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3 09:24:27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1篇

[关键词]沉积相油藏;地质建模;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401-01

油藏地质建模是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地质勘探、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为主要内容,以加深对区域油藏储层性质、井下流体性质和空间展布情况以及油气储层规模和分布情况等的认识为目标,对油藏开发特征进行的定量描述,主要用于油气储层评价和油藏模拟分析。大庆油田作为勘探开发时间较长的油田,已经形成了细分微相的沉积相带图,通过加强沉积相油藏地质建模分析,有利于实现沉积相带图的数字化,提升油藏勘探开发效益。

一、沉积相油藏的物性分布预测和岩石-流体作用特征描述

1、沉积相油藏的岩石物性分布预测

大庆油田经历了多年的勘探开发,地质研究比较精细化,已经基本完成了地层纵向上细分单砂层的研究,因此,对沉积相油藏油气储层属性预测而言,要明确岩石物性分布预测的基础:油田在地质沉积过程中,同一区域同一沉积微相的岩石砂体、物质和沉积过程基本相同,所以各方面的属性和特征也都相似;而不同沉积微相因为所处的沉积时期和沉积过程不同,在沉积砂体和物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油气储层的物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油气储层的有小砂体厚度、孔渗特征、含油饱和度等物性特征和岩层的分布都与储层沉积相密切相关,对于储层物性开发条件不明确的区域,其开发条件与处于同一沉积微相和沉积层的已开发层位地质开发特征相似。在地质建模分析中,很多油田对储层砂岩厚度、有效厚度不进行预测,粗略将其看作由储层孔渗特征和含油饱和度决定的。但这一认识不符合大庆油田的地质开发特点,结合大庆油田沉积微相地质开发特点,在油气储层岩石物性开发特征的预测上,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一是对沉积相带图利用计算机建模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不同层位沉积相边界坐标值进行分层离散提取,然后标注相应颜色。二是不断回放已进行了数字化标注的沉积相带图,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定的相别充色,并进行适当的边界修改。三是根据前两项工序形成的沉积相边界和相别颜色,分别进行编号处理,生成沉积相分布场,这一分布场为正整型的,对于同一层位和相位但相互不连通区域,要采取不同的正整数相别。四是采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序贯高斯模拟法等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每个油气储层层位、沉积微相单连通区域进行岩石物性预测。

2、沉积相油藏岩石-流体作用特征描述

在油藏地质描述中,可以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和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岩石-流体作用特征进行描述,在具体描述中,要针对不同层位特点设置这两条曲线。大庆油田在多年的勘探开发和地质描述中,研究出了适应精细化单砂层沉积岩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特征描述技术,虽然精细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能够使用和满足油藏流体运动规律的认知特征和需要,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是对油田具体区块岩心资料进行搜集汇总,并根据勘探开发实际计算不同的沉积相和沉积单元的平均束缚水饱和度、油相相对渗透率以及区域储层残余油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和水体饱和度,并通过分析得出平均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根据计算和分析结果对不同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特征进行编号。二是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和编号情况,以及岩石物性分布预测,建立相互作用特征编号与正整型沉积相别值映射关系,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同一油气储层和同一沉积相可能存在相互连通的情况,所以映射不是正反一一对应,一个特征编号可能会对应有多个沉积相别数值。三是根据以上分析获得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特征分布场,这就是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建模结果,可为油藏的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二、相控参数预测的准确度及技术应用效果

大庆油田的喇萨杏等区块当前开发时间较长、井网布局较密,井距已经在150米甚至更小的范围内,油气储层的顶深、孔渗度、砂岩厚度和饱和度等信息都是通过测井解释和岩心分析得出的,但是单纯依靠内插法等无法准确的分析出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而根据现有的勘探开发经验可知,油气储层的各类信息参数空间分布中受到明显的沉积相控制特征,以已经获取的储层井间信息和沉积相带空间分布作为基本的控制条件,就能准确的计算出储层的属性参数和空间分布情况。具体工作中,可以利用沉积学理论知识,借助各类地质分析软件进行地质建模分析,并对区块油气储层的砂体形态及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精细化分层解剖和模式预测描述。

通过将沉积相带图数字化,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有效分析储层构造、岩相、层性以及岩石-流体特性,通过在纵向上划分单砂层、在平面上划分沉积微相和物理相,实现了流动单元的精细划分。一是使分析结果更加符合油藏地质规律和认识,以沉积相控制情况反映相内参数相似性和相间参数差异性,模拟分析数值无需进行人机交互就可以进行油藏数值模拟。二是历史拟合度提高,通过区分沉积相类型进行储层参数分析,油藏预测分析精度提高,使得含水计算结果与观测曲线的匹配度增强、拟合度提升。三是更好地预测到剩余油的储量和分布情况,相控油藏模型可以对不同砂体类型在区域开发条件下的剩余油情况进行量化,并可以通过细分河道砂层、河间薄层、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砂进行不同沉积相类型的地质储量分析,精确划分了剩余油的分布。

三、结论

综上所述,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是区域油藏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根据大庆油田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开况和特点,建立完善的沉积相油藏地质建模分析体系,有利于加深对相控油藏的了解,提升该类油藏的开发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曙光,赵国忠,余碧君.大庆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规律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5(03).

[2] 王家华,马晓鸽.多点地质统计学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2(02).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2篇

关键词:危险品 集装箱码头 危险品种类 化工行业

在货物运输中,凡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线等性质,在运输、装卸、保管过程中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由于集装箱具有较高的运输效率和便利性,世界约76.2%的化学危险品通过海上集装箱来运输。根据相关资料,我国沿海港口运输的危险品集装箱约占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3.3%。某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随着直接腹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和化工业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5万TEU,危险品箱的数量和装箱货物的种类逐年增加,已有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已饱和,为此,计划新建集装箱码头。码头为全省和周边临近省份服务,后方入驻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部分危险品也将由集装箱码头运输。为设计危险品运输配套的相关设施并申请相关营运证照,本文对建成后运输的危险品种类进行了分析。

危险品的分类和集装箱码头装卸危险品箱的方式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或最主要的危险性分为9个类别。分别为:1类为爆炸品;2类为含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和毒性气体气体;3类为易燃液体;4类为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类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6类为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7类为放射性物质;8类为腐蚀性物质;9类为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集装箱装箱的危险品货物种类包含上述各类危险品货物。

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1类、2类和7类货物不能在港口堆存,只考虑直取作业。出口集装箱应“迟进场,早装船”,尽量减少在港内停留时间。因此,集装箱码头即使装卸1类、2类和7类危险品的集装箱,也采取即来即走的方式,基本不在港内停留,当然也不进集装箱堆场,进危险品集装箱堆场的只是装有3、4、5、6、8和9类危险品的集装箱。

码头腹地某省石油化工行业情况

化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我国工业经济总量的约2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某港所在省的化工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原油开采、炼油及石油加工、基本化工原料、农用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及橡胶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生产的苯甲酸钠、季戊四醇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矿石、磷肥、氯化苄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化肥、硫酸居全国第二位,氮肥居全国第三位,纯碱、电石居全国第六位,农药居全国第八位。化工行业成为湖北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

