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7 15:03:49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1篇

一、非公有制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

所有制及其结构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乃至于政治制度的基础,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根本性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历来‘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冲突。其结果就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保证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亦即社会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同时,由于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使得任何个人“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劳动也就成了衡量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尺度。所以,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时代的一切成就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剥削的社会主义,是实行全社会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是马恩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设想。严格说来,经典社会主义只是关于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制度安扫^由于他们“不是设计未来的大厦”,则鲜少论及。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必然是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先进、社会更加和谐。

在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中,由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所以,经典社会主义没有为非公有制经 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中预留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具体的所有制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在特殊而不是一般的意义上来讨论所有制问题。他们重点研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所有制是这样,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也是这样。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是仅仅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而拒绝设计任何具体细节。这一点对于我们分析所有制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既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空洞地谈论所有制(比如撇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认识其基本经济制度),更不能想当然地设计所有制结构(比如所有制问题上时‘升级竞赛”)。

二、非公有制经济与传统社会主义

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自然会与马恩的设想有很大不同。然而,传统的社会主义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结论而忽略了其立论的基础。为了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而大加挞伐。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尽管也有列宁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退却,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但就其本意而言确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列宁去世后,对于如何对待新经济政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内争论的问题。斯大林在经过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短暂肯定后,即于1929年底,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公有和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基础上,要建成社会主义,就必须彻底清除私有制经济。从此,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国有化运动确立了国有经济的绝对统治地位,农业的全盘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农业集体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前苏联逐渐形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认为前者是比后者更为高级、更为先进、距离共产主义更近的公有制形式。在经济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低水平的按劳分配。脱离贫穷落后的本国国情、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照搬马克思主义条条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自然会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在此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当然也会营养不良。

在中国,对于私有经济在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有过清醒和谨慎的认识,甚至在建国初提出了确立新民主主义新秩序的重要思想。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要不停顿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从而使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社会)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实现。与此相反,在紧接着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严重背离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仅仅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原来准备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留下了“过急、过快、过粗”的后遗症。自此而后,为了建设“最纯洁最完美的社会主义”,就更是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必须不断地加以铲除。在实践上,漠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客观要求,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大搞“穷过渡”和所有制形式的“升级竞赛”,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的公有制模式。这样的公有制一统天下、国有制占绝对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消失的所有制结构,不能不严重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马恩的设想中,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失去了在社会主义下存在的理由;在传统的社会主义中,非公有制经济是异己因素必须要加以消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两者不同。

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大失误,在于对贫穷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所有制结构这个“基本问题”,亦即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形成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关系的结果。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下,在消灭了私有制后又允许存在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和逻辑起点。

就历史起点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历史起点的,而改革开放首先又是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序幕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催生了一大批积极 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活动的专业户、重点户,他们在活跃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上,从改革开放初期主次分明的“有益补充论”演进到并肩而立的“共同发展论”;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上,由“允许存在论”发展到两个“毫不动摇论”。正是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逐渐提高和政策上的不断完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竞相发展,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不过,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政治要求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等问题,伴随着对这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多领域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我们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逻辑起点看,正是非公有制经济这一根本特色或曰底色,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派生特色。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说,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有着存在并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就有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它催生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于是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使得部分人可以获取财产收入,于是有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努力代表、维护和增进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注意兼顾和尊重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在各种经济成分中的就业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就必须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由于外资的大量引进,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更加复杂,这也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文化事业和意识形态领域,既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在社会建设上,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事实上走过了一条重资本、轻劳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由此带来了劳资矛盾加剧、资源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总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所有制结构又是处于经济基础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所以,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并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涂抹上了自己独有的亮丽色彩。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这一判断,可能会面临一个理论问题的诘问和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

理论诘问是,如果说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那么,怎样理解“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这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著名论断?这不是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吗?

这一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解答。首先,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彻头彻尾的、一以贯之的生产力标准观。经典马克思主义在评价任何一个阶级或利益集团、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及其兴替过程的时候,都是从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要求着眼的。无论是对血腥奴隶制替代原始社会时对奴隶制度的热情讴歌,还是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充分肯定,无不是因为这个阶级或这种制度曾经在其进步时期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所作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论,绝不仅仅是因为资本的罪恶太过深重,也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更不是他们对所有制形式有什么个人偏好,而是生产力的革命性所要求的必然结果。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曾一语中的。他认为毛泽东的一个重大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其次,消灭私有制是一切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但这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认为,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发展仍不充分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不会是永恒的存在,它必定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私有制的消亡,需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一致的社会关系条件。只有当这样的条件出现的时候,共产党人才能顺势而为,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到来“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我们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在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尚不具备时,采用超经济手段一厢情愿地消灭私有经济,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初衷,也不可能实现巩固社会主义的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已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没有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而且仍有容纳生产力进步的广大空间。所以,在经济文化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仍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当然是和经典社会主义迥然不同的根本特色。再次,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今天存在并蓬勃发展着的非公有制经济,和过渡时期的私有经济已经有了重要区别。后者作为旧社会的遗迹,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尚未解决之时,是社会主义的对立力量。而前者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完全巩固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依靠党的政策发展壮大起来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主力方面军,其从业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与该社会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是相互规定的。社会主义社会规定了存在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则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独有特色。既如此,共产党人要消灭的私有制当然就不会是这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的问题,有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不同观点。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应该说,这三种观点都在努力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三个理论也确实都是“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都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处理失当的地方。但细究之,他们都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我们想事情、干事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可以说,没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清醒的认识,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毕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借以凭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使我们能够客观冷静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但它本身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正如出发点并不意味着已经出发、立足点也不意味着已经迈步一样。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预留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重大的理论和体制创新。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释放了蕴积在中国社会中的巨大经济能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后起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天然地要求把市场经济作为它存在和发展的广阔天地,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理解了前者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后者。因此,非公有制经济比市场经济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色。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2篇

