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博物馆调查设计

博物馆调查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8 16:40:35

博物馆调查设计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 人口统计学特征 出游动机 游客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24-03

博物馆作为一类旅游吸引物很早就引起了国外旅游学者的注意,上世纪20年代末就有学者对博物馆游客信息收集行为展开研究。早期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博物馆游客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以及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上,典型的代表有:Gilman(1916)对博物馆经营的不足进行了探讨;Robinson(1928,1930,1931)研究了博物馆游客行为以及博物馆经营存在的思想问题;Melton(1933)开始对博物馆的内在环境、陈列的布局以及游客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对博物馆进行大量的拓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游客特征(Volker Krichberg,1966)、动机(Andrea and Richard,1995)、期望(Julia Harrison,1997)、形象感知(Roger Vaughan,2001)、回忆(Richard Prentice,1998)、博物馆的功能(Richard Sandell,1998)、经营管理(Frens Schouten,1995)、解说与展示(Stephen Clews,1996)等方面。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丰富如:张广瑞(1998)对北京博物馆业现状的研究,孙旭红、孙宏实(2003)对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史萍(2002)对上海博物馆客源市场进行研究,陈来生(2003)对苏南博物馆和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刘俊(2005)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对游客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等。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部级博物馆,在国内博物馆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陕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担负着重要的宣教责任。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从2008年3月27日起,陕西历史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制度,这在给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要地位及其面临的新的挑战、压力。为了使陕西历史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陕西历史博物馆游客满意度,从多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参阅了许多相关文献,发现、总结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方法

受众满意度即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娱乐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综合心理测评。

做好受众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博物馆的总体发展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且解决问题,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针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这里提供一份相关的调查(此调查主要针对内宾):本次调查以博物馆内结束参观的观众为主要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客源市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以及出游方式、出游动机、媒介选择、兴趣取向、对博物馆的讲解服务、建筑、陈列形式、展览说明、展览内容、服务设施、交通情况、环境卫生、购物环境、在博物馆停留的时间、第几次来博物馆等共20项调查因子。调查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法(EXCEL、SPSS)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探讨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本次调查采用选择性随机抽样法,以问卷形式进行现场拦截式面对面调查。抽样调查的范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在保证抽样精确性的基础上确定本次陕西历史博物馆受众满意度调查规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57.14%。调查的时间是在5月中上旬。调查地点是陕西历史博物馆。

二、数据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分析

1.地域结构特征分析。地域结构是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内容。从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客流地域空间分布看(表1),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几乎遍及全国,显示出其客源分布的广泛性。

从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来看,陕西省本省的游客最多(33.5%),而陕西及其周边的山西、四川、河南、甘肃地区占整个客源的61%,构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客源市场的主体,可见,其对陕西及其周边的省份吸引力最大,是最优半径。

2.年龄、性别结构特征分析。年龄结构也是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游客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有着不同的旅游偏好,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会表现出巨大差异。在年龄分布上,从20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表2)小于18岁和大于65岁的游客所占的比重最小,分别是10%和8.5%,18-45岁的游客占到了65%,所占比重最大。表明中青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客源的中坚力量。

在受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发现男性和女性旅游者比例相差不大。其中男性占52.3%,女性占47.7%。

3.受教育程度分析。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博物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会不同。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可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50%是大专、本科学历,28%是高中中专学历,16%是中小学学历,6%是研究生学历。可见,较高学历的游客更愿意选择博物馆旅游。

4.职业特征分析。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的游客中学生的比重最大,约占46%,其次为教科文卫事业人员。

(二)出游动机分析

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出游动机分析: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选择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为了了解历史,熟悉过去,增长知识特意来参观的游客有124人占到了参观人数的一半以上;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游客有53人;有17位游客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为了带孩子参观、学习;进行专业研究的游客有6人,其中为了扩大眼界,了解历史,增长知识来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62%。因此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本着为游客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的思路来运营,这样才能迎合游客的需求,实现游客的参观价值。

(三)陕西历史博物馆满意度分析

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游客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涉及展览内容、建筑、陈列形式、展览说明、讲解服务、卫生环境、服务设施、交通情况与总体评价等几个部分。

其中,N表示有效问卷数,Minimum表示该项内容满意度的最小值,Maximum表示该项内容满意度的最大值,Mean表示该项内容满意度的平均值,Std.Deviation表示该项内容满意度数值与该项平均值的偏差大小。5表示“非常满意”,4表示“满意”,3表示“一般”,2表示“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从总体满意度来看,游客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评价为“比较满意”。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同职业的游客满意度分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职业的游客满意度基本与“非常满意”相对应,而占陕西历史博物馆客源比重最大的学生游客的满意度却与“一般”相对应。

但是对于“您是第几次来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问题,有133人都是第一次来陕西历史博物馆,46人是第二次来,仅有21人是来过陕西历史博物馆3次以上。这充分体现了旅游市场的特殊性――即消费的一次性,说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重游率低。

三、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以及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提出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一)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问题

从这次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游客对服务设施比较满意(3.48),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博物馆要有真诚的服务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竭诚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并把游客的“零意见率”和“零投诉率”作为目标。

其次,博物馆要想游客之想,急游客之急。用行动来体现对游客的关怀,如提供便捷的交通及提示,舒适的候票场所,服务设施要有国际通用的标识,多国语言的讲解服务等。在本次问卷的主观题: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哪些方面最不满意?这一问题中有部分游客反映,博物馆没有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轮椅的服务。也有部分游客反映电梯的位置较为隐蔽,不易找到等等都需要改进。

最后,博物馆要想全面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那么博物馆的质量评价也应侧重于从游客的角度来考虑,而非只从专家或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对展览或展品进行评价。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做游客满意度的相关调查,听取游客的意见、建议。“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能提升博物馆的良好形象。

(二)展品布局、展览吸引力的问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游客对陈列形式的满意度是比较满意(3.70),首先展品的疏密度不够科学合理的,有些地方过于密集的陈列使观众的注意力长时间处于紧张之中,既容易疲劳,也因信息量太大,重点不突出,让人觉得杂乱无章而影响参观效果。而有些地方却过于稀疏的陈列,这种空荡造成注意力下降,因缺乏兴奋点而感到平淡无味。其次展线的合理与顺畅问题,特别是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不考虑观众聚集停留,很容易造成大量观众围观拥堵。再次展厅的光照问题。在本次问卷的主观题: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哪些方面最不满意?这一问题中也有部分游客反映博物馆第一展厅灯光太暗。博物馆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美感,多采用封闭式人工照明。这样的“灯光效果”恰恰忽视了有些游客惧怕、讨厌、甚至拒绝黑暗的心理。这样无疑与我们的初衷相悖。最后,展品的介绍内容多是出土时间、地点、文物的时代、质地、尺寸等,展示方式多为静态,不免有些呆板。也很难激发起游客的兴趣。因此,展品的展示要人性化,展示手段应更加多样化,文字说明应更加科普化,要由“以物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中心”。

