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6 08:31:55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1篇

高速公路网养护站点布局规划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养护站点设置的数量和间距;(2)养护站点建设规模。这两个问题均与养护站点的类型密切相关,而养护站点类型划分与其承担的具体职能息息相关。1.1高速公路养护站点职能分析国内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就目前运营的高速公路而言,其绝大部分的养护工作量都在路面的养护和维修上,约占到70%以上,路基、桥隧和交通工程的养护量只占较小部分,故养护站点的职能与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密切相关。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001)的要求,结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将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按工作内容、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作业方式等划分为日常保洁、小修保养、大中修、专项工程和改建工程五类。1.2高速公路养护站点类型划分高速公路养护中既有规模较小、技术简单的保洁、小型维修工程,也有技术难度较大、施工专业性较强,需动用专门的施工机构实施的专项及大修工程,根据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按照任务分配和规模大小可将养护站点划分为两种类型:养护工区和养护中心。(1)养护工区:是具体实施养护作业的基层单位,其工作重点是进行预防性养护,对公路设施的日常养护、小型维修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以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在负责所辖路段的保养和维护的同时,应具备收集所辖路段各设施的相关资料、数据,并按时逐级上报的能力。(2)养护中心:是养护维修的实施部门,其根据路面、桥梁、标志、标线等专项工程施工特点,配置各类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负责所辖路段的大中修、专项工程和改建的专业化养护单位,是高速公路养护的中坚力量。在负责所辖路段养护作业的同时,应具备收集、分析所辖路段各设施的相关资料、数据,掌握公路运用状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快速、高效地进行养护作业,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的能力。

2高速公路养护站点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养护站点布局主要受养护作业半径、养护站点能力以及水电供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2.1养护作业半径养护里程决定着养护站点任务的多少,而养护半径则表明了养护站点的养护辐射能力、材料的运输里程,同时也决定着应急时从养护站点到养护末端位置的时间。养护半径是高速公路养护规划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养护总里程一定时其大小影响着养护站点的数量和相应的配置。影响养护半径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安全性、时效性、随机性以及效率等。科学合理的养护半径不仅可以解放生产力,有效降低养护成本,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且对正确处理高速公路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的关系,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可控、可重复、可持续性有重大帮助。2.2养护站点能力高速公路养护里程一定时,其养护站点的养护能力应与其养护任务相匹配从而满足养护的需求。养护站点的养护能力主要表现为其每年能够完成的养护工作量,也就是说其养护能力应满足及时修复其管养路段的损坏量,从而使道路的使用性能保持一定的水平。影响养护站点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员和机械设备,可以在现有的养护水平上对人员和设备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养护站点进行相应配置。与此同时,由文献资料分析可知,高速公路的损坏量与养护量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其养护量将随通车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可以在一定的养护水平下,利用养护量预测方程得到未来养护年限内养护的需求量,从而在量上指导养护站点的数量和配置。2.3水电供应条件养护站点维持日常运营、保障工作人员生活需要,客观上需要有充足的用水、用电条件,水电供应条件是养护站点选址的硬性条件之一,同时还必须考虑养护站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高速公路养护站点布局

高速公路网养护站点布局是多目标决策问题,主要解决养护站点的设置数量、设置间距和设置地点,以合适的规模和间距设置各类养护站点。3.1布局规划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认真贯彻“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切实遵循“建养并重,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方针,以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将项目融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融为一体,全面考虑工程建设实施成本、运营和养护成本。(1)坚持战略性、全局性的统一。规划的制定,不仅要立足于公路交通发展需要,更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等要求。规划应从整个高速公路网的角度出发,对养护站点进行调整和布局,而不仅仅考虑某一个公司或某一条路,从而把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的利益作为高速公路养护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高速公路养护资源,促进区域高速公路养护事业健康发展。(2)坚持发展、协调的统一。规划的制定,既要以市场为导向,追求效率,也要充分考虑现有发展实际,注重公平。要认真研究如何与现有基础设施、国土规划、城镇体系布局的统一,使高速公路养护规划既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又满通发展的需求。(3)坚持经济高效、远近结合的统一。规划的制定,既要立足于满足近期需要,又要着眼于适应长远发展的要求;既要立足于满足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的需要;既要兼顾规划的连续性和在一定时期内的可行性,又要认真研究站点布局,提出近期以建设为主,远近结合的分步实施方案,使规划具有合理的时间梯度和空间层次。(4)坚持“以点代面”与“以点代线”的养管方式的统一。初期养护站点仅需要养护某一条线的“以点代线”的养管方式在高速公路成网后,将逐渐转换为以养护某一区域的“以点代面”养管方式为主,“以点代线”的养管方式为辅的管养格局,从而实现养护资源的节约并充分发挥养护站点的能力。(5)坚持站点养护半径与养护量的统一。养护半径的大小,影响着站点养护量的多少,同时养护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养护站点的辐射半径和养护规模的设置。规划的制定,不仅应满足目前养护任务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未来规划年度公路成网后养护量的需求。在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建立路面损坏量与养护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路网未来养护量的预测,结合养护半径的合理划分,优化确定养护站点的数量及位置,将有助于实现人员、设备效率的最大化以及资源消耗、资金投入的最小化。3.2布局规划原则和约束条件3.2.1养护工区养护工区是负责对高速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的常设性单位,其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和约束条件:(1)养护能力能够满足规划期内高速公路网的日常养护量需求。(2)管养路段相互衔接,以尽量缩短运输距离,提高经济性。(3)尽可能保留已有养护工区,对其进行充实与完善,重新赋予其养管范围。(4)要充分考虑养护工区职工的生活和后勤供应保障。(5)尽可能平衡各养护工区的作业任务量,避免某一养护工区养护里程过多或过少。(6)尽可能将养护工区设置在高速公路交叉点附近,以便养护机械快捷到达养管范围内的任何地点。养护工区的基本规模,应根据所辖路段长短、交通流量大小、断面车道数等加以确定,一般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以70km左右设置一个养护单元比较合适,即养护半径为35km左右,考虑到“以点代面”养管情况,则管养里程为60~180km不等。3.2.2养护中心养护中心的功能定位为:为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大型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养护工程的施工权,负责其中标范围内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其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大中修能力能够满足规划期内高速公路网的需求。(2)作业区域跨养护工区,实现大范围作业。(3)配置大型设备,加强作业施工能力,能够实现在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的快速维修和抢修。(4)尽可能保留已有养护中心对其进行充实与完善,重新赋予其养管范围。(5)在养护工区和养护中心结合的同时,区分养护工区和养护中心的设置,经常上路使用的养护机械设备置于养护工区,不经常上路的置于养护中心。(6)要充分考虑养护中心职工的生活和后勤供应保障。独立的机械化养护中心的数量和路面作业辐射范围,各地应根据运营道路分布情况、交通流量、道路状况和维修数量来确定。在养护管理市场化以后,养护中心的数量和养护半径应由市场来决定,在市场化还未完全形成前,还应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先期组织,以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一般情况下路面作业辐射半径以100km以内为宜,道路密度较大、交通流量较大时,辐射半径应适当减小,且养护基地宜选择在多条道路交汇的区域。3.3规划站点规模设置影响养护站点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员和机械设备,可在现有的养护水平上对人员和设备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养护站点规模进行相应配置。养护工区主要承担小修保养工作,则只需按相应的要求配备少量的机械设备,如路面清扫车、洒水车、巡逻车、路面修补和压实机械等。如果放宽至专项工程乃至大修工程,让养护工区承担全部的养护工作,则所需设备要大大增加,必须配备铣刨、摊铺、压路机、检测等专项工程养护设备,养护工区也相应升级为养护中心。

