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考化学小知识

高考化学小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31 17:00:06

高考化学小知识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1篇

一、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近4年福建理综化学试题的启示

四年来,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制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在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设置等方面均有比较成熟的做法。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各方面均保持相对稳定,较为平和。试题内容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不超纲,无偏题、怪题。试题既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也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这一特点是近四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显著优点。2012年试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基本实验操作等主干知识,重在考查三基,力图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试题还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依然重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全卷考了4个化学方程式,其中1个考查课内,3个是根据信息书写。

2.试题难易结合,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近四年福建试卷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3道客观题重在落实“三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设问难易编排顺序合理,难度控制恰当。2道选考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重在考查学生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考查基础知识约占50%,确保学生能拿到基本分值。例如,2012年试题选择题第6、7、8、10题;第23题的(1)(2)小题;第24题的(1)(2)①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1)(2)(3)小题;第31题的(1)(2)(3)①②小题。这些题目一般学生均能作答。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推断能力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符合高考试题的选拔性要求。例如,选择题第12题,这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题给信息量大,考查学生能力全面,尤其是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其中D项还要注意横坐标的数量级,要求学生要细心。再如,2012年试题的第23题第(5)小题;第24题的(2)②(3)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3)(4)小题;第31题的(3)(4)小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

3.试题朴素简练,有利于考生水平正常发挥

试题无过多冗长的文字叙述,没有花哨的铺垫,表述明晰、图示简洁、答案明确简练。多处设问直奔题旨,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阅读量。如第23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简单明了。第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这体现了试题的简约性原则,致力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将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的教学。

二、2013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提升教研实效性

提升教研实效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是取得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强调做好以下几点。

(1)集备活动要加强纲本学习。

教师们要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还未出台的情况下,2012年《考试说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研组、高三年备课组要开展以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主题的集备活动,反复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该删除的一定要删除,该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该突出的一定要突出,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

(2)集备活动内容要明确。

针对高三年复习的特定情况,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要重点商讨并明确以下内容:复习课的进度、复习的重点如何体现、复习的难点如何突破、复习课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高三集体备课的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3)集备活动要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真题,分析命题趋向。

尽管不同时期、地区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每年的高考命题人员不同,题目呈现方式不断在变化。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命题手法基本相似,题目不偏不怪,不超纲。特别是涉及知识点、能力考查点几乎都是相似的。这就提醒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综合变化点和创新点。对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命题专家的思维特色和命题风格,分析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度,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在集备活动中,可尝试通过说题来共同分享研究高考试题的成果,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说题”的基本环节有:选题、做题、说题。其中说题内容包括:①说题目的背景。分析题材背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等,还有题目的出处、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选择本题的目的;②说题目的解法。就题论题进行思路分析、解题操作、一题多解;③说题目的教法。简明扼要地说明题目的教学方法,即说怎样将题目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规律有效地教给学生;④说题目的拓展变化。即其他的命题方式,一题多变。通过说题,提高教师选编习题试题的能力,提高试题评价和命制水平,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复习课堂模式,在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近四年的福建理综化学高考试卷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学生能力更是应对高考最有效的做法。

复习课堂如果只有教师讲授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不灵活,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所以要探索创新合适的复习课堂模式,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复习,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以下几种复习模式可以选择应用。

(1)更多地使用问题和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来源。更多地用问题和任务去引导和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获取信息、动手、相互间讨论的机会。化学课堂观察研究发现,这样的课堂将不仅更加高效,而且对学生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势思维和求异思维等的提升大有裨益。

(2)注意在复习课前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复习知识,而且对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将更加深刻。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学生将对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视,举一反三,达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境界。

(3)在习题讲评课上,偶尔尝试让学生来“说题”,精选合适的题目让学生上台讲评。除了调节课堂气氛,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说题”过程中所暴露出认识上的缺陷,外化的思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使教师的复习和讲评更有针对性。

