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5 16:11:35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对播音主持素养要求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需创新培训理念;其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可应用的信息化培训手段增多,相关人员需有效利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更高,培训人员需合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培训手段,培养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看体验。但在实际培训中,部分单位并未认识到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影响,仍按照传统培训理念与方式开展培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培训内容不合理,部分单位在课程设置中表现出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导致播音主持专业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虽然具备字正腔圆的发音和端庄的仪表,但不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以支撑其播音主持内容,阻碍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培训方式陈旧,部分单位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培训时,仍旧采用灌输式培训方法,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性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第三,缺乏实践培训,目前部分单位开展的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培训普遍存在实践培训与理论培训严重失衡,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实践素养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进策略

1.优化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内容。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问题,相关单位需优化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内容,在讲解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支持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加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化内涵的认识,使其通过播音主持传递信息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良好道德观念的传递,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同时,培训中可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如走进敬老院、下乡入社区、探访建筑工地等,带领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走基层”,体会群众生活,了解社会现象,提高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文素养,使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更具“人情味”。2.创新播音主持培训手段。针对播音主持培训方式陈旧问题,培训人员需提高对多媒体的重视,引入先进技术,创新播音主持培训手段。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慕课、VR技术等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培训人员可利用互联网寻找专业培训资源,结合工作要求与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认知水平,编辑慕课视频,通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条件的单位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播音主持过程,生成三维模型,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理论知识。例如,在开展《喉部控制》的培训时,培训人员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喉部的整体结构与发声时的器官工作原理,帮助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理解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训练奠定基础。另外,为实现校台衔接,可引入导师制强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使其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某广播电视台制定并实施新员工导师制度,选拔不同业务领域的骨干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导师,与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分组结对,对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指导,引导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在业务与心理等方面,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人士的转变,并通过培训讲座、素质拓展训练、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在培训讲座方面,该广播电视台组织“台十佳员工”、各部门业务骨干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应用等内容开展培训,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岗位工作的认识。3.提供播音主持实践机会。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实践培训不足问题,培训人员需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提供更多播音主持的实践机会。在新媒体环境下,培训人员可利用互联网创设播音主持情境,引导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实践训练,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某单位中,培训人员基于新媒体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训练,分别是基础技能训练、综合提高训练与实践创新训练。在基础技能训练中,培训人员通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软件与设备,组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语音测试、播音发声训练,通过计算机规范的发声标准,纠正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发音,使其基础技能得以提升;在综合提高训练中,培训人员通过新媒体创设不同培训情境,如新闻播音、广播主持、电视主持、影视广告配音或活动会议主持等,要求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播音主持,强化其播音主持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训练中,培训人员拓展培训情境,组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文博解说、网络主持等实践训练,并要求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实践演出。在上述实践培训中,培训人员通过层进式训练内容,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认识,培养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2篇

关键词:亲和力;播音主持;角色转变

广播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传统媒体行业中已经具备较强的话语权与丰富的媒体资源,并且已经有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与格局。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开展播音主持工作过程中,节目主持人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本文从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出发,就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给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1播音员主持人的亲和力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完善,我国播音员主持正面临严峻考验,不仅对播音员主持行业的生产、传播方式进行重构,对播音员主持的创新意识以及亲和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台是国家机关的代言人,也是全国人民的思想文化阵地,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积极探究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人以及传统媒体的影响,加强培养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

1.1政治素养

新闻行业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它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与较高的道德标准,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正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也就是说,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品行与政治素养是从事媒体行业必备要素之一。在播音工作中,应切实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思想道德文化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将为人们服务与党的服务宗旨落到实处。

1.2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

新闻行业不是简简单单的报道、编排、采写等工作内容,其涉及很多知识领域,覆盖面比较广,接触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播音主持工作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的层次与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与牢固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行业处在时展的最前沿,播音员主持人要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1]。

1.3职业素养

由于播音主持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并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相关专业知识,重要的是具备职业文化修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主持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背景与不同性格特征的被采访对象,灵活应对[2]。