4结语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2篇

1.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2012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制定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国家对一般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应该全部体现在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中,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通过执行行业办法即可以达到实施国家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2.符合财政改革的基本要求。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和财政收支管理有重要的影响。按其要求,财政拨款资金需要进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类管理,并进一步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与管理。此外,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管理等财政管理规定也应该体现在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中。3.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财政部2006年印发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单位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对此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国有资产的取得、使用和处置等,都需要执行财政部和陕西省财政厅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4.符合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公路养护划分为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还承担一些普通干线公路的扩建改造任务。不同的公路工程项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关公路养护工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必须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相衔接。5.符合陕西国省干线公路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内容应当符合陕西省国省干线公路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现行体制下,省公路局属于省财政厅的二级预算单位,市公路管理局属于市财政局的二级预算单位,县公路管理段属于市公路管理局下设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省公路局和市公路管理局之间不存在预算关系。省公路局拨付市公路管理局的公路养护、建设项目和公路信息化、养护设备购置、道班房建设等专项资金应直接列入省公路局的支出;市公路管理局对取得的省公路局的补助,应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为事业收入。

二、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1.突出强调了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预算管理一般要求的基础上,特别明确了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应严格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划分原则,编制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和事业支出预算的规则,对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具体项目的界定,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强调基本支出预算需要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定额标准编制;详细规范了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干线公路改扩建、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补助、偿还贷款本息等特殊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2.明确了不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是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应在财务制度中规定,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没有明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事项。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在施行《公路养护会计制度》过程中一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且计入养护成本。实施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后,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再计入支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失去了意义,因此,明确了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不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鉴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收入较少,计提修购基金意义不大,也明确了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不计提修购基金。3.细化了收入支出的管理。一是按照交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细化为“养路补助收入”、“车购税补助收入”和“其他财政补助收入”三个财政补助收入类项目,将这些分类项目增设为明细科目。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从其他政府部门或上级单位等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财政拨款,依据财政部国库司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解释将其确认为事业收入。二是明确了行业特色的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的区别。规定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对外提供公路养护服务等专业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计入事业收入。对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收入计入经营收入。三是按照交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将事业支出细化为“养路补助支出”“、车购税补助支出”和“其他财政补助支出”和“其他事业支出”四个事业支出类项目,并将其增设为一级科目,以体现公路养护单位的行业特点;对公路改扩建支出、对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公路小修保养支出、公路大中修支出、绿化支出、渡口支出、安保工程支出、对农村公路养护补助支出、偿还公路建设本金支出和利息支出等归类的规定,也与公路工程预算管理保持一致。4.规范了公路债务管理的要求。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的负债管理要求相比,一是明确了借入款项包括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取得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以及特有的建设单位移交的公路建设投资借款。二是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规定,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借款不列入预算,用借款安排的公路工程支出不计入当期支出,以满足“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预算管理规定。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用债务资金安排的支出,本办法采取单独核算的方法,未列入当期支出。

三、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主要内容

本办法保留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现的主要变化:新增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思路;明确基建数据定期并入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大账”;规范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全面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系统改进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等。为了满足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需要,本办法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做出了如下方面的变化:1.适当调整了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鉴于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财政性资金,本办法规定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采取收付实现制的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日常核算可采取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支出,但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2.增加了公路在建工程的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范的在建工程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并没有将公路基础设施确认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陕西省公路事业单位从事的与公路基础设施有关的在建工程,包括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与改建工程等,不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因此,本办法根据公路在建工程核算的需要新设置了“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改扩建”、“公路绿化”五个一级科目。3.增加了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的核算。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公路债务部分来自于公路建设单位将已建成公路移交给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同时一并移交的公路建设借款本息余额;部分来自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为从事公路大中修与扩建改造工程负担的债务。用债务资金发生的支出,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不能计入当期支出,因此,本办法专门设置一级科目“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用以归集利用债务完成的待核销公路工程支出。待预算安排了偿债资金后,在偿还债务的当期冲销“待核销借款工程支出”。4.细化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财政资金中,成品油税费改革交通专项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都具有专项核算、专项管理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本办法在“财政补助收入”一级科目下,专门设置了“养护补助收入”、“车购税补助收入”和“其他补助收入”三个明细科目,以适应分类核算各种财政补助资金的需要。5.细化了事业支出的核算。为了更清晰反映陕西省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专项核算交通专项资金支出的需要,本办法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养路补助支出”、“车购税补助支出”、“其他财政补助支出”和“事业支出”四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细化事业支出一级科目后,会计核算办法中设置的“事业支出”一级科目只核算用非财政补助资金安排的事业支出。6.增设了具有行业管理特点的财务报表。增设了养路支出预算执行表、公路小修保养表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本办法设置的报表主要反映养路支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公路小修保养的实际成本、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体现了陕西省公路行业管理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养护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四、改革陕西省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的效果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3篇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公路畅通和桥梁运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道(含国家高速公路网,下同)、省道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其他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条桥梁养护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含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指定的高速公路行业管理机构,下同)、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对所管辖的公路桥梁及时组织实施检查、检测和养护维修,确保公路畅通和桥梁安全。