该省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4家,30~100亿元企业6家,10~30亿元企业9家,过亿元的企业数达200家。以石化、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区近30个。未来将依法依规整合并重点建设化工园区,并培育产业集群。

从分布地域来看,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主要位于该港所在市和该省中部,磷化工行业主要位于该省西北部,盐化工行业主要位于该港周边市,煤化工行业主要位于该港所在市、周边市和该省西部,精细化工行业主要位于该港所在市、周边市和该省西北部,化工新材料行业主要位于该港所在市和该省西部。

现有集装箱码头危险品箱设施和运输情况

经过对该港以运营的一期、二期集装箱码头调查,这两个码头均没有设置与危险品作业功能配套的设施。其中二期在前期设计有危险品专用堆场,后因报环保部审批时没有通过而取消。

目前,一期集装箱码头在2007年申报获批危险品箱装卸作业功能,已改造形成了危险品箱堆场。允许作业的危险品为3、4、5、8、9类。实际装卸货种主要为5类。

二期为了满足部分航运公司的需求,申报获批了危险品箱的临时作业证,已在危险品箱堆场增加喷淋设施,其余设施仍有待完善。临时作业证中允许作业的危险品为3、4、5.1、6.1、8、9类。实际主要运输的品种为5、8、9类危险品。

某新建集装箱码头危险品箱装运货种初步分析

1、码头所在省化工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2005年,该省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0.42%,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0.14%。石油储量最丰富的黑龙江省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1.46%,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新疆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1.37%。显然,该省在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储量上不具备优势。

该省化工行业生产总值低于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等沿海省份。行业指数逐年增长缓慢,生产指数与其他省份相差不大。横向比较来看,该省生产总值和指数呈上升态势;纵向比较来看,生产总值和指数在全国居中游水平。2005年该省化工产品产量和在全国的占比见下表。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虽然该省进出口逐年增长,某些年份增幅达到30%以上,但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份额很小,与广东省、江苏省等进出口大省仍有较大差距。

与发达省份相比,该省在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存在比较劣势,但是在其他化工行业存在比较优势。所以,该省规划未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因此,本码头未来运输的主要危险品是磷、盐、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

2、该省化工产品的流向

产品是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省份流向竞争力弱的省份。从上述该省化工行业竞争力分析可以看出,未来,该省化工品物流总体流向是,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流向沿江和沿海省份,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煤化工产品流向省内或由沿江、沿海省份流向本省。

3、危险品箱装箱货物的批量

适宜集装箱运输的危险品总量一般不大,较大批量的危险品往往由生产企业通过自己的码头或铁路专用线,采用专用船、火车运输,以降低成本。当总量较小,每批批量不大时,用集装箱运输较为合理。因此,采用集装箱运输的危险品一般批量较小,总量也不大。如,该港集装箱一期码头每月危险品箱没超过400TEU。

4、本地生成箱和转运箱

该港所在市及周边地区分布着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精细化工行业和化工新材料行业。从前面分析可知,未来本地装箱的主要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危险产品。同时,由于这两行业的部分原料需要从沿江、沿海省份运入,因此,也有从其他省份运来的危险品箱。

该市及周边地区外的省内其他地区,分布着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磷化工、煤化工行业、盐化工、精细化工行业和化工新材料行业。除了油及基本有机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外,省内其他地区磷化工产业和高浓度磷复肥产业、盐化工产业、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将产生运出本省的集装箱。由于该港经过多年发展,已对该省其他区域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省内其他地区的部分危险品箱也将在该港中转。

5、危险品箱的危险等级

从该省化工行业产品结构来看,没有属1、7类的危险品,极少数为2类危险品,3、4、5、6、8、9类都有。详见下表。

虽然该省化工行业包含炼油及基本有机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6个细分行业,但从前述分析来看,未来可能采用集装箱运至沿江、沿海省份的品种主要是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为3、4、5、6、8、9类,没有或很少有1、2、7类。

6、危险品的种类和时序

当前,由于该省的磷化工、盐化工多年来依托本省资源形成了较大的规模,部分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产品销往沿江、沿海多省。这些产品基本属于5、8、9类危险品。从该港已有集装箱码头实际运输危险品种类来看,主要为5类,另有部分为8、9类,与上述分析吻合。

未来随着规划的实施,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逐步完善,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行业的产品种类将逐步增加、产量逐步增大,导致装箱危险品向3、4、6类扩展,扩展的速度取决于行业和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该港集装箱装箱危险品近期仍会以5、8、9类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3、4、6类危险品。

7、周边省份化工行业和综合保税园区的影响

该港所在市正在建设部级综合保税园区,虽然历史上综合保税园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但随着国家批准的综合保税园区数量的增加,单个园区的辐射能力逐步减小。截至2013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已达33家,在该省周边省份中,有多个部级综合保税区。该港所在市的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它的辐射能力应主要为本省,若考虑经济运距因素可影响到周边省份相邻的有限区域,但受各省行政政策影响,辐射到周边各省全部的难度较大。因此,新建码头危险品种类主要由本省化工行业现状和发展决定,受周边省份化工行业影响较小。

结论

该港集装箱码头运输的危险品种类由直接腹地的该省化工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决定。由于该省化工行业原料来自本地或长江沿江省份,而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将运至沿江、沿海省份,因此,可以得出未来危险品箱装箱货物初期以磷化工、盐化工品种为主,危险品等级属5、8、9类,未来,拓展到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行业的产品,危险品等级为3、4、5、6、8、9类的结论。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3篇

一、石油工程成本构成

石油工程项目依照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分别是钻井工程项目、地质勘探工程项目、科技协作项目、基本建设项目、专业服务项目。通常情况下,石油工程的项目成本也包括五大类,这五大类分别是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和辅助成本。以下,笔者就从这几大类系统的阐述石油工程成本的构成。

1.矿区取得产生成本该成本的形成是指在通过租赁和购买以及其他途径获得一个矿区的时候,所产生的成本。矿区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分别是:购买或是租赁矿区所产生的费用以及产生的相关定金;在采矿的过程中需要支出的费用;在获取矿区的时候所产生的相关法律费用、租金费用等等。

2.矿区勘探产生的成本工作人员对矿区进行勘探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的费用支出。矿区勘探产生的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是矿区非钻进勘探成本和钻进勘探成本。勘探产生的成本比较多,例如勘探人员的薪金、勘探过程中产生的调查费用以及干井贡献和井底贡献所产生的费用等等。

3.开发矿区产生的成本所谓的开发矿区产生的成本其实就是指为了探明矿区石油储量和为了开采、处理、集输和储存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开发矿区产生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多,包括为了储备天然气而产生的费用、为了集输天然气和石油所产生的费用等等。

4.生产所产生的成本所谓的生产成本是指处理和维护矿区井及相关设备所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设备的损坏与折旧、操作相关机器所产生的费用等等。

5.辅助设备和设施所产生的费用辅助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各种地震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造价非常高,所以一旦进行矿区开发那么势必会引进一大批的设备和设施,相应的也会产生巨大的成本费用。总而言之,石油工程成本构成的种类较多,因此,应当仔细的分析成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实现石油项目成本的控制。