2播音员主持人的多角色转变

广播电视是我国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向人们传递丰富的信息,广播电视作为具有独立性的传播媒介,在行业发展中,播音员主持人的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与质量。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的资源得到优化与整合,广播播音员与主持人等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由单一角色向多样化角色转变,同时对播音主持的亲和力提出严格要求。首先,不同形态节目中的角色转变,构建交际氛围是实现播音主持与观众互动交流的外部要求。网络传播具有极强的及时性和时效性,可以说从一个事件发生到传播出去仅需要一个信号波的距离,面对传播精细化与编辑现代化以及传媒市场多元化等多方面的挑战,播音员主持人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性质与现实意义。此外,在沟通者与转述者基础之上增强了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的属性,在节目中主持人需要进行角色转变,比如电视综艺节目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定位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播音行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播音员主持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其亲和力。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对选题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分析与探究,对事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进行还原,不仅需要掌握最新的语言学知识结构,还需要了解播音主持的前言信息,对题材内容进行加工整合与分析,深入事件的方方面面,使得选题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向人们准确、全面传达其所需要的信息[3]。其次,静态化播报与动态化表演的角色转变,营造交际语境是展现播音主持亲和力的必要条件。新媒体环境播音主持的形式应该与新媒体同步发展,而媒体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传播速度上与主持形式上,新媒体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为播音主持形式多样化提供了发展空间。播音员主持人从广播舞台走向电视荧屏的舞台,也就是所说的静态化播报方式向直观形式转型,也就是一种动态化的表演。置身于复合性质的电视文化之中,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多角度、多维度地应和观众的需求[4]。在节目中,播音主持营造交际语境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亲和力来展现,提升节目传播效果与影响力,进而推进播音员主持行业可持续发展。

3提高播音员主持亲和力的策略

首先,增强文化素养与政治素养,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电视广播播音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目标,把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最高利益,高度热爱自己的事业并有一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进行节目创作基础之上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还需要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觉投身于党与国家建设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人们对播音主持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电视新闻播音员应通过参加培训或者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只有明确自己工作性质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一定的语言专业知识,文化底蕴和主持技巧,才可以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5]。其次,强化应变意识,借助观众的视觉审视主持工作。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提高报道质量,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与亲和力。播音员主持人在平时工作或者生活中应具备强烈的应变意识,站在观众和听众的视角审视播音主持的节目风格和语言特点,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专业技能,降低工作失误的概率。同时,从具体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处理事情的能力,学习他人在节目主持中的应对方法和策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与思维的敏捷性。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在当前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广播电视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传媒的核心,要立足于自身的工作职能,面向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自己的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向社会民众服务,提升广播电视在社会民众之中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凸显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广播电视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银幕形象,提升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要以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不简单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发型服饰,而应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展示,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锤炼自己的形体动作、面对镜头的表情这些非有声语言,还要对现阶段受众的诉求、语言习惯、精神需要,特别是熟知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内外兼修”,使观众对其产生由外到内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品评,在内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构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内核

。1.1.2日益宽泛的工作需求的适应性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具备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具有采编播、节目制作的能力,还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捕捉观众对精品优良节目的需求,做到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适应当前媒体在视觉技术上的高速发展,例如:如何在虚拟演播播厅,巧妙和3D动画进行有效结合,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体验;如何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在选词用词上体现时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领受众的语言审美,等等。

1.1.3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生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以饱满、优秀的形象面向观众,通过创新电视播音艺术,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寿命,虽然现如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做到“合格”还得做到“优秀”,不但要做到“被动”工作,还要做到具有新视野、新视角对节目“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下去。无论是央视的朱军、董卿,还是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前行,不断挖掘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成为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正确方式。

1.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1.2.1内在的创新与坚持为永恒追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中,面对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层次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创新和开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新颖、趣味化、深层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强化自身创新艺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1.2.2职业化的趋势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将以播音主持的职业化趋势为方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具有规范化、高标准的才能和水平,能够适应职业化趋势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据广播电视传播竞争地位。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艺术性还相对匮乏,在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意识不足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员对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认识不足,在对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2.2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撑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中,尚未形成足够成熟而先进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理论,在缺乏足够强大的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创新难以进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理论认识,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根基。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存在不足,综合素养不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也不足,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缺乏团队基础,降低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全面发展。另外,广播电视台要眼光高远,给新人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素质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炼就大量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担心优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研究和分析,面对播音主持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症下药,实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创新。

3.1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

为推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以意识和观念的创新为首要前提,增强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并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纳入到行业规划中,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3.2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针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和问题,打造与时代进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队伍,要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要从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声音等方面提升,还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内在涵养,深入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