第五条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实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

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掌握桥梁技术状况,保障桥梁安全运行。

第六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与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对国道和省道的管理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其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具体组织工作。

收费公路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保证桥梁安全运营。

国道、省道的桥梁养护管理经费在公路养路费中列支,其中收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经费在车辆通行费中列支。县道及其他公路上的桥梁养护管理经费筹集渠道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章管理责任划分

第八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明确本辖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并合理确定各自的工作职责。

第九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任务的有关公路管理机构、专门的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或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

第十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监管单位是指依照有关规定,主管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及受其委托承担监管职责的公路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疏于养护管理,不按相关规定准确掌握桥梁技术状况,或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而导致的桥梁安全事故,由管养单位承担主要责任,监管单位承担监管责任。

负责公路桥梁养护经费的投资决策单位未根据桥梁技术状况和管养要求安排相应投资而造成的桥梁安全事故,由投资决策单位和具体管养单位共同承担主要责任,监管单位承担监管责任。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桥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二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必须明确负责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分管行政领导和具体技术人员,保证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得以贯彻落实。

第三章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

第十三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和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应设置专职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持其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主持桥梁的经常检查与评定,负责组织桥梁的定期检查与评定。并根据检查结果编制并上报养护维修建议计划,提出须进行特殊检查的桥梁的申请报告,组织编制桥梁养护、维修、改建方案和对策措施。

(二)主持桥梁的小修保养和抗灾抢险工作,考核桥梁养护质量,并及时上报辖区的桥梁受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损坏的情况。组织实施超重车辆通过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监督、组织桥梁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组织并参与桥梁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的中间检查和交(竣)工验收。

(四)负责所管辖桥梁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定期对辖区内桥梁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负责桥梁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系统维护、系统运行以及桥梁养护报告编写等工作。

(五)负责对下级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的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工作。

第十五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监管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监督检查管养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职责履行情况。

(二)组织制定辖区内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按规定负责复核四、五类技术状况桥梁的评定工作。

(四)参与制定重要桥梁的大、中修和改建工程技术方案和对策措施,并组织审验其科学合理性。

(五)组织辖区内桥梁养护工程师及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

第十六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具有三年以上从事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经历,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桥梁养护管理监管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具有五年以上从事桥梁养护管理的工作经历,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桥梁养护工程师的具体资格条件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制订。

第十七条桥梁养护工程师实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持证桥梁养护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并核发上岗证。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人员经培训并参加考核合格后,才可持证上岗。

第四章桥梁检查与评定

第十八条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经常检查主要对桥面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

定期检查是指按照规定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评定桥梁技术状况等级。

特殊检查指在特定情况下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鉴定,以查清桥梁的病害成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等。

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符合《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九条经常检查主要以目测方式配合简单工具进行,检查周期为每月不少于一次,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对经常检查中发现重要部(构)件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的桥梁,应立即安排定期检查。

经常检查过程中应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现场登记所检查的项目和缺损类型,估计缺损范围和养护工程量,提出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为编制小修保养计划提供依据。

检查结束后要及时更新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数据。

第二十条桥梁定期检查主要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方式进行。其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每三年一次,特殊结构桥梁应每年一次。

第二十一条特殊检查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实施。

特殊检查应采用仪器设备,通过检测或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桥梁的缺损状况、病害成因、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作出科学明确的判定。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处治措施建议。

桥梁的特殊检查评定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依据检查结果,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分为一至五类。

一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完好或良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保养维护。

二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或较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小修或保养。

三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个别重要构件有轻微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但桥梁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四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差的状态,部分重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严重缺损,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明显降低,桥梁承载能力降低但尚未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五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危险状态,部分重要构件出现严重缺损,桥梁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第二十三条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由桥梁管养单位负责组织评定。对非收费公路、政府还贷收费公路上评定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按以下规定进行复核。复核期间,管养单位应采取应急保障措施,保证桥梁运营安全。

技术状况为四类的中、小桥梁以及结构较简单、病害清楚的大桥,由上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组织复核。

技术状况为四类的特大桥、结构或病害较复杂的大桥,以及技术状况为五类的桥梁,由上级公路管理机构桥梁工程师提出初步复核意见后报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组织提出最终复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特大桥、特殊结构桥梁和单孔跨径60米及以上大桥的检测评定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必要部位埋设永久性位移观测点,并定期进行观测,一、二类桥每三年至少一次,三类桥每年至少一次,四、五类桥每季度至少一次,特殊情况时应加大观测密度。

(二)应安排专项经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的特殊检查。一、二类桥每五年至少一次,三类桥每三年至少一次,四、五类桥应立即安排进行特殊检测。

(三)对特别重要的特大桥,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养护管理系统和健康监测系统。

第五章桥梁养护工程管理

第二十五条桥梁养护工程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

对技术状况为一、二类的桥梁应加强小修保养,防止出现明显病害。对技术状况为三类的桥梁应及时进行中修,防止病害加快扩展,影响桥梁安全运营。

对技术状况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应及时采取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并依据桥梁特殊检查结果和技术论证分析,安排大修或改建。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警示标志的设置位置、型式、数量,以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等。

对荷载等级、宽度、抗灾能力、安全防护标准等技术指标低于所在公路技术标准的桥梁,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十六条桥梁小修保养、中修工程由管养单位组织实施,大修、改建工程由地市级及以上公路管理机构或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大修、改建工程应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视工程具体情况推行招标投标制度。

情况特殊不进行招标投标的项目,应对被委托人的资质、业绩和信誉等有关情况进行审查。

第二十八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辖区桥梁养护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桥梁养护工程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从业单位及人员实行信用管理,加强桥梁检测、加固设计、施工、监理等的市场管理工作,逐步构建统一公开、竞争有序的桥梁养护工程市场。

第二十九条桥梁大修、中修、改建工程完工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工程实施后的桥梁技术状况必须恢复至一、二类。

