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交媒体特点

社交媒体特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4 16:34:49

社交媒体特点

社交媒体特点第1篇

摘要:文章以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社交媒体下阅读特点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基于微博和微信这两种主流社交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并针对微博阅读推广、微信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社交媒体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沟通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经历、感悟成长、聆听声音,并将其逐渐固化成一种自主行动。当前基于移动平台的数字阅读正逐步兴起,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一个重要媒介,高校图书馆在工作重心转变过程中,把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这归功于阅读推广的开展。鉴于社交媒体对用户阅读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成为诸多图书馆的共识。

1.社交媒体下阅读推广

1.1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

1.1.1回归图书馆基本属性的需要。文献载体形态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阅读在启迪个体心智、开拓个体事业、推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而文化功能是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束缚了图书馆管理者的手脚,图书馆营销更是一件“稀罕事”,更不用说去发掘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在面临最为严峻的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图书馆举办了“读书节”“微书评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以期重新获得读者的青睐,这些活动不论内容、形式如何,实现了纯信息输出到文化传承的转变,是对图书馆文化基本属性的回归和重视。

1.1.2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在组织架构、服务范围、人力资源等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对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最好诠释。图书馆的物理形态、人员构成、功能、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主要价值已不再是其拥有的海量文献,而在于依托文献提供的各类服务,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领域有所作为。

1.1.3社交媒体等技术不断出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社交媒体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却超乎想象。纸质媒体时代,读者习惯于通过直接阅读纸质文献的方式来满足阅读需求,所以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及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成为一种主流,图书馆为了应对这种冲击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人馆人数虽然没有减少,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却持续降低。此外,网络的出现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垄断地位土崩瓦解,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网络百科全书已经取代了图书馆在信息来源中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不得不面临存在和发展的危机。

1.2社交媒体下高校读者的阅读特点

1.2.1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和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个体之间的一种有机链接,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个体的个性化社交需求。社交媒体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给它带来了十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微博、微信的用户群体都以数亿计。社交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及时和精准的特点,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内的社交媒体,能够起到富媒体传播的功效。此外,社交媒体如微信本身具备十分强大的可扩展性,为机构和组织使用社交媒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2社交媒体下读者的阅读特点。社交媒体的涌现深刻改变了读者的阅读特点:①阅读趋于碎片化。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内容篇幅都比较短少,如:微博在早期是一个只允许用户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后期在字数上有所扩展但总体依然比较短少,微信同样也是如此。篇幅的短少性决定了社交媒体上的阅读内容较为浅显、零碎,阅读总体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②阅读的主动性和分享性增强。社交媒体是熟人、陌生人社交而组成的一个虚拟平台,平台上的内容以读者感兴趣的领域为主;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收藏、转发到朋友圈来实现对内容的分享和赞赏。③阅读的移动性和浅显性。各个社交媒体的使用更多地依附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读者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实现移动式阅读。社交媒体的阅读内容层次比较浅显,主要是以“心灵鸡汤”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些领域为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须进行过多的思考,内容上讲究趣味性,而学术类研究的文章很少。

1.2.3社交媒体与当代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面向的读者群体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社交媒体承载内容的浅显、短少及对个体心灵的慰藉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社交媒体中的内容采用了图片、声音等形式来进行表达,其语言风格较为活泼,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社交媒体也具有分享、及时传递的功能,可实现内容的快速分享、传播。

1.2.4社交媒体对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将社交媒体运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契合了读者的使用习惯。读者只要进人社交媒体就可以看到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更容易使x者关注和接受,同时通过精细设计内容的推送可以弥补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问题。②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受众面,完善宣传效果。社交媒体的用户群体十分庞大,宣传内容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更易于实现宣传目标。③改善了图书馆的形象,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问的距离。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更加贴近读者,使图书馆更具时代感和亲近感。

2.社交媒体与高校阅读推广的结合

2.1社交媒体下的阅读推广现状

微博和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受众面广、用户使用率高、信息接收度高,并且具有即时同步性及信息的到达率达100%的特点,且都是作为用户信息沟通、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不同点是微博起源于传统的博客,而微信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款社交媒体且具有更为强大的朋友圈。当前利用微博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活动包括以下几类:①资源介绍及利用。主要以微资源、微书评、微分享、微图片、微话题为主。②微宣传。包括业界新闻、活动公告、日程安排等。③微服务。具体包括好书推荐、微电影分享、读书节、读书沙龙、微讲座等。

社交媒体出现后,一些高校图书馆积极地将其应用于阅读推广实践活动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堪忧。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截至2016年3月23日,其官方微博拥有粉丝48,542人,微博条数6,538条,关注微博的有387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将社交媒体应用于“读书节”活动的宣传中,通过后台统计,2016年2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期间总的点击次数为17次,同期消息发送次数为7次,发送消息次数为10次。尽管从数字上看各个图书馆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实际效果较差,但由于社交媒体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应用的时间不长以及社交媒体对读者生活、学习的逐步渗透,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社交媒体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办了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图书馆较多,同时开设的大学亦不在少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12所“211工程”大学中同时开通微博、微信的有52所,其占比为46%。基于社交媒体进行的阅读推广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喜忧参半,存在着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①缺少主题化的“微语录”、一体化的“微体系”,这是很多高校微博阅读推广共同存在的问题。主题化标语的缺失使图书馆的定位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很难明白图书馆微博、微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②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平台,都涉及平台内容以及相应平台的设计问题。现有的微博、微信推广平台更多的是把图书馆网站搬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有实现对社交媒体特点的有效挖掘。③宣传推广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官方微博、微信以后,虽然在平台的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实际的效果却不甚理想。④微信、微博的管理问题。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与社交媒体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其中一些高校图书馆还面临着微博、微信这两种社交媒体如何融合的问题。

