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融资性贸易特征

融资性贸易特征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2 15:11:38

融资性贸易特征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问题;风险控制

从2005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众多企业就开始走进了国际市场,获得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因此,在2005年之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数额不断增大,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十年过去了,虽然在国际贸易方面我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却也在国贸融资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时代的不但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国贸融资的新方式,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状况,因此这就需要专业人员积极创新,找一些更加适合的融资创新的方式,以此来促进我国的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

1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及特征

1.1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

通常来说,国际贸易融资与贸易融资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即国际贸易融资是包含在贸易融资这个大的范围内的。所谓的贸易融资创新是指在商品交易的过程当中,人们运用短期性的结构融资的工具,对商品交易中现存的货物以及各种款项进行融资的创新。而本文所说的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国际贸易融资对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且对银行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际贸易融资对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世界经济体系更加有秩序,发展得更好。

1.2国际贸易融资的特征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个以金融融资为主的活动,因此它具有很多自身所特有的特征,让人们将它单独与其他国际贸易方面的活动。我们常说高收益高风险这句话,其实在国际贸易融资上就可以很轻易看出来,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贸易融资的主要主体是银行,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贸易融资在结算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它的风险的大小就是跟结算的方式成正比的,因此在工作人员在结算时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以此来尽量降低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用业务的发展是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在银行内部工作程序中,中间业务和信用业务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又能积极的推动信用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中间业务和信用业务交叉的时候,对信用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2当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方式

2.1原创性创新方式

当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原创性创新方式就是其中一种。原创性创新实际指的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被第一次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原创性创新就是指工作人员按照国际贸易融资的具体情况重新创造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这是根据国际贸易世行的需求所创造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它是指银行需要将市场内的贸易情况和自己的实际营业状况进行整合,再结合各个国家客户的现实及潜在内部的需求,根据客观状况的调查和一句来提出的一个具体的创新融资方式。原创性方式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新生性和质变性,在不一样的情况下可以很快速度的根据形势变化状态;当然,它也存在很多的缺陷需要去及时补救,比如成本较高,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极高等,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2.2吸纳性创新方式

吸纳性创新方式是国际贸易融资的另一种比较长见并常使用的方式,它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概念,在我国的适用范围还不是特别广泛,是根据其他国家的总结经验和观点来总结而成的一个研究成果,吸纳性创新方式近几年来正在本国进行推进和发展,它可以将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的比较好的创新方式进行吸纳融合,采用引进、穿插或者模仿推广等方式将其运用到更加具体的范围。

3现阶段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方式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

3.1原创性创新方式的成本过高就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方式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多的进步,给我过过贸易融资创新发展也带了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却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缺陷,比如说原创型创新方式的成

本过高问题。就目前来说,原创性创新方式在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方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根据近几年来作者的关注,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原创性创新方式的成本近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这在整个贸易融资的计划中都是一个很大比例的支出,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一直处于相对与其他国家来说一个低水平的程度。面对成本过高的问题,有关专业人员还可以从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来考虑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它的解决对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有决定性发展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和相关的专业人员急需解决这个已经面临了很久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被解决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发展水平才能更进一步。

3.2原创性创新方式缺乏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人员

上文刚刚说完国际贸易融资中原创性创新方式的成本过高,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还可以看出其实本质上国际贸易融资中原创型创新方式对于具有较高技术型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是相当急切需要的,因为专业技术性工作人员的大量出现,可以从根本上对国际贸易创新的风险防范体系加以健全,而如果自身的风险防范体系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这样对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面来说必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就目前的工作人员就职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培养的人才还不是特别多,尤其是在原创性创新方式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专业技术人才应用这方面,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很多。因此,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这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其实在某一程度上还需要政府出面来解决这个事情,比如在高校更大范围内的扩大这些专业的讲授,以及外派出国留学等,尽量在相对来说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重要问题,然后使得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具有专业性极强的表现。

3.3吸纳性创新方式所接受的信息相对较杂

在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方式中,吸纳新创新方式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创新方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虽然它在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比较好,一直呈上升的态势,但是却还是存在着一个本质上就一直存在的缺陷,即其接受的信息过于复杂,总是将各个国家的所有贸易创新方式收集到一起,然后进行整合,在从里面提取精华成分,筛选出相对来说更好的创新方式,来供我国贸易创新使用。但是,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各个国家的创新方式也并非是一两个,基本都是比较多的,因此面对这个庞大的信息库,如何从里面筛选出适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且如果能有一种更加合理的筛选手段就能更加提高工作的效率,这样从狭义上看是加快了吸纳性创新方式的内部工作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它们的竞争压力;从宏观上来看,则是影响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4我国对于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方式风险控制的具体对策