(三)内外的宣传工作问题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宣传不够深入,在20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4%的游客是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宣传活动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并来参观游览的,只有17%的游客是通过大众传媒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并来参观游览的(图2)。可见,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宣传上还不够深入。一方面,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注重将其固有的展览文化与媒体文化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复合、边缘性的文化产品,比如电视文化纪录片以及反映展品文化,展品历史意义和教育融为一体的专题系列;一方面,应更多的将文化和展馆、展品进行很好的结合,如在宣讲和展示方面显得形式较为死板、固定,没有很好地将故事、历史趣闻以及展品的固有文化意义融合讲解、展示,这使得游客的兴趣不能被极大地激发,博物馆的宣教任务也没有很好的完成。

(四)产业联动性、与社会联系的问题

早在1978年,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艺术博物馆协会会长艾伦・史塔克(Alan Sheetack)便提出博物馆馆长应当既是学者,又要能把博物馆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1995年国际博协委内瑞拉委员会又促成了题为“遗产、博物馆和旅游”的研讨会,行政当局、旅游部门、文化机构负责人和专家聚集一堂,探讨建立和谐关系的益处,减少行业隔阂,寻找相互结合的方法。

目前,各种文化都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尽管根据国家的规定,博物馆已经实行了免费开放。但站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博物馆的盈利和运营不是单一的依靠以前的门票作为来源的,它的产业化进程是一个综合的工程。比如开发边缘性的文化产品,提供更为细致的VIP文化服务以及向媒体出版业、文化产业发展,开辟博物馆大讲堂、博物馆论坛等等,这些都是博物馆的发展之路;还可以在不影响展出和自身文化的基础之上,吸引商家来共同投资,发展博物馆甚至进行广告等的文化性植入。同时作为历史性的博物馆,在运营上也没有很好地和国内、外其他类似的博物馆联动起来,来进行宣传和推广。在资源共享的建设方面,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显得不够深入,缺少“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

当今社会,关心和喜爱博物馆的人日益增多,一些博物馆爱好者自愿为博物馆服务,义务参加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有的还捐献藏品、捐赠资金。博物馆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于是,各地博物馆之友应运而生。博物馆应抓住机遇,积极壮大博物馆之友的队伍。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04ZJD00010);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KR54)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高杰,郭伟,王进富.西安旅游市场游客需求满意度研究――以博物馆为例[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6)

2.董亚杰,杨峥媛.非价格因素影响下的博物馆旅游者行为实证研究[J].地方经济报

3.李向群.作为“公众中心”的中国博物馆教育[J].博物馆研究,2003

4.潘奇燕.现代博物馆如何体现人文精神[J].中国博物馆通讯,2004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2篇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museum ha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disseminating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the public. The survey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udience refers to obtai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e audience, so that the museum workers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the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of the visit, and the impression of the museum of the audiences. This information will be used for providing important basis for decision makers to judge and implement the safe operation, exhibition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the museum. Around the museum audience survey,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reflects some commonly used and representative audienc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odes.

P键词:观众信息;采集方式;问卷调查;扫一扫;微信 APP

Key words: audience information;acquisition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scan;WeChat APP

中图分类号:G2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174-03

1 国内外观众调查的现状分析

在场馆观众调查分析方面,各地做法不一,经过我们本次对北京、浙江及江苏省的各大科普场馆的观众信息采集方式的研究,目前“国内博物馆观众调查”采用的多为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具有问卷内容设计灵活、实施较便捷、统计较容易、个人信息较真实等优点。但是这种传统观众信息采集方式依然存在互动性不强,分析难度大,获取信息不及时,耗费人力资源大等问题。

国外一些科普场馆在这已经走在了前面。例如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就开始建立了专门从事网络问卷调查研究的机构。英国伦敦的科普场馆包括大英博物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等的观众调查由第三方机构统一完成,通过同一平台上的基于同一问卷内容的调查系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场馆运行情况及观众反馈情况,建立行业风向标。

2 对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对博物馆观众调查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新型的观众调查或信息采集方式,如扫码、微信、APP等,正慢慢步入人们的视线。为了使网络型调查及观众信息采集成为一种可能,我们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发放《网络型问卷调查模式的可行性调查》问卷来了解参观人群对新型观众信息采集方式的看法。本次调查采取“5点”式点位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24个工作日中共有效回收3229份数据样本,有效率96.9%。

调查问卷设计采取打勾选择的形式。下面将对4个代表性统计结果逐个分析。

①网络型问卷调查接受程度:调查显示86.2%的观众对网络型问卷调查表示接受或可能接受。这我们进一步探讨网络型问卷调查,完善、推广现有的移动设备软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②更偏爱通过哪一种方式了解场馆信息:调查显示41.5%观众选择官网,新闻传媒8.4%,微信28.5%, 手机APP7.8%,其他13%。说明使用移动网络及智能手机来了解场馆信息仅次于传统新闻传媒或官网。

③是否会主动使用微信去关注一个你关注的话题或者公众号:调查显示17.2%不会用为微信关注,51.5%经常会,30.8%在朋友建议下会。说明有82.3%的观众会关注微信公众号,因此使用微信平台推广科普,收集观众信息是可行的。

④您会通过什么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调查数据显示21%的观众使用“搜索”,55%的观众使用“扫一扫”,8.1%的观众使用“摇一摇”。说明扫一扫作为便捷的关注方式为大多数人所接收。

以下,我们将从网络型调查模式中选取三种典型方式探讨分析博物馆新型观众信息的采集方式。下述的三种方式的研究前提:可靠、稳定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3 利用二维码“扫一扫”采集观众信息的方式研究

当前,手机二维码已经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不少博物馆也开始一改传统的入馆参观模式,采用二维码技术实施“入馆”管理,以实现票务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但是目前二维码在博物馆的应用还比较有限,还有继续拓展的空间:

3.1 二维码的优点分析

3.1.1 响应速度快。据我们对上海自然博物馆检票口的测算,利用二维码扫票检验一张门票费时平均五秒钟,方便快捷,可以有效避免排队、拥挤现象的发生。

3.1.2 使用便捷。只要在手持移动端拥有一款含扫码功能的软件,如:微信、支付宝等,即可即时获取各类博物馆信息。

3.1.3 此外,通过扫码馆方还可以统计许多附加信息,如在购买电子门票的注册信息里获取如:观众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观众来自哪里等信息,能够更好地为博物馆的抉择者提供基础信息。

3.2 扫二维码的缺点分析

3.2.1 影响总体美观、存在安全问题。目前许多博物馆采取开放式、体验式的展陈方式,一但二维码放置不当,视觉上对图文版的整体美观度造成影响。

3.2.2 二维码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借助二维码肆意传播木马病毒或不良信息,对博物馆以及观众的信息安全都是一种威胁。

4 微信平台采集观众信息的方式研究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手机软件微信正被大家广泛使用。“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的一款免费且跨平台的通信软件,国内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个亿。不难发现,微信博物馆观众信息的采集,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

