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9 17:24:45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1篇

“高端”这个词汇,是从近年来国际首脑高端峰会、国际权威级的高端学术论坛、国际经贸高端活动等方面引入旅游行业的,是各地政府、旅行社及投资商的热点之一,是旅游业提升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欣喜之余,也不无担心。在我国,凡属新生事物,都很容易被模仿,难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究其原因,对什么是高端旅游:(1)缺乏明确的理念和概念的界定;(2)缺乏严格的基准和标准;(3)缺乏有关高端旅游的法律和法规;(4)缺乏专项规划和管理制度;(5)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人才。这些问题又都是因为高端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事业,缺乏必要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起的。这些问题,虽然都必须予以解决,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对高端旅游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抓紧研究和制定高端旅游基准和标准,为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划开展统一的人才培训。

二、 高端旅游产生的时代背景

高端旅游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数量扩张阶段之后,向以质量为本的新战略转变的伴生产物。我国的旅游业,在经过了20多年的铺摊子、搭架子的发展阶段之后,人们不再满足于重复过去。游客希望有新景区、新项目、新形象、新形式,一言以蔽之,即是有新气象。这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不争事实。旅游经营者如何创新?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外游客的需求?如何超越前面20多年所形成的粗放型旅游发展模式?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高端旅游正是应和时代需求而出现的一个解决方案。

三、 高端旅游的理念

关于什么是高端旅游,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①:(1) 有特定的内涵。第一,消费水平或产品档次比较高;第二,品质要求比较高;第三,个性比较突出。高端产品是非标准化产品,主要竞争的不是价格,而是特色。高端旅游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只是初级的高端、不平衡的高端。高端产品应该是现代化的、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产品(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司魏小安)。(2) 具有高端市场和高端产品的旅游形态。高端市场是面向中产阶层的产品,是区别于一般消费标准的产品,包括公务、商务、会议、展览、奖励、特色、专项、调研、考察等等(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李继烈)。(3) 高端产品既有很高的服务,又有标准化的服务(中国旅行总社宫万春)。(4) 高端旅游产品不一定是高消费产品。高端产品是多样化发展的,有文化、有体育、有商务等品种,要量体定做(北京二外旅游学院张辉)。(5) 不要把欧洲市场(指高端旅游市场)做成东南亚市场、零团费或负团费的市场(指大众市场);我国部分旅游社及旅游者素质低下,在欧洲旅游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旅游者,即使是高端旅游产品也成不了高端旅游(瑞士旅游局张雯佳)。(6) 高端旅游不是奢侈、炫耀,而是一种品质、品位的提升,一种个性实现,不一定要化很多钱(夏威夷旅游局中国地区周宇)。

综上所述,“高端旅游”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具有高素质的旅游者、具有高品位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具有高质量和特色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高资质和高素质服务的旅行社、具有高资质和高素质的投资商、具有高资质和高素质管理部门的现代旅游。

四、 “高端旅游”的评价

用“高端旅游”关键词在网上检索,有139万条信息。目前虽然有多种理解,但多是从高端旅游者(A1)、高端产品(A2)及高端旅行社(A3)角度进行的探讨,我们认为“高端旅游”(A)还应包含高端旅游投资商(A4)、政府高端旅游管理(A5)以及高端生态环境及人文资源质量(A6)在内。可见高端旅游是一个体系,是由6个方面共同组成的系统工程。用一个数学形式表示就是:A=A1×A2×A3×A4×A5×A6。也就是说这6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设计采用相乘的模式,因为其中任何一方面达不到高端旅游的基准或高标准,都会损害高端旅游的品牌和信誉,都称不上是真正的高端旅游。这个模式还为评价高端旅游达标度,提供了评价原则和方法。总体理想的基准可设每一项都达到基准为“1”,则有:1=1×1×1×1×1×1。一般不可能都达到这么高的基准,只可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值。因此也就出现不同的级别,如设为五级标准的话,一级标准0.9,二级标准0.8,三级标准0.7,四级标准0.6,五级标准0.5。

由表1评价可见,只有达到一级(总体得分0.53分以上)时,才符合高端旅游的标准要求(见表1)。即使是这样,也才达到理想级的53%水平;作为二级,仅能达到理想级的26%水平。由此可见,高端旅游不能一哄而上。

表1 高端旅游业总体基准与标准评价表表中各类得分均采用的相同值,事实上会有不同的情况。设有5个方面,4个方面都达到一级标准,分别得分为0.9;其中一个方面只有五级标准,得分为0.5时,其总体得分仅有0.3281分,总体上连二级标准都达不到,更不符合高端旅游的标准。这个评价模式是很严格而又灵敏的,如采用这个评价基准和标准分析,目前的所谓高端旅游基本上都不相符合,说明抓紧制定高端旅游的基准和标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 高端旅游基准的定位

(1) 高端旅游者。指具有高素质旅游者。高素质旅游者不简单等同于高水平、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者,但高水平、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为高素质创造了前提条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愿望、行为和效果。目前可以包括:国内外重要的社会活动家及权威人物或人群。

(2) 高端旅游产品。指具有高素质、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产品。高端旅游产品不简单等于高消费产品,虽然高消