第三十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桥梁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对需要封闭交通或长时间占用行车道施工的桥梁养护工程,除紧急情况外应在项目开工前15天,相关信息。高速公路、国道上的断交施工信息应及时按规定报交通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桥梁养护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车辆、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必要时还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第六章技术档案管理

第三十二条桥梁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桥梁技术数据,保证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真实完整,实现电子化管理。

特别重要的特大型桥梁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

第三十三条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应包括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等。

第三十四条桥梁基础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桥梁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结构计算分析报告。

(二)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及科研资料。

(三)工程事故处理资料。

(四)施工全过程的结构位移或变形测试资料。

(五)观测或监测点(部件)资料。

(六)交(竣)工验收资料。

对新建桥梁,接养单位应参与交(竣)工验收。桥梁建设单位应向接养单位移交桥梁基础资料,并协同做好接养工作。

第三十五条桥梁管理资料包括桥梁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及其分管领导、桥梁养护工程师等的基本资料。

管理资料中对桥梁养护工程师除应归档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应归档其业务考核情况和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第三十六条桥梁检查资料包括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结果、养护对策建议、特殊检查建议报告、养护建议计划等技术资料,以及检查的时间、实施人员等基本资料。

特殊检查还应包括检测(试验)方案、检测(试验)报告、照片及多媒体材料,检测(试验)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以及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第三十七条桥梁养护维修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修保养工程的实施技术资料和养护质量评定结果,以及工程实施的时间、组织实施人员等。

(二)桥梁的中修、大修、改建工程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监控(监测)资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交(竣)工验收等技术资料,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监测)等各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及其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第三十八条桥梁特殊情况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超限运输等特殊事件的具体情况、损害程度、处治方案等。

第三十九条基本资料缺失的桥梁,应根据历年检查、养护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技术档案。必要时,可专门安排有针对性的检测、试验或特殊检查,补充、完善桥梁技术资料。

第四十条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根据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向有关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提供桥梁技术档案。

第七章应急处置管理

第四十一条桥梁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第四十二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制定以预防和处置桥梁坍塌事故为重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

具体的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应单独制定针对重要和特大型桥梁的应急预案。对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以及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外,还应分别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交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

第四十三条接获公路桥梁突发信息后,桥梁管养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工作。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按相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续报有关情况。

第四十四条发生以下突发事件,桥梁管养单位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在接获有关信息后立即上报交通部:

(一)桥梁损毁中断交通的。

(二)大型、特大型桥梁出现严重病害危及桥梁安全的。

(三)车辆或船舶与桥梁设施相撞,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五条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桥梁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桥梁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应自觉接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第四十七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深入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检测手段,不得流于形式。监督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

(二)人员、经费的落实情况。

(三)桥梁检查、评定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工程管理情况。

(五)桥梁技术档案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情况。

(六)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七)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监督检查项目。

第四十八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改正。监督检查结束后,应向有关单位反馈书面意见。

对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薄弱、技术状况评定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应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制度》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制度自之日起实施。1991年颁布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废止。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修订工作说明

一、编制背景

1991年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工公管字〔1991〕77号),对规范和指导我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以及高新科技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公路桥梁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新建了许多跨度大、技术条件复杂的特大型桥梁。目前,大跨径桥梁的养护管理以及部分老旧桥梁如何适应当前车辆荷载要求等方面的问题日显突出,公路桥梁养护面临着全新的形势,任务极为艰巨。加之,我国公路建设在融资渠道、建设模式、收费及还贷方式、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多样性,导致一些桥梁疏于管养,责任主体不清。总体看,1991年颁布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已经不适应桥梁养护管理的现实需要,亟待修订完善。鉴此,2004年我司组织实施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的修订工作。

二、修订过程

为做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修订工作,部立题开展研究,并委托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编制大纲评审会,形成编制大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听取公路管理机构、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研究讨论,于2006年编制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在2006年5月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正式印发各省(市、区)再次征求意见。根据各地多次反馈的意见,我们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

三、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以适应桥梁养护形势需要为目的,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责任,完善管理制度为重点,以《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修订后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由原先的四章三十条增加为九章五十条,其中对总则、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桥梁检查与评定及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做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管理责任划分、桥梁养护工程管理、应急处置、监督检查等章节。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责任

针对现阶段桥梁养护中存在的养护责任主体不清,行业监管不力的情况,在总则和管理责任划分章节中明确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根据“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按照监管单位和管养单位进行划分,确立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和收费公路经营单位作为行业管理和桥梁养护的责任主体,强化了各部门相应的管理责任和资金保障责任。其中重点明确了收费公路经营单位对收费公路桥梁所应承担的管养职责。

(二)加强专业人员保障,确立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

公路桥梁养护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桥梁养护工程师作为桥梁养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者,是保障桥梁养护质量优良的关键。本次修订把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作为技术工作制度在总则中予以了明确。按照监管单位和桥梁管养单位对桥梁养护工程师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增加了桥梁养护工程师基本任职条件和定期培训考核的要求。

(三)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的要求调整桥梁检查与评定的有关规定

对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要求以及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等进行了调整,使其符合《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的规定。原制度中关于桥梁检查的具体项目属于技术要求,在《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中已有详细规定,此次修订予以删去。此外,增加了特大桥和特殊结构桥梁的监测和特殊检查的有关要求。特别是强调桥梁的特殊检查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机构来实施,以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规范桥梁养护工程管理

随着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推进,养护工程逐渐市场化,其管理方式也发生新的转变。原制度对桥梁养护工程管理未作出规定,此次修订参照《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按照“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从桥梁养护工程的组织实施、招投标、规范养护工程市场、施工管理、信息报送等方面,对交通主管部门、桥梁管养单位、养护工程施工单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五)技术档案管理

明确桥梁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将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分为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五类,并对每类资料所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提倡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特大型桥梁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

(六)增加应急处置管理要求

近年来桥梁养护突发事件及灾害性事件不断增多,各级交通部门都建立了应急处置管理系统和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原制度中未对应急处置管理作出相应规定,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应急处置管理的有关内容和程序要求。主要是明确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交通主管部门及桥梁管养单位的工作职责及有关信息报送要求。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4篇