二、石油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石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但是,总体上还是在依照财务核算以及保障资金安全的方面去进行石油工程的财务管理,因此,并没有对降低合同成本、加强管理预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2]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控制成本的方式过于粗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具体来说,我国石油工程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投议标的阶段,没有树立成本意识。

2.没有精确的对操作成本进行预算。

3.全员控制成本的协作性不高。

4.没有精准的计量风险成本。造成石油工程成本管理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反馈和协作机制的缺乏,既没有体现出系统性,也没有动态性。从本质上来说,管理石油工程项目成本应该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而且是一个全过程闭环控制系统。它应该是将整个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统一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这样,石油工程成本管理才能够切实的展开下去。

三、石油工程成本控制模式

只有快速降低石油工程的成本,石油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谋取更大的利益。石油工程成本的降低是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石油企业发展的需求。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成本控制模式。该控制成本控制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构成的,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目标、原则、控制机制和保障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这些运行机制是以“事前预算、事中精细核算和动态监控、事后全面分析评价”的管理逻辑进行设计的,随着石油项目业务的逐步展开,这些机制也会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有效地降低石油项目成本。以下是石油工程成本控制模式的运行机制:

1.以WBS为基础的成本预算机制。该机制的展开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成本预算编制。由于石油项目的范围以及项目内容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以WBS为基础进行。

2.以ABC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机制。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是该机制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上一机制作为基础,所以成本核算机制的运行就变得顺其自然了。[4]该机制一方面能够提供合理的、细致的成本信息,还能够尽可能的使预算机制同核算机制的口径保持一致。

3.以EV为基础的成本动态控制机制。实现石油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的重要工具以及总要环节之一就是挣值法管理。挣值法管理主要是综合评估项目费用以及进度,评估和测算石油工程项目资源的执行效果。

4.以BSC为基础的项目后评价机制,该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综合评价项目运作。能够实现对比的考核项目决策初期效果以及后期实际达成的项目效果,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社会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及影响。

四、结束语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4篇

一、发展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聚集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石化产业结构

大连是全国炼能最大的城市之一,年炼油能力已经达到了3000万吨,但结构不合理,化工产业链短。炼油―化工一体化是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实现炼油产品“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重要手段。大连石油化工业主体是炼油,大连石化、西太平洋石化都缺少化尾,导致石油化工不平衡,中游产业不足,无法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

(二)有利于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作为老工业基地,大连老牌石化企业较多,但布局较为分散,不仅与城市的扩建增容冲突加剧,且存在一定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一些老企业厂址已不能与城市发展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受资源、环境、安全方面的约束加剧,基本无发展空间,有待搬迁改造。

(三)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大连化工产业园区化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明显不足,用地效率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当前,大连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石化两家企业总炼油能力达3000万吨,所需原油主要从海上进口,却未配套建设乙烯装置,仅这两家企业每年就有1000多万吨过剩成品油,呈现原油北上、成品油南下的极不合理流向,而且,大连也没有围绕炼油龙头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群。一些园区还存在因缺少大型龙头项目而难以延伸拓展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或因规划理念落后、管理粗放,又可能形成新的不合理布局和用地浪费等问题。

总之,充分利用大连长兴岛自身优越的天然深水岸线和航道、广阔滩涂、独立岛屿、充裕海洋环境容量、独特区位等资源条件,规划建设现代化、高水平的世界级石油化工园区,不仅对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更对大连市乃至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聚集区的优势条件

(一)区位与土地资源优势

大连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处于中、日、韩经济圈范围内,石化工业发达,市场活跃,海陆空交通便捷,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可充分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发展石化工业,增强东北地区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距大连市区130公里,距沈阳市292公里。长兴岛海域岛屿相间形成的港湾和陆域,使湾内的掩护区域和湾外的深水条件齐具,是建设各类码头的优良港址。长兴岛与西中岛均有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条件,与大陆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特别是西中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且据有关单位初步勘察,通过对周边盐田、浅海滩涂进一步填海造地,可使西中岛陆域面积增加到95平方公里,土地储备更为丰富,建港及建设大型石化项目的条件更佳。

(二)基础设施优势

长兴岛地区的交通、通讯、水、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应齐全,中心区域已实现“七通一平”。近年来辽宁省和大连市政府又进一步加强了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沈大高速公路南部到达长兴岛的皮长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哈大铁路引至长兴岛的货运铁路已经通车。长兴岛、西中岛、交流岛等岛屿内和岛屿间的公路交通网也已经贯通。

(三)地理环境优势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四面环海,其中西中岛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海岛,西侧、南侧面向渤海,岛内居民较少,现有人口不足7000人,可实施全部搬迁,形成“无居民岛”,便于封闭管理。与规划的主城区距离13公里以上,且有山体作为天然屏障,可为居民生活工作创造安全环境。

(四)入驻项目优势

长兴岛石化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精细化工等高端石化产品,培育从炼油、乙烯、芳烃、三大合成材料、基本有机原料到精细化工等系列产业集群,目前,中石油大连分公司炼化一体项目已经签约入驻,计划在2012年开工建设,这为长兴岛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恒力集团年产220万吨PTA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开展前期筹备工作;另外还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MDI、TDI、聚氨酯、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项目上正在洽谈协商。

三、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原则、思路及定位

(一)发展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依据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经济发展规划,按照辽宁省大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基地内项目要符合高起点、高收益、低物耗、低污染的要求,严格准入门槛;装置达到经济规模,工艺先进、产品档次高,环境友好、节约土地和岸线等资源。

2、市场导向原则:选择国内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产品,充分利用港口优势,扩大原料来源。

3、时序开发原则:按科学时序进行开发建设,整合现有石化资源,加大炼化一体化发展力度。优先发展乙烯等化工产品,视条件成熟程度在规划的产业框架内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并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

4、循环经济原则:每个发展阶段均要实现项目间无缝连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节约资源、生产集约为目标,实现原料、中间体、多种副产品的互供共享;保证能耗和水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5、调整和发展并举原则:承接辽宁省、大连市现有石化产业转移,对辽宁省、大连市内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炼化企业及与城市规划矛盾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下决心进行调整、改造和搬迁。

(二)发展思路

1、依托辽宁省和大连市现有石化产业基础,结合大连现有炼油企业搬迁发展,以及其它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按照“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国际化”的理念,比照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世界级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2、坚持走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石化产品的组合优势,发挥石化产业链的集群效应。重点发展乙烯、芳烃及其衍生品制造业,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主要生产与相关产业配套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及其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3、园区内产业布局要有利于企业间生产装置相邻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一体化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节约土地,优化岸线资源利用。

4、园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构建以炼化一体化、规模化、产业集聚式发展为特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世界级、高水平、环境友好型石化产业基地,带动特色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形成优势石化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以原油加工为龙头,采用炼化一体化模式,按照油头化尾、自上而下发展原则规划石化产品链。配套建设大型轻烃裂解制乙烯联合装置,并辅以甲醇制烯烃技术,为下游提供化工基础原料。综合利用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发展有机化工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深加工,并大力发展相关的精细化工项目,支持汽车、航空、船舶、机械设备、建筑、纺织、电子信息等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炼油规模近期达到4000万吨/年,远期形成6000万吨/年,乙烯规模形成400万吨/年以上,芳烃600万吨/年,总产值达到近万亿元。