4.1降低创新方式的成本,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原创性创新方式成本过高的问题,作者首先提出的解决措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创新当前存在的较为传统的工作方法,并且最主要的是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这是一个可以在本质上缓解创新方式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一个措施。我们知道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原创型创新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其实正好可以从最根本的地方解决成本过高这个问题。它可以使得原创性创新方式简化现在的工作内容,整合当前的工作状态,节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环节,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去做别的工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国际贸易融资时有效控制风险的一个期待性较高且实用性也较高的措施。

4.2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性较高的人才

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性较高的人才对于当前我国的现状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以在各个高校开设与创新性创新方式有关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由于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处于稍微落后的状态,因此还可以将这些在职的工作人员公派到各个国家,学习相关的专业人员,这样在未来几年内就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人员,突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专业性。

4.3吸纳性创新方式筛选信息的方式创新

吸纳性创新方式筛选信息的方式创新,就是指在吸纳其他国家创新方式信息时可以用一些相对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区别,然后层层筛选,最后留下最有用的。这些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跟精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控制着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对我国的经济会有一定的影响,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更加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使我国的国际贸易取得更大的进步,由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作者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作者:闻江齐 张晓东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温锦鹏.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2014(22):103.

[2]张晚冰,李义伦.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其风险研究[J].财经界,2015(17):38.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2篇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新近的文献中,国内外的研究者多以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的视角对服务贸易进行深入地分析。如Gert Jan Linders(2001)考察1996年OECD组织中的“G7”国家服务贸易情况,结果发现这7个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当大部分是由行业内贸易构成的,并且服务业内部除了“个人、文化与娱乐”部门以外,其他部门的平均行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6以上。本文以行业内贸易的视角,探讨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的建议。

一、我国行业间与行业内服务贸易的表现

目前,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和统计口径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国际收支(BOP),另一种是按照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FATS)。BOP下的服务贸易是以所在国的常住单位作为标准进行统计的,因此对商业存在与当地之间的服务贸易不给予统计。而FTAS下的服务贸易则包括了商业存在与当地之间的服务贸易,因此扩大了BOP下服务贸易的统计范围。本文选取BOP统计口径下的服务贸易作为分析的对象。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在其中,服务贸易具体被分为13个类别,具体见表1。

简单地说,服务贸易的结构就是这13类服务业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但是,在国际贸易中,行业内分工和行业内贸易(IIT)日益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并且和行业间贸易(OWT)相比,IIT更能增进一国的物质福利,降低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因此,我们可以通过IIT的独特视角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特征。在对IIT的度量上,人们提出了静态指标(如G-L指数)和动态指标。为了能考察IIT变化的动态特征,人们更多地是选择Brulhaut(1994)提出的A指数。对于第类服务业来说,A指数的具体公式如下:

上式中,和分别表示和上年相比,第类服务业的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变化量。A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A取值越接近于0,表示一定时期内贸易增量为行业间贸易;越接近于1,表示一定时期内贸易增量为行业贸易。表1统计了我国总体服务贸易和13类服务业的A指数,其中总体服务贸易的A指数是在对13类服务业的A指数加权后得出的。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我国的服务贸易以IIT为主。但是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的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1(CA指数)来看,CA指数一直小于零――由1997年的-0.26上升到2007年的-0.17,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并不具有竞争优势。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呢?还需要分类别来看。表1的A指数显示,我国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三类服务业进行地主要是行业间贸易;运输、旅游、通讯、咨询、广告、宣传、计算机和信息虽然在有些年份进行地是行业间贸易,但总体上转向以行业内贸易为主;建筑服务,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受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表现出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交错出现的现象。

二、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

剔除建筑服务,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这四类行业间和行业内贸易交错出现的服务业,考察剩下的两大类服务业对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1998―2008年,以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行业间服务贸易逆差在扩大。而以运输,旅游,通讯,咨询,广告、宣传,计算机和信息为代表的行业内服务贸易逆差虽然在2003年之前也是不断扩大,但是在2003年之后就不断减少并在2008年出现顺差。两种类型服务贸易的比较说明,行业间服务贸易的差额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在占比上都大于同期行业内服务贸易的差额(2003年除外)。由此可见,行业间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以行业内贸易为主但不具备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对行业间服务贸易展开进一步地分析,我们会发现:

1.从要素密集度来看,在行业间服务贸易中,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三类恰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受金融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在一个运行效率良好的金融体系中,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该国或地区越能够大规模地动员储蓄,并且能将其有效地配置到效率和回报较高的部门中去,从而促进投资、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提高,最终会相应提高这些服务业的要素禀赋。然而,以银行主导为特征的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体上的经营水平上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它们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来自存贷差。因此,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体上明显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还未能对储蓄资金进行有效地配置,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业要素禀赋的提高和优化。实际上,据2007年资金流量表的数据显示,非金融企业用于实物资本投资的资金有59%是来自自有资金,来自金融中介机构的比例极小。