【关键词】路桥;养护;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3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093-01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多,桥梁数量也随之增加。公路运输车辆大型化、重型化发展的趋势,给道路特别是桥梁等道路构造物造成严重损害。对这些受损的桥梁进行必要的养护与管理,使其能够适应通行需求,是当前公路桥梁工程重要的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再加上广大桥梁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长期以来,“重建设、轻养护”这个问题在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中一直表现得比较突出,桥梁存在的问题也就比较多。因此,公路管养部门必须重视强化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桥梁的养护水平。

一、路桥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主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大批始建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公路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很快由一、二类发展为三、四类甚至五类桥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桥梁垮塌事件也时有发生。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公路桥梁的失养导致病害产生,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桥梁,这些桥梁存在着桥面铺装混凝土不同程度损坏,导致桥面产生坑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还有一些桥面伸缩缝损坏严重,产生“桥头跳车”,危及行车安全。公路桥梁“桥头跳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这给养护部门带来很大困难。为杜绝桥梁垮塌、坠车伤人事件,保障公路桥梁完好畅通,进一步加强桥梁的养护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如何强化路桥的养护与管理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在桥梁管养方面,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在其职责上,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通报三、四类及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从目前的养护队伍现状来看,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这就要求各级公路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桥梁专职养护,要突出的是一个“专”字,努力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2、强化桥梁档案整理和建设

桥梁档案是桥梁的历史足迹。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对桥梁的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这可为以后桥梁的维护提供资料支持。

3、不断加大路桥维修加固资金的投入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应该安排一定经费保证桥梁检查、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从而促进桥梁改建、维修与加固工作。国家投资重点倾斜以及集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为我国公路桥梁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4、严格组织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的检查措施是保证桥梁维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养护队应对桥梁以及各种防护设施坚持日常养护巡查,注意观察桥梁的使用状况,尽量做到1次/天养护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同时各级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分别组织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一是经常性检查。要由县级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至少每年度一次,填写“经常性检查记录表”上报。检查应拍摄总体照片,填写“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并提交检查报告。二是专业检查。凡遭受意外损害、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程度以及决定改造之前均需进行专业检查。

5、对公路危桥进行全面改造

在检查后,发现的存在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四类危桥状态的桥梁均系危桥。主要包括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钢筋断裂,砼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现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以及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25%以上的类型。这些桥梁必须尽快实施加固、维修和改造,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对于桥梁改造工程,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引入竞争机制,应当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质量管理,把好材料质量关,加大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力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桥梁建设质量,减少使用期间的后顾之忧。

三、小结

桥梁的安全使用是公路的生命。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依旧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我们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不仅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雅红.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5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 has achieved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but there still ar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the pattern ofmaintenance. To research and summarize the concepts of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rural road, and formulate a set of “three-step” strategy, which helps to promote excell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impro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level, initiate maintenance patter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aintenance.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模式;三步走;管理经验

Key words: rural road;maintenance pattern;“three-step”strategy;managerial experiences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96-03

0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现象较为严重,即便如此,养护过程中矛盾问题还没完全暴露,这是由于我国农村公路兴建时间较短,然而随着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剧增,养护工作量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艰巨。

农村公路的养护整体状况是养护管理工作混乱,很难适应我国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养护质量不到位,使农村公路陷入建设―损坏―再建设的恶性循环境地;投入产出效能低下,不仅影响车辆通行,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把养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我国农村公路发展中长期存在着重建轻养的局面,各县市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较高,而对建成后公路的养护管理重视不够,甚至处于无人养护或养护不善状态,使农村公路状况达不到其使用要求。一是由于养护机构不健全,部分乡镇没有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构;二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不少用于公路养护的费用被公路建设挤占;三是费改税前乡统筹中提留用于农村公路的比例少,落实非常艰难;四是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养护器具和设备,养护管理和科学化水平不高[1]。具体来说,农村公路的县道、乡道、村道分别存在以下问题:①县道养护现状。农村公路中只有县道才能正常养护,而养护经费和管理费用极少。县公路路面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健全,防护工程少,抗灾能力差,给养护带来极大困难。②乡道养护现状。部分经济能力强的乡镇对乡道自行养护,这部分的乡道量非常少。乡镇财政资金非常有限,对乡道养护往往重视不够,无法正常养护和路政管理。③村道养护现状。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村道没有被列入交通主管部门的养护范畴,村道只能靠村民自行养护,村道的养护实际上处在失养的境地,更谈不上路政管理。

2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实行地方管理体制,即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的事权以地方为主。县乡路的管理模式分为地市级交通局和县级交通局两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纯行政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和养护费用一般从拖拉机、摩托车等小型机动车的养路费中按比例提取。村道是为服务农业经济、服务农村小城镇化建设、方便农民出行而修建的公路,其管理模式是由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决定的。以前,村道主要是砂土路,其管理养护方式主要是村委会发动村民以出义务工或以支付工分的方式解决。

可见,我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分散的模式,与高速公路、国省道相比,特别是与目前跨越式发展的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相比,极不协调。农村公路的养护急需开展与时俱进的改革[2]。

3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三步走”的养护管理路线

农村公路的建设里程长,连接作用显著,对促进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农村公路养护的模式一直未形成定论,根据管养分离的原则,理想的管理模式必定是养护的执行与管理完全的分开,但是考虑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的现状和资金、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制约,从目前的无模式状态转变为管养分离的模式,需要经历缓慢而具有探索性的转变。

在此提出“三步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路线,即原始形式―过渡形式―成熟形式―理想形式,循序渐进的改革养护管理模式,形成一整套养护管理模式改革的路线。

3.1 第一步:原始形式到过渡形式的转变通过对辖区内经济、体制、人员素质等各方面情况的考察,识别自身进行养护模式改革的优劣势,从片区管理模式、分级管理模式、重点管理模式中选取符合自身发展的农村公路管理模式的过渡形式。

3.1.1片区管理模式片区管理模式是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交通部门统一管理、乡村两级分级负责、以乡镇为单位,从整体上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3.1.1.1 养护模式片区管理养护模式将养护工程与日常养护的承担主体完全划分开,养护工程中大中修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合同管理;小修由养护公司作为独立的个体完成。“片区”是指以县内的乡镇为自然划分区域,每个片区成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分片区养护管理。

