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7 15:35:05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1篇

一、设置主题墙,让墙壁说话

活动室内大面积的墙壁应该是孩子展示的场所。墙饰布置时,教师要克服以往死板的一贯到底的环境布置,而要从创设随时改变的动态环境方面进行探索;要克服以往唯美、预设的模式,而要追求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家长辅助参与创设的互动模式。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是直接反映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媒介。主题的引出、开展、深入、结束都要在主题墙饰中呈现。因此,墙饰的内容要随着活动的进程和孩子的兴趣,将材料逐一进行展示,从而促进活动不断推进。张贴的材料除了有关活动的基本资料、活动照片、活动网络图之外,还要有幼儿参与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中就可以设计以下内容:“春天的景象”里贴上碧绿的麦田、春耕的农民、花满枝头的果树、流淌的小河、幼儿在春游时嬉戏的剪影,这些照片时刻让孩子们回忆起当时快乐的心情和春天美好的景色。“春游的收获”中张贴幼儿在春游中采集的野花、野草、嫩枝、绿叶、泥土等。“描绘春天”里,让幼儿用画笔画出或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现自己看到的春天:小燕子、小蝌蚪、盛开的鲜花、发芽的柳树、钻出地面的小草等。通过主题墙的创设,让幼儿随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还学到了手工,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二、让幼儿参与,真正达到幼儿与环境对话

班图拉认为: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幼儿和环境彼此交互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要使环境的潜能出现,就只能让幼儿与环境进行和谐互动,让孩子使环境活起来。在进行主题墙饰布置时,教师应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墙饰的内容,并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提供材料,给幼儿一些提示和鼓励,切莫束缚幼儿的手脚,他们自己能想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他们自己能做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然后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最后在主题墙上充分展示自己对主题表现的作品。主题墙中,大部分都应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只有小部分是家长或老师找到的有关主题的资料、照片。幼儿可以通过手工、美术、符号记录等方式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和想法。选用的材料也应是具有农村特色的自然材料,如各种植物的种子、树叶、树根、树皮、农作物的秸秆、果壳等;还可以利用其它的废旧材料,如废旧的挂历、画报、毛线、布头、色彩鲜艳的各类塑料包装袋、饮料瓶等等。《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在主题创设中,教师要不遗余力的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的作品张贴在墙上,悬挂在活动室的顶上,摆在展示台上,让他们粗糙、并不精美的作品获得他人的赞美和认同。不要因为孩子的作品稚嫩就剥夺他们表现的权利,而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这份童心。教师给与了幼儿自己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

三、使家长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2篇

关键词: 涂鸦墙 同伴交往 桥梁作用

涂鸦,字面上的意思是随意地涂抹色彩。涂鸦是幼儿拿起笔绘画的第一步,幼儿喜欢用涂鸦的方式展示内心世界。由于辽宁师范大学课题组关于辽宁省教育厅课题的实验要求,本学期,我们在幼儿园小班安装了涂鸦墙,引入了涂鸦笔,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涂鸦游戏方式,开展了涂鸦墙游戏活动。同时研究者和带班老师相互配合,共同观察孩子们在涂鸦墙游戏中的表现的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简要记录。

该涂鸦活动要求成人以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为目标,不拘泥于涂鸦作品的贴切和形象,而是为孩子们创建一个自由涂鸦的环境,即涂鸦墙,然后以孩子最易于接受的游戏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游戏中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涂鸦墙上放松自如地画出心中的画。在涂鸦墙涂鸦活动中,实验班幼儿参与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观察研究,惊喜地发现,涂鸦墙不仅是给了孩子展示自我、表达内心感受的平台,更能成为一种媒介,提高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

实验班幼儿的年龄在3.5~4周岁之间,由于本班幼儿入园时间多为两个月,且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同伴交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涂鸦墙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第一次进行涂鸦墙游戏活动,小朋友们满怀期待,大家排队来到涂鸦墙前。我们向幼儿简单介绍了一下将要进行绘画的地方及涂鸦笔的使用之后,小朋友们陆续加入到涂鸦队伍当中。在绘画场地上,几乎每名幼儿心中都有一个想法――蹲在地上,在自己身体前面的墙上画。由于参与人数较多,陆陆续续有小朋友向我们求助,自己没有绘画空间了。我们提醒幼儿可以在墙面空白的地方画,并鼓励幼儿想办法,小朋友想到可以站在高一点的地方画,这样大家都可以参与到活动当中。画作越来越多,空着的地方越来越少,孩子们的兴趣依然很浓厚,这时候我们发现,有个别幼儿情急之下用手擦同伴的作品,引得同伴很不满。活动结束后,我们表扬了积极想办法参与涂鸦游戏的小朋友,并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在没有得到同伴同意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用手擦同伴的画”。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表示用手擦画是不对的,应该尊重同伴的作品。

第二次涂鸦墙游戏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观察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现象。活动开始了,我们发现有小朋友并没有先画心中想好的画,而是先画一个框框,表示“这是我的地盘”,然后在框框里画。旁边的小朋友看到这个框框,也画起框框来,这样一来,有大约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先画起了框框来。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讨论,“不要框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用涂鸦墙”,在我们的引导下,小朋友明白还可以尝试合作。