2.3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改进策略

为更好地发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高校阅读推广中的作用,笔者针对当前微博、微信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①瞄准社交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定位构建推广规划。高校图书馆需要对阅读推广工作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明确各个阶段的主题,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微语录”与之相对应;在高校线下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开展有人文关怀的主题,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的“泡图书馆才是正事儿”,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注意,产生心理层面的共鸣。因此,在社交媒体阅读推广活动中要喊出口号,点亮特色。②“内容为王、颜值担当”,社交媒体将“眼球经济”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极致。社交媒体中的内容及版式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具体的阅读推广过程中注意微博、微信内容的搭配、构思,能够紧密契合当代读者的阅读特点,如:图书馆可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用较为诙谐的语言尝试对热播剧进行点评;在具体的版式设计上要体现出浓浓的地域风、文化风,打造属于图书馆的个性风采。③加强考核,实施病毒式营销。高校社交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活跃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保持,通过忠实粉丝的口碑、朋友圈进行病毒式的营销,也可以通过“校园快闪”“二维码扫码有奖”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激起广大师生的好奇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推送,实现病毒式营销。④构建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科学管理制度及运转体系。微博、微信平台初期建设的难度不大,热莸陌才乓约昂笮日常管理才是确保其建设有所成效的重要环节。现阶段诸多高校的微博、微信管理是一种不规范管理,其表现为内容随机、更新缓慢、对读者留言回复过慢等,直接影响了读者的使用体验。通过科学管理制度以及运转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依托专人负责、科学、有序管理实现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渗透与变革,从而利用社交媒体的特点将读者重新纳入图书馆的影响范围内,最终实现高效阅读推广的目标。

社交媒体特点第2篇

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交互式教学手段。 在远程开放教育这种学习方式下,采用信息技术交流,以文字教材为基本媒体,配合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电话答疑、电子信箱等信息交流,并辅以必要的面授辅导,是大众化的、终身学习的最理想和最方便的学习方式。

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方式,适用于社会的任何群体,但目前远程开放教育的普及度并不高,大部分学员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和操作实施仍不了解,不知道远程开放教育给教育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社会大力宣传推广远程开放教育是必要的。

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渠道,因此采用网络社交媒体对远程开放教育进行宣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试图立足于对企业社交媒体经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远程开放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经营方案。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社会化的沟通方式,本质上是把传统的以物理为媒介的互联网转化成以个人为媒体的互联网,过去耳口相传的信息传递形式被转移到了网络上,媒体与受众者之间的界限愈加区别,媒体与个人实现了有机合一。

最先研究社交媒体的是一家名为“spannerworks”的新媒体研究机构,其在《什么是社交媒体》中提出,社交媒体是一种赋予用户极大程度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该类媒体具有参与、公开、对话、交流、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

刘蔚,胡昌龙(2012)提出社交媒体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给予用户参与的空间,以用户创造内容和信息传播为主要特点的新型交互式在线媒体。目前对社交媒体的界定基本包括: 博客(Blog)、微型博客(Twitter)、论坛(BBS)、社交网络(SNS)、播客(Podcast)、维基(wiki)、内容社区(content-community)等7种形式。社交媒体以其互动的特性在现代商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我国企业的社交媒体经营现状

1.企业对社交媒体的应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应用社交媒体树立品牌口碑,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强客户黏度。近两年国内企业应用社交媒体取得较好效果的案例较多,下面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携程网的企业博客Ctripper,用于社会化媒体来吸引入境旅游者, 选择以微博、视频、邮件、手机为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营销。

优衣库2010年优衣库在国内开展社交媒体营销创意活动:LUCKY LINE,网络排队有奖活动。优衣库通过一些轻量级的社交小游戏,实现了线上社交网站与网店和线下人群的拉动和实体店的成功营销,通过游戏充分调动用户的社交积极性,接近与客户关系,在客户的真实社交圈子中产生联动效应,形成了人人相传的口碑效应,其核心在于体验营销和关系营销。

2012年创立的黄太吉煎饼店应用社交媒体平台营销,包括新浪微博、大众点评,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陌陌),通过这些途径来订餐和推送促销信息,达到提升产品知名度的作用。

2.企业社交媒体的经营模式

通过研究企业应用社交媒体的案例,可以归纳出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基本模式:

(1)成立相应的社交媒体营销组织。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成立相应的组织是关键。随着互联网技能和数字化信息的日益发达,企业迫切需要成立专门社交媒体营销部门,合理灵活的运用各种社交媒体为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服务。未来,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加大,企业建立专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组织将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社交关系的作用。

(2)配置对应的社交媒体营销人员。大部分企业认识到组建一支高效率团队对项目的开展非常有帮助。社交和数字媒体的崛起改变了往常营销团队的构成,传统的营销人员都是通才,现在挑选社交媒体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到营销能力和技术性相结合。

(3)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 用心经营。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社交媒体组合,使之产生最佳的推广效果。例如有的食品类企业的产品合适线上支付,线下交易,即O2O模式,该类企业则采用微信平台进行营销。有的企业只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则可采用博客、微博等组合媒体。不同的社交媒体组合,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推广目标能发送到受众面前,产生影响力。

(4)运用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的核心是与顾客保持长期的关系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互联网把人与人构建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企业合理地运用关系营销则可以扩大宣传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远程开放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经营方案

基于对企业社交媒体经营模式的分析,结合学校的特点,本人认为学校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设学校网络推广工作室