3.3创新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独特语言风格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并不排斥日常口语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观众传递信息为基准和目标,采用标准普通话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观众获悉播音主持传递的内容信息,并且在标准普通话的播报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口语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充分融合,减少和规避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缓解和降低民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疏离感。所以,这种独特语言风格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在语言停连、断句、重音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如赵忠祥老师在解说《动物世界》时,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台的风格有关系,例如,湖南卫视主打“欢乐”招牌,所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风格整体风格时尚、年轻有朝气,不仅在造型上,在语言词汇的选取上也有别于央视的沉稳大气。仔细观察各地方卫视主持人的风格,都跟各自平台的定位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这样差异化竞争,构成了语言风格的百花齐放。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也要找准自己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栏目特点、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后期的职业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整锤炼。

3.4搭设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互动平台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设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摒弃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创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语言艺术平台。例如:访谈类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还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与潜在受众群体交流和互动,获悉不同的节目感悟和评判效果,较好地实现对访谈现场的气氛调节和信息传递。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这种审美修养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时候审美修养的提高,会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呈现出言谈举止浑然天成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美学”的追求,会让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悟性得到提升,而不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职业倦怠感,而是时刻保持着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力。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审美个人修养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吻合,借助于语气的渲染、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将观众引领到播音主持人所营造的语言艺术氛围中,产生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极其关键和重要,通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创新运用,可以形成独特的、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并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标签。另外,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所在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气质熏陶,双重合力结合,尽力做到1+1>2,增进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交流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硕.播音主持艺术批评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青年记者,2017(2).

[2]程勇.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6).

[3]刘岩.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6(10).

[4]刘岩.关于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个性及魅力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6(14).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4篇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艺术;多元化培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135-0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年轻专业,同时也是一个热门专业。近年来,全国开办此专业的学校激增,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保守估计,大约有150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每年大约有1万名学生。针对这样的新兴专业,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脱颖而出,这是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而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广泛的知识基础,以应对不同栏目的教育模式,为主持人的多元化培养创造了条件。

一、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教育现状

随着教育进一步改革,教育相关部门对艺术、体育专业考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美术、音乐和体育这三类考生进行全国统考。虽然摄影、主持、编导这三类艺考,江苏等省份仍然施行招生院校单独命题、考试和录取。但从2009年开始,教育相关部门对高职高专类相关艺术院校的自主命题和录取权的收回。以某本科类院校招录,相应高职院校直接承认此院校的艺术单招考试成绩。比如说江苏省高职院校直接承认南京师范大学的艺术单招考试成绩。主持与播音专业虽然是一热门专业,但在就业方面确不容乐观,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真正到广电系统或媒体单位工作的学生只占少数,以某高职院校近三届就业情况为例,如表1所示。

表1近三届某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就业分析表

年级 人数 对口

就业 灵活

就业 升学 其他 就业率 对口

就业率

2008 18 3 14 1 无 0.94 0.17

2009 31 6 24 1 无 0.97 0.19

2010 33 5 26 无 2 0.94 0.15

从表1可以看出毕业生从事主持、记者和编导等职业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小,五分之一不到。然而从这个表上我们也看出这所高职院校整体就业率较高。因为在灵活就业层面里,大部分毕业生是到传媒广告公司,导游公司,高尔夫产业园、政府部门和企业。还有部分同学自主创业,如创办婚庆公司等。从这些数据及学生的就业方向可看出,这所院校的灵活就业率很高。这也说明了这所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灵活多变的优势,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对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进行分析,进而调整教学方向,从而走上了多元化教育之路,走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开创多元化培养的条件

(一)高校竞争的压力

由于开办主持专业的院校激增,而社会就业机会虽在增加,但是每年一万多人的新增毕业生,很难顺利找到对口工作。当学校毕业生不能够顺利就业时就会影响明年本专业的招生。如江苏生源以2~3万逐年递减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到了内忧外困的境地。同时再加本科同等专业的强势竞争,高职类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该走向何方?怎样走出当下的困境,奔上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这一切都迫使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及自身条件,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于是高职院校开创了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的多元化培养。

