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6 17:13:49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1篇

一、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需要坚持权责统一和责任界定原则,即村干部拥有多大的权利就需要对应承担多少义务,而且在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于造成的集体经济损失需要区分是决策失误还是以权谋私,即要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做到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因此在当前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通常都是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列为审计的重点,通过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资金浪费,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行。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将审计、帮扶和建设有效结合,在评价村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还要帮助村集体建立财务管理及民主监督制度,对村干部在财务管理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全面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还要抓好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即公开审计结果,并督促整改工作的落实,将审计结果作为村干部奖惩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在村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其审计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如村干部财经法纪执行情况、集体资产、债务及权益的完整性、真实性,任期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及经济责任评价。在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审查村级财务收支的收支情况,主要以收入及时和足额入账、坐收坐支、村干部工资、资金和补贴、开支违规、集体资金虚报、冒领及套取等为主,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在对村级债权债务情况进行审计工作中,主要针对利用职务占用集体资金、举债时程序的合理性、以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及为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和抵押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在对村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以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有无违规使用、截留、挪用等问题入手。 审查村集体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时,需要审查是否公开招投标、有无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问题。在审计工作中,还要重点对三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针对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小金库”的问题;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居”、合并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处置等工作中,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集体土地、“四荒”等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和出让,是否履行民主程序,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投标,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征地补偿费使用、分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问题进行深入审查。另外,审计内容还包括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及经济责任评价。

三、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原则

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村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作为其中非常关键性的环节,在开展时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首先,要遵循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即审计工作中要实事求是,避免审计人员主观臆断及妄加猜测的行为发生。其次,村干部经济责任评价要做到简明扼要,评价语言要做到准确精炼,不能存在模棱两可的话语。再次,明确责任,将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分清,并妥善对个人和集体关系进行处理,做到责任界定的明确性。而且在审计评价工作中,不能存在越权和越出审计范围的事项,需要针对审计涉及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评价。另外,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对于一些不会影响大局的一般性问题则不对其进行原因剖析,也不进行审计评价,只是提出具体的审计建议。在具体评价工作中,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政策法规界限不清等事项不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审计评价过程中,对于责任是归属于前任还是后任、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等要全面辩证进行评价,确保责任准确划分,以此来增强审计报告的说服力。而且在评价内容中要对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重点突出,确保实现良好的审计效果。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2篇

[关键词] 村干部 经济责任 审计

村级集体财务一直是农村的―个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干群矛盾的焦点,由村级财务问题引发的农民上访甚至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管好农村集体财务,实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监督,提高村干部依法治村、按章办事的能力,切实维护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与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1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对村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保护集体资产、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化解干群矛盾、凝聚民心、促进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

首先,这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注“三农”必先关注农村和农民。村干部面对农民,行为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村民说村官不大,却拥有很多权力――村委会协助当地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扶贫、优抚、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集体土地经营和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一旦这种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就会造成。当前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作风粗暴、办事不公、吃拿卡要、,利用职务之便在集体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违法违纪;在一些农村,村级财务混乱、村务不公开,群众意见很大。从现实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干部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因此,依法加强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及重点项目收支情况审计监督,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村级财务公开化、透明化,增强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其次,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由于历史、客观等多方面原因,相当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混乱,引发农民群访和越级上访,甚至诱发腐败案件的发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极大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不仅能提高村干部的为民服务、廉洁自律意识,也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这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举措。

村级集体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长期以来,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资产。通过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和经济活动的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2 当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

2.1 乡镇专职审计机构不完整、不健全。随着村级经济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日渐增多,有的还非常严重,在基层设立完整、健全的专职审计机构十分必要。但是,由于乡镇审计受其地位未定(我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和发展尚未成熟等因素制约,致使乡镇审计发展滞后,特别是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有限,力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乡镇尚未设立专职的审计机构、未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较少、素质不高等。因此,尽快确立乡镇审计地位,充分发挥乡镇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变得日益重要和突出。

