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

博物馆开发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4 16:34:05

博物馆开发设计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1篇

(一)国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博物馆在行业竞争和商业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中,一些博物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辟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开始多渠道开发文化产业。从欧、美等国家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实践来看,无一不将文化产品开发环节作为整个博物馆文化产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之所以比较成功,体现在四方面:第一,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藏品,设计具有独特的/排他一生0。第二,注重产品质量,制作工艺精美,融合了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功能性强。第三,种类丰富齐全且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第四,运用/强强联合0的策略,知名博物馆实现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产业化。第五,美国博物馆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商品销售网络。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博物馆非常注重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传播更广泛的同时,并为博物馆本身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发的珠宝首饰类文化产品,将博物馆的艺术藏品与珠宝首饰有机结合,与施华洛世奇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蜻蜓胸针商品并限量发行,成为该馆的创举和亮点之一。英国博物馆在设计开发文化衍生产品时,则更多地运用了展览常用的故事手法,注重挖掘文化产品背后的故事。

(二)国内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随着国外博物馆纪念品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我国博物馆逐渐意识到了纪念品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开发能力不足,仍然停留在盲目效仿或者是整套照搬和复制他馆的创意、产品的阶段,没有考虑自身博物馆的特色,导致博物馆纪念品与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不能反映各个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来,我国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在借鉴欧美等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的成功经验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的新途径。特别是上海博物馆还设立相关部门,专门从事文化衍生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里,成功开发出1600多种文化商品,年销售额2500万元。他们设计的具有本馆文化特色的领带、丝巾、便签等十分畅销,有的还远销海外。湖南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人才资源,大力开发设计博物馆特色文化商品。以文化商品的内涵、优质的服务延伸博物馆的展览、教育功用,打造湖南省博物馆和/马王堆0品牌,弘扬湖湘文化传统。目前我国博物馆自王开发的创意产品形式王要以画册、光盘、明信片、文物复制品、服饰、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为王。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产品设计创意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独具特色的创新概念,应该运用设计赛事等途径,将设计院校的学生,职业设计师和生产制造企业拉入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这一领域中,同时加强与各大相关知名设计品牌的合作,以博物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载体,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产品,既能够彰显博物馆的文化特性,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博物馆实现自身造血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短短两年时间,销售营业额就从五干万人名币上涨到两亿人名币在这方面算是成功的典范。博物院,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上做了很多尝试与创新,从几年前的故宫藏宝拓展和延伸的计划,到筹办了至今三届的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精选来自台湾年轻设计师的作品进行量产的考量和商品化的过程,还与台湾比较有实力的文化创意公司合作,比如阿莱西、法兰瓷、8IA等,合作开发的商品故宫会收取部分版权费用。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把/陈旧0的故宫藏品活化的方式。拥有数量众多的陶瓷、漆器、书画艺术品,其蕴含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如果仅仅通过游客来故宫参观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显得单调而弱势,设计却是通过一种融合的手段,把抽象意义的传统文化宝藏转化成走进日常生活的产品,把/老/器物通过设计转化为0新/的器物,让故宫藏品文化和美学价值真实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2湖北省物博物馆文物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分析介于国内外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的经验,可知随着设计的全球化,人类越来越追求文化独特性的产品设计。把博物馆文物的灵魂价值融入到现代设计观念中,这样的文化衍生产品更能凸显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在传承民族性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博物馆自身的良一生发展。湖北省博物馆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干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为了进一步的凝练和发挥传统荆楚文化的价值,湖北省博物馆应好好利用本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本馆收藏的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从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工艺美学价值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的契合点出发,更好的提升博物馆商品设计的品质,从现代设计角度去感受和体会博物馆文物韵味和格调,形成独具荆楚文化风韵的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风格。开发出独具本馆王题特色的彰显文化个性的产品,这样必能给博物馆以至湖北省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根植馆藏文物价值并与现代产品设计原则相结合开发

博物馆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体现着传统工艺技术也蕴藏着传统设计美学的丰厚养料,现代设计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将两者有机相融,把坚持馆藏文物特色作为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根本,将有利于湖北省博物馆发掘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衍生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定位一定要和博物馆藏品有紧密关系。博物馆商品的设计应该选择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找准自身的文化内涵,应充分挖掘湖北省博物馆所特有的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文物类型的美学工艺价值,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思路,不论造型、内涵,都不能停留在老祖宗的/创意水平0上,应符合这一时代人的需求和文化特征,创造出具有/灵魂0和现代设计感的文化衍生产品。如何将博物馆文物的历史文化工艺美学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体现,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现代产品设计的始终。如何将博物馆文物的自身价值,造型、色彩、功能,材质以及工艺进行再设计表达。当湖北省博物馆文物遇见现代产品设计,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呢,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从宏观上来说属于产品设计的一种,因此它具有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一、美观性原则:美观是吸引游客的首要特征,实用也是成功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需要具备的特征,产品的美观吸引了感情的强大的本能水平,它引起了直接的本能反应。有些人会因为产品外观漂亮,产生购买的欲望。所以,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坚持美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

二、实用性原则:许多游览

博物馆的参观者在要求博物馆文化产品在具有纪念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下,还希望它有实用价值,所以博物馆商店销售的产品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实用价值的,如:钥匙圈、书签、餐具等往往是最热销的。是否具有生活上的实用功能也是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是一种商业产品,但同时它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因此还具有许多一般产品所不具备的设计原则:

(一)文化植入原则:这是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首要特殊原则。一个产品只有具有了文化内涵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更是如此,它作为传播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载体,必须以本馆的特色文化为一切衍生产品创意的来源。这也是各个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差异化的前提。湖北省博物馆在进行文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本馆的特色文物资源的文化美学价值。比如传统的器物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只有好好分析研究才能在设计创意上有质的哭破。才能真正为这些文创产品注入灵魂。二、品牌化原则:品牌是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品牌:/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生产经营者相同或类似的产品相区别,而加在自己产品上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特定标识。0博物院的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很好的贯彻了品牌化策略,从手机链、钥匙扣、背包、到瓷器、食品、u盘等,都印有其品牌标识。这也为其文化产品与其他生产者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加以明确的区分,体现了其独特性。三、适度包装原则:包装对于现代商品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元素,包装不仅是对产品在携带和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同时也是延伸品牌识别的载体,设计良好的包装能为产品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同时能为消费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教育意义。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包装要在适度的前提下体现出产品的美感、文化品味感,更体现出产品的教育功能。出售的文化产品,非常重视包装,其包装上都标明了创意来源。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钥匙圈或是餐垫,都有其适度的包装,令其显得更加精致,土曾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毫无疑问,精致的包装可以引发消费者购买欲,同时包装也可以成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身份证0。为此,在本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经典成功案例,在遵循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植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价值优势,遵循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特殊原则。

