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融资工作重点

融资工作重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6 16:21:14

融资工作重点

融资工作重点第1篇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具有成本较低、规模较大、方式便捷、期限灵活等特点。党的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壮大,已逐步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我市企业融资一直依赖银行信贷资金,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着力推进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作,多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破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有利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全市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政策引导,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工作开展,不断优化我市企业直接融资环境,推进全市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切实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二、明确目标任务

全市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目标任务是:围绕全省“债务融资工具倍增计划”的总体要求,加大扶持,完善措施,优化服务,快速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市力争实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势头良好,治理结构完善的优质中小企业。

三、优化融资服务

(一)加强宣传培训。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要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介活动,通过组织直接债务融资政策宣讲会、产品推介会、银企对接会、印制宣传手册等方式,不断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政策的宣传和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推介力度。同时,对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专题培训,积极推动银企交流合作。

(二)储备企业资源。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要会同市经信委在对全市企业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板块,不断完善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重点选择一部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连续三年盈利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直接债务发行企业后备资源,实行重点推荐、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建立辖内企业资源库,并重点做好对辖内中小企业集合融资的组织筹备工作,及时上报推荐企业特别是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名单。

(三)健全担保体系。市中小企业局要坚持“积极稳妥、适度发展”的原则,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努力做大做强市级融资性担保机构。市金融办积极协调,进一步延伸省再担保体系服务链,发挥省再担保分公司职能,加大对担保机构的再担保支持,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放大担保倍数,扩大担保规模,提升担保质量,积极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再担保服务。

(四)开辟绿色通道。对于企业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过程中需要理顺和规范的有关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依法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对重点企业运营等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等事项,要开辟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办理进度,提高服务效率。

四、加强组织推动

(一)建立协调机制。由市金融办牵头,市经信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组成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融资工作重点第2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金融市场是否活跃、金融运行是否安全、金融生态是否良好、金融监管是否到位,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在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在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办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xx县金融风险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xx家,保险公司xx家,证券营业部xx家,典当行xx家,金融运行基本平稳;通过多年的治理和防范,一直是全市无非法集资县;全县政府债务整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当前形势分析。

受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产能过剩等客观因素影响,金融风险防控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容不得半点迟疑和懈怠,更不能盲目乐观,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特别是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政策影响,金融风险不断突显。

虽然我县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增长态势。特别是县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急剧上升,监管指标不达标,全年税收预计减少xx多万元,高风险金融机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将成为我办今年的主要工作;二是民间违规借贷行为不断冒出;三是非法集资风险暴露,特别是xx县xx有限公司,从去年xx月至今仍然还未对投资户分红或付息,大部分投资者都已隐约感到受骗上当和形势不妙,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到该公司咨询和讨债(但还未发生冲突),其中我办已掌握的集资客户有xx名,涉及金额近xx万,情况已通报给相关部门,市处非办和市公安局已做出了安排部署;四是融资平台公司经营能力不足,政府债务化解困难重重。五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强化。主要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此外,还存在防控意识有待强化、风险化解难、金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三、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办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1、围绕中心,服务用心。一是聚焦重大战略,建立重大项目金融对接机制,加快信贷资金、政策性资金、保险资金、产业金融与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对接,加强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项目的金融保障,以更大力度支持我xx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瞄准核心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xx县“x大百亿”产业全力推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防风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四是加大招商力度,支持企业上市,做多、做优、做强市场主体。

2、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推动金融风险有序化解。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考评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责任。

3、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一是重点重点防范和化解高风险农商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要强化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各类融资平台主体责任,发挥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整体合力,采取清收、诉讼、转让、债务重组、核销等多种形式消化不良贷款,力争年底完成县农商银行风险脱困工作。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持续、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压实排查、稳控责任,建立辖区党委政府守土有责的新体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统筹安排部署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要加大联动处置力度,统筹推进案件侦诉、涉案资产清算处置和维稳工作,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配合做好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密切关注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严防风险传递至银行业金融机构。

融资工作重点第3篇

(一)三大市场平稳运行。

(二)大力做好资本市场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目前该工作已全面启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项目工作计划和资产重组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二是积极协调解决仟邦企业上市所需安监、环监材料的审批工作,该公司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我市第一家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融资工作有望在第二季度完成。三是积极推进在我市发行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工作,目前该工作已获得市政府同意,我局正协调相关单位制定我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方案,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宣传培训力度,与南雄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提高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调整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三)推进地方金融市场加速发展。