2.2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资料不规范,审计工作量很大。有些村的财务工作仍使用传统的收入减去支出方法,缺乏足够的原始凭证,代之以大量的自制自支的白条、收据和报销单;由于未采用正规的记账凭证,也就不可能按照规范的会计记账程序\账,从而造成审计人员不仅要查账,还要肩负起做账的工作。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风险较高。村级财务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没有明确划分审批人、会计和出纳,使会计资料分散在书记、村主任、会计和计生专干的手里,待需要时再临时拼凑在一起。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人人都有审批权和现金控制权的现象,以及自批、自领、自用、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些都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三是项目支出繁多,无法准确核实。有些用款单位的支出仅凭自制的领款单领款或以领款单作为项目支出;有些用款单位财务管理较混乱,大量的白条使资金真正用于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3 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首先,要确立由“惩治于既然”向“防患于未然”转变的工作思路,要结合当前实际,突出重点,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搞好任中财务收支审计。要结合当前“村财乡管、村用”的资金管理模式,从村级收入来源入手,审查村级各项经济收入是否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审查各村是否建立健全支出的预算和审批制度,各项支出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支出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二是围绕加强村干部监督,搞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四个必须审”,即干部离任必须审、干部调整必须审、任职三年必须审、村级换届必须审。逐步实现从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立体式监督转变,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对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要作为审计重点查深查细,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村干部的经济责任。

三是围绕维护基层政权稳定,搞好重大事项决策情况审计。通过审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征地补偿金发放、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村部、桥梁涵洞、农田水利设施、人饮水工程等)、集体资产出租和转让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票决和招投标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意见,来化解干群矛盾,增强干部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维护基层的社会稳定。

四是必须与涉农资金审计相结合。在实施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应重点关注涉农部门和单位,包括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使用和占用集体资产的单位;涉农资金管理和分配的部门和单位;接受政府或业务部门委托的其他被审计单位。应包括和涵盖从农民手中收取钱款、物资的审计和给予农民钱款、物资的审计。加大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强化以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审计,加强对农民负担和集体土地征占用补偿费的专项审计等。检查涉农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管理情况,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性、经济性、效益性。通过检查地区、部门涉农政策、措施的制定情况,看是否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农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通过检查涉农资金的分配和拨付情况,促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通过监督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促进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通过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完善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从而把经济责任审计寓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成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防火墙”,成为农村群众情绪的“灭火器”,成为农村各项改革的“助推器”。

其次,根据当前我国村级财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加快村级财务及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尽快解决审计机构与人员问题,确保村级财务及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建立完善乡镇审计制度。目前乡镇审计没有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应当参照国家审计的有关规范原则,结合乡镇审计特点,由国家尺快制订有关乡镇审计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实现乡镇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是要完善乡镇审计机构。由于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许多基层审计机构不完善、不健全,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设立乡镇审计机构,乡镇审计作用十分有限。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机构,设置专职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使乡镇审计适应现时需要,尽快步入正轨。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3篇

关键词 经济责任设计 基层社会治理 村居干部 能力

村居干部作为基层的管理部门,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促进农村审计监督经常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保障,它主要是指村居(社区)干部任职期间,对所在村居(社区)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相应的鉴定和评价。此外,还需要依据于实际,充分提高村干部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杜绝村居干部的

村居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对基层领导的权利监督和制约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促进依法行政,这方面的作用体现的是其他相关的权力监督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最终取得的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运用,可以使社会的各行各领域能够对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有更为理性和广泛的关注,这样也就对干部领导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监督作用,可以使干部廉洁自律,规避现象的发生,使其自我管束和完善的意识增强。

(二)提高村居干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被审计的干部领导在决策中的一些失误,使领导干部尽可能地在决策制定时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为最小,并对后期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借鉴经验,不断地完善治理措施,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可以更好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进行理性的分析,保证决策时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进一步地提升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强化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审计评价指标的明确化

在进行审计评价指标时,要确保合理化和明确化,使之做到有法可依,从实际出发来调整效益评价体系。从审计的最终目的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单单是查错修正,更是涉农资金使用价值提高的必需。由于审计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制定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时要坚持效率和公平相结合原则,根据差异化制定针对性的标准,进一步的明确合理,与实际状况相吻合。

(二)经济责任的明确

第一,要依据于时间因素,把领导责任进行区分,也就是前后任领导与现任领导之间的责任归属,对于一些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领导任职责任,需要有专业的审计人员采取技术分析和专业判断两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尽可能地确保审计的公平合理。第二,从村居干部的角度来看,要对工作中的相关职责和权力进行明确划分。第三,从被管理的个人和集体立场来看,就要分别针对个人和集体的特点来分别的制定集体和被审计个人的经济责任的界限标准,确保所有人的个人责任都有严格的落实和归属。