第三次涂鸦墙游戏活动中,发现小朋友之间有相互讨论与交流,我们从涂鸦墙的一端走向另一端观察幼儿的涂鸦活动。当我们从涂鸦右边返回左边的时候,发现佳琦小朋友画的老师身上有几个其他颜色的“道道”,我们很想听听佳琦小朋友这几个“道道”表示什么。结果很意外,佳琦小朋友告诉我们,是茜给她画的,从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佳琦小朋友不愿意的。我们问茜:“你俩商量好了吗?佳琦同意你在这画了吗?”茜摇摇头。本次活动后,我们鼓励小朋友可以合作画,同时引导幼儿,如果想和同伴合作,需要先商量好再画,没有商量就擅自行动是不礼貌的。

第四次涂鸦墙游戏活动中,我们从一边走向另一边的时候,发现两幅画有不同颜色,而这两个小朋友都没有到桌前换笔。两名小朋友很高兴地画着,发现我们在后面看的时候,两位小朋友询问我们他们画得怎样。我们很高兴地表扬了他们,并且询问,这里表示什么,那里表示什么。他俩告诉我们,他俩互相换了颜色,并表示他俩是商量好的,是同意之后才换的。活动后,我们表扬了这两名小朋友的合作,并鼓励班级小朋友可以积极想办法,和小伙伴合作游戏。

以涂鸦墙为媒介,班级小朋友由在第一次、第二次游戏中表现出的自我为中心,逐步具有合作意识,并尝试合作,提高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显示,半数以上的孩子在涂鸦墙涂鸦游戏中获得了新友谊,学会了合作与互助,这些是孩子们各自在纸张上涂鸦获得不到的效果。

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孩子们的良好表现越来越让人意外。涂鸦墙游戏还在继续开展,看到我们班级孩子的进步,其他没有安装涂鸦墙的班级纷纷要求给自己班级安装这样一面神奇的墙。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奔向涂鸦墙相互帮助、尽情绘画的样子,我们不由得相信,这些孩子在涂鸦墙的帮助下,踏上了一座人际交往的新桥梁。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节能分析;节能改造;绿色建筑

一、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现状分析

(一)建筑背景信息

1.建筑背景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为长安大学的附属公办幼儿园,属于省级示范幼儿园。建筑始建于1986年,后经过了两次扩建,形成现如今的建筑规模。随着建筑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室内环境差、耗能大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园建筑的使用频率高且使用人群集中固定,所以应在提高使用者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进行节能改造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室内环境以及运营成本的问题。2.自然气候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西安属于寒冷地区。3.建筑概况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崇业路10号长安大学朱雀住宅区内。幼儿园建筑占地面积615㎡,建筑面积1950㎡,户外活动场地1650㎡。整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共四层,每层层高为3.2米,其中第四层为活动板房建筑。

(二)建筑现状

1.外墙围护结构现状由于幼儿园建造时间较早,通过调研得知教学楼的护结构并没有使用保温隔热措施,并且幼儿园的多功能厅及二层西侧的活动室墙体为临时活动板房的岩棉夹芯板,虽有一定的保温隔热能力,但还是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需求。这导致建筑的保温性能不好,导致冬季室内温度低,采暖能耗增大,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制冷设备耗电严重,使用者舒适度较差。2.门窗现状幼儿园的外窗全部为1.5m×1.8m的单层铝合金玻璃窗。由于只采用单层玻璃,且密封性能不佳,冬季由窗户散失的热量较大,加之教室中的供暖设施均依窗布置,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不好直接影响到冬季采暖部分热量的损失。此外,窗户的隔音效果也不佳。如今,幼儿园的开窗大小也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活动室窗地面积比应为1/5,卧室应为1/6),开窗面积偏小,不能良好满足室内采光、通风要求。通过计算,得到围护结构各部分不同朝向的面积及窗墙比,结果见表1。在走廊内侧的墙体上局部开有小高窗,但由于开启面积小,加之外窗面积小,导致活动室及卧室的采光和通风仍存在问题,在使用方面感到空气流通不畅。幼儿园的外门除了北侧正门是玻璃门外,其余都使用的单层玻璃铝合金门,门体老旧且单薄,保温隔热性能差,密封性不好,冬季热量损耗大。3.屋顶现状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采用平屋顶,加盖的临时性建筑为坡屋顶。如今三层及四层分别有室外平台,即下层房屋的屋顶平台。屋顶虽然做了适当的防水层及保温层,但是顶层各教室在夏季仍异常炎热,经实测,平均比其它层教室温度高2~3℃,给使用者带来了较为不适的空间体验。4.设备现状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的各类设备系统较老旧,出现老化现象。其室内照明设备仍采用的是国家要求淘汰的荧光灯管及白炽灯;暖气设备及管道也比较老旧;制冷设备为风扇以及台式空调;烧水设备是电热水器。