2.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来看,我国迅速发展的货物贸易并没有相应地提高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业的出口贸易。研究发现,保险服务业进口与货物贸易的进出口负相关,即不论是货物贸易进口还是出口都会推动保险服务的进口,且进口弹性系数较高,为0.75;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进口与货物贸易的进口正相关,弹性系数为0.19;金融服务与货物贸易的关联性较小。

实际上,进出口货物贸易,往往需要国内外服务型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这意味着,货物贸易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机会。例如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货物,在其生产的上游阶段需要市场调查、法律咨询、产品研发与设计、风险资本筹集等服务;在其生产的中游阶段需要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服务;在其生产的下游阶段则需要会展、广告、分销、运输等服务以及贯穿生产全过程的金融、保险、管理、培训等服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制造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没能控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和技术,因此在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内无法提供相关服务,只能转而依赖服务贸易的进口。

3.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贸易效应来看,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业出现贸易逆差,更多是由FDI的进口引致效应所致,即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这是因为FDI的贸易效应会受投资阶段的影响。一般来说,进口引致效应是最早出现的,随着国外机构以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提供开始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以后,FDI的进口替代效应才会开始出现。中国入世以后,随着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保险、金融服务业、专利使用和特许等服务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外机构提供的服务凭借其在信息、技术、成本等方面占据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内服务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三、改善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的建议

上面的分析说明,要改善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状况,需要提高以运输,旅游,通讯,咨询,广告、宣传,计算机和信息为代表的行业内服务贸易的水平,但是更需要推动以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行业间服务贸易向行业内贸易的转变。而从行业内贸易的特征来看,行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的改善。在这里,主要是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三类服务业的出口比重的提高。具体来说,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提高金融发展的水平,尤其是通过提高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水平来实现。如上分析,金融发展和贸易结构存在内在关联机制。相关研究也表明,金融发展提高了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在我国,对一些发展迅速且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服务业,往往不能及时获得外部融资支持。因此,我们有必要促进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地多元化发展。这样,一方面金融中介机构的数量及业务种类的增多能增加优惠贷款的提供,使得具有较高增长率的服务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便利;另一方面,即使当其中某一种金融中介渠道发生梗阻的时候,其他金融中介渠道能够能继续满足不同行业对流动性的需求,从而继续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是把生产型服务业和制造业有机结合起来。以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行业间服务贸易大多属于生产型服务业,它们可以为三次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过程提供大量的中间服务投入。而货物贸易则是联结生产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庞大,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优化货物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生产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结合,从而在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同时大量输出服务。

三是在服务业引资方面需要重视其动机。在相关的论述中,大多强调把引资重点放在服务业上来,促进外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部门转移。但是这种论述忽略了FDI的动机。对FDI的贸易效应,不同理论体系有不同的观点,如国际贸易的禀赋理论支持FDI的贸易替代效应,而新贸易理论则支持FDI的贸易创造效应。之所以有如此差异,主要原因还在FDI具有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成本导向型FDI有利于增加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导向型FDI则有利于扩大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国内需求,并和国内同类服务企业以及服务贸易进口形成竞争关系,从而减少了进口。

随着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承诺的不断兑现,具有不同动机的FDI的不同贸易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因此,我们在服务业引资方面,需要重视具有不同动机的FDI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国内服务业因此受到不当地冲击。

注释:

1. RCA指数只考虑了服务贸易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Vollrath(1988)提出的CA指数,它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行业进口的比较优势,得到该行业真正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彤、曹珂,外部融资依赖、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基于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行业分析[J],上海金融,2009,12:17-21.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3篇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37-01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2.3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4篇

一、让我们在经济浪潮中翻飞

相信很多人知道金钱的重要性,但却很少人研究过跟金钱挂钩的经济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经济学的入门宣言。自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悄然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更是跃然纸上,成为众国家对外开放的拥虿。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揭开金融服务贸易神秘的面纱

21世纪随着闪亮登场的金融服务贸易,其自身并没有特定的定义,因为其的定义往往跟着各种金融贸易上下波动的经济浪花产生着相应的变化,并且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不断改进并自我完善。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经合组织有个达成共识的定义,那就是包括以下这三大项经济贸易活动的都叫金融服务贸易:金融机构产生的佣金、手续费;直接投资收益;金融投资收益。

三、记住你的脸――深刻认识金融服务贸易特点

根据经合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广义定义,我们可以把金融服务理解成为甲方为乙方提供一切跟金融相关的事项,其间可包括保险行业,银行行业以及其它的金融服务。细化到具体项目可涵括股票、信贷基金、债券等;再细化到服务项目可涵括证券分析服务、理财顾问、信托业务等。分析金融服务贸易所包涵的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就是――服务。

基于服务为特征的金融贸易服务理应具备以下相关特征:

(一)非单一性

作为一种服务,其本质就决定其具备非单一性,服务在这里作为一种产品,从其设计生产流通消费,表面是分阶段进行,但也显示出其的不可分割性,作为一个金融贸易服务的被提供者,在享受金融贸易服务的同时,需要其自身参与到金融贸易服务的整个流程中来。