(4)习题的讲评一定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一道题的讲评,学会一类题的解法。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从他习题的讲评就可见一斑。切不可停留在只对对答案,就题论题的肤浅做法。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制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三轮复习要明确阶段任务,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注意复习节奏。教师要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千万不能盲目地赶进度而不注意复习质量。

第一轮侧重于“三基”的夯实。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对所有知识点要进行地毯式的清扫,不留死角。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习题,要考虑习题对所复习的知识点是否有针对性。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讲评效率。这一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单元过关是搞好这轮复习的关键。在这轮复习过程中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做做真题,让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有个大致印象。

第二轮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克服遗忘。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理综训练滚动进行。这轮复习的前阶段对于重要的专题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强化。重要专题如下:a.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化还原反应;c.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d.离子的鉴别与离子共存;e.盐类水解——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f.pH的计算;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h.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的运用;i.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j.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k.简单有机物的性质;l.化学计算;m.选考内容等。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这轮复习的后阶段要根据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按题型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选择题应专门做限时训练,确保准确率。此外,对于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工流程题、实验题、选考题等题型集中突破,分类过关。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学生解题速度,答题规范的训练,提高得分率。这个阶段对外来的信息卷要精选、精练、精评,坚决摒弃偏题、怪题、老题,坚决避免只做不讲或讲解不到位。注意着力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学生做好对试题涉及知识点、解题策略和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失误的反思。

第三轮为冲刺阶段。注意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理清教材各章节基础知识,纵横联系,前后比较,把握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性竞争。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调节应试心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

4.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与训练,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

(1)教师要坚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达,对于重要的化学用语,要经常在板书上体现,以便于学生模仿掌握。

(2)教师每节课都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要做到书写准确、规范、快速。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2篇

关键词:小专题复习;高三物理

在高考理科综合测试中,物理科占有最大的比重。然而,物理科是学生感到最怕最难的学科,这无疑增加了物理教师的压力。由于高考要求的提高和高考形式的改革,如何搞好物理学科的复习,使其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服务,如何摆正物理学科在“理科综合”中的位置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成绩,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考虑的中心问题。下面就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中的小专题复习谈些看法。

一、小专题复习的含义和作用

小专题复习,是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出现的薄弱环节,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找出能起骨干和桥梁作用的内容组成专题,集中时间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增强能力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复习能集中目标,浓缩相关的内容,展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起到深化知识点,强化弱点,提高能力的作用。

二、小专题复习与其它形式的复习的关系

传统的三轮复习(即章节复习、分块复习、综合复习),便于增加知识的再现次数,熟练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建立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但却不便于深化知识点,突出知识点,强化弱点。而小专题复习恰好弥补这些不足,所以小专题复习和其它复习不能互相替代,而应注意穿插交替进行,用小专题复习来协调和完善整体复习,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三、小专题的推出时间

小专题的推出时间,应把握尺度,做到既要准时,又要及时。准时即结合复习进度,根据复习过程和内容,适时适度的推出一些小专题,专题的内容要与总复习的内容相辅相成。如复习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规律时,可推出“圆周运动分类归析”,“神舟飞船与天体运动”等小专题。及时,即结合学生心理需求,及时推出相应的小专题,可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疑无路”的绝处走向“又一村”的妙境,从而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四、小专题的确定

正如传统的“切脉”一样,只有确定“病人”的“病症”后,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小专题的确定显得至关重要。

1、针对知识体系,突出重点。依据《教学大纲》中对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结合一些重点内容设置小专题。如在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中,可按“电磁感应的终态问题分析与能量转化关系”来设置小专题。

2、针对高考,突出热点。围绕高考的热点问题来设置专题,以加强针对性,提高各类题的得分率。如设置与生产、生活、科研等有关的“生活中的电路分析(电饭煲、洗衣机等)”,“国防科技与人造地球卫星”等专题。

3、针对学生实际,强化弱点,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现状,情绪波动等来确定专题,以强化弱点,突破难点。如按“实验的设计”,“分析题的审题和描述”,“坐标图像题的解法”等设置专题。