一、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之一: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党组织组建工作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

问题之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党组织组建工作存在一定困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有别于国有、集体企业,它的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雇佣”性,业主对企业领导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由于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问题之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的不稳定性,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党组织组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就我市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小企业为主,占以上。由于企业规模小,党员数量少,地域分布广,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

问题之四党员数量较少,比例偏低,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覆盖面不广。虽然少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组建党组织,导致覆盖面无法扩大。另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问题之五受客观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人选缺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由于党员人数少有的长期不过组织生活,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在他们当中选拔党性强、熟悉党务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群众威信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问题之六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隶属关系主要采取属地管理的办法,但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尚无党员的企业)党建工作无人管理的现象。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委工作部门工作力量薄弱,职责不明,个别地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党的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诿,党的建设工作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二、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通过近几年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把组织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任务和突出重点来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必须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出发,既要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又要讲求方法,稳步推进。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严格把握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原则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遵循和中央其他有关文件规定。总的要求是: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具备名以上正式党员。根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立在党员人数方面,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正式党员不得少于人。从目前现状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都不是很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党员不足人,且党员流动性很大。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党员人数方面的规定。

二是经营状况比较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存在着生生灭灭、关关停停等实际问题,如果在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组建党的组织,就很难保证党组织的稳定性,也很难保证企业党组织有所作为,相反可能会带来消极的甚至负面的影响。

三是党员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党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建立党组织的目的乃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如果党员自身的工作岗位就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下岗、失业,就很难在职工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很难发挥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势必影响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四是需要企业主的支持和认同。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主体和完全自主的利益主体,他在企业运作经营中享有完全的领导权威。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某项工作,离开业主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业主对党建工作不支持或存有戒心,而勉强组建党组织,则很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五是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设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与在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一样,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符合建党条件的企业设立党组织,需先将企业中党员的组织关系从原单位党组织转入负责党组织筹建的上级党组织,然后由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请,经过区县或相当于县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组织成立后,企业党员组织关系随即转入,再按《》的规定,召开党员大会,正式选举组成党组织委员会。

.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的有效途径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依据规定,合理设置党组织。要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资本构成的实际出发,既要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要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党员人数,确定组建方式。要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和质量,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分别情况,分类排队把组建党组织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突出重点。要认真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构成、经营规模和党建工作基础。重点应抓好职工人数在名以上或注册资本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已有正式党员名以上的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

二是灵活组建。应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分杂、行业广、分布散等特点,实行分类指导,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临时组建等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切忌生搬硬套和急于求成,不能层层压指标、凑数字,要立足于地区和企业的实际,在坚持大的原则前提下,积极探索组建工作新的思路,机动灵活地开展组建工作,选择合适、便于操作的组建方式。

三是抓好督促。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详细的党建工作台帐,明确党组织的组建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切实 抓好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坚持定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企业主的思想状况,积极帮助组建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工作对策。

四是保证质量。建立党组织不易,巩固发展提高更难。因此要处理好加快组建与保证质量的关系,要防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后的前紧后松,名存实亡的现象发生。对已建的党组织,要根据党员人数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组织机构,不够人或达到人,要及时撤并或复建党组织,不能让党组织长期有名无实。同时,要积极争取非公有制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注意保持党组织负责人所从事工作的相对稳定性。

五是理顺关系。要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及时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坚持做到凡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方,就应有党组织担负领导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的责任。

六是搞好协调。要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企业党组织解决一些诸如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具体问题。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大部分或全部返还给企业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活动经费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应从分管的党费中适当拨补一部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上级党组织要多关心、多支持,特别是当他们因坚持原则,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而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同企业主进行交涉,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说话。

.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按要求选配好党组织书记

选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应按照需要,宜专则专、宜兼则兼,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办法。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的任职条件来选配。一是在把握标准上要严。切实把政治坚定、党性较强,熟悉党建工作业务、热心党建工作,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遵纪守法、群众口碑好,并且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关问题和情况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选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拓宽选任渠道。首先要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选,尤其是注意从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中选;其次是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上级机构下派;再次是让工商等管理机构的党组织选挂;另外,还可以让属地基层党组织领导或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务干部兼任,等等。三是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对选配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书记要进行任职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特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着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3篇

但从总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仍然十分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还将不断发展和壮大,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将越来越多,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搞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一、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积极探索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和特点的党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注意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群众工作相结合,对党组织活动方式进行深入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采取为企业所需要,为企业主所理解,受党员欢迎的灵活多样的活动,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三、主动帮助、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范地开展党建工作

各区要从各区直机关、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优秀机关干部担任党建联络员,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联络员制度,调查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帮助、指导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其党建活动,及时反映党建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搞好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4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战略 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15-03

党的十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到世纪中叶,即建国一百年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生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人追求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既要我们脚踏实地工作,又要我们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因此,探索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对实现桂黔地区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内涵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内涵

战略概而言之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谋略,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谋略有大小之分,大的谋略叫战略,小的谋略叫战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在:战略针对全局的、长期的、基本的问题,战术针对局部、短期和具体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的战略规划,它是非公有制经济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的统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当代著名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家唐东方战略框架,包括战略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它们分别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和发展能力,通过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和发展能力的解决,从而系统的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问题。

2.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导向的本质

按照经济发展战略内在规律要求,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包括两方面意义: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意义,即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的战略规划,它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灵魂。二是特定环境、特定区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战略导向,即对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引导,这种发展战略方向的引导,基础源于桂黔地区的现实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发展条件,它侧重于关注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部的目标市场,对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它追求做正确的事情,着眼于变革,基于现在,经营未来,本质要求倾向于创新。