四、发展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议

(一)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石化园区发展

化工生产具有原材料配套性强,企业间相互依存度紧密,原材料的管道输送有利于安全等特点,因此建立高度一体化的大型化工生产体系是当前世界石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模式。石化产业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工程建设、能源供应、污水处理等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专业化经营和监管。同时石化产业的项目报批手续复杂、建设周期长、产业专业性强等诸多特点都要求地方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推进石化产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可以考虑成立长兴岛石化产业园管委会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项目促进及安全环保。

(二)加大对石化产业上游龙头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建设的重要手段。石油炼制、烯烃和芳烃生产是石化工业的核心业务,其规模是石化工业的重要标志,通过拉长炼油和烯烃、芳烃类的产业链条,就可以形成庞大的下游产业集群,因此需要工业区管委会全力推动炼化一体项目及烯烃、芳烃的生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并切实保证项目的落地生产。

(三)做好石化产业基础设施配套

做好化工品码头仓储设施建设、公路和铁路进入园区以及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外石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服务模式,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热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业气体供应等为一体的基础设施综合体,实现低碳、环保、安全、节能、资源循环利用,低成本运行的经济运行目标。

(四)全面做好安全、环保监管

在园区开发建设上既要“重项目”,更要“重监管”,对石化产业的安全环保监管进一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加强建设,建议在石化产业园区内设立石化产业安监分局,增编专业人员;设立石化产业督查大队派驻石化园区和大型企业,全面加强对重要企业和园区的安全、环保监管。

(五)利用石化产业链扩张相关服务业

为了进一步增加石化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拉动效应,增强石化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度,建议大力发展与石化产业密切相关的航运物流、金融保险、商品交易、信息汇集,要求石化投资企业不仅落户生产项目,还要落户包含贷款、保险业务等在内的服务项目;通过石化产业聚集扩展相关服务业,实现航运物流、金融贸易等服务企业的聚集,以完善的产业投资环境推动主导石化产业发展,使长兴岛不仅仅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也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东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和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①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http: //baike.省略/view/333763

5.htm

②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发展规划

ln.省略/qmzx/wdyx/fzgh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投资;石油;勘探;开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油田的主营业务,长庆油田将其划分为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等三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投资是关系到油田兴衰的重要工作,做好该工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提高石油勘探水平的投资措施

一是加强综合研究和动态分析,优选勘探目标,优化井位部署,提高勘探成功率。第一立足盆地资源现状,利用地震、地质、测录井资料,进一步开展石油成藏主控因素、成藏规律、沉积体系、储层微观特征研究。第二积极运用先进适用的地震勘探技术,加大储层预测精度以及储层流体分析等技术的攻关,做到地质与地震结合,优化井位部署,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第三在井位部署、方案论证、机组调配等方面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在相同区域、相邻区块以及勘探开发技术相对成熟的地区积极推行大外协、大部署、大产建的工作思路。第四对同一区块部署的井位根据地震、地质资料进行风险分析,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按照风险级别分批实施。第五对于储层纵向上均有分布的地区,井位部署要不断加强综合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井位优选。第六钻探过程中要根据录井、测井等随钻资料,注重过程地质、工程等综合分析,在确保钻探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完钻层位及完井方式。

二是扩大市场开放,加强勘探项目全过程管理,有效控制和节约投资,确保石油勘探发现成本不超。第一优化项目设计,在勘探目标优选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综合研究的新成果、新认识,做好勘探项目的总体设计、分项设计以及单井设计的优化工作并严格执行。第二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针对勘探目标和储层特点,大力推行“一井一层一工艺”的精细勘探,提高储量丰度,增大单井控制储量面积,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综合效益。第三扩大市场开放。按照集团公司要求,严格测录井、物化探队伍的资质和准入条件,全面开放石油勘探市场。第四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一要,积极推行施工前的概预算、施工过程中的滚动预算以及工程结束后的精细结算,严格投资的过程控制机制;二要,优化钻机、试油机组的生产组织协调,实现各工序紧密衔接,尽量减少长距离搬迁,在满足地质勘探需要的情况下优选井场位置,尽量减少超大钻前;三要,在社会依托差的陕北地区在满足地质勘探和整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井场资源,减少征地及外协等费用。

2 提高油藏评价水平的投资措施

全力推进“整体性评价、一体化管理、规模性建产”为核心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深化地质研究,优化评价部署,强化工艺攻关,提高评价效益。

一是加强油藏富集规律研究,统筹部署、择优探明。立足勘探发现,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基础,强化沉积微相研究,坚持地震、测井、地质多学科结合,高精度预测砂体展布与规模;加强成岩作用、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找准富集区主控因素,分析不同类型油藏富集规律,优选有利目标,统筹部署,整体评价,择优探明。

二是推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规模快速建产。坚持整体研究、评价与部署,与勘探、开发联手寻找富集区,落实探明地质储量,确保规模性开发建产需要。坚持一体化管理,统筹考虑井位部署、生产组织,实现评价井大井场与开发共用,相互衔接、减少重复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开放度,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三是突出超低渗透储层改造,努力提高单井产量。在突出新技术应用与试验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试油层位,减少改造层次;进一步精细现场施工,确保试油一次成功率,减少重复改造;进一步优化施工参数,压缩改造规模,减少超大规模改造费用支出。

四是推广标准化流程管理,实现项目高效运作。建立油藏评价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项目立项、方案制定、井位部署、单井设计、随钻分析、储量计算、工程结算、合同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重点业务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压缩会议、招待等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使项目管理费用较上年下降×%,实现项目高效运作。

3 提高油藏开发水平的投资措施

一是全面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第一坚持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勘探阶段强调统一井网和井场再利用,加快后期开发动用。开发阶段强调井位和资料录取的互补,通过骨架井甩开、加深和滚动实施,拓展勘探评价新领域。第二在储层较落实的区域,预探、评价、产建通盘考虑、整体部署,快速落实油层,控制油藏规模,推行组织管理一体化、方案部署一体化、生产运行一体化、资料录取一体化。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6篇

一、国内石油生产企业应对低油价的做法

1.着力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开发单位增收节支、专业队伍服务增效的积极性。近两年,中国石化中原石油生产企业根据集团公司部署,全面推行“以采油气管理区为甲方,生产辅助和后勤服务单位为乙方”的内部市场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健全内部市场管理运行制度。中原石油生产企业制定了《内部市场运行管理办法》 ,明确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将测井测试、地质研究、技术应用、井下作业、生产准备、生产维修、生产运输、供电管理、治安保卫、后勤服务、信息管理等11大类380小项专业化服务业务,全部纳入内部市场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分公司和二级单位两个层面专业化管理体系。将石油生产企业层面的井下作业、特种车辆、准备、测试、供电等专业化队伍,整合至分公司层面进行专业化管理,在服务石油生产企业内部的基础上强化外部市场开拓。护矿护卫、车辆服务、加工维修等业务,仍保持厂内专业化管理不变。三是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开发单位和专业化队伍,实行以内部利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按利润超缴额50%兑现(即上交利润超过考核利润的那部分金额,按50%的比例,发给上交单位,作为业绩效益奖金),调动了开发单位增收节支、专业化队伍服务增效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2015年中原石油生产企业油气主营业务生产成本降低了近10亿元,外部项目合同额达到2.9亿元。