(四)继续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帮扶作用。

(五)认真做好政策性农房保险的续保工作。

我局作为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牵头单位,继续认真做好督导工作。2011年1月完成仁化县36843户农户的参保出单工作,确保仁化县政策性农房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为全市今年其他县(市、区)开展续保工作开了个好头。

(六)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改革金融服务工作。

(七)探索金融业改革发展。

为我市金融业持续发展,我局多措并举探索改革发展之路。一是加强调研学习,前往肇庆市金融局、云浮市金融局学习政府性融资工作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借鉴其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二是结合韶关实际,努力争取省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省“十二五”金融重点项目,已申报广东韶关“三农”政策性保险试点项目和广东韶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三是与人保财险公司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拟通过保险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

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下阶段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努力做好“资本市场”这篇文章。把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充分利用其资本市场战略合作平台,形成推进企业上市的良好机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上市。二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发行准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三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平台、早籼稻交割仓库设立工作。

(二)突出重点,继续发挥间接融资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今年,货币政策已经由适度宽松转变为整体稳健,间接融资投放受限,银行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和政策,增加信贷有效投入,保持信贷平稳适度的增长。一是国有四大银行应继续履行970亿政银合作协议,发挥国有四大银行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限制对“三高一剩”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信贷资金投放结构更为合理、有效。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韶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设立工作,拓宽我市融资渠道。

(三)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探索开展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联合保险公司进一步探索自然人公共责任保险、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计生家庭意外险、小额借款人意外险等项目,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剂。

融资工作重点第4篇

市金融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金融工作实际,明确了今年我市金融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一是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及“两会”精神,组织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及《大连市金融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促进全市金融各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将20__年确定为金融服务创新年,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加快建设星海湾金融城,加快金融招商。一期工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争年底封顶。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伦敦金融城的合作,组织赴香港、新加坡、欧洲招商,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来连落户。

四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以重工起重重组上市为重点,全力推进企业境内上市。加强拟上市企业培育,积极推动企业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进设立产业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探索产权交易、股权交易、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私募等有效方式,扩大直接融资的途径和措施,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五是落实各项举措,切实加快保险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保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保险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发挥保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六是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加快市商行跨区域经营步伐,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促进大通证券步入创新发展的良性轨道。积极筹建法人保险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探索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融资工作重点第5篇

关键词:中国制造;金融需求;支持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9)-0040-0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国务院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如何以《中国制造2025》为依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同时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成为未来一个时期金融机构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陕西省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在一些领域涌现出了具有领先水平的成果和产品。陕西省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不断创新信贷产品,着力拓展融资渠道,为陕西省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工业发展保持较高增速,但2014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陕西省工业发展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明显。从制造业金融需求看,呈现差异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新态势,金融机构应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从提升制造业创新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四个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陕西省制造业发展特点

(一)发展基础较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陕西省第二产业占比54.8%,高于服务业9.3个百分点,占比较2008年提高2个百分点。陕西省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发展能源化工行业优势明显,拥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资源转化、生产的项目,同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也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是全国最重要的航天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2014年,陕西省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长16.1%,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5.3个百分点。

(二)能源化工占比较高。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2014年,陕西省制造业中,总产值前两位的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合计占总产值的16.5%。如从工业全行业看,2014年,陕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炼焦、有色金属冶炼四大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8%。制造业中能源化工占比较高导致陕西省制造业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三)转型调整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2015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78.4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76.2%,增长14%,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看,2015年上半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21.6%,新能源、新材料增长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15年上半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高于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的7.1%。

二、金融支持陕西省制造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陕西省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综合化水平,有力地支撑了陕西省制造业平稳发展与转型升级。

(一)加大窗口指导力度。2015年,陕西省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陕西省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小微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二)信贷业务向《中国制造2025》倾斜。陕西省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制造业发展,并在信贷政策、企业授信等方面向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倾斜。针对《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营销、业务指导意见,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领域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制造企业和“走出去”项目的金融支持。

(三)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对金融服务的创新性要求较高,陕西省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企业特定需求,研发推出创新金融产品,满足陕西省制造业在研发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如利用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资金通道,将租赁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证券化,通过信托计划受让租金权益,以信托方式支持企业资金需求。再比如针对制造业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商业承兑汇票保贴额度,缓解核心企业资金压力,支持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