(二)社会新增职业人才需求的走俏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成了很多新兴职业,而这些职业却没有对口专业人才,故相近专业人才正是这些岗位的潜在人才,比如说:会展策划、会议主持、司仪等相关职业。当这些职业急需人才时,市场上却是一片空白,而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却是这些职位较对口专业,如何抢先得到这块就业蛋糕?此时高职院校发挥他们灵活机动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出来一批能够适应这些新兴职业的复合型人才。并取得了成功,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困境,且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三)出现就业瓶颈,就业压力大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同学都有同一个梦想,毕业时能够到电视台或电台工作。但理想终归是理想,现实是残酷的。大部分同学都无法达成所愿。因为主播的机会很少,且主持人也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职业生涯很短。以中央电视台四大国脸为例,他们已主持新闻联播30多年了,只有一人退休,一人病逝,留给新人的机会不多。在这样大的压力下,部分人选择做记者或者编导,而大部分人不得不去走灵活就业这条路。这不仅是高职类院校的生命线,本科院校也有部分人要灵活就业。所以主持与播音艺术这个专业,虽是新兴专业,但是社会的需求不多,仍然属于精英教育模式。所以主持与播音艺术的多元化教育是这个专业兴旺发展的必然之路。

(四)高职院校灵活多变的优势使然

高职院校本就是一个较灵活的教育单位,它的人力、物力、教学计划和方向,都是灵活机动的,根据社会发展,它们随时调整计划,以最快速度适应对社会发展需要。而本科院校却没有这么灵活机动,他们要对这新的学科进行调研,组织一个新的团队等,需要较长时间。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他们好多都是民办院校,因为这些院校有企业特性,他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生源是他们的生命线,如果有一门学科不及时进行改革调整,没有了生源也就谈不上专业发展。所以在社会就业压力和社会需求的共同作用下,高职院校对主持与播音专业及时调整,面向主持、播音、编导、导游、公关、司仪、会议主持等方向。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社会急需人才,且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

(五)执行省教育厅对“产学结合”的方针

现在高职院校“产学结合”的指导方针,是让学生把所学与产出结合起来,那么必须要学生所学的东西和他们最终的就业和工作挂钩。高校扩招后,产生了一系列教育问题。学生就业难提上日程,就有“毕业即失业”的戏言。虽说的有些严重,但在某些层面上反映了现实状况。即学生在校所学和社会所需不对接。因此高职院校的主持与播音专业,本着产学结合的教学大政方针,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培养什么人才,然后签订一系列的单位、企业实习实训基地,让他们进行观摩实践。并设立校园电视台和电台,以及丰富的文艺节目和活动,让他们在模拟工作环境下去学习,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做到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才可以在毕业时,供不应求。从根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六)特点决定多元化培养的可行性

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不仅包含了语言技巧、语言表达、主持实务等专业方面的学习,且还加入了包括美学、音乐、文学、表演、化妆、形体、演讲与口才等等,多方面的学习。所以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不仅在节目主持上有一定造诣,甚至他可能是音乐、文学、甚至是历史、地理、科普知识方面的专家。这一切的特点决定了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可多方向培养。根据个人不同的文化素养,从事不同的专业方向。这就为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的多元化培养奠定了基础。因为主持人文化基础不同,主持人也分为很多的类型,例如新闻主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等。决定他们是哪个方向的主持人,不仅是主持技巧,关键是主持人具备哪些方面的文化素养。所以我们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向就可造就不同的主持人。因此我们定位主持人、播音员、司仪、会展策划等方向,都是科学的且可实施的。

三、主持与播音的多元化培养方向

(一)主持人、播音员培养方向

1.培养方案。本专业方向主要是为各级电视台、电台培养主持人或播音员的岗位人才。对此方向培养的学生要求较高,学生要有良好专业素养;较强的思维应变能力;扎实的文化功底;良好的形象;以及音乐、舞蹈等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镜头感、互动能力和有无稿件的语言创作能力等。

2.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安排上,主修课程有:普通话语音、模拟主持训练、形体训练等课程。在课内实践教学上,每个学期都要上交一份作品来完成本学期的课程,且要通过主持与播音教研组老师的综合点评。在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每年寒暑假期间,学生到本校实习实训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教学,观摩主持人的工作流程,并安排学生参与节目的录影和直播,每年两次,一次两周,共计四周的社会实践安排。结束时要上交自己的作品、实习报告和实训老师的综合点评。

(二)影视编导、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方向

1.培养方案。本专业方向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工作的编辑和策划等节目的管理型人才。这个专业需要有良好的非线性编辑技术、扎实的文化功底,优秀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策划、导演、交际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后期制作、节目策划等管理操作能力。2.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安排上,主要课程有: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文体写作、编导基础等。在课内实践教学上,每个学期必须根据学期课程完成两份自编、自己主持的节目,并要通过教研组老师的综合点评。在课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每年寒暑假期间,到我校电台、电视台等实训基地,进行观摩,参与新节目的制作。最终上交实习报告和老师的点评。