(三)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法

对于审计工作的方法创新主要有两方面内容,首先,对农村的信息化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运用,建立一个系统的平台,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而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个平台,分析数据信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得出一个最为精确的结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工作的顺利实现需要审计人员自身具备专业的技能素质,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其次,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行区分和辨别,重点关注要点所在,并兼顾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发挥促进推动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办法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的治理创新和改革,可以给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依据,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任前的告知和审计书面提醒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其起到推动作用,可以在事前起到一种警示预测的作用,使下一步的审计工作开展更具有合理性,减少了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从而使其作用发挥更为高效。其次,任中任期经责审计可以促使农村财务审计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农村财务是和农民群众自身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财务审计的透明化,可以使村民直接明了地了解到具体的收支状况,可以对各项费用的支出依据有理性的认识,减少了不必要的误解,也就减少了的集中现象,而且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保证了工作的合情合理,对于村居干部来说,这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建议性质,还可以对精力干事创业起到有利的支撑。最后,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增强村级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村民的切身需要,深入了解,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促使来积极改善民生,这样可以为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各项制度措施的实行更容易被村民接受,也更符合村民的实际需求,也就为基层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做了铺垫,对审计评价的重要作用进行特别的关注,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可以充分确保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

三、村居干部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的措施

(一)加强审计融合,把握审计的重点

审计是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一个强有力的审计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的正确合理性,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要成立一个由镇纪委、财政以及经管统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设计专门小组,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的落实进行实时的监督跟踪。除此之外,还要对各项财政的收支分配有明确合理的划分,并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潜在的约束,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完善,对和人民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分有公平合理的管理,强化对村居的“三资”管理、使用和绩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体制

由于过去发展策略上的失衡,造成很多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各方面建设还很欠缺。因此,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就要重视这方面工作,加强资金上的投入。第一,在财政上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经费支出的比例。第二,巩固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时刻把握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原则,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实际需求的特点,对经费发放的比例有所侧重,并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第三,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根据不同地区所制定的社区建设的规划,对各个部门的资金进行有序的整合,实行捆绑式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第四,积极配合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村居财务进行合理的审计分析,保证各项支出符合发展的需要,进而保障经济发展的健康有序。

四、总结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居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变得愈加的重要,它是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就要在新形势下把握农村基层管理的实际,积极的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完善自身素质,以提高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临沭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廉锋,赵晓瑜.经济责任审计向村居干部延伸的探讨[J].齐鲁珠坛,2014(04):48-49.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4篇

一、审计目的

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既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业绩,也能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既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村级组织换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目的是明确村“两委”干部责任、规范离任程序,有利于新老班子工作交接;有利于促进农民群众选出作风正派、廉洁公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村干部;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审计对象和重点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行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一)村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二)财务收支情况。

(三)债务债权情况。

(四)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

(五)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

(六)资金管理使用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

(七)本村半数以上村民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三、严格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的基本程序进行。采取市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乡镇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工作分工,编制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人员,按规定组成审计组。审计组要吸收经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组织成员参加,认真听取理财小组成员的意见,切实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审计结束后,以审计村为单位形成审计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向全村村民公布,留有影像资料,接受群众监督。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档案。 

四、审计要求

本次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各乡镇要采取聘请第三方会计人员进行审计,要求每个乡镇村村审,本辖区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第三方审计前,各乡镇要首先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先审。由各乡镇主管副职任组长、乡镇农经站、财政所、村民主理财小组等人员组成审计组。第三方审计本着先难后易的顺序开展工作,首先是对少数村的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矛盾突出的将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再是对10%的试点村开展审计,最后对村情稳定、没有上访现象的村进行审计。

五、审计范围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工作范围:从2015年至2017年村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村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事项前,必须接受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解除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六、审计计划

3月29日召开动员培训会;3月31日前各乡镇具体工作方案及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报市农业局农经站;4月25日前完成农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审计工作。

七、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以及各乡镇主管副职为副组长,成员为农经站全体成员以及各乡镇农经站长的领导小组。乡镇要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镇农经站为审计直接负责人,精心组织好本次换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农业局将巡回督促检查,对工作不落实、程序不规范等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等问题,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加大对重点村、难点村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审计中的问题。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迅速开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流入到农村中,掌握在村级干部手中,其能否履行自身职责,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建立完善的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审计工作,是规范村级干部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村居(社区)干部任职期间,对所在村居(社区)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相应的鉴定和评价。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作为落实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最基层,村级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对村级干部开展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实现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明确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各项扶持资金的有效落实,避免出现挤占、挪用扶持资金的情况,对于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划和部署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以及从体制层面上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维护农村稳定发展的需要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是基层干部与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很容易导致农村干群冲突的敏感问题。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因素,都是由于村级财务透明度不高、民主决策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而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属于干部监督问题。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村级干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有效化解干群矛盾,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1.及时更新认识