(四)金融服务综合化水平逐步提高。除利用传统信贷投放、债券融资等资金融通业务支持制造业外,陕西省金融机构针对制造业多元融资需求,推出了“商行+投行”、“本外币一体化”、产业链融资等服务措施,借助租赁、信托、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提供金融支持,同时通过内保外贷、境外人民币业务等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全国首笔融资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也落户陕西。

三、制造业金融需求出现新的变化

随着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除了传统的信贷资金需求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对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差异化、国家化的新趋势。

(一)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制造业属于经济周期比较强的企业,且多数制造业企业都属于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上游受制于能源、电力、有色金属的生产规模和原料供应,下游受制于房地产、汽车、铁路、公路、用电企业以及终端消费市场的承载能力,制造业企业自身的议价能力有所下降。制造业企业不再大规模盲目生产,而主要发展跟单生产业务,因此对于金融需求除原有流动资金贷款外,信用证、保理、承兑等跟单业务更符合制造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同时,制造业自身在转型升级以及新产品开发中,对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融资租赁产品、并购融资等业务需求增多,对产业基金、非标、企业债等投资银行类产品的需求也在加大。

(二)金融服务的差异化。不同规模的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小型的制造业企业由于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在金融需求上对抵质押物提供的便利性、贷款的快捷性要求较高,但对资金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同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变慢,对中长期限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大型或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抵押担保能力较强,在金融需求上更关注资金价格和融资来源的多样性,由于大型制造业企业融资较为便利,在期限选择上,更倾向于合理搭配融资期限以降低融资成本。

(三)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既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还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对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本外币结算、汇兑、跨境现金管理、衍生品、并购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机构在与产能合作的投资项目、技术研发、重大装备国产化、兼并重组等方面的金融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制造业创新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应基于“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的制造业创新链条,嵌入式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项目,加大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创新中心+配套产业”建设中长期贷款方式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对制造业创新制造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科技企业产业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的金融服务。

加大银行业机构与产业基金、投资基金合作,发挥其在推动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增强工业基础能力方面的引导作用,优化融资、交易结构设计,提高制造业创新融资能力,缓释融资风险。为制造业知识产权评估、收购、运营以及成果转化提供嵌入式服务,通过财务及投融资顾问、综合融资支持等手段满足制造业创新金融需求。

提高“两化”融合金融支撑能力。以支持智能制造为核心,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融合的集成工程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领域的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通过介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两化”融合金融服务标准体系等手段,提升支持“两化”融合的针对性。

加大对工业“四基”建设的金融支持。依托首台(套)、首批次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研发推广。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支持制造业创新的专营机构,制定专项信贷政策,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供符合制造业创新需求的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支持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推动绿色制造。推动建立激励和鼓励绿色制造、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建立赤道银行。推动、探索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市场、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要素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机制。

强化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金融支持。支持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重点支持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商业\作成熟、获得政策支持、低耗能、低排放的企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对提高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工业示范园区、企业分布式绿色智能微电网、再制造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和发展。

优化制造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以推动制造业领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继续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授信、担保、保险等业务开展集成创新,满足科技型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组合担保贷款等,满足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银行机构可通过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筹集信贷资金。

(三)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构建多层次、有重点的产能和装备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重点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便利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合作和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境内外市场募集资金,用于“走出去”项目。发挥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作用,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大型成套设备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对风险可控的项目实现应保尽保。鼓励工程机械、铁路、电力、民用飞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他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租赁。

(四)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业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对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金融机构应发掘和满足项目工程实际金融需求,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可增设产品研发中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通过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大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金雪,郑丽婷.推进金融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J].浙江经济,2015,(24):52-53。

[2]王宇.用金融支持中国制造[J].西部金融,2015,(10):1-1。

[3]朱鸽,徐欣,胡均如.金融支持与中国“智造”的发展研究[J].现代金融,2015,(10):7-8。

[4]朱兴龙.金融支持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1):57-59。

[5]王中印,刘静波,张献和.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论坛,2013,(6):72-79。

Made in China 2025: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Demand and Path of Financial Supporting

――A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

CHEN Tao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融资工作重点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金融发展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围绕“做活、做新、做稳”三大金融工作重点,把金融业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明确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全市金融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和渗透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商贸重镇”、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二、总体思路及工作目标