费为创造高素质个性化、旅游特色产品奠定了经济基础;更不能等于奢侈、浪费、炫耀、不文明的旅游产品。目前可以包括:外事、政务、商务、科学、文化、体育、艺术、休闲等特色产品。

(3) 高端旅行社。是指具有高端旅游资质的旅行社。高端旅行社不简单等同于高能量、高能力、高级别者,但高能量、高能力、高级别为高资质创造了前途条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规划、管理和条件。目前可以包括:具有国际资质、具有部级水平的旅行社和在业内享有良好口碑、能理解高端旅游概念并能身体力行高端旅游实践的旅行社。

(4) 高端旅游投资商。指具有高端旅游投资理念、高端旅游产品和高投资能力的投资开发商。不简单等同于高能量、高能力、高级别、高投资者;但高能量、高能力、高级别、高投资为高资质创造了前提条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规划、产品、营销和技能。目前可以包括:具有国际资质、具有国家五星级水平的投资商和投资部门。

(5) 高端旅游管理。是指具有高端旅游理念、规划、管理、调控人才和能力,包括政府的管理法规、政策、体制、机构、人才和条件。可以包括:具有国际资质、具有部级水平、完成部级旅游规划、通过ISO管理系列资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

(6) 高端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指具有高端旅游的高质量和特色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资源属稀缺资源,具有巨大的自然存在价值、功能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利用价值。要在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市场价值和社会利用价值。目前可以包括:具有国际、国家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完成部级生态环境规划,通过ISO环境管理系列资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

按照上述原则,可以在大量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比较合理的高端旅游的基准和标准。

六、 高端旅游评价标准要点的制定

在制定高端旅游评价标准之前, 首先需要研究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大致需要考虑4个方面:

1. 与现有旅游业法规和评价标准系列接轨

目前的有关旅游业的法规和评价标准,基本上是针对大众旅游设计的,没有专门针对高端旅游的指标系列,因此亟需建立高端旅游专项评价指标体系。为与现有旅游业的法规和评价标准系列的接轨,在设计时需仔细研究现有旅游业的法规和评价标准系列,参考表1的分类和计分方法进行必要的增删,建立起新的统一评价标准体系。

2. 突出高端旅游自身的特点

按上面分析,高端旅游是包含6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旅游者、旅游产品、旅行社、投资商、旅游管理、旅游环境,这实际上也是大众旅游系统的6个组成方面。“高端”与“大众”的不同,是层次、素质、级别、个性、服务特色的不同。在设计高端旅游评价系列或建立统一的评价系统时,需突出这些特点。而不只是从高消费角度来衡量,高收入不是高端旅游唯一的指标。制定高端旅游的评价标准,要特别注意不要重蹈大众旅游的覆辙。大众旅游的评价标准失误之处在于过分拔高经济指标的地位,而忽视了环境、文化等其它指标的作用。

3. 新的高端旅游标准的可行性

高端旅游的基准和标准制定方面要严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鉴于高端旅游刚刚兴起,还有一个发展和完善过程,但又不至于迁就目前的低水平,为此,我们建议可采取“一种指标、三种水平”。三种水平,即分别采用首脑级、国际级、部级水平。目前至少要达到部级水平,进一步争取达到国际级和首脑级。

4. 新的高端旅游标准的权威性

高端旅游基准和标准的制定,除涉及对高端旅游实质性的把握外,还需要对大众旅游及旅游业的全面把握,需要对旅游生态环境资源和质量的把握,以及对首脑级、国际级和各界权威级事物的深入的把握。建议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并纳入近期国家旅游的重点任务,优选具有资质和资历的专业研究单位牵头并进行总体框架设计,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和咨询,并聘请高层次专家顾问。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程序报批,从而促进高端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带动大众旅游的整体提升。

注释:

①所列观点见:旅行社悄悄向“高端”进军[EB/OL]. http//tourjob. net, 2005-11-24.[ZK)]

参考文献:

1.魏小安.高端旅游的特点与发展[EB/OL]. http//, 2005-12-06.

2.徐[FJF]NB02A[FJJ].营销高端旅游[EB/OL]. , 2005-12-06.

3.赵曼丽.谁是高端旅游消费者[N]. 中国旅游报,2005-08-01.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八大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3篇

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得到关注。随着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概念的出现,经济文化可持续的概念也随之诞生。在旅游的领域内,与最初作为一种产品出现的生态旅游一并出现的是内涵更广,含义更深的可持续旅游的概念。而相比于国内总体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的现状,可持续旅游的产品还亟待成熟,可持续旅游的市场还需日臻完善,可持续旅游的概念还要继续发展与探讨。

一、可持续旅游营销研究综述

(一)可持续旅游概念的诞生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相继提出的。对于可持续旅游,此概念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而提出的。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此报告是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的。对于生态旅游,此概念的首次提出在1983年,提出者为Ceballos Lascurain, H.,他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特别顾问。并在3年后的墨西哥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虽然学术性的定义或界定依旧无法完全统一,但是从旅游的范畴来讲,生态旅游依旧应该属于可持续旅游的一个分支,或者是一个交叉极大的一对概念。而在西方学者的旅游研究中,也常常使用绿色旅游的概念来代替生态旅游的概念。