(二)非实体性

我们所理解的产品,大多以具体表象存在,比如说我要购买轿车这种产品,轿车是以一个具体实物的形象出现,但是你说要购买一项服务,那么这个服务是无法以具体表象呈现在你面前的,金融贸易服务的产品大多是提供服务,即一种非实体性的产品,也就是无形的,但是消费者消费了无形金融贸易服务后,其获得收益的形式也往往是无形的。比如理财经纪人,当我们享受了理财经纪人的服务后,我们并不能获得某些实质性的收益,但是,我们将这些理财方案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理财计划中,往往受益匪浅。

(三)涉及法律关系的错综复杂性

金融贸易服务的非实体性决定了其涉及法律关系的错综复杂性。第一、金融服务在国际的舞台上“公然出演”,要求参与贸易双方,既要遵循本国法律制度,又要遵守国际法律制度与很多特定的贸易守则或合约。第二、但凡参与一个游戏,都需要门槛,那么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资质,需要遵守一个怎样的游戏规则,这些都是棘手的问题。第三、在金融服务贸易活动中,当本国的利益与国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界定?又应该如何用法律来判定?本国的法律与国际法律相冲突时,应该如何维权?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贸易壁垒。很多世贸参与国,都会通过本国的法律对成员国或者贸易参与国设置金融贸易服务障碍。

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登堂入世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同样的,对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业界也没有权威的定义,依字面释义,所谓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应该可以理解为了增加金融业贸易量,扩大金融贸易范围,而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就是本国居民也可以赚取外汇了这样一种概念。其实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自由化”:即市场开放了、政府监管力度加大了、经济市场对本国的金融活动影响力提升了;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为,金融活动已经由原先的政府管制发展到市场自由竞争的良好态势。

五、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

两个国家相互间达成协议,允许对方在自己国家境内设立办事处或者某机构,在另一个国家的境内设立办事机构,这种方式都是金融服务贸易的表现形式。而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可分为四种模式:一是可实现跨境支付;二就是上面那个例子,可有商业存在;三就是可以自由境外消费;四可实现自然人移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VISA,面对VISA铺天盖地袭来的广告,相信大家都充分了解到了“自由化”的深刻含义,一个留学生在境外的某个银行使用了VISA卡。这个金融贸易活动,涉及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四项内容,并且揭示了商业存在模式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最主要形式。但是一个境外机构的设立,也就是商业存在模式,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要涉及到几个问题:

(一)门槛的设置――境外金融机构设置时准入问题

对于一个境外金融机构的设置,通常要排除种种困难,因为这关乎一个国的经济与问题。被允许在境外设置金融机构,但是能否保证境外金融机构能与本国的金融机构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时有同等的待遇?在面对竞争时,是否站在同一起跑线?纵观现阶段境外各种金融机构,无一不被本国进行了各种限制,唯一区别的只是限制的程度深浅。

(二)起跑线的定位――国内外金融机构竞争制度

相信大家对于“招商引资”这个词并不陌生,很多境外金融机构都是被这条政策引进来的。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应该要消除对市场准入的限制,而且,对待境内境外的金融机构要做到一视同仁,在机构的规模与成本上应该要求一致。

参考文献

[1]年益斌.关于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有关问题的探讨.新金融,1999(1).

[2]梁国勇.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上海金融,1997(2).

[3]林志远.面对WTO中国银行业须作准备.金融时报,1999(07-17).

[4]张汉林.世贸组织与未来中国.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5]庄峻.浦东新区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试 点问题研究.财经研究,1997(6).

[6]孙健.浅析新市场条件下外资银行的竞争力.上海金融,1998 (6).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01-02

一、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已取得很大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在解决国内供应链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境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延伸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中,根据特定行业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贸易自偿性中未来预期的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以控制物流及资金流为风险控制手段,对供应链上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核心企业或上下小游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的综合融资服务。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实现无缝整合,针对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提供的创新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从银行及时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从而得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竞争实力。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核心企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设计多层次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融资相比,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表现出以下特性:(1)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授信担保的核心,运用货物或应收账款等授信支持性资产与融资产品相捆绑风险防范技术。(2)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受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境内外融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中企业的服务方案设计具有典型的组合性特征。(3)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受国家进出口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较大。(4)从融资还款来源的自偿性、融资操作的封闭性以及授信用途的特定化角度看,具备典型的贸易自偿性特性。

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分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融资时分别解决中小进出口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汇、出口销售、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以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为例,假设M公司为供应链中的境外核心企业,且该供应链符合银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入标准。B公司为M公司在境内的供应商,且与M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B公司拥有稳定的出口量,但B公司不能及时从M公司收取货款,从而缺少资金来维持生产。此时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B公司可将向M公司的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K申请资金融通。K银行可以给B公司提供如下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