2.探索实施经营自下放,增强扭亏增效的动力和压力。2014年以来,中国石油集团针对辽河、吉林等石油生产企业资源接替困难、效益持续下滑等问题,开展了下放经营自的试点工作。将投资成本一体化管理权限、方案审批权和物资采购权、市场化选择施工队伍等7项经营权下放给石油生产企业企业,以扭亏为目标实施承包经营试点。试点企业层层细化方案和配套措施,将经营压力传递至各单位和岗位。一是构建效益管控体系。按照权责匹配、包管并重,自上而下构建石油生产企业机关、二级单位、基层站队三级效益管控体系。石油生产企业机关作为“总业主”,是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和投资中心;所属单位是“承包商”,是运营管理主体和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基层站队是“工程队”,是生产经营创效主体。各层级单位扮演好自身角色,真正管住成本、提高效益。二是实施承包经营试点。石油生产企业分类开展采油承包,指标下达到班组,人员自由组合,倒班方式自主确定;实行作业承包,工作量和成本包干,根据效益兑现奖金;实行捞油承包、材料费修理费承包、燃料费定额管理。三是加大工效挂钩力度。月度业绩奖标准随单位利润浮动,年度效益奖全面浮动、不再保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辽河、吉林石油生产企业均实现了增储稳产、效益提升,吉林石油生产企业2015年单位完全成本80美元/桶,比上年下降9美元/桶,辽河石油生产企业2015年超额完成了考核利润。

3.合作开发低品位油气储量,盘活油气资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石油吉林、辽河石油生产企业积极探索合资合作开发低丰度、低渗透、低产出的“三低”石油生产企业,形成了项目产品分成、利润分成、成立合资公司等合作经营模式,在经济开采开发边界、低品位油气资源方面取得成效。目前,吉林石油生产企业有多个合资合作项目,产油量约占石油生产企业原油总产量的30%。在与外资合作的项目中,由合作方作为作业者,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钻井、压裂、测井等作业费用节支30%以上,在当前低油价形势下合作项目仍然实现了盈利。

二、低油价下石油生产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1.强化内部管理,营造精细化管理的环境。石油生产企业实施生产精细化管理,应该首先提高员工对生产精细化管理的认知度,所以首先要利用大众媒体加大对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在石油生产企业内实时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其次,通过情况简报、会议纪要、季度情况分析等方式,整合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强化员工对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的信心,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全员参与、大力支持的有利环境。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够有效地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石油生产企业的一种管理常态,并将它上升为成熟的管理制度;要对精细化管理经验不断总结、修正,并加以固化,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文化。营造精细节约文化,实现低碳生产,在石油生产企业营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文化,让石油生产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按低碳准则进行生产和工作。石油生产企业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团队学习、进行系统思考的“五项修炼”的精细节约文化建设与培育,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内部流程与细节,注重效率、效益、成本、质量。更加关注向内部管理要效率,而不在于扩大企业规模。

2.落实组织保障,成立专业管理项目组。在专业上,成立精细化管理活动专业组,分别是储量及发现成本组。产量及开发成本组、操作成本组、采油工程指标组、节能管理组、化学助剂组、石油生产企业开发指标组、创新创效组、清洁生产工作组、安全设备管理工作组,这些工作组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个单位和岗位,逐层管理,逐层监督,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链和考核链;在经济管理上,也是通过成立产能建设项目组、作业管理项目组、水电燃料项目组等,按照权、责、利等原则,成立项目组,实行项目经理风险抵押金制度,指标到人,责任到人确保经济安全。

3.完善用人机制,做好人才保障。推进“人才森林”建设,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通过课题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交流合作以及评选石油生产企业岗位竞聘和职称评审等途径,在企业范围内拓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围绕培训目标优化技能等级结构,加大技能实训力度。

4.细化和控制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石油生产企业要对油气生产过程的作业进行分解,确定目标作业成本,对各生产环节成本严格控制,重点控制源头;深入进行成本项目及成本动因分析,消除成本影响因素;杜绝内患,消除石油生产企业中的跑、冒、漏、滴,准确进行成本核算;成本信息要透明,以目标成本为限,全面进行成本考核。库存、事故、抱怨、缺陷等都会增大企业的成本。因此,在低油价时期,石油生产企业要精干瘦身减负,在生产运营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生产零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各类损耗,最大限度提升企业效益。

5.夯实石油生产企业稳产基础。精细油藏管理是石油生产企业开发的根本。要根据油藏静、动态变化,重新认识油藏、重新评价驱替体系、重构井网模式、重建地面系统,一要推行油藏目标管理。要根据各个油藏开发形势,制定分油藏开发目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专人负责,每月对标分析,及时治理;二要精细注采调控。剖面上持续开展“油层组、油层段、小层、微层”四级精细地层对比,平面上静、动态紧密结合,细分注水单元,通过注采调整,使油藏压力保持水平提升;三要精细注水管理。在注够水上,要从“管理、系统、措施”三方面开展工作,坚决杜绝管理原因欠注。通过加强采出水系统“前端、中间、后端”三个环节治理,打造水处理示范站点。有效注水上,要加大注采不对应、层间吸水差异的治理力度,要持续开展微层对比,确保油、水井注采对应。加大层内调剖和堵水调剖工作量。精细注水上,加快分注进度,该分注的要尽快分注到位。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7篇

石化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是浙江重要的支柱工业。浙江石化工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精、专、特、新的特色优势。

**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石化企业973家;工业增加值143.9亿元,销售收入678.9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9.2%和10.9%;利税总额65.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1.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0%和8.9%。主要产品产量:合成氨89万吨,氮肥51.2万吨,磷肥13.3万吨,硫酸40.6万吨,烧碱41.2万吨,纯碱8.4万吨,电石11.3万吨,塑料12.2万吨,农药6.5万吨,涂料6.3万吨,染料18.1万吨,各类助剂16.2万吨,原油加工量1050.4万吨,轮胎670万条(其中子午线轮胎347万条)。

**时期,石化工业作为省政府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发展很快。工业生产、技术进步、行业结构、产品开发、产业组织、区域布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作为培育主导产业重要抓手的"三个一百"工程(组建100家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15家;培育100个化工拳头产品;实施100项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表现在: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据石化系统统计,**年均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7%,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3.7%,其中实现利润年均增长7.1%。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第2位,其余均居第3位。**年,化工万元产值能耗1.09吨标准煤,比95年降低0.95吨标准煤;全员劳动生产率达6.6万元/人,其中化工为5.38万元/人。石油加工业是**时期全省主要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二)产业组织和行业结构渐趋合理,特色优势逐步形成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目标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组、联合不断推进,大公司、大集团不断成长。企业集团发展到26家,比**年增加5家。镇炼化、巨化等2家为国家特大型企业;中策橡胶、新安化工、杭州电化等24家为大型企业。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化肥产值在化工系统中所占比重由**年的21%下降到10.5%;精细化工产值率由**年的45%提高到56.9%,比全国平均值约高出15个百分点。拳头产品进一步发展,分散染料、燃料油品、草甘膦、井岗霉素、阿维菌素、VE主环、异植物醇、氟基础原料、氟致冷剂、含氟无机盐及试剂、氟材料、涂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