二、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问题分析与总结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可将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建筑中所存在的能耗问题总结为采光问题、通风问题、热舒适度问题及设备问题。

(一)采光问题

活动室和卧室的开窗面积小,不满足规定及需要,导致教室内部,特别是一层教室的采光不充足;幼儿园的内廊过于狭长,且只能通过尽端的铝合金玻璃门及内墙上的小面积上悬式高窗进行采光,加之门厅空间狭小,导致走廊、入口等交通空间的采光严重不足。

(二)通风问题

活动室及卧室的外开窗及内廊高窗面积小,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楼梯间过于封闭,窗户小且不便开启;走廊为狭长的内廊式,加之门厅空间狭小,通风换气只靠几扇小面积的门和高窗,无论是风压还是热压,都无法达到有效通风换气的作用。

(三)热舒适度问题

屋面未做合适的保温隔热构造,顶层教室冬冷夏热,使用者舒适度较差;护墙体没有保温隔热措施,夏季建筑整体温度较高,利用机械制冷,耗电量巨大;加建的临时性板房建筑墙体及屋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室内夏日炎热,冬季寒冷;建筑采用单层铝合金玻璃窗,密封性能、保温度性能差,热损失严重;冬季采暖,顶层室温过高,底层室温又达不到要求,导致冬季整体空间温度波动较大,热损耗较多,使用者舒适度较差;二、三层东南侧的活动室在夏天早晨光照过于强烈,无合适的遮阳措施,导致夏季早晨室内光照过强、温度高,影响幼儿进行室内活动。

三、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节能改造

(一)针对采光、通风问题的改造

增大活动室及卧室的建筑开窗面积,将原先1.5mx1.8m的窗户扩大为2.1mx2.1m的大窗。设置低位通风格栅窗,在夜间可通过手动打开,为室内进行夜间通风,并且更换窗户构件,使之达到保温、隔热、隔声等效果。增大活动室及卧室的内廊高窗数量。由于外窗设置了夜间使用的低位通风百叶窗,所以外窗与高窗相配合,可在白天及夜间,通过热压通风原理让室内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对幼儿园正门入口空间进行改造。对门厅空间进行扩大延伸,将原先传达室旁的小型灰空间纳入门厅范围。加建部分采用中空玻璃幕墙围合,它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与隔声特性,能显著减少室内外通过门窗的热交换,降低建筑空调能耗,限制了表面的冷凝现象。在建筑东南侧加建边庭空间。该空间是将原先紧邻建筑的室外小庭院进行两面玻璃幕墙围合及顶部围合,形成一个高度达4层楼的边庭空间,并在顶部设置通风口及太阳能光电板装置。玻璃幕墙的材质选用可呼吸交流的双层玻璃幕墙,该空间的设置可显著改善室内的通风换气问题,成为东西方向风廊。由于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在夏季可打开外层玻璃的上下通风口及顶部通风口,通过热压作用将室内温度较高的空气引出排走,起到了自然通风的作用;在冬季可将外层玻璃的上下通风口关闭,成为保温夹层,减少室内散热量,达到提升室内热舒适度,降低空调耗能的作用;可在不影响其他房间采光的前提下改善各层走廊空间的采光;从空间使用角度讲,为幼儿园增设了竖向贯通的室内活动交流空间,丰富了建筑空间。将楼梯间原先的砖混外墙加小开窗形式更换为玻璃幕墙形式,改善交通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问题。在顶层玻璃幕墙处设置可开启窗扇用以通风,起到一定的拔风作用。

(二)针对热舒适度问题的改造

屋面加设内保温吊顶,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做种植屋面改造。在屋面进行种植绿化,增加屋顶保温隔热效果、加强屋面蓄水能力、减少雨水渗透的同时可创造环境优美的屋顶平台、改善空气质量。做外墙外保温。根据外立面装饰要求选择适合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材料,能够有效保护建筑主体结构,延长使用寿命,基本消除热桥效应的影响,不会占用建筑室内空间,且工程造价较低,施工时无需室内搬迁。将原有门窗换成塑钢门窗,改善窗户的保温性能。对于窗户的框架,采用导热系数小的塑料、断热处理过的金属框材、钢塑、铝塑、木塑复合材料,保温兼顾美观,将单层玻璃窗换为双层中空LOW-E玻璃。新增设的玻璃幕墙选用节能幕墙材料。采用可呼吸交流的双层玻璃幕墙,解决了采用普通玻璃幕墙所导致的通风、太阳辐射以及增加采暖空调系统负荷的问题。为保持建筑立面的完整性,在需要遮阳设施的二、三层东南侧活动室设置内遮阳百叶设施,用以遮挡过强的阳光照射,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在建筑南向窗户上统一安装太阳能光电板水平遮阳设施。将遮阳系统与太阳能光电系统结合,一方面可在夏季为房间遮阳,并可根据日照角度自行调整;另一方面可吸收太阳能并加以利用,除提供系统自身运转外还可以为热水系统提供能量。