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电汇,K银行可以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保理融资”组合方案。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信用证,则K银行可以提供“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融资”组合方案。这两类组合方案都可以解决B公司从生产备货到出口发货后的融资需求。也可根据企业生产节点的实际资金需求提供单一节点的融资服务,如发货前的订单融资或发货后的出口保理融资等。在M与B公司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且贸易订单比较单一,银行为B公司提供“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以解决企业批量融资的问题。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与企业的节点融资需求,贸易结算方式,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以及境内外融资的价格密切相关,甚至境外企业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都会影响银行的服务方案。

三、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企业的信用风险。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枢纽,与银行的高度配合,为银行供应链融资贷前和贷后提供了关键性的信贷决策依据。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者其因信用捆绑而累积的或有债务超出其承担极限,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础将不复存在。其次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还不能对供应链中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国外供应链企业信用了解和动态风险监控能力更为薄弱。

2.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由于涉及大量的流程管理与操作控制,其操作风险涵盖企业信用调查、服务方案设计、融资审批、放款及授信后管理等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很容易在这些环节造成资金损失。比如信用调查阶段银行可能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从而导致对供应链的信用评语存在缺陷风险。又如存货抵押和预付款抵押中,银行需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以保证资产安全等。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6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 组合 风险管理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是企业根据自身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利用传统贸易融资方法相互组合或者传统贸易融资与非融资类金融工具进行组合,构建的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合理选择贸易融资组合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传统的资金融通需求,而且能够达到防范汇率波动风险的效果。

一、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特征和实现形式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类,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融资方式的综合性,由多种传统贸易融资信贷相互组合或与衍生工具、保险产品进行组合;组合方式的特定性,需要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资金流、物流等特点以及进出口商的融资需求安排特定的贸易融资组合方式;信用评估方式的特殊性,更加侧重于贸易项目的真实性、还款来源、现金流量状况,其次再考虑债务人的信誉度、资产结构和偿债能力。下面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举例说明贸易融资组合产品。

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之间的组合,以打包贷款和出口押汇组合为例。出口商收到进口方开来的跟单信用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未来实际收汇时将会产生巨大的汇兑损失。为了锁定收汇汇率,出口商首先以信用证进行打包贷款,将贷款结汇获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发运货物之后向银行申请出口押汇归还打包贷款本息并预留押汇利息,最后使用出口收汇归还押汇。只要收汇时汇率下跌产生的货款汇率差额能够涵盖美元贷款与结汇后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差额,企业就能盈利。企业提前打包贷款的所得还可用于自身资金融通或其他投资,以取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传统贸易融资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以进口押汇和远期结售汇组合为例。在一系列条件下,本组合在降低购汇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产生一定的获利通道。具体操作方式为,企业在进口付汇时预期未来人民币升值,则以全额人民币存单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进口押汇支付给出口商,同时与银行签订相同金额和期限的外币远期结售汇合同,在进口押汇到期时以质押人民币按照远期结售汇价格购汇偿还外币贷款。该种组合产生人民币存款与外币贷款的利差,以及即期购汇与远期购汇的汇差,利差与汇差之和构成进口企业的获利额。如果企业能够不以质押存款为条件进行进口押汇,该种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还能达到资金融通的效果。

传统贸易融资与保险产品的组合,以出口押汇和出口信用保险组合为例。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出口商与银行签订保险赔款权益转让协议之后,银行为出口商提供出口押汇。这种组合为进口方的信用风险提供了高质量的担保,能够减少出口商授信额度的占用,扩大了出口押汇业务的适用范围。

二、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风险分析

企业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风险是指导致企业对融资银行发生违约行为,或者没有达到自身融资目的的风险。企业使用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目的主要为:降低融资门槛,节省授信额度。由于贸易项目的特性,企业不能采取单一的贸易融资产品满足融资需求,或者以现有的资产结构、信誉度难以取得足够的银行授信,则需要以多种产品组合实现贸易融资。节省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险。在汇率、利率波动的金融背景下,防止外汇应收账款的汇率下跌以及外汇应付账款的汇率上涨,防止外汇债权的利率下跌以及外汇债务的利率上涨。由此分析企业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信用风险:在所有的贸易融资中都存在着信用风险。出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进口商单方面修改或撤销合同的风险、进口商未能按照合同进度要求支付货款的风险和国际进出口结算方式风险。进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为出口商未能按时发货的风险、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还款行为。

市场风险:对于进出口商来说,除了上述所有进出口商都会面临的信用风险之外,商还承担着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商品价格波动方向不吻合的市场风险,如果进价与售价出现倒挂,就会直接影响到贸易项目的现金流量。

金融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包含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产品中。例如前述打包贷款与出口押汇的组合,如果实际收款时外汇汇率不降反涨,或者汇率下跌的幅度不足,则企业不但发生了潜在的汇兑损失,还可能会承担额外的利息支出(美元贷款利息与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差额)。