3.1.1.2 优势发展片区管理模式是一种为未市场化的状态,有着名义上的养护公司,但现养护公司所有成员均来自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养护主体仍然在政府。但是片区管理模式是完全市场化养护模式的良好过渡,表现在:① 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完全分开,大中修由养护公司承担具有可行性,一旦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由公司作为养护工程的主要承担者,便于统一管理,责任落实。② 市场化是养护管理的趋势,但是应该如何实施,有着未知的风险,承担养护工程的养护公司率先独立,为日常养护管理的趋势探路。

片区管理模式是一种温和的向成熟的管理模式转变的过渡模式。资金、人员、观念等条件在现阶段还不成熟,但是这种过渡形式却为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基层管理人员逐渐地接触市场化的形式;另一方面,养护公司的壮大,其为公司员工创造的福利和收益也将激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尽快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3.1.2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模式是对农村公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分类养护,依法管理,改变了原来的“县道细养、乡道粗养、村道不养”为现在的“统一标准、分级养护、按期养护”。

3.1.2.1 养护模式分级管理模式是按照路的类别划分养护等级,县道为一级,乡道为二级,村道为三级。县道乡道的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由专业的养护公司承担,村道的养护由镇街农村公路管理所承担。

3.1.2.2 优势发展分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半市场化的养护模式,有是实现农村公路长效养护的手段。专业化的养护管理分类更加接近市场化的运作,表现在:① 村道的级别低,日常养护的责任主要在于路基养护,大多是路面保洁和路肩整修,村委会完全有能力整合人力资源完成;而对于县乡村,需要更加精细的养护,将其委托给公司进行,可以集中力量,高效稳定,节约资金。②县乡道与村道的分开养护,在公司外部是分级养护,在公司内部是路面与路基的分开养护。目前将县乡道的路基养护委托给养护公司,而村道的路基养护由农村公路管理站承担。待公司规模壮大,村道等级提升,可承包村道的路面与路基养护,也可考虑加强专职路基养护人员管理,承接县乡村公路的一切养护管理,合同管理。最终形成一个公司主体两个部门,共同承担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按照“精干高效、管养分离、事企分离”的原则,分级养护模式通过大胆探索,可以快速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的转换工作。

3.1.3 重点管理模式重点养护模式推行县道全面由养护公司养护,乡村道路面工程由养护公司养护,日常养护由农村公路管理所养护,将县道养护放在首位,突出紧急性;将养护工程放在重要位置,突出艰巨性。

3.1.3.1 养护模式重点管理模式的“重点”表现在对县道养护管理的一体化,县道的路面养护、路基养护均由养护公司承担;县乡道的路面、路基养护分离,养护公司负责路面养护,农村公路管理所负责日常养护。

3.1.3.2 优势发展重点养护模式是一套成熟的市场化模式,它将本辖区的重点农村公路路段(县道)的一切养护委托给专业化、机械化的养护公司,改善养护质量,提高养护效率。而将级别较低的乡村道按路面养护和路基养护分类,既不浪费科技力量,也不会造成部门人员的冗繁。① 突出当下农村公路养护的“重点”―县道,首先促进县道的养护发展,待养护局面稳定后,可将县道的成功养护经验推广,由县道带动乡村道。②养护公司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扶持,但是在将来的发展中,农村公路养护并不能完全依赖于一家养护公司的垄断。鼓励市场形成竞争,是获得公路养护主动权的关键,在比较中发展,争取优势,有助于开阔视野,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质量。

重点养护模式形成了完全分离的养护公司,是一种内部形态的市场化,“内部”表现在固定范围于农村公路本身。随着养护模式的发展,内部市场化可以有两类延伸,一类是自身延伸向农村公路的其他领域发展;另一类的向外延伸,超越农村公路本身的局限。

3.2 第二步:过渡形式到成熟形式的转变“管养分离”就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把农村公路的养护推向市场,对养护操作实行物业化管理。成熟的养护模式应该是养护与管理的完全分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

3.2.1 联合管理模式联合管理模式按照“大交通、大公路、大养护”干支线资源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有机地整合了干线资源,将其服务于农村公路,降低了养护成本,加大了农村公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同时提高了养护的效率。

3.2.1.1 养护模式联合管理模式将养护工作彻底地从农村公路管理站分离出去,全部承包给长期负责干线的养护工作的专业养护公司,公司机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将干线资源有效的用于农村公路,有利于节省县养护资金,充分利用闲置设备。

3.2.1.2 优势发展联合管理模式整合干线资源,以一种联合市场化的形式养护作业,比起其他模式更具有广泛的推广性,这表现在:① 联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资源,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② 联合管理模式将农村公路的一切养护委托给公司,公司按照自己的运营调整资金的使用,有利于资金互补,责任的统一。

联合管理模式的低起点、高成效成为其可推广性表现的最重要的原因,“低起点”表现在对于县区养护资金、养护设备、养护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高成效”表现在干线的养护标准远远高于农村公路,干线资源力量用于农村公路更是绰绰有余,干线养护人员的丰富经验和遇到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使得农村公路养护能够取得较高较快的成效。

3.2.2 内部管理模式内部管理模式是“管养分离”改革后形成的新的体制,通过养护模式的过渡,养护公司完全的市场化,不和政府的管理职能发生交叉;同时专注地致力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县交通局本着“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专业养护公司,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3.2.2.1 养护模式内部管理模式成立企业化的养护公司,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把维修养护的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日常的工程维修养护工作。

3.2.2.2 优势发展在现阶段的养护环境的制约下,此种养护模式实现起来还有难度,但并不是没有可能,选择合适的过渡模式,循序渐进的展开管理模式的转变,必将收到内部管理模式带来的高效益,这表现在:①内部管理模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较高模式,对资金、人员都有着比其他模式更高的标准;②高起点、高标准、高回报,内部管理模式带来的是清晰的组织结构、高效的管理方法、高素质的养护人员。

3.3 第三步:过渡形式到最终形式的转变“管养分离”作为一种新体制,能够初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编、定职、定责,形成精简高效、运转灵活的管理机构,把养护职能和养护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实现养护和管理的分离[3]。这样既能稳定管理队伍,增加职工收入,又能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养护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事前管理的作用,减少工程损坏,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益,促进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能够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4]。

最终形式既要达到“管养分离”的要求,又要实现部门的精简、高效、统一和稳定,因此考虑到将各具优劣的两种成熟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内部管理模式联合化或者联合管理模式内部化。两种成熟模式的交叉更具优势,一方面,若成熟形式选择了联合管理模式,可鼓励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的发展,建议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多个养护公司,与干线资源竞争;另一方面,若选择了内部管理模式,则可以将干线资源作为独立的企业,通过市场化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的竞争,以优化养护模式。

4结语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根据“三步走”养护管理路线,有针对性的选择养护模式,由过渡形式到成熟形式再到最终形式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转变,实施脚踏实地的而非急于求成的改革,能够更好的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法霞,王玉勤.我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初探[J].河北交通科技,2006.4.

