国目前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尚未形成体系,关注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较少。应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培育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以及推进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培训教育项目以培育合格劳动者。

关键词:扩大内需 就业 中小企业 财税政策

一国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带动。在我国,投资需求变动快,缺乏稳定性,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对外出口急剧萎缩,难以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就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就业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影响

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我国内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首要是解决就业问题。2010年9月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的议题为“开发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就业、实现包容性增长”,我国确定要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就业一消费一增长”的良性循环。

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

在解决就业问题的众多选择中,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 5%,就业岗位的75%由中小企业创造,其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就业水平。按照现行企业划分标准,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的不同,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以工业企业为例,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上,销售额3亿元以上,资产总额4亿元以上的企业是大型企业。职工人数3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其余为小型企业。按此标准,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498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8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已经成为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企业群体(郑昕,2008)。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村许多剩余劳动力在中小企业中提高了工作技能,许多高校毕业生也把中小企业作为初次就业的落脚点,在校生也把中小企业作为社会实践、锻炼自己能力的舞台。中小企业因其弹性的工作方式已成为劳动者就业的主体,因此,政府在财税政策选择上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而深入探讨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财税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评价

针对我国复杂的就业形势,国家积极运用财税政策扩大就业。一方面,从宏观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制定了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等减税政策,刺激经济拉动就业;同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从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等六个方面规定了26项应对失业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具体财税措施,例如提高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率;通过税费的减免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政策照顾;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等(王振宇、连家明,2009)。尽管财税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未成体系

我国一直实行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对就业的关注常常是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出台补救性的临时措施。例如,由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率降低破产倒闭较多时,许多职工下岗,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财税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大量企业经营困难时,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巨额的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并出台财税政策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突出时,出台支援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引导大学生就业,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业,制定一系列鼓励创业的财税政策等等。总体来说,我国支持就业的财税政策尚未形成体系,政策导向性不明显。另外,各地出台具体措施时政绩化行为较多,许多政策表面上看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但具体操作时问题较多,难以很好地贯彻执行;一些政策短期内能立竿见影,但很难形成长期机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二)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中关注中小企业的政策少

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针对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家庭困难人员的政策较多,解决上述人员就业的企业大多是位于城市的企业(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或社区,财税政策中关注中小企业的政策少。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有如下政策:一是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将小企业所得税率降低到20%,以减轻小型企业税收负担;二是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新创办的服务型、商贸型、社区加工型小企业当年吸纳下岗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可以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和企业所得税;三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以及安置残疾人员达到国家规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免所得税;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业务收入给予3年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等。现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中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关注较少。

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财税政策探讨

(一)支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

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通过大量的公共投资来创造就业机会外,应重视培育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1.降低中小企业税负。中小企业对就业的重大贡献超过了大型企业及事业行政部门,所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可以直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充分利用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流转税税负,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有效降低其税负;另外,应降低甚至取消中小企业创立之初的各种注册费用、管理费用,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好中小企业创设的“服务员”,为弱小企业的初创提供政策咨询与帮助。当然,在降低中小企业税负的同时,应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票等偷税漏税行为,以保证国家税收。

2.培育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虽日臻完善,但企业享受优惠的成本过高,有些地区税务征管部门征税中存在任务摊派现象,征税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练,许多优惠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应该加强各地征税机关的业务政策培训,让工作人员意识到中小企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解决就业的重要性。另外我国已停止征收百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各地在工商管理、银行贷款、享受优惠时仍存在许多繁琐的手续,应尽量简化中小企业发展中涉及到的不合理收费及审批手续,培育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管理环境。很多微型企业根本没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如果注册后不需要交纳太多杂费,而且可以得到很多服务的话,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的数量会更多,实际对就业的贡献会比现在统计数据还要多。

3.推进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中小企业要想拥有持续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创新不仅包括产品上的创新、生产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管理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可以通过允许税前扣除引进人才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等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鼓励拥有创新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为中小企业服务;我国目前鼓励高新科技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较多,但实务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事实上成了合法避税的主要依据,税收优惠对象应该是“能力企业”,即所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匡小平,肖建华,2007)。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将创新基金奖励给有创新作为的中小企业。