学校社交媒体的经营模式可以参考企业社交媒体的宣传模式,在学校建立自己的网络推广团队,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对远程开放教育进行网络推广和宣传。网络推广团队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由教师负责进行管理和监督。团队以学校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设置社长和副社长,负责各项网络推广任务的安排和实施管理。社团中设置活动策划部、业务部、文案设计部、客服互动部,其中文案设计部和客服互动部按推广媒体的不同进行文案的设计和推广工作,如图1。文案设计人员负责为推广信息设计合适的图片和宣传海报,撰写推广信息内容。客服专员负责把推广文案在各推广渠道上进行,并记录推广信息的转发数量、回复数量等,同时监控记录网络舆论。

社团成员由社团的教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招聘,主要招聘热衷于电子商务实践的青年学生,重点招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生可以将学习的技能在网络推广社团的活动中加以运用。

招聘工作先让学生进行报名,再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志愿。要求学生有从事网络营销相关工作的志愿,从而通过该次工作实践,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图1 网络推广工作室组织架构

社交媒体团队根据团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如网络广告文案制作,论坛、微博、贴吧等的推广,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活动。

2.明确推广的目标群体

学校社交媒体团队在开展网络推广之前,必须先了解哪些群体是推广目标,这部分群体有哪些兴趣和爱好,通过社会化媒体找到他们并主动建立联系。了解网络推广的受众目标喜欢倾听什么,想了解远程开放教育哪些方面的内容。

远程开放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继续化和教育中终身化,满足更多求学者的愿望。它建立在对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是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大众化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市场潜力巨大。

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的目标服务对象为例,主要有在校学生、准备报读大专、本科的学生、想进修的工作者。由于远程开放教育主要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学员必须具备上网操作能力,熟悉网络媒体的操作,接受网络教学、网络答疑等教学形式。因此把网络推广受众定位于青少年,包括学生及刚参加工作有进修需求的人员,这部分人群熟悉网络操作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体,能与之在网络上互动,能取得更好地推广效果。

3.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

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推广之前,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工具,例如网站、电子邮件系统和社交媒体账户。根据确定的目标受众,选择目前国内的主流社交媒体,建立账户。选择的主流媒体包括新浪微博、新浪博客、论坛、百度等。

4.制定网络推广执行详情

根据选择的社交媒体,制定推广的执行详情,并安排主负责的学生,为该渠道的推广工作进行安排和管理,如表1。

表1 网络推广执行详情表

5.设计推广工作记录表格

为了记录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推广效果,本人结合企业的工作记录和社交媒体特征,设计了远程开放教育网络信息推广记录工作表格,分别有博客推广工作记录表格、微博推广工作记录表格、论坛推广工作记录表格、百度经验推广工作记录表格(如表2、表3、表4、表5),工作记录表有助于记录工作情况,评价工作效果,其中的阅读量、查看量、转发量等反映了网络推广的影响程度。

表2 博客推广工作记录表

表3 微博推广工作记录表

表4 论坛推广工作记录表

表5 百度经验推广记录表

综上所述,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完善的社交媒体推广经营方案,对远程开放教育进行网络推广。开展社交媒体的推广时,需要结合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方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本人总结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1.开展推广前,分析目标受众的特征

实施推广工作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年龄段及兴趣点,他们对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才有助于寻找目标受众在哪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方便推广信息。

2.寻找存在目标受众的社交媒体平台

目标受众会活跃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因此需要推广者选择目标受众较集中且操作方便、经济的平台,洞悉他们怎样相互对话和分享。选择社交媒体平台后,则需要了解网络社区的规范和禁忌。

3.制定完善的工作执行方案

由于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关系到团队的每一个人,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工作执行方案,确定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负责人,规定每个平台的具体操作,使每个部门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按执行详情设计信息的内容,与受众互动。明确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情况及负责人,当发现问题时应如何处理。通过详细的规定使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分工合作,最后达到同一个目标。

4.有推广的目标和衡量标准

确定推广目标,使团队都有工作的动力。制定衡量的标准,对推广工作的效果进行量化,如查看量、回复量、粉丝量等。不同社交媒体平台设定不同的衡量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工作登记表格,记录推广的各项数据,以便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推广的效果。

社交媒体特点第3篇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2、提高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媒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网络媒体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者和维护者。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社交媒体特点第4篇

摘要】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代表在马航MH370 失联事件中以腾讯新闻信息推送和朋友圈信息与转载等方式,在展现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交媒体的一些弊端。马航事件中微信传播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对于促进社交媒体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航失联 微信 社交媒体 启示

在新兴媒体不断出现的当下,微信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工具,在利用手机平台提供社交功能的同时,兼具了媒体的特性,成为社交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马航MH370 失联事件中,微信作为拥有广泛用户的社交媒体,在事件的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社交媒体的一些缺点和弊病。微信在马航失联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点对点式信息推送和裂变式信息与转载。这两种传播方式一方面与人际传播的一些特征相吻合,另一方面也发挥了裂变式传播的优势。

一、点对点式信息推送

从本质上来说,微信是“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它以客户为中心,注重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作为腾讯新闻的信息推送,腾讯一般情况下每天一早一晚分两次将信息直接点对点地推送给客户的微信终端。事件发生当天上午的推送中,腾讯新闻及时推送了“马来西亚飞北京客机失踪,机上载有154 名中国人”这一消息,下午又推送了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失联客机乘客信息等相关内容。第二天又以事件最新消息为头条,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的方式重点跟进事件态势。虽然消息多转发自传统媒体,但微信还推送了一些独家解读、评论等原创内容,显示出一定的传播优势。