二、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特点对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影响

1.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选择面临国际经济形势及环境特点的影响

1.1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趋势明显,影响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选择。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和强劲的增长势头,为世界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新的引擎。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都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随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兴经济体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了世界经济的舞台,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挑战了发达国家的经济话语权和长期的心理优势。发达国家由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转变为贸易保护者,打压新兴经济体维护本国的利益。从近几年我国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到最近的货币汇率问题都可以看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利益冲突和利益的博弈。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参与国家在世界经济博弈中扮演角色,争取主动面临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考验。

1.2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客观上给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在科技产业升级方面带来挑战。世界经济面临着产业升级发展的演变,创新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依靠科技来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世界共识。目前,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发展。因为科技上的重大创新推动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发展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促进世界经济的演变升级。在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客观上要求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在科技发展方面要有重大改变和提升,但是,当前桂黔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比较滞后,这就给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1.3“中国” 给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根据统计,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各自为116694亿美元、8512亿美元和9030美元,分别是1976年的39.7倍、63.3倍和28.5倍。1978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5万亿美元,经济排名跃居世界第二位[1]。我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市场的竞争格局,其突出的表现是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加。1980~2003年,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由0.89%提高到6.01%,占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3%提高到20.11%。据世贸组织报告,2012年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排名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其中,我国货物出口20490亿美元,进口18180亿美元,货物贸易额为38670亿美元[2]。中国贸易的增长,加之综合国力的增强,必然给一些国家带来压力,因此,产生了所谓的“中国”。尽管“中国” 是荒谬的,经不起推敲,但是,由于它可以迎合一些国家需要而得到扩散,并且时而喧嚣尘上,少数个别国家利用“中国威胁”发起限制中国发展的各种行动措施。例如日本、美国、菲律宾等,利用“中国威胁”论,搞军备竞赛,联合其他国家逼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进行“双反”调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限制中国对外投资,等等,影响中国发展,从而影响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向外扩张和发展。

1.4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进而影响了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危机后我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回归实业。金融危机宣告虚拟经济创造财富的梦想破灭,发达国家在反思之后一个重要的选择是发展实业,回归实业,试图重现昔日的辉煌,夺取失去的领地,因此,我国在制造业等实业领域面临更多、更强大的对手,市场空间受到挤压。第二,国际资源能源的争夺加剧。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大,影响我国能源资源的供应安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面临能源资源的国际竞争更为激烈。总之,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必然对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带来压力。

1.5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严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益国家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与自己有利的经济目标,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对外发展表现在:一是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的传统贸易保护措施频率更高、范围更大。如,2007年我国贸易争端案件23件,到2012年,仅上半年,我国遭遇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调查40起。二是在对外投资领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投资保护主义,防止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三是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频频受阻,等等。此外,如碳关税、汇率等新兴保护主义措施不断涌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直接或间接影响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6节能减排的任务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增大

近几年来,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发展生态经济成为最热门的科技话题。我国要履行国际责任,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参与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困难更大。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更为突出,因此,这些经济体和企业要经历镇痛期才能实现完美的蜕变,才能使发展方式更为科学、结构更为合理、质量全面提升。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要在节能减排领域后来居上,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大的代价。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升级发展质量是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节能减排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将持续增大。

1.7人民币升值,影响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扩张和发展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据商务部测算,人民币升值3%,家电、纺织、轻工等生产部门的利润将下降30%-50%,小企业亏损量将提高3个百分点,尤其是对出口企业。从长远来看还有一个升值的趋向,据很多专家测算,未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应该要到2.8左右,甚至可能到1.5,这个是中长期的测算。未来5到10年的人民币还处于一个长期的升值过程当中[3]。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桂黔地区非公有制出口企业面临外汇风险,影响经济对外扩张和发展。

2.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及特点对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选择的影响

2.1产业结构调整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选择的影响。经济发展初放、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是桂黔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为了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桂黔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行业产业在结构调整中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有些企业甚至会退出市场,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对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的选择有较大影响。

2.2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经济战略发展空间选择小。表现在:一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相当严重。一旦这个行业或者是这个产品比较挣钱,进入门槛比较低,大量的企业都会拥进来,很快这个产业就会造成恶性竞争。二是以贴牌生产产品雷同,科技研发能力差,没有或少有自主品牌。三是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企业管理能力、生产能力比较差,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小,影响战略发展选择。

2.3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压力增大。(1)劳动用工成本加大。随着新的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非公有制企业上交职工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增加劳动成本19~25%。(2)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2010年,原材料购买价格全国平均同比上涨9.6%,高出同期工业品出厂价的涨幅4.1个百分点,桂黔地区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原材料成本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要约高些,例如纺织和服装企业上升了20%-70%。(3)能源资源的环境制约重重。我国创造了占世界8%左右的GDP,却消耗了世界上45.6%的煤炭。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桂黔地区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4]。2012年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7.9%、10.5%和7.2%。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约15%,直接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非公有制企业难以维持原有的低成本优势,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三、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的选择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选择

1.1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选择要体现“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知识经济,就是经济发展以体现科技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它是知识、人才、信息、智力集成组合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桂黔地区未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要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具体突出“五大科学”和“六大技术”发展趋势。“五大科学”是:宇宙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非线性科学。“六大技术”是:纳米新材料技术、现代制造业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能源和环保技术。

1.2非公有制经济要向多行业及传统垄断行业发展。

1.2.1据统计,当前,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与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一样,资本主要集中在9个行业:农副产品加工、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汽车商贸及维修、电器商贸、连锁超市、服装加工、金属制品、纺织印染、化纤织造。在这些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有些甚至于达到了100%。非公有制经济所占行业少,生产的产品严重趋同,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不高。据2008年经济普查统计,桂黔地区企业所覆盖的行业中,有些行业看不见非公有制企业的任何踪影,另有10个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处于绝对少数的地位,大约将近40个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就没有进入或者进入得很少。因此,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要向多行业发展。