(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就业培训

要培育合格的劳动者,就要提高培训教育投入。我国已制定出财税政策加大对各种层次教育的投入,同时通过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广泛发动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项目。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几年就业领域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与国家经济形势、高校扩招有关,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与高校教育与现实脱节也有很大关系。应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使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市场有效衔接,减少结构性失业。除了职业技能,大学生与人协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需要加强,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训课程,虽然高校可以开设实践、实训课程,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仍难达到市场需要。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项目,在所得税、营业税上给予优惠或提供财政补助,或为毕业生提供培训券。引入民间资本、用工企业参与的培训市场,会使这种学校与市场对接的教育长期化、有针对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让企业招聘到合适的熟练员工。例如“赢在中国”第一赛季冠军――安徽宋文明把服务外包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在大学生就业难与服务外包企业招人难之间架起桥梁,将社会责任植入商业模式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现行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为工资总额的2.5%,该比例偏低,可适当提高比例,鼓励企业参与职工培训,形成长期培训机制,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财税政策

由于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财税政策在制定时应更多考虑到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进而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尤其应鼓励吸纳劳动者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同时鼓励企业向员工支付合理工资,所得税前可以允许中小企业按实发工资总额加计扣除,加计扣除比例各地根据就业情况确定,同时可扣除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以及教育经费等。也可以实行财政补助,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按销售额或其他指标确定的基准就业人数,对超过此基准解决就业的,超过部分可按人员数量享受贷款优先、贷款免息或财政补贴等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网,2010年10月27日

2.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新华网,2010年09月16日

3.郑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8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7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享受上述软件企业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七)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

(八)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九)对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已经享受自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执行本条规定。

(十)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的投资者,以其取得的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4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该项投资的,追缴已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对国内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以其在境内取得的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作为资本投资于西部地区开办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或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8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该项投资的,追缴已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关于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关于其他有关行业、企业的优惠政策

为保证部分行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对原有关就业再就业,奥运会和世博会,社会公益,债转股、清产核资、重组、改制、转制等企业改革,涉农和国家储备,其他单项优惠政策共6类定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见附件),自2008年1月1日起,继续按原优惠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时间执行到期。

四、关于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利润的优惠政策

2008年1月1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形成的累积未分配利润,在2008年以后分配给外国投资者的,免征企业所得税;2008年及以后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新增利润分配给外国投资者的,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越权制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附件:执行到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表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附件:

执行到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表

一、就业再就业政策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

备注:对2005年底之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享受至期满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

备注:政策审批时间截止到2008年底

二、奥运会和世博会政策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第29届奥运会补充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28号)

备注:奥运会结束并北京奥组委财务清算完结后停止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0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补上海世博运营有限公司享受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批复(财税[2006]155号)

备注:世博会结束并上海世博局财务清算完结后停止执行

三、社会公益政策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所得税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148号)

四、债转股、清产核资、重组、改制、转制等企业改革政策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债转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9号)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8号)

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5]14号)

9.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

五、涉农和国家储备政策

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10号)

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17号)

1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国家储备商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5号)

六、单项优惠政策

1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政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03号)

备注:执行到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结束

1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69号)

1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6号)

中小企业财税问题第8篇

自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澳大利亚学徒人数陡降,新学徒制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形下,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汲取他国经验,振兴本国的新学徒制。首先分析了澳大利亚摘要:税收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有着保障国民经济收入的作用。税收是国家监督国内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对于国民经济具有调节控制的作用,也是国家监管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国内企业存在财务税收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企业财务税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企业税收;国家监管;财务问题;对策

税收是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强制性的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务分配。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税收的征收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的征收原因是实现国家相关职能,保障国家经济,监督国家经济活动,税收的本职工作是分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监督才能更加健康的进行,税收就是国家调节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税收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财会税收问题