在事件发生的一个月时间里,腾讯新闻信息推送根据事件的进展及时传播重要信息,凭借社交媒体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图一中可以看出,截止到4 月7 日,在事件发生一个月的时间里,第2 天和第3 天各推送了4 条关于马航事件的消息,是一个月中每天推送消息数的顶峰;第20 天和第29 天未推送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事件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尤其是第29 天,一方面搜救没有新的进展和新的核心消息,另一方面也受到“文章出轨事件”的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重大搜救信息的时候,微信还采用紧急推送的方式实时跟进,例如,在3 月24日晚“马来西亚总理:失联客机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这条消息,就是在会结束不久后推送的,并结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视角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腾讯作为商业网站在微信信息推送方面,对于马航事件的信息传播表现出新媒体的方便快捷、庞杂信息的精心筛选、无障碍的直接推送、信息内容的延展性(更多链接)、多媒体信息的全面整合、按时推送和紧急推送结合等一系列的特点。当然还有其不能忽略的转载依附这一特性,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种对于权威媒体信息的整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

二、裂变式信息与转载

如果说腾讯新闻的点对点式消息推送带有一些“官方推送”的色彩,那么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与转载则更多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呈现出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另外,也暴露出社交媒体的一些问题,以至于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甚至成了谣言的集散地,这对整个事件产生了负面影响,如谣言对于事件家属心理的刺激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 月8 日官方消息当天,9 点30分朋友圈就开始出现与马航事件的相关信息;一小时后朋友圈中出现航班迫降越南的虚假消息,多数人留言祝福。12 点左右朋友圈开始出现“外媒称飞机残骸已被发现”的谣言,之后,类似于飞机解体、飞机坠毁、发现失踪的MH370 航班等信息在朋友圈满天飞,用户纷纷刷屏,甚至很多人被迫屏蔽。“当代的新谣言多为真实的谎言,但就我们所处时空的社会真实,恰恰在谣言中得以充分体现。”①谣言满天飞,真实的核心信息匮乏,使社交媒体在事件信息传播中饱受诟病。

如此方便快捷且具有广泛受众群的微信却没有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也带给媒体人一些反思,应该说这是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第一,在这样重大的事件面前,真正优质信息缺乏是主要原因。随着微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传统媒体纷纷与社交媒体联姻,信息渠道的增多也给传统媒体的权威带来了巨大考验,虽然官方媒体在社交媒体的公众号上不断辟谣澄清,但是个人账户信息的与转载对寻找真相带来了困难。所以,“除非是从社交媒体中分化出一部分,承担起以思考开辟进路、并寻找真相的专业势力,否则,单凭微博等被动的社交媒体,新闻真相必定被舆论狂欢所取代。”②这也是社交媒体的“悲哀”所在。

第二,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不断重复着“信息需求———谣言———转发———辟谣———信息需求”的循环。一方面,真正有效信息的稀缺使得打破这个怪圈异常艰难;另一方面,对于社交媒体而言,公信力的下降也成为马航事件的信息传播之殇,尤其是微信的朋友圈。相比微博而言,微信的信息步骤稍显复杂,不能直接转发,删除信息源对于他人转发信息的存在与否也没有丝毫影响,这种被隔断的信息传播链使得辟谣不能釜底抽薪,也成为辟谣无力的根本原因。

第三,微信的相对封闭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传播的障碍。在获取信息的时候用户受到所关注的个人和公众账号所形成圈子的影响,这个圈子制约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渠道,导致纠错能力相对较低。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微信建立的这种社交圈里,即便可以随意关注公众号,但也由个人的品行喜好决定,再加上微信作为CRM 工具更加看重点对点的直接信息流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信息发散性,而且,为了客户关系的培养,“免打扰模式” 使得公众账号的权力受到限制,也阻碍了信息的大范围扩散。

三、马航失联事件微信传播的启示与突围

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微信并没有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但它作为新兴的媒体代表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早在中央电视台2008 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直播时,其制作人包军昊就表示:“现在网络、MSN、短信传播非常的快,你如果还像以前一样的话,你会失去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③因此,如何让新兴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从马航事件微信传播带给我们的启示入手。

首先,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新闻信息的聚合器。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愈发密不可分,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信息已经成为其主要的信息来源。而且“3G 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传播。它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形式或几种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 ④这更加强化了移动媒体的传播优势。社交媒体利用这一平台,通过新闻信息的聚合和它的社交功能,凭借“媒体+ 社交”的模式,以近乎“捆绑”的方式与人们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一定程度上为社交媒体保证了受众和参与者。

其次,社交媒体具有突出的传递功能。当下,国际上常用的社交工具主要包括Facebook、Twitter 等,国内主要有微信、微博等。在本次事件中,马来西亚方面最新进展的平台是马航的官方Twitter,中国的传统媒体也主要使用官方微博来最新消息。社交媒体这种信息传递功能不仅表现在强大的移动传播,也表现在实时海量转发传统媒体的核心事实,而这种传递功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第三,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应该保证真实性。一方面,传统媒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公众账号应该积极负起责任来,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树立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榜样;另一方面,用户应该严谨地对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不偏信、不造谣、不以讹传讹,净化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环境。当然,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合作也至关重要,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专门建立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等方式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后,个人在社交媒体信息应该对自己的声誉负责。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的时代,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信息之前应当慎重考虑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面对马航MH370 失联这类重大事件,用户的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声誉,倘若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声誉负责,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就能迎来发展的新境界。

总的来说,在马航MH370 失联事件中,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却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信息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不管是腾讯新闻点对点式的信息推送,还是朋友圈裂变式的信息与转载,手机的广泛使用已经使得“把媒体攥在手里”成为事实。所以,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社会背景下,责任对于每个人来说从未像现在这样显得无比重要,冲破了这个藩篱,社交媒体的未来也将会更加明亮。