1.2.2目前,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非常低。据统计,全国平均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占13.6%,在教育中占12.3%,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中占11.8%,在金融业中占9.3%,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占7.8%,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占6.6%,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占5.9%,上述行业中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有的甚至没有,特别在县级以下,如,在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烟草制造业等等,所占比例极低,甚至没有[5]。因此,未来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要选择向传统垄断行业发展。

1.3非公有制经济要向第三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桂黔地区平均值占35.18%。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连经济发展程度不如中国的印度第三产业占GDP就有50%[6]。第三产业,我们通常理解为餐饮、家政、商品销售等服务,它还包括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电信、交通运输、港口机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媒体、咨询等,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应当转变发展方式,在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4根据桂黔地区发展规划、要求和实际进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根据桂黔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发展。桂黔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是当地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的规划。一般而言,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在一个地区要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发展中有些什么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进入之前要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要求等,否则,与政府规划、政策要求相抵触的经济发展将被淘汰。

1.5根据各地区资源优势进行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的是资源及其优化配置,因此,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要根据各地区资源,如自然资源的水、生物、矿藏等资源,社会资源中的文化、教育、科技、人力、金融等资源实际进行有选择地发展。再如:

广西非公有制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柳州的轻工业和机械制造、冶炼业基础较好,非公有制企业应选择工业经济为发展方向;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应以旅游业为发展方向。河池都安的山羊和巴马的香猪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发展种养业;天峨县龙滩水电站库区跨越桂黔两省的天峨和罗甸等县,库区千岛湖上旅游资源优越,条件好,这个地方可以发展旅游业。

贵州非公有制企业战略发展方向:贵阳有文化、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非公有制企业应重点参与发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遵义轻工业基础较好,可以重点发展轻工业。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以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毕节、六盘水、兴义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重点以发展电力等经济。桂黔地区还有许多沿边、沿海、沿江等口岸,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区位优势发展多种类型的经济,等等[8]。

1.6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投资,是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投资中要有选择地进行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原则上要注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和投资,同时加强 “人无我有”产品的生产销售。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我有的比较优势技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地加强投资、生产、贸易,积极推高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使非公有制企业向更高更广的方向发展。

2.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方向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1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一要注意根据国际国内形势,选择投资发展方向。二要注意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市场需求选择投资与发展。三要注意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进行有选择地发展。四要注意根据不同地区、国家的民族文化和资源特点进行选择发展。五要注意选择软环境建设较好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发展。最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发展。

2.2要注意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均衡化与非均衡化的合理布局及协调发展进行战略选择发展。

2.2.1产业结构均衡化发展是国家的总体要求,其方式使经济发展重心转移与产业分布规律由农业向工业、现代服务业合理转移和分布,劳动力流向趋势由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第三产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工业内部结构转变规律由轻工业向基础工业、重化工业、第三产业转移发展。按照国家的要求,桂黔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心转移也将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进行调整和发展。产业结构的均衡化的同时实行科技革命,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即现代化。

2.2.2非均衡化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重点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倾斜。发展方式以现代科技为推动,发展以创新为源泉,促进“三产业”协调发展。桂黔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要注意按照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均衡化”与“非均衡化”的发展布局和趋势选择发展。

参考文献

[1]参考:康绍邦、宫力《国际问题十二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53页.

[2]摘自: 人民日报《世贸组织报告: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世界第二》, 2013-04.11.

[3]王在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4]《2006年贵州统计年鉴》97-99页.

[5]《2008年贵州经济普查年鉴》14-28页.

[6]《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6-17部分.

[7]《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5篇

继去年成功召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我市2003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逐步向上档次、上水平和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今天,我们再次召开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大会,对去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同时表彰贡献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我首先向出席这次大会受表彰的全体代表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向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等下市委王书记还要作重要强调,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我市2003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的成果

2003年,我市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有关部门领导的努力下,经济继续呈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各项指标发展均超过预期目标。据统计,去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18.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75亿元,同比增长10.2%;工业总产值达30.54亿元,同比增长19.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19.27%;外贸出口1583万美元;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92人,完成指标任务的107.6%;城镇登记失业率4.7%,比国家控制指标低0.3个百分点。去年我市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果。其中新引入项目73个,落实招商引资项目68个,意向引入资金16.2亿元,实际引入资金13.6亿元,是上年的3倍多。投资11000万元的湘柳中密度纤维板厂、投资4500万元的XXX市佳绫丝绸有限公司、投资5400万元的XXX红枫淀粉厂都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有效益的目标。投资6500万元的温泉旅游开发项目于2003年11月11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投资3000万元的青山石巷迷宫开发项目已完成征(租)地及设计工作,即将动工建设。投资总额达11.34亿元的甲六水利枢纽工程于11月18日正式开工。广东三水至丰纸业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年产19万吨高强瓦楞纸生产线项目已开始征地,落户我市。2003年,我市共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378户、私营企业110户,新增从业人员7891人,新增注册资金34370万元。统计至2003年年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10086户,从业人员204520人,注册资本52755万元,总产值69600万元,销售总额和营业收入9489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20万元,全年上缴利税2333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就业矛盾。

取得这些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做了两件实事: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员。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政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贡献。大力宣传敢于投资、善于投资、大胆创新、勇往直前的典型人物,介绍推广其成功经验,为民间投资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舆论导向。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主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事迹要大力宣传,真正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的社会氛围。