[2]杨振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9.

[3]高兴恩,刘春岩,刘作华.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思考[J].北方交通,2006.9.

[4]王维.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5.

[5]刘勇,张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体辨析[J].综合运输,2007.5.

[6]习江鹏,王家明.浅析农村公路投资体制及资金筹措方案[J].交通企业管理,2007.9.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6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 养护; 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and provides the management measure should be take in the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in future.

Keywords: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measure

中图分类号: TV7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大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崛起,公路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运输中已占用很大比重,公路建设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我国公路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作为交通大省,截至目前,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有路就有桥”,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近几年来,随着济南黄河特大桥、胶州湾特大桥的建成通车,山东省的桥梁建设水平已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长期以来,“重建设、轻养护”这个问题在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中一直表现得比较突出,桥梁存在的问题也就比较多。因此,公路管养部门必须重视强化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桥梁的养护水平。

1当前公路桥梁养护问题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主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大批始建于80、90年代的公路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很快由一、二类发展为三、四类甚至五类桥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桥梁垮塌事件也时有发生,“5.12”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后,大量桥梁涵洞垮塌,导致交通中断,且修复需要费时费力,给抗震救援带来十分的困难。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公路桥梁的失养导致病害产生,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桥梁,这些桥梁存在着桥面铺装混凝土不同程度损坏,导致桥面产生坑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还有一些桥面伸缩缝损坏严重,产生“桥头跳车”,危及行车安全。高速公路桥梁“桥头跳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这给养护部门带来很大困难。为杜绝桥梁垮塌、坠车伤人事件,保障公路桥梁完好畅通,进一步加强桥梁的养护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

2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桥梁管护制度

高速公路桥梁管理应本着“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原则,严格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好技术措施,对公路桥梁及时组织实施检查、检测和 养护维修,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因此,必须有一套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公路桥梁养护部门应根据《公路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详细的《桥梁养护管理办法》以及严格的《桥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四五类桥梁养护管理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制度”[2]。只有责任明确、制度严明,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护制度。

2.2培养专业的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和养护队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对桥梁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桥梁管养方面,要认真落实《公路养护技术规范》[1]要求,《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交公路发[2007]336号)中关于桥梁工程师度制的规定,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挑选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在其职责上,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通报三、四类及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从目前的养护队伍现状来看,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这就要求各级公路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桥梁专职养护,要突出的是一个“专”字,努力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2.3建立健全完整的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是桥梁的历史足迹。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检测资料、监理资料以及交(竣)工验收资料。在此基础上,为每座桥梁建立卡片,对桥型结构、修建时间、图片等进行描述,并收集使用过程中的每次改建、大中修加固基础资料,并根据每年的检查、养护、考核资料,逐步为每座桥梁都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档案。

2.4搞好桥梁的日常保养

桥梁的日常养护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是保证公路完好畅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高速公路养护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首先提高相关领导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和完善桥梁养护机构,有些地方为此专门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桥梁养护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应组织机构,并按“事权一致、责任明确”的原则,责任到人一抓到底。

二是做好日常管护工作,确保桥梁功能完好,有些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的风化、脱落及腐蚀容易受到当地环境的变化而加剧,加强桥梁的预防性养护非常必要的。首先,加强桥面的清扫保洁、泄水孔的疏通等日常保养工作,保证桥梁功能完好。其次,及时对所有桥梁的一些脱落、露筋、裂缝、附属设施损坏等病害进行彻底维修处理。最后,对一些钢筋混凝土桥梁箱梁梁体及空心板有水渗出的桥梁要打孔疏水,同时对箱梁通气孔要及时疏通,确保梁体内干燥通风。

2.5按期对桥梁进行检查评定

桥梁的检查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 特殊检查,应按规定的周期、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进行检查。

经常性检查主要是指对桥梁桥面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结构物的技术状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检查频率为一、二类桥梁每月不少于一次,三、四、五类桥梁每周不少于一次。该项工作主要以目测方式配合简单的检测工具进行,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现场登记检查项目缺损类型、范围和工程量,提出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并督促执行。

定期检查主要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三年一次,特殊结构桥梁应每年进行一次。主要对桥梁的基本数据进行校核,采集数据,并当场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写出桥梁定期检查报告,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一、二类桥梁提出针对性、预防性养护措施;对三、四、五类桥梁提出大中修或改建建议;对需进行特殊检查的四、五类桥梁向上级公路部门提出检查计划报告;对不能及时实施改造的危、窄桥要立即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保证安全。

特殊检查应采用专用仪器设备,由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或试验,对桥梁缺损、病害成因、承载能力和抗灾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处治措施。

2.6执行严格的桥梁养护工程管理

对检查、检测评定中存在问题、影响交通安全的桥梁,要及时采取改建、大中小修。对荷载等级、抗震抗灾能力、安全防护标准低于技术指标的桥梁,应有计划的进行技术改造。

在桥梁养护改造工程的管理工程中,必须实行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交通管制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保证过往车辆、人员的安全。

2.7采取桥梁应急处置管理

各级公路桥梁管理单位必须制定以预防和处置桥梁坍塌事故为重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特别对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以及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应急保障,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工作。