(三)石化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产力布局趋于改善

镇炼化和巨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镇炼化形成了1600万吨炼油能力和1200万吨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巨化集团形成了从氟基础原料、氟致冷剂到氟合成材料的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湖州、台州两个部级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结合城市化进程,建设重点化工园区,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理污染。湖州钟管的生物化工园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化工园区、上虞港的精细化工园区等建设较为突出,化工布局分散的局面逐步改善。

(四)企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期间石化系统列入国家"双加"工程的有19项,列入"国家三个专项工程"的有12项,列入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计76项,累计完成投资额104.66亿元。**重大工程大多建成或正在建设。镇炼化1200万吨炼油装置改造,巨化3000吨PTFE,新安化工1万吨草甘膦,嘉兴韩泰180万套子午线轮胎,龙盛、闰土等万吨级分散染料生产线改造,杭州炼油厂2万吨白油等项目建成投产,使我省在相关领域的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先列。

石化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结构不够合理。煤化工比重较大,石油化工尚未形成现代化工的主导地位;精细化工的传统领域比重偏大,新领域发展不足;农用化工的小化肥、小农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精细化工产品相当部分仿制国外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企业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中小型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相对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面临着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四是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二、**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发展背景

进入**,石化工业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向完善,石化工业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为显著,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加快推进,石化工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石化工业将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以我国加入WTO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融合。石化工业可以在产品出口、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跨国经营等方面,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又给石化工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3.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石化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石化企业面临着不断追求技术优势、竞争优势的强大压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研究开发成本明显提高,投资风险明显加大。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石化工业,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4.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石化工业发展受到较大的环境制约。环太湖、钱塘江、运河水系的重点治理,对石化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石化工业在生产建设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从产业选择、区域布局、技术方案确定等各方面和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全面采取"三废"控制及治理措施,决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战略任务

1.**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发展氟化工,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稳定发展农用化工,进一步形成"专、精、特、新"的发展特色,把石化工业建成产业带动力大、集约化程度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2.**发展的预期目标

--**时期石化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年达到1196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年达到242亿元。

--**时期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1%,到**年实现利税11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到**年实现利润48亿元。

--**时期石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镇炼化100亿元,三资企业及其它100亿元以上。

3.**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上新台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以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为主的拳头产品100个;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推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推进企业改组,**期间形成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集生产贸易科研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显著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实现管理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培育"五个一批"企业。按照大公司大集团、小型巨人、名牌产品、创汇大户、高新技术企业等五类标准,进一步采取培育措施,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争取到**期末,"五个一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到石化系统的70%和80%以上。

--积极有效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所有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推行清洁生产,从区域布局、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工艺技术、"三废"处理手段等方面全面实施环境友好工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

--进一步提高石化工业的外向度。积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推动石化工业向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抓好30个左右省级石化出口重点企业。争取到**期末,石化工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5%。

三、主要行业发展方向

(一)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按其产品分为传统领域精细化工和新领域精细化工两个部分。传统领域精细化工,目前已形成以化学农药、染料、涂料等为主、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从市场趋势看,化学农药中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某些特效杀菌剂、除草剂及剂型等,国内仍有缺口;建筑涂料、汽车漆、道路标志漆等需求量激增;染料等出口潜力仍较大。新领域精细化工,我省已形成一批以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产品、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以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专业生产企业。全国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年生产能力近900万吨,产品9500余种。从总体上看,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缺口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以至更长一段时期,以精细化工为特色发展浙江石化工业,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针。总的方向是,抓住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三个关键环节,重在创特色、创名牌,推动产品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好精细油品、造纸化学品、催化剂、生物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10个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精细化工专用生产基地。

1.染料工业

发展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研制发展符合国内外环保要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重点是研制开发符合德国纺织品环保法规(Eco-TexStandard100)要求的分散、活性、酸性和直接染料品种。活性染料,重点发展ME型、KE型具有高强度低盐型的活性染料;酸性(中性)染料,重点发展聚酰胺纤维、皮革羊毛用中高档弱酸性中性染料,加强三芳甲烷型酸性染料的开发力度;分散染料,重点开发含氰基偶氮苯系、苯并噻唑偶氮系、苯并二呋喃酮系分散染料;直接染料,重点发展高档、耐晒一浴一步法型、D.S.D酸等结构的直接染料。

2.涂料工业

引导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树脂色浆和涂料生产的专业化。大力发展高档合成树脂涂料和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丙烯酸和醋酸乙烯等)、高固体份涂料、粉末涂料和幅射固化涂料;重点发展高档建筑涂料、汽车涂料、家俱涂料和重防腐涂料。有机颜料,重点发展异吲哚啉酮、喹啶酮、喹酞酮、苯并咪唑酮系等杂环结构高档产品;配套发展无毒、无污染的高档无机颜料;淘汰和缩减有毒的铅系、铬系颜料。

3.医药中间体

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主要是研究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7ADCA和GCLE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红霉素生产技术,氨基酸的发酵及后处理技术,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和微生物转化技术,以及维生素C、E、B2、B12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解决不对称合成和拆分新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采用选择性催化等不对称合成新技术和各种拆分新技术,生产单一对映体药物,攻克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

加速推广羰基化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烟酸、泛酸钙和吡啶类药物的生产规模。

4.有机硅行业

将有机硅发展成为我省精细化工重要的增长点。扩大有机氯硅烷单体的单套生产能力,提高选择性和催化剂寿命,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将硅油、硅橡胶和含硅精细化学品作为有机硅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有机硅在纺织、建筑、电子、日化、皮革、医药等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5.饲料添加剂

发展赖氨酸、蛋氨酸等大宗产品生产,替代进口;加快饲料磷酸氢钙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引进国外脱氟磷酸钙新技术,积极开发丙酸防霉剂,形成相当规模的装置。扩大维生素(VC、VA、VD、D-泛酸钙、VB2)、抗生素、驱虫保健剂的生产规模;加快推广复合饲料添加剂,满足国内需求。

6.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乳酸、木糖/木糠醇、异维生素C钠盐等产品已有相当规模。应积极开发或引进丙酸、单甘酯等产品生产技术,发展代表现代生物工程的L-乳酸长链二元酸、L-丙苯胺酸、透明质酸等产品。

7.合成胶粘剂行业

重点发展环保型胶粘剂(如水性胶粘剂丙烯酸类和醋酸乙烯等热熔胶),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发展低甲醛释放量的脲醛胶,争取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降至10mg/100g,以配合木材加工制品的升级换代;发展高档专用胶粘剂,如热熔胶,聚氨酯胶粘剂,有机硅胶粘剂,高性能环氧粘结剂和汽车用PVC塑溶胶,满足相关行业要求。

重点规划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精细化工项目,提升精细化工产品档次,保持精细化工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主要建设杭州化工研究所造纸改性淀粉二期扩建工程,浙江东港工贸集团**吨/年双活性基(高固色率)活性染料,升华集团8吨/年迪克拉苏、10000吨/年碱性脂肪酶,绍兴稽山L-丙苯胺酸,德清东立L-乳酸和复合饲料添加剂,湖州狮王精细化工厂D-泛酸钙,浙江龙盛集团40000吨/年环保型分散染料,新昌新和成化工公司**吨/年香叶酯等项目。