二是着力建设立足发展、营造环境、积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改良和创新政务环境。6月初我市率先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通过建立政务公开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失职追究制、绩效考评制等九项基本制度,机关效能建设观念深入人心,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机关管理正在大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群众办事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的责任感,提高了为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机关作风和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转变,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良的政务环境。

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已改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市由于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准入领域狭窄,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非公有制经济持续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必须从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准入领域、广开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贫困地区,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的三大机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准入领域,广开融资渠道,寻求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点。

(一)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1、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要实行产业化经营,重点培植一些专业村、专业屯;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调节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及欠发达乡镇之间个体工商户的比例,产业结构逐步向第一、二产业拓展。

2、加大工业和企业改革整顿力度,完善所有制结构。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本着“产权私有化,经营专业化、公司治理结构趋同化”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国有工业、商业、粮食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结合本市实际,要抓发展,关键是做大做强采掘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化。此外,还要重点围绕桑蚕、甘蔗等农业资源优势,办好相关的龙头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3、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要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发展”原则,向农村经济拓展。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农林牧渔业比例偏低的情况,在农业方面,引导农民由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并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在林果方面,要充分发挥XXX的优势,建立生产基地和基地,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水产畜牧业方面,以品改、推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养殖业结构,稳定生猪养殖,提高家禽质量,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和水产养殖。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介入这些领域的监管,引导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并增强商标广告的战略意识。此外,有关部门要经常深入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并引导他们组建民营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科学经济手段,改革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尽快实现从粗放、分散的低水平生产向上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生产转变。

(二)抓住发展机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1、打破所有制,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垄断部门的改革。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已明确除仍由国家控制的一些命脉产业外,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包括基础设施行业、新型服务业和大型制造业在内的三大领域,即过去“限进”的行业和基础工业中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金融、保险、通讯、汽车产业等近30个产业,都已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这些领域的拓展,显示了一个强烈的讯号:即国家将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的空间。但是,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及本地资源优势。如我市可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工业中的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用温泉、石巷迷宫开辟旅游产业等行业。

2、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让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项目审批、工商登记、人才使用、户籍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凡是没有法律规定禁止进入的领域和行业,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同时,增强紧迫感,调整思维方式,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和区内外各方面的民间资本。

(三)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

1、融资渠道过窄、资金来源困难是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2、支持建立以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和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创造条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定向募集股份,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3、加快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成立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融资担保。要加快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探索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其资金来源实行多元化筹集,按市场原则实现规范化运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依法建立互助风险金;也可采取非公有制企业自愿参加的方式建立项目贷款担保资金,解决非公有制资金担保问题。

4、可考虑每年从非公有制企业上缴利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发展基金,滚动使用。

5、金融机构可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需要状况,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在贷款条件、程序、利息等方面应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二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贷款原则办理;三是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扩大授信额度,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点解决机制问题。

西部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要打破传统观念,纠正歧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放手去发展,大胆去发展。我们要在全市上下喊响一个口号,即“四个不限”(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四个放”(放心、放胆、放开、放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舆论引导,深入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典型,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寻求非公有制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当前摆在我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发展路子,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给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提高服务意识,我们要做到“四个一”:

制定一套政策,在创新体制上实现突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政策支持体系,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要放宽政策,放宽主体资格,放宽登记条件,放宽税收政策,从多方面创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特区”,要在市场准入方面、用地方面、纳税方面、财政扶持方面进行鼓励扶持。在支持发展的同时,重视保护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打造一批“航母”,在发展规模上实现突破。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市场准入法则,加强产业导向。在抓好整体规模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规模化、集团化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农业、加工业、农产品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展。特别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四大优势产业”发展,拓宽发展领域。引导其小家庭作坊式经营向社会规模化经营转化。鼓励个人通过资产控股、技术入股、兼并、承包、购买等多种形式创办非公有制企业。帮助和引导私营业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发展特色。

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在品牌上实现突破。必须下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种传媒作用,对全市已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品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造一个抓培育、爱品牌、会包装、重推销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支持引导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对认定为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的由政府分类型、分层次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加大监督力度,继续打假扶优,严厉查处假冒我市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侵权行为,保护地方名牌产品。

抓实一个服务,在优化环境上实现突破。一是搞好办事服务。其关键之点是提供快速高效的审批服务。要按照市场经济和WTO的规则要求,切实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我市行政审批办证中心已于今年2月16日揭牌成立,这是我市创新招商引资环境、“亲民、利民、便民”的重要举措,通过办证中心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二是提供融资服务。要通过加强银企联系,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面向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探索启动民间资金途径,积极组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试行贷款担保业务等措施,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开展维权服务。帮助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和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6篇

议题:基本经济制度知多少?

主题情境:家乡的企业

一、教材与学情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素养。

2、本课内容:“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作用、地位及体现,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及作用。下设两目:

第一目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通过一个“探究与分享”得出我国是实行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及这一制度的地位;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名词点击”“思维拓展”等详实的辅助材料,让学生懂得公有制的形式、地位、作用和体现,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目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作用以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刚从初一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新生,其心智还不够成熟,理论思维能力还不够,因此需要在教学时用直观易懂的方式讲述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理论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通过调查、辩论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和内容,增进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同,基于SWOT的分析选择未来职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点与共同点的辨别归纳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依据;难点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路线与结构

(一)教学思路

本课的整体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教学流程上,遵循“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的顺序,具有结构化特征;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依据,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作用、地位及体现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与作用;情景设计上,选择父母工作单位的调查、就业选择、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等,具有生活性。

(二)教学路线

本课以议题式教为主要方式,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形成如下四条线索:

议题线:“基本经济制度知多少”为议题,分别设置三个字议题,通过“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三个环节,在课堂架构中发挥引领和纽带作用。

情境线:由“父母工作单位调查-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就业选择”构成,是课堂架构的载体。

活动线:由“调查和展示-商议辩论-商议和展示”构成,是课堂架构的路径。

任务线:根据调查梳理本框关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等知识,辨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较。

(三)教学结构

三、过程与意图

议题:基本经济制度知多少?