(三)公关礼仪、会议主持、司仪方向

1.培养方案。本专业方向培养婚礼、庆典、大型会议和展销会的策划与主持人才,这个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较强的控制现场、组织和策划的能力、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2.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安排上,主要课程:公关礼仪、表演基础、口语表达、展会策划、化装艺术等。在课内实践教学上,完成模拟庆典或会议主持等节目作品,并要通过教研组老师的综合点评。在课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到我校的婚庆公司、会展中心等实训基地进行观摩,参与接单的运行,最终上交实习报告和实训老师的点评。

综上所述,这种因材施教的科学化教学,形成了一种对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的新颖且实际的教学模式。从高职院校自身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形成了“一专多能”的教学理念。培养出一批批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5篇

[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新晨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6篇

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视节目不断进行着创新,这无疑对于播音主持行业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众多高职院校不但需要面对本科院校的正面竞争,同时也需要重视生源、就业率等方面的问题与压力。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为了得到长期的健康发展,应当力求在同类专业院校中进行突围,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实践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符合市场要求且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创新,建立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特色实践课程。

关键词:

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实践课程;舞台实践

目前,各院校的播音主持 专 业 已 获 得 了 学 生 与 市 场 的 普 遍认可。在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中,考生人数逐年上涨,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然 而,尽 管 社 会 对 于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的 学 生具有一定的需求,但播音主持 专 业 的 学 科 建 设 仍 存 在 一 定 的 不足。因此,高职院校 应 当 针 对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能 力 落 实 专 业 特色实践课程,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 在 校 时 间 为 期 三 年,学 生 需 要 在 三 年 时 间内科学地进行专业学习,但同 时 又 不 可 忽 视 专 业 实 践 的 重 要 作用。由于播音主持 专 业 自 身 的 特 殊 性,高 职 院 校 应 当 在 有 限 的教学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特色实践领域的教学计划,进而落实人才培 养 目 标,有 效 地 加 强 学 生 自 身 的 竞 争 力[1]。此 外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往往在安排专业课程时,仅仅以有声语言部分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 无 声 语 言 的 专 业 能 力 没 有 足 够 的重视。这就使得形 体 及 化 妆 等 方 面 的 教 学 过 于 空 泛,没 有 实 际效果。因此,高职院校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的 不 平 衡 发 展 造 成 学 生 常 常缺少实战经验,无法将书本中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也就更加无益于学生自身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随着社会、学生以及家长等方面对 于 艺 考 的 逐 渐 重 视,各 高 职 院 校 也 在 持 续 地 扩 招。而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掩盖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普遍的薄弱,这无疑 是 目 前 值 得 各 高 职 院 校 重 视 的 一 个 问 题。只有因材施教,建设专业特色实践课程,才能有助于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未来长期发展。

二、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特色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拥有专业的技术能力,也 需 要 学 生 具 备 一 定 的 文 化 理 论 基 础。由 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只有三 年 的 学 习 时 间,同 时 还 会 受 到 学 习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高职 院 校 应 当 针 对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的 特殊性设置专业的 特 色 实 践 教 育,优 化 实 践 教 学 课 程。只 有 真 正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舞台实践的环境与时间,才能科学、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竞争力[2]。首先,高职院校 的 三 年 学 制 一 般 先 进 行 为 期 两 年 的 文 化 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开始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平时可设置定期沙龙形式的 测 验,期 末 考 试 也 应 当 将 毕 业 晚 会等较为正式的晚会作为考核 的 一 种,从 而 帮 助 学 生 真 正 理 解 专业知识,并通过舞台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其次,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时间的实战训练,才 能 真 正 地 理 解 教 材 中 的 理 论 知 识。脱 离 了实践,缺乏真实场景下的模拟演练,学生对于教材中专业的理论内容只会是一知半解,同时也无法发现自己在发音、形体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所 存 在 的 问 题。为 此,高 职 院 校 应 当 为 播 音 主 持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 个 长 期 的 实 践 空 间,从 而 确 保 播 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3]。最后,舞台实 践 教 学 模 式 的 重 要 现 实 意 义 便 凸 显 出 来。舞台实践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体会真实舞台的实战情形,不但可以全面地调动起学院 办 学 的 特 色 资 源,同 时 也 能 够 有利于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加强自 身 的 专 业 综 合 技 能,为 迈 入 工 作 岗位打下扎实的基 础。此 外,高 职 院 校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还 应 当 为 学生提供一定的才艺兴趣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专业训练之外,寻找到自身个性化的突破点,加 强 自 身 的 优 势 与 兴 趣 最 终 真 正 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舞台实践课程的教学意义