(二)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但是不同于一般产品设计,文化因素在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从根本上说,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就是博物馆文化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的凝结和物化。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物的功能和形态来传达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就是博物馆文化与购买者之间交流的载体,设计师运用形态语言完成抽象的文化内容与情感的表达以及功能、信息的传递,因其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在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元素与文化王题的衍生方式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来说,也应对一般程序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整合,建立相应的特殊设计方法与流程。相对于一般产品,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首要的设计要素,因此,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应在遵循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将对文化要素的挖掘研究放在首位。从设计程序来看,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化要素挖掘调研阶段一一展开设计阶段一一实施设计阶段一一评估设计阶段首先是文化要素挖掘调研阶段:在此阶段,设计师需要把原始的文物资料、文化元素的外在表象及内在涵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建豆一个文化对象的/属性档案0,包括外在层次相关的形状、颜色、质地,中间层次的功能、操作性工艺,以及内在精神层次的文化内涵、故事性等等,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将文化元素中的信息加以提取整合和评估,为之后的设计前期的谋划。第二阶段是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展开的阶段,也是文物多方面价值的转化阶段,上一阶段从文化元素获取的信息内容在这一阶段将以合理的设计方法转化成文化产品。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设计者应遵循文化产品文化为核心的原则,在设计概念构思的过程中,将上一阶段提取的文化元素与待开发的文化产品连线,再综合评估设计开发和文化元素演绎的方式演绎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该文化产品的风格定位、功能、材质、人机以及加工制作工艺等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细化。第三阶段是实施设计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深入细化商品化的阶段,将草图用二维、三维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处理产品的结构细节、颜色、材质,以及模型的制作等。第四阶段是设计的评估阶段,设计师和工程师对设计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包括产品的文化涵义的演绎合适度、造型、操作性、安全性等等,基于评估结果可进一步的改进直到最终方案的确立。

三、结论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2篇

本刊对唐娜・拉芙黛,英国设计博物馆首席策展人进行了采访。

DESIGN vs.唐娜・拉美黛

DESIGN:能否向我们介绍伦敦设计博物馆的收藏历史?

唐娜:在建馆的21年中,设计博物馆已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成为帮助公众欣赏和理解设计与建筑领域创意的前沿阵地。通过各种展览、国际巡回项目、学习项目、收藏和在线展示,博物馆旨在提供一种批评的视角,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的变化驱动力。设计博物馆的主题已经吸引了大量新观众,每年的访问者超过25万人,其中包括设计专家和对设计感兴趣的大众,每年有将近两百万人访问博物馆的网站。博物馆的目标是通过设计达到广而告之和教育激励的目的,帮助人们理解设计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使其成为更具有知情权的消费者。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博物馆使用的重要资源是馆内的藏品。这些藏品约有2500件,讲述了大规模生产中的设计史,包括家具、照明、家用电器和通讯技术。设计博物馆的收藏记录了形成现代世界的关键性设计。二十五年以前,特伦斯・考伦爵士(Sir Terence Conran)建立了设计博物馆的前身,地点位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地下室。1989年,设计博物馆正式成立,外观建筑也有了惊人的转换,迁到了靠近伦敦塔桥的一个仓库,毗邻泰晤士河。在锅炉房举办的系列展览成了设计博物馆现有收藏的基础。

博物馆的目标展品集中在特定的领域,符合博物馆的目标、并且能补充完善现有的约2500件20世纪和21世纪的藏品的目标展品,包括以下类别:建筑模型和规划、工业陶瓷、玻璃和餐具、家庭娱乐产品、电话和通讯产品、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家具、图片和印刷品、玩具和为儿童设计的产品与家用和办公照明产品。

DESIGN:设计不无关如何选择设计作品?具体的程序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设计博物馆是否直不同的选择标准?

唐娜:设计博物馆的收藏是其同类收藏中最为可观的,它记录了二十世纪以来英国设计在国际背景下的发展历程。英国的设计师对我们的时代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而博物馆的收藏记录了这些贡献,并激励新一代的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取得更高成就。

设计博物馆对于是否需要征集展品由馆长批准,如果认为一项征集有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长期保存需要,则必须由董事们批准。被征集的物品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技术或生产过程,生产的材料选择方面、美学或造型方面、艺术品是否商业成功方面,或是与其推广相关的营销策略方面。

除了物品外,设计博物馆还征集能在博物馆学习和研究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描、开发图样、原型和概念模型。博物馆还考虑收集相同或相关领域或主题领域的其它博物馆或组织的收藏政策。对于征集物品,博物馆有一个优先清单,每年进行审阅回顾。在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方面,有时需要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管理中。博物馆有一项政策,以确保其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化。

DESIGN:目前设计收藏的标准是什么?通过设计作品能看出什么样的设计趋势?

唐娜:当代设计的收藏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极大地改变了设计师、教育家、博物馆和商界的面貌。设计博物馆推动了设计业内对收藏经济这一当代话题的讨论和探讨,同时预计于2011年10月召开一次会议,解决以下问题:围绕当代设计收藏的关键问题:例如什么人或什么因素在驱动从博物馆到拍卖行的这些发展?这些改变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影响?公立机构作为设计委托者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变得更有效?独立画廊中一次性或限量版展品的兴起问题。

DESIGN:您个人对好的设计和设计收藏的意义有什么看法?设计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唐娜:设计博物馆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改变世界对设计理解方式的地方,同时展示对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关键性设计。博物馆将使人们理解从一个想法到一种产品这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博物馆收藏的发展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博物馆不打算支持好的设计或坏的设计,而是提出关于展品的一系列问题,帮助访问者成为对设计了解更多的消费者。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创产品;博物馆条律;“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改变,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扩大,并上升到了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的重要地位。此外经济、信息、科技等因素的飞速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历史的传承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历史传承的主体,逐渐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并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博物馆条律》《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这些表明了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在新时期下有着深刻的意义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利用有利条件和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从自身出发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及导向支持

一直以来,博物馆作为非盈利性组织,能否从事商业活动这个问题,是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近年来,由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使国家对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及条例导向。1.《博物馆条例》是中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是我国博物馆法制建设的重要开端。这些条例从法律的层面上规范博物馆的发展,明确了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合法性,有效地减小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阻力。使博物馆可以通过一些渠道筹措资金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博物馆联合社会资源培育、开发博物馆特色文化产品,促进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博物馆条例》的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再有《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中规定: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自身发展能力。2.《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拓展了文化文物单位的职能,明确了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调动了文博单位“用活”文物的积极性,完善业态发展等任务要求,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文化需求逐年增长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5)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5年的81.2,平均增长率为5%。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指数等一级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且文化消费环境指数上升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率为11.33%。这些数据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都开始转变,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中的比例日益增加,文化需求逐年增长,文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三)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一直以来,博物馆是代表一个区域或领域的历史、民族、自然等文化内涵的公益性机构,是一个地区或领域文化的综合体现,更是该地区历史过程的文化传承者。博物馆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历史的、人文的,还有自然科学的,并涉及人类、社会、地域发展等各个方面。再者,利用好博物馆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因素,也是新时期博物馆实现自身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对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现今,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时代对博物馆自身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博物馆沟通大众有效开展教育、传承、宣传文化延伸的有效方式,更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因此,各地博物馆纷纷发展文化产业,例如故宫博物院努力挖掘自身文物内涵,开发了“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朕又来了”等文化创意产品近八千多种。国家文物局、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十分重视,积极举办博物馆文创博览会、文创培训班等,加强业内交流学习,吸取经验,共同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道路等。各个博物馆也逐步筹建了文创团队,并与学校、旅游机构等社会团体联合举办文创设计比赛,拓宽开发、设计、发展途径,使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个大环境呈现出积极、蓬勃、向上发展的态势。