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说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属于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认识到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时更新认识,加强领导,完善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备履行相应职责所必须具备的权限,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健全审计规范

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相对繁琐,涉及范围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规范和评价体系。无论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确定、审计通知书的发送、审计方案的制定,还是审计文书的制作、经济责任的判定以及审计结论的形成,都必须依靠相对完善健全的操作规范,对村干部自身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评价。

3.提升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全面提升农村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应该强化理论学习,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把握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按照相关规范,对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确保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四、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该坚持权责统一、责任界定原则。其中,权责统一简单来讲,就是拥有多大权利,对应的就要去承担多少义务;责任界定是指农村干部在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时,要注意区分干部是还是决策失误造成的集体经济损失。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行,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列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确保各项资金的有效运行,避免了资金的浪费。

2.能够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规范,通过审、帮、建相互结合,能够在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同时,帮助建立财务管理及民主监督制度,指出村干部在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3.是狠抓审计整改落实的根本所在,审计整改工作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是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发挥的根本所在。应该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村干部奖惩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村干部考核与管理中的作用,督促审计工作的有效整改和落实,确保审计服务新农村建设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结语

总而言之,村级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基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力量,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村干部的任职情况进行科学审计和评价,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审计模式的构建[J].才智,2011(20):2.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6篇

一、目前村级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管理混乱。集中表现在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财务制度不健全,无专职财务人员,财务收支混乱,开支不透明,不公开,部分村官新官不理旧账,后任不管前事,只接钱不接账,致使职责不清,经济责任难以区分;部分村组干部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浑水摸鱼,乘机挥霍浪费集体资财,甚至挪用公款、;大部分集体资产管理无序,村干部任职一届,债务增加一层,“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干群关系不融洽,群众信任度不高。

二是现行的“村财乡管”制度仍有缺陷。“村财乡管”制度解决了村级组织无专职、专业财务人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组财务的规范化。但由于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多,再加上各村的财务状况各不相同,很难摸清村级财务的实际情况,管理也就流于形式。另外还由于“乡管”在报账程序、发票审核上的正规要求。致使大部分未能取得正式凭证的支出改头换面堂而皇之的列支,甚至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采取虚开发票报账,村级组织重新记账分配支出,一方面导致“乡管”账务成了假账,真实性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小金库”以及由此引发的隐患。

三是监督缺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配合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每年用于农业农村的专项资金日益增多,在主客观上都要求对村级财务收支加强监管,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原有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村干部钻空子,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甚至贪污等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致使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意见增加,干群矛盾激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既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损坏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杜绝与防治这些违法违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二、开展村级负责人审计的基本思路

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及此前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中纪委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任务分工要求,分别将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明晰化,这为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使这项工作在制度上有了支持和保障。

但是毕竟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对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审计的组织、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及评价方面都没有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所以应该坚持本着经济责任审计“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在计划安排上慎重考虑,既要积极应对,更要加强风险控制,特别是针对村级组织财务混乱的现状,在审前调查阶段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尽量考虑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不可依照常规性审计去推断并据以制定审计重点。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更是要突出保证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这一根本点,做到严谨细致,力求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最大程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另外村级组织财务形式属集体经济,而《宪法》和《审计法》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职权。而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势必要涉及村级经济,所以审计的法律依据必须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地方人大或政府制定的法规、规定、办法、制度等,这就要求在审计思路上一方面更加慎重健全,做到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同时也呼唤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积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体具有执法权,并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农村集体经济有关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做出处理、处罚。切实为村级组织审计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之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一)审计内容和方法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对其在集体领导负责制下所扮演的角色的审计,即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审计。对“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工作效果。村级组织负责人在经济方面的职责决定了对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借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村级组织的实际,注意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二是真实、合法、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勤政和廉政并重的原则;四是突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原则。做到既突出重点,又不挂一漏万。按照上述原则,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涵盖以下主要内容:①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②集体资产、负债的真实和完整性情况;③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效益情况;④村委会较大投入项目的管理、效益情况;⑤土地、林木等资源使用权的出售,出让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收支情况;⑥国家发放给农民的粮食、低保、医疗保险等补贴资金实际到位情况;⑦“村官”本人勤政廉政情况等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村级组织的经济结构、规模、形式大相径庭不一而足,审计内容应该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详细情况有所偏重,抓住实质内容,比如对经济规模较小的村级组织可以偏重于财务管理和本人廉政情况等方面的经济责任,而对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就要兼顾重大活动决策等方面的经济责任,以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证审计效果。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立足于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并据以分清村级负责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而鉴于上述的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相对混乱又长期缺失监督的客观实际,所以在审计方法上应当突出采取账内和账外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审计组织和村民理财小组相结合的具体审计方法。在审前调查中,应分别召开由村“两委”、村民理财小组、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审前座谈会,宣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消除村级组织和村民的顾虑和误解,争取理解与支持。在实施审计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在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的同时,突出对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集体资产出租及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征地款处置、专项资金管理、村干部收入分配,乡规民约的制订与执行、财务公开、重大投资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开展重点审计。同时注意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由于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管理制度,部分村规民约与国家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人员必须在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考虑,不能搞一刀切,要灵活处理,审计定性上需要慎重、处理宜灵活。