(二)可持续旅游营销的研究进展

1.可持续旅游的概念

国内的个别学者专门对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概念做出自己的定义,牛亚菲认为生态旅游的概念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可分为三个范畴:即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以市场和消费行为为主的生态旅游概念;以行为规范为基准的生态旅游概念(牛亚菲,1999)。Ralf Buckley则合并了上述三个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为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环境教育旅游和以自然为核心的旅游之中重合交叉部分。刘焰等(2006)则进一步指出,生态旅游产品的最关键和核心内容就是生态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2.可持续旅游市场研究

在营销概念的范畴下,市场是指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自生态旅游的概念引进我国到现在只经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学者还是大众都对其内涵了解的不够深入,所在实践过程中为免会偏离其原本的核心且不够具体。王咏等(2004)也赞同要注重对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并据此提出了3个目标市场。

总体而言,学者没有就市场方面达成基本的一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以及自身环境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意见。而笔者认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可持续旅游产品本身比较高端这两方面出发来看,可持续旅游的市场不会在中产阶级以下的人群中生根发芽的。而另一方面,经济背景,教育程度及所处的城市也会极大的影响客户群的对生态文化的意识形态。可持续旅游市场的培育在我国任重而道远。

3.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

王兴斌认为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产品,也是线路,吴必虎则增加了其作为理念和科技支持的内涵,并将其纳入替代性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属于新兴的一类旅游产品。世界旅游组织也将生态旅游与探险旅游、乡村旅游和野营等并列,列为专项旅游;张建萍则以大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和特种生态旅游产品为两个基本层次作为生态旅游产品的划分。

二、麋鹿苑的可持续旅游营销

(一)麋鹿简介

麋鹿俗称“四不象”,原本是中国独有,但在法国大卫神父于1865年发现后开始逐渐送往欧洲各地。在清朝进入中原后,为满足各代帝王狩猎以及供奉内廷的需要,更是为了保护这些珍惜的物种,清朝时代颁布了较为完成的规则规章。据清代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在南苑狩猎时时,仅围中的麋鹿就有几百头。

清同治四年(1865),1866年1月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麋鹿运回至法国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当时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极大兴趣。经鉴定,确认这是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新鹿种,按照动物学界的惯例,以“发现者”的名字定名为“大卫鹿”,这一消息轰动了世界。可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间,麋鹿的遭遇却十分悲惨。1890,永定河决堤泛滥,北京的城南地区变成了一片废墟,南苑的围墙很多都坍塌了,从苑内逃出了大量的麋鹿等大多被饥饿的灾民们捕食。随后在1900年八国联军华中,南海子里的麋鹿遭到了野蛮的屠杀。

(二)麋鹿苑的历史

北方民族,游牧生活,性好射猎,射鹿为主。麋鹿性情温顺,难以御敌,成为狩猎的对象。由于古代帝王喜好射猎,故而麋鹿数量到元代时期大幅下降。元代贵族为了保证狩猎活动的正常将元大都周围八百里化为禁猎区。到了明朝永乐帝朱棣时又在南海子建立“鹿圈”,清代r期又通过种种措施保证了麋鹿的数量的增长。我国从1985年在南海子兴建麋鹿苑,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努力,由最初乌邦寺运来的20头麋鹿逐渐培育繁殖,至今鹿群的数量不仅大幅增加,而且还将麋鹿放归到了石首,成为真正的放归野生。

1985年5月,位于北京大兴区北部的南海子麋鹿苑开始兴建,在苑内开辟了300多亩的牧草种植场,接连建成了鹿舍和科研站等,并治理水域,以为麋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繁衍条件。目前,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北京南郊农场联合建立了北京麋鹿生态试验中心,把南海子麋鹿苑建成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有关部门计划开辟一条旅游线路,从南海子麋鹿苑到团河行宫,在之中将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中为数不多现存的古迹整合规划在一起组成小型的旅游区,让人们能够了解相关历史,同时也是文化娱乐场所。

(三)作为一个博物馆与科研机构的麋鹿苑

为了顺利引进麋鹿而建的麋鹿苑,不仅是一个麋鹿的饲养地,而且也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与麋鹿苑博物馆。麋鹿苑主要以三大事务为主线:麋鹿的研究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绿色环境科普教育。

三、麋鹿苑的可持续旅游营销

(一)环境解说

和其他解说较为相似,麋鹿苑的解说从手段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人员解说和物品解说。人员解说主要是由解说员进行讲解,并在途中带领观众参与,解释各种活动。物品解说则包括相应的书籍、出版物,景区内的宣传品,以及园区内和小景点的路标导引解说。

以游客参与性为主的环境解说:1.入苑前的宣誓;2.生态游戏;3.观鸟;4.观察麋鹿行为与生态。

以游客参观性为主的环境解说:1.世界灭绝动物墓区;2.东方护生壁画;3.麋鹿沧桑陈列室;4.参观污染现状。

以物品解说为主的环境解说:1.门口的麋鹿大事记;2.环境步道;3.出版物形式的环境解说。

(二)环境解说的目的

1.休闲、娱乐:通过导游与信息服务,为各类参观者最大限度地提供游憩机会。

2.环境知识:即环境解说可以提高大众对于历史、自然的了解,以及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期望通过此能够增加大众的认知水平。同时在讲解中宣传的例如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麋鹿苑的园区管理和意义,还有助于园区更好的开展活动。