4.1 微信采集观众信息的优点分析

4.1.1 强大功能对观众的吸引力。进一步完善微信语音导览功能,观众不仅能听到讲解,还能接收到展品的精美图片,参与游戏互动等。同时,除传统导游图中的场馆地图、展览简介、展厅位置等指示性信息,还可以实现如:参观路线推荐,展厅、展品及功能性场所(商店、餐厅、洗手间等)的定位搜索等方面的功能。而观众用微信所实现的一切功能,我们都可以在后台获取到,从而分析观众的喜好,如参与了哪些互动环节等。

4.1.2 获取观众信息的主动性。问卷调查对观众来说是属于被动性接受,但如果观众在参观展览中有一些疑问,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馆方提出问题。同时,根据观众的点击率得知展品展项的受欢迎程度。观众在参观中的一些需求、意见或建议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上传。我们在后台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了解观众的需求,寻找解决方法并予以改进。

4.1.3 观众参观行为习惯的研究性。观众入馆参观只要打开馆方的微信服务号或是公众号中的参观导览功能,定位和导航功能随即开启。这时,我们便可利用定位功能实时获取观众的实际参观线路,利用参观线路及逗留时间来分析除了观众对于展品喜好外的行为习惯,包括观众服务需求倾向,常规的研究如:观众参观时间、展品前驻足时间,深入的分析,如:观众寄存、卫生习惯、餐饮偏好等。

4.2 微信应用采集观众信息不足分析

4.2.1 微信在博物馆使用率不高。虽然我们可以用微信平台实现对博物馆智能化导览或其他方面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场馆是否有wifi环境、相关操作较繁琐,将一部分潜在观众排除在外,使我们在观众信息获取上的产生了局限性。

4.2.2 存在权限问题。一旦我们需要需实时掌握大量动态客流动向,则需要和“微信”开发运营商就 “开放后台数据”进行协商。数据采集的多少、开放权限的深度,将在双方的友好商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数据产出将有赖于外部因素,观众数据的采集将存在不确定性。

5 手机APP采集观众信息的方式研究

智能手机APP作为常用的移动设备软件,也为一些博物馆所应用,比如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还有我们上海自然博物馆。

5.1 手机APP应用软件的优点分析

5.1.1 与观众的互动性。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就已经开发了自有的专属APP,APP建立了供观众们交流沟通的互动社区,其中“兴趣小区”版块可以组建自己的兴趣小组,组员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5.1.2 个性化定制。APP中还设有实现个性化定制功能,比如:设计老年视听模式,还有适应不同人群的自定义参观线路等等。

但目前的真实情形是,包括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的产品,但博物馆类APP普遍处于一种用者寥寥、乏人问津的状态。

5.2 使用APP应用采集信息的劣势分析

5.2.1 场馆APP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就目前我们对全国十余家博物馆或科技馆的调研发现,比如中国科技馆、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科技馆在内的近三分之二的场馆没有开发自己的APP。

5.2.2 APP产品质量不高,市场份额低下。一般APP的前期研发会投入相关财力和人力,一旦投入使用,就会产生重投入轻维护的情况,而如果不注重新功能的开发、漏洞的修复,不注重用户的体验度,势必会造成应用客舻牧魇АH绻再缺乏好的渠道去推广,就无法获得用户量。

5.2.3 APP客户端的使用存在不便。由于存在下载包件大、软件界面不够简洁易懂。在第三方电子市场的留言评价中对博物馆类APP的评价为“打不开、不能下载、不好用”等的点评不在少数。

6 结论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无线宽带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使得博物馆的导览、展陈等都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因此观众调查与观众信息采集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发放问卷的形式而应该依托于信息化的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我们可以借助微信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中的市场高渗透率,以及公众乐于接受的“扫一扫”,利用“微信”跨平台的兼容性,将二维码技术和微信有机结合起来,在微信服务号或是公众号中附以吸引观众眼球的辅助功能,通过扫码实现如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式导览体验、寄存服务、剧场预约、纪念品购买等功能,使观众在线上、线下都能感受到立体交互式的场馆参观体验。让博物馆对观众信息采集开辟新途径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杨博文.网络存储信息采集方式的常用类型[J].科技展望,2016(26).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3篇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40-03

高校博物馆是重要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基地,承担着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职能。教育部党组副书记杜玉波指出,必须把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摆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全面审视高校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服务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新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和作用[1]。课题组选取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博物馆进行调研,

系统梳理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分布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及教育职能发挥情况,并积极探讨对策。

一、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据《2012年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安徽省高校博物馆登记在册的仅有2家[2]。课题组分别向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参观者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对博物馆展厅整体的规模、布局、环境、参观频率、服务水平、育人功能发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共计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6份,总回收率为96.2%,数据统计如下。

(一)在肥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开放程度和参观频次总体偏低。课题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无特殊目的几乎不去博物馆,只有少数学生比较频繁。调查显示,78.5%的人选择平均每年参观高校博物馆“0―3次”,18.3%的人选择“4―7次”,3.2%的人选择“8次及以上”。在肥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开放程度较低的问题,11%的人认为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程度“非常好”,12%的人认为“较好”,认为“一般”和“不太好”的分别占38.5%和17.8%,10.3%的人认为“很不好”,还有10.4%的人表示“不了解”。

针对馆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中显示,认为“一般”的人数占47.5%,认为布局环境“死板沉闷”的人数占12.5%,认为“较好”的人数占35%,仅仅有5%的人认为环境“舒适优雅”。调查中发现,3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最需改进的是展览方式,其余依次为硬件设施(20%)、馆藏品(17%)、服务态度(14%)、讲解水平(14%)、其他(4%)。不少受调查者表示现有硬件设施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展览方式趋于单调。

对讲解员的讲解服务相关调查中,选择“很满意”的人数仅占7.5%,选择“满意”和“较满意”的占50%,有42.5%的人表示没经历过讲解服务。一项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学历期望值的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知识面丰富,能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2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有较强表现力;2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熟练掌握业务知识,8%选择“其他”。这表明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期望值较高。

(二)在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发挥情况分析

针对在校学生参观目的调查中,出于“兴趣”而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5%,选择“集体活动需要”的占30%,选择“学习研究”的占20%,选择“娱乐游玩”的占12.5%,还有5%的人选择“其他”。在对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期望调查中,选择展览“历史”和“科学技术”内容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4%和25.7%,选择“人物”的占14.9%,选择“艺术”的占13.5%,选择“军事”的占9.5%,选择“民俗”的占5.4%,选择“工业”的占2.6%。