4、针对“X”理科综合的测试目标,强化素质教育。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其宗旨是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利于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按“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讲座”,“综合科目测试目标和内容讲座”等设置专题。

五、小专题的种类:

根据复习要求和目的的不同,小专题的种类可以多样化。

1、知识系统型。为将一些零碎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协调统一而设置的专题。如“追及与相遇的有关问题”,“‘X’中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2、弱点强化型。为解决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而设置的专题。如“动量守恒的判断”,“机械能守恒的判断”等。

3、方法技巧型。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某种类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提高各种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设置的专题。如“选择题的巧解”,“信息给予题的解法”,“开放性试题的解法”等。

4、规律探索型。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某些重要规律而设置的专题。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规律”,“原子核的衰变规律”等。

六、小专题的习题配备和评讲。

在每一个小专题中一定要适度地配备一些习题,以达到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目的。配备的习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决不用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并要适当考虑与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综合。同时在选择和设计题目时,要突出反馈信息中经常出现的易错点、常错点和多错点,使学生的薄弱环节及知识的难点得到强化。当然还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系列性和难易的梯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层次、多种形式去应用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达到循序渐进、总结规律、巩固知识。

如果说精选试题是提高练习效果的首要环节,那么,总结讲评好试题则是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所以讲评时,务必要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典型性的错误进行精讲,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跌入“题海”的框架中。建议评讲时要达到六个到位:

1、对知识的记忆到位。讲评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达到有序的贮存,以便记忆。

2、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到位。讲清疑点和肓点,准确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做到触类旁通,使知识上一个新台阶。

3、对重点和难点突破到位。由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和对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在评讲时,对于重点内容,要精辟扼要地突破其核心,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双基,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对于难点内容,要化深为浅,由浅入深,抓住关键,依次设置阶梯,直到学生自己理解和解答为止。

4、对基本技能掌握到位。讲评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审题技巧,熟练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3篇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试题特点

1.立足基础,突出能力

试题突出体现了新课程下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注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其试题均离不开三大系列的主干知识,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晶体结构与晶体性质。如2012年江苏卷以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设置的若干个小问题,实际上考查的就是三大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方式。化学键的数法以及配位键的表示,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再如2012年福建卷,试题考查了以下主干知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基态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轨道杂化配位键、微粒间的作用力等,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在新情景中接受、吸收、抽取以及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图像处理能力、分析物质结构的能力等。

2.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

试题紧密联系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素材,关注科学发展现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凸显STSE精神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具有鲜明的新课程气息,试题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环保、能源、化工、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生活是今年试题的又一特点。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现在每一个考题之中,这样的试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3.突出模块内综合

试题把原子、分子结构和性质、晶体结构和性质等知识拼盘成一大题,设置若干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题考查相应的知识,实现了三者的有机融合,覆盖面广,命题思维有了很大的突破,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考查,题型比较稳定,均是一道拼盘型综合题,即以某一主题或给出一定的知识背景作为题干引入(有些直接拼盘成综合题如福建卷),然后设置若干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题考查相应的知识要点的命题模式。

二、复习备考建议

结合高考试题特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抓好主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主干知识是化学的“支柱”。抓好主干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保障主干,如果主干知识不牢固就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只有抓好了主干知识,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并且每年的高考试题总是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我们可以要把主干知识,设置成有关小专题来复习训练,从而强化主干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当然,我们不仅要抓好主干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的联系,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只有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清晰的知识网络,知识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了,才能应对任何不同背景的学科问题,思维才会快速触及已储备的知识,快速调动出有用知识进行解题。

2.对照考点,把握重点,关注热点,突破难点

高考考点是学习化学的“核心”。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认真研究考纲考点,切实把握考试要求,针对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进行高效训练。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关注社会热点,从中找到三者的交叉点,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高考的方向。