二、成功事例

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导向,博物馆文化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博物馆文化产业也涌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故宫博物院截至2015年底,共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8683种,其中在2013~2015年期间,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累计1273种;上海博物馆产品年销售额数千万以上,并在上海多个商业中心拥有专卖店,生意火爆;国家博物馆联手阿里巴巴打造“文创中国”IP平台,开创了文创互联网浪潮等。这些业内的大型博物馆,拥有雄厚的资金,丰富的馆藏资源,专业的文创团队,在挖掘自身藏品内涵、设计、研发、宣传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均走在业内的前列,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对整个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丰富馆藏资源优势、大趋势的文化发展环境等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困难和不利因素。

(一)资金缺少,缺乏动力

博物馆多数是公益性质的、对外免费开放的事业单位,依靠国家和政府财政拨款进行运作。这导致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只能申请财政拨款来支持,这是制约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因数。虽然政府出台了政策支持,但是政策的具体实施及社会资源的整合仍需要一段时期的发展,其他渠道筹措资金需要多方面努力及进一步探索。因此,资金缺乏、渠道单一的问题明显,这也是许多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

(二)文创开发不足

1.文创产品缺乏创意。创意是文创产品的重点。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从模仿、复制开始着手,但不应是简单地模仿、复制,而应该是吸取多方面经验后,在馆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突发奇想,巧妙的运用,使产品的设计、开发既贴近生活,又吸引人们的兴趣,才能够被人们欣赏、购买及使用。例如推出的皇帝朱批纸胶带“朕知道了”,既抓住产品本身特点,又紧扣影视热点,且十分有趣贴近生活,达到了传承文化及经济效应的双赢,这也是文创产品创意的突出体现。2.文创产品开发脱离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休闲方式的改变,为博物馆文创提供了市场需求。但面对市场文化需求的逐年增长,由于缺乏市场调研,消费群体定位重复,存在着跟风意识。因理念转变缓慢、缺乏市场营销及同质化严重等原因,使大多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脱离了市场需求。3.人才缺少。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需要引进、培育设计、法律、管理、销售等相关专业的人才,目前只有少数的大型博物馆有足够的人员来形成专业的团队进行开发。而大多数博物馆的人才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要说成立专业的团队了。

(三)文物数据化有待发展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发展大数据、智慧博物馆、互联网+等理念的提出,对博物馆信息、文物、数据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提倡科技、信息与文化的融合,以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挖掘、创新的云服务。但由于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落后,技术人才配备缺乏,文物资源信息采集及存储、传输等还处于摸索积累阶段,使文物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文化传播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

(四)特有资源利用不足

博物馆自身所特有的文物、文化资源,能极大地促进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旅游、文化等市场发展。但多数博物馆对自身文化及文物的沉淀、挖掘、研究不够,未能形成有趣的文化形式,缺乏当地博物馆特色,缺乏相应的文创产品开发,缺少吸引力,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由前述可见,博物馆文化产业在大趋势文化发展中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对着诸多问题,如缺少资金,缺乏研发动力;科技、数据化有待发展,人才配备缺少;文创开发不足和自身特有资源利用不足等。针对这些短板,提出如下思路和对策。

(一)继续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确立有效机制

《博物馆条例》的实行促进了博物馆发展,从法律的层面上规范了博物馆的发展,明确了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合法性。但现有的财政、出资、人才培养、利润分配、企业合作问题、税收减免、运营机制和有效监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指明了道路,但相应的文化研究、开发还在摸索中,开发、运营模式有待建立。因此,应继续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以期研究、出台、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探索确立出有效地开发、运营和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才能提高主动创收的动力,更能有效地增强研发动力,缩短文化的开发周期,使博物馆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搭建文物藏品综合平台

调动博物馆单位“用活”文物资源的积极性,逐步推进文物信息资源采集、开放、共享。有效利用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及可移动文物普查等数据,建立基本文物数据平台。积极促进各类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商、“双创”企业(个人)与文物博物馆单位的合作,参与平台建设或基于云平台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提供文物图形图像、音视频、三维模型等数字资源,丰富文物知识及创意设计素材库,以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挖掘,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搭建与观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影响力,从而实现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科技智能化。

(三)多渠道拓展文创产品的开发

现今大多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仍在探索阶段,缺乏博物馆特色。因此,文创的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参加相关单位举办的文创交流学习活动,学习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大馆的先进理念及管理方式,模仿、借鉴优秀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从复制、模仿、借鉴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同质中注重细节,提升档次。2.区分市场范围,丰富产品种类,重点突出自身博物馆的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以注重创意,贴近生活为在主题。在设计开发时应区分市场群体,注重以中低档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为主,以高端产品开发为辅,深度挖掘自身馆藏文化内涵,突出自身特点,巧妙构思,多开发些方便携带、工艺精湛、包装精美的日用小产品。让公众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公众家庭。3.多模式探索,例如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与文物博物馆单位深度合作,或通过网络众筹、众包等方式。针对文物博物馆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与博物馆藏品资源,广泛的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兼具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且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系列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鼓励工业企业、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文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构建面向设计服务的文物素材库和知识库,实现开放式的远程虚拟设计服务和定向服务。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进文物素材再造和相关设计服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创意设计的特色企业,研发一批选题创意新颖、特色突出、形式活泼的文物素材设计产品与服务,提高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

(四)充分利用自身,树立服务意识,逐步打造品牌

1.充分利用自身,依托文物博物馆单位场馆的空间优势,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需求,积极开发和引入与文物博物馆单位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品、技术、装备等,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渠道。2.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将服务延伸到餐饮、娱乐、教育等范畴。在公共空间设置餐厅、咖啡厅等,打造有博物馆特色的休闲文化场所。3.突出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设置博物馆专门的教育活动空间,将博物馆教育活动持久性地开展下去。相对固定的向公众开放,供观众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增强动手能力等。通过这些有效资源的利用,让博物馆走进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营造良好的口碑,为发展博物馆品牌打下基础。

五、结语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 展示 理念

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是博物馆陈列过程中呈现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直接决定着博物馆陈列的内容和形式。上世纪末,伴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陈列展示理念逐渐受到博物馆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综观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