操作风险:是指企业选取业务模式不当或操作失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构成部分概念抽象,操作流程复杂。企业从业人员需要非常熟悉各种传统贸易融资工具、多种信贷方式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作用、适用条件,从中选取对企业最为有利的组合,使融资更能符合贸易项目特性、贴近企业资金周转模式。在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时往往需要复杂的计算,操作人员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理解不透彻、界定不清晰或是计算过程失误都易使企业产生损失。

会计披露风险:是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影响到会计披露,导致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财务状况造成误解的风险。例如对组合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的披露易使某些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再如进口押汇与远期结售汇的组合,在会计报表上将会体现为巨额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同步增加,影响到对企业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的判断。

三、 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组合产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 关注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

为了尽可能降低贸易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需要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交易伙伴。对于首次合作的交易伙伴,在合同签订前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应当涉及到产品质量、财务状况、信誉度等多方面,调查方式可以通过专门的咨询公司或者银行来进行。合同执行过程中要关注合同是否按照约定进度履行、对方财务状况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另外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银行能够为结算业务的顺利进行多一分保障,因此还要对贸易结算中涉及到的银行进行资信调查。

(二)关注国际市场状况

要对市场进行长期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包括相关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对于贸易产品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市场供需状况,还要关注产品所涉上下游客户的贸易行为,分析产品的功能、技术指标和技术领先性,详细测算企业成本,维持企业的基本利润率。把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态势,向银行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咨询,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互换、期权等工具锁定金融风险。

(三)订立业务操作原则

考虑到企业在融资需求、资本结构、风险偏好性等方面的不同,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选择和实施受到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要符合现有国际贸易公约、我国贸易法律法规以及金融行业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安全、规范原则: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融资贸易操作、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内部控制程序,建立具体的控制措施,保证效率与制衡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平衡。

(3)科学评价原则:国际贸易项目的资金来源、物流方式、融资需求不同,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贸易模式评价体系,用以选择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方式,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4)流程监控原则: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操作流程。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各个国际贸易项目的物流、资金流,把握操作流程的风险点,建立融资产品台账,实现对每笔贸易融资业务的时时监控。

(四)合理披露产品信息

立足会计准则,针对各种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探索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不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采取最能体现经济业务实质和资金流动轨迹的方式将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报表。充分利用财务报告的附注部分,对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实质和操作方式进行披露,以减少报表使用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误解。

参考文献:

[1]李俊丽.浅谈贸易融资产品与风险控制.农业发展与金融,2010.10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7篇

金融深化是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到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在金融深化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贸然采取麦金农和肖所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战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本文认为,政府减弱对市场管控的同时, 逐渐向以市场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金融深化发展模式。从在金融深化的路径看,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金融深化的角度观察,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积极促进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等。

一、从金融中介机构发展角度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扩大金融中介机构的规模和种类,优化金融中介服务质量

目前,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中介机构数量较少的情况,这将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会影响加工贸易企业获得贷款,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会受到牵制,最后会阻碍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此外,由于缺乏金融中介机构,导致资金融通出现梗阻,表现为资金闲置,实质就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降低,从宏观角度看就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从国内得不到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转而求助于国外资金,表现为外资取代民间投资,这会导致大规模的资本输入。因此,在风险可控和合规情况下,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逐渐优化金融产业机构,满足包括加工贸易类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保持市场中的资金流通。此外,借助于民间资本,在风险可控和合规的情况下,积极整合相关金融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同时鼓励成立功能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促进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公司等的快速发展。

(二)健全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效率

一是进一步促进对中小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鼓励城商行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变革其发展模式,通过合并重组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严控资金来源合法和合规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其资金来源和资金应用渠道;整章建制,规范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借款。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增加其分支行,为地方金融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可以将部分准入准则适当放松,允许在各地成立金融租赁公司、中外合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拓宽各地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根据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设立部分政府支持基金扶持担保机构,保持资金来源顺畅,优化中小企业的金融担保服务能力;在风险可控和政策扶持的情况下,稳健渐进地发展地方担保机构,稳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改善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贸易结构,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监管至上,严格把控风险。研究金融运行规律,分析金融运行中的关键风险点,实时跟踪重要的金融变量,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预控措施。二是秩序至上,建立严格规章制度。在加强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构优化的同时,坚决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在风险处于初始过程中将其扼杀于摇篮之内。三是合作至上,加强金融监管中的部门协调。强化信息沟通,随时保持信息沟通和联系,加强金融监管的效率,在保持资金流通顺畅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监管的有效性,促进包括加工贸易类企业在内的企业改革和效益提高。四是技术至上,创新风险管理的技术工具。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对金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鉴别力。五是安全至上,创新管理金融不良资产的模式。严把风险关的同时,要关注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创新和探索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尝试采用证券化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增强不良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市场的润滑,为加工贸易企业在内的大多数贸易类企业提高贸易竞争力保驾护航。