参考文献

①唐绪军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94-95

②nandu.com/nis/201403/14/188230_2.html

③石岩,《这次“即时播报”,以前是“ 及时上报”》[N].《南方周末》,2008-5-22

④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3

社交媒体特点第5篇

传媒翻译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流差异与交融跨文化交流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必要载体,迫切需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互通,因此出现了传媒翻译。从传媒翻译的角度来看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可以窥见语言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国际交融,以及由此隐含的政治等实质性目的。这对传媒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减小文化差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传媒翻译的现状及特点

传媒翻译普遍存在于社会媒介环境中,起着不同语言间的桥梁作用,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信息性。同时,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传媒翻译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中,中国英语、英语外来语以及翻译异化现象为鲜明特征,是促进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方式,而在语言表达上,传媒翻译中大量存在着委婉语、隐喻的运用,以减少文化摩擦和冲突,提高文化交际质量。

(一)中国英语与翻译异化

1.中国英语与传媒翻译

中式英语是自然产生于英语发展过程的语言变体,是英语语言体系中新纳入的重要分支,对国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中国英语是更重于官方规范化的语言,有别于备受争议的中式英语,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美国时代周刊是全球性的刊物,其上就频繁使用中国英语来阐述有关于中国的话题,既保留了中国特色,使海外华侨有了一定的归属感,更趋向于接受美国式的价值理念,也对西方人形成了文化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们接触中国文化。权威媒体上出现了“nail houses钉子户”,“hepingjueqi和平崛起”,“qigong气功”等诸如此类的词汇,拓宽了中国文化的流通渠道,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词汇的原意。故而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英语是借助传媒的力量对有差别的中西方文化进行社会性的阐释,赋予英语词汇以中国特色烙印,是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融合。

2.传媒翻译的异化

翻译异化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丧失鲜活性的语言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迫切需要更加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传媒翻译中的翻译异化主要有音译、直译、直译加解释等策略。“Hexieshehui和谐社会”即采用了音译方法,“a matter of face”面子问题采用了直译方法,而“eat bitterness树大招风”则采用了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异化的翻译不再具备纯正的英语特点,完全引入或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异国文化所接纳,获取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也由此实现了各国文化间的交流。

(二)传媒翻译中的英语外来语

与外文媒体中引入中国英语一般,中文媒体也同样以开放的态度看待外来语的引入,在翻译中保留了其原有的表达方式。除了传统词汇,还出现了英语缩略词汇、汉字加英语词汇,以及音译词汇等,英语外来词的一词多义特点广泛存在。例如,NBA、PK、3D、WTO,这些单词被频繁使用,已成为由公众认同而固定下来的表达方式。英语外来语的纳入极大地发展了汉语文化,增强了传媒词汇的丰富性,使词汇更加活泼,也为全方位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然而在看到这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人指出了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冲击力,以全英文字母缩写来替代冗长的汉语表达,是对汉语言的弱化,容易造成这些外来语的泛滥及滥用,并不利于沟通,因而对此持反对态度。

(三)传媒翻译中的委婉语与隐喻

1.委婉语的概念及功能

委婉语是为在交流过程中减少摩擦冲突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在传媒翻译中常用以达到尊重、掩饰的目的。委婉语往往温和而无侵犯性,即使所要表达的含义是具有触犯的,也通过正面词语的使用避免了对令人不愉快的事实的表达,而其曲折礼貌的用语也避免了直截了当的强硬对话,对话语者的情感与权利给予了保护。委婉语在传媒翻译中主要表现出两个重要功能,文雅及掩饰。在传媒翻译中,对他国语言的曲解容易造成文化沟通的困难,以及国家冲突等更严重的后果。因而在媒介报道方考虑到自身的影响力,以及社会地位,会趋向于选择文雅的委婉语实现国家间交流的目的。The great divide在中文翻译中应为分水岭的意思,但也能够表达离婚的意思,比起众所周知的单词“divorce离婚”就有了委婉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对人权的尊重。而掩饰功能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模糊公众的视线来淡化社会的阴暗面,掩盖社会问题和矛盾。例如,用“industrial dispute工业争端”来表达劳资争端,而不直言矛盾真相,用“watergate affair水门事件”来表达类似的政治事件或丑闻。这些翻译策略都是掩饰功能的体现,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2.传媒隐喻的特征及作用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亦是一种特殊而普遍的语言现象,与文化紧密相连。隐喻的出现,增强了传媒信息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使跨文化交流在真实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有利于文化的实质际。此时的传媒翻译需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认可程度,为便于公众的理解,对于一些隐喻表达的翻译需给予特别的关注。而隐喻通常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若不追根溯源则极易误解语义。例如,“hot air吹牛”,不加以考虑就会译为“热空气”,这就丧失了本意。此外,传媒翻译中出现的隐喻还有价值观导向作用,借此宣扬自身的文化思想观念。在政治、娱乐媒体报道中gate一词广泛出现,这就与其西方的文化背景有关,由此产生的表达方式就是灵活运用隐喻方法的表现。

二、传媒翻译中体现的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传媒翻译作为一种审视工具,是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观照。其中渗透着各国文化的差异特点,旨在强化受众的跨文化意识,减小差异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促进多领域的交流发展。而当传媒翻译活动陷入权利话语环境,语言就成为了控制社会和权力的媒介,体现出语言文化霸权主义,又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在以各种传媒为信息生产与传播媒介的大众传媒时代,各国文化都在传媒环境中得以体现。而传媒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也使得各语言文化的持有者努力构建各自的文化身份。并不只作为忠诚叛逆者的媒体工作者要树立起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国际社会公众也同样需要这一能力。自传媒翻译的相关特征中可以分析归纳出跨文化交流的特点,这有利于拓展交流领域,推动国际社会发展。

三、结论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通过研究传媒翻译来进一步认识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具有深层含义。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沟通方式,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模式的鲜明反映。从传媒翻译可以看出,语言文化主体间的差异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把握传媒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努力构建平等的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马文丽.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22(04).