一、实用化: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地开始兴建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为了满足新馆的陈列展示需求,博物馆界开始关注陈列展示理念的研究,并积极进行实践。

这一时期的设计理念的特点是在沿用传统设计理念的同时,开始注重对国外陈列展示技术的借鉴和吸收。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陈列理念对于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陈列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沿用传统方面,基本沿用了“技术+美术+实用+设计”思路;展示和陈列的主要的目的依然是展示文物,同时确保文物在展示过程中的安全。在吸收借鉴方面,陈列展示中文物保护、防紫外线、红外线处理,开始参照和引用当时所掌握的日本、德国所提供的技术参数与资料。

反思这一阶段设计理念可以发现,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最主要的表示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起来。首先,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当时的设计师多为建筑或美术专业的设计人员,博物馆人员设计过程中主要工作是提供文物的样图,便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工作。其次,博物馆人员在设计理念上的缺失,由于处于辅助工作地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感悟和建筑空间的再创造。再次,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将博物馆陈列展示等同于室内设计,致使攀比、照搬、雷同的设计屡见不鲜,因而致使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缺少实践的有力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随着博物馆界对陈列展示理念认识的不断加强,也提出了理念上更新的要求,提出设计要以改善空间品质和采用陈列展品文物元素内涵为主、调动非陈列视觉元素为辅的手法,去表现陈列主题,营造切题的空间氛围和人性化的陈列空间。

二、人性化:本世纪前10年

伴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完善,陈列展示理念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将人性化设计引入到陈列展示理念中,使理念建设在科学性、理论性增强的同时,也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对博物馆功能的正确认识奠定了陈列展示理念发展完善的基础。这一阶段无论博物馆工作部门,还是理论研究界都充分认识到博物馆不是单纯的文物展示地,博物馆应当是一个知识的传播平台,陈列展览的目的在于让观众了解文物所包含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观众文物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这些都为正确定位博物馆陈列展示提供了保证,推动了人性化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其次,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陈列展示理念。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衡量标准。博物馆陈列展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室内设计,也不再是满足专家学者研究需求的活动,而是服务社会的文化活动。因此,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已社会文化生活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大众观赏行为和心理为目的,从而实现了将人性化设计贯穿于陈列主题选择、陈列内容确定和陈列形式完善的各个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陈列展示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再次,人性化陈列展示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的开展。人性化陈列展示理念带动了整个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方式。比如首都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展示过程中,设计了文物观赏区域,将有民间争议的藏品拿出来与观众进行互动,使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亲身体验和学习了文物的鉴定。这种陈列展览方式,整合了社会资源,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数字化:2010年至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为特点的陈列展示理念逐渐成为指导博物馆陈列展示活动的主要理念。

首先,数字化理念的基本内容。数字化为博物馆陈列展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组合技巧,经过历史学、考古、文物、博物馆等多方面专家的对陈列展示主题的研究确定,确立需要展示的文物和相关史料(包括实物、图表、照片及辅助艺术品等表现形式),最终依靠三维物品排置的序列、情态及与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包括一些辅助艺术品及数字新媒体技术手段等)构成的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和交流方式。

其次,数字化理念是建立在人性化理念的基础之上的。数字化的陈列展示丰富了博物馆的表现手段和方式,但是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基本核心,数字化为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因此数字化理念是以人性化为基础的。在数字化条件下,还必须提供必要的文字说明、图标指引和人员讲解等服务,便于在数字化设备协助下,观众更加轻松愉悦地了解展览的主题、了解展品的内容及其意义。

再次,数字化理念需关注的问题。在数字化理念应用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的出现,一是唯技术化,单纯追求高投入、大制作,认为只要大投入、多花钱,采用最新的技术、设备就能提高展览的档次,增强展览的效果,忽视对展览内涵的挖掘和把握。二是娱乐化,展览定位和目标一味迎合所谓的市场需求,将文物沦为戏说历史的工具,偏离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本功能。三是同质化,在陈列展示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同质,致使博物馆的陈列风格、展览形式,甚至陈列道具也表现出雷同,无法体现不同主题博物馆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育民.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意理念初探[N].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2).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5篇

关键词:张氏帅府 地域文化 旅游纪念品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02-03

1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

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指的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赋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它是一个博物馆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有人比喻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博物馆景区的名片。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不仅具有普通工艺品流通和收藏的特征,还具有文化性、纪念性、美观性、实用性、便携性等主要特征。

有资料报告,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的销售额是旅游总收入的40%-60%。在欧美国家,大部分博物馆都设有专卖店销售旅游纪念品,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境外深度游的一种重要模式,购买旅游纪念品也早已成为大多数旅游者的习惯。而一些著名博物馆也非常注重纪念品的开发,例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旅游纪念品销售已经为这些博物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馆内设有5000多m2的纪念品营业厅,并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他城市设立销售点。馆内销售的书有6000多种,商店销售的商品近2万种,2010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营业额已达64000万元。此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把博物馆商品与珠宝首饰相结合,他与施华洛斯奇合作设计开发的蜻蜓胸针也受到各国旅游者的高度青睐。(图1,图2)

目前我国的旅游纪念品大部分以复制为主,品种单一,做工粗糙,纪念品的设计缺乏创意,设计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反映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博物馆旅游也有了很大的起色,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都开始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其物院与阿莱西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年的旅游纪念品销售额超过2亿元。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已着手成立了相关部门从事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他们与国内许多大学合作设计的具有本馆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十分畅销。我国博物馆旅游文化创意纪念品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向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将是我国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我国与博物馆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缺少系统的设计研究也是制约我国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图3)

2张氏帅府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状况

2.1张氏帅府旅游资源的价值

张学良故居作为沈阳地区最为著名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我国近代史教育重要基地,每天接待游客众多,其中海外游客中很多是原台湾老兵和原东北军的后代,张氏帅府在这些人的心中仍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因而张氏帅府的宣传品和旅游纪念品还承担着宣传抗战历史方面的重要作用。挖掘张氏帅府博物馆的文化内涵,物化成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衍生产品,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还可以礼品和文化产品为载体,通过游客的购买赠送向世界各地尤其是向海外华人宣传帅府所承载的独特历史,传达它所代表的东北地域特色文化。(图4)

2.2张氏帅府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

从目前张氏帅府博物馆文化产品现状看,纪念品种类少,设计单调,远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序列,对帅府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尚无法进行全面系统地传达,未能充分体现帅府应有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因而张氏帅府急需引入现代设计思维对其所蕴含文化符号和图形元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并着手进行文化衍生品的开发设计。