3.1 生源层面:在实际的招生工作中,相较于本科 院 校 的学生,高职院校生源中的平均 学 习 基 础 与 专 业 技 能 能 力 的 确 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此 外,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往 往 缺 乏 对 于 主 动 学 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进入专业 学 习 后 由 较 大 可 能 会 出 现 一 定 的困境。而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专业化舞台实践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热 爱 与 学 习 兴 趣,同 时 也 有 助 于 促 进学生培养专业的规范形象,提高自信心。

3.2 专业层面:舞台实践课程可科学、有效地促进 学 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实战经 验 的 积 累,舞 台 实 践 课 程 可 以 为 学生提供长期、专业化的训练情景,促进学生发现自身在实践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提高在舞台实践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舞台实践课程也有助于播音主持专业的长期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学生的就业率[4]。

3.3因材施教层面:高职院校应当按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优势特长,因材施教,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舞台实践课程中,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科学地为学生设置合适的角色,帮助每一个学 生 准 确 地 定 位 自 身 自 己 在 舞 台 实践中的位置。同时,播 音 主 持 专 业 的 舞 台 实 践 课 程 需 要 以 个 性化的策略,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与优化。例如,擅长唱歌学生应当鼓励多参 加 音 乐 类 型 的 歌 唱 比 赛,擅 长 英 语口语的学生应当向双语主持人的方向发迈进。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播 音 主 持 专 业 特 色 实 践 课 程 中 落 实 舞 台 实 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播音主持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实际工 作 市 场 的 需 求,帮 助 学 生 的 学 习 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相接轨,有 效 地 促 进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的 培 养与综合工作能力的塑造,从而 在 离 开 学 校 进 入 工 作 岗 位 后 能 够快速地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获得长期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凤,帖洪宇.建立高职 院 校 播 音 主 持 专 业 特 色 实 践 课程[J].亚太教育,2015,10(18):144.

[2]宋晓宇.关于建立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32):202-203.

[3]齐彬彬.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与编导专业教学新思路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1,12(7):140.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7篇

关键词 电视播音主持;职业发展;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68-02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有其自身的风格和特点,而这种风格和特点实际上来源于电视播音主持,每一位播音主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通过不断的演变及固化,最终会成为节目的一种标签,对节目走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主持人的个性化创作不仅会对节目产生影响,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样具有导向作用。

1 电视播音主持创作个性化的重要性

现今媒体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各类型节目层出不穷,电视播音主持更是数不胜数,并且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电视播音主持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播音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核心,他们的整体形象、主持风格等都代表了整个节目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播音主持人的个性化创作对于整个节目甚至媒体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并且,受观众喜爱的播音主持人才是有价值的主持人,所以,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是每一位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深受观众喜爱的个性化也会成为主持人的独特风格,成为这位主持人的标示,比如谢娜的主持风格。导演或制片人在考虑活动定位时就会充分考虑到主持人的个性特点。

2 电视播音主持创作个性化对其职业发展的

意义

电视播音主持人的个性化创作不仅决定了节目的价值取向和整体态度,也决定了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倾向,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2.1 个性化的语音能力促进电视播音主持的职业

发展

独具特色的语音素质可以帮助电视播音主持人赢得更多的人气,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节目,语音素质都是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时下比较受欢迎的娱乐点评类节目,除了本身的娱乐题材能够轻易打动观众的心以外,其所选的主持人无一不是在甜美的长相外还具备一副清脆的嗓音,这样的语音素质能够在进行新闻转换或评价的过程中使观众感觉到舒适,从而留住观众的注意力,向观众传播娱乐的感染力。再比如:《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恬静温婉的嗓音使她无论在出镜主播还是幕后配音,都能让全国电视观众牢牢记住她、喜欢她。良好的语音素质除了主持人自身的先天性条件外,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越独特的语音能力越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所以个性化的语音能力能够对电视播音主持的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凤凰卫视的首席配音师张妙阳的声音就是凤凰卫视的台标,被凤凰卫视买断。这种个性化的声音识别力强更成为张妙阳先生独有财富。