3.环境态度和价值观:在阐述自然保护的观念以及全球生态的现状时,是为前来参观的大众或者学生进行的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环境行为:通过解说提醒游客游[中的注意事项,既可以很大程度上不良行为和操作对游客安全产生的威胁,又能使游客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5.终身教育:实践对全社会的终身教育。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解说本身可以纳入到促销(promotion)与产品(product)两个要素之中。对于促销来讲,解说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性的传播与一种带有情感的互动,一方面使得人们对于自己所购买的旅游产品更加满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二次购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产品方面来讲,旅游产品的本质就是体验,在产品的概念中解说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环境解说使得产品更加丰富,更加厚重,从产品内容上使得游客的购买物有所值,也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网络营销方面

麋鹿苑作为一个博物馆与研究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面对公众,一部分是研究中心的网站。对于面对公众的麋鹿苑博物馆网站,其中主要由介绍概况,旅游服务,参观游览,科普园地,科普教育等若干板块。对于营销工作,主要是在网上进行的,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网站宣传博物馆,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旅游网站将麋鹿苑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

四、结语

本文前半部分对可持续旅游营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有限的回顾,总体上从概念,市场产品三大部分综述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下半部分将本文的案例与可持续旅游营销的主题做出了尽可能的结合论述,主要叙述了解说的营销功能与网络营销两方面。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4篇

【摘 要】通过阐述生态旅游的起源,及中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归纳出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原因。通过研究旅游及生态的概念,及阐述反映生态旅游概念共性的8个指标,指出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不能偏离其经济本质。国内对其概念的研究在紧随国际潮流的前提下,要把研究重点从如何吸引旅游者专向如何教育旅游者。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经济本质

一、生态旅游的起源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0亿年,有一位学者提出将漫长的数亿年地质年代压缩成百年的设想。在虚拟的地球百年中,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不到1天,大约开始于5分钟前的工业革命,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在个人和社会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人们的旅游意识开始觉醒,旅游类型呈现多样化,由单一的观光旅游逐渐发展为度假、公务、专项旅游等。工业革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球产生了前所未有、不可恢复的破坏。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种种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1930年的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的多诺拉事件,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961年四日市哮喘事件,近年来北京雾霾事件等。噪音、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不是最佳活动区域。越来越多的人们逃离城市,选择去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去放松心情。这样大型的社会活动严重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甚至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有害影响。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旅游质量下降。在传统旅游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相驰的时候,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K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生态旅游的提出立即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响应。但是,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很模糊,旅游供应商在市场营销中不断推出各种生态旅游活动,但多数结果都是“非生态化”。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呢?

二、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一个人们口中的时尚名词、市场营销的法宝、投资商的生财利器。而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多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家园建设与文化生态保护失去话语权。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使得它从理想的云端跌落下来。生态旅游是一门交叉学科,要了解它的概念,首先要理解清楚什么是生态,什么是旅游。

(一)生态的概念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人们常用其修饰美好、健康的事物。生态即指自然生态,也指文化生态。

(二)旅游的概念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出现,旅游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目前,旅游已融入到全球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之中,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成为人人享有的权利。旅游可以拉动目的地的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消费,推动就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对任何一种类型的旅游研究都不能偏离经济本质。

(三)中外生态旅游的概念的发展

生态旅游思路的提出距今有40余年,一些国际性组织和机构的积极参与使得生态旅游广为推崇。经过多年研究,国际上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的3大核心理念:保护、负责任和维护社区利益。1995年1月,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首次倡导在中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确定为“99生态环境游”,将生态旅游在中国推向高潮。

国际、国内从事生态旅游的研究机构较多,各机构的学术背景差异较大,因而在阐述生态旅游概念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类概念认为生态旅游的核心就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资源的保护,这类观点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背道而驰;有类概念认为生态旅游概念核心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旅游是一个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均可以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这类概念使得生态旅游无异于大众化旅游,不利于专项研究。有概念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回归大自然,这类观点将生态旅游的概念范围扩大到所有的户外旅游,给旅游者及市场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

生态旅游概念繁杂主要原因就是生态旅游概念标准的多样性。有国内学者通过对中外当代近10-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分析,提取了8个指标规则反映生态旅游概念的共性。这8个指标分别为:遵循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做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与体验、文化。

三、生态旅游概念研究的方向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服务;纪念品;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博物馆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效益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文博与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相互促进是为主流,但旅游与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博物馆为缓解这个矛盾,大力开发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即开发旅游纪念品,不仅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双效益,是博物馆与旅游新的结合点。就博物馆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效益我有以下看法。

(一)博物馆传播历史文化的新途径

现代博物馆的诞生是以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向公众开放,具有了教育传播功能为标志。博物馆具有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教育传播三大社会功能,因其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传播及长久利用,所以教育传播是其主要社会功能。博物馆既是文物收藏研究机构,而且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教育传播机构。[1]