张氏帅府现仅在小挂件、珍藏币、纪念册、明信片等方面进行了散点式的设计开发,纪念品品种较少,缺少系统的产品规划。而且虽然这些纪念品都有张氏帅府的代表性元素,但几乎都是将素材直接附加于产品之上,设计统合感不强,品质不高。目前帅府的纪念品无论是从种类和品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参观者的购买需求,因而急需充分挖掘帅府博物馆的商业潜力和文化价值,开展系统的深度的文化衍生品研发设计,以形成丰富的系统的帅府文化衍生品系列,并以此充分宣传帅府博物馆的历史地位和地域文化特色。(表-1)

3张氏帅府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策略探

3.1树立张氏帅府旅游纪念品的品牌意识

树立博物馆品牌意识对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张氏帅府拥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张氏帅府来说,旅游纪念品最重要的不是其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系统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形成鲜明的品牌特征,在完成传达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博物馆文化增值。张氏帅府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设计必须要有明晰的形象与醒目的识别特征,具备“创意”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才能使产品“第一眼”抓住消费者。图5是通过对帅府标志性建筑_大青楼进行提炼后设计出的具有张氏帅府特色的标志方案。

3.2采用创新“矩阵”法对张氏帅府文化资源进行梳理

张氏帅府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就拿帅府建筑群来说,它既有中国传统的三进四合套院,又有罗马古典风格的“大青楼”及北欧风格六座红楼。这些建筑特色鲜明,是沈阳近代建筑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作品。帅府博物馆中的建筑装饰、石雕、木雕、瓷砖和地砖的图案,以及家具、服饰和日用品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果将这些特有的文化符号融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之中,将可以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诠释张氏帅府的人居风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当初老奉天的地方文化特色,了解今日新沈阳的历史文脉。另外,以张氏帅府为背景的历史事件是挖掘不尽的故事题材,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连环画、绘画、漫画及影视剧以及相应的衍生文化创意产品,将更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更具可持续性。

在遵守旅游纪念品的纪念性、艺术性、文化性等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将大帅府的形象及文化各元素,运用解构、结构、重构、混搭的手法设计不同造型的纪念品,通过旅游纪念品这个具体物象将博物馆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

本文则重点采用创新矩阵方法,以大帅府的形象特征及各典型文化元素为一维,以可供设计使用的旅游纪念品品类为第二维,对可供开发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开列创新“矩阵”,全面列举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希望点,以希望点为基础,拓展同族产品系列,形成丰富的产品序列。以此,保证设计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并保证设计切入点的精准,提高纪念品开发的成功率。(图6)

3.3张氏帅府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

3.3.1典型物象的图案化处理

博物馆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物象,这个物象具有唯一性,或者说具有标志性。张氏帅府由四部分组成: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这些建筑包括了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欧式风情的大青楼、红楼群、边业银行,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将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图案化处理,可以设计制作成文具、日用品等。(图7,图8)

张氏帅府的众多建筑物和其他物品图案化后,将图案用于不同功能、材料、形态和色彩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产品上,赋予产品以帅府形象,如邮票、信封、卡包、休闲包等。(图9)

3.3.2二维素材转印设计

张氏帅府内有大量的饱含浓郁中国民俗风情且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这些作品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如果将这些具有历史代表性和深厚寓意的素材经过设计处理,可以开发大量富有博物馆特征的文创产品,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其中馆藏的大量文字图片资料等,则可以直接通过艺术加工印制平面产品用做旅游纪念品。(图10)

3.3.3三维物象复制和微缩设计

博物馆的建筑、家具和器物等,可以通过三维仿真复制,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较大尺度的建筑家具等可以通过缩比实现小型化,设计制作成文具、工艺品摆饰等。而服装鞋帽和家庭日用品等则可以通过整理和再设计,成为时尚的帅府系列产品。

3.3.4音像制品设计

如果一种文化或思想不以某种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每种文化都必须借助某些形式表现或代表自己,为了被感知被理解,绝大多数文化都要使用听觉和视觉的符号或媒体去传达其要表达的思想和代表的价值观。帅府博物馆作为一个时代浓缩的历史舞台,有着丰富的极富故事性的历史事件可供挖掘,依托这类资源开发的小说、影视剧、动画片、连环画等图书音像产品,可多维的动态地表达帅府的文化特色。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6篇

邵瑞庆首先代表中国会计博物馆理事会秘书处与唐海燕理事长向各位常务理事、评选委员对中国会计博物馆一如既往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中国会计博物馆和中国会计名人堂的筹建工作进展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博物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博物馆基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藏品收集已达4500件,早期会计藏品收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布展设计的招标工作,布展设计进入实施阶段;经过多渠道筹集了部分资金;完成了中国会计名人评选提名工作。博物馆预计将于2013年10月正式开馆,博物馆后续将重点做好关键藏品征集、整理归档、布展设计、借展联展、数字馆开发以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工作。

各位常务理事及评委会委员对博物馆发起建设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与立信会计出版社以及中国会计博物馆理事会秘书处对博物馆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完成的建设工作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同时,各位常务理事、评选委员对博物馆建设及会计名人评选工作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关于博物馆的定位。付磊、秦荣生、周勤业、韩传模等认为,会计博物馆要展示和弘扬会计的历史与文化,除了有收藏展示的功能外,还要考虑教育及学术研究功能,应该给参观者一个中国会计发展的完整脉络,因此,实物展示是对文字描述的衬托。张新民、王世定等认为,会计博物馆应让会计专业人员参观后有专业自豪感,让其他人员参观后从历史中看出会计的价值,从展示的每个时期显示出会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王化成、杨雄胜等认为,博物馆属于文化建设和传承的范畴,通过历史找到根,一定要有雄厚的文化基础。程瑞川、刘明辉提出要做好“顶层设计”,要突出会计博物馆思想性特征,张天西认为博物馆应该有会计专业博物馆的个性化特征。

2.关于声像、出版物等的收藏。秦荣生等建议对历代的名人、帝王、领导人、思想家等对会计的相关论述或指示有个专门的展示,以说明会计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博物馆既要有正面的历史,也要有反面的历史,应注意收集历史上会计舞弊的手段,如古代的、上市公司的舞弊的著名舞弊案例等。王化成建议从中国的经典中挖掘,如历史人物对会计、理财的论述,文学作品中关于会计、理财方面的记载等。王世定认为,博物馆藏品要拓展对港、澳、台地区会计的介绍,对于会计名人堂,要围绕一个名人,找资料及录像、照片、讲话稿,整理专题。韩传模建议,选择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对其会计资料进行完整系统收藏和展示。周勤业、于增彪等认为既要注意历史上会计文化的展示也要反映当代中国对世界会计的贡献。张新民、于增彪、邵瑞庆等建议要对中国独特的会计方法,如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进行介绍,这些会计记账方法在中国曾流行相当一个时期,它们既是个历史,也是在特定时期中国会计人对会计的探索。程瑞川、刘国强(周守华的代表)建议系统收集会计期刊、会计出版物。张天西、杜兴强(葛家澍的代表)等认为,应历史眼光看待博物馆,对文物的保管与保护要有前瞻性,要做抢救性整理、收藏与保护工作。