2.2 个性化的文化素养引导电视播音主持的职业

发展

电视播音主持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这样主持的节目才能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否则节目就不具备文化价值。例如著名主持人汪涵,他能从当年湖南卫视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发展成为如今主持界的当红主持人,完全得益于他自身深厚的文化素养。众所周知,汪涵的主持一向以大气、幽默、睿智而受到观众的喜爱,汪涵时而幽默、时而深沉的话语已经成为他所主持的节目的一个独特标志。我们再看杨澜,她的美并不仅在于外表,她的节目之所以能够征服观众,更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自身由内向外所散发出来的知性美和丰富的内涵,她以自身的才华和语言天赋将一个东方知性女主播的形象带到世界观众面前,让世界通过她认识了中国,这就是她作为一个主持人的成功之处。文化素养的高度决定了主持人工作能力素养的高低,使得播音员主持人是吃“青春饭”的说法不攻自破了。因此,个性化的文化素养对电视播音主持的职业发展具有很明显的引导作用。

2.3 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推动电视播音主持的职业

发展

独特的风格是电视播音主持能够在工作当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自己的风格与节目主题相适应时,电视播音主持人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鲁豫有约》以表现历史、思索人生、展现人物特殊经历等为基本主题,所以主持人陈鲁豫的主持风格一直都是知性大方的,其始终都以成熟的思想和优良的素质引导节目的走向,她的“宽容”也成为了整个节目的一大亮点。再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他主要主持的是互动式娱乐节目,首先他个人的外在形象就与节目十分贴切,一头时髦的齐肩卷发,闪亮新潮的着装,一扫端庄平板的刻板主持人印象,而以一种不羁的派头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他的特色,而且李咏在节目中的幽默与诙谐以及不经意之间的真情流露往往能让观众在放松的同时受到一定感悟和启发,并且语言特色与肢体动作完美配合,塑造的主持形象十分鲜明,他的主持风格在他张扬的个性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能与节目的风格完美融合,这是他在电视播音主持群体中所独有的印记。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既代表了其本人的主持风格,也代表了整个节目的特色,而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对其职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的。

3 电视播音主持在职业发展中个性化创作的基本原则

任何节目都不会无限制地任其发展,其基本走向往往都已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相对应的,电视播音主持人的个性创造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3.1 积极向上

媒体最基本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型,任何事物经过媒体的宣传就会不断传播发展,并对大众产生影响,在这中间,主持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播音主持人是整个传播过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容易受到大众的关注而成为实际的意见领袖,其一言一行即代表整个节目的价值取向,也能轻易影响舆论发生和发展的走向,所以一般节目都要求播音主持人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保证能正确引导舆论的发展,使大众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

3.2 善于处理不同的文体

电视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自己的风格,还要能够正确妥善处理不同的文体,能够针对不同的节目内容向观众展现出不同的特色,所以播音主持人需在播出或主持节目前充分了解节目内容的特点,掌握不同的文体特征,针对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提前做好准备,在正式进行播音和主持时选择合适的语音,完整地表现节目内容,并使其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使观众感同身受。因此,正确处理不同文体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3 以生活为基调

电视播音主持是一门语言以及表达的艺术,而任何艺术都是源自于生活,所以播音主持的实际活动也必须是以真实生活为依据,然后再进行个性化创作。节目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节目的内容,还取决于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和行为风格,而语言和行为风格又源于播音主持人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素养,所以综合来看,只有基于真实生活的个性化创作才最自然,最具有吸引力,最能打动人心。例如观众所普遍熟知的主持人白岩松,无论是曾主持过的《焦点访谈》,还是当年的汶川地震实时报道,这些都是他基于最真实的生活所进行的主持活动,从对生活的解读中所传递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他的主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从整体来看,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意义深刻但不呆板,他对现场的掌控能力以及表现出来的严谨、睿智、不怒而含威、恭敬而安详,都是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中所衍生出来的特质,他的自信与沉着少有人能及。

3.4 适度创作

播音主持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向大众传播信息,传递情感,所以其创作的过程是有一定的范围限制的,播音主持人的个性化创作不能只单纯地追求吸引力、刻意表现,而是要围绕节目的主题和定位循序渐进,适度创作。例如现在饱受争议的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谢娜,部分观众认为其主持过于夸张,根本不像是在主持节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快乐大本营》本身就是一档娱乐性的明星节目,其宗旨就是以娱乐和搞笑为主,而谢娜在节目当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她的“疯癫”正好为“快乐家族”团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使这个团队的主持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谢娜的主持也完全是围绕每一期节目的主题所进行的,并没有偏离节目的定位,虽然标新立异,但是《快乐大本营》多年来的收视率居高不下也正好说明她的主持实际上还是被广泛认可的。