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辟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博物馆开发的旅游纪念品被赋予了地方特色、文化个性和艺术品味,运载着历史文化信息及信息拥有者的意志走出馆门,走出国门,走进千家万户;走下书本,走下屏幕,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博物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博物馆的商品不仅具有其他商品共有的观赏性、实用性,还富有历史文化性,具有物质效用价值和文化精神价值的统一,逐渐改变商品的结构,形成各自的特色。博物馆不仅满足来馆观众的文化和物质需求,而且眼睛还要盯着馆外的礼品市场,利用博物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广阔的礼品世界中挤出一块天地,形成博物馆新的经济增长点,彻底解决经费不足这个长期困扰博物馆的难题,使博物馆的发展走上持续高速的轨道。

(三)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博物馆开发旅游纪念品,寓各地特有的历史精华于物化,寓各自独具的审美情感于物化,大大提升了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性和个性,满足旅游者游一方山水知晓一方风物的美好愿望,满足旅游者动机中潜在的文化心理需求,发思古之幽情,了解异质文化,体验异域风情,感受先人对美的创造,增进旅游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使旅游活动成为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提高旅游的社会效益。[2]

(四)促进旅游购物的收益

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购物收入在旅游活动中不属于必须消费的收入,不随着旅游者的人次变化而变化,是随着购物资源的开发程度而变化,它在旅游收入总量中的比重,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深度以及整体发展的状况。

博物馆具有开发旅游纪念品的优势,发展旅游纪念品不仅能扩大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同时还能给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有效的解决旅游与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那么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能运用这些新媒体技术在纪念品营销上做出创新呢?

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想要运用微博微信类新媒体技术,我们首先要对微博微信有深入的了解。

21世纪,随着技术、理念的发展,国内外很多企业加入到微博、微信的品牌传播中来。

微博微信在品牌传播中的含义:以微博微信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作为平台,配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介,结合产品的品牌战略、营销策略,帮助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形成正向认知,进而推介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培养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依赖,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微博、微信是当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与传统的新闻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传播速度和便捷性。从传播途径来看,微博微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传播和欢迎,证明它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比如思想需求、心理要求、审美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需求等。从表现手法上看,发表微信、微博的方式方法非常便捷,受到的限制极少,大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关注焦点,并抒发自我情感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随时关注、发送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简单的交流形式迅速转化为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

(二)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

随着3G、4G网络和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企业个人,只要有介质(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都可以无限畅聊微博微信。微博微信事实上因其便捷性和及时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公司企业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速产品相关信息,完成不同层次的营销目标。

(三)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化和丰富化

企业运用新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创造企业的品牌价值,并以增强盈利能力为主要目的。在企业品牌的传播中,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认同,并最终催化为购买意愿。从传统的销售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评估产品品牌价值和传播效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去收集分析数据,才能最终确定。而在新媒体的形势下,传播效果可以更加明显化,企业可以更加直观的判断品牌营销效果,通过分析管理微博微信的相关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调整方案策略,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完成多样化、全方位的营销和品牌传播。

三、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纪念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一)博物馆纪念品销售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

我们将纪念品销售分成三个阶段:产品展示、产品讲解、产品交易。传统的纪念品销售在上述三个阶段的模式如下:

1、产品展示阶段。在博物馆纪念品商店以柜台陈列的形式对游客进行展示。这种柜台陈列的方式有以下几个弊端:(1)展示空间有限,无法给游客展示全部的纪念品,有一定的局限性:(2)纪念品无分类,多样陈杂;(3)人多店少,无法给游客带来最好的纪念品选购体验。

2、产品讲解阶段

产品讲解一般都由纪念品商店店主口头讲解,偶尔部分产品会陪篇幅不大的文字说明。这种讲解方式有以下几个弊端:(1)店主的口头讲述无法详细、全面的对纪念品进行讲解,这直接导致游客对想采购的纪念品没有深入了解;(2)店主往往要同时回答多个游客的提问,无法同时顾及所有游客,无形中对纪念品的销售形成了阻碍;(3)短篇幅的文字描述往往很不显眼,而且也无法描述出大部分游客想要知道的信息。

3、产品交易阶段

产品交易阶段一般都是柜台现金交易,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有这普遍的不便之处:(1)假币风险;(2)找零难题;(3)现金储存过多的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传统的博物馆纪念品销售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这些弊端或多或少的阻碍了纪念品的销售,无法很好的实现本文在第二章中提到的旅游纪念品的效益。但是,我们如果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在纪念品销售方面稍加应用,这些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微信小店在博物馆纪念品营销中的应用

有了微信小店这个功能,那么我们就能很容易的解决博物馆纪念品营销的难题。

其实应用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实体店发展成电商。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建立一个微信小店。我们可以按照一下步骤来实现博物馆纪念品商店的电商化。

第一步:添加商品

1.选择类目,我们可以选择旅游纪念品类目。

2. 然后再按照指引填写商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商品名称、商品图片、运费、库存、详情描述等。我们可以讲所有纪念品的图片,详细的文字讲解以及费用等录入我们的小店。