(二)氟化工

氟化工是亟待发展的行业。我省氟化工已经形成了氟致冷剂、哈龙灭火剂、氟树脂及加工制品、氟农药、氟医药、无机氟盐、CFC和哈龙替代品等系列产品,许多产品在全国占主要地位。**年全国氟化工产品生产总值35亿元,我省为15.9亿元,约占42%。全国最大规模的巨化集团年产3000吨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装置竣工投产,为浙江氟化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氟化工总的发展方向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生产,推动氟化工快速发展,保持在全国的竞争优势。争取到**期末,氟化工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家,超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2家);60%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15%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90%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1.氟树脂

根据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氟树脂产品产量的同时,加快发展氟树脂新品种,提高产品品级和质量,扩大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熔融型氟聚合物、氟弹性体,确保我省在氟树脂产业上的领先优势。支持巨化集团加快建设中俄科技合作园和PTFE技改项目、聚全氟乙丙烯和氟橡胶项目建设,争取创建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发展聚偏氟乙烯和延伸加工氟碳涂料;支持有条件的有机氟材料加工企业在氟树脂应用领域延伸发展。

2.ODS替代品

根据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规定,逐步停止生产和使用CFC和哈龙等ODS产品,加快开发和生产适宜的ODS替代品。以"国家ODS替代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依托,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DS替代品生产技术。重点支持巨化集团公司实施万吨HFC-134a项目;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推进HFC-32、HFC-125、HFC-245fa等产品的产业化和开发ODS替代产品;浙江萤光化工、浙江鹰鹏化工、浙江三环化工等企业发展ODS替代产品。

3.含氟精细化学品

重点发展含氟中间体系列产品、含氟医药和农药终端产品、含氟表面活性剂、氟涂料产品等,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三氟化氮生产技术、含氟芳香族化合物特殊品种的合成技术、含氟织物整理剂等表面活性剂新产品的合成技术、含氟涂料的常温固化技术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浙江传化化学集团在含氟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发展;浙江三环化工、东阳化工二厂、三门解氏氟化工和海盐天源科贸公司等企业发展含氟中间体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浙江化工科技集团、东农化工和临海利民化工等企业在含氟农药及中间体领域的发展。巩固和发展我省在氟乐灵、氟节胺、硫酰氟、锐劲特、乙氧氟草醚等农药及医药新产品生产领域的优势。

4.无水氟化氢

重点加强现有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不再新建5000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的生产装置。支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萤石资源消耗低的骨干企业,进一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无水氟化氢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末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

(三)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树脂、纤维、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众多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氨及其衍生物的重要行业。石油化工自5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替代煤化工占据了现代化学工业的主导地位,并带动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其产品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市场容量很大。

发展石油化工总的要求是,坚持"大型、先进、深度、系列、集约"的方针,充分利用我省的港口优势和西气东输、开发东海油气田的有利条件,依托镇炼化的重要产业基础,扩大利用外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根据浙江发展石油化工的实际条件,提出以下导向性的规划项目:

1.进一步实施镇炼化的炼油能力扩大至**万吨及一系列综合配套装置的重点项目。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立足清洁工艺和有竞争能力的成本,努力提供社会需要的清洁燃料。在增加炼油加工量的同时,为下游化工发展提供原料,做好丙烯、芳烃深加工方案。完成清洁燃料(包括车用液化气)改造工程。

2.加快镇炼化建设8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向国家争取立项建设。积极开展工作,拟在宁波开发区引进台湾135亿美元塑料加工项目,促使浙江石化工业有一个质的飞跃,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3.适时做好天然气化工利用规划。国家已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及开采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省政府已决策引进LNG。这三者将为浙江提供可靠的、多元的天然气资源,较大地改变化工能源结构,并为发展天然气利用项目创造条件。

4.在建设石油化工主体工程同时,规划一批利用C3、C4、芳烃等原料的化工原料项目。拟建2万吨环氧氯丙烷、扩建30万吨ABS、14万吨聚丙烯、副产硫磺制酸等项目。

以上项目的逐步实施及其拓展延伸,将实现省政府规划建设以宁波为中心,延伸上虞(港区)、杭州(下沙)、嘉兴(乍浦)等数个石化工业园区的杭州湾石化工业基地。

(四)农用化工

农用化工是浙江石化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年农用化工占系统内化工产值的19.7%,其中化肥占9.5%、农药占10.2%。

化肥工业,具有发展的潜在市场。**年我省生产化肥72万吨(折纯),其中氮肥51.2万吨、磷肥11.84万吨,钾肥生产几乎空白。据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近几年全省化肥总施用量维持在460万吨左右(标准肥),其中氮肥330万吨、磷肥100万吨、钾肥30万吨,折纯量为95万吨,其中氮肥69.3万吨、磷肥18万吨、钾肥7.5万吨。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为1:0.26:0.11。**时期预计我省化肥需求维持在100万吨折纯量。按农业部提出的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以1:0.37:0.25计算,需氮肥61.7万吨、磷肥22.9万吨、钾肥15.4万吨。缺口量为:磷肥11万吨、钾肥15.4万吨,合计26.4万吨。

农药工业,从总量来说,已能满足全省农业的需求,三分之二以上销往外省或出口。但产品结构不合理。毒性较大的甲胺磷占全部杀虫剂产量的一半以上,亟需研制新的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可近年新开发的几个杀虫剂品种,尚不能替代甲胺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比例也不够合理,**年为1:0.26:0.77,杀菌剂比例太低;剂型太少,与原药的比例仅为5。

1.化肥

总的发展方向是:调整氮肥品种结构,发展磷肥,充分做好温州明矾石综合利用的技术准备。在品种结构上,适应"一优二高"农业的需要,发展高浓度复混肥及微肥、专用肥,限制低浓度的碳铵、普钙、混合肥产量。在肥料品种上,增加复合复混肥料。一是增加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复合复混;二是增加多元素、多功能肥料的复合复混;三是增加生物复合肥。

(1)氮肥,在产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抓紧完成巨化合成氨装置技术改造,增加尿素生产能力;适当压缩碳铵产量,碳铵在氮肥总量的比例从目前的38%减少到25%。

(2)磷肥,我省有较大缺口,现有12万吨左右磷肥是低浓度的普钙、钙镁磷肥。按照市场需求,实施高浓度磷肥发展工程。近期拟在宁波或巨化建设硫基氮、磷、钾复合肥工程。今后,随着镇炼化高硫质原油加工处理和副产硫磺制酸工程建设,配套建设磷铵工程。在已有复配肥的地方,做好农化服务工作,提高化肥利用率。

(3)钾肥,目前我省生产空白,全国的缺口很大。要利用港口优势进口KCl;在有硫酸资源并且副产HCl可以利用的地方(如嘉化、巨化),采用曼海姆炉法建设硫酸钾生产装置。

(4)小氮肥,依照择优改造、规模经营、一主多副的原则,进行全行业调整。第一,企业数由目前的16家调整到10-12家,合成氨总产量基本不变。第二,增加硝酸、双氧水、甲胺、甲醇、工业用氨(液氨、氨水)等合成氨相关联产品的生产,将碳铵产量从目前的140万吨降为90万吨。第三,继续扩展各小氮肥企业的多种经营渠道,使化肥产值在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50%以下,实现企业扭亏为盈。