社交媒体特点第6篇

然而,过去一年多来,新华社云南分社以“新媒体产品源头端策划生产试点”为主要抓手,抢抓“起跑线”机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脱贫攻坚等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实践,先后在楚雄、大理、昆明、丽江等城市积极开拓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报道,让“中国故事”“云南印象”在海外频频亮相,创下新华社国际传播的多项纪录,也给地方如何利用新平台、新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了积极探索和有力示范。

一、创新海外社交媒体直播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新华社云南分社与总社对外部多次组建专门直播团队,积极探索创新,挖掘云南省丰富的国际传播资源,在脸谱和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总共进行了《魅力中国:全球最“火”的节日――云南彝族火把节》《中国东西向最长高铁开通,一起感受“中国高铁”和“中国速度”》《在中国浪漫之都与少数民族一起跨年》《探访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会――泸沽湖边的“女儿国”》《透过西南小村庄看中国脱贫攻坚战》等36场手机端英文视频直播。这些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时长不一、特色各异,互动性极强,海外总浏览量超过2200万,赢得欧美和周边国家网友广泛好评。

这一系列直播立足云南,既展示了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中国形象,又呈现了充满民族风情的传统中国风采,更取得多个突破、创下多项纪录:中国媒体首次VR直播、首次在行进中的高铁上直播、首次一站式跨省直播等等。在讲述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中,这一系列直播凸显了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个别直播场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赞,国际传播效果极为显著。

1.首次推特VR直播领跑中国媒体

对很多人来说,2017年1月6日或许只是元旦后一个普通工作日,但对中国国际传播事业来说,一项新纪录诞生了。

当日,云南分社和总社对外部一起合作在新华社推特法人账号顺利完成首场VR(虚拟现实)视频直播《透过禄劝县小村庄看中国脱贫攻坚战》。直播利用“360度VR相机+手机”的方式,沉浸式展现当地的新旧面貌对比,使25万名海外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我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效,获得广泛关注和点赞。这是新华社首个VR无延时视频直播,也使新华社成为首个实现推特VR视频直播的中国媒体。

在VR视频直播中,观众转动手机或VR头盔即可领略360度全景,画面选择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前所未有。与普通视频直播相比,VR视频直播画面更加开阔,效果更加震撼,浸入感更强,出镜记者与观众的互动更有即视感和现场感。这场关于中国脱贫攻坚的VR直播刚一开始即引起轰动。有40万粉丝的推特官方“潜望镜”电视台在直播开始不久即转发并置顶。观看直播的包括外国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和普通海外网友,他们的点赞、评论如潮水般涌入。“第一次看VR直播,太赞了!”“如此大规模扶贫,只有中国能做到!”有的则纷纷追问:新华社是怎么做到的?不少人还在直播中不断留言打听直播所使用的设备型号等。

2.高铁直播成脸谱平台年度亮点

沪昆高铁昆明至贵阳段元旦前开通,云南进入高铁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正式成形。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总社对外部多名记者克服高铁内信号极不稳定、车厢空间狭小拥挤等多重困难,以体验式报道尝试在脸谱、推特和优兔三个平台同步直播,首次实现在行进中的高铁上直播和首次一站式跨省直播,正面展现了中国高铁的速度力量、生态意义和高科技应用。“中国速度”“云南印象”再次刷新海外观众观感。

这一系列高铁直播及滚动报道共21条,总时长约数小时,海外总浏览量超过570万次。其中,记者站在列车前的60秒直播在脸谱平台就获得100多万浏览量,被评为脸谱平台2016年“年度亮点”。另一场20分钟直播的浏览量高达150万,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沙菲・杰米评论说:“真心值得一看!”美国作家奥黛丽・费舍尔留言说:“超级棒!我们美国也需要更好的公共设施。”印度网友桑杰则说:“真希望成为一名云南人。”

3.首次无延时跨年直播收获惊喜

继高铁直播后,直播组日夜兼程,加班加点,在丽江及其周边完成了《在中国浪漫之都与少数民族一起跨年》《(无人机航拍)新年第一缕阳光点亮世界文化遗产地》《带你体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婚礼魅力》《探访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泸沽湖边的“女儿国”》《“下里巴人”的阳春白雪――数百农民雪山下演绎印象丽江》等多场直播。系列直播海外总浏览量突破500万人次。直播组以创新引领突破,先后实现新华社首次无人机与手机无缝联播、少数民族多样性最突出的直播等多项突破。其中,丽江古城跨年系列直播包揽了新华社元旦当日所有中国新闻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浏览量前五名;相关直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点赞和海外网民好评,给直播组送上了新年第一份惊喜。

直播期间主持人根据评论与海外观众实时互动,充满互动性、贴近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中国风采”“云南名片”让海外网友着迷。海外网友纷纷评论:“好想去中国丽江,举办一个纳西婚礼!”在摩梭人直播中,美国堪萨斯网友格兰达・罗宾逊说:“女儿国居然是真的?!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今年一定要去。”

4.文化领域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展现中国软实力

去年7月底彝族火把节前后,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总社对外部紧密合作,先后在楚雄、昆明等地完成《带你体验全球最“火”的节日――云南彝族火把节》《石上刺绣、雕刻翡翠、乌铜走银……来来来,一起领略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陶瓷、中式“芭比娃娃”制作、普洱茶道――感受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创意》《黑松露、过桥米线、鲜花宴、汽锅鸡……云南特色美食攻略》等八场脸谱“魅力中国”手机端直播。