第二步:商品管理

1. 商品分组管理,可以设置不同的分组来管理商品,分组可用于将商品填充到货架中。在这步中将纪念品进行分类管理。

2. 商品上下架:可以快速对商品进行上下架操作。

第三步:货架管理

1. 货架的定义:商家用于承载商品的模版,每一个货架是由不同的控件组成的。

2. 选择完货架之后,商家可以将分组管理里面的商品添加到货架中。

3. 货架,将编辑好的货架点击,然后复制链接,链接可以填入自定义菜单中,或者下发商品消息中。

第四步:小店概况

可以查看小店所有的数据信息:订单数、成交量等。

第五步:订单管理

用户支付成功会生成一笔订单,商家可以查询订单,并进行发货等操作。[3]

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开一个纪念品小店并不困难,我们可以从开店的步骤中很容易看出,前文提到的传统纪念品销售模式带来的难题都能得到解决。

1、商品的电子化展厅能很直观、全面的给游客描述纪念品的详细信息,打破了之前的局限性,将纪念品销售延伸到博物馆外。

2、分类管理让游客很清晰、直接的寻找自己想要的纪念品,让我们的纪念品销售更有条理性,避免了之前的纪念品展示的繁杂化。

3、微信支付通过电子化订单,成功避免了由现金支付带来的一切风险和弊端。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这种新媒体技术能很好的帮助博物馆在纪念品营销中做创新,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新媒体技术能在博物馆中进行应用,让博物馆这种文化传播机构能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林娜. 博物馆开发旅游纪念品效益探析.2011.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6篇

关键词:旅游人才特区;特征;要素;意义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加快构筑人才特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对我国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矛盾的战略选择。国内很多城市开始着力建设人才特区,显示出建设人才特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同时,旅游业作为我国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很多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旅游资源特别发达,旅游业前景特别光明,旅游市场特别成熟或必将成熟的旅游地也开始提出创建旅游人才特区设想,旅游人才特区研究成为一项新课题。

一、人才特区与旅游人才特区概念

(一)人才特区

现阶段社会上对于人才特区的探讨主要是政府层面,立足于宣传角度,鲜见学术层面的理论性研究。关于“人才特区”的概念,主要从实践需求出发,是对建设人才特区的一种指导性定义。备受认可的一种观点是:“人才特区”是指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即在特定的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等都比区域外更具优先性和特殊性,特区内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建设人才特区,就是在特定区域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构建与国际接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人才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新的科学发展优势。

(二)旅游人才特区

“旅游人才特区”是在“人才特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上是对“人才特区”的拓展和延伸,既有人才特区的基本特征又兼有自身特色,是对于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旅游业前景特别光明,旅游市场特别成熟或必将成熟的旅游地特有的提法。“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特殊时期对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旅游业必须紧跟社会脚步,寻求更加高级而有效的产业结构,顺应社会需求发展旅游新业态,这就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旅游行业相关人才,包括政产研学的工作人员要特别能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有特别的政策吸引旅游人才专业就位,要有特别的体制机制激励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要有特别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内容保障旅游人才热衷本职工作、降低人员流动率。建立“旅游人才特区”,是通过建立最适合旅游人才工作、成长、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吸引有创新精神、有创业意识、有科研能力、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人才积聚特区,为促进当地旅游业良性发展、旅游产业有序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旅游人才特区的特征和要素

(一)旅游人才特区的主要特征

1、集聚性。旅游人才特区最重要的是形成集聚效应,包括旅游专门人才的集聚、科研创新的集聚,特殊政策机制的聚集。首先,建设旅游人才特区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只有吸引大量旅游专门人才,形成人才的高度集聚和旅游知识财富的高度富集才能为特区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和创新保障。其次,旅游人才特区探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尚无一例成熟的旅游人才特区,因此要建立旅游人才特区就要争取一系列特殊运行机制体制,形成特殊机制体制集聚区。再次,区域内鼓励自主研发创新,鼓励旅游业态创新,鼓励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鼓励政产研学合作交流机制创新等,自然打造出一个创新创业富集区。

2、创新性。建立旅游人才特区,我们在法治环境上,在规则的明晰和刚性上,同世界一流的人才特区相比无疑存在距离,其中最大的落差仍表现在观念上,其次在人才机制和社会体制层面。因此,旅游人才特区的创新性重点体现在观念创新、文化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等方面。通过创新性建设,提供与国际城市条件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容乃至制度接轨的人才发展支撑平台。另外,旅游人才特区建设应重点在旅游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人才评价方面,要建立项目评审、人才测评结合的评价机制,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在人才激励方面,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年薪制和风险共担、收益分配形式的多元化、薪酬待遇的市场化机制;在人才保障方面,要尝试建立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障年金制,探索风险基金、资金入股、无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人才投入资机制。

3、优越性。旅游人才特区的优越性突出体现在政策的优越性和环境的优越性。一方面,通过探索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薪酬定价机制、激励机制;推进人才与国际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融合与对接;力求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创造和提供与国际先进城市条件类似、环境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融的人才发展平台和各种有效载体,形成有利于旅游人才生活工作的优越环境。

(二)旅游人才特区的构成要素

1、特殊优惠的体制机制。旅游人才特区一定要有特殊优惠的体制机制来吸引高端旅游人才和旅游专业技能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人才动态调控机制,重点解决好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的问题;二是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将以社会从业角色和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三是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是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人才的市场配置和流动,深化户籍、社保、档案管理等方面改革,逐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尤其是国籍等限制;五是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保障机制。