3.关于博物馆布展内容与收藏品的边界。与会人员对博物馆布展内容与收藏品的边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认为会计博物馆应该相对集中,以突出其专业博物馆的特征;但也有认为可在会计有关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适当拓展,以丰富博物馆的内容。但大家都强调,藏品收集与布展要服务于中国会计博物馆的整体建设和定位。

4.关于资金的筹集。经费来源是建馆的保障,朱建弟、周勤业等提议要想方设法获得社会、财政资金的支持,认为中国会计博物馆的各位理事、中国会计名人评选委员会的各位委员都应积极宣传中国会计博物馆的建设意义,向有关方面积极反映进行中国会计博物馆的建设意义,动员与推动有关机构给予中国会计博物馆建设上的资金支持。张天西认为,中国数量庞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如果动员起来为中国会计博物馆进行建设捐赠,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关键是要有透明度,有报告。

5.关于展示设计。谢荣认为,收藏及展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是开始阶段,展板及站台要考虑适应性,展品及内容可以灵活调整。刘明辉建议,要设计会计大事年表、会计史图墙、会计人物表等,从展示的手段来看,适应未来的需求,可借助多媒体的手段。

6.关于学术研究及宣传推广方面。潘琰认为根据博物馆发展需要,中国会计博物馆应设立一些有关的科研课题,来吸引或动员更多的学者、实务专家来参与。程瑞川、窦瀚修等建议开辟专栏和开发专门的选题来介绍中国会计名人。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7篇

关键词:免费开放 北京 博物馆设计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based on China’s museum free policy put forward, from the function, area ratio,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and exhibition space in four aspects to re-examine the Beijing museum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weak links, by adjusting the leisure service space layout, improve leisure service space ratio; broaden the streamline combination modes, adjusting the space enclosure form, realize the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and the spatial complex functions.

Key words: Free and open, Beijing, muse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G258.91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2008年1月23日,中央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随后全国各地出现博物馆相继开放的新形势,北京33家市属及区县所属博物馆也开始施行免费开放。

随着博物馆开放方式的转变,其社会职能、功能布局等均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1职能的转变

纵观博物馆发展历程,共发生以下几次重要变迁: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早期博物馆雏形视博物馆为象牙塔和宝库,多为贵族和教会的私人珍藏,大多不向民众开放。十八世纪末,人们把博物馆看作是搜集器物, 博览兼收, 益智集思的机构,开始逐渐向上流社会开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当时的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关, 并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 应是以实物的验证而作为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

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在21世纪初提出将博物馆免费开放。随着开放方式的转变,其参观人群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以研究人员、学者、学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大众为主。开放方式与参观人群结构的转变对博物馆传统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有传统博物馆的收藏、教育、研究等各种职能外,现代博物馆还应当是为人们大众提供日常交流的场所。提供娱乐, 陶冶情操, 求知启智, 强调其休闲娱乐职能, 以此作为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才能增加博物馆与社会大众的亲和力,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2面积配比改变

传统博物馆建筑以陈列、收藏、管理、后勤为主要功能组成。随着博物馆开放方式的转变,观众的参观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多的观众抱着休闲娱乐的目的进入到博物馆中来。共享交流、休闲娱乐空间在现代博物馆建筑中日趋受到重视。因此博物馆建筑中各部分功能空间面积配比也随之进行调整,服务观众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

表1 北京地区博物馆面积配比表

如表1所示,在建国初期建设的博物馆,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其休闲娱乐空间仅占总面积的0.2%。受国外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影响,二十世纪末至今建设的博物馆都有意识增加休闲娱乐空间所占的比例,如首都博物馆,其观众共享交流空间占到总面积的12.8%。改扩建博物馆亦是如此,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交流休闲空间由原有的2.8%增加到20%左右,增强了其公共服务性和开放性。但总的来说国内大部分博物馆休闲娱乐空间仍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后观众的需求,通过结合国外优秀案例,可以得出我国博物馆各功能面积配比建议。

1.3流线组织的转变

传统的博物馆流线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串联式、放射式和通道式等三种基本组织方式。

串联式的交通流线方式(图1)使各个展室首尾衔接、相互套穿,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引导性。参观流程可以作到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然而, 正是由于它极强的连续性, 又使参观路线变得过于单调、死板。过长的路线还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另外, 参观人员多时, 往往易造成人流拥堵, 产生疏散困难。再者,由于各展厅穿套相连, 极不利于单独关闭或开放某个展厅。适用于较小型博物馆, 特别是历史性的博物馆或展品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发展性特点的博物馆。

放射式的交通流线方式(图2)通过设置开敞性的核心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同时组织交通。各个展厅的使用相对独立,同时使得观众在进入这个空间后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参观需要选择参观途径,选择不同的陈列室,也可以直接到达各个休闲娱乐空间。但是展厅之间的连续性差,参观流线迂回交叉,易造成拥堵现象。这种交通流线组织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综合博物馆、美术馆等。

通道式的交通流线方式(图3)指的是各个展览空间经由一条贯通始末的通道联系成一个整体的交通组织形式。由于各个展厅均可保持相对的单独性, 自由地开放或关闭, 又增强了博物馆各展厅布展和开放的灵活性。但是作为贯通始末的纽带,长长的通道往往易给人造成较强的单调感。此种交通流线方式多应用于大中型的博物馆, 且便于接待大股人流。

随着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传统强制性为主转为现在随机性为主,这就对参观流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述3种传统的参观流线相对单一并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和引导性,而现代博物馆需要借助于各种形式的灵活组合,使其功能流线由传统的单一线性逐渐网络化、多元化,提高观众在参观中自主性及参观流线的可选择性。

1.4展陈空间的变化

传统博物馆在收费时期, 空间形态比较封闭,功能布局比较单一。不同展厅之间收费的差异性是其空间封闭的主要原因。同时各功能空间因其容纳的行为类型有所差异,因此在空间布局和结构设置上相互独立,不允许有功能复合的空间存在。如展厅有明确界面围合,伴有唯一性的入口和出口;休息空间被设置于展厅之外,临近中庭或与交通空间相结合;餐厅、咖啡厅、商店等附属空间的位置通常不与参观流线发生交叉等等。

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为了提高观众的可参与性,不同空间之间的可视性日趋重要,因此对馆内空间形态、布局提出新的要求。即以更为流动开敞的的建筑空间取代传统博物馆中封闭的空间形态,通过灰空间的处理方式,实现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相互渗透,使博物馆功能趋于复合化,空间布局更为灵活,从而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2设计策略