这一系列文化领域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生动展示了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立体呈现了我国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和多元民族文化魅力,海外总浏览量近900万人次。海外受众评论几乎都是积极正面的。如“中国可能拥有最多元的文化,真想去现场看一看”,“哪里可以买到这些中国芭比娃娃,太好看了!”等等。

二、地方源头创新的路径探索

凭借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脸谱、推特和优兔无疑是海外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并成为欧美民众获取新闻资讯、交换消息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新华社在海外宣介中国的新的主要阵地。新华社目前在脸谱、推特和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法人账号总粉丝人数超过2300万,并持续增长,进入世界主流媒体第一方阵,成为海外网友了解中国的主渠道。

新闻“社交化”意味着我们除了要及时实现传统报道的升级转型外,还要积极对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趋势,全力打造国际传播的新渠道和新矩阵。对我国国际传播事业来说,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新华社手机端海外社交媒体直播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直接面向海外观众,全程用英文进行无延时手机视频直播,实时与网友互动,在我国当前所有对外宣传形式中独具优势。

2016年以来,新华社云南分社作为总社确定的新媒体源头端试点分社,因时而变,趁势而起,不断探索创新报道形式,在人员组建、设备配置、题材选择、语言表述等方面打破旧有观念,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辟了新渠道、树立了新标杆、探索了新路径。

1.在组织策划上出想法

海外社交媒体报道领域的初步成效,极大鼓舞了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编辑。这一系列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给在地方从事对外宣传的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带来不少启示。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完全可以作为地方开展国际传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从而带动传统报道转型升级。以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引领国际传播创新大致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二是自下而上的“底层探索”。而这两个路径都离不开新华社相关编辑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新华社云南分社之所以能创下直播场次居所有分社首位等多个纪录,是因为分社分党组高度重视新媒体产品源头端策划生产试点工作,积极与总社有关编辑部沟通对接,在组织策划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或率先示范,亲自用英文出镜;或居中联络协调,联系地方并与总社沟通;或提出创意,组建专门团队及时落实;或充分授权,鼓励记者大胆进行探索创新。没有这种“顶层设计”和“底层探索”,没有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新华社云南分社的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是不可能如此出新出彩的。反过来,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又大大提升了楚雄、昆明、丽江等城市在海外的知名度,实现多方共赢。

2.在内容选择上做文章

新华社在云南进行的一系列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特别注意紧扣云南的三大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确保了直播选题的站位和视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直播团队又认真梳理云南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独有“名片”,抓住云南跨越式发展任务重、脱贫压力大、少数民族最多、文化最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等特色精心谋划直播选题,以最接地气的内容去具体阐释这三大定位,效果却出奇地好。

在选择云南的直播内容和地点时,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团队强调要“软硬兼施”,既有中国东西向最长高铁开通、脱贫攻坚等“硬”新闻,也有火把节、少数民族婚礼等“软”场景,力争立足云南,多角度向外国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中国形象。海外社交媒体直播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刚开始一分钟之内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一旦画面选择不当,直播就会显得沉闷,缺乏吸引力,从而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往往须选取最能体现中国特色、最抓眼球的内容和出镜地点作为吸引人气的预告片和“开胃菜”。

3.在形式创新上花心思

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热点话题一个接一个,外国网友容易“喜新厌旧”。除了突发事件以外,如果只是将传统报道内容简移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也同样如此。这要求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必须摆脱沉闷的“老套路”,费尽心思去想一些“新花样”吸引观众,提高传播价值,才能取得刷屏之效。

刚开始时,新华社在云南进行的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仅限于脸谱平台,后来逐步实现脸谱和推特平台同步直播,确保可花最少时间去覆盖尽可能多的观众。未来,海外社交媒体直播还可考虑融合手机、无人机、GoPro、VR相机等不同设备,在出镜方式、展示手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创新引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4.在话语对接上动脑筋

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全程都用英语进行,须实时与观众互动,而不是自说自话。事实上,与传统电视直播通过演播室不同,海外社交媒体直播通过手机进行且没有任何延时。出镜记者在直播过程中往往身兼“记者、翻译、导游、专家、伙伴、摄像”等多重角色,还要应付各种可能的意外状况,挑战相当大。

由于观众来自全球各个角落,背景不同,对中国的了解也不一样,因此他们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这要求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必须在话语对接上动脑筋,在前期准备相关脚本时就要尽可能保持适当弹性和进行知识储备。一些涉及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核心数据要尽量能脱口而出。

出镜记者的话语表述是否贴近观众,关系到海外社交媒w直播能否持续吸引观众。如我们在直播中经常会借用外国观众熟悉的概念、城市进行对比。此外,直播题材可以严肃但记者不能板起脸孔,话题可以厚重但表达不能笨拙,出镜记者可以适度卖萌而不过度轻浮,直播可以轻松交流而不逾越底线。

5.在团队保障上下功夫

虽然理论上一名记者即可单独进行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但对像新华社一样的机构来说,出于自身定位等原因,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不可能像个人账号一样随意。新华社每一场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一个执行力很强、分工合理的团队――有人要和地方联系,有人要打磨脚本,有人要操作设备,有人要落实信号保障等等。

社交媒体特点第7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社交媒体,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涵盖了手机、QQ、微信、论坛、微博、空间、人人网及其他实时在线交流工具,与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有所区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越来越多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应对社交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1.社交媒体的运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渠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 社交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使用率高、互动及时、传播快速、信息含量庞大等优点,各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都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因此,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将其有效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丰富拓宽思政工作的渠道,达到较好的教育成效。