针对高校博物馆应发挥的作用,3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培育高校学生的科技素养”,其余依次为“普及科学知识”(26%),“从事科研活动及科技交流”(21%),“提供讲解及培训服务”(14%), “其他”(4%)。此外,课题组对高校博物馆育人影响做了调查,认为“更好地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的人占到了52.5%,认为博物馆可以“开阔知识面,提升科学知识素养”的占35%,对其育人功能发挥“无太大期望”的占10%,2.5%选择“其他”。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大学生对在肥地区高校博物馆的满意程度一般,在肥地区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场馆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博物馆的建馆积极性不高,博物馆面积较小,有的甚至蜗居一隅,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直接限制了其育人功效的发挥。其次,展品资源问题。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很多受访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展品收集方面存在很大困难,若从校内其他部门收集,展品的归属难以划定,而若从社会搜集,除了归属划定问题,也会涉及资金问题。再次是场馆开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所高校目前均主要对在校师生开放,对社会成员的开放程度很低,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的主要受体是在校师生,育人功能发挥的覆盖面窄。再次是管理队伍问题。高校博物馆的工作队伍受编制待遇的影响较大,很多高校缺乏与之匹配的人事管理政策,导致专业人士不愿来、待不住。调研的9所高校中,有的高校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解决人员空缺问题,但志愿者的专业程度不够,流动性大,不利于工作队伍的稳定,影响博物馆的长期发展。最后,资金投入问题。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人员问题,都需要资金支持。高校博物馆资金目前均来自于学校,而学校资金的投入大部分集中于科研与教学,因此会造成高校博物馆资金投入较少,这对场馆建设、维护以及发展都是很不利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博物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尽管合肥是一座科教城市,但仅通过《2012年全国博物馆名录》就不难看出,地处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博物馆,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胜于中部地区的高校博物馆。早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之前,上海地区就已成立了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北京地区成立了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3],并已逐步向社会开放,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地区性高校博物馆联盟的成立业已成为推动本地区高校博物馆建设运营、交流合作、文化辐射的重要平台。身处江淮大地,承载浓郁徽文化,又沐浴着科技创新之风的合肥高校,应当充分认识高校博物馆在当今文化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整合资源,形成联动,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拓展博物馆的育人职能,带动整个地区高校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博物馆的准确定位

目前部分高校博物馆社会开放程度一般,育人功能没能得以很好的发挥,高校博物馆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从“校内博物馆”走向“大众博物馆”,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单一的服务学校拓展为服务社会公众,使高校里的“宝藏”走进人们的视野,实现它应有的价值。针对育人功能定位,应当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一)对象

高校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人群:一是在校师生。高校博物馆不同于社会博物馆,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高校自身学科特点和科研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服务于师生的成长成才。二是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高校博物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是中小学生拓宽知识,开阔眼界的第二课堂。高校博物馆既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通过易于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三是海内外校友。随着国际化教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国门,海内外校友已成为高校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新型对象。阔别母校多年,海内外校友可通过参观学校博物馆(或是浏览网上数字博物馆),了解母校的变化与发展,增强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校友的爱校热情。四是国际友人。随着国内外的交流日趋频繁,留学生等外国人士也成为高校博物馆服务的对象,高校博物馆俨然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和知晓学校的名片。

(二)主题

对于服务的主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普及科学知识。高校博物馆可结合研究领域和专业特色,将最新科研成果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公众,同时可聘请学校专家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渗透,使观众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信息。

二是传承学校历史。高校博物馆是学校鲜活的名片,其馆藏文物承载着学校历史,通过若干富有生命力的文物,可以清晰地展示学校每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的脉络,从而实现传承学校历史,弘扬学校精神的作用。

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目前,不少高校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标本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传下来的珍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明的实物鉴证。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可以让参观者从展品中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于祖国的自豪感。

四是传播民族文化。高校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展彰显学校特色的活动,举办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向参观者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的专业性较为突出的高校博物馆可以联合地方博物馆举行地方文化展览,通过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实物展示,进一步传播本地文化精髓,使得参观者深深地体会到所在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校博物馆一般是依照所在学校的专业强项和主要研究领域设立,其主要作用也是围绕教学和科研展开。因此,与一般重视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社会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这就决定了高校博物馆在先天方面难以对本专业之外的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高校缺乏主动宣传的动力,就不会被公众所知晓。有的高校采取不作为态度,仅将博物馆作为科研、教学的载体,而忽略了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就会造成高校博物馆门可罗雀,教育功能甚微。

在履行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时,高校博物馆应利用自身特点,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积极服务于大学人才培养。通过开放式、全方位、专业化的展陈,使大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中,而是延伸到更广的领域中去。高校博物馆在育人功能方面所起到的教学示范与思想引导作用巨大,已逐步成为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的部分,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高校博物馆教育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

高校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事业中的一股特殊力量,既肩负着对高校师生的教育责任,又承担着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能,面对新时期的挑战,高校博物馆必须转变思想、合理定位,在展品内容、展览形式、传播渠道、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发展。

(一)丰富展品内容,陈列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博物馆藏品多达数万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精品;有的高校博物馆依托于学校专业特色而设立,藏品主要集中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的高校还未曾开办博物馆。高校应整合校友及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征集藏品,提升展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陈列形式上要突破现有的“柜台展示”,引入声光电等高科技的手段,不定期地开展临时布展、讨论会、沙龙、演讲会、报告会及科普知识讲座;经常性地举办博物馆展览创意设计比赛;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现场讲学;把博物馆变为在校大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

(二)主动融入社会,育人功能广泛化

高校博物馆除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之外,还承担着科普教育、素质教育的职能。免费开放形势下的高校博物馆,要主动打开馆门,并根据公共文化需求的特点,改革创新展品内容和形式,增强高校博物馆的休闲性和艺术性,开展例如“大手拉小手”参观博物馆、“万人进校园”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以赢得更多的观众。同时高校博物馆要主动加入地方文博系统,扩大与其他高校博物馆、社会博物馆、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信息技术优势,传播手段立体化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以馆藏信息系统、虚拟展厅以及新媒体手段为主的全方位教育传播互动平台。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博物馆的出现,给传统的博物馆带来新的气息,有效克服了传统博物馆在空间、时间、距离、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广泛化和多样化的发挥。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进程,注重宣传平台建设,既要稳步推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形象推介,更要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力量,新老媒体集体发声,合力扩大高校博物馆的影响,使之真正成为各高校对外宣传的“名片”。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机制长效化

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博物馆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博物馆管理队伍是必然趋势。新形势下的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除熟悉馆藏品管理维护外,还应掌握博物馆学、信息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某些领域专业学科知识。然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很多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被“边缘化”,有的高校甚至因为没有稳定的管理队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高校博物馆要科学设置岗位,完善岗位管理,健全发展的长效机制,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稳定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业务素质、专业志向和公益精神。

高校博物馆彰显着大学精神、地方文明与民族文化,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高校博物馆不仅要在数量上得以扩展,更应当在质量上得以提升,找准定位,丰富馆藏,扩大宣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使命,为大学精神的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玉波.高度重视 统筹推进 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

[N].光明日报,2012-06-04.