(三)针对设备问题的改造

将电热水器更换为太阳能热水系统。西安地区全年接受高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所以适宜利用太阳能技术。在建筑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热水系统,以解决建筑内部的热水供应问题。利用太阳能发电。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为整个建筑提供电能。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四、结语

通过对该建筑的现状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运用节能改造具体策略,结合西安地区气候等因素,针对建筑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宜的节能改造具体措施,进行了节能改造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改造过程,最终通过以被动技术为主体的设计手段力求达到该建筑改造后的节能要求,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刘斯颖.旧建筑改造设计的“绿色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2]刘启波,周若祁.寒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群评析及构建[J].建筑技术,2014,(11):1045-1048.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年龄差异;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

要。”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泛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人的成长是在环境中,同样幼儿的成长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而且幼儿时期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是幼儿依赖和接受的硬件设施。如果不重视环境的建设,就无法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内的良好环境建设,不但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可以促进孩子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形成各种信息的刺激。环境也是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途径,直观、形象的环境因素,可以启迪幼儿的思维,启蒙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目前幼儿园环境建设的问题

1.环境创设的目的不纯

部分幼儿园由于管理工作的缺陷,对环境建设没有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强调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没有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着眼。追求装饰效果,注重外在的感觉,没有将环境作为幼儿教学的一部分去对待,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环境创设单一片面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内容存在单一片面的弊端,缺乏整体设计和布局,没有一个系统性,更没有科学性。只是为了追求环境的布置而进行创设,没有考虑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和教育因素。

还有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单纯考虑了室内和墙壁,园内的其他空间则相对考虑较少,尤其是一些隐性环境因素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使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减弱。

3.环境创设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大人的作品,是老师和学校的单方面心愿,没有体现学生本位的主题。幼儿作为一个从属,没有机会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只是环境的读者,由成人随意处理和安排。这种环境创设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更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1.体现幼儿特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的成长服务的,所以创设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主,同时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心理特点的主要表现,所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该体现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设计特点,以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主。比如,那些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夸张的、卡通的人物形象,都会让幼儿耳目一新,并且身心愉悦。购置的儿童游乐设施,一定要注意色彩,醒目鲜艳才是

首选。

2.注重艺术化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对于年纪尚小,懵懂无知的儿童而言,更应该注意环境的艺术性。所谓艺术性就是要将园内环境创设成一种符合幼儿审美的意境。给幼儿创设一种花园般的氛围中,怡怀愉性,在美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3.重视三维空间的创设

所谓三维空间是指幼儿园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熏陶和教育的环境与机会,满足幼儿无意识学习的需求,利用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比如,在室内外的地面画上各种图形、迷宫,让学生走迷宫,开发智力;在走廊地面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让学生随时辨认,启迪思维。利用节日促进环境的变换,各种不同的节日来临之际,在园内的墙壁上画上不同的特色图案,让幼儿根据图案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学生感到环境的常换常新,避免长期不变的乏味感。

4.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在教室内设置涂鸦板,学生可以自由涂画;设置活动角,学生可以在此期间自由拼图;让学生绘画四季不同的景色,春天的小草、夏天的树叶、秋天的果实等。学生亲自参与的环境创设,才更具有教育的实效性。

幼儿阶段是人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早期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的暗示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成长。为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一直将环境创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园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程度。

参考文献:

[1]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5篇

一、营造民俗氛围

美好的环境会吸引孩子驻足,会引发孩子想象,会激起孩子创新。在幼儿园一楼的门厅,正对大门的一整面墙壁,我们都采用了剪纸风格的雕刻手法,绘制了民族文化的代表物体:“常州天宁宝塔”、“堆花糕团”、“舞龙”、“十二生肖”等,文化特色一目了然;而在过道墙壁,民间游戏栩栩如生,如“跳皮筋”、“抖空竹”“推铁圈”、“玩沙包”、“跳竹竿”“放风筝”等,在幼儿园各个楼层的墙面上,均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另外,旧货市场淘来的旧翁头,在老师的画笔下,变成一个个蕴含民俗文化于其上,有“汉砖”花纹,有“青花瓷”纹样,有传统民间杂技、刺绣,有中国的牡丹,组合摆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别有一番浓厚的民族味,孩子们不仅在此感受了游戏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们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美。

(一)各具特色的走廊吊饰再现民俗文化的整体美。

在制作走廊吊饰的材料选择上,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搜集了大量的麻绳、草帽、竹帘等废旧材料。教师们根据本班的文化特色精心设计与巧妙制作。将这些废旧材料变成了一件件富有童趣的工艺品并赋予它们浓郁的民族气息。例如整幢楼的走廊分别以不同民间艺术为特色进行装饰。底楼是剪纸和草编,主题式剪纸与幔纱的绝妙结合使孩子们留连忘返;竹帘与幼儿的草编作品组合带来了浓浓的田园气息。二、三楼是国粹脸谱、彩灯、印染与伞艺。以大折扇为背景展示脸谱,麻绳悬挂展示的各种宫灯……创意与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从中获得有关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