中南大学借助社交媒体,开通了校园微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造了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完善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渠道,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2.社交媒体的运用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方式上,主要是以单一化的集中教育为主,信息传递过程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信息衰减。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仅能使小部分学生受益,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随着社交媒体,如手机的普遍使用,采用诸如人人网、QQ、微信、微博等方式各类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确保多数学生有效接收信息,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

3.社交媒体的运用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议政参政的意识

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以90后年轻人为主,一方面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思维意识及行为上较为独特,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参与观念不强。社交媒体中的大量政治信息,能够重新聚集高校学生的政治关注目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议政参政的意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与传统的单一化的理论教育相比,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如人人网、朋友圈、说说评论等途径了解最新国家时政热点。一方面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能够为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观念提供有效渠道,便于自身政治诉求的表达。

4.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缩短师生距离,体现出师生平等的理念

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波动较大,加上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影响,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多数学生并不愿直接说出相关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制约了教育效果。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则可以将自身的思想情况,生活状态,行为方式与教师或朋友分享,能够有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提高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政工作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1.社交媒体良莠不齐的信息增大了思想管理难度

社交媒体具有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而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后喻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在信息获取上,往往是学生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成熟,面对各种信息时,其分辨、甄别、理解的能力不强,较易被一些娱乐属性强、思想水平低的负能量信息吸引。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会不同程度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离,甚至改变了个别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思想引领及管理难度。

2.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其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及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使其顺应新时期发展形势,掌握必备的媒体应用技能。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驾驭社交媒体的能力水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渗透,不断增强社交网络的正面能量,着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社交媒体的运用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氛围沉闷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凭借其独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构建全新的交流分享平台空间,使学生通过或赞扬或宣泄的方式,重新提振生活及学习自信。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超过90%的学生喜欢通过微博、人人网、QQ、微信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状态,分享自己的想法。这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差距较大,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总结,探究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三、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思政教育人员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

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倡导生本教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 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遵循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具有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及生活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在新时期内心缺失的关爱及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从社交媒体的庞杂信息中筛选正确信息,使其正确看待自身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空间、人人网等途径与学生加强交流,本着以人为主,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

2.建立覆盖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开辟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但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备较为明显的弱点,但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现阶段仍然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挑战,对教育方法加以改革,建立起“现实”的思想教育与“虚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整合两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做到既不断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又有效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两者的补充协调。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运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各类社交媒介与教师进行交流,思政教育人员的话语权威性有所弱化,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育人员要有效借助社交媒体强化话语的感召力,放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及时转换自身角色,将自己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思想教育。高校管理工作者,要认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在新媒介环境、经费保障及人员安排上加以支持,打造一批思想水平高,新媒介应用娴熟的思政教育人员队伍。思政教育人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掌握新的媒介知识,借助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采用社交媒体引领学生的思想趋向,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领域的重要作用。

4.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融入社交媒体

校园实践活动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与各个网站进行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特色的校园活动,如爱心慈善公益晚会等,畅通媒体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在学校的各类信息环节,可以建立富有特色的“微栏目”的方式,做好信息推送。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政工作参与热情,可以创建“微博专栏”、“短信平台”、“网络辣评”等形式,切实发挥社交媒体的效用,营造出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推行构建全新的媒介载体。

此外,还可以发扬学生学习骨干及思想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骨干的带头示范,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观念。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形成了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提高自身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高健.基于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实践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110-111.

[2]王燕芳,康遍霞.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27-129.

[3]赵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3,(11):149-150.

[4]罗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学园,2014,(36):8-9.

社交媒体特点第8篇

“一个从下到上,或者对等的网络,而非一直存在的单线的、自上而下的结构”,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在其IPO公开信的这段话指出了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希望搭上社交媒体这趟高速发展列车的众多新媒体(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提出了要求。“对等”、“双线”是社交媒体的优势。任何新媒体,在社交媒体诞生后,其使用习惯已经有很大不同,只有具备包容上述特性的媒体,才有实现跨界融合整合的必然性,从而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短信的式微,让我们重视营销媒体缺乏整合能力所带来的弊端,并认真审视单一营销方式的生存能力。来自市场分析公司Ovum去年年底的研究报告发现:基于IP的社交信息服务的推广和使用,2010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短信营收减少了87亿美元;而去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短信营收陡降了139亿美元,占据整个信息服务营收的9%。显然,移动运营商已经面临着短信服务营收急剧下降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是两大原因导致了短信的式微:一方面,载体变化带来传统语音短信逐渐被取代,诸如BlackberryMessenger和WhatsApp类似的数据短信或Wi-Fi短信相继问世,由于其更经济实惠,所以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而取替了传统短信的使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短信往往强迫收信人进行阅读,其媒体特点具有明显的“不对称”,这与社交媒体所倡导的新沟通价值观完全相左,无法进行整合重新出发。

其实,短信媒体针对其自身的“不对称性”,一直在进行修正与调整。最早,当手机还属于奢侈品的时候,短信是BP机的标配,只能通过电话呼叫短信秘书台单向传叫;到手机普及后,短信成为手机一个必备应用;再到MSN和QQ等类似的IM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以及MSN和QQ推出“对方不在线依然可以留言”的手机附加功能。在近20年漫长的使用过程中,手机短信努力修正“强迫收信人不得不阅读”的“不对称”弱点,挣扎着摆脱文字表达造成的人际疏离感,积极营造“人际独立”,最终虽然实现了“半对称”以及“对等”(在“人际独立”前提下的没有强迫、纯粹“自愿”的特点),但终究缺少了与时俱进的整合可能性,而导致其生存空间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