[2]国家文物局.201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名录[Z].2013-07-19.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产品;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社会功能日益显著,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与假期旅游的主要去处之一。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国内的博物馆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功能演变与开发、博物馆游客心理与行为分析、博物馆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国内学者则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博物馆功能及经营管理、博物馆游客行为及需求、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具体针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国内外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应的发展策略。

“狭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经营者依靠博物馆藏品、设施、服务等,为博物馆参观者提供的满足其参观活动的服务的总和。广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和手段,使旅游者参观或接触博物馆藏品或其复制品,从而获得的博物馆文化的体验。”[1]

博物馆旅游产品主要由核心、外形及延伸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能够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所有馆内藏品。藏品文化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高低。产品的外形部分,主要包括针对馆内各类藏品所进行的具体展览方式和展品解说,以及博物馆所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程序。而产品的延伸部分,则涵括了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收益,例如博物馆向游客提供参观指导手册、馆内特色藏品介绍卡片以及精美纪念品等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孔旭红,孙宏实(2003)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举措。他们认为博物馆不仅要努力转变自身形象,广泛开展关系营销,还应努力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重视核心产品及附加产品的开发,避免旅游产品层次不全、日趋老化的现象发生[2]。

李瑛(2004)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阐述了国外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不重视公众需求、产品宣传促销以及办展内容形式等是导致国内博物馆门庭冷落、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国内博物馆应转变经营理念,重视社会大众需求,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联合当地旅游业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3]。

胡静锋(2007)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定位、开发以及SWOT进行了分析。他分别从博物馆的非赢利制度、开发商的角度和市场学的角度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特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产品的开发应包括文物保护措施设计、展前市场调查、展览设计与信息反馈、试销、服务优化和商品化六个方面;只有以游客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博物馆才能得以发展[4]。

罗美娟、郑向敏(2008)阐述了澳门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展品内容与类型、展示手段,分析了澳门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认为“馆间亲密合作”、“全球化营销战略”、“政府与民间的支持”以及“传统与现代功能的结合”是影响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四项关键因素[5]。

李雪峰(2010)以上海民间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开发现状。他将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划分为三种:博物馆内部集合型、文化内集合型和文化外集合型。认为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应该遵循“大视野、强互动、多形式和高品位”的理念,在注重游客需求的同时,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从而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形成多样化的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6]。

段若鹏,李秋硕(2012)阐述了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并以杭州运河博物馆群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以及ASEB栅格分析,总结出针对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并认为现代博物馆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在展览陈列中采用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型服务产品[7]。

三、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公众休闲活动逐渐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主体。然而,国内的大部分博物馆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去积极研发新的旅游产品,以致参观游客日益减少,未能体现其功能价值,究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办馆质量参差不齐

建国以来,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国内博物馆机构数仅为35个,而到2010年,博物馆机构数已增至2435个,见表1,从整体上看,自1952年以来,国内博物馆机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国内博物馆的办馆质量却参差不齐。特别是那些类型单一、不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市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馆内展品不够丰富,珍品稀少,加之办展质量不高,缺乏自身特色,于是经营不善、门庭冷落。而那些展品丰富、颇具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等,参观人数居高不下。以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故宫博物院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恢弘大气的明清两代宫殿建筑,加之清代宫内旧藏的大量珍贵藏品,自然而然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参观。2012年故宫博物院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这是国内大部分博物馆难以达到的。

(二)展品陈列方式单一且手段落后,缺少体验型旅游产品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国内的博物馆在办馆规模、经营管理、文物收藏、展览陈列和科研项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称得上现代化博物馆的还不多,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做到与时俱进,尝试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部分博物馆仍然没有转变发展理念,“闭门造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博物馆,展示内容数年不变,与现实生活脱节,跟不上市场发展形势,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展室布局与观展路线设置不合理,展示手段依然沿袭传统的平面、静态式展览陈列,难以引起游客兴趣。而随着现代体验型声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往那种“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愈来愈显得单调乏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如今,特别是年轻的游客,渴望博物馆采用参与体验型和交互作用型的展示方式,更多地提供具备参与性和自主性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三)不注重开展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活动

大部分博物馆因受经营理念和运营经费的约束,忽视了对自身旅游产品的宣传。一些博物馆未能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以至于异地游客甚至是当地居民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渐渐失去自身的社会价值。另外,大部分博物馆不注重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很多规模不大的博物馆甚至不能提供给游客馆内相关展品的介绍资料,更没有反映自身主题特色的精美纪念品。

(四)博物馆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

2000年全国共有博物馆从业人员34199人,2011年升至62181人,见表2,尽管博物馆从业人数逐年递增,但领导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与维护,靠的是专业队伍的密切合作,但大部分博物馆在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上还不够健全,缺少像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与修复这类对口专业的人才。人才缺失,不利于博物馆的长期运营,同时还使博物馆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维护上面临极大的挑战。

(五)经费支出限制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

经费,是现代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2000年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总计144543万元,2007年经费支出总计472082万元,2011年则增至1171131万元,见表3,从整体上看,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

作为保护与宣传展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公立博物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由其所属的上级部门进行拨款,渠道单一、资金不多。而民办博物馆的经费则相对紧张,除了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补助,主要还是通过自筹资金来满足运营需要。目前已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四百多座,若将未正式注册的也统计在内,数量则达千余座,但能像建川博物馆那样稳定运营的实在不多。

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业远不如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发达,因此,旅游为博物馆带来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运营经费。虽然国内部分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产品服务部门,通过向游客提供语音讲解、纪念品销售等服务来获得少量的经营收入,一些博物馆甚至还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实行会员制来解决日益增长的经费问题,但相对于高额的博物馆运营费用和修缮费用,见表4,这些收入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四、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博物馆旅游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及时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适时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与旅游业联合,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造福社会大众。

(一)树立正确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理念

科学合理的开发博物馆旅游产品,首先要注重产品的文化理念。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旅游产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而这种产品的价值就在于让游客体验文化享受。博物馆经营者应在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重视任何能够传播博物馆文化的产品开发理念。

其次,是休闲理念。休闲活动的知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尝试开发体闲娱乐型文化产品,是博物馆文化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休闲层次,为公众的体闲活动提供更多具有“知识景观”。

第三,是体验理念。之所以出现各地博物馆人气冷热不均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博物馆的游客体验参与性不足。“博物馆旅游增加体验性项目,在藏品的呈现形式、游客感知环境以及服务设施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参与性设计,能够拓展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能够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对博物馆旅游过程的评价。”[8]

另外,打造品牌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理念。品牌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于引导博物馆走向市场、寻求市场发展有着相当重要途径。博物馆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适时打造出自己的精品项目,凸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以高质量、深内涵的文化产品以及贴心周到的各项服务来赢得观众。

(二)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接收信息反馈

制定科学实效的产品开发策略前,经营者必须进行客观严谨的调查研究,且调查研究要由始自终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常我们采用的市场调查方法主要有:文案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确定待展藏品的特点以及所适合的目标市场后,博物馆经营者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形势和游客消费需求,对比自身与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与优劣,然后以馆内藏品为基础制定自己的产品开发战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旅游产品以同其他旅游产品竞争。

推陈出新是产品保持生命活力的根本。除了进行市场调查外,博物馆经营者还要及时收集、分析游客的反馈信息,以便适时做出相应的产品调整。

(三)转变博物馆经营者的观念,将现代企业营销学引入经营中

转变观念,即由传统的“等客上门”转变为“积极引导游客养成消费观展的习惯”,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到“观展本应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处理好有两项前提工作:一是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二是要研究目标顾客的需求。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提前规划好展览事项与活动,通过大量的前期宣传并结合特色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既要跟上现代科技展的步伐,满足游客视觉、听觉上的各种体验需求,还要积极引导与协助游客边观展、边动手,让游客充分参与进展览的活动当中。