环节一:议题描述·父母的工作单位

【学科概念】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子议题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辨析

【议题情境】父母工作单位调查展示,包含企业规模、成立时间、资产数量、技术水平、所处行业等。

【学生活动】调查父母所在单位并与不同性质企业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与情境的线性关联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于现实的经济发展中,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统一;以父母工作单位的调查激发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热情,增强家庭互动。

【答案提示】根据学生所述,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角度分析,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环节二:议题辩论·###的民营经济

【学科概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子议题2】吴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会不会动摇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议题情境】统计显示,2018年吴江民营企业总数超过6万家,注册资本总额突破3100亿元,位居江苏省县(市、区)之首。跻身世界500强的恒力集团,持续引进高端设备,把传统纺织业做成新兴产业,最终成为以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为主业的国际企业,2017年实现营收3079亿元。

【议学活动】选择一方的观点进行组内商讨,再开展组际辩论。

【设计意图】民营经济作为非公经济对于吴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学生会自然产生疑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否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未产生探究的愿望。

【答案提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事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就吴江而言,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高,但不是全国的状况,因而不会动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地位,因而也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环节三:议题决策·个人未来就业选择

【学科概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地位、作用。

【子议题3】你会选择哪张offer?

【议题情境】你大学毕业准备回家乡就业,收到三家公司的offer,分别是中国石化吴江分公司、恒力集团公司、美宝莲(苏州)化妆品有限公司。

【议学活动】用SWOT分析法分析选择的理由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SWOT分析模型让学生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及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理解不同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

企业

类型

优势

劣势

机会

隐患

中国石化吴江分公司

国企

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国家政策扶持等;福利待遇好

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创新力有待加强

汽车产业发展,汽油需求量大等

环境压力呼唤新的能源出现

恒力集团公司

私企

市场敏锐度高、经营灵活、创新意识强

受政策因素制约强、经营风险大、管理理念比较传统

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同类企业竞争激烈,人才流失

美宝莲(苏州)化妆品

外企

先进的管理、较高的技术水平、完善的保障体系

受政策因素影响大,经营风险高

中国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等

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议题式教学设计

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教材与学情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课地位:本框教学内容是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国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态度和行为指南,是对上一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第二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2. 本课内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二框内容,下设两目:

第一目“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教材列出入围世界500强的图有企业统计图表,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近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国有经济,也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标准、中心、意义,布局和分类推广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农村集体经济要通过三权分置、农业社会主义服务体系等措施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实现适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教材先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然后指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内容,国家要保证和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支持和帮助非公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 学情分析

1.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的思维和兴趣点停留在具体而形象的内容上,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离生活比较远的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理解能力也不太感兴趣。要让学生参与“如何坚强‘两个毫不动摇’”的“议”有相当大的难度。

2.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已有一定知识,但比较浅显,仅仅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懂得“为什么要”和“如何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本课内容政策性很强,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刚入学的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 教学目标:通过采访、讨论、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拥护国家发展国有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在议题的论证和决策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发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参与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举措;难点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

二、路线与结构

(一)教学思路

本课以“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主议题,整体设计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流程上,依据教材内容的顺序从国有企业到农村集体经济再到非公经济进行推进,没有内在的关联,不具有机构化。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结构化的特征。情景设计上,从中国中车的担当到农村三权分置的必要,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等,尽可能地降低理论的抽象,选择图表、视频等直观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首先在情感上不抵触,试着从情境素材中找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二)教学路线

本课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形成如下四条线索:

议题线:主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下设“议题决策-议题论证-议题决策”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一个子议题引领,使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情境线:由“中国中车的现在和未来-农村的三权分置-当地民营企业亨通企业深耕发展”构成,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

活动线:由“读图、陈述-观看、讨论和陈述-采访、讨论和展示”构成,是课堂架构的路径。

任务线:根据文字和图表可以理解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措施,从观看、对比中明白农村三权分置的必要性和作用,从采访、展示中进一步深化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态度的理解。

(三)教学结构

本课架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三、过程与意图

【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导入: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的视频)

环节一:议题决策·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子议题1】国有经济如何更优更强?

【学科概念】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议题情境】中国中车简介与近年来的利润和股本结构图。

高铁是中国新时代的一张靓丽名片。高铁的设备制造主要依靠中国中车。下面是中国中车近年来的利润表和2019年股本结构图。

【议学活动】读图并分析中国中车的成绩和问题,商讨、陈述做优做强的措施。

【设计意图】国有经济的内容很多、也很重要,一节课的时间不允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虑到本地区没有大型国企,因而选择学生交通出行都在享受其便捷服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中车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国有企业离我们的生活不远,同时也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通过中国中车简介、利润状况、股本结构让学生知道国企的活力、混改和布局,让学生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而骄傲,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答案提示】国有企业不仅在做大,还在做优做强。为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国有企业可以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非公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控股。

环节二:议题论证·农村改革的三权分置

【子议题2】发展现代农业为什么必须实行三权分置?

【学科概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议题情境】中、美农业发展要素对比图。

【议学活动】结合中美农业发展要素对比图,商讨并陈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相当陌生,而且不可理解。因而通过视频变抽象理论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明白三权分置是哪三权;从中美农业发展要素的对比中,学生能够强烈的感受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之落后,理解三权分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振兴农村,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就需要农村土地改革的2.0版本。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的政治认同更为坚定。

【答案提示】明确三权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保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确保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是发展现代农业之必须,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环节三:议题决策·民营企业的深耕发展

【子议题3】政府减税降费能使民营企业深耕发展吗?