作为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市,今后一个时期,将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省外学沭阳、省内学诸城”的工作要求,把金融业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实施“3+2金融创新发展助推计划”,以“做活、做新、做稳”为三项金融工作重点,以打造“一个品牌,一支队伍”(绿色金融服务品牌、金融领军人才队伍)为两个创新点,全面提升金融水平,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实现金融产业增加值13亿元以上,增幅超过GDP增幅,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9%以上,金融业发展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把我市打造成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和县域金融强市。

三、强化市场意识,做“活”县域金融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激活全市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做到“政策活、机制活、市场活”。

(一)完善政策,增强金融发展活力。

1、设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特别是增加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性资金存量考核,调动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2、开设全民创业金融支持资金。根据我市《关于鼓励支持引导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规定,市财政每年单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从中增设小微型企业信贷投放专项,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奖励。增设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用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性担保风险补偿、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新增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性担保业务,按不高于1%给予补助。对担保机构开展的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业务给予保费补助。

3、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有效开展业务的,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用地、办公场所、税收等方面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对租赁营业场所的,由受益财政参照市场价格对前两年租赁费给予一定补贴。具体按照市政府《关于鼓励异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意见》执行。对自建办公用房涉及土地问题,采取一事一议办法支持。

4、大力支持资本市场融资。依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企业上市工作的通知》,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改制上市。资金主要用于拟上市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或进入上市程序(与券商、保荐人、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签订正式协议进入实质运作)的前期费用,根据企业改制上市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给予资金奖励,最高奖励额为300万元。重点扶持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竞争力优势的企业改制上市。对暂时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或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场外交易挂牌融资给予一定的补贴。

(二)健全机制,激活金融发展动力。

1、健全金融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和运行分析会议制度,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部门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分析形势、调度情况,结合全市实施的“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发展等五大战略”,积极寻找信贷增长点和增加信贷投放的有效途径。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工作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高效务实、稳定有序的金融工作格局。

2、创新政银企合作机制。依托我市中小企业局网站,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科技、架起银企对接的诚信桥梁,创新模式、健全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健全联络员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银企共赢。探索金融超市模式,加强政银企合作,利用“实体+网络”平台的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理财、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服务。

3、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金融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纳入绩效考核。按照“目标责任、考核奖惩、监督检查”三个体系的要求,健全完善考核办法,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规模、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三)多元融资,大力活跃金融市场。

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场外交易平台融资发展,力争到年挂牌交易企业及上市企业达到5家以上,打造资本市场上的“板块”。充分发挥政府各类投融资平台和创业投资引导金的作用,吸引国内外投资管理机构,打造一批实力较强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争取设立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鲁南分市场。

2、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学习先进经验,大力推进市内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规模。探索以“区域集优”模式发行中小企业融资票据。增育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支持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提高公司债占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中的比重。

3、完善保险市场功能。规范发展保险业,加强行业自律,研究创新特色化业务,实现有序竞争,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重点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险种。推进保险业机构与银行业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

四、强化创新意识,做“新”县域金融

坚持立足市情、支持创新,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做强实体经济,重点做到“机构新、产品新、领域新”。

(一)招引金融机构,丰富组织体系。

1、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把引进金融资源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吸引有实力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等,形成多元化、分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

2、规范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适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力争年引进1家有实力的主发起行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市政府出资参股的正大担保公司力争将注册资本金提高到1亿元以上。提升典当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业发展。

3、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引进和发展一批品牌优良、专业性强、服务水平好的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保险经纪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规范中介市场和中介经营主体行为,为社会融资和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二)支持业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

1、支持产品创新。针对企业需求,量身定作金融产品。围绕增信开展创新,进一步扩大应收帐款、专利权、股权、发票融资、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订单、租赁合同等信贷创新产品使用范围。力争每年推出3种以上信贷产品和8种以上支付产品,实现产品多样化、便捷化。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满足不同主体的信贷需求。抓住我市邮储银行林权抵押个人商务贷款业务林权试点机遇,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助力三农增收。

2、支持服务创新。全面推广我市的“三大(中小企业、农户、商户)信用联盟”、“助保金贷款”、“小微信贷工厂”等新型服务模式,做到“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打开金融服务的绿色通道,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大力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适度增设网点,扩大金融机构自身的信贷网络和电子化服务领域。增加ATM机、POS机、农民自主终端设备的布放数量。推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化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打响“绿色金融”服务品牌。