(二)审计报告和评价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7篇

一、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我县审计部门没有开展过此项审计工作。但从2013年开始,县农业局的下属经管站开展过此项审计工作,审计面达60%左右。

二、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我县没有制定具体办法,主要是按2013年我县农业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转发上级《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吉农字〔2013〕21号)执行,该文第五条规定: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要求对村组集体经济的审计面要达到80%以上。要求严格执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以该文为依据由乡、镇经管站组织实施。

三、我县农业局的下属经管站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以赣农字〔2005〕76号文精神为主要内容,严格按该文中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要求进行。具体内容有三点:1、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2、财经法纪执行情况;3、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我县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交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局。供参考使用。

五、我县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村工程建设支出(如修桥、路等),没有开具有效正式税务发票入帐,白条列支现象普遍;2、税改之前年度垫付税费现象比较普遍;3、收入被挪用或私自占用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审计,对村干部履责情况和加管财务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县目前农业部门的审计人员中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审计部门人员编少,力量不足,难以安排对村干部的经责审计。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第8篇

【关键词】困难问题;对策建议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县级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据民政部网站2004年底统计数字,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共有2862个。由此可见,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之广,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94进入任期济责任审计阶段。历经二十多年,由探索起步逐步成熟完善,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关注。但在实践中发现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措施,加快研究和解决。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审计成果利用不尽理想

1.审计配合机制有待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信息渠道不通畅,各行其事的现象。

2.离任后审计居多,是一种事后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任用干部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对已升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触动不大,同时对审计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3.重查处、轻整改。致使相同的问题屡审屡犯,达不到促使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整改、纠正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滞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4月,《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0年12月,两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全国通用的操作规程及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内容差别较大,无论在审计程序上、方法上,还是评价标准上都难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特别是在政府换届和集中调整干部时,审计任务更为繁重。大多数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专职机构只有几个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经济责任项目外,还要承担局里统一分配的其他审计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突击审计的办法,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开展情况极不平衡,缺乏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组织方式方法。在国家现行的法规中,没有给审计机关明确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审计机关缺乏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执法资格。目前,大多数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农经站直接实施,部分乡镇农经站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有关人员移岗,留存的农经站审计人员少、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成果运用力度

1.完善配合机制,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定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到审计结果运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责任、义务、分工。并对不严格履行职责、不按程序执行、对移送案件不处理等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2.“届中审计”与“先审后离”相结合。可以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作用,也可以对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参考,督促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尽职尽责履行好职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行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对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实施追踪监督,要求其以整改报告的形式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答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注明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对“屡审屡犯”的现象也起到了较好的遏制作用。

(二)出台统一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操作规程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极其重要,审计人员依据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区分责任。应本着“求同存异、覆盖广泛”的原则,设置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活动、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以及个人遵纪守法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指标体系建立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标组合,选择适宜而实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审计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

1.制定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在审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等因素后,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党委、政府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科学的计划,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减少监管盲区,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创新思路,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审计技术手段和工作效率

目前,有些县级审计机关尚未实现计算机审计,除了县级审计项目特点(大多为小型项目,审计量小)的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为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满足于现状。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一些大型项目,除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效率外,应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测试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另外适当时候应该借助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力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四)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审计署2007年上半年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应根据调查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审计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办法等,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方针,研究总结新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