【学科概念】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议题情境】亨通集团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信息通信与电力领域的部级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名列前三强,名列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但近年来亨通也遇到所有民营企业的困境: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2018年11月1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亨通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应邀参加。指出:“要加大减税力度,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当然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

【议学活动】采访民营企业并汇报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设计意图】参观本地明星民企,并采访本地的民营企业家获部门负责人,获得第一手资料。一方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本地民营企业的勃勃生机,为家乡的繁荣而骄傲;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切体会民营企业的艰难与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更加努力学习。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7篇

广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落实“非禁即入”投资政策,制定各类企业平等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试点。

河北: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的帮扶和服务。

上海: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浙江: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提升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利,积极保护和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升级。

福建: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融资和用工等方面加强服务。支持泉州市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

山东: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把县域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解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方面取得突破。

北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民营、集体、外资等各类企业融合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内蒙古: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通过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强化政银合作等措施不断破解融资难题。

黑龙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所有制形式,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企业员工持股。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制定并落实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措施,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重庆: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清理和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具体办法。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保税物流、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用好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第8篇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政策研究

述评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he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bout private-economy had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economy. Recently,the research was mainly about the chagement and definition of the private-economy,th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the historical fact and historical evaluation, etc. Even though there had many performances, there had some defectes such as the non-integrity ‘s historical research, etc. We nee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KeyWords:private-economy the research of the policy the statement and evaluation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毋庸置疑,这种变化与党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学术界也开始重视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近年来有许多的相关。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从研究形式上看,可以划分为历史发展过程研究和专题思想研究两个角度,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理论研究的方法来看,对基本概念或名词的界定是所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研究与探讨也不例外。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名称也不尽相同,在相关的研究中也不能忽略了这种历史演变。

从“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建国以前,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存在,当然不可能有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最终“消灭私有制”,因此,在党的早期文献中有关政策多是针对私有制。另外,由于中国经济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阶段,当时的经济形式划分主要为农业、手工业、工业,而工业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主要形式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此,当时党的有关政策与文献中只有资本主义经济而不可能出现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从近几年有关研究成果中出现的名词来看,对建国前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有关研究涉及到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等等名词,显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历史的演变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我党对政治和经济的研究水平和政策水平都是密切相关的,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有关研究中应该加以注意的研究角度。

“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名词从词义本身来看,显然是针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即除了公有制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形式,而从反义词的角度来说,与“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的应该是“私有制经济”,因此,使用非公有制经济而不用私有制经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领域新的情况不断出现,特别是涉及到所有制问题:各种新的所有制形式不断地涌现,如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等,使得对各种经济实体的所有制界定越来越困难。而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对私有制这个名词比较敏感,因此,在所有制理论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前,不能再简单地用公有制、私有制的形式来具体划分某一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非公有制经济则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来界定的。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非公有制经济表述为:个体、私营经济与合资经济。其后的大多数学者都沿用了这一界定,但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其中较为引人注意的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问题。

总体来说,众学者对“非公有制经济”含义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个体、私营经济。持此观点者不同意把非公有制经济界定为民营经济,其理由是:一是中央没有民营经济的提法,提民营经济有不同中央保持一致之嫌;二是民营经济内涵小而外延大;三是民营经济缺乏法律的规范,工商企业法只承认个体、私营企业。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民营经济。具体地说,民营经济就是非国有、非公有制的经济形态。它的主体是个体、私营经济,但个体、私营经济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还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外资部分,混合经营企业重的私人经济部分,国有民营和集体经济私人承包、租赁的经济形式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第三种观点认为,从狭义上讲,人们习惯上把以个体、私营、独资为代表的经济活动称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广义上讲,所谓非公有制经济泛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类集体公有制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经济活动的总称。

(二)

现在人们通过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对十五大报告及新宪法的学习,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渐趋一致,但一谈到它们的社会性质,即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理论界仍是歧见纷呈,各执一说。

一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其理由有两个,一是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二是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公有制经济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史补充成分,二者都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从总体上来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具体来说则具有二重性和可变性,关键在于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与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控制力加强。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第三种观点认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私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其理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未来社会要着重建立个人所有制,未来社会就是指的社会主义社会。私人企业是私人所有制的表现,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第四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性的东西,哪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就依附哪一种所有制形式。

第五种观点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其理由是:1、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指国家实行一种经济体制,因此,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不能得出“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的结论。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指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组成部分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3、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阐明的是它的社会性质。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则是指建立在此初级阶段中的各种具体经济形式,其中既包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也包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二者不能混同。4、用社会主义本质来判断,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剥削,并且以私有制为基础,这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矛盾的。

(三)

在史学研究中,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划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这里面不仅涉及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还暗含有研究者的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历史起点的选择和历史阶段的划分有多种多样,这说明在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思考上分歧较多。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就从哪里开始。因此,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研究显然应该以党的成立为起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有关的研究的起点主要有两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相应的历史分期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以这两个起点为两大类,分别加以介绍。

关于建国以来我党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变迁的历史阶段,有两段论、三段论、四段论、五段论等几种观点,而其中较为多见的是三段论。

其中一种三段论的划分方法是: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为对立论阶段,这一阶段强调绝对公有,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形式,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与传统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经济成分,因而急于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致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剩无几,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为补充论阶段,这一阶段由既不鼓励也不禁止到允许存在、加强管理,由有益补充到鼓励发展,表明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比较自觉的状态;从党的十五大以后为共同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公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别开来,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引进制度内,这个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消除了我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顾虑和障碍,从而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理论上和政策上的保证。另外一种三段论的划分方法为:把1949年到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作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扶植、利用、限制”的政策;把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作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是“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为第三阶段,这期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为“鼓励、引导、发展”。