(二)室内环境突出民俗个性美。

班级墙面布置突出民俗特色,如在一次性碟子上画上精美的十二生肖图案,活动中,孩子们与墙面有效互动,让孩子们知道了自己是属什么的,还知道班里小朋友都属什么,有关的十二肖都有谁,它们之间有什么故事。这个小小的设计真正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特点。在“我知道的节日”特色主题墙面中,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如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端午节为什么包粽子、划龙舟,过年为什么贴门神、对联,放鞭炮等。这些环境细节处,均成为孩子了解和欣赏民俗文化的窗口和展台。

二、让民间游戏融入幼儿生活

民间游戏也是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民间游戏需要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能力差异的限制,这就是民间游戏的最大特点。

民间游戏尤其能促进幼儿动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能提高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如几块小石头几颗玉米粒,即可以玩“抓棋子”;几粒木珠或几颗废旧钮扣或瓶盖串起来,便可以玩“跳格格”等。这些石头、沙、废旧物品等材料价廉物美,并且,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如一根竹杆、轮子,幼儿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杆、推车等多种玩法,“踢毽子”游戏,幼儿通过自主游戏玩出了单脚踢、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多种花样。

民间游戏还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 ”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

三、把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因此,我们将幼儿园素质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有效融合,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园本理念,通过恰当的形式将民间民俗文化传递给孩子,逐步形成这种新型的园本特色教育模式。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兴趣,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双簧、三句半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戏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印染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中国结等),民间游戏(活动的扯铃,彩色的毽子、滚铁环、跳房子、跳皮筋等)用以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

(二)结合主题,不断更新民间艺术教育环境。陈旧的环境、材料不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根据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的变换随时更换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逐步提高幼儿对民间艺术美的理解力和欣赏水平。如利用八月十五中秋节、冬至吃饺子、熬腊八粥、端午节吃粽子、清明前后放风筝等民俗来设计不同的民俗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民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6篇

关键词:特色文化;幼儿园;办园特色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幼儿园的环境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幼儿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农村幼儿园如何打造办园特色。

一、凝练特色文化,提升幼儿园办园理念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石穿。凝练特色文化,从幼儿园的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以科研促发展,不断凝练文化核心内涵,提升办园理念。例如,从特色课题“幼儿园日记画”着手,让幼儿亲近自然,走进实际生活去体验,创设一幅幅富有情趣、立体多样的画面,开阔幼儿视野,启发幼儿想象,让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凸显“环境熏陶,快乐生活,习惯养成,个性健全”的办园特色,多举措开展特色教育“幼儿日记画”活动。首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地方特色,设立目标明确,取材源于生活的课程,设置园本教材――试用读本;其次,专项活动分层分类开展,家园共育;第三,文化环境打造彰显特色。在教室、走廊、办公室张贴科学探究方法、名人名言等;开展主题活动,利用纸板、纸、布头、布头巾、箱包边角料、草绳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展示幼儿活动精彩瞬间及家长参与活动图片;最后园外开展实地画展,产生社会效应。

通过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绘画技能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有了较大提高;教师组织活动能力、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社会上进行有效宣传。

二、充分利用身边已有丰富的乡土自然资源,创建让幼儿喜欢的、有创意的乡土化环境

(一)以民俗为载体,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幼儿园可以结合各地风俗民情,充分运用民间艺术,物以自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如雕塑、剪纸、编制、踩高跷、舞狮子、打连枪、扭秧歌等。

(二)依托乡土特色资源,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创建“整 体和谐,彰显大自然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1.教学楼道可以“四季”为主题创设会说话的楼道墙饰。春天可以“春姑娘来了”为主线,春姑娘吹出五彩斑斓的花朵;夏天可以“夏”为主题,结合“夏日气候特点”简介天气;秋天可以“秋日丰收”为主线,以民间手工剪纸为特色,把秋天农民辛勤耕耘、丰收的画面呈现出来;冬天可以“冬”为主题,用代表冬日特征的雪花和梅花做吊饰,墙面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日幼儿的吃、穿、住、行生活画面来装饰。

2.班级设置独具特色。各班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布置独具个性的幼儿活动室、保教室,如,小班的区角“生活益智区”“数学小天地”,创设可供幼儿操作的玩具和游戏;中班的“创艺工作室”,利用墙面呈现幼儿的作品;大班幼儿可利用家长提供的资源制作环保表演的服装。

3.小区域角呈现大社会。发动家长和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创设公共区域角,如:“开心超市”“邮政银行”“医院”“农家乐餐馆”等。教师带着幼儿亲自实践,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合作等。

三、以人为本,丰富幼儿活动

充分开辟种植园,老师和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一起翻土,一起种植玉米、大豆、花生、大白菜、冬瓜、丝瓜等植物,一起管理,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在这里观察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充分利用动物饲养角,让幼儿参与饲养小动物,观赏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家园共育,搭建互动桥梁