2、特殊优惠的政策措施。政策旅游人才特区要吸引更多的高端旅游人才,增强旅游业的国际人才竞争力,必须要有更加积极开放的新政策,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针,学习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优惠政策。重点解决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出的“瓶颈”问题,包括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交流补贴等难点。通过实施特殊优惠的政策措施来满足国际高端旅游人才的创业发展需要和生活需要,对绿卡、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教育、医疗、文化、保障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先行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

3、各级各类旅游专门人才。旅游人才特区的建设就是要满足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地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问题。从政产研学等领域,全方位培养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人才,从专业技能人才到企业管理者到科学研究人员到行政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形成旅游人才的极大丰富,使人才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4、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高端旅游人才高地需要先在旅游人才特区营造国际化的特殊区域环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增强吸引留住国际人才的比较竞争力优势,更好地发挥旅游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硬环境建设,即提供舒适的办公场地、办公条件、通讯设施及人居交通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非物质的软环境建设,即通过政策和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增值服务,从而营造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氛围。

三、旅游人才特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旅游人才特区,实行特殊旅游人才政策、特殊旅游人才管理机制、特事特办,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通过建设旅游人才特区,大量聚集海内外旅游产业拔尖领军人才,构筑旅游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形成旅游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同时,促进区域内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才智力优势,全面提升特区内第三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具体而言,创建旅游人才特区的战略意义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转型期,“人才特区”的建设是对“经济特区”建设的深化和延续,“旅游人才特区”则是对“经济特区”深化和延续,两者都是我国社会改革战略转型期的有益探索。“旅游人才特区”是从旅游业角度出发,思考探析旅游人才对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旅游业前景特别光明,旅游市场特别成熟或必将成熟的旅游地的作用和意义,以人才丰富化有效化带动旅游业的改革发展,实现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全面改革。

第二,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有效形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人才开发要坚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努力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多层次人才,不仅需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到2015年,预计我国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5亿人次。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届时我国旅游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更大。

第三,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人才保障。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7]。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端旅游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然而,旅游产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在旅游业中也凸显出来。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国旅游业的高端人才,如何更深地探索高端旅游人才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旅游业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旅游人才特区,就是要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冲破人才不足对旅游业的制约,一方面,实现各级各类旅游人才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要实现旅游人才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

四、结束语

旅游人才特区在我国刚刚提出,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只是在继承和延续经济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的理论经验做相应的拓展,其概念、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等理论讨论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框架定义。但是,创建旅游人才特区又是顺应我国深化改革需求的一种有益探索,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的有效形式,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大势所趋。学术界应担负起探索旅游人才特区的理论性研究,为我国旅游人才特区的创建提供有力的指导意义和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冼薇.“人才特区”要素初探及建设构想[N].中国人事报,2011-11-08.

2、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N].北京日报,2011-03-21.

3、海外人才特区建设的经验[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1-21.

4、郭久辉.河南五项新政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度吸引海外高层人才[EB/OL].news.省略/politics/2010-09/15/c_13513741.htm,2010-09-15.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7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建设具有强大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智慧化是人类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2、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分析

2.1,智慧旅游的概念

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对于智慧旅游还没有一致的定义,比较统一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和个人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和综合,智慧旅游是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某种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不同,智慧旅游时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是为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2.2,主体架构

智慧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规划、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首要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明确开发主体、运营主体以及应用主体。智慧旅游的主体构架可以从能力、属性和应用三位维度来定义。能力是指智慧旅游所具有的先进信息技术能力;属性是指智慧旅游的应用是公益性还是营利性的;应用是指智慧旅游能够向应用各方利益主体提供的具体服务和功能。公益性指的时智慧旅游的应用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提供,以公共管理与服务为目的的,具有非营利性。营利性应用由市场化机制来决定服务提供商,智慧旅游的属性能够决定其开发主体、应用主体以及运营主体。

2.3,核心技术

云计算不是指某项具体的技术或标准,而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计算模式和一种对于IT资源的应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随需的网络访问。终端使用者不需了解云计算的技术细节或相关专业知识,只需关注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来得到相应服务,其目的是解决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依托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技术与设备,将任何物品按照约定协议与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从而构成物物相连的网络,实现物品信息的职能识别和管理。

移动通信时物与物通信模式中的一种,主要是指移动设备之间以及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以实现设备的实时数据在系统之间,远程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因此,移动通信可理解为物联网的一种物与物连接方式,是支撑智慧旅游物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决策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仿真系统中。

3、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

3.1,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功能分为旅游管理部门子系统、旅游景区子系统、游客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酒店子系统,其中旅游管理部门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旅游管理信息、旅游投诉处理、旅行社管理、旅行社诚信信息、景区管理、旅游数据收集、会展信息、会展招商等;旅游景区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门票网上预订、景区实时流控告警、平安景区监控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网上观景等系统。

3.2,功能模块设计

旅游企业子系统服务于旅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旅游企业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导游助手、旅游同业信息交互、商户安防监控、企业名片。其中导游助手的细化用例有导游词、行程信息、地图导航、航班信息等;旅游同业信息交互的细化用例有行业同业信息、订阅行业同业信息、推送行业短信、导游求职招聘。