4 结论

电视播音主持的个性化创作是在传媒行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所产生的必然需求,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特点是每一位播音主持人所必备的素质,所以,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可,适度的个性化创作是电视播音主持职业发展规划中的首要任务,需不断学习创新,并将其作为职业发展中的长远追求。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广播主持中的个性突显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1(20):193.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第8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艺术、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等等,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一方面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外部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艺术自身各要素的不断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内部动因起作用。具体讲,科技进步、经济改革落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上,导致了传统工具的更新,使传播条件改善、传播媒体增多、传播方式变革,呈现出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媒体管理的产业化、媒体运作的市场化、传输方式的集团化、传播人员的职业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交互化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观念、创作依据、创作状态等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来源丰富,播出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加快,直播节目增多,受众更加主动,交流更加敏捷,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都在作用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2、“播音员”“主持人”界限缩小,趋于融合。这是因为上边所论述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所致。“播音员”“主持人”的称谓都只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和最终结果都是“传播者”、“传播主体”或“创作者”。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编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时要传达、要报告、要播出。事业的发展,由因人设岗、因人论岗变为以岗定人、因事论人。关键不在于你叫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关键是看你从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播音员”“主持人”实际的融合会在本世纪变为现实。

3、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规范化,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其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要求上岗,未来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社会,科技含量高的广电等传媒会率先使用,到时,语言不规范难以工作),还包括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5、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提高。由于“制播分离”,一些播音员、主持人脱离媒体,走上社会,由于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场机制需要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给人以平等竞争上岗的机会和权力,要求国家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法纪,依法管理。其管理不仅仅是“有了任务、有了工作去做”,还应该包括主动的测试、评估、监控、审核等等。管理部门要制定各个等级的上岗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考核认定专业资格、水平,颁发相应证书,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抽查、考评。

6、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无论大台、小台,无论多媒、单媒,所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传播信号上星、入网,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台已不仅仅是某省的观众,信号上星、入网,无论何地,有相应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这就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具有国家意识,都应具备对内对外宣传的素质要求,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着电台、电视台的光环生存了,要凭真本事,要在竞争中站住脚,脱颖而出。

7、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这是因为:

(1)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文艺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综艺类、娱乐类等;少儿节目主持也可有讲述式、游戏式、表演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3)由广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传播,21世纪不光是信息社会,更是美学的世纪,既传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能力,富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8、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从对其符号系统重新构建来看是创造,从对前一次创作过程创造后所形成的创作素材来看是再造。这创造和再造,有时交互进行,有时同时开展。由于其技术含量增多,其知识结构表现为以新闻、语言、艺术、技术为主要版块的集成,是各知识结构群的有机统一。

9、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能力增强。创作主体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访编辑兼做;以节目为单元,广播电视兼播,对创作主体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上述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使得创作主体要具有政治辨别力、敏锐观察力、现场反应力、转换应变力、快速记忆力、信息采集力、语言表达力、艺术审美力、技术操作力、策划创新力、节目制作力、市场竞争力、媒体适应力、心理承受力、整体驾驭力和综合调节力,这样才能把握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在上述新的变化中,创作主体的创作主导地位没有变,依然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创作主体作为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尽管有数字机器参与,那只不过是语言的帮手、辅助而已,不能代替创作主体自身语言的表达。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将更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来。

10、播音主持创作依据节目稿件、音乐、画面、音响等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节目的中心地位日益显现,人们的节目意识日益增强。部分节目脱离媒体而走向传媒市场;稿件形式的多样化,稿件体现形式的立体化,稿件有形和无形的弹性化;音乐、音响的电脑化、仿真化;画面图像的多维化、立体化等等,但是各种创作素材的创作依据地位没有变。、受众在新的时期,素质日益提高,审美能力日益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运动过程。民族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动性增强而改变。

三、如何面对未来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

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科技的发展、传媒的进步,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播音员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状态,这对广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将应运而生。他们以节目为单元,以播音为主业,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播音又能干电视播音,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又能制作节目,成为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创造者。

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拓宽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实践,服务传媒一线,总结历史经验,关注国际传媒,仅仅抓住规律,加强预测研究,组建研究梯队,活跃学术空气,开辟传媒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传媒一线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到发挥特色与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的有机统一,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受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6,6

[2]苏晓琼,播音艺术与主持艺术札谈[J]现代传播,1999,4

[3]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

[4]孔宪毅,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出路在于原始性创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3)