2.8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应深入桥梁养护管理现场,采取必要的技术检测手段,对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桥梁养护手段开展情况、桥梁档案信息维护情况、各项预案制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管理薄弱、执行技术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给予严厉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按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最后,在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和养护管理过程中,要认真总结,仔细研究,对所辖路线上的桥梁病害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处理病害的方法,对桥梁的常见病害如何处治,对突发性病害如何处理等等,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桥梁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才能管好桥梁,才能为我国的公路桥梁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7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多,桥梁数量也随之增加。公路运输车辆大型化、重型化发展的趋势,给道路特别是桥梁等道路构造物造成严重损害。对这些受损的桥梁进行必要的养护与管理,使其能够适应通行需求,是当前公路桥梁工程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再加上广大桥梁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长期以来,“重建设、轻养护”这个问题在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中一直表现得比较突出,桥梁存在的问题也就比较多。因此,公路管养部门必须重视强化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桥梁的养护水平。

一、当前公路桥梁失养问题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主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大批始建于60、70年代的公路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很快由一、二类发展为三、四类甚至五类桥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桥梁垮塌事件也时有发生。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公路桥梁的失养导致病害产生,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桥梁,这些桥梁存在着桥面铺装混凝土不同程度损坏,导致桥面产生坑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还有一些桥面伸缩缝损坏严重,产生“桥头跳车”,危及行车安全。公路桥梁“桥头跳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这给养护部门带来很大困难。为杜绝桥梁垮塌、坠车伤人事件,保障公路桥梁完好畅通,进一步加强桥梁的养护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加强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设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和养护队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在桥梁管养方面,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在其职责上,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通报三、四类及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从目前的养护队伍现状来看,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这就要求各级公路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桥梁专职养护,要突出的是一个“专”字,努力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2.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是桥梁的历史足迹。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对桥梁的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这可为以后桥梁的维护提供资料支持。

3.加大桥梁维修加固费的投入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应该安排一定经费保证桥梁检查、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从而促进桥梁改建、维修与加固工作。国家投资重点倾斜以及集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为我国公路桥梁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4.加强措施,严格检查

严格的检查措施是保证桥梁维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养护队应对桥梁以及各种防护设施坚持日常养护巡查,注意观察桥梁的使用状况,尽量做到1次/天养护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同时各级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分别组织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一是经常性检查。要由县级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至少每年度一次,填写“经常性检查记录表”上报。检查应拍摄总体照片,填写“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并提交检查报告。二是专业检查。凡遭受意外损害、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程度以及决定改造之前均需进行专业检查。

5.全面落实危桥改造的措施

在检查后,发现的存在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四类危桥状态的桥梁均系危桥。主要包括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钢筋断裂,砼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现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以及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25%以上的类型。这些桥梁必须尽快实施加固、维修和改造,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对于桥梁改造工程,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引入竞争机制,应当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质量管理,把好材料质量关,加大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力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桥梁建设质量,减少使用期间的后顾之忧。

桥梁的安全使用是公路的生命。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依旧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我们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不仅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锋.公路桥梁修复与加固[J].技术园地,2007,(4).

公路养护工程的分类第8篇

【关键词】道桥养护;问题;管理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多,桥梁数量也随之增加。公路运输车辆大型化、重型化发展的趋势,给道路特别是桥梁等道路构造物造成严重损害。对这些受损的桥梁进行必要的养护与管理,使其能够适应通行需求,是当前公路桥梁工程重要的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再加上广大桥梁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长期以来,“重建设、轻养护”这个问题在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中一直表现得比较突出.桥梁存在的问题也就比较多。因此,公路管养部门必须重视强化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桥梁的养护水平。

一、路桥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主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大批始建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公路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很快由一、二类发展为三、四类甚至五类桥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桥梁垮塌事件也时有发生。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公路桥梁的失养导致病害产生,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桥梁,这些桥梁存在着桥面铺装混凝土不同程度损坏,导致桥面产生坑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还有一些桥面伸缩缝损坏严重,产生“桥头跳车”,危及行车安全。公路桥梁“桥头跳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这给养护部门带来很大困难。为杜绝桥梁垮塌、坠车伤人事件,保障公路桥梁完好畅通,进一步加强桥梁的养护规范化管理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道桥养护管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的公路、桥梁及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设施量迅猛增长。传统的道桥养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当前的道桥养护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养护工作的的滞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设施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影响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2.1 人们的主观意识没认识到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重建轻养”的主观意识明显,忽视了设施养护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导致大量基础设施建成后,一直处于日常养护不到位的状态,从而使设施在短时间内就受到破坏,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道桥设施在交通、运输中应有的作用。

2.2 建设期存在质量隐患,养护管理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我国大部分公路、市政基础设施的修建主要是靠政府补助,自筹资金难度较高,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赶工期,求效益,忽略质量控制,设施的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用于道桥养护的资金不足,致使病害不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消除,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道桥的使用寿命,影响道桥的正常运营。

2.3 车辆超载现象比较严重,对道桥的损害程度比较大

由于很多地方对于车辆超载现象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地方的道桥遭到严重破坏。车辆超载现象给我国道桥的安全使用造成严重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养护工作的难度。

2.4 道桥养护模式落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

很多地方的道桥养护设备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传统的养护方法导致设备、材料浪费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在我国的道桥养护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影响道桥养护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道桥养护管理水平的一些策略

由于我国的道桥养护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养护管理工作在道桥正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3.1 加大道桥养护管理的宣传力度

从主观意识上重视道桥养护的必要性。摒弃“重建轻养”的意识,通过报刊、媒体等多种途径来宣传道桥养护的重要意义,帮助人民树立爱路养路的意识,为道桥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严格组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的检查措施是保证桥梁维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养护队应对桥梁以及各种防护设施坚持日常养护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同时各级桥梁养护工程04iJ>7分别组织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一是经常性检查。要由县级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以同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至少每年度一次,填写“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并提交检查报告。二是专业检查。凡遭受意外损害、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损坏程度以及决定改造之前均需进行专业检查。

3.3 不断加大路桥维修加固资金的投人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应该安排一定经费保桥染检查,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从而促进桥梁改建,维修与加固工作。国家投资重点倾斜以及集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为我国公路桥梁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3.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在枯梁管养方面,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在其职责上,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要查报告,通报三、四类及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从目前的养护队伍现状来看,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这就要求各级公路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桥梁专职养护,要突出的是一个“专”字,努力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结束语

桥梁的安全使用是公路的生命。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依旧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我们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不仅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锦升.公路桥粱的养护与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