家长的支持对我们幼儿园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搭建家园互动桥梁。首先,每周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公布幼儿学习的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教学安排;介绍一些育儿的经验和一些先进的信息,也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经验,摘取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对没时间到园的家长利用电话家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其次,亲子活动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完成的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我园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为妈妈洗脚,端午节“包粽子”,春节和小朋友一起“包汤圆”等,这既让幼儿了解了传统的节日习俗,又让幼儿体会到了节日气氛带来的生活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建立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开发乡土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就能让大家认识到过去视为“老土”的东西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让农村的幼儿和城里的幼儿一样获得最大的发展。让我们亲近自然,拥抱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办园之路,打造出农村幼儿园的特色。

参考文献: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7篇

(一)学子风采主题墙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前儿童各方面都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和儿童智能的多元性。幼儿教师多元智能观只有在能充分施展个性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有学者认为教育可分为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教育两种,而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不过是教育现象的一部分,人们不断地从无意识中感到某种长久的教育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环境”[3]。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在成为教育者之后,也会给自己的教育对象展示个性的空间。学子风采墙是全方位、多领域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汇报演出、社会实践活动、美术作品展、创编的故事、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模拟教学等等都可以纳入学子风采墙的内容。学子风采墙,要鼓励学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合格幼师。

(二)反思主题墙

反思主题墙,可以给学生提供检视自己行为、理念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主题墙,学生可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反省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反省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儿童身心需求。这类主题墙可以分为三大块,一为礼仪镜,正言行;二为阅读书目,如“这些书籍你读了吗?”;三为发问栏:“儿童是什么?”、“儿童教师是什么?”、“你爱儿童吗?”和“你有童心吗?”,让学生在这种强迫性地不可选择中不断拷问自己和检视自己的言行。

二、主题墙凸显的特点

幼师生在主题墙创设中应凸显出专业性、教育性、动态性、主体性的特点。

(一)专业性

众多对“专业性”的研究文献表明,所谓专业性,就是独特性、可区分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如教师的“专业性是表征教师之所以是教师的根本属性,是用以描述教师职业本质的一个概念”。主题墙的设计,应使师生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发展方向,使来访者一目了然地明确本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如“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把校门口设计成会“说话”的长廊,用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校的访客、每日接送孩子的家长传达了学校的概况,一目了然,形象生动。”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培养0-6岁儿童的专业老师。主题墙的内容应涵括与0—6岁儿童学习发展相关、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相关、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人和事物。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浓浓的专业气氛,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专业精神,树立专业理想,具备专业情怀。

(二)教育性

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信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学习产生刺激。在创设专业主题墙时应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内涵”。让墙壁“会说话”,达到支持和鼓励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限制或禁止另一些行为的出现,并要以其特有的象征性符号或语言及其形成的氛围和环境,表达某种“意义”,或者是反映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或者是阐明某种思想和观念,进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教化,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儿童谋福利的专业,学前教师是儿童幸福的奠基人。我们要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精心选择内容,发挥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作用。以一种强迫接受地不可选择性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对学前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学、通过单纯地讲授学不会的知识、理念以环境创设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灵魂当中去,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主题墙“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

(三)动态性

隐性课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主题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要与历史对话,前可见古人,后可鉴来者,……让人们明白它从哪儿来的,又要往哪儿去。”主题墙应该承载着这样的功能:使人们尤其是身处其中的学子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主题墙承载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应根据专业发展要求更换内容,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她们通过这面墙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之河静静地流过主题墙。

(四)主体性

主题墙的教育性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不是理所当然地发生的,只有当主题墙所传达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或生活世界发生意义联系或者这种信息的强度打破了原有的认识,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结果。我们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自己的教育。”在创设主题墙时,我们应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学生是环境创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体。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需求作一预测,对学生在活动设计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细化。然后,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主题墙的规划到内容的选择以及造型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而不应把主题墙的创设变成与学生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

三、对幼师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

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活动设计意识指引下的活动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多方协同作用的结果。主题墙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主题墙对幼师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动设计意识的激发和活动设计知识的增加。

(一)激发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包括对教育活动设计本身的认识以及教育活动设计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儿童发展、教师发展的意义的认识。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比较低、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旷课、迟到、玩手机、做与活动设计课程无关的事情的现象严重;迟交或不交作业、“百度”抄袭现象严重。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的极度匮乏。为了满足迅猛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的需要,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幼师生的招生门槛,致使一大批并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但求学无门的学子都涌向了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幼师生除了在课堂上从专业老师那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所了解之外,无意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专业发展。要激发幼师生的活动设计意识,单纯依赖专业老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学生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二)增加幼师生的活动设计知识储备

活动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活动设计所需的知识是全方位的。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标准的了解,必须依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选择活动方法、确立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来达成其目的。设计的活动方案要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五领域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必须掌握的活动设计知识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原则、活动设计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及教育活动方法性的知识以及儿童五领域发展知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规律及速度的知识等。《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纲要》、《指南》的知识不太熟悉。对学生的教案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处于一种纯粹经验的状态,所学过的知识在活动方案中根本体现不出来,《纲要》、《指南》的知识根本在活动方案中找不到痕迹。《纲要》、《指南》几乎涵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的全部知识、理念。而这些知识、理念单纯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单纯靠学生一次性地背诵是难以掌握、难以领会的。如果我们创设这样的主题墙,让这些内容以恢宏的气势展示在学生每天必经之地,学生每天偶尔顿足品读,与它进行的无声对话;或者,设计活动方案时临时借助,都能使这些内容慢慢渗透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能使它的理念潜移默化为学生专业精神的一部分。