(三)创新重点领域,做强实体经济。

1、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重点加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深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强对“三创工程”(大型企业创千亿、骨干企业创百亿、中小企业创品牌)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文化、物流等产业的信贷投放,深入推进产融结合。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实施“科技+金融”战略,做强科技金融。发挥好我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广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融资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专设科技融资服务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给予奖励和扶持。

五、强化风险意识,做“稳”县域金融

坚持依法合规、防范风险,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优化金融环境,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做到“强信用、控风险、稳秩序”。

(一)健全信用体系,打造诚信。继续推进“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培育和规范多元化信用主体,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逐步探索建立个人联合征信系统,积极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形成以政府信用为保障、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多层次社会信用体系。深化诚信建设,打造信用政府,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二)健全风险体系,加强风险管控。树立金融环境是第一发展环境意识,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全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全市金融稳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全力降低不良债务率。加大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打击力度。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风险教育,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意识和鉴别能力。

(三)规范民间融资,维护金融秩序。围绕“规范、阳光、创新、生态”八字方针,科学引导、严格规范民间融资活动,坚持疏堵并重,一方面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发展,打响阳光金融品牌。探索建立民间融资服务平台和备案管理制度,鼓励民间融资主体对其交易行为进行登记备案,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一方面高压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坚守“三条底线”规范民间交易行为,做到合规经营、阳光发展。

六、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全省创新试点工作要求,成立市金融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全面推进“3+2金融创新发展助推计划”实施。把金融业真正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二)增进协作创新。完善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运行分析制度。人行、财政、经信、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互推共促,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共同推进工作。财政、国税、地税等财税部门负责研究落实有关财政扶持政策。公检法等部门负责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维护金融稳定安全。人民银行负责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范发展、信用系统建设等工作。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保持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联系,建立定期信息通报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融资工作重点第7篇

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对全区上半年信贷情况、下半年信贷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刚才。对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银监办通报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半年金融监管重点、措施;区金融办、华信公司和各家金融机构也作了很好的发言。金融联席会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交流统一思想,抓住重点创新措施,协调配合增强合力,全力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下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区上半年金融工作的基本估价

全区各金融机构紧抓中心服务大局,今年来。立足金融经济互动繁荣,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实现金融良性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说亮点纷呈。总结起来,主要凸显在三个方面: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全区金融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略”五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要求,年。全面启动了大发展,金融大行动”活动:通过开展积极“服务十大工程,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三农''''助推统筹城乡发展”强化金融招商,做大金融产业,聚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切实加强政、银、企的对接和合作,着力打造政银企金三角,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全区各级金融机构服务发展的理念更加明确,措施重点更加突出,涉农贷款、工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均得到较快增长。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

存贷差进一步缩小。上半年,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余额150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完成全年新增信贷目标(36亿元)73.1%超序时进度23.1个百分点;6月末,存贷差135亿元,存贷比52.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服务三农强劲,涉农贷款大幅度增长。全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0.3亿元,比年初增长29%净增13.6亿元。助推千亿工业强区,工业贷款再上台阶。上半年,全区工业贷款余额53.5亿元,比年初(39.8亿元)增长34.4%全区商业银行累计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36.4亿元,同比增长36.2%超过年初调控目标(30%6.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职教园区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融资6.68亿元,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支持政府性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有力。今年以来,融资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各金融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融资10.5亿元,较好地保障了粉房湾长江大桥项目、旅游设施、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区不良贷款余额2.36亿元,截止六月底。较年初减少了798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6%较年初下降了1个百分点;剔除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比年初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继续提升,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5%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准确判断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形势研判政策。坚定金融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在又好又快的上行通道中运行,就而言。为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比增长20.2%全市19个区中排列第9同级考核的10个区中排列第四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1.4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亿元。增长4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98亿元,增长38.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1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7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5.1%此基础上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997万元,同比净增2094万元,增长19.1%比上年同期快2.5个百分点,各项指标都好于预期,实现了双过半”特别是财政收支双过半,工商税收双过半且高速增长(工商税收5.74亿,增长73.7%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超过50%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与栓72.6%同比提高了3.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累计投入63.7亿元。一江两岸”桥梁工程顺利推进,城市建设大干年可圈可点。区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上半年已投入32.6亿元。滨江新城圣泉南路、滨洲路等主骨架道路工程全面启动;大岭湖公园已经开工建设、篆山坪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滨江新城中央公园、艾坪山公园规划方案正在抓紧编制,年内均可启动;恒大金碧天下五星级酒店今年8月份将投入使用,富侨、富麒等五星级酒店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部分投入使用。