两段论的划分方法为: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期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保护鼓励、根本改造到排斥消灭的演变,对国民经济起了促进、小挫、大锉、增速减缓等不同作用;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这期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再到“共同发展”的演变,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段论的划分方法是:1949年至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利用和限制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为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造阶段;在1957年至197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而被消灭;1978年以后,我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又逐步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五段论与四段论的区别不大,只是把四段论的最后一个阶段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而已,这里就无需详细介绍了。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变化的历史分期,主要有两段论和三段论两种观点。其中两段论认为,从1979年至199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特点为:生存空间狭小;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快;单个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存在问题多。从1990年至1999年为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有两个突出性的标志,一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确立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二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时期无论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还是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段论的划分是:第一阶段为1978-1981年,其特点是在理论上的“利用论”与实践中在高压下艰难起步;第二阶段为1982-1991年,其特点是在理论上的“补充论”与实践中在夹缝中生存;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今,其特点是在理论上的“重要组成论”与在实践中的高度发展。

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还有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三次历史性飞跃、三次思想解放等等角度的划分方法,但其实质内容与以上的观点大同小异、多有重复,这里就不一一加以介绍了。

(四)

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中的历史事实,指的就是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客观结果。这里面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纲领、章程、政策、宣言,其中以各个时期的党章、每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为主线。二是党的领导人的思想、观点,其中以三代领导核心的指导思想为主线。

众多学者用来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进行研究的历史事实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的政策上:一是以中共“七大”报告为基础,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于这一阶段,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由于我们党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使得我国经济稳定、迅速地发展。其中涉及到的有关政策有: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1953年《人民日报》正式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等等。这些政策的共同点是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允许它发展多长时间、发展到什么程度,却很难从这些政策中找到答案。二是以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扩大)全会为起点,以消灭私有制为主体政策,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在这一时期,尽管也有一些领导人在特定阶段实行了比较正确的政策,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但从总体上说,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党的政策是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而且确实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起码是减速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有关政策都是持否定的态度。三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一阶段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党的有关政策非常丰富,涉及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等历届党的中央代表大会的报告,党章、宪法的修改,邓小平、江泽民等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一时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存在”到“有益的补充”再到“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五大的有关决议和报告是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理论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研究的重点与中心。

(五)

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对其进行历史评价的问题,这种历史评价既是研究的内容与视角,又是研究的结论与结果,没有历史评价的研究显然是不全面的。

在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发展史中,有两个阶段的政策是所有的学者有定论的,那就是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后。文革期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占了上风,形成了“一大二公三纯”为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模式,“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对立物和异己力量,实行了排斥和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错误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和破坏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开始认真总结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全面纠正“左”的错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开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环节进行改革,逐步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推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十五大实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全面突破,给非公有制经济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定位。

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建国初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评价上,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评价,另一个是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实行过三种经济体制: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正在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三者并存的运行机制;“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政策。从总体上看,这种经济体制似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初级社会主义的雏形”,或者说“新民主主义就是初级社会主义”,还有人认为,当前改革中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向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复归”。批评者则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不仅从理论上看上不是一种完整的理论形式,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摆脱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50年代的“三大改造”与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的两次重大转折,而这两次转折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是反向的。目前,对“三大改造”的评价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基本肯定”的看法主要理由是将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三大改造”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问题,分歧在于应该如何评价照搬“苏联的模式”,通过深入的分析不难发现,在“三大改造”的策略步骤方面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而目标模式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但即便是在对于这种照搬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等方面评价的侧重点与结论均有很大差别。与此相关,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有三种:一是认为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认为这是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还有的文章谈到,由于总体上忽略了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的本质差异,从而缩小了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小生产改造的内涵,从而导致了工业化主体地位的否定。甚至有学者将这项思考上溯到百余年的中外社会经济思想史,认为当时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没有摆脱民粹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转贴于 (六)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对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研究中存在两个缺点:

一是缺乏研究的完整性。目前还未见到有将党的80年历史进程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进行完整分析与研究的论文或专著,特别是缺乏对建国前的有关政策的研究。可能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政策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研究重点只在于我们掌握政权、领导经济建设之后,忽视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这样就使得研究缺乏逻辑上的完整性,对历史原因的挖掘不深刻、不彻底,对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与总结的说服力不够。

二是缺乏理论上的深刻性。目前的研究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上,对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发展过程的研究比重太低。这样就使得整个研究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只是机械地总结历史发展阶段、描述历史发展进程,使得各个历史阶段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难以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由此也影响到对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或具体政策与思想的历史评价的客观性与说服力。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着重于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一是将80年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看作一个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描述出政策发展的一个整体的历史轨迹,侧重于政策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充分展示政策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二是深入挖掘政策背后的历史原因、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充分展示历史背后的深层因素,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加以综合,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规律,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绳:《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瞭望》,1998年第33期。

2、萧栋梁:《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迁与思考》,《求索》,2000年第6期。

3、刘雪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私营经济政策》,《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4、汪波、王晓燕:《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龙江党史》,1999年第2期。

5、甘毛文:《中国共产党人对“私”利用的曲折演变及成因探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6、丁慧民:《关于邓小平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思想的探讨》,《华东经济管理》,1999年第1期。

7、黄如军:《论中共七大前后党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1期。

8、巩树青:《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9、李力安:《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再认识的认识》,《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0、袁宝华:《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回顾》,《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1、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2、赵德馨:《中国经济50年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3、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论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5-6期(合刊)。

14、曹霞:《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曲折认识》,《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15、王世谊:《刘少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探析》,《攀登》,1998年第6期。

16、谭晓钟、龙岱:《周恩来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思想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增刊。

17、陈平祥:《试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4期。

18、宋子和:《对非公有制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