1.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现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税收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以及管理方式不科学的现象。税收管理部门存在很多不合理,如部门划分、管理分级细化、人员配置、工作人员素质、管理区划分不合理、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叠等。这些问题造成企业税收管理的不方便,造成管理部门工作难以正常高效展开,税收缴纳出现差错,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给企业可乘之机。除此之外,税收管理部门工作执行过程中,税务工作人员知情不报,或者少报,更有甚者,税务工作人员跟企业串通一气,帮助企业偷税漏税,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财政管理部门人员管理不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强度不够,致使税务工作人员的不认真、现象严重。除此之外,招聘制度的不完善,使税务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另外,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税收和财务管理制度上有很大不同,我国税收财务制度仍然采取用票管税的方法,这使税收体现不出强制性,而且也收不到很好的税收征缴效果,制定高效的税收征缴制度是改变企业偷税漏税现象的关键所在。

2.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分工细化不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总体化管理的办法,管理角度缺乏细致化,后果就是企业难以掌控企业财务税收的细致方面,企业财政上报时,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很难从企业的日常财务税收管理信息中找出企业财务税收的问题,企业日常的税收管理工作效率就非常低,企业对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能力较低,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就很容易出现。

3.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沟通。我国税收管理部门之间是非常独立的,税收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也不强,税收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没有业务合作的关系,而这也是我国税收管理部门的缺陷之一。企业与税收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于税收政府部门的政策和通知都不明确,导致企业无意或者有意的偷税漏税,反过来,政府税收部门对于企业存在的情况也不够了解,因此,政府税收部门对于税收政策的制定也不能顺应实际需要,对于企业的特殊情况也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企业和税收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高效开展,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变得不和谐,如此一来,企业和政府之间关系便形成了恶性发展的过程。

4.企业财会合同签订内容中的问题。现在企业合同价款有两种计价方式,分别是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清单计价法是指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企业在招标过程中,依照施工设计图呈现出的清单进行自主计价的方式。而有的施工项目预算管理费用是按施工项目直接费用计算的,这种计价方式叫定额计价。例如:如果甲方企业提供材料的费用不计入工程定额计价,这时候乙方收取的定额计价费、管理费和税收会变少,实际缴纳的税费还要包括甲方提供材料的费用,减少了企业的营业利润。由此,不同企业签订合同内容的不同,税收的效果也随之不同。税收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否则政策的漏洞会比较大。

5.企业财务内部各方面控制现状存在问题。

5.1财务机构和人员设置。财务机构的设置出现重复现象,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企业财务机构职能设置不明确,企业财务机构职能出现重叠,财务机构之间无法做到权责分明,财务机构之间无法做到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合作,财务整体工作效率低下。财务人员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岗位与能力匹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低下。

5.2往来账款。供销业务和贷款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薄弱环节。企业在这两个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如,采购、审批、签约和结算等环节上,缺乏协调和监督控制,不良或者违规行为就屡屡发生。这些具体活动细节出现问题是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

二、企业财务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企业自身的监督管理力度。企业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力度,就应该将细化企业资金监督工作拿到日常生产经营当中,制定出经济项目具体收支财务报表,把且各部门和财务部门细化,充分确定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方向,制定适合自身部门的资金流量明细表。同时做好监管工作,做好企业验收工作,对企业内部财务和会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监督保证工作质量。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的细化监督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建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机制。企业和政府之间交流沟通良好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经营合理,保证企业依法缴税纳税,履行好缴税纳税的义务。同时企业和政府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税收政策。以往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分离的,这种状态严重影响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影响了两者之间税收工作的展开。企业设立单独的政府申报部门这一措施,能有效的使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当企业出现问题时,政府能及时对企业问题进行帮助和解决,同时政府也能让政府税收部门人员下到基层中去,了解企业财务和税收状况,及时纠正政府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之处,两者相互帮助,有利于税收工作的顺利展开,并促进我国财务税收状况的和谐发展。

3.健全税收制度。对企业财务部的工作进行优化是使企业的税收政策得以最大化的有效举措。这一举措的先决条件是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性强的财务税收部门,高素质的人才对于部门工作的合理组织和定位起关键作用。其次,企业应该提高对财务部门工作优化的重视程度,从自主主观意识上增强提高企业财务税收部门的工作质量,完善企业对财务部的监管力度。税收制度的健全对于企业财务税收问题有关键作用。

三、结语

财务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途径,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税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内部财务税收问题的分析,有利于企业财务税收问题解决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国内税收状况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立丹.企业财会税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141-142.

[2]刘承智.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4]王远伟.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