上半年产值增长45.2%比重庆平均高出13个百分点,千亿工业强区扎实推进。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02家。新增的规上企业超过了前几十年的总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重齿、为代表的存量企业,以玖龙纸业、龙煜铜管为代表的新投产企业,以渝安汽车、重庆建工为代表的建企业,以嘉川汽车、光伏电池为代表的即将建设企业—这“4个300亿”梯次产值格局。工业园区连续四年实现经济指标翻番,连续七年位居重庆十强特色工业园区,千亿级工业目标指日可待。

全区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02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合同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到位资金55.81亿元,同比增长40.7%新引进项目中1亿元以上的38个,以苏州科逸卫浴投资为代表的10亿的项目6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合同引资额达303亿元,占全区总合同引资额的90.6%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类,签约项目4个,项目合同引资108.2亿元。德感工业园的山东发动机合作项目50个亿,双福新区的汽车主题公园项目20个亿,双福新区的光伏太阳能电板项目100个亿。今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9个,已开工77个,占总项目数77.8%完成投资55.9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0.6%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59.5%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为74.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8.5个百分点。

全区继续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建设“五个”实施“城市建设大干年”等重大举措下,国家对重庆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314''''总体部署、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振兴十大产业、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决策的大环境下。下半年全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去年全国、全市及我区经济运行形势来看,GDP增速一季度最低,二季度缓慢回升。去年全国一季度为6.2%全年达到8.7%今年一季度为11.9%二季度回落到11.1%全市去年一季度增加9%全年达到14.9%今年一季度19.2%二季度回落到17.6%区去年一季度增加9.7%全年达到16.5%今年一季度21.8%二季度回落到20.2%据此判断,区全年经济将是一种渐下式的高开地走”事态运行,但下行幅度不会太大,属正常回落状况,估计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可能回落1.2个百分点左右,但全年有望超过18%快去年1.5个百分比以上。因此我区金融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稳定,前景看好。

保增长仍为第一目标,就全国而言。货币政策将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中运行。

目前宏观调控政策还处于观察期。总体上看由于下半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由于对房地产调控、融资平台规范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还没有完全体现。政策面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目标,保障性住房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可能成为政策层面“保增长”两大举措。加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期普遍在两年左右,国宏观调整政策退出的灵活程度又有限,因此下半年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可能性较小。正如7月20日,中共中央中总书记就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听取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时明确强调的那样,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注意把握好政策调控力度和节奏。因此,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目标,继续执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是主旋律。

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上升到新的高度。就金融工作本身而言。

重庆建设金融中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两江新区的批复》都提出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金融产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务实高效地推进。近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更加重视金融工作,银峰书记曾在今年年初作出“针对重庆市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办?包括银行升格,更多的银行进津、村镇银行开市”等都相应作了批示要求;海祥区长在一季度金融工作会上明确提出构建政银企“金三角”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奋斗目标;今年6月12日,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得到慕冰副市长的肯定,并提出把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试点区县,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同时,中共重庆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增收工程、微型企业发展等,都明确了金融工作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环境看,因此。无论是区经济发展大环境,宏观政策的大形势,还是市委、市政和区委、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大决心,都彰显出我区金融业发展机遇期看好,下半年金融工作仍将大有可为,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

三、全力做好下半年金融工作,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区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仍将紧紧围绕年初金融工作要点,下半年。确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存款余额超过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农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全区贷款余额增速,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同比增长30%增量高于上年;银行利润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以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以下;保费收入10.9亿,新增担保融资10亿元。如前分析,区金融业发展将遇大的机遇期,但要完成上述目标也必须面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的微调,投资过程中,产能过剩、房价高攀,国际热钱涌入,地方政府大量举措等作用下,为预防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三次上调准备率1.5个百分点,发行150亿3年期央票等货币调整措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存款比率,控制流通货币。虽然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信贷结构上实施了调整,实际上货币政策是收紧的概念,且预计下半年更加趋紧。为此,全区金融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五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着重要抓好以下工作:

继续开展好大发展金融大行动活动

下半年我区融资平台公司一方面要积极配合银行,首先要继续做强做实政府性融资平台。按照国发19号文件精神。抓紧完善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手续,弥补信用贷款“风险敞口”另一方面就是整合经营性资源,加大平台的经营性现金流,尽快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要通过采取企业承接制,政府性投资项目经营化,整合相关经营企业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规范经营性融资平台建设。各金融部门要站在发展大局,积极为经营性融资平台出谋划策,千方百计弥补经营性融资平台的缺失。要继续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开展好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应收帐款担保贷款、担保融资贷款、融资租赁贷款等信贷服务。风险大的地方,也是商机聚集的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在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发展壮大。继续抓好农村金融服务。要进一步扩大涉农贷款的比例,支持“三农”发展:农商行要继续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授信贷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发挥网点优势和经营优势,支持种养殖户等广大农户生产经营;农业银行支行要继续采取信用村加农户、整镇推进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模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服务“三农”发展;农发行支行要继续加大病险水库整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信贷支持力度,邮政储蓄银行发挥点多面广有时,加大做小额贷款的力度。要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要积极开展金融招商,引进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做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服务,倾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十条”金融服务

审议中共重庆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增收、微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地提出了民生十条”明天区委要召开全委会。明确要求全区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上,区金融服务要抓好四方面工作: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力推行农行“金穗惠农卡”邮政储蓄银行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业务、农商行的农户联保贷款等,解决农户融资难;做强做实农业担保公司,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房屋宅基地所有权等改革,探索创设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上,此外。区被选作开户行的银行要积极为企业开设账户,同时根据贷款人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积极发放创业扶持贷款,贷款发放原则应在借款人向银行提出借款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被指定的担保公司要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不断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扩大信用贷款发放、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创造和发展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灵活运用现有政策,增强"弹性"和"宽容度"进一步完善支持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对没有明确规定,但有利于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保就业项目的要允许试验。同时要指导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应对危机、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促进金融企业稳健发展。加快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组建,区农委、区供销社、区金融办、银监办等部门和相关镇街要加强协作,积极对接,必须确保今年完成1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工作。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和农业保险发展,继续扩大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业保险、渔业保险品种;支持开展农民家庭财产、农房、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人身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推动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继续密切银政企等关系

融资工作重点第8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结合科室工作岗位要求,组织科内同志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及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学习,并组织参加各级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以切实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着力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推动《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实施,以规划鼓励和引领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协调发展,带动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上台阶;深入实施“引金入邕”战略,积极做好新入邕金融机构的前期服务工作;推动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金融业的实施意见》,并研究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或实施细则,同时争取设立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作为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金融机构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或区域总部)的材料审核工作,以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作为部企业(或区域总部)入驻五象新区金融集聚区。

三、加强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审核和日常监管工作,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与加强监管并重原则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严格审批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支持有实力、信用好、出资来源合法合规的企业和自然人到我市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鼓励现有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二是贯彻落实上级监管部门的精神,暂缓新增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防范机构数量众多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将重心由设立发展逐步转入行业监管。同时,按自治区金融办要求做好一年证担保公司的换证工作,清理违规经营的一年证公司;三是强化对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不断完善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和“新三板”工作步伐

按照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业上市融资工作部署和要求,注重加大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协调解决拟上市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问题,继续落实企业上市资金补助,并组织力量挖掘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实现上市融资;积极开展“新三板”各项工作。

五、着力推进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发挥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微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自治区金融办及市政府要求,积极推动区域集优债务融资试点工作;配合市发改委等部门,推动设立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六、继续做好金融维稳和处置非法集资等工作,维护金融和经济秩序稳定

作为我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责任机制,重视加强与市公安、工商等打非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继续做好处置非法集资的日常工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非法集资案件;配合市维稳办,主动联系各商业银行,做好辖区内银行协解人员的思想工作。

七、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县域服务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大对各县农村金融工作的指导,收集整理先进经验,加强宣传推广。

八、做好我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的统筹协调

根据自治区的工作部署,牵头做好我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以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我市各类交易场所健康有序发展。

九、开展调查研究

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结合我市金融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金融业管理方面的专题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以提高服务地方金融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