(三)提高幼师生教育活动方案的质量

高端幼儿园外墙设计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环境;识别系统;设计

幼儿园本来不就是孩子们自己的王国嘛,这和指指路认认方向的识别系统有什么关系?别急别急,这识别系统可不仅仅是指指路认认方向那么简单,在幼儿园中它可有大用处。首先让我们从幼儿园环境中的识别系统和建立识别系统的重要性说起。

1幼儿园中识别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幼儿园识别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复杂的。首先,幼儿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2至6岁的孩子,由于这一特定人群认知能力的特殊性――对成人世界惯常的文字标识无法识别,且注意力极低,以挂牌等惯常形式出现的识别系统并不适合于他们,有效的识别系统的建立则需借助整个空间环境提供的识别信息进行表达――即通过空间中的装饰元素,包括图形、色彩、材料等等进行信息搭建。但与此同时,幼儿园中亦有成人,如教师、服务人员、家长,识别系统亦需以大家惯常见到的形式为其服务。对于成人来说,识别系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对于幼儿园最重要的服务群体孩子来说,识别系统是否也只是指指路认认教室那么简单?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是幼儿健康目标的第一点。如何能使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适应这里的生活,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人员也给出了多方面的解决方法。其中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相关研究则涉及到环境心理学当中“领域性”这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建立自己的领域性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到各国边界争端,小到学生在公共教室放一本书占座位等行为都是它的体现。研究证明,领域性对人们环境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定感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者(Tachibana 2002)做过一个调查,观察老人入住护理院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调查选择了3位老人作个案分析,跟踪比较了他们搬入4个月时和15个月时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调查发现,3位老人通过个性化的布置过程(将旧家具物品搬入新居、养鱼、放置人造花、改变房间布局)建立领域感,进而达到对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形成。另有研究者(Paluck & Esser)以低能儿童为被试,考察了17名康复中心的男童。在为期10周的观察中发现,建立领域使打架、戏闹和不守纪律的行为明显减少,儿童在生活中受到了某些行为约束[1]。这个研究表明,领域行为的确有利于安定感的建立。可见,领域性的建立对孩子适应新环境很有帮助。而幼儿园环境中易于幼儿认知的识别系统是帮助孩子们建议领域性的重要手段,孩子们需要获取识别系统的信息认知环境进而产生熟悉和安全感,才能达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的目标。

2混乱的识别系统设计现状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下幼儿园环境中识别系统设计现状。从视觉识别系统的设置理论上来说建筑环境的识别系统应包括“外部建筑环境”和“内部建筑环境”两个要素,我们分别进行考察。

从外部环境来说,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幼儿园,往往隐没于大片的水泥森林中,经常问了好久才终于找到眼前那些外观普通得无可描述的建筑群;主体建筑本身往往是最常见到的“教学大楼”――方方正正的现代主义样式的功能性建筑。只有大门上的挂牌算是对幼儿园身份的一个明确说明――一种只适合于成人的识别系统设置。倒是有不少的幼儿园将主入口做成了城堡、动物等形象,外墙上也装饰卡通题材的壁画,采访得知园方欲以此增加建筑群的“童趣感”。走进幼儿园,这是一个儿童与老师共同营造的幼儿世界,到处都帖有孩子们自己的画作和教师们制作的装饰物。据了解,由于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环境设置逐步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幼儿和教师更多参与环境布置的主要原因。而除此之外,教学楼内部的情况让人失望: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学楼内空间中,一人高的磁砖墙裙是唯一的装饰元素。老师们告诉笔者,这些磁砖墙裙是因为方便每月更换教学内容所需的装饰物而贴的――可以看到,这种营造幼儿园氛围的装饰物是由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当然,也有少数幼儿园做了一些空间装饰的整体设计,如统一装饰了门和墙裙,请设计人员在旧建筑墙面上拼帖彩色磁片画或绘制丙烯壁画,经采访相关负责人士我们再次听到“童趣”二字。据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现在都有一类公司,专职于幼儿园建筑的装饰、翻新工程,常用手法多为以上几种。与此相对的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参观的所有幼儿园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文字类型的标识系统,从大门口写有幼儿园名称的挂牌到各个班级和洗手间等辅助空间的标牌,标识系统是园内主要的和较有效的空间识别信息传播源。但大多数幼儿园的挂牌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挂牌都装饰有卡通图案,文字也多造型童趣;另一个就是很多挂牌的挂放位置低于线,想来目的应该是照顾到孩子们的视线高度。

从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幼儿园中适合孩子们的识别系统缺失,而适合于成人的识别系统则相对完整。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幼儿园其实也在试图增加环境中的装饰,但却是以“美化环境和增加童趣”为目的,这是否正确呢?