2.农药

总的发展方向是:总量基本维持现有水平,重在调整品种,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逐年削减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产量。适当调整三大剂的比例,增加杀菌剂和除草剂品种,开发氟农药、生物农药、病毒农药及微量、超微量诱杀农药等。增加新剂型,提高剂型与原药的比例。

(1)严格控制新增农药厂点,包括加工、分装及联营办分厂等。引导企业逐步形成以原药生产为主和剂型加工为主的生产体系,提高剂型加工和配方能力。

(2)依托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的研究力量,实行创仿结合发展农药新品种。着重开发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剂型对原药的比例。积极推进毒死埤、锐劲特、二嗪农、氯氟氰菊酯、氟节胺、伊维菌素等新型农药项目建设。

橡胶加工业。充分利用较好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和特种橡胶制品。支持杭州橡胶集团继续上规模上水平,促进与日本横滨轮胎的技术合作,加快提高产品档次;支持嘉兴韩泰轮胎壮大规模和提高原料供应本地化率。到**期未,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达到800万条,占全省轮胎总量的60%以上。

氯碱等基本化工原料。着重进行离子膜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增产高质量碱和氯。支持巨化、杭电化、善高、嘉化的离子膜烧碱改造,到**期未,离子膜烧碱的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占烧碱总量的30%。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石化工业快速健康发展。认真实施全省石化工业**规划纲要,并重点编制实施精细化工、氟化工、化肥农药等三个专题规划,推进主要行业结构调整。指导重点企业从实际出发,编制实施企业的**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指导信息工作,及时国内外石化行业动态信息和政府政策导向信息,引导企业生产和投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

(二)坚持"科技兴化"方针,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把"科技兴化"引向深入。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主要途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石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氟化工、ODS替代品、南方农药、催化加氢、造纸化学品等5个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信息传导的功能。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善效益和治理污染,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放在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抓好。彻底改变边生产边污染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方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化工工艺和元素经济化学,积极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将污染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保护环境的对策适当、治理技术先进、所需投资落实。严格控制水系源头化工项目的建设,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有计划地实行关停并转。充分利用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努力提高设施运转率和污染物去除率。对于最终需排入环境的"三废",必须在排放前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结合城市化进程,从抓好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建设入手,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企业向治污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着力改变企业小而散的局面,促使石化生产集约化、规模化。

(四)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推动石化工业向开放型经济拓展。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来浙江投资发展石化工业。努力扩大出口,壮大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队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扩散产业。

(五)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重点项目实施

石化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培育中的主导产业,应在建设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规范上市,募集建设资金,加快发展。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贴息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金融部门的工作,加强与大中型石化企业的银企合作。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有效益的重大石化项目,利用直贷、联贷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扩大利用外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促进石化工业生产和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第8篇

关键字:精细注水 稠油油藏 提高采收率 研究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大国,但是经过上世纪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石油的储量逐渐减少。在日益发展的今天,石油资源的利用逐渐的增多,为了满足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就要不断的提高石油的产量。因此,当今提高如何增加石油产量至关重要,对于如何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成为了现阶段主要的任务,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会使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介绍的某石油油藏是处于一个断面之中,油藏的产油效率相比与一般的油藏略高,断面之中含油面积达到了4.39平方千米,油层可以开采的厚度为21.2米,原始的地层压力为14.34mpa。本文主要围绕精细注水对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进行探讨。

二、稠油油藏注水开发现状及问题

1.非主力砂体动用程度低

砂体由于油藏的类型不同、油层的物理性质不同、开采方式不同等,导致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匀。例如:纵向的砂体中,砂体的厚度层是块状的,物性相对比较好,注水之后进行开采,可开采度高达17%以上。油藏储层的内部特点是,上部动用程度相对低,下部动用程度相对高;非主力的砂体砂体的砂体层呈薄互层状,物性比较差,因此,采用蒸汽吞吐的降压方式,有助于提高采收效,但是最终采出程度仅达到9%,依然不高。砂体是一种底水厚层块状的稠油油藏,不但物性好,而且天然能量十分充足,因此,采用避射底水低采液速度的方式来控制上产采收效率比较好,采出程度为11%。

2.含水上升速度快,受力不均匀

由于稠油油藏油水的粘度比较高,储层是一种非均匀性的,导致采用直升开发注水水窜与底水锥进并存,水的驱油效率十分的低。油井开采见效时间最快也需要7天,一般的为2到3个月,综合含水就会迅速上升。平面上受到沉积相的控制,主沟道的方向上见效比较得快。纵向上受到正韵律的沉积控制,底部受淹情况比较严重,上部动用的程度比较的大。注入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构造的底部位油井见效比较快。

三、精细注水的做法

针对油层高含水开发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在精细稠油油藏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精细注水实现区域性的稳定与稳产。

1.完善注水水质

为了能够采用精细注水的方式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量,就要以“注好水、注水好”为目的,对注入油田中的水的质量进行改善。首先要注入质量好的水,将注入的水进行二次过滤,大大提高了注水质量,使得注入的水中不再含有钙、镁离子等,总硬度为0。例如,对本油田来说,在注入精细水之前要先注入水量为1484立方米的水,注入精细水之后日注水量就可以改为1561立方米,并且注入精细水之后注水的压力由原来的9.5mPa上升到了10.5mPa,在5个井组9口油井中就可以见到其效果。随着注水的水的质量的不断改善,部分由于注水不便而停注的水井将在解堵之后重新的注入好的水质,这使得部分油井的供液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2.优化产液结构

在压力逐步的上升的过程中,为了对注水的后期工程进行研究,8年以前就已经实施强注强采实验,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6年此油田在含水15――503井区的水井之中加入了大量的高质量的水,实施了4井组,经过不断的实验调整,最终将日注水量从400立方米调到了700立方米,实施后的稠油油藏的开采效率明显的上升。

四、总结

通过对精细注水技术的实验研究所得出的总结为:

注水系统的适应性变差,最终会导致某油层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变差。

通过对精细油藏的不断研究,摸索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可以选择配套的治理措施,某油层通过实施该技术已经达到了高含水期的稳产,为同类的油藏开采提供了大量的经验。

注水期开发油藏随着综合含水的上升,通过不断的完善注水采集井网、注水采集结构,保持合理的底层压力,是保证稠油油藏开发形势最稳定的动力。

由于稠油油藏油层的粘度比较大,层与层之间的均匀性有差别、注水开发效果比较差,因此对于普通的稠油油藏的开发,可以实施精细注水的开采方式。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全球化形式的不断严峻,国内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于石油中稠油油藏的开发,已经逐渐的上升了几个层次。针对某油层的开发特点,充分的利用精细注水对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确定的优化注水系统针对性的实施措施,合理的进行配注,优化注采比。因此,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逐渐的发现精细注水对稠油油藏的开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能够达到很高的开采率。

参考文献:

[1]马汝彦. 薄互层稠油注水油藏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及应用.石油化工应用.2013(2)

[2]张玉梅.欢西复杂断块注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多元开发对策研究及评价.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