(四)提高民间资本利用效率,打造民间金融中心

一是促进民间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有效减少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依赖度,通过重新整合民间资本资源,加快建设民间金融中心,培育出来自本土市场的民间金融机构。加快打造民间金融中心的发展,发挥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配置;二是通过构建民间金融中心,实现民间金融集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在经营方面采取分散化的策略,在管理方面采取集中化的策略,积极协调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间的关系,提升融资的及时性与高效性,充分满足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资金需求。

二、从信贷市场发展角度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增加中小规模的信贷供给主体数量,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结构

一方面,鼓励和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积极管控风险背景下,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例如,增加城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提升使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层次,使之与我国信贷需求的不同规模层次相匹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供给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需求主体,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二)建立多层次的信贷产品、授信、审批、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针对客户特点,设计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设计体现出针对外贸企业,尤其是外贸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针对不同企业的多层次需求制定不同价格、不同期限、不同额度、不同担保与抵押方式的金融产品。在贷款偿还方式上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分期还本付息、循环贷款、零贷零偿、整贷零偿、一次性还本分期付息、宽期限分期还本付息等不同类型的偿还方式的金融产品。二是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特点,在审批和授信方面,也采取差别化战略,对不同客户的贷款需求额度、风险程度、信用状况进行分类,简化程序,提高审批、授信的效率。

(三)不断完善征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征信的法律法规。完善的征信制度有利于企业和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也有利于甄别不良信用信息,增加信用的可信性和及时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征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征信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地提供客户所需的信用报告,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提供深层次的市场风险分析和预测。三是进一步建设好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宣传等手段,培育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良好意识,创建共同参与和共同维护的信用社会。在鼓励守信行为的同时,对于个人、企业等机构的失信行为,也要加大处罚力度。

(四)健全信用担保制度

一是明确信用担保的功能和职责。准确区分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积极为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法规细则;二是划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规定政府出资与政府权力的关系,政府及其官员有可能对担保机构运作进行干预;三是按照市场化要求规范出资和管理。适当扩大担保机构的规模,增加担保机构数量,尽量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满足企业或个人的担保需求。

三、从资本市场发展角度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积极推动满足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

鼓励国有贸易企业借鉴成熟的经验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推动其转型升级。同时,遵循国内与国外融资并重的原则,关注和积极寻求境外上市融资,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外贸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不?嗫?拓境外的资本市场。此外,可以进一步细化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细则,积极通过自贸区的“境内关外”模式来从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并且借此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融资走向世界的发展政策。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的多样化金融业务,提高经营效益

一方面,鼓励外贸企业增资扩股,中央和地方都要积极支持其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相关的金融业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其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建议顺应未来发展金融期货的趋势,大力研究和发展期货业,鼓励外贸企业通过各种增资扩股方式吸纳股东,优化股东结构,进一步增强其应对市场的实力,同时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另一方面,鼓励发展金融租赁公司。创造条件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加快发展,尤其是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创新经验,鼓励融资租赁创新,通过金融租赁业务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特别是协助众多中小外贸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型集团公司创建财务公司,通过更多地提供给非银行金融法人机构的发展机遇,鼓励其创新和发展,增强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融资性贸易特征第8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大企业经济成长趋势已日趋饱和的状态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动力所在。鉴于对我国小微企业整体融资难和融资渠道较窄的研究甚多,本文主要揭示小微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形成的原因,为促进小微企业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更好发展提供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末,我国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29 万个体工商户纳入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市场中占比高达94.15%。小微企业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为我国GDP贡献60%,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但小微企业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畅通无阻。1997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美国产生的次贷危机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国际经济贸易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着很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小微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况

1.小微企业的含义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此概念最早由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我国小微企业最早可追溯至建国初期的乡镇企业。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乡镇企业开始出现,萌芽于手工业和农副产业。1978年到1996年,大部分乡镇企业发展快速,涌现了大量的小微企业。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

2.小微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通常开展国际贸易的小微企业,一般具有规模较小、经营不稳定、产品单一等特点,其资金需求相对较小、时间急、频率快,主要以流动资金为主。这势必加大其融资的风险性,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其融资成本;其次,小微外贸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比例相对较小,其融资可抵押性相对较差;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易中,通常面临较高的外部环境非系统性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经营风险等,银行需要更高的风险控制。

3.小微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回落后,开始逐步走稳。2013年我国总体经济状况开始稳步回升,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环境、扩大内需的发展环境总体趋好。但经济增速依然未达到国家要求的8%,2013年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7%、7.5%、7.8%和7.8%,较2012年四季度GDP7.9%的增速有所回落。