3问题的深化

首先,适合孩子的识别系统缺失肯定是不对的,那么以“增加童趣”为目的进行空间美化又有何错呢?从大方面上来说,增加幼儿园的“童趣”感,的确是创造幼儿园这个大空间与社会其他环境区别的识别信息,能给予孩子们“这是你们的王国”的信息。但幼儿园空间其实复杂得多,如此简单的识别信息设置远未能满足孩子们对环境识别认知进而创建领域性的要求。根据奥特曼和切莫斯(Altmant & Chemers1984)的分类体系,领域可分为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3种类型[2]。

(1)首属领域(primary territories)指由个人或首属群体,即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拥有或专用,且对他们的生活而言是重要、基本和必不可少的。幼儿园中教室及本班所属的辅助空间,如洗手间、杂物间、卧室对幼儿来说属于首属领域;如果将幼儿园放入成人大环境来说,幼儿园建筑本身又成为首属领域。作为首属领域,这些空间的环境装饰应体现出强烈的环境信息,所谓强烈即形象鲜明,易于认知、记忆,体现出这一组空间的独特性。因为这类领域对其占有者而言在心理上极其重要,受到占有者完全而明确的控制,与之融为一体,是领域性建立的关键;

(2)次级领域(secondary territories)相对于首属领域来说,拥有者对次级领域的控制权要弱,但它对拥有者来说仍具有明显的价值。如班级窗前的走廊、门前的过道即为次级领域。这一领域的环境识别信息同样较首属领域弱,但必须信息明确,不能含糊;

(3)公共领域(public territories)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只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即可进入使用。如幼儿园中的公共走廊、院子。这类空间的环境识别信息最弱,基本只为体现幼儿园空间的功能、性质而设。

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在拥有者心中所占位置不同,位置越是重要,所需的环境识别信息越强。如此看来,单纯以增加“童趣”为目的进行空间装饰设置,是对幼儿园空间识别系统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的体现,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生活当中的需求。

4问题的解决方法――识别信息分层

那么,针对如此复杂的幼儿园环境识别系统,我们应如何设置方才合理?笔者尝试提出识别信息分层的观念:

4.1根据受众不同的识别信息分层

幼儿园是一个处于成人世界中的幼儿王国。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是一个在成人掌控下的儿童世界,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成人世界之外的空间,它不能完全将成人受众抛开,因为它隶属于成人世界,成人也是它的使用者之一。这就必然出现了第一类信息分层,这类空间中需要有两层分别服务于幼儿和成人的识别信息同时独立地存在。

4.2根据信息强弱的识别信息分层

这一类信息分层是指园内各空间识别信息强弱的分层。通过上一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在拥有者心中所占位置不同,位置越是重要,所需的环境识别信息越强。所以,幼儿园中的环境识别信息应有所侧重,通过各级领域环境信息强弱的区别,增强幼儿的领域感,有利于他们在新环境中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安定感的尽快建立。

4.3根据信息传播目的的识别信息分层

这一信息分层是因为如前所述,由于近年幼儿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和幼儿更多地参与到环境装饰的制作中来,进而造成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幼儿园的装饰就是应该由教师和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只要在网上搜索有关“幼儿园装饰”的词条或在书店找关于幼儿园装饰的书籍,你会发现结果全都是关于幼儿教师如何布置教室环境的内容,这一现象是很有代表性的。的确,空间装饰都会传达出环境的识别信息,似乎教师们所做的与本文所述的空间装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教师制作的装饰物旨在教学,是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虽然它也是空间装饰,但它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环境识别且经常性变更,所以对环境空间的识别信息传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所以,在这些有教学功能的空间内,如教室、走廊,识别信息应分为两层:

1)以体现环境识别性为目的的空间装饰,传达出利于认知空间的非语言环境识别信息。这一层信息相对较固定,由设计师根据空间环境的特征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特点进行设置。2)以教学为目的,与当时课程息息相关的空间装饰,这类装饰主要是为教学服务,随课程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行制作更换。但它也能够对非语言环境识别信息起到辅助作用,增加环境的丰富性,体现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幼儿的参与。

运用以上三种方式将幼儿园内的环境识别信息进行详细的剖析分层,再着手设计,可以使空间中两种信息系统各司其责,分工明确,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的信息受众群,使信息传播更为准确、有效。

5总结

追溯幼儿园的历史,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Robert Owen)于1816年在苏格兰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起,至今不到200年[3]。而幼儿园在中国的历史更短,从第一间开设于清朝光绪29年(1903)的湖北幼稚园[4]开始,当中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火和动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国的幼儿园建设才真正逐渐步入正轨[5]。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研究均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从环境设计领域来看研究开展的情况与之极不相符,急待拓展加强。希望本文一点拙见能够如砖引玉,让设计界关注这一冷门领域,建造孩子们自己的王国方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编著.环境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I.Altman,M.Chemer著.文化与环境[M]. 骆林生,王静,译.东方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