(四)改进展览形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综合效益

许多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其馆内展品内容及陈列形式、解说内容及方式就很少有变化,有的博物馆甚至一处展览几年不变。游客参观博物馆是基于自身对知识的一种需求,单调乏味的展览很难吸引到大量游客,不能与时俱进的博物馆更是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被淘汰。因此,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游客的诉求,积极改进展览形式,既要依靠讲解员科学有趣的解说维持生动的展览形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进现代体验型声光设备,加强高科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展览形式得以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在其两大主体建筑之一的陈列馆内建立了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的四维特效影院,通过借助最新的高科技新视听技术,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的风采。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应注重观众的休闲体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适当的服务项目。博物馆可以尝试为游客提供富有文化特色的娱乐表演,既增强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趣味性,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加深了游客的体验印象。以四川省博物院为例,馆内除了根据展品内容和类型分别设置主题展区外,在游客视角的明显区域还设置有商品区、休息区、咖啡厅、表演厅、书店、蜀绣工艺品区、饮水处以及洗手间等,并且白天定时向游客提供娱乐表演节目,通过提供这些服务项目延长观众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综合效益。

(五)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

人才,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势资源。近几年,开设考古学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但开设博物馆学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博物馆应充分利用高校这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择优招录高校毕业生,或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充实馆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另外,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服务队伍也离不开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博物馆招募的志愿者来源广泛,他们往往承担博物馆宣传、参观指导、馆内讲解以及后勤服务与维护等工作。国内的博物馆亦可效仿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与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组织他们接受相关学习与培训后,鼓励他们参与进博物馆各个工作岗位,而不仅仅是馆内讲解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同时也可以节约经费。

(六)多方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办馆

当前,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或个人资助社会公益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是能够抵税的,因此通过企业或者私人资助建设和维护博物馆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同样,国内也可鉴此经验,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或私人投入资金于博物馆事业中。博物馆运营资金充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从而真正实现博物馆非营利的社会化功用。

五、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浓缩体现,既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其它旅游业的竞争与冲击,使得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形势下,唯有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认真分析产品开发状况,正确认识博物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达到传承历史、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爱霞.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7-8.

[2]孔旭红,孙宏实.从封闭走向开放――博物馆业切入旅游市场的设想[J].经济论坛,2003 (21):30-32.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4):31.

[4]胡静锋.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4):153-164.

[5]罗美娟,郑向敏.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49-52.

[6]李雪峰.上海民间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路及产品设计构想[J].生态经济,2010(6):111-114.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5篇

【关键词】旅游;博物馆;感知

博物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人类的社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博物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了至高的位置,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人文旅游的热点场所[1]。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博物馆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当代博物馆的工作重心不再停留在对藏品的保存和研究上,而是以人为本,突出为公众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建立一个鲜明、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对于博物馆建立自身优势,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积极引导潜在游客的行为决策来说,都具有推动作用。新时期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又可以对转型时期文博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有益探索,因此博物馆旅游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3]。

一、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博物馆的功能

随着博物馆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从过去的以收藏为主导转化为以社会教育为主,收藏、教育、研究、娱乐并重,今天的博物馆可以是一收藏中心、研究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学校,或是一个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常德诗墙)。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欧美比较通行的是博物馆的“3E”功能,即“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ion、Entertain和Enrich)。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博物馆成为进行成人继续教育的好场所,同时也成为辅导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校外课堂。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观众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广义教育的角度看,单纯的娱乐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单纯的教育,由于其枯燥乏味和带有强制性的特点也不受人们欢迎。“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已成为众多教育设施和娱乐设施共同拥有的口号与追求的目标。“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已成为众多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识。许多观众来博物馆是希望凭借赏心悦目的游览消除疲劳、陶冶性情、焕发精神,以获得文化生活享受的满足[4]。

(二)博物馆的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博物馆作为一类旅游吸引物很早就引起了国外旅游学者的注意,上世纪20年代末就有学者对博物馆游客信息收集行为展开研究。早期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博物馆游客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以及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上。如Gilman(1916)博物馆经营的不足进行了探讨[5];Robinson(1928)研究了博物馆游客行为以及博物馆经营存在的思想问题[6];Melton(1933) 对博物馆的内在环境、陈列的布局以及游客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7]。Prince et al(1985)认为潜在游客对博物馆的形象感知是影响其前去参观的重要原因 ;Richard Prentice(1998)对游客参观博物馆后的回忆进行了研究;Roger Vaughan(2001)对游客感知的博物馆形象进行探讨[8]。

国内真正意义上对博物馆旅游的关注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学者们开始探讨博物馆应与旅游业融合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张广瑞最早提出博物馆与旅游业携手,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之后博物馆旅游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陆建松(1997)认为博物馆作为都市旅游设施有着独特价值和魅力,应从都市旅游的角度来发展博物馆事业[9];海(2000)认为文博事业与旅游业应该通过克服行业隔阂、建立协调机制以及合理分配旅游收益等途径实现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10];杨丽(2003)就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博物馆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应加强人员培训,扩大宣传与促销,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各类娱乐参与式旅游项目[11];周玮、沙润(2006)依据遗产经济学原理,通过分析国内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提出我国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建议[12];李伟(2009)则通过研究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结合河南省博物馆资源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博物馆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长效机制[13]。陈桂洪等(2010)对国内博物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4];沈艳(2011)提出事业型博物馆要向服务型转变[15];甘露,卢天玲(2012)研究了博物馆解说系统的游客期望、评价和使用 [16]。纵观国内外,发现关于游客对博物馆形象感知的研究鲜见,使得本文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是本文的关键,中文文献主要来源于中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谷歌学术搜索等,外文文献主要来源于EBSCO数据库。其次是文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两步进行:预调研与正式调研,预调研用于检验问卷设计的信度与效度。正式调研通过现场发放方式进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关于调查的说明:第一,调查时段为2012年9~11月和2013年1~2月,这两个时段是基于如下考虑,首先所抽取的样本要实现大黄金周、双休日和工作日之间的平衡,其次所抽取的样本要尽可能涵盖广泛的群体。第二,调查方法的选择。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进入游客中心的游客进行全面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抽样代表性,家庭或集体出游只作为一个样本。在每份问卷发放前都向被调查者说明了意图并完全征得了被调查者的同意,保证问卷的质量。第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常德博物馆的外国和港澳台游客占了一定的比例,特别是日、韩等国及港澳台地区。但限于现有条件,这次研究采样的对象为中国大陆及台湾游客。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1.游客性别。调查发现男性、女性游客比重分别为47.7%和 52.3%,女性比重略高于男性比重,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2.客源结构。常德博物馆以省内其他城市游客为主,其次是本地游客和省外游客。这似乎有悖常理,但却有其原因,其主要是在常德上大学的省内学生,或者是大学刚毕业来常德工作的这一部分人群,构成了省内其他城市游客的主力军。而省外游客主要是旅游团,且以台湾游客居多,兼有少部分韩国游客。

3.游客年龄。常德博物馆游客以16-25岁、26-35岁两个年龄段居多,分别占32.6%和20.9%,可见,中青年游客是博物馆的主要客源。其次就是老年客源市场。

4.游客学历水平。常德博物馆游客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游客基本上占一半,其次是高中学历以上达到37.2%。这一现象说明博物馆深厚的历史文化特性需要游客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或对文化感兴趣。