2012和2013两年,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低于8%。经济周期性减速给小微企业发展带来困境。同时,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以来逐步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优化信贷结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给小微企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稳健货币政策转变,历年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服务不到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2)政策环境。2011年7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首次在企业划分中增加了“微型企业”,表明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更具针对性。加上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各类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税收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税务负担,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从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使得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能享受与个体工商户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监管方面,银监局努力提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保证传达贯彻到位,将银监会出台的各项政策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到各市各地区,同时将各项政策细化到位。

二、当前小微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困境

1.融资成本高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相对大中企业往往会高出很多,贷款过程通常不是很顺利。原因是银行放贷时,假设两种情形:一是将一笔固定金额放贷给一家企业;二是将该笔相同金额资金放贷给几家不同的且规模相对于第一种企业要小的几个企业。很明显,银行第二笔贷款相对第一种情况要承受更高成本。而且小微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承诺,无形中使贷款利率中加上了担保费用、审计费用等,提升了小微企业贷款费用。小微企业在银行收紧对其贷款政策急需资金情况下,会通过民间借贷等高利率获得资金,一般利率是月利率4%左右。这是一种成本很高的融资方式,是正常贷款利率的十几倍,在企业无法及时还款时,会引起企业破产甚至倒闭。

2.融资渠道狭窄

国内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基本以内部融资和外部银行贷款为主,反映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目前,国内小微企业内部融资比例达65.3%,而且越来越高,特别对规模较小,刚成立的小微企业,内部融资所占比率更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内部融资已成为国内小微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外部融资渠道中,直接融资占比较小,所占比例不足1%。即使政府在证券市场设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这两板对小微企业上板融资限制较多,门槛相对较高,一般小规模、无稳定现金流小微企业很难取得两板上市融资。小微企业外部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普遍本着“能不贷尽量不贷”的原则,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十分有限。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大多集中在短期贷款,以便监控和调整。国家政策鼓励成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由于资金来源有限,给予小微企业的帮助十分有限。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简洁的民间借贷,由于利率太高,相关法律规范和保护太少,给企业日常经营和日后发展带来隐患。

3.贸易融资业务类型大多不适合小微外贸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激烈,商业银行开发了很多新型个性化业务。但仔细查看可以发现,真正适合小微外贸企业的业务类型寥寥无几,针对外贸企业的业务类型仍以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为主。即银行主要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方式为主,局限于授信开证、进出口押汇、贴现等,品种少且功能单一。一些融资产品,特别是适合于小微企业发展的产品没有有效开展,不利于小微企业进一步融资。

三、当前加强小微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路径分析

1.不断增强小微外贸企业的自身管理,提高自身形象

(1)不断强化小微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力量。努力增强小微企业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监控,逐渐增大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建立小微企业品牌意识,将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有效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家族式经营方式和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要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学习并建立具备现代化元素和内涵的企业管理方式,通过高效管理模式促进产品制造效率、产品研发速度及研发技术的推进,最终建立强有力的内外兼具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小微企业对外融资条件。

(2)强化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上的透明度。为方便商业银行准确科学地进行资信评估,必须认真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努力做到最大程度上准确、真实地反映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

(3)强化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沟通互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对商业银行作出反馈,内容信息包括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企业的规模资产、流动资金抵押资产等,让商业银行及时了解第一手资料,解决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并逐步增强双方之间互相信赖关系。

2.积极改善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环境

政府应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制度,创新融资渠道,建立统一的征信系统,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增强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积极性,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不断完善担保制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融资担保机构提高担保能力,可采取发放奖励性补助,加大资本注入,提供风险补偿等措施;同时,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可采取各种税收优惠。例如,减征一些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所得税,增加税前损失扣除等,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向小微企业发放一笔小额贷款。

(2)强化小微外贸企业信息体系建设。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建立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畅通的沟通与联系。虽然传统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但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匮乏,仅依靠财务报表无法满足双方信息需要。因此,加强小微企业信息体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微企业应从自身企业内部做出自我生产财务信息记录和保存。完善小微企业内部管理,给自己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更容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

3.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要对现已开展的业务和产品进行整合创新,开拓结构性贸易融资,创造性地利用传统贸易与现代融资方式,将整个贸易流程作为融资对象通过组合搭配,使进出口商在承担适度风险基础上获得全程的融资服务,减少自身资金占用。目前,国际贸易长足发展使进出口双方资金瓶颈越来越大,传统单一的贸易融资方式已不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进出口双方引入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充分利用“组合理论”,通过搭配不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最大限度满足融资需求,降低总体融资风险。

总之,小微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树立企业形象和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可以更方便地在银行进行融资;政府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可以加强小微企业信息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改革信贷管理方法和完善客户经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凤娟.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及借鉴[J].经济问题,2004(3).

[2]鲍旭红.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11).

[3]金蔚,潘焕学.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9(2).

[4]黄志豪.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探讨[J].南方金融,2006(9):62-64.

[5]刘杰.论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