为确保考点、重点和难点等逐个击破,结合高考命题特点,教学工作中要注重运用以下三种思维:(1)运用比较思维,弄清混淆知识。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运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对比学习,加强疑点辨析,达到深刻理解;(2)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陌生问题。试题中经常会出现陌生不熟悉的物质来设计情景,我们要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由试题提示的信息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运用形象思维,解决结构知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尤其是对图像、图示的处理能力是高考命题一大特点,可以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3.关注STSE热点问题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4篇

1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

1.1数学素养不全面不系统

目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大多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但他们对数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是相当有限的.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对数学产生了一些朴素的,零星的,主观的认识,但由于缺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哲学和人文修养,他们对数学的看法即不会是抽象的,也不会是哲学的,更不可能全面和系统.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远未达到胜任数学教学任务的地步.

1.2缺乏“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思想

克莱茵指出大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双脱节”现象.其实大学和小学数学教育的“脱节”现象更为严重.大学生感到,他正在学的东西和小学学过的无关,而当他们到小学任教时,大学所学的用不上.其实这种“脱节”现象正是因为数学素养不高,是缺乏“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思想的表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看得到全貌,才能做到一览无余.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需站在高等数学的高度看待初等数学问题.如果对数系没有整体的认识就不能上好分数、负数等内容;如果没有极限的思想就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柱体体积的推导,0.9.=1等小学数学知识;没有学好排列、组合等相关知识就不能系统地和学生讨论排队照相等问题.

2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的成因

2.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中国教育在60年代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在数学教育上突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灌输.发展到90年代开始注重能力训练,在数学教育上开始注重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对素养养成的要求是直至21世纪才提出的.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数学教育仅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造成了教师数学素养不高.

2.2现行的考核机制

在数学考核机制中,无论是升学考试,结业考试还是选拔考试都只侧重于对被测试者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考核,少有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进行考核的.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影响下这种考核机制也造成数学素养不高.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以及对数学人文精神的领会,都将在其数学课堂中得到体现,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把数学应用到他们的生活实践之中的能力.因此提高数学的数学素养对整个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3提高数学素养的举措

3.1师范院校转变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己从60年代的“知识—灌输”发展到90年代的“能力—训练”转型为现在的“素养—养成”.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也要应这种教育理念的需求,重新调整培养方案,不再局限于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把培养教师素养作为最高培养目标.具体应体现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等课程.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3年修订的小学教育专业(理科)培养方案为例,学校不仅开设了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3门共19个学分专业必修课,而且开设了高观点下的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选讲、概率与数理统计、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国际比较、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研究8门共16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几乎都要修完才能修满学分),还分别在第2、4、6学期开设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以及在第7个学期开设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这个培养方案设计得非常全面,可见学校不仅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还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的培养.

3.2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师范生树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理念

中国的教育理念己经从“双基”型转为“素养”型.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无论是在校的数学师范生还是一线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理念.克莱茵提倡“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意识.有许多初等数学的现象只有在非初等的理论结构才能深刻地理解,基础数学的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高等数学)来审视,理解初等数学问题,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掌握或了解数学的各种概念、方法及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及数学教育深化的经过.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对数系有了整体的认识就能对数系的发展了然于心,才能上好分数、负数等内容;教师对极限思想理解深刻才能让学生体会极限过程,从而顺利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0.9=1等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只有掌握好排列、组合等相关知识才能系统地和学生讨论排队照相问题.可见树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理念对小学数学教育意义重大.