5.职业结构。游客的职业结构以学生(32.6%)、企业员工(22.1%)和事业单位职工(16.3%)为主。据笔者了解,常德博物馆经常举办小型展览,活动期间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较多,但本人在调查期间并未遇到。因此在职业结构上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二)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

调查发现选择“别人推荐”、“旅行社”的游客比例分别为61.6%和30.2%。表明口碑传播是游客获取博物馆信息的重要渠道,由别人推荐而来的这一部分游客显然是受到了积极的口碑影响,这种积极的口碑宣传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能代替的,是旅游景点拥有的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但“别人推荐”是个很宽泛的选项,并未说明是自己去了解还是别人主动推荐。旅游团的游客基本上都是选择“旅行社”这一途经。有24个游客选择了“其他”,这些游客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自身对当地的旅游景点有一定的熟悉度。而“电视或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三个选项无人选,详见表1,说明博物馆未利用好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三)旅游动机描述

本研究将游客的参观动机分为9类,游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从参游动机来看,游客更倾向于“增长见识,提高修养”比例达到66.3%,其次是“欣赏珍品” 为55.8%,选择“了解历史文化及文物”的为54.7%,选择“打发无聊时间”、“满足好奇心”的游客相对较少,说明有部分游客是在打发无聊时间或者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借机来博物馆参观游览增长见识,在主要动机下有次要动机。需要说明的是“学校组织”选项的百分比为零,是因为在笔者调查期间没有遇到由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陪同亲友参观”的比重为23.3%,说明有部分游客主要是陪同亲友去参观,自己并无参观动机或曾经参观过。

(四)游客感知描述

根据李克特五尺度量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五个等级,分别计为1、2、3、4、5分)分析游客对博物馆的感知,均值得分4分以上表示游客感知好,低于3分表示游客感知较差。结果如表3所示,游客对“博物馆的环境干净整洁”、“博物馆的展品布置优雅”、“清晰的展现了历史文化和文物”、“博物馆的展览很有教育价值”项的评价较高,说明游客认为常德博物馆能够很好地反应历史和文化,并且认同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和环境;游客对“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友好"、“博物馆内的藏品十分丰富”、“博物馆的建筑很有吸引力”的评价较低,说明常德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并且藏品及建筑外形赶不上其他大博物馆。对于“展品解说、标示清晰明了”、“参观博物馆的游客素质较高”、“展品很有吸引力”这几项,游客的态度居中。总体上,游客对“此次参观收获很大”的评价均值为4.10,说明游览博物馆能给游客带来一定的收获,进一步体现了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五)总体满意度及重游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游客对常德博物馆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4.05,说明游客感知到的博物馆总体形象较好;重游意愿均值为2.97,说明游客对常德博物馆的重游意愿不强,出现这种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博物馆提供的产品内容单一,难以给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体验。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首先根据调查可知,前往常德博物馆参观的省内游客占了很大比重为74.4%,且以16-35岁的中青年游客为主体,说明常德市博物馆游客以省内16-35岁中青年为主。

其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常德市博物馆的营销手段过于单一。游客获取博物馆信息的渠道局限于别人推荐和旅行社,至于如今使用普遍的大众传媒如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根本未发挥营销功能,究其原因可能是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性质,员工的工资与业绩无关,游客多或少并未对其工资产生任何影响,导致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像企业一样采取种种办法主动营销,进而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

再者主要问题就是展示方式过于静态。无论是历史文物、民俗名人等均用实物加图版的形式面向观众,形成的是一种单向型和填鸭式的单向展示方式,展示内容枯燥、展示形式平淡,缺乏能给游客带来视觉冲击效果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最后是游客低重游意愿低。虽然游客满意度均值为4.05,而重游意愿均值却只有2.97。究其原因可能与营销手段单一、产品内容固定化、服务主动性不强和展示手段落后等综合因素有关。

基于以上对问题的分析,为促进该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尤其注意运用现代大众传媒。博物馆应尽早建立自己的网站,及时各种营销信息。

2.多媒体交互展示。游客的游览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仅靠阅读文字、看图片很难给予游客“感官、娱乐、社交和学习”全方位的体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大大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交互性,将触摸屏、投影和计算机问答游戏等丰富的媒介手段应用到现代博物馆的展示中,冲击游客的感官,从而影响游客的心理反应,激发游客的幻想力和好奇心。

3. 硬件与软件提升双管齐下。低质的服务会让游客产生反感,优质的服务可以吸引留住更多的游客,加强对讲解员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同时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必要的投入,使游客能同时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和高科技带来的震撼。

参考文献:

[1]司莉娜.基于游客感知的博物馆形象研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5):12-17.

[2]唐凯.博物馆国内游客特征探究――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4):40-44.

[3]李燕妮.我国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89-90.

[4]刘芳,盛海涛.博物馆功能与观众[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2):31-34

[5]Gilman, B. I. Museum fatigue [J].Science Monthly, 1916(12):62-74.

[6]Robinson, E. S. The behavior of the museum visitor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Monograph, 1928.

[7]Melton.Som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museum visitor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33 (30):720-721.

[8]高杰,杨翊恺等.西安旅游市场游客需求满意度调查――以博物馆为例[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6):35-39.

[9]陆建松.博物馆与都市旅游业[J].探索与争鸣,1997(11):37-38.

[10]海.文博与旅游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0(4):15-19.

[11]杨丽.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诌议[J].经济地理,2003,23(1):121-125.

[12]周玮,沙润.中国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的遗产经济学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240-241.

[13]李伟.免费开放后河南博物馆旅游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9(22):95-97.

[14]陈桂洪,黄远水,张雅菲.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74-79.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6篇

关键词:博物馆;标准化;建设

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新馆是文登区委区政府投资近2亿元重金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于2008年7月破土动工,2011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系地志类综合性博物馆,共有十一个展厅,面积8000多平方米。新馆优越的环境、增多的观众流量、外界的好评如潮并没有让博物馆满足现状、固步不前,而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进行革故鼎新,将服务标准化作为贯穿日常工作的准绳,按照服务标准化的相关标准,对工作人员实行高标准、严管理,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质量。

1 加强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成为必要

为推动博物馆服务品牌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管理,2012年8月,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成立服务标准化小组、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由分管副馆长任组长,搜集本行业标准体系的相关资料,开展服务标准化的准备工作。

通过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布置标准化创建的具体工作和要求,对全体职工进行标准化基础培训,提高职工的服务标准化意识,树立服务标准化理念。根据博物馆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监管流程、保障体系等实际工作需求,设计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确定编制服务标准目录,向全体工作人员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编制标准体系表并试运行,对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及标准体系做初步梳理汇总,l现问题,记录问题,并采取具体的纠正措施,不断总结,改进、完善服务标准体系。