酒店子系统面向酒店管理人员、提高办公效率、提高酒店入住率、丰富销售渠道、提高服务品质。酒店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综合办公、协同通信、客房预订、酒店快捷服务。

数据库设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系统的效率以及直接影响实现的效果,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是通过对其中参与对象的分类、概括和总结,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的过程,其体现出现实世界中各参与方的信息组织结构、信息的处理、信息间的限制、参照以及各参与方对数据存储、处理、查询的要求等。所建立的模型并不是针对如何将数据库在计算机上的存储以及以何种形式存储,而是将数据模型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对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表达了观点和见解,人们可以通过智慧旅游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即使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软件工程》陈国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第8篇

地方旅游文化;学材;项目教学、地方旅游文化是指在某省或某市历史上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中具有旅游吸引物的那部分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人文知识,是导致旅游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教材是体现一定教育理论思想的载体,也是知识、技能的载体,是课程实施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特别是教材的研究相对滞后,导致各学科还缺乏成套的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高攀低就现象严重。

、地方旅游历史文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它们是吸引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只是纯自然景观,是难以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的。德国学者李凯尔德指出:价值是文化对象所固有的,因此我们把文化对象称为财富,以便使富有价值的现实同那不具有任何现实性并且可以撇开现实性的价值本身区别开来,自然现象不能当成财富,因其与价值没有联系。中国的旅游资源在国外游客看来,主要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吸引他们,根据有关统计:21.9%的国外旅客是为了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50.9%的旅客是对中国人民的社会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事业、伦理道德感兴趣。因此,加强地方旅游文化研究,建设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已成为高职旅游专业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需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孕育不同的历史文化,地域性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失去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有着明显缺陷的体系。由于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局限,决定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局限。全国统编旅游教材就其内容而言,是针对整个旅游行业所应有的通用知识,但缺乏地方旅游历史文化知识,从知识体系角度而言,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有相当局限的,而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点更是决定了学生知识体系中不能缺乏地方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论是导游、饭店管理还是客房服务、旅游管理等方向,学生就业主要是在本地,因此,地方旅游文化知识理应成为其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即使今后人才流动频繁,但对服务地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掌握仍不可忽视。因此,把地方旅游文化教材作为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彰显学校特色的需要

特色教材的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旅游业的特色是本土特性明显,没有本土的教材,要培养本土的人才也是无米之炊。当今,高职旅游教育所用教材多数为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这种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缺少本土特色或与本土旅游概况联系不紧密,以致本土适应性不强。

加强教材本土适应性改革应该突出本土旅游资源的特点、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增强本土旅游的案例教学,以便提升本土旅游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四进教,'i专业化发晨的需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果教师还在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那么,学生必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的旅游景点,新的旅游方式的不断涌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未来的实习和T作中,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通过编写地主旅游文化教材,迫使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二、学材理论及其发展

学材是广义的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教科书学材化问题是与学材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的。学材概念最早由日本的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在其《关于教科书的内容和版式的改革》的研究报告中,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了变教科书为学生学材的建议。这一建议在1987年被当时文部大臣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接受,学材这一概念也被写入了教育改革第三次审议报告之中。学材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我国学者广泛关注。沈晓敏(2001)首先对日本在教科书学材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使学材这一概念为我国学术界所知。钟启泉(1989)提出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教科书要发生转型,从历来的作为教学之用的主要教材转型为作为学生之用的主要教材,简言之,就是从教材转型为学材。有学者认为从教材到学材不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标志着新的教学观的确立。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和派纳的存在体验课程理论逐渐被教育界所接受,现代教材的功能正由教的方面向学材化研究的方面转化。国外有学者把课程观的转变概括为六条,其中第六条是从突出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许多新编教材不仅把教科书当24高等职业教育成学习的资源,还强调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多数教科书都把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编写,使课本成为学习的指南。由此可见,教科书的学材化是世界性的课程教材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的教材改革必须遵循的规律。

高职学材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从学生的T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反思;突学生的职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T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与客观世界、他人、自我进行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成为实现自身价值和体现自身人格的过程,使学习成为创造世界、探索自我、结交伙伴的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止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学材视角下的高职地方旅游文化建设(一)参与主体多元化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的背景下,邀请企业职业人来共同编写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高职教材就是一条高职教材改革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材建设向纵深的发展。因此,吸引行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由于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行业特点,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全国统一编写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校独编写义往往不够全。因此,邀请企业职业人参与教材的编写就可以把企业最需要的技能要求编写到教材中,充分体现职业特色。通过职业人的参与,可以避免学校教师在实践经验上不够丰富的弊端,可以让我们的职业教育紧跟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材料来多样化

从旅游发生学角度而言,旅游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既有人类远方崇拜的天性问题,也有人们换换环境和猎奇的心理因素问题,远方世界必须有不同于本土的风土人情、生活氛围,才能导致人们对它的憧憬、遐想和行动。因此。地方旅游历史文化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必须充分发掘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知识,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建筑、物产等内容。l大j此,要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典籍、诗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兼职教师、讲座(客座)教师,开展名师讲学、授课或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