3.3深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培养意识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复习课是一种既重要又难上的课型,扎实地上好复习课,既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经过一轮学习,学生对复习内容已经知道个大概,正由于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显得不入状态,复习效果往往不如人愿。如何在复习课上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彰显复习的效果,便成为每一位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考的备考中,能否高效复习,将决定中考的成败。本文以初中化学的一个考点----“金属、酸、碱、盐的复习”一课为例,浅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单一枯燥的复习课,高频率的题海战会让学生对复习越来越麻木。我们需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复习效果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学生是否全情投入到复习中去,乐学善思。“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学校,而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富丽堂皇,而是为了实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课堂高效复习的前奏。

〔片段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不法商贩常常用铜、锌制的假金首饰坑害消费者,小明妈妈在市场上买了一条纯金项链。小明用刚学习的科学知识来了个“火眼识真金”:

(1)看颜色是不是金光闪闪;

(2)泡在醋酸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3)放在火上烧,看是否变色;

(4)将食盐水(NaCl)滴在项链上,看是否表面变色

你们认为小明的方法中哪些是合理的呢?为什么?

生:(2)、(3)是合理的。因为……

师:很好!我们前面学过某些金属能跟氧气、跟酸、跟盐溶液发生反应。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这些知识并构建出它们的知识网络图。

本节复习课,由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诈骗例子引入,让学生在好奇中回忆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而建构起金属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金的概念、特性,金属活动顺序等知识框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是力量。在复习课中,我们不妨借以生活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思考,挑动其继续学习化学的欲望。在复习课中,我们不妨引进竞争答题的比赛机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活课堂。

二、夯实基础,梳理知识

梳理知识,就是将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做到既求同又求异。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将各知识点区分开来,使学生在唤醒记忆的同时,梳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以达夯实基础、巩固提升之效。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往往是中考化学的难点,更是考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我们把分类、归纳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类,通过分类归纳来揭示物质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知识整理、内化的过程。他们在寻找酸碱盐分类标准的过程中,能揭示自身认知结构是否完善;他们在练习中回顾,在回顾中暴露问题,在对与错之中查漏补缺。这样的复习模式,虽不能展示多大吸引力,但是在练习、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将收获颇丰。

三、建构网络,融会贯通

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学科内的综合,无疑是每一个学科在复习时的重点任务。只有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网络,才能在应试中融会贯通。再者,让学生将知识网络化,有序化储存,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围绕上述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并画出酸的共性、碱的共性、盐的共性的知识结构图,随后进行小组分享。教师要求每小组把自己的构思、设计进行展示,各小组在交流、比较、质疑中,构建完善知识网络。接着以练代查,巩固提升。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复习,通过剧烈讨论、充分交流,盘活思维。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建构,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存,又能提升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应试中运筹帷幄。

四、精编精炼,巩固提升

中考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短,我们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题无疑是一大法宝。然而题海无边,让学生在浩瀚的题海中盲游,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可能性甚微。作为备考教师,我们心中要有一本备考的账本,我们要熟记中考的考点、近几年的常考题型,再依此精编试题。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确定习题的高度,提供垫脚题,鼓励学生面对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跳一跳,把它摘下来。我们需坚持一个原则:“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尽可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做题信心;也多向中考题的难度、高度看齐,让学生在实际的演练中成长提升。

“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2]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复习课的组织更应注重如此。在备考复习中,我们需求证务实,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中巩固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散发思考的魅力,更好的为中考作准备。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6篇

第一轮复习时间: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课本为本,结合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剖析,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尽量按课本的章节进行系统地单元过关教学。详细进度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教师觉得要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习,可以缩短复习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复习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可采取一般性的考点则通过练习的形式再现。复习中穿插一些小的专题进行专题训练,小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小结;目标检测题。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二、复习策略:立足课本形成网络强化落实

1、正确处理“纲”与“本”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四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⑧能力点;④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 以求实效。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要善于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

2、切实解决复习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知识点、高考试题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观察,目前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做演示实验),学生看。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试题特点是:多、全、小、精、活,考能力、考技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题比重逐年增大。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快。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另外,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为此,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 能力渐长。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一一对应,学生目标明确,进步即可明显。

3、认真把住复习中的“六环节”

“六环节”指:阅读、提问、讨论、精讲、精练、点评。

(1)阅读

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认真阅读教材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适应当今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无论是在平时上课中还是在高考总复习中,教师都应坚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而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阅读教材时,重点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单元知识及综合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是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解决的,还有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上还有困难,主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才能解决,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前通过导学案来完成。