2.1各功能区面积配比及休闲服务空间布局建议

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提出,笔者走访了北京大多数博物馆,收集了相关领导对面积配比的建议。同时通过对国外典型博物馆案例进行各功能区面积配比情况的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大部分国外博物馆内观众服务区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更多者可达到40%—50%之间。反观我国博物馆休闲服务区面积则相对较小,已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形式下的观众需求。因此通过借鉴国外优秀案例经验,结合我国博物馆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在进行博物馆设计或改建时,应将其观众服务区面积所占比例提高至10%—20%之间,对于部分已娱乐性为主的博物馆如电影博物馆等,其内部休闲娱乐空间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大。从而适应免费开放形势下我国博物馆发展趋势。

表2 国外博物馆面积配比表

博物馆的休闲娱乐空间是满足观众参观过程中各种需要的辅助空间。在功能上包括观众休息、餐饮、纪念品商店等各种休闲娱乐空间。其所需的空间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附属于交通空间等其他空间而设置。从空间位置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合中庭或庭院单独设置,促进博物馆整体气氛的活跃和共融。如图4所示,苏州博物馆茶室设置在庭院之中,使单调的空间更具有活力。

(2)结合主要过渡空间设置,如展厅之间的过厅,入口大厅,交通空间等。如图5所示,国家博物馆纪念品商店设置在参观流线的末端,展陈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很好的满足了观众在参观之余的休息同时对消费的需求。

(3)将休闲空间直接引入展陈空间(图6),可以很好地满足免费开放后观众行为多样化需求,使观众休息之余还能看到展品,便于观众参观交流。

2.2流线组织复合化

(1)放射+ 串联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放射+ 串联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图7)这种形式较好地综合了放射与串联两种交通流线的优势, 同时, 也有效地改善了两种流线单独使用的不足。具体方式是: 各展厅围绕一个中心枢纽区布置,同时,各展览空间之间又首尾相串。参观人员既可从枢纽空间通往各个展厅, 又可直接在各个展厅之间穿行。这种交通流线的突出优点是空间组合紧凑、适用性强, 各展厅之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亦可单独使用。

如图8北京自然科学博物馆采用的交通流线所示。它是以放射性流线为主导, 以中心枢纽区为核心, 发散布置各个专题展厅。各个专题展厅以串联形式联系。这种布置方式, 使各个专题展厅保持相对独立, 便于管理。同时, 又使各专题展厅之间通过中心枢纽区保持联系,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中心枢纽区的各功能设施又便于各展厅共享, 有效节约了空间。

(2)串联+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串联+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图9)指各个展厅或其中若干个展厅直接贯穿连通, 各展厅又通过一个贯穿始末的通道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这种交通流线延续了串联式的连续性特点, 同时, 由于通道的参入, 又使各展厅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交通流线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流线形式。新馆分成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体块, 并以中部为中轴线。西部北面的主展区明显具有串联+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的特征。北面各展厅之间是典型的串联兼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如图10a所示9个展厅两两串联,展厅之间则借助于长长的廊道(图10b)作为通道联系成一有机整体。

(3)放射+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放射式+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显著的特点是: 建筑分成几大体块, 各体块间以放射式流线形式围合出中央共享大厅。各体块又独成体系, 往往是一个专题性的展览区或功能区, 每个体块多以通道式流线方式联系该体块各层展厅。此种交通流线组合形式shi应用于大型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建筑中。

如图11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区部分首层平面示意。从总体布局可见, 新馆采用的是以青铜饰面展厅体块、木质饰面展厅体块及地下临展体块将中央大厅进行围合的放射式交通流线形式。三大体块各自独立, 均采用通道式流线组织方式。

通过以上三种流线组合形式,克服了传统博物馆流线单一线性的缺点。满足了现代博物馆免费后开放后观众参观自主性需求,提高了参观流线的可选择性。

2.3空间开放性设置、功能复合化

(1)空间界面的弱化、开敞化设置

通过一些具有一定通透性的处理手法适当削弱空间界面,增强空间之间的流通,扩大环境中能量和信息的外延,使每一处空间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如利用玻璃砖或者局部镂空等手法实现空间的通而不透,或是借用绿化或者小品摆设来营造限制通行但是不限制视线的空间效果,甚至可以通过高差来进行简单的限定。这样的手法既保证了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又具有一定的功能分区。

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费诺科学中心,哈迪德将位于二层(图12a)的展区设计成为一个开敞贯通的大空间。1.2 万平方米的巨大空间内几乎不做任何墙体分隔,仅依靠地面起伏变化的高差来限定基本的功能区域。一部分展厅的地面向上隆起形成能俯瞰展厅全部的“高地平台”(图12b),一部分地面则凹下成为的“盆地”(图12c)。

(2)空间的功能复合化

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共同构成了观众在博物馆活动所需的全部空间。传统博物馆中它们各自的承担的功能单一,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观众行为日益重叠、多变和非特定。这就要求各功能空间更具有弹性、包容力,实现功能复合化,满足空间内多种行为的可能性。即在同一个空间里同时存在多种功能、容纳多个空间,或者发生多种行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展厅面向中庭开放,其中既容纳了展品,也容纳了休息空间和联系其他功能区的交通空间(图13);英国艺术家 Jim Lambie 以地面为背景创作主题为 Color Chart 的当代艺术如图,吸引经过此处的观众驻足欣赏,交通空间又变身为展示空间(图14)。这些空间均由正常意义的功能空间衍生而来,只是在功能设定上更具弹性和灵活性。

3结语

免费开放为北京博物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拓宽了北京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视野,更为博物馆建筑社会化提供了机遇与舞台。

图片来源:

图1、图2、图3、图7、图8、图9、图11、图12a、图12b、图12c、图13、图14:来自网络

表1、表2、图10a:作者自绘

图4、图5、图6、图10b :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邹瑚莹. 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2] 蒋玲. 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

[3] 方涛.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4] 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5] 郝翠.建国以来北京博物馆功能设计发展趋势研究.(硕士论文).2011年

[6] 杨海荣 阎磊 .论博物馆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设计.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

第一作者:

李艾芳,女,出生于1954年2月,民族汉,职务:党总支书记,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

第二作者:

张围,男,出生于1986年11月,民族汉,籍贯:河北省保定,职务:研究生,职称:无,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工作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物馆开发设计第8篇

关键词:博物馆 安防 消防 统一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博物馆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殿堂,博物馆文化主要体现于展现藏品价值,钩沉历史文化,陶冶民族精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的象征,中国的博物馆建设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全国共有博物馆2500个,年接待观众达2.56亿人次。博物馆大多雄伟壮丽,而博物馆一旦文物被盗或发生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博物馆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安防系统,消防系统不仅可以防止人为破坏、盗窃,更可防范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博物馆的安防要求

博物馆的安防有物防、技防、人防。博物馆的物防也是实体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实体防范包含围墙、通道、门、窗、展柜的防护。在一个博物馆做安防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实体防范,博物馆应该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围墙、门、窗、展柜做的坚固,让犯罪份子实施盗窃进不来拿不走或者很难实施。展柜的玻璃最好加装防暴膜或者采用加胶玻璃。中央控制室的实体防护也非常重要。