2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实施方案

文登区博物馆本着“符合实际、方便简洁、科学严谨、易于操作”的原则,对原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全面的梳理。通过召开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培训会议、调度会、研讨会、实施推进会、征求意见座谈会、标准化建设检查督导等形式,经过数次修订完善,最终建立了覆盖博物馆参观服务全过程的《博物馆服务标准体系》。该体系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标准体系建立的依据和基础。包括博物馆功能定位、方针目标,博物馆相关的服务标准化法规和服务标准化管理规定,博物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三项内容,对博物馆服务标准化体系具有指导作用,体系下的所有标准均在它们的指导下形成,共包括43项标准。

第二层: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基础标准为总结构的第二层,是服务标准体系的第一层,是适合旅游服务业的各项通用标准,是博物馆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基础,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共包括16项标准。

第三层: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是针对博物馆服务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整个服务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服务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共包括环境、能源、财务、信息、后勤保障、安全与应急、人力资源等9个子体系66项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根据博物馆的服务特色制定的如何规范实施服务、满足要求并不断持续改进的标准体系,共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等5个子体系51项标准。

本着“有标修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博物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排序、编码,编制出适合自身需要的特色化、标准化体系内容,并经过数次讨论修改,提炼出博物馆内部标准文本,交由博物馆标准化领导小组审定实施,确保了标准体系的严谨性、实用性、科学性。

目前,《博物馆服务标准体系》共计176项标准,涵盖了业务运行、服务规范、软硬件建设、人事管理、安全和能源管理、监督考核等各个工作领域,使博物馆“人人有要求,事事有规范,岗岗有标准”,保证了工作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实现了“有人就有工作标准,有事就有质量标准,有物就有管理标准”,体现了“细节决定成败,标准无处不在”的工作理念。

3 加强标准的监督检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为将各项标准落到实处,制定了标准实施检查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明确了标准实施检查机构、人员、职责,并将标准的贯彻实施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组织人员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是完善制度标准。形成了无缝隙管理覆盖,确保了制

度建设的科学、严谨、长效,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严格公正考核。更新指纹考勤机,增设展厅巡查管理小组,添加电子监控监察系统,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综合检查与分组巡查、实地检查与电子监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博物馆展厅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日巡查、周检查、月总结、季评比、年考核”,把刚性考核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并做到有错必纠、赏罚分明,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有效遏制了不良言行,转变了工作作风,规范了工作秩序。

三是倡树先进典型。采取由领导、管理者、服务者和群众多层面参与的公正合理透明的民主评选方式,进行年终“文明展厅”和“服务标兵”评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了良好的展厅工作氛围。

四是进行立体通报。以内部网站、通报、例会为媒介,定期通报展厅管理的最新动态,形成部门、展厅负责人和博物馆办公室三级联动抓管理的工作网络,确保了监督管理的严谨与时效,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优质化”。

4 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自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坚持把“弘扬文登历史文化,让观众舒心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博物馆服务改革,加强管理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将博物馆逐步打造成了固定基本陈列精、临时展览活动频、展览主题形式新、历史文化氛围浓的文化窗口,较好的树立了区委区政府的文化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累计收到鼓励、赞扬留言几十条;经综合测评,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99.88%,较往年均有大幅攀升。在威海市博物馆各项评比中,排名靠前,博物馆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旅游团体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博物馆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7篇

(一)积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

今年,还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四在农家”、“数字2012”建设等资源进行整合,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

(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专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从年初开始,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评定,初步拟定在今年七月公布首批市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积极申报全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好充分准备。

(三)积极开展各种纪念演出

(四)积极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12》

为了抓好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12》,3月,完成了采风工作和确定了剧本结构及编撰工作,并于五月一日正式开始排练,现节目编排已进入尾声。

(五)积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六)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

(七)积极开展电影放映工作

(八)积极做好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的筹备工作。

我局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年初,我局就拟就了杂技大赛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与文化部、省文化厅就有关事宜进行衔接。

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上半年,我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共受理举报90件,立案调查65件,办结案件65件。

(一)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场所违规违法活动

今年上半年,我市各地文化部门对文化娱乐场所开展了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理活动,严厉打击、色情表演、吸毒等违规违法行为,检查人数达到4038人次,收缴电子游戏机28台。还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乡镇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严密检查,对带有性质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绝不手软。

[NextPage] (二)加强对“网吧”的监管,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扫黄”“打非”工作常抓不懈

(四)出版印刷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为更好地做好印刷业规范管理工作,我局上半年分别举办了全市新闻出版统计人员和全市印刷业统计人员培训班,开展了全市印刷业年检工作并对企业法人、负责人等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培训,稳步推进出版印刷管理工作。

(五)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

上半年,我局积极推进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并将此工作向县级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并已拟订了工作方案。

三、文物保护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在文博队伍中,认真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市文博干部的文物执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文物保护维修工作

对《海龙屯文物保护规划》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同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陕西省古建设研究所,供他们作进一步的修改。

制定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绥阳卧龙山寺、道真万天宫的保护修缮方案。配合湘江污水截流工程,制定了汇川区文物保护点汇川桥保护加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完成了黎庶昌故居前厅、过厅及右厢的保护修缮工程;启动了汇川桥保护加固工程和湄潭石莲双阁保护维修工程。

另外,按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贵州省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贵州省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等规定,对上述正在进行中的文物保护工程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了省文物局。

(三)博物馆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照文博工作“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坚强了博物馆工作。各博物馆均把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己任,尽力推出陈列,抓好陈列,服务社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酒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书画藏品征集成果展”,湄潭县文体广局推出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九军团专题陈列”。

市博物馆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市博物馆筹备工作方案,成立了遵义市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市博物馆职能设置方案,制订了文物调查、征集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博物馆工程于5月已经动工。

(四)文博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为加强我市文博队伍建设,更好地做好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今年4月,我们组织我市部分文博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重庆、荆州、武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参观考察了这些地区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认真了解和学习了他们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很大收获,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干部。

博物馆调查设计第8篇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工作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大力营造人人保护文物、人人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市文博工作者的执法水平,创造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促进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切实抓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1、完成“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为今后五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2、稳步推进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办好文物普查培训班,抓好普查工作简报、月报工作。在全省的三普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省级验收工作中,我市三普工作截止12月31日,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24处,其中新发现1966处,目前居全省9个地(州、市)第一位。

3、抓好文物安全工作,认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尽力排除隐患,切实保证文物安全。

4、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市文物收藏协会和市文物收藏协会开展互动,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三、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

加强文物维修工程的管理工作,对文物工程项目经费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受灾和损坏的情况调查,做好抢救维修方案,积极抓好抗灾救灾工作。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

各博物馆、纪念馆要把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尽力办出陈列展览精品,使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心,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

认真贯彻、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加强安全措施,建立联动机制,做好已经免费开放的工作,逐步实现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的全面免费开放。遵义会议纪念馆、市博物馆、红军战斗遗址陈列室、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庶昌故居陈列室、市博物馆获得中央免费开放经费,已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五、抓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由于文物工作的业务特殊性,抓好业务学习与培训工作十分重要。我市拟聘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市博物馆举行专题讲座,对全市基层文物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便为下一步培训专业人员打好基础。

六、下半年文化遗产工作思路

1、继续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清理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3、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

4、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