(2)提问

不管是在高三复习的哪一个阶段,教师都要根据考纲、考点、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加上学生在第一环节阅读教材时积累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分期分批解决。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做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每次接触的问题越少,印象越深,记得就越清楚。时间长了,好多重点问题就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

(3)讨论

在前两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思考题中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一类问题都能搞清楚,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分析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就会获得牢固的知识。

(4)精讲

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有目标地精讲。学生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讲来讲去,而是要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

(5)精练

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综合练习,模拟测试,教师都要精心选编适量的不同类型练习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习题离课本的距离太远。所选习题必须是不离开课本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在复习中发现,有的学生练了大量的综合题,但一遇到课本上习题和问题还是照样出现错误,因此,高考也考不好。练习要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练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熟练掌握,准确无误,标准规范,即达到精练的目的。

高三化学复习中“练”的策略:正确认识高三复习中的“练”,必须跳出题海,严格遵循练的原则:适时,适量,精干,灵活,练有所得。而练的总体目标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切实注意练的方法和效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常见做法是:基础知识系统练,难点知识分解练, 热点知识专题练,错题过关二次练,提高能力综合练。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后加以完成。

(6)点评

学生经过分章、分块、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的复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但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得重点抓好点评。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双基知识是否搞扎实:考点、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学生对试题是否具备有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学生对试题是否具有巧解、妙解、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复习中,针对以上需要点评的问题,结合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给学生介绍规律性的知识以及巧解、妙解、快速解题的方法,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两三道题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规律,结合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分析、讲解一节课。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边点边评,随点随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备课组工作:科学管理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1、扎实推进“一课一研”、“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全体成员要深刻领会郭校长开学报告中所做的指示,全面推进“实施和谐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坚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信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坚持“集体备课”,每一节课要确定主讲人,每位老师要根据主讲人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再共同讨论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教学策略。要做到人人发言,取百家之长。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备课组在确保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大力倡导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以达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努力提升组员的教学科研水平。

2、精编资料

组题的来源:往届资料 高考真题 各地模拟资料扫描改编原创 网络下载

组题的要求:精选多组、精编细选、习题组编不能粘粘贴贴,不能照抄和照搬,务必进行深加工,提高习题的针对性,确保习题的质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实现资源共享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7篇

关键词:初中;小学;函数;知识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是互相联系的。通过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不过,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大多数是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鉴于此,在初中教学函数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在教学中占据一些主动权,我们要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间的衔接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二是从教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从教学方式上提高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从教学要求上延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求中,学习的科目较少,知识内容也较浅。所以相对而言,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少,功课负担也少,也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小学阶段时,小学生容易由于玩耍时间较多而形成贪玩的习性,但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多,知识内容也相对较深了。这种突兀的反差情况,使得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初中学习,产生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长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小学知识的授课,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习惯培养。教师要适当给及学生学习自由,不局限于小学生的课本知识学习,可以通过适应的引入一些活动和比赛,例如:举办小学生科技大赛、小学生趣味问答比赛等。通过这些各式的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主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团队意识,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做好初中函数和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初中的函数学习中,才能保证学生在初中教学的获得主动权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初中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措施

1.教师教学的衔接措施

教师教学方面的衔接措施,主要是深入教学简化内涵和延伸思维培养逻辑。深化教学指的是在对小学高年级的授课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初中函数知识,简化函数方程,为初中的函数学习做一些铺垫;延伸思维培养逻辑则是适宜地提倡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具体做法是对同一问题思考多种解答思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引导逻辑思维的构成。