博物馆的技术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那就是犯罪份子来了我们要能够知道,为抓捕盗窃博物馆的犯罪份子提供第一手资料。技术防范(包括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控制系统、供电及防雷等)。

博物馆的人防就是保安和监控值班人员。人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只有保安人员、监控值班人员和全馆人都认真的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博物馆的安全才有保证。同时必须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好安防工作。

根据公安部门对博物馆安防验收要求,除了人防和技防外,更重要的是验收物防,要求博物馆墙要坚固,通道、门、窗要少,要封闭,最好不要窗,少门,门是要有门禁系统的,能过门禁的磁卡或密码才能将门打开。特别是库房、展厅开门是要有程序的。

二、博物馆的消防要求

1、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GBJ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陈列厅、库房不得改变原有的结构或在原结构上加装可燃构件,如吊顶等。

3、陈列厅、库房应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门必须向外开启。窗得敞开,楼梯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便于逃生。

4、陈列厅、库房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需配置轻便灭火器。

5、博物馆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根据消防部门对博物馆的验收要求,与安防正好是相反的,门、窗、通道越多越好,发生火灾时便于逃生。无论博物馆是在白天正常开放时间,还是闭馆时间,主要的门、通道一定要保持畅通。

三、如何将博物馆的安防与消防统一

安防要求博物馆门要关,窗要少要关闭,特别是展厅和文物库房,不能有窗。消防要求门要开,窗要多要开启。这样就产生矛盾了。如何把博物馆的安防消防有机的整体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我认为这是完全能做到的。

作为国家的文化积淀象征,博物馆大多雄伟壮丽,但其安防消防系统却略显简陋。而博物馆一旦被盗或发生火灾文物被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博物馆中建立相应的安防消防系统,不仅可以防止人为破坏、盗窃,更可防范火灾或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发生。

1、严格执行标准,规划设计统一

首先在建筑设计上要整体考虑,即要有安防的标准,也要有消防的标准,按照规范要求通盘一起考虑设计。不要只顾自己,不考虑整体。比如说博物馆库房、展厅不开窗的尽量不要开窗,通道加大、门加大,这样有利于疏散观众,便于逃生。通道楼梯和门要有安防的功能也要的消防的功能。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国家出台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和《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根据这些文件法规要求,一个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建设,主要有物防、技防、人防三道防线。目前的大部分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比较简单,物防墙、通道、门、窗、都会达到要求,而技防主要通过视频进行简单的监控,使得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隐患。作为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一个多模块、多功能、智能化、高灵敏的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同时人防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安全防范体系。

博物馆的消防设计,除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场所,其安全疏散出口不得少于两个,并须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及火灾事故应急照明装置。还必须做到,钢屋架结构应喷涂防火涂料,以增强耐火性能,吊顶装修应采用轻钢龙骨等非燃烧材料。电器安装方面。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任何灯具的布置都应避开可燃物。灯尾线应套耐高温材料的套管进行保护,日光灯的镇流器不充许安装在可燃物件上,更不得安装在吊顶内,须做好散热防火处理。电线穿过金属或木质部位,要套防火隔热绝缘套管,电线的负荷量应控制在70%~80%,各低压线路要安装分路保险,熔丝容量按实际额定电流的1.5倍计算,线束直径不大于2厘米。大楼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博物馆的墙、通道、门、窗、及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消防的关键,应与安防整体设计,既有安防功能也要有消防功能。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调度,统一使用。使博物馆的安防与消防能融为一体,真正起到安防与消防作用。

2、设备软件兼容,整体高效防备

在设备和软件上要整体考虑,安防系统的设备和软件要符合消防的需要,而消防系统也要与安防能相连通。平时通道和门禁是为了安防的需要,当发生火灾时就成为消防需要,该关的关,该开的开,顺利防火逃生,不要出现发生火灾时门打不开,有偷盗时,门厅又关不紧。安防监控中心应与消控中心在一起,并能成为一个大的系统。,这在很多博物馆不能做到,各自为政。当发生火灾时安防系统不能发挥作用,门和通道不能及时打开,使观众无法快速逃生。博物馆是一个既开放又需要严格保护的场所。又是公众开放区域,既要考虑到展品的防盗、防破坏,又不能影响到展品的正常陈列,还要考虑到安防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各种探测器、摄像机、音频采集头等的美观、隐蔽性。同时,暴露在外的设备不能对参观人员产生心理压迫感,而大量人员的正常出入不能导致误报率的上升。同样消防设备也一样,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当隐敞,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栓必须处于明显位置。这些设备应全部连在一个系统上,只有在设备和系统上做到统一,才能发挥安防和消防作用。

3、制度建设加强,工作正常运转

在制度上应该协调统一,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应该有一整套对应安防、消防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人,正常上班和对外开放时通道和门是什么样的状态,下班闭馆时又是怎样的状态,平时做到小偷进不来,当有偷盗时门厅是如何关闭的,在发生火灾时,门是如何开启的,,不要出现博物馆的门,平时又防不了盗窃,有火灾时门又打不开。做到各项的设备、系统能正常运转。就是管理制度上要有一整套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责任到每个人。用制度来保证安防和消防的工作。

4、多种安全演练,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意识,多搞安全教育演练。熟练掌握各种系统知识,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运用,做好各项安全和消防预案,当发生火灾时如何组织观众疏散。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应对各种偷盗、火灾事故的发生。博物馆每年至少要进行二到四次的安全消防演练,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防范盗窃和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教会每个人都会使用消防器材。特别是如何进行人员疏散,有序快速撒离。做到点岗定人,分工合作,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安全防范和消防队伍。

5、管理工作到位,防止事故发生

管理上要根据实际,切实能防止一切事故发生,从馆的建设、装修到日常管理都要有一整套管理体系。

如果一个博物馆墙、通道、门、窗、展柜都做的很好,也安装了很多摄像机和报警探测器、消防报警器等,发生了盗窃案件,防盗报警系统报警了,摄像机也看见了,但没有抓到人。或发生了火灾事故没有被发现。这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了。一般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都是有备而来,经过周密的策划。而且盗窃基本都发生在晚上,而博物馆的保安人员如没有认真防范,就会造成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在管理上必须到位。同时要针对博物馆实际,排出馆内重点要害部位,特别是库房和监控中心是重中之重,更应该重点保护,展厅是最容易出事的场所。禁止一切人员和观众在展厅内吸烟,加强对展厅监控管理保证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一个好的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实体防范,技术防范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人防更为重要,就是根据规章制度管理到位。

总之,一个好的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套稳定可靠的技术防范设备,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批克尽职守的保安队伍,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博物馆安全正常高效的运转。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参观学习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俞炳扬.浅谈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5.

[2]钱建明.技术防范在博物馆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0,6.

[3]张立胜.当前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8,12.

[4]赵红梅.浅谈安全技术防范[J].大众标准化,2005(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