(1)深入教学、简化内涵。

考试需要考的知识,教师教学就教相应的课本内容,这是我国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这是普遍家长和教师的想法。当然,也不能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是较为极端化了。学生的未来,不仅在于优异的分数,更在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深化教学、简化内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刚接触简易方程的教学时,督促学生摒弃现有的算数知识,适应代数运算的灵活性。可以利用一些较为典型的题例,如:某城市2002年水稻平均为7200kg/公顷,2004年水稻平均产量为8450kg/公顷,求每公顷年平均增长率。让学知道有些问题仅仅利用算数知识是比较繁琐的,用方程解答则是7200×(1+x)2=8450,解答方法简易,从而减少学生对函数新知识的排斥力,增强对简易方法的好奇心和渴望。小学课本的算数比较着重于公式的套用,而函数则明显比较灵活运用,可以通过代数的方式直接简化成运算,这是教学中思维转化的开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极为重要。同时,在刚开始学习函数方程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解方程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抑制住学生求快解答得到答案的心理,因为学习函数方程,最重要的是学会解方程的过程,只有学会了方法和灵活地应用,才是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理解。

(2)延伸思维、培养逻辑。

小学的教学主要是借助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思维的传达,而初中则慢慢转型成了抽象的逻辑来进行思维传达。所以,这也就要求这个知识衔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思维模式的过渡。由具体实物转换为抽象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采用对与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当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出现问题,不宜仅仅评论“这样错了”等话语,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当是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为什么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这样考虑问题的方向是在哪儿”,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寻找逻辑规律,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2.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衔接点

要做好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可以在对函数的教学中,利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将函数的内容含入教学方式中。如:将一个蛋糕分给五个人,现已有两个人分了两块,剩下三个人也要每人两块,问蛋糕总共要分成几块?可以设总共分为x块,x/2=5,则x=10,由这样引入函数x。另外,在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化的借用二元一次方程,引入函数知识,如: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可以这样解:设鸡的只数为x,兔的只数为y,则2x+4y=244,x+y=88,解为x=54,y=34.根据实际的函数知识内容,利用简化的方式将初中函数的内容引用小学知识表达出来,加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实际理解。

做好初中函数和小学知识的衔接,这对于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性、强化学习习惯、提升知识掌握度都是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衔接准备,学生才能在初中的学习中拥有主动权,才能更好的融入初中学习,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这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衷琳:浅谈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2]史俊: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8期,

[3]李晓龙: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1期

高考化学小知识第8篇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小组;讲评;实验

复习是高三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考试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保障。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复习工作一直采取的是教师带领复习,学生做各种练习的方式,导致复习效率得不到提高,综合能力水平也得不到锻炼。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要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物理复习活动,以逐步提高物理复习质量,实现物理课程价值最大化。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活动以大幅度提高物理学习质量进行论述。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点整理

一直以来,知识点的整理、系统化都是教师的工作,学生很少动手,只是在等待教师整理的结果,导致学生根本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我们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进而逐步提高物理复习质量。

例如:在复习“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我通过列提纲来引导小组进行自主整理,即:机械运动、质点、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方面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对定义、特点、公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加速度a=恒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等。鼓励学生对“直线运动”中各部分的零散知识进行总结,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基本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进而也能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卷的讲评

试卷讲评是高三复习环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作用,确保讲评课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学习下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例如: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

A.■ B.■ C.■ D.■

该题是2014年福建省的高考物理试题,所以,在讲评活动中,我组织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首先,让小组在讨论中找到该题的答案A,接着,鼓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对该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比如:本题的考查点是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考查的是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该题进行求知,即:

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为:GMm/R2=mv2/R得:v=■。

已知“宜居”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所以,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从总体上分析,该题是万有引力最基本的试题类型,这样的试题讲评过程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也能让学困生在学优生的带动下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点,进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复习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更是考试中占分比重较大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三物理复习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鼓励学生在小组共同操作中体验实验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在合作操作中提高实验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复习《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借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带铁夹)、毫米刻度尺”等实验器材进行自主实验,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在_____伏的交流电源上;②在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组织学生在重新进行实验操作中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一来能够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效率,二来也有助于物理复习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总之,在高三物理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思考,